- 故事梗概
- 作品正文
第20章 御史台争辩
那日,高登谷带着高太后的懿旨找到御史台,御史中丞吕诲知道高太后的厉害,哪敢违抗,只得依照高登谷的意思,届时以违抗圣命为由传唤荆公。
高登谷仍不放心,提醒道:“那王安石非同一般官员,他不仅知识渊博,更是能言善辩,吕大人鞠问时,千万得倍加小心。”
吕诲哪里相信,嘿嘿一笑道:“人服王法草服风,御史台是何等地方?是为朝廷,不,是为皇帝整纲肃纪的大堂,哪位臣子到了这里,不是两股颤颤,周身发凉?凉他姓王的周身是嘴,到了本府的大堂,他也不敢强硬!”
高登谷见吕诲如此自信,愈加不安,就把自己在江宁碰鼻之事说了,最后叮嘱道:“吕大人,前车之鉴不可不鉴,还是谨慎为好。要不,届时本官前来助你一臂之力?”
吕诲这才点头答应:“好好好,到时就请高大人助本官一臂之力吧。”
御史中丞是御史台的二把手。一把手为御使,因宋真宗曾做过御使,从此此职一直空缺,所以二把手的御史中丞就是御史台的实际掌权者。在北宋一朝,自太祖赵匡胤立下“不杀士大夫”的箴言之后,时间一久,大宋的官员竟逐渐养成一种奇特的心理:为使自己能在朝中显山露水,经常不惜以无事找事,哪怕是一些道听途说捕风捉影的小道消息,他们也可借此添油加醋无限放大,或是当面启奏,或是以奏章呈上,皇上信了,他们即赢得“忠鲠”、“敢于直言”等美誉而在朝堂上下招摇撞骗洋洋得意,甚至由此而得到拔擢升迁之机会;若输了也不可怕,只要不是死罪,大不了外放到某州某府或是某县做上几年的地方官,过不了多久,又能调回京城干起更大的官儿。正因为如此,那些爱刷存在感的官员常常会无中生有,无事生非,想着法儿找些岔子到皇帝面前告告御状。
吕诲自接任御史中丞以来,虽说每月能向皇上提供一些官员视事的缺失优劣,但终究没有发现能够产生轰动效应的重大案件,用当今的话说,叫个人的出镜率实在太低,因而经常在府中郁闷。自从那日接到枢密副使高登谷揭发江宁知府王安石扣押反贼,请御史台纠察的词状后,吕诲便精神大振,当即回到御史台,将高登谷的词状收宗立案,作重点鞫勘,以便求个轰动朝野的效应。
这天打听到荆公乘船已到京城,吕诲立马派了两位衙吏早早来到汴河角子门处等候。时间不大,果见荆公全家从船上下来,两个衙吏出示了传票,领着荆公来到御史台府衙前。见衙门紧闭,衙吏让荆公在衙前等候,自己却去庑廊不远处看着……
您没有登录,注册并登录后方可阅读全部公开的正文!
免费注册 | 马上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