权属:原创 · 普通授权
字数:26606
成片时长:约88分钟
阅读:8779
发表:2019/1/2
奇幻
电影剧本
镜中花仙缘
- 故事梗概
- 作品正文
【本作品已在国家版权局进行版权登记,登记国作登字-2018-A-A0116342】
时间:夏 日
人物:唐敖、林之洋、婉如、吕氏、众水手
场景:行船,遥见一座大岭
唐敖:请教舅兄,此山较别处甚觉雄壮,不知何名?
林之洋:这岭名叫东经山,是东荒第一大岭。闻得上面景致甚好。俺路过几次,从未上去。今日妹夫如高兴,少刻停船,俺也奉陪走走。
唐敖一愣,思考。
唐敖:偶然想起,此山既名东经,那君子国、大人国,自然都在邻近了?
林之洋:这山东连君子国,北连大人国,果然都在邻近。妹夫怎么得知?
唐敖:小弟阅得《山海经》,闻得海外东经、大荒东经有君子国,其人衣冠带剑,好让不争。又闻海外东经的大人国在其北,只能乘云而不能走。不知此话可确?
林之洋:“当日俺到大人国,曾见他们国人都有云雾把脚托住,走路并不费力,那君子国无论甚人都是一派文气。这两国过去,就是黑齿国,浑身上下,无处不黑。其余如劳民、聂耳、无肠、犬封、无股、毛民、毗骞、无晵、深目等国,莫不奇形怪状,都在前面。将来到彼,妹夫去看看就晓得了。
唐敖:《山海经》内的海外东经、大荒东经就记述有黑齿国,海外东经就记述有劳民、毛民,海外北经就记述有聂耳、无肠、深目,海内北经就记述有犬封。
林之洋挑大拇指。
林之洋:秀才不出门,便知天下事。
唐敖狐疑地。
唐敖:《山海经》是以儒家思想论议事理的,怎么会有实景实地?难道是兑现梦境?
唐敖摇晃摇晃脑袋。
唐敖:难道是与百花因缘有关?
唐敖敲打敲打脑袋。
婉如走过来拉住唐敖。
婉如:姑父给俺讲讲《山海经》。
唐敖心不在焉的。
唐敖:好,好,回来姑父给你讲。
吕氏:婉如不要顽皮,你姑父得闲会给你讲的。
说话间,船已泊在山脚下。
众水手驳船。
唐敖、林之洋下船上了山坡。
场号:044
时间:夏 日
人物:林之洋、唐敖、多九公
场景:崇山峻岭
林之洋提着鸟枪火绳,唐敖身佩宝剑,曲曲弯弯走向山头。
站在山头四处看。
唐敖:如此祟山,岂无名花在内?不知机缘如何?
只见远远山峰上缓缓走出一个怪兽,其形如猪,浑身青色,两只大耳,口中伸出四个长牙,如象牙一般。
唐敖:这兽如此长牙,却也罕见。舅兄可知其名么?
林之洋:这个俺不知道。俺们船上有位柁工,他久惯飘洋,海外山水,全能透彻,那些异草奇花,野鸟怪兽,无有不知。将来如再游玩,俺把他邀来。
唐敖:既有如此能人,将来游玩,倒是不可缺的。此人姓甚?
林之洋:这人姓多,排行第九,因他年老,俺们都称多九公,他就以此为名。
唐敖:也还识字么?
林之洋:幼年也曾入学,因不得中,弃了书本,作些海船生意。儒巾久已不戴,为人老成,满腹才学。今年虽八旬向外,但精神最好,走路如飞,平素与俺性情相投,又是内亲,特地邀来相帮照应。
多九公从山下走上来。
林之洋点手相招。
唐敖迎上拱手。
唐敖:前与九公会面,尚未深谈。刚才舅兄说起,才知都是至亲,又是学中先辈。小弟向日疏忽失敬,尚求恕罪。”
多九公拱手。
多九公:岂敢!……
林之洋:九公想因船上拘束也来舒畅舒畅?
多九公:是呀,舒畅舒畅。
林之洋:俺们正在盼望,来的恰好。
唐敖指着远方怪兽。
唐敖:请问九公,那个怪兽,满嘴长牙,唤作甚名?
多九公:此兽名叫‘当康’。其鸣自叫。每逢盛世,始露其形。今忽出现,必主天下太平。
话未说完,此兽果然口呼“当康”,鸣了几声,跳舞而去。
从空落一小石块,把唐敖头打了一下。
唐敖狼狈状、吃惊。
唐敖:此石从何而来?
林之洋:妹夫你看,那边一群黑鸟,都在山坡啄取石块。刚才落石打你的,就是这鸟。
唐敖蒙状细看。
只见其形似鸦,身黑如墨,嘴白如玉,两只红足,头上斑斑点点,有许多花文,都在那里啄石,来往飞腾。
林之洋:九公可知这鸟搬取石块有甚用处?
多九公:当日炎帝有个少女,偶游东海,落水而死,其魂不散,变成此鸟。因怀生前落水之恨,每日衔石吐入海中,意欲把海填平,以消此恨。那知此鸟年深日久,竟有匹偶,日渐滋生,如今竟成一类了。”
唐敖叹息。
多九公:秀才何故叹息?
唐敖:“适才还在为所见疑惑,听九公指点,忽得感悟。
多九公:是何感悟?
唐敖:(小声自语)托梦游海是为了却浮幻造化宿缘?
唐敖回答多九公。
唐敖:此衔石填海正合《山海经》中的精卫填海,小弟向来以为衔石填海,失之过痴,必是后人附会。据小弟看来,每见世人明明放着易为之事,他却畏难偷安,一味磋跎,及至老大一无所能,追悔无及。如果都象精卫这样立志,何思无成!
林之洋摆手。
林之洋:不说了,九公,你看前面一带树林,那些树木又高又大,不知甚树?俺们前去看看。如有鲜果,摘取几个,岂不是好?
林之洋拉着多九公走。
场号:045
时间:夏 日
人物:唐敖、多九公、林之洋、小人
场景:山中小树林
都至小树林。
特写:迎面有株小树,贸然长有五丈,大有五围;上面并无枝节,惟有无数稻须,如禾穗一般,每穗一个,约长丈余。
唐敖:古有‘木禾’之说,今看此树形状,莫非木禾么?
多九公点头。
多九公:可惜此时稻还未熟。若带几粒大米回去,权当是罕见之物。
唐敖:所结之稻,大约都被野兽吃去,竟无一颗在地。
唐敖低头寻找。
林之洋:这些野兽就算嘴馋好吃,也不能吃得颗粒无存。俺们且在草内搜寻,务要找出,长长见识。
林之洋也各处寻觅。
多九公:林兄如饿,恰好此地有个充饥之物。
多九公随向碧草丛中摘了几枝青草。
多九公:林兄把他吃了,不但不饥,并且头目还觉清爽。”
林之洋接过,吃。
特写:只见这草宛如韮菜,内有嫩茎,开着几朵青花。
唐敖:小弟在《山海经》中闻得海外鹊山有草,青花如韭,名‘祝余’,可以疗饥,大约就是此物了?
多九公连连点头。
唐敖疑惑地自语。
唐敖:可那是南山经所述,这里是东山呀!‘草’为最早生长的植物。‘其状如韭而青华’的‘韭’乃 ‘非’‘一’的合二为一,其‘青华’在‘韭’的合‘非’‘一’为一,这‘一’的一,其名叫‘祝馀’,‘祝’乃对人对事的美好愿望。‘馀’字从食从余,也就为剩下的,‘食’和‘余’联合起来乃用餐后剩下的食物,‘祝馀’也就是美好愿望是吃剩的食物,美好愿望祝愚(馀)、助(祝)欲(馀)。
唐敖逐渐自豪的摇头晃脑。
中略
场号:073
时间:日
人物:唐小山、林之洋、多九公
场景:船上(忧郁的音乐)
特写:船行在海上。
唐小山看着大海,闷闷不乐。
林之洋同多九公。
林之洋:惟恐小山思亲成病。
多九公:海外景致,虽然照旧,但各人所处境界不同。
林之洋点头。
林之洋:等俺慢慢再去劝他。
场号:074
时间:黄昏
人物:林之洋、多九公、吕氏夫人、唐小山、婉如、若花
场景:船上
特写:太阳的余晖照耀着海面,泛着红光。(缓缓的音乐)
唐小山在船闷坐。
林之洋:今若烦闷,为甚不去看书?婉如、若花都闲在那里,就是讲讲学问,也是好的。
唐小山:舅舅议论虽是,无如书到面前,就觉磕睡。好在连日静坐,倒觉清爽,舅舅只管放心:甥女虽然不时盼望,晓得路途遥远,却不敢着急,只要寻得父亲回来,那怕多走三年两载,亦有何妨。至于考试得中才女,固替父母增光;但未见父亲之面,何能计及于此?况明年六月即要报名入考,就让往返顺风,也赶不上了。
林之洋无可奈何状。
多九公:一路谈起仙姑相救之事,这是唐小姐至孝所感,故屡遇异人相救。若据前日大蚌所言,唐兄已成神仙无疑了。”
林之洋:俺妹夫如成了神仙,俺甥女遇了灾难,自然该有仙人来救。俗语说 ‘官官相护’,难道不准‘仙仙相护’?俺最疑惑的:他们所说‘百花’二字,不知隐着甚么机关?
林之洋面对唐小山。
林之洋:莫非俺甥女是百花托生么?
唐小山笑。
唐小山:舅舅莫把这件好事替我揽在身上。
林之洋:甥女为甚倒不情愿?
唐小山:舅舅要知:这些百花无非草木之类,有何根基?此时甥女如系天上列宿托生,将来倘要修仙,有此根基或者可冀得一善果。
林之洋:若这样,俺倒盼你根基浅些,倒觉安静,省得胡思乱想,又生别的事来。
唐小山疑惑。
唐小山:其中有什么跷蹊?
婉如:当日父亲在女儿国,被国王穿耳缠足,强征为王妃。
唐小山:怪不得前在东口,那个道姑把舅舅称作‘缠足大仙’,舅舅满面绯红,原来是这缘故。
林之洋:当时,我要是有甥女样的根基,也不会受此磨难了。”
唐小山:什么根基呀,只是机遇吧。
林之洋:怎么是机遇?
唐小山:“有诗为证。诗曰:
万里相寻自不言,却云谁得意难全?
求人忽若浑如此,是我平生岂偶然?
人生有诸多的难(nán)有诸多的难,还要受诸多方面因素的制约,因而更有诸多的无奈。但是,也会遇到人生之路的转机,这转机,就是人生的机遇。
林之洋自语。
林之洋:可遇不可求?
林之洋:思衬。
场号:075
人物:唐敖、林之洋、婉如、吕氏、众水手
场景:行船,遥见一座大岭
唐敖:请教舅兄,此山较别处甚觉雄壮,不知何名?
林之洋:这岭名叫东经山,是东荒第一大岭。闻得上面景致甚好。俺路过几次,从未上去。今日妹夫如高兴,少刻停船,俺也奉陪走走。
唐敖一愣,思考。
唐敖:偶然想起,此山既名东经,那君子国、大人国,自然都在邻近了?
林之洋:这山东连君子国,北连大人国,果然都在邻近。妹夫怎么得知?
唐敖:小弟阅得《山海经》,闻得海外东经、大荒东经有君子国,其人衣冠带剑,好让不争。又闻海外东经的大人国在其北,只能乘云而不能走。不知此话可确?
林之洋:“当日俺到大人国,曾见他们国人都有云雾把脚托住,走路并不费力,那君子国无论甚人都是一派文气。这两国过去,就是黑齿国,浑身上下,无处不黑。其余如劳民、聂耳、无肠、犬封、无股、毛民、毗骞、无晵、深目等国,莫不奇形怪状,都在前面。将来到彼,妹夫去看看就晓得了。
唐敖:《山海经》内的海外东经、大荒东经就记述有黑齿国,海外东经就记述有劳民、毛民,海外北经就记述有聂耳、无肠、深目,海内北经就记述有犬封。
林之洋挑大拇指。
林之洋:秀才不出门,便知天下事。
唐敖狐疑地。
唐敖:《山海经》是以儒家思想论议事理的,怎么会有实景实地?难道是兑现梦境?
唐敖摇晃摇晃脑袋。
唐敖:难道是与百花因缘有关?
唐敖敲打敲打脑袋。
婉如走过来拉住唐敖。
婉如:姑父给俺讲讲《山海经》。
唐敖心不在焉的。
唐敖:好,好,回来姑父给你讲。
吕氏:婉如不要顽皮,你姑父得闲会给你讲的。
说话间,船已泊在山脚下。
众水手驳船。
唐敖、林之洋下船上了山坡。
场号:044
时间:夏 日
人物:林之洋、唐敖、多九公
场景:崇山峻岭
林之洋提着鸟枪火绳,唐敖身佩宝剑,曲曲弯弯走向山头。
站在山头四处看。
唐敖:如此祟山,岂无名花在内?不知机缘如何?
只见远远山峰上缓缓走出一个怪兽,其形如猪,浑身青色,两只大耳,口中伸出四个长牙,如象牙一般。
唐敖:这兽如此长牙,却也罕见。舅兄可知其名么?
林之洋:这个俺不知道。俺们船上有位柁工,他久惯飘洋,海外山水,全能透彻,那些异草奇花,野鸟怪兽,无有不知。将来如再游玩,俺把他邀来。
唐敖:既有如此能人,将来游玩,倒是不可缺的。此人姓甚?
林之洋:这人姓多,排行第九,因他年老,俺们都称多九公,他就以此为名。
唐敖:也还识字么?
林之洋:幼年也曾入学,因不得中,弃了书本,作些海船生意。儒巾久已不戴,为人老成,满腹才学。今年虽八旬向外,但精神最好,走路如飞,平素与俺性情相投,又是内亲,特地邀来相帮照应。
多九公从山下走上来。
林之洋点手相招。
唐敖迎上拱手。
唐敖:前与九公会面,尚未深谈。刚才舅兄说起,才知都是至亲,又是学中先辈。小弟向日疏忽失敬,尚求恕罪。”
多九公拱手。
多九公:岂敢!……
林之洋:九公想因船上拘束也来舒畅舒畅?
多九公:是呀,舒畅舒畅。
林之洋:俺们正在盼望,来的恰好。
唐敖指着远方怪兽。
唐敖:请问九公,那个怪兽,满嘴长牙,唤作甚名?
多九公:此兽名叫‘当康’。其鸣自叫。每逢盛世,始露其形。今忽出现,必主天下太平。
话未说完,此兽果然口呼“当康”,鸣了几声,跳舞而去。
从空落一小石块,把唐敖头打了一下。
唐敖狼狈状、吃惊。
唐敖:此石从何而来?
林之洋:妹夫你看,那边一群黑鸟,都在山坡啄取石块。刚才落石打你的,就是这鸟。
唐敖蒙状细看。
只见其形似鸦,身黑如墨,嘴白如玉,两只红足,头上斑斑点点,有许多花文,都在那里啄石,来往飞腾。
林之洋:九公可知这鸟搬取石块有甚用处?
多九公:当日炎帝有个少女,偶游东海,落水而死,其魂不散,变成此鸟。因怀生前落水之恨,每日衔石吐入海中,意欲把海填平,以消此恨。那知此鸟年深日久,竟有匹偶,日渐滋生,如今竟成一类了。”
唐敖叹息。
多九公:秀才何故叹息?
唐敖:“适才还在为所见疑惑,听九公指点,忽得感悟。
多九公:是何感悟?
唐敖:(小声自语)托梦游海是为了却浮幻造化宿缘?
唐敖回答多九公。
唐敖:此衔石填海正合《山海经》中的精卫填海,小弟向来以为衔石填海,失之过痴,必是后人附会。据小弟看来,每见世人明明放着易为之事,他却畏难偷安,一味磋跎,及至老大一无所能,追悔无及。如果都象精卫这样立志,何思无成!
林之洋摆手。
林之洋:不说了,九公,你看前面一带树林,那些树木又高又大,不知甚树?俺们前去看看。如有鲜果,摘取几个,岂不是好?
林之洋拉着多九公走。
场号:045
时间:夏 日
人物:唐敖、多九公、林之洋、小人
场景:山中小树林
都至小树林。
特写:迎面有株小树,贸然长有五丈,大有五围;上面并无枝节,惟有无数稻须,如禾穗一般,每穗一个,约长丈余。
唐敖:古有‘木禾’之说,今看此树形状,莫非木禾么?
多九公点头。
多九公:可惜此时稻还未熟。若带几粒大米回去,权当是罕见之物。
唐敖:所结之稻,大约都被野兽吃去,竟无一颗在地。
唐敖低头寻找。
林之洋:这些野兽就算嘴馋好吃,也不能吃得颗粒无存。俺们且在草内搜寻,务要找出,长长见识。
林之洋也各处寻觅。
多九公:林兄如饿,恰好此地有个充饥之物。
多九公随向碧草丛中摘了几枝青草。
多九公:林兄把他吃了,不但不饥,并且头目还觉清爽。”
林之洋接过,吃。
特写:只见这草宛如韮菜,内有嫩茎,开着几朵青花。
唐敖:小弟在《山海经》中闻得海外鹊山有草,青花如韭,名‘祝余’,可以疗饥,大约就是此物了?
多九公连连点头。
唐敖疑惑地自语。
唐敖:可那是南山经所述,这里是东山呀!‘草’为最早生长的植物。‘其状如韭而青华’的‘韭’乃 ‘非’‘一’的合二为一,其‘青华’在‘韭’的合‘非’‘一’为一,这‘一’的一,其名叫‘祝馀’,‘祝’乃对人对事的美好愿望。‘馀’字从食从余,也就为剩下的,‘食’和‘余’联合起来乃用餐后剩下的食物,‘祝馀’也就是美好愿望是吃剩的食物,美好愿望祝愚(馀)、助(祝)欲(馀)。
唐敖逐渐自豪的摇头晃脑。
中略
场号:073
时间:日
人物:唐小山、林之洋、多九公
场景:船上(忧郁的音乐)
特写:船行在海上。
唐小山看着大海,闷闷不乐。
林之洋同多九公。
林之洋:惟恐小山思亲成病。
多九公:海外景致,虽然照旧,但各人所处境界不同。
林之洋点头。
林之洋:等俺慢慢再去劝他。
场号:074
时间:黄昏
人物:林之洋、多九公、吕氏夫人、唐小山、婉如、若花
场景:船上
特写:太阳的余晖照耀着海面,泛着红光。(缓缓的音乐)
唐小山在船闷坐。
林之洋:今若烦闷,为甚不去看书?婉如、若花都闲在那里,就是讲讲学问,也是好的。
唐小山:舅舅议论虽是,无如书到面前,就觉磕睡。好在连日静坐,倒觉清爽,舅舅只管放心:甥女虽然不时盼望,晓得路途遥远,却不敢着急,只要寻得父亲回来,那怕多走三年两载,亦有何妨。至于考试得中才女,固替父母增光;但未见父亲之面,何能计及于此?况明年六月即要报名入考,就让往返顺风,也赶不上了。
林之洋无可奈何状。
多九公:一路谈起仙姑相救之事,这是唐小姐至孝所感,故屡遇异人相救。若据前日大蚌所言,唐兄已成神仙无疑了。”
林之洋:俺妹夫如成了神仙,俺甥女遇了灾难,自然该有仙人来救。俗语说 ‘官官相护’,难道不准‘仙仙相护’?俺最疑惑的:他们所说‘百花’二字,不知隐着甚么机关?
林之洋面对唐小山。
林之洋:莫非俺甥女是百花托生么?
唐小山笑。
唐小山:舅舅莫把这件好事替我揽在身上。
林之洋:甥女为甚倒不情愿?
唐小山:舅舅要知:这些百花无非草木之类,有何根基?此时甥女如系天上列宿托生,将来倘要修仙,有此根基或者可冀得一善果。
林之洋:若这样,俺倒盼你根基浅些,倒觉安静,省得胡思乱想,又生别的事来。
唐小山疑惑。
唐小山:其中有什么跷蹊?
婉如:当日父亲在女儿国,被国王穿耳缠足,强征为王妃。
唐小山:怪不得前在东口,那个道姑把舅舅称作‘缠足大仙’,舅舅满面绯红,原来是这缘故。
林之洋:当时,我要是有甥女样的根基,也不会受此磨难了。”
唐小山:什么根基呀,只是机遇吧。
林之洋:怎么是机遇?
唐小山:“有诗为证。诗曰:
万里相寻自不言,却云谁得意难全?
求人忽若浑如此,是我平生岂偶然?
人生有诸多的难(nán)有诸多的难,还要受诸多方面因素的制约,因而更有诸多的无奈。但是,也会遇到人生之路的转机,这转机,就是人生的机遇。
林之洋自语。
林之洋:可遇不可求?
林之洋:思衬。
场号:075
声明:未经授权不得转载,侵权必究!授权后转载须注明出处:"转自华语剧本网 www.juben.pro"。 [ 如何申请转载 ]
登录 后再戳我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