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人物:张淑芬:农村妇女 1911年出生
张建国:张淑芬的长子 1937年出生
张建军:张淑芬次子 1940年出生
张建业:张淑芬小儿子 1942年出生
大嫂:早些年张淑芬家的邻居 有个儿子在国军部队
二媳妇:张建军的妻子
三孙子:张建业的儿子
一、1949年 张淑芬家中 日
张建业在柜子上捡起一枚银元,朝着张淑芬走去。
张建业:娘,这是什么东西啊。
张淑芬看见了张建业,放下手中的活,急急忙忙跑过去。
张淑芬:放下,那是钱,是你爹上战场换来的,可别乱拿。
张淑芬说着夺过张建业手中的银元,正巧隔壁的大嫂进来了。
大嫂:那东西以后可以扔了,新中国都成立了,以后就不用那东西了。
张建业看到大嫂来了,跑进了里屋,张淑芬转向大嫂说话。
张淑芬:大嫂说的啥话啊,我家那位拼命换来的怎么说丢就丢那,你来这有事吗?
大嫂: 哎呀我哪有什么事啊,也就随便聊聊天。 哎,战争都要结束了,你家那位也该回来了吧?
张淑芬:那他们得遵守纪律,咋能说回来就回来呢?
大嫂:你没听说吗,解放军过江跟打老鼠似的,国民党满地乱窜,照这样下去,战争结束迟早的是。哦,对了,新中国成立了,银元就不能用了,你腿脚不太利索,你把银元给我,我给你去换成人民币。
张淑芬看了看手里的银元摇摇头。
张淑芬:还是留着吧,好有个念想。
大嫂:你说你啊,民国成立你还裹脚,新中国成立还留着银元,咱可不能再落后了,咱还有三个孩子要养呢,早点换了吧。
张淑芬听了这话,犹犹豫豫的把银元给了大嫂。
张淑芬:那就换了吧,他爹回来也能有点好日子。
大嫂:这就对了,你等着,我给你换钱去啊。
说完大嫂一溜烟走了出去,张淑芬坐在椅子上望向远处发呆。
二、1960年 张淑芬门外 日
张淑芬一步一步艰难的走到门口,此时张建国和张建军从工地回到了家中。张建国看见张淑芬在门口走着赶忙上前扶住。
张建国:妈,你腿脚不便利出来干什么,你先歇会。
张建国和张建军一块将张淑芬扶到门前的椅子上坐下。
张淑芬:国家也安定了,不干点什么浑身不舒服。
张建国:妈,咱家军人家属,咱爸的阵亡通知书都在那挂着呢,哪能让您去干重活啊。
张淑芬:别跟我提你爸,新中国都建国了还能在战场上牺牲,他就不想着回家看看吗?
张淑芬情绪激动开始哭了起来,一旁的张建军忙过来安慰。
张建军:妈,你别哭啊,行咱不提咱爸了,我听说社会主义改造完成了,我们就用不着钱了,我和大哥合计着把咱家的人民币拿去换 。
张淑芬听见,抬起头来,情绪激动起来了。
张淑芬:啥?又要换钱了。不换不换,每次换钱都吃亏,上次那一个银元就给了几毛钱。
张建国:妈那不是当时我们没在吗,要是我们在,那大嫂能把钱拿走了。早知道她儿是国军早就把她赶走了。
张淑芬:你还说,只知道使力气的憨货,多跟你三弟学着点。再说那是你爸的抚恤金,这眼看着你三弟也要结婚了,不知道这些钱够不够啊。
这时张建业回到了家里,看见都在门口聊天,于是上去说话。
张建业:娘!
张淑芬:咋了,垂头丧气的,被人欺负了!
张建业:不是,她嫌咱家里穷,不愿跟咱过。
张建国:啥,咱家还穷,她还想找个啥家庭啊!
张建国:啥,要钱,三弟,这样的媳妇咱别要了。
张淑芬:滚一边去,什么要不要的,娶媳妇这可是大事,说不要就不要了?不就要钱吗,拿着拿着,去换了钱娶媳妇,日子还在后头呢,跟了咱们家什么事都好说喽。
张淑芬说着掏出一大把人民币,有一角两角也有几元,大约有一多张,递给了张建业。
张淑芬:这么多年了,一年给一张,有时还能多拿几张,怎么这也能娶个媳妇吧。
张建业拿着钱愣在了原地,拿钱的手微微颤抖。
张淑芬:老二你陪着去换,被让人再坑了去。
张淑芬指着张建军说,张建军拍了拍张建业一把手拉着张建业走出了场景,张淑芬转过头看见了蹲在地上的张建国。
张淑芬:你也去,别让人给欺负了,看好你俩弟弟。
张建国站起来朝外面跑去,张淑芬在原地傻笑。
三、1993年 张淑芬家中 日
张淑芬带着一个大约十来岁的小孩在织毛衣,孩子四处玩耍,在柜子上拿起一张粮票来向张淑芬跑来。
小孩:奶奶,奶奶,这是什么呀。
张淑芬抬起头来,先是挠了挠耳朵,看见小孩走来,才说道。
张淑芬:奶奶听不见了,你拿粮票干啥,还得去换粮食用呢。
张淑芬说着拿过粮票揣进兜里。
张淑芬:去找你二叔吧,他是大官,办公室里肯定有好东西。
小孩笑着跑开了,这时一位四十多岁的妇女走了进来,大声喊了一句妈。
张淑芬:哎呀,二媳妇来了,家里事都处理好了,咱家就你最贤惠了,不象你那三弟,那么多钱别说娶媳妇了,连娘家人都跑了,怎么了愁眉苦脸的,家里的小子又惹事了。
二媳妇:妈,不是,这不国家政策放来了吗,家里那小子坐不住了,想出去闯闯,这不正准备着呢。
张淑芬:出去?去哪啊?咱家不挺好的吗,你大哥能出力,你家那口子又当上了村支书,老三虽然过得不怎么好吧,也能在小学里拿工资,他出去没依没靠的去哪啊?
二媳妇:这不是听说南方那地方建了个,叫什么,经济开发区嘛,他去看看有什么赚钱的机会嘛。
张淑芬:赚什么钱啊,这不被拉去批斗啊?
二媳妇:妈,这都过去了文革的那帮人都入狱了,再说国家建立什么经济特区不就是为了赚钱吗?我觉得这样也好,早点出去看看也能给家里减轻点负担,不用什么事都靠大哥,他家里那小子也该到结婚年龄了。
张淑芬:咱一辈子都活在这个小村庄里,也没有见过外面,日本人来了没能带走我这老太太,国军那么猖狂也还是跑到了台湾,这么多年都过来了,反而留不下这些孩子们那。
二媳妇:妈,也不能这么说嘛,又不是去战场打仗出不了什么意外的,只是需要一点路费啊。
张淑芬:啥?又要钱那,我想想,你大哥那也许有钱,我去找他要点。
张淑芬艰难的站了起来,二媳妇忙过来扶住她。
二媳妇:大哥他也不容易,咱不去麻烦他了,我找家里人自己凑点给孩子吧。
张淑芬:那怎么行,这不显得咱家没面子吗?哎,这些粮票先拿着,去邮局应该能换点钱,还有你三弟的,全都给你,去吧,让你家小子早点回来啊。
二媳妇答应了一声就走了出去,张淑芬看着阵亡通知书发呆。
四、2017年 病房 夜
一对年轻的夫妇带着十五六岁的孩子走进来病房,张淑芬躺在病床上病房里的一大家子都在吃饭,向着张淑芬喊了一声奶奶。
张淑芬:哎,老三家的小子来,让老奶奶看看长多大了。
那孩子听见了走到病床前看着张淑芬,张淑芬伸出手摸了摸头。
张淑芬:真快啊,上次看见还是个小不点,转眼间就这么大了,老喽,老喽。
三孙子:奶奶,这些钱你拿着,算是我们孝敬给您的。
三孙子说着拿出一沓一百元的纸币递给张淑芬。
张淑芬:好好好,三孙子也长大了,领工资了,都过上好日子了。咦?这怎么还有张假钱那。
张淑芬拿着第一张人民币。手微微颤抖。
三孙子:奶奶,这是今年刚发行的人民币,以后都改用这种了。
张淑芬:我的天啊,又换钱了这一辈子见得这些钱啊数不清了,想当初老头子为了几块银元牺牲了,合社一年也给不了一张合社票,这些年富了富了,粮票也不用了,真老了,不知道还能不能活到重孙子娶媳妇啊!
张淑芬自顾自的说着,小孩拉了拉张建军。
小孩:二爷爷什么是合社票子啊?
张建军:人民公社的时候吃饭时候用的饭票,你老奶奶一直当成钱了改了好久也没改过来,就一直那么说了。
这时,张淑芬说完了,顿了一顿,突然说道
张淑芬:说道结婚啊,我那二孙子怎么就那么倔那,跟老头子一样倔,说是出去赚钱,非要去当兵,在外边结婚连酒席都没办,万一丢了面子被人欺负了咱办啊,这都多久没回过家了,也不知道还能不能抱孙子。
张建军:妈,人家部队有纪律,请假回来了,过几天就到了,再说他那是武警部队,不会上战场的。
张淑芬:那也不行,老头子不就是民兵吗,最后还是去打国军了,那苦命的老头子啊
张淑芬说着说着哭了起来,众人忙上前安慰,张淑芬逐渐平静了下来,睡了下去。这时医生走了进来,张建国迎上去问了起来。
张建国:医生,情况怎么样了?
医生:病人年纪太大了,全身身体器官已经衰竭了,再加上长期的劳累,恐怕活不过年底了,在这里住着也没什么用了,早点回家去准备准备吧,别让老人留下遗憾。
说完医生走出了病房。众人围在张淑芬床前,气氛十分沉重。
五、2019年 张淑芬墓前 日
两名十七八岁的青年围在墓前,供桌上摆放着一张录取通知书。
一名青年:老奶奶,我们去上大学了,过来告诉您一声,您经历的多了,也该歇歇了,没过上几天安生日子是我们不对,您放心,我们会让家里过得更好。
另一名青年掏出一枚军功章放在墓前。敬了一个军礼,两人相继回头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