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没有资金拍摄,愿意将这个剧本版权出售给独具慧眼的有识之士。
本人介绍:
发起人:周钢,男,湖南省临湘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专业编剧,曾经做过警察,当过记者编辑,当过剧团团长,最开心的还是做报纸编辑和职业编剧。
写过多部舞台剧及部分影视作品,有作品现代小戏《堂客拨的扶贫款》《骂“机”》等在全国获奖在此忽略不计。
有2部大型舞台剧获过大奖,有一定含金量:
大型现代花鼓戏《村官本是打工仔》,应邀晋京演出2场,2011年或湖南省文化厅剧目银奖。
大型现代戏《铁面税官》,获2014年湖南省“五个一工程”奖。
写过电视剧《激战新墙河》,因与人同类作品重叠被太监了。
微电影剧本《托孤》,参加过全国微电影征文,获优秀奖
创作动机:
2014年9月,中央电视台为全国十佳最美孝心少年——游柘南颁奖,今年才十岁的游柘南,七岁失去母亲,有残疾的父亲游小龙不堪生活的压力,差点丢下三个年幼的孩子轻生,早熟的游柘南哭求爸爸不要丢下她们,她愿意担当妈妈生前所有的家务和照顾弟弟妹妹,她的一句“只要爸爸还在,这个家就存在”话让父亲放弃了厌世念头。父亲外出打工,因为没有接到活干或没有拿到工钱,有时十天半月,有时一个多月才回一次家,家里的一切,就靠游柘南稚嫩而弱小的肩膀扛起,父亲给的钱不够用时,她靠拣菜叶和卖报纸微薄收入维持全家生计。由于长期饥饿和营养不良,妹妹曾经饿昏在马路上。
游柘南在苦难的生活压力下,当起了小妈妈,这一当就当了三年
饱经生活沧桑和磨难的游柘南的事迹催人泪下,她的坚强的生活信念及自立自励自信自强的精神,让人感动不已。
在我们这个“小少爷”“小公主”泛滥的年代,如何教育孩子健康成长,如何让他们接受励志教育,我们在看完游柘南事迹的感动之余,我们无意去渲染七岁“妈妈”游柘南事迹的悲情成分,觉得应该有责任将这个故事写出来,拍出来,让更多的人受到启迪和教育,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播正能量。
故事梗概:
10岁女孩游柘南一家五口,几年前从贵州山区来到长沙雨花区打工,三年前,妈妈罹患癌症去世,身有残疾的爸爸游小龙面对高额的债务,一家人的生活,还要照顾三个嗷嗷待哺的孩子的压力,一度崩溃,曾有过轻生的举动,早熟的女儿游柘南哭求父亲不要轻生,只要父亲不丢下她们,她愿意承担妈妈生前所承担的一切家务。生活的无奈,游小龙被迫外出打工,十天半月甚至一个多月才能回一次家,家里的一切,都是这个年仅七岁的孩子承担。
她早熟得像她勤劳的妈妈那样勤奋勤俭,勤奋的她,除了自己要读好书,大部分精力还要照顾弟弟妹妹的吃喝拉撒和读书;勤俭的她因为家庭的拮据,穷得只能吃咸菜下饭,吝啬得连一个肉包子都舍不得买,她常常抽空上街捡拾烂菜叶和卖报纸的微薄收入贴补家用,这个七岁的孩子,挑起当“妈妈”的沉重担子,一挑就挑了三年。在同龄人还在父母亲怀里撒娇的年龄,她就过早地饱经了生活的苦难和磨砺。
在游柘南的理念里,她认为:只要爸爸不丢下姐弟三人,这个家就存在,这个家就会吃得起肉包子。苦难的生活,让这个孩子选择了坚强和自立。
后来在长沙市雨花区新兴社区的呼吁和帮助下,游柘南一家的生活有了明显改善。
七岁“妈妈”的事迹感动了全社会,2014年9月,她被评为了“全国十佳最美孝心少年”。
她的事迹让我们在感动之余,更多的应该是启迪:我们教育孩子如何成长时,应该学习七岁“妈妈”自立自励自信自强的可贵精神,始终坚信:面对生活的压力,我们只有选择坚强,美好的生活才会来到我们身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