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末年,邓艾偷渡阴平灭蜀,刘禅为保一方百姓开城投降,并被押送回洛阳交由司马昭处置。亡国的刘禅认为是姜维早先叛国,致使成都无人来救,遂招揽姜维的第十七个义子姜宁,赠其“勇气之剑”鱼肠剑,欲借姜宁之手查清事实,并暗中策划,意图复国。
姜宁接替出征的诸葛瞻接任中领军,随后在得知自己结义兄弟诸葛瞻战死绵竹后,便去要保护自己唯一的亲人,姐姐和外甥,姐夫北地王刘湛,此时已经杀死妻子儿女,然后在太庙自尽,临终前告诉姜宁,所有人都怀疑一切都是其义父姜维早早私通敌国,才导致如今局面,姜宁死活不信,看着刘湛殉国。为表姜家一门忠烈,姜宁亲自进宫,请求随驾奔赴洛阳,刘禅此时正缺少一枚打开局面的棋子,见到姜宁便一切了然于胸,允许姜宁随驾迁往洛阳。
东吴的大都督此时正发兵前往救援蜀国,得知已降,丁奉料到刘禅降魏,必受礼待,若想保住东吴,只得让东吴军民对降魏寒心,举国背水一战,遂派遣东吴的剑客孙裕前去刺杀刘禅。
刘禅前往洛阳的路上果然遇到孙裕等人的伏击,但姜宁表清白之身心切,拼死保卫刘禅,力战东吴剑客。到达洛阳之后,姜宁终于有机会去找自己少年便钦慕的徐雁冰,得知她的心早已随嵇康而去,伤心离去。刘禅趁着姜宁心灰意冷之际,告诉他姜维叛国之事,并赐予姜宁鱼肠剑,盟誓,若是君错,以鱼肠剑诛君,若是父错,鱼肠剑弑父。姜宁面临艰难抉择,刘禅便带他参加著名的“乐不思蜀”宴会,被几番戏弄后,暗中使姜宁蒙羞奇耻大辱,姜宁愤然离去,在城门辞别徐雁冰,奔赴剑阁关姜维处查清事实。
姜宁来到父亲所在的钟会军营,受到降魏蜀军的热情接待,皆问蜀主安好,姜维还在众将士面前弹奏绝唱《当归》,引得众人复国情绪高涨,姜维让姜宁回洛阳告诉刘禅这边的复国计划,让刘禅安心。姜宁离去的路上,越来越觉得对不起父亲,决定回去向父亲说出事实。此时,姜维与钟会商议使用鸿门宴,意图挟持招抚魏将一起造反,不料事情败露,两边大战起来,姜维寡不敌众,姜宁一把鱼肠剑杀进重围,最后关头将事实告诉姜维,姜维含恨而终。
姜宁在诸位蜀国死士一起死保的情况下,成功逃出剑阁关,在亲身经历姜维的“一计害三贤”后,终明白父亲的一片苦心,至亲的相继离去,也使得自己心灰意冷,忽然想起临走前答应为徐雁冰报仇的事儿,决心隐退前,与至爱的雁冰一起,以“鱼肠剑”计杀司马昭,为蜀国和雁冰的嵇康报仇。
刘禅得知要刺杀司马昭并成功出逃并非易事,便想到司马昭的两个儿子争储之事,暗中联系司马炎,求得帮助。在相国府都 已经布置完毕,只等姜宁来时,徐雁冰为了还欠姜宁的情,将姜宁下药迷晕,自己顶替他上阵。姜宁醒来时,急忙混入相国府,雁冰虽已经得手,刺中司马昭,却早已被潜伏在府中的吴国剑客孙裕识破,于是,姜宁第一次为了爱而勇敢起来,不顾一切地要救雁冰,当然,最后谁是赢家,谁是输家,都已付笑谈中。在三国之间,最后的一次斗争,悄无声息,一把鱼肠剑,多少的智慧与勇气,伴随着姜维的《当归》、嵇康的《广陵散》,在三国一统前主宰着他的黎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