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序幕。
  莽莽大山连绵不绝,进赖源公路盘山曲折,杨晓晴从在连城到赖源的客车上,一路竹叶青青,她若有所思,望着窗外的风景。  
  【2】某大学。漂亮气派的教学楼群,远处一棵大榕树的枝伸到了二楼走廊,学生三三两两匆匆过去。
  系主任:晓晴,根据市教育局统一安排,今年学校有13个大学生“三支一扶”名额,其中有3名在我们系里,你是学生会干部,系里准备推荐你,这次机会难得,你可以考虑一下。
  杨晓晴:谢谢主任这么关照我,可是我已经与市里一家企业签约了,准备一毕业就过去上班。
  系主任:晓晴,你先不要急着拒绝我,等考虑两天后再跟告诉我。到教育落后的边远山区去支教,这是一种锻炼,对你以后无论是考研还是考公务员都有好处,你是系里的学生会干部又是优秀毕业生,我想你也是有这个觉悟的。
  系主任说完,摆摆手就走了。  
  【3】校学口
  从山上远远看下来,整个赖源,白墙灰瓦,炊烟渺渺。校学口,校长、教务处主任、曹老师(女)、初二班主任和学生站成一堆。
  学生叽叽喳喳:来了,来了。
  校长握住杨晓晴:杨老师辛苦了。
  杨晓晴:不辛苦,也就一个来小时车程,就是进来时,路弯多了点。
  校长笑着说:现在比以前好多了,以前进来赖源得四、五个小时,雨天一身泥,白天一身尘。
  校长:来,我给你介绍一下,这是沈副校长。
  杨晓晴:你好!
  沈副校长握手:欢迎,欢迎!
  校长一一介绍过去。
  校长:曹老师,你这样,先带杨老师去宿舍安顿下来。
  两三个学生听说,马上抢着抬行旅和提电脑包。
  杨晓晴、曹老师、学生们一起往宿舍楼走去  
  【4】宿舍
  学生们忙着擦玻璃的擦玻璃、扫地板的扫地板、抬水的抬水,曹老师在一边铺着床板,杨晓晴小心翼翼地擦洗着窗前的一张桌子,生怕身边的藤椅挂花了黑色长丝袜。
  杨晓晴:曹老师,你是本地人吗?
  曹老师:不是,我是隔壁乡镇的。
  杨晓晴:哦,那你在这里教了多少年书啊?
  曹老师:我在这里教了快八年了,我们赖源是土地大乡、人口小乡,学校只有七、八十个学生。留在这里的老师平均教龄都快十年了。
  杨晓晴:那一直没有新的老师调进来吗?
  曹老师:我们赖源是离县城最偏远的乡镇,这里的条件艰苦了,留不住人,近两年也有新老师进来,但都是来了走,走了来,跟走马灯似的。
  杨晓晴:曹老师,那这里有网络吗?
  曹老师:没有。
  杨晓晴:澡堂呢?
  曹老师:也没有,洗澡你得自己买根电热棒烧水在房间洗。
  杨晓晴:那食堂呢?
  曹老师:这倒是有一个,但都是给离家远的学生热饭菜用的,老师们吃饭得自己煮。
  杨晓晴:不会吧,这什么破的地方,这都什么年代了。
  曹老师笑了笑。  
  【5】宿舍
  晚上房间静静的,杨晓晴躺在床上看书。手机响。
  吴佳伟:晓晴,你住下来了吗?
  杨晓晴:佳伟,我已经住下了,我好想你。
  吴佳伟:晓晴,我也想你。乡下条件怎么样,你总算领教了吧,你就是这样,系主任一鼓噪两句你就下去,要动员的事有谁爱去。你工作的事,我已经让我爸帮你找了,可能过段时间就眉目。
  杨晓晴:那我这边的工作怎么办?
  吴佳伟:管他呢,你走了,你那边的学校自然会和当地教育局协调,再调过个支教老师。你就回来吧,我太想你了。  
  【6】初二(一)班教室
  校长:同学们,静一静。
  校长:来,我给大家介绍一下,这是我们学校新来的老师———杨老师,以后就你们的英语科任老师,大家欢迎。
  同学们,掌声欢迎。
  杨晓晴:同学们好,很高兴能和大家一起来学习英语。我的名字叫杨晓晴,我来自龙岩新罗区,从今天起就由我来教你们初二的英语。
  转身,在黑板上写下名字。
  杨晓晴:这节课,老师要把时间留给大家说中文,因为从下节课开始,我们每堂课都要用英语交流。刚才我已经自我介绍了一下,现在请同学们作个自我介绍,先由谁开始?
  看着杨老师很快进入角色,同学们也很配合,校长满意的走出了教室。  
  【7】学校走廊
  下课铃响,孩子们像放飞的小鸟似的跑到操场上去玩,穿过学校教室的走廊,杨晓晴拿着厚厚的学生作业与教案往办公室走,曹老师凑上前,边走边聊。
  曹老师:杨老师,来这儿快两个月了吧,感觉还习惯吗?
  杨晓晴:还行吧,这里的学生都很听话。
  曹老师:那就好,刚才张老师说他要走了。
  杨晓晴:啊,为什么?
  曹老师:我也不知道,听说她母亲病重,可能是为了照顾家里吧,你也知道,学校这么偏远,出入太不方便了。
  杨晓晴:他不是我们班的班主任吗?他走了,那初二(1)班谁带啊。
  曹老师笑笑:可能是你哦,校长说了,很多学生家长反映你教学还不错,学生挺喜欢你的。
  杨晓晴:不会吧,我才来两个月。校长也太放心我了吧。  
  【8】校办公室
  杨晓晴在学校办公室,批改着作业。
  这时,班里一个女生跑到办公室。
  女生:杨老师,杨老师,不好了,他们打起来了,他们打起来了。
  杨晓晴:怎么了?你慢点说,谁和谁打起来了。
  女学生:杨老师,是邱如海和陈鸿渺他们打起来了,打得可凶,你快过去看一看吧。  
  【9】操场
  杨晓晴和女学生一起冲向操场。操场上,有看热闹的,也有帮忙拉人的,但更多人都被吓傻了不敢上前。杨晓晴和体育老师一人架一个总算是把他们分开了。陈鸿渺被打得鼻青脸肿。
  邱如海气不过:陈鸿渺有可以骂我,但你不可以侮辱我妈!
  杨晓晴:邱如海,你给我住嘴,回教室,我一会儿找你。
  随后,杨晓晴和体育老师将陈泓渺带去乡镇卫生院作伤口处理。  
  【10】办公室
  办公室里,张老师、杨晓晴和邱如海。窗外,同班同学都趴着围观。
  张老师:邱如海,你为什么要和陈泓渺打架?
  邱如海不说话,低着头,扯着衣角。
  杨晓晴驱散围观的学生。
  杨晓晴:张老师,这样吧!如果信得过我,邱如海打架的事就交给我处理吧。
  张老师看看邱如海,再看看杨晓晴,默许。
  久久不看两位老师的邱如海这时候才看了看杨晓晴,表示惊奇。
  张老师:邱如海,你先回教室,下午给我写一份深刻的检查来。
  邱如海头也不回的回教室去了。
  杨晓晴:张老师,有时候写个检查不一定能让孩子们改过,这事儿还是交给我吧。
  张老师:杨老师,你才来两个月,你是不了解邱如海情况,邱如海和陈泓渺俩个经常打架,把初二(1)班搞得是乌烟瘴气。今天,他奶奶打电话来说想让他退学,我都同意了。
  杨晓晴:张老师,这样不好吧。如海学习成绩还不错,再说退学也要问问孩子本人意见吧,不然这样也太草率了。
  张老师无奈地走出教室。  
  【11】茶山
  傍晚,阳光为茶山蒙上一层金色的光芒,邱如海奶奶和村里的妇女们在茶山采茶。
  邱如海:奶奶,杨老师到我们家家访来了。
  奶奶:你这孩子,怎么不早点告诉我呢!阿祥嫂,你们先忙着,我回去一下。  
  【12】客家布达拉宫
  杨晓晴、奶奶、邱如海三个人沿着客家布达拉宫边上的小路拾阶而上,他们的身影消失在一户破旧的房子里。  
  【13】邱如海家
  进到家里,杂乱不失干净,破旧但养着一盆盆兰花,富有生气。看到杨老师,奶奶急促的不知如何是好。
  奶奶:坐坐,杨老师。
  奶奶用一双粗糙的手把凳子擦了又擦,杨晓晴坐了下来,奶奶又去倒了一杯茶水。
  奶奶:杨老师,你这是为了孩子的事来的吧。都怪我,没有管好这孩子,让他天天在学校惹事生非。
  杨晓晴:奶奶,也不全是。如海,我问你,在学校,你怎么经常和别的同学打架啊。
  邱如海:杨老师,那些同学经常骂我是没父母的野孩子,侮辱我妈跟别的男人跑了。
  听到这,奶奶叹了叹气。
  奶奶:杨老师,如海命苦。如海他爸和你一样,在我们河祠当代课老师,教了20多年书。如海八岁那年,有一次下大雨,整座山滑下来,他爸来不急跑,结果连房子一起给埋了。
  一提到这,奶奶禁不住眼眶都红了,她用围裙的衣角拭了拭眼角……
  杨晓晴:奶奶,那他妈妈呢?
  奶奶:他爸爸去逝后,她妈妈就出去打工,到现在也没有音讯,不知是死是活。现在我年纪大了,也干不动了,我想让他退学回来家里帮忙,杨老师,你说可以吗?
  杨晓晴:奶奶,如海在学校虽然调皮,但是他学习还不错,凭他成绩上重点中学都可以,退了学可惜了。
  奶奶:唉,那这要怎么办才好呢?
  杨晓晴:这样吧,奶奶,退学的事先不提,家有什么困难我们一起来想办法好吗?
  奶奶疑惑地看着杨晓晴,再次用围裙的衣角拭了拭眼角。
  杨晓晴:如海,和同学打架,这是你的不对,以后有什么事情都跟老师说,让老师来帮你处理好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