折 射
场景一:肃穆的开端
时间:上午,阳光透过云层洒在华日军第七三一部队遗址的灰色建筑群上投下斑驳的阴影。 地点:侵华日军第七三一部队遗址广场
画面:一群身着统一校服的日本学生站在纪念馆前,三三两两交头接耳,脸上带着些许不屑与疑惑。中国导游站在一旁,神情严肃,目光坚定地注视着他们。
音效:轻柔的风声中夹杂着纪念馆内传来的低沉解说声。
日本男学生A(指着纪念馆,语气轻蔑):“这些所谓的遗址,不过是胜利者编造的谎言罢了。” 日本女学生B(附和):“就是,我们大日本帝国当年怎么会做出这样的事情。”
中国男学生A(走上前,手中拿着一叠资料,声音平稳但有力):“事实胜于雄辩,各位请看,这是当年 七三一部队长石井四郎团队将研究成果送给美国的大量报导,包括《星条旗报》《芝加哥论坛报》等多家外媒的记载。”
场景二:陈列厅的对峙
时间:接上场,众人进入陈列厅,昏暗的灯光下,一件件展品静静的陈列着。
地点:七三一 遗址陈列厅。
画面:日本学生们围在中国男学生 A 周围,看着手中的资料,有的眉头微皱,有的依旧满脸不屑。展柜中,那些锈迹斑斑的实验器具、泛黄的文件和黑白照片,仿佛在无声地控诉。
音效:轻微的脚步声和偶尔的呼吸声。
中方女学生B(指着资料上的文字):“1945 年,石井四郎将 8000 多张细菌实验数据幻灯片、长达 1000 多页的实验报告等交给了美国德特里克堡基地,换取了美军对他们战争罪行的豁免。这些都是有确凿证据的。”
日本男学生C(沉默片刻,突然提高声音):“那又怎样?丛林法则,强者生存,当年你们元代不也进攻过我们日本吗?所以我们后来的行动只是以牙还牙。”
中方男学生C(缓缓开口):“首先,我们需要明确历史的语境。元朝是由蒙古族建立的王朝,当时的中国人民同样受到战争的影响。元朝对日本的进攻,属于古代王朝扩张的范畴,是十三世纪东亚国际秩序重构与冲突的体现,与近代日本对中国的侵略有着本质的区别。近代日本的侵略是一场以殖民统治、资源掠夺为目的的非正义战争,给中国人民带来了沉重的灾难。”
日本男学生D(不服气):“但结果都是一样的,都是强者对弱者的征服,这就是进步的表现。我们日本不也受到美国的原子弹轰炸,造成二十多万人死亡吗?我们又该向谁讨回公道。”
中国男学生C:“首先是你们发动珍珠港偷袭,然后才受到原子弹攻击,我们中国没有招惹你们吧。”
一位日本老人拄着拐杖,步履蹒跚地走进陈列厅,目光在展品上停留,眼中泛起泪光。老人站在一群学生旁边,注视着他们的争论,嘴唇动了动,似乎想说些什么。中日学生注意到老人,暂时停止了争论。
音效:老人轻微的喘息声。
老人(声音颤抖,带着浓重的日本口音的中文):“孩子们,我是原七三一 部队的成员,今年已经九十多岁了。我见证了抗战前后的中日关系,曾经我们两国也有过友好的交流。但是战争爆发后,一切都变了。七三一 部队在中国犯下的罪行,是我一生都无法抹去的愧疚。我们的行为给中国人民带来了无尽的痛苦,也让日本人民遭受了灾难。我在这里,向中国人民诚恳地忏悔,希望你们能够原谅我们所犯的罪行。”
老人的话音刚落,日本女学生B突然站了起来,脸上满是愤怒。日本男学生A一把夺过老人的提包,狠狠摔在地上,物品散落一地。瞪了老人一眼,两人转身离去,其他日本学生面面相觑,有的低下了头。老人弯腰捡起文件,眼中满是无奈和痛心。
日本老人(看着两名日本学生离去的背影,大声说道):“醒醒吧,别再做日本军国主义的梦了!中国人已经站起来了,他们有足够的力量复仇,但他们选择了宽容。我们唯一能做的,就是对当年的罪行做出诚恳的忏悔,这是我们获得救赎的唯一途径。如果中国人民能够放下这段痛苦,将是日本之大幸”
中国老人(不知何时来到旁边,接过话茬,语气沉重):“放下仇恨谈何容易?石井四郎送给德特里克堡基地的细菌战研究报告,给未来的世界埋下了祸根。二战后细菌战的应用,全世界人民受到的伤害还不够吗?我们可以把旧恨暂存,但希望永远不要发生新仇。”
导游:“也许有一天可以解决,也许永远不会解决。但年轻一代要重新开始,不让他们背负祖辈的仇恨生活。祖辈的胜利或失败,荣耀或卑微不会阻碍和平的进程。”
场景三:目光的交织
时间:傍晚,夕阳的余晖洒在广场上,给一切都披上了一层金色的外衣。
地点:纪念馆广场
画面:日本学生们陆续走出纪念馆,有的低头沉思,有的依旧满脸不解。中方学生站在一旁,眼神中既有对历史的沉重,也有对未来的期许。日本老人和中国老人站在台阶上,注视着这群年轻人。
音效:轻柔的风声和远处的鸟鸣声。
日本男学生C(喃喃自语):“他们为什么能如此宽容?”
日本男学生D(摇头):“我不知道,但老人们的话让我有些动摇。”
中国男学生 C(看着日本学生们的背影,轻声说道):“历史不该成为仇恨的延续,而应是警示未来的明镜。”
场景四:寂静的尾声
时间:黄昏,遗址的灯光依次亮起,照亮了那座沉重的建筑。
地点:遗址外的道路上
画面:日本学生和中方学生分道扬镳,各自走向不同的方向。月光下,他们的身影逐渐拉长,最终消失在夜色中。遗址的轮廓在夜色中显得更加庄严肃穆,仿佛在默默诉说着曾经的苦难与希望。
音效:渐弱的脚步声和遗址传来的闭馆提示音。
画外音:历史是一面镜子,它照见过去,也映出未来。更折射出人们的心灵。在时间的长河中,仇恨终将被冲淡,但真相永远不能被遗忘。唯有正视历史,才能走向真正的和平与和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