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剧本经典结构“三幕式结构”详解
[本文摘自豆瓣,华语编剧网对部分内容进行了修改,以保证其严谨性]
何谓三幕剧
无论是编剧或是写作,「三幕剧」的概念都是基础且让人耳熟能详的故事结构。三幕剧这个概念发源于舞台戏剧,指的是用三幕完结的剧本,而每一幕的剧情各有其任务,三幕结合才能呈现最精彩的剧情给观众。
一旦掌握了三幕剧结构,就能清晰地理解既有情节如何编排、尚欠缺哪些东西、故事要如何开始与结束。
三幕各自的篇幅长短,通常认为第一幕与第三幕各占25%,第二幕占50%,然而这并不是僵硬不可变动的铁则,只要每一幕的任务各自完成即可。
现在就让我们来看看三幕式结构的具体内容。
第一幕
第一幕是故事的开始,观众对即将开演的好戏一无所知,在这个阶段首要之务是先介绍背景给读者,故事开展在现代都市呢?还是在异界的大陆?主角是大学生?都市白领?还是城乡结合部的杀马特?在第一幕,需要将故事背景展露出来,部份作品为了累积爆点,一开始可能特意隐瞒,但最迟在第一幕结束前,需要完整地呈现世界架构,说明作品的调性与类型。
其次,在第一幕中需要明确主角的存在,通过一系列与故事主线有关的事件,让观众「喜欢」上主角。主角不一定要是个品行端方的好人,但身上必须有些可爱之处、有些闪光点,让人能够共情,毕竟接下来,读者将跟随他的脚步展开令人兴奋的冒险,他们总不会希望同伴是个彻头彻尾的讨厌鬼。 当然,也有例外,比如《盲井》。
在第一幕,主角还没有真正展开冒险,主角的对手与困境也并未充分揭露,但我们可以预示冲突,为接下来的高潮与事件提供暗示——例如小镇上发生的怪事、跟踪主角的陌生人——让第一幕与第二幕剧情衔接显得自然,又让读者充满期待。
最后,剧情本身最好能提供悬念,悬念就是「让人想知道答案的问题」,在第一幕丢出这样的问题,能引发读者的好奇心,吸引其继续追读。悬念的出现越早越好,最好第一页的第一行就充满悬疑性。
在第一幕的尾声,主角将被冒险所召唤,脱离平静的日常,踏上旅程。
登录 后再戳我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