权属:原创 · 独家授权
字数:31112
成片时长:约103分钟
阅读:14287
发表:2018/1/20
古装
电影剧本
香菱学诗
- 故事梗概
- 作品卖点
- 作品正文
莺儿:姑娘,香菱她怎么还在学诗呀?
宝钗:屋子怎么这么亮啊?她这是点了多少灯啊?
莺儿:这让不让人睡觉了?姑娘,咱们不能再任由她折腾了,我这就去灭了她的灯,然后明儿一早就撵她回太太那边去。(往前走了两步,然后停下了,看着脚下)哎呀,
宝钗:怎么了?
莺儿:我踩到稀泥了。
宝钗:我亲自跟她说。
宝钗不高兴地快速往屋里走。
110、蘅芜苑卧房、夜、外
宝钗走到卧房门口,往里面一看,惊呆了。只见满桌案都摆放着香菱的诗评,与桌案挨着的窗户和墙上也贴满了诗评。香菱在桌案上写着什么。
香菱边写边默念。
香菱画外音:路断行人,写出所见;戍鼓雁声,写出所闻。耳目所及皆是一片凄凉景象。白露时节,望月思乡,何其凄凉孤苦。弟兄离散,天各一方,写得伤心断肠。音书不达,战乱频仍,将无奈之情推向了极致。
香菱写完,便将这幅评论抹上了浆糊,然后贴在了窗上,然后退了两步,看着窗上的各幅品论,思考了一会儿,然后拿笔在评论上勾画。
这时,莺儿走到宝钗身边,看到里面的一切,也大吃一惊。
莺儿:(大吼)香菱,你还要闹到什么时候。
香菱:(回头看见了她俩,如做错了事一般)姑娘,我……
莺儿:你天天这样折腾,我和姑娘已经忍无可忍了,明天你就回太太那边去吧。
香菱:姑娘别生气,我这就把这里收拾干净了(急忙就要取下窗上的诗评)
宝钗:(急忙上前,伸手阻止)哎,别取下来,就这样挂着。
香菱:姑娘,怎么……
宝钗:你接着学诗吧,今晚我去莺儿房里睡。我略看了你写的两首评论,都评得极好,若不是用心品读,认真思考,断然写不出这样的真知灼见。你能有这般诚心,下这般苦功夫,还有什么事做不成,我若再阻拦你,就是我的不是了。
香菱感动得上前抓住宝钗的双手。
香菱:姑娘……
宝钗:好了,什么都别说了,作一首好诗出来,别辜负了我们今晚的苦心就是了。(转向莺儿)莺儿,我们走。
宝钗和莺儿出去了。
香菱又开始对着评论思考,继续勾画。
时间过了很久,评论上的勾画注释渐渐变得多了起来。
香菱画外音:想这老杜半生漂泊,受尽苦难,总是不得其志(边想边走到了床边,坐在床上歪着)我的遭际和他一样,也是骨肉分离,音讯全无,读他的诗,真真如扎心一般。(拿出燕子香囊到手里看)爹,娘,你们在哪儿呀?(转头看向窗外的满月)咱们一家什么时候才能团圆啊?(香菱闭上眼睛,流下泪来)
111、【梦境】楼上平台、夜、外
半月当空,明亮无比。
香菱独自在平台上,望着天上的月亮,打了个寒颤。
香菱:精华欲掩料应难,影自娟娟魄自寒。
忽然,传来一阵洗衣服时弄出的水声和敲打衣服的砧声,
香菱转头看去,只见江边有一群妇女在洗衣服,敲敲打打,月光掠过她们,只见妇女们脸上充满了愁思。
其中一位妇女敲着敲着就往远方看了一眼,然后又无奈地继续敲。
然后,又传来一声鸡鸣声。香菱又朝着声源的方向看去,只见一位青年媳妇在桥头为丈夫送行。
香菱:一片砧敲千里白,半轮鸡唱五更残。
香菱看了看一直延伸到远方的路,然后倚着围栏,看着远处的江上漂来一叶扁舟,船头坐着一个身着蓑衣,吹着笛子的人。忽然,只听得一阵凄冷的笛子声。
香菱:绿蓑江上秋闻笛,红袖楼头夜倚栏。
忽然,传来一声叫喊。
薛蟠画外音:香菱。
香菱转头一看,只见薛蟠一个人从小路自己这边走来。
薛蟠:香菱,我回来了。
香菱:(高兴,喊着)大爷。
香菱往楼下走。
112、【梦境】楼下的路、夜、外
香菱和薛蟠向对方跑去,然后两人高兴地抱在了一起,薛蟠抱着英莲转了两圈,然后起开。
薛蟠:香菱,我回来了。
香菱:嗯,你可算回来了,咱们这就去见太太和姑娘。
薛蟠:哎,先别急,还记得吗,我出去的时候说过,等我回来的时候,一定有喜讯。
香菱:哦?什么喜讯?
薛蟠:我打听到你爹娘的信儿了。
香菱:你这分明是在唬我,你怎么知道我爹娘是谁?
薛蟠:你爹不就是十里街的甄老爷吗?我一直留心打听,终于有他们的信儿了。
香菱:(激动)你说的可是真话?他们在哪儿?
薛蟠:走吧,我这就带你去找他们
薛蟠拉着香菱的手走了。
113、【梦境】桥上、夜、外
桥上依旧如当年那样张灯结彩,热闹非凡。
薛蟠和香菱走到桥上,走着走着,薛蟠止住了脚步。
薛蟠:(指向桥对面)你爹娘就在对面,你去吧。
香菱:你不一起去吗?
薛蟠:我不去了,我怕他们不喜欢我。快去吧,他们在对面等着你呢。
香菱看了一眼薛蟠,便向桥对面走去。
114、【梦境】桥对岸面摊、夜、外
香菱走到桥对岸,只见一座云桥连接着眼前与天边。
云桥的地面端,有一大群人在告别自己的亲人,有母亲送儿子的,有妻子送丈夫的,也有小孩送别父母的。告别过后,离开的人便纷纷上桥,走向不见尽头的天边。
这时,一位跛足道人拄着拐棍走到桥边,与众人一同目送着离人的离去。
香菱走到跛足道人前,行了个礼。
香菱:这位道长,请问这座云桥通向哪里?他们这是在干什么?
跛足道人:此云桥通往仙境,凡入仙境之人,每年元宵可以下凡一遭,探望亲人,子时过后,便要回去了。你现在看到的这些人,都在与亲人告别。
香菱:世人都道神仙好,却不想神仙也要忍受离别之苦。匆匆一面,也就去了。
跛足道人:施主说的极是,这世上万般,好便是了,了便是好。
香菱:道长可曾看到我爹娘?我爹是这里的甄老爷。
跛足道人:不曾看到什么真老爷假老爷,施主别处寻找吧。
香菱:嗯,多谢道长。(离去)
香菱走到附近一家面摊旁,朝面摊里面看去,七八个餐桌都各自坐着一对50来岁的夫妻。香菱东看西看,迷茫起来。便闭上眼睛使劲回忆。
115、闪回、桥边、夜、外
英莲回到了当年元宵灯会自己被霍起抱在桥上的情景,小英莲往桥头的茶摊看去,父母的身形动作还记得,只是看不清父母的脸。
116、【梦境】桥对岸面摊、夜、外
香菱睁开眼睛,心里想着。
香菱画外音:怎么还是想不起爹娘长啥样?这可如何是好?
这时,面摊的小二走到香菱跟前。
小二:姑娘,吃面吗?
香菱:不了,我要找人。
小二:找人也得吃饱了才行啊。你且坐下,吃碗面再去也不迟啊。
香菱:好吧。
小二:(引导香菱入座)来,姑娘这边坐。
香菱入座,小二用抹布擦桌子。
香菱朝一个方向看去,只见在路口门槛边上坐着一个苍颜白发的老婆婆(老年封氏),她身后有一间小屋。小屋旁是一片烧焦的废墟。香菱便好奇地向小二询问。
香菱:哎,小二哥,那个老人家怎么坐在风口上啊?不怕冻坏了吗?
小二:我也不知道,只见她每年元宵都会坐在这里,像是在等什么人一样。
小二离去,香菱起身走到那老婆婆跟前。
香菱:老人家,你怎么一个人坐在这风口上啊?
老婆婆:(耳聋)你说什么?
香菱:我说你在等谁呀?
老婆婆:我在等我闺女回来。
香菱:你闺女叫什么名?长什么模样?
老婆婆:你说什么像不像?
香菱觉得对话很费力,便起身叹了口气,又看了看两边。
香菱:老人家,你回屋去吧,仔细冻坏了,来,我扶你进屋(俯身就要将老婆婆扶起)
老婆婆:(挣开香菱的手)我不进屋,不然我闺女找不到我。
香菱:(无奈)那你自己多保重啊。(转身朝面摊走去)
这时,从小屋里传来一个老头(老年甄士隐)的声音。
甄士隐画外音:老婆子,过来搭把手。
那老婆婆便进屋,紧接着,又从屋里,传来了老婆婆的声音。
老婆婆画外音:哎哟,你可算把这小花灯弄好了。
香菱听到此话,心里一惊,止步不前。
甄士隐画外音:要是做得跟当年的不一样,那咱闺女可就认不出了,所以得做得仔细点。
香菱转身看向那小屋门口,只见甄士隐夫妇拿着小花灯的架子从屋里出来,将小花灯插在门口,香菱看那架子,果然和当年元宵节看到的那组小花灯一样。香菱再看看老两口腰间的香囊,果然是燕子香囊。
香菱:(激动,大喊)爹,娘。(走到老娘口跟前)
老两口都惊讶地看着香菱
香菱:爹,娘,我是英莲啊。
甄士隐:(激动)英莲,真的是你啊。
香菱一把冲入甄士隐的怀里。
香菱:(哭)爹。我可算见到你们了。
封氏:英莲,我们这些年找你找得好苦啊。
香菱又投入了封氏的怀里。
香菱:娘。
甄士隐:孩子,这些年你过得好吗?
香菱:(从封氏怀里起开)一切都好,就是想你们,天天都想。
甄士隐:我们也想你啊。
香菱:这些年你们是怎么过的?
封氏:我和你爹去了仙境,每年元宵都下凡来等你一回,可算把你等到了。
香菱:什么?你们去了仙境?那不是很快就要回去了?
甄士隐:可不是嘛。
香菱:那还去仙境做什么?咱们不做这神仙了。
甄士隐:去了仙境才能每年元宵与亲人梦中相会一次,要不然连梦里都没法相见啊。
香菱:(想着)梦里?
这时,来了两片云,飞到了甄氏夫妇脚下。
封氏:英莲,我们出来的时间满了,该回去了。
香菱:哎,这怎么就要走了呀?
甄士隐:英莲,我们也舍不得你呀,只是这世间之人都难免分离,又能为之奈何?
此时,两朵云载着甄氏夫妇飞向云桥。香菱追逐。
香菱:(拉着甄士隐的手,只见甄氏夫妇越升越高,越飞越远)爹,娘,你们别走啊(手与手脱离)
甄士隐:英莲,不必过于记挂我们。做你想做的人,做你想做的事。
云朵载着甄氏夫妇飞上了云桥,香菱止步,目送父母远去。
香菱:(看着远去的爹娘,挥手告别)爹,娘,你们多保重呀。
甄氏夫妇消失在天边。
香菱心里回荡着父亲的话。
甄士隐画外音:做你想做的人,做你想做的事。
香菱转身,抬头看着天上的月亮残月,心里想着。
香菱画外音:博得嫦娥应自问,何缘不使永团圆?
香菱:(眼前一亮)哎,这不有了吗?
宝钗:屋子怎么这么亮啊?她这是点了多少灯啊?
莺儿:这让不让人睡觉了?姑娘,咱们不能再任由她折腾了,我这就去灭了她的灯,然后明儿一早就撵她回太太那边去。(往前走了两步,然后停下了,看着脚下)哎呀,
宝钗:怎么了?
莺儿:我踩到稀泥了。
宝钗:我亲自跟她说。
宝钗不高兴地快速往屋里走。
110、蘅芜苑卧房、夜、外
宝钗走到卧房门口,往里面一看,惊呆了。只见满桌案都摆放着香菱的诗评,与桌案挨着的窗户和墙上也贴满了诗评。香菱在桌案上写着什么。
香菱边写边默念。
香菱画外音:路断行人,写出所见;戍鼓雁声,写出所闻。耳目所及皆是一片凄凉景象。白露时节,望月思乡,何其凄凉孤苦。弟兄离散,天各一方,写得伤心断肠。音书不达,战乱频仍,将无奈之情推向了极致。
香菱写完,便将这幅评论抹上了浆糊,然后贴在了窗上,然后退了两步,看着窗上的各幅品论,思考了一会儿,然后拿笔在评论上勾画。
这时,莺儿走到宝钗身边,看到里面的一切,也大吃一惊。
莺儿:(大吼)香菱,你还要闹到什么时候。
香菱:(回头看见了她俩,如做错了事一般)姑娘,我……
莺儿:你天天这样折腾,我和姑娘已经忍无可忍了,明天你就回太太那边去吧。
香菱:姑娘别生气,我这就把这里收拾干净了(急忙就要取下窗上的诗评)
宝钗:(急忙上前,伸手阻止)哎,别取下来,就这样挂着。
香菱:姑娘,怎么……
宝钗:你接着学诗吧,今晚我去莺儿房里睡。我略看了你写的两首评论,都评得极好,若不是用心品读,认真思考,断然写不出这样的真知灼见。你能有这般诚心,下这般苦功夫,还有什么事做不成,我若再阻拦你,就是我的不是了。
香菱感动得上前抓住宝钗的双手。
香菱:姑娘……
宝钗:好了,什么都别说了,作一首好诗出来,别辜负了我们今晚的苦心就是了。(转向莺儿)莺儿,我们走。
宝钗和莺儿出去了。
香菱又开始对着评论思考,继续勾画。
时间过了很久,评论上的勾画注释渐渐变得多了起来。
香菱画外音:想这老杜半生漂泊,受尽苦难,总是不得其志(边想边走到了床边,坐在床上歪着)我的遭际和他一样,也是骨肉分离,音讯全无,读他的诗,真真如扎心一般。(拿出燕子香囊到手里看)爹,娘,你们在哪儿呀?(转头看向窗外的满月)咱们一家什么时候才能团圆啊?(香菱闭上眼睛,流下泪来)
111、【梦境】楼上平台、夜、外
半月当空,明亮无比。
香菱独自在平台上,望着天上的月亮,打了个寒颤。
香菱:精华欲掩料应难,影自娟娟魄自寒。
忽然,传来一阵洗衣服时弄出的水声和敲打衣服的砧声,
香菱转头看去,只见江边有一群妇女在洗衣服,敲敲打打,月光掠过她们,只见妇女们脸上充满了愁思。
其中一位妇女敲着敲着就往远方看了一眼,然后又无奈地继续敲。
然后,又传来一声鸡鸣声。香菱又朝着声源的方向看去,只见一位青年媳妇在桥头为丈夫送行。
香菱:一片砧敲千里白,半轮鸡唱五更残。
香菱看了看一直延伸到远方的路,然后倚着围栏,看着远处的江上漂来一叶扁舟,船头坐着一个身着蓑衣,吹着笛子的人。忽然,只听得一阵凄冷的笛子声。
香菱:绿蓑江上秋闻笛,红袖楼头夜倚栏。
忽然,传来一声叫喊。
薛蟠画外音:香菱。
香菱转头一看,只见薛蟠一个人从小路自己这边走来。
薛蟠:香菱,我回来了。
香菱:(高兴,喊着)大爷。
香菱往楼下走。
112、【梦境】楼下的路、夜、外
香菱和薛蟠向对方跑去,然后两人高兴地抱在了一起,薛蟠抱着英莲转了两圈,然后起开。
薛蟠:香菱,我回来了。
香菱:嗯,你可算回来了,咱们这就去见太太和姑娘。
薛蟠:哎,先别急,还记得吗,我出去的时候说过,等我回来的时候,一定有喜讯。
香菱:哦?什么喜讯?
薛蟠:我打听到你爹娘的信儿了。
香菱:你这分明是在唬我,你怎么知道我爹娘是谁?
薛蟠:你爹不就是十里街的甄老爷吗?我一直留心打听,终于有他们的信儿了。
香菱:(激动)你说的可是真话?他们在哪儿?
薛蟠:走吧,我这就带你去找他们
薛蟠拉着香菱的手走了。
113、【梦境】桥上、夜、外
桥上依旧如当年那样张灯结彩,热闹非凡。
薛蟠和香菱走到桥上,走着走着,薛蟠止住了脚步。
薛蟠:(指向桥对面)你爹娘就在对面,你去吧。
香菱:你不一起去吗?
薛蟠:我不去了,我怕他们不喜欢我。快去吧,他们在对面等着你呢。
香菱看了一眼薛蟠,便向桥对面走去。
114、【梦境】桥对岸面摊、夜、外
香菱走到桥对岸,只见一座云桥连接着眼前与天边。
云桥的地面端,有一大群人在告别自己的亲人,有母亲送儿子的,有妻子送丈夫的,也有小孩送别父母的。告别过后,离开的人便纷纷上桥,走向不见尽头的天边。
这时,一位跛足道人拄着拐棍走到桥边,与众人一同目送着离人的离去。
香菱走到跛足道人前,行了个礼。
香菱:这位道长,请问这座云桥通向哪里?他们这是在干什么?
跛足道人:此云桥通往仙境,凡入仙境之人,每年元宵可以下凡一遭,探望亲人,子时过后,便要回去了。你现在看到的这些人,都在与亲人告别。
香菱:世人都道神仙好,却不想神仙也要忍受离别之苦。匆匆一面,也就去了。
跛足道人:施主说的极是,这世上万般,好便是了,了便是好。
香菱:道长可曾看到我爹娘?我爹是这里的甄老爷。
跛足道人:不曾看到什么真老爷假老爷,施主别处寻找吧。
香菱:嗯,多谢道长。(离去)
香菱走到附近一家面摊旁,朝面摊里面看去,七八个餐桌都各自坐着一对50来岁的夫妻。香菱东看西看,迷茫起来。便闭上眼睛使劲回忆。
115、闪回、桥边、夜、外
英莲回到了当年元宵灯会自己被霍起抱在桥上的情景,小英莲往桥头的茶摊看去,父母的身形动作还记得,只是看不清父母的脸。
116、【梦境】桥对岸面摊、夜、外
香菱睁开眼睛,心里想着。
香菱画外音:怎么还是想不起爹娘长啥样?这可如何是好?
这时,面摊的小二走到香菱跟前。
小二:姑娘,吃面吗?
香菱:不了,我要找人。
小二:找人也得吃饱了才行啊。你且坐下,吃碗面再去也不迟啊。
香菱:好吧。
小二:(引导香菱入座)来,姑娘这边坐。
香菱入座,小二用抹布擦桌子。
香菱朝一个方向看去,只见在路口门槛边上坐着一个苍颜白发的老婆婆(老年封氏),她身后有一间小屋。小屋旁是一片烧焦的废墟。香菱便好奇地向小二询问。
香菱:哎,小二哥,那个老人家怎么坐在风口上啊?不怕冻坏了吗?
小二:我也不知道,只见她每年元宵都会坐在这里,像是在等什么人一样。
小二离去,香菱起身走到那老婆婆跟前。
香菱:老人家,你怎么一个人坐在这风口上啊?
老婆婆:(耳聋)你说什么?
香菱:我说你在等谁呀?
老婆婆:我在等我闺女回来。
香菱:你闺女叫什么名?长什么模样?
老婆婆:你说什么像不像?
香菱觉得对话很费力,便起身叹了口气,又看了看两边。
香菱:老人家,你回屋去吧,仔细冻坏了,来,我扶你进屋(俯身就要将老婆婆扶起)
老婆婆:(挣开香菱的手)我不进屋,不然我闺女找不到我。
香菱:(无奈)那你自己多保重啊。(转身朝面摊走去)
这时,从小屋里传来一个老头(老年甄士隐)的声音。
甄士隐画外音:老婆子,过来搭把手。
那老婆婆便进屋,紧接着,又从屋里,传来了老婆婆的声音。
老婆婆画外音:哎哟,你可算把这小花灯弄好了。
香菱听到此话,心里一惊,止步不前。
甄士隐画外音:要是做得跟当年的不一样,那咱闺女可就认不出了,所以得做得仔细点。
香菱转身看向那小屋门口,只见甄士隐夫妇拿着小花灯的架子从屋里出来,将小花灯插在门口,香菱看那架子,果然和当年元宵节看到的那组小花灯一样。香菱再看看老两口腰间的香囊,果然是燕子香囊。
香菱:(激动,大喊)爹,娘。(走到老娘口跟前)
老两口都惊讶地看着香菱
香菱:爹,娘,我是英莲啊。
甄士隐:(激动)英莲,真的是你啊。
香菱一把冲入甄士隐的怀里。
香菱:(哭)爹。我可算见到你们了。
封氏:英莲,我们这些年找你找得好苦啊。
香菱又投入了封氏的怀里。
香菱:娘。
甄士隐:孩子,这些年你过得好吗?
香菱:(从封氏怀里起开)一切都好,就是想你们,天天都想。
甄士隐:我们也想你啊。
香菱:这些年你们是怎么过的?
封氏:我和你爹去了仙境,每年元宵都下凡来等你一回,可算把你等到了。
香菱:什么?你们去了仙境?那不是很快就要回去了?
甄士隐:可不是嘛。
香菱:那还去仙境做什么?咱们不做这神仙了。
甄士隐:去了仙境才能每年元宵与亲人梦中相会一次,要不然连梦里都没法相见啊。
香菱:(想着)梦里?
这时,来了两片云,飞到了甄氏夫妇脚下。
封氏:英莲,我们出来的时间满了,该回去了。
香菱:哎,这怎么就要走了呀?
甄士隐:英莲,我们也舍不得你呀,只是这世间之人都难免分离,又能为之奈何?
此时,两朵云载着甄氏夫妇飞向云桥。香菱追逐。
香菱:(拉着甄士隐的手,只见甄氏夫妇越升越高,越飞越远)爹,娘,你们别走啊(手与手脱离)
甄士隐:英莲,不必过于记挂我们。做你想做的人,做你想做的事。
云朵载着甄氏夫妇飞上了云桥,香菱止步,目送父母远去。
香菱:(看着远去的爹娘,挥手告别)爹,娘,你们多保重呀。
甄氏夫妇消失在天边。
香菱心里回荡着父亲的话。
甄士隐画外音:做你想做的人,做你想做的事。
香菱转身,抬头看着天上的月亮残月,心里想着。
香菱画外音:博得嫦娥应自问,何缘不使永团圆?
香菱:(眼前一亮)哎,这不有了吗?
声明:未经授权不得转载,侵权必究!授权后转载须注明出处:"转自华语剧本网 www.juben.pro"。 [ 如何申请转载 ]
登录 后再戳我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