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梗概
胡大力生长在湘中腹地,是一个只有小学文化水平的残疾农民。他勤劳智慧善良乐观,父母常年有病,家庭贫困,一家住在破烂的祖房内。胡大力在22岁那年,父母帮他介绍一个只有小学三年文化的女孩,叫向英。当年结婚生下一子,取名胡成凤。
面对家庭窘况,孝顺的胡大力听从父母安排,只身到厦门打工赚钱,在厦门他找到了儿时伙伴牛大汉,跟牛大汉一起在家政公司打工。胡大力一干就是五年,这五年中他体验过没文化的难堪,见识过一些家长因忽视孩子教育所带来的无奈,认识到了学习和教育的重要性。他暗暗发狠一定要把儿子培养出来,他努力工作,用五年辛苦挣来的钱,为家里盖起了新房。
胡大力回到家乡,照顾父母、搞好生产、着重培养孩子。他希望孩子文武双全,长大能成龙成凤,在成凤六岁时,胡大力按照自己的办法,开始教孩子练武术基本动作,带他参加生产劳动。当成凤犯错误时非常严厉地给他教训。
胡成凤一直在乡下读书,上初中的时候,学校离家较远,途中遇着下雨总是把雨伞让给同学,自己经常淋雨。胡成凤得了一场肾病,幸好治疗及时,身体得到痊愈。只是眈误一年学习。胡成凤因身体原因转到县城就读。向英在县城租房子陪读,胡大力骑着摩托车,家里县城两头跑。
胡大力在教育孩子过程中边摸索边总结,终于找到了独特的教育方法。胡大力决定为儿子而学,胡成凤得到父亲的言传身教,茁壮成长,充满爱心,吃苦耐劳,德智体美得到了全面发展。以第一名的成绩考上高中,还得到学校奖励。
胡大力在儿子面前做出了榜样,他能背诵诗词古文三百多篇,总结出编制背书目录是提高学习效率的好方法。在背书过程中,胡大力发现自己文化水平得到了意外提高,竟然可以作对联、诗词,了解他的人都感到不可思议。
胡成凤耳濡目染父亲学习方法。依葫芦画瓢,也编了背书目录,能背诵的诗词古文也有三百多篇,而且越背越上劲。
胡大力身残志坚,农副业生产搞得不错,还为村上修公路捐资五千元,他付出超常努力取得的成效,得到了大家认可。学校召开高三学生家长会时,谭老师请胡大力在会上做了经验介绍,朋友平好手还请胡大力代为教育孩子。
品学兼优的胡成凤不失众望,在高考成绩已达清华录取分数线的情况下,因为父亲情结,选报了厦门大学。村上领导还特意登门,祝贺他成为村上第一个重本学生。
胡大力发现儿子身上几乎挑不出什么毛病,好多方面还要向儿子学习。他认为自己的付出没有白费,感到非常欣慰。
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胡大力骑摩托出车祸,身受重伤,治疗花费几十万元。
胡成凤知道父亲因治病欠下巨债,开始勤工俭学,送外卖、卖地图;想办法解决了自己的学杂费,还寄钱给父亲治病。
胡成凤大学毕业,改变原来读研计划,开始创业。三个大学生合作开餐馆,在他们合理经营之下,餐馆生意红火。胡成凤很快帮家里还清了债务。
胡大力身体大有好转,还成功写出剧本,胡成凤自己购置了小车,多次捐助家乡,他立志慈善事业。他们父子的突出表现,得到县里领导的充分肯定与高度赞扬。电视台开始对他们进行采访宣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