权属:原创 · 独家授权
字数:32404
成片时长:约108分钟
阅读:6190
发表:2018/11/20
网络电影剧本
阿P
- 故事梗概
- 作品正文
张镇长:有病没病得相信科学,防疫人员是经过化验科的,这群鸡如果不及时处置,不仅害了消费者,而且也会害了你们自己。
赵老蔫:我不相信我的鸡有病,是有人打击报复。
张镇长:你看这些防疫人员和你不认不识的,为什么要报复你,他们黑灯瞎火的不知道在家老婆孩子热炕头吗?他们为什么要以身犯险呢?职责所在,即为消费者负责,也为你负责,我知道你损失不小,政府会给你一定的补偿,虽然不能弥补全部损失,但起码有启动资金,我们还可以重头再来,天灾我们无法抗拒,但只要有信心,有政府,就绝不能让你饿着。来,把工具都放下,多耽搁一分钟,就多一分危险。
镇长走上去,把赵老蔫工具拿下来,赵老蔫蹲在地上,呜呜哭起来。张镇长把他们一家劝离鸡棚门口,防疫人员进鸡棚,向里面喷烟雾。
41、夜、外。
赵老蔫家鸡棚外。
一辆辆车先后驶到,刘副镇长先下车,杨站长紧跟其后,后面的人陆续下车,围拢在鸡棚前面。
杨站长:张镇长,问题解决了吗?
张镇长:解决了。
杨站长:你还真行。
张镇长没理会,走到一个土包上。
张镇长:同志们,大晚上把大家叫回来,是因为有紧急的情况,我也不瞒大家,眼前这个鸡棚里有一万只鸡,经检验携带疫情,现在急需抓住,装车,拉到指定地点焚烧、消毒、掩埋。这项工作即艰苦又有一定危险性,但为了防止出现疫情,为了保护群众的生命财产,我们的党员、干部必须冲上去。我不强求大家,我第一个上,班子成员也要带头上,不怕危险的同志都跟我来。
张镇长走到防护工具面前,拿起一件塑料防护服穿上,戴上口罩、手套,向鸡棚走过去。
大家争先恐后地去穿防护服,紧跟镇长走进鸡棚。
鸡棚里灯光明亮,大家惊奇地睁大双眼,看到鸡架上被烟雾熏过的鸡,鸡冠发紫,怒目对视着他们。
42、夜、内。
鸡棚内短暂的沉默,张镇长手臂一挥,说“行动”,大家蜂拥而上。
张镇长伸手去抓鸡,“刺啦”一声,胳肢窝下面的防护服撕开一个口子。他低头一看,鸡又从手中逃脱,他一蹲下,“刺啦”一声,裤裆撕开一个大口子。
张镇长:这是什么产品,屁嗤的一样。
刘副镇长:张镇长,你的防护服坏了,快出去吧。
张镇长:胡扯,我临阵脱逃,谁还肯往前冲。
张镇长把抓到的那只鸡装进紧跟在身后的机关干部编织袋内。鸡在编织袋内又蹬又踹。
机关干部看到镇长无所畏惧,一起冲了上去。
鸡棚内上演了人捉鸡,鸡啄人的场面。
人奋勇向前,鸡乱飞乱蹬,发出愤怒的叫声。
张镇长汗水湿透了衣服,汗从头上流下,迷住了眼睛。他用胳膊不停地擦眼睛,擦完继续抓鸡。
装满一编织袋,张镇长背起来走出鸡棚,扔到大货车里。
二个小时后,鸡棚里的鸡抓完。
张镇长和机关干部都瘫坐在鸡棚外。
杨站长急匆匆过来,吼道:“都起来,抓紧消毒。”
大家起来,一个个走到消毒人员面前,脱掉防护装置,接受消毒。
43、日、内。
镇长办公室,张镇长后仰在办公椅上,双目紧闭。他的额头和太阳穴有好几道鸡爪形状的血印子,两个眼皮肿的老高。
“咚咚咚”敲门声。
张镇长慢慢睁开眼睛,双眼肿的只能睁开一条缝隙。
张镇长:请进。
门开了,刘副镇长走进来。
张镇长:老刘,善后怎么样了。
刘副镇长:很顺利,补偿款发到养殖户手上了,他对以后有了信心。经检疫没有发生疫情,封闭解除了。
张镇长:机关干部都怎么样?
刘副镇长:都没问题,有两个发烧的,经检查是因为那晚出汗后着了凉,只是一般性感冒,在家休息。
张镇长:那就好,那就好,老刘,我这两天的心一直提到嗓子眼,担心啊,就怕哪个干部体质不好,感染了,我没法交代呀,我们的党员干部经得住考验,都是好干部。
刘副镇长:是呀,关键时候不含糊,张镇长,你看你都这样了,回去休息几天吧。
张镇长:我不要紧,就是丢人,平时缺乏锻炼,关键时候还不如你。
刘副镇长:你哪能跟我比,我从小在农村长大,什么活没干过,抓个鸡小菜一碟。
“咚咚咚”敲门声。
张镇长喊了声进来,门开了,靓丽的女宣传委员走进来。他看到镇长的尊容,憋不住笑了起来。
张镇长(和蔼地):我这副尊容好笑吗?
刘副镇长:张镇长都这样了,你也笑得出来?
宣传委员:不是,对不起啊,我头一次看到镇长这样,实在憋不住。
张镇长:也难怪,我这副尊容是挺滑稽的,但愿以后永远别看到我这样。说吧,什么事?
宣传委员:是这样,这几天听大家讲抓鸡的事,镇长不顾个人安危,冲在前面,党员干部各个都不含糊,关键时刻展现了不怕吃苦,不怕牺牲的精神,是大家学习的榜样,我想请报社记者写篇报道。
张镇长赶紧摆手。
张镇长:这个事情绝不能报道。
宣传委员:为什么呀?
张镇长:报道只会起到副作用,引起不必要的恐慌。何况我们正在打造“生态旅游”乡镇,建设乡村旅游示范区,你这么一报道,还不把游客吓跑了?
宣传委员:还是领导想问题周全。
44、日、内。
政府小会议室。
张镇长主持召开镇长办公会。
张镇长:今天的办公会就一个议题,就是部署韭菜沟脱贫致富奔小康。韭菜沟是我镇最偏僻、最贫穷的一个村民组,是我镇脱贫奔小康最后的攻坚战,目前道路已经修好了,路好走了,脱贫就有希望了,下一步关键是要有致富项目,光种玉米是实现不了小康的,那里山清水秀,适合发展乡村旅游,我们呈报给上级的《关于韭菜沟脱贫致富办法和打造乡村旅游示范区》的报告批下来了,现在就看我们怎么落实了。
上级为韭菜沟拨下了扶贫专款,但必须落到项目上,我们经过调研,上报的项目是栽种二千亩、二十万柱苹果树,这种果树叫‘红色之爱’,是从美国引进的,这种苹果口感好,而且苹果囊是红色的,切开呈‘心’形,所以叫‘红色之爱’,目前在国内也能买到五六十元一斤,经过包装卖到国外一斤一百元左右,市场供不应求。不仅果能卖钱,花可欣赏,到春天韭菜沟里一片花海,正好发展旅游观光,带动农家乐,可以说一举多得。
这个事得抓紧落实,做好规划设计,秋收后、上冻前,二千亩地,二十万株树苗必须栽到地里,年底前不能落实,这笔专款就要被收回,不知大家有没有信心。
刘副镇长:是好事,但不知这些果树什么时候能开花结果。
张镇长:这些树苗都培育两年了,到2020年就能开花结果。
李副镇长:那不正赶上小康目标吗。
张镇长:是啊,所以需要马上落实,抓紧落实,政策有了,项目有了,就看我们这些人怎么落实了,这可是检验我们执行力的时候。
李副镇长:这样的好事,谁不乐意啊?
刘副镇长:那可不好说,你知道群众怎么想的。
张镇长:是啊,这就需要你老刘去做工作,你马上带工作组下去,做好群众工作,尽快把项目落到实处,落到每家每户,怎么样,有没有信心?
刘副镇长:我竭尽全力。
张镇长:大家还有没有什么事?
众人:没有。
张镇长:好,散会。
45、日、内。
张镇长从会议室出来,向自己的办公室走去,刘助理跟了上来。张镇长打开自己办公室门,两人一起进去。
张镇长:刘助理,阿九房子的事怎么样了?
刘助理:我正要跟你汇报这件事,房子盖好了。
张镇长:那就好,时间不等人呐,雨季马上就来了,房子盖好我就放心了。
刘助理:可是阿九死活不肯搬进去。
张镇长露出惊讶的表情,用疑惑的目光望着刘助理。
张镇长:真开了眼界了,我还头一回听说,有不愿意住新房的人。
刘助理:阿九就是这样的人。
张镇长:弄清楚什么原因了吗?
刘助理:据村民讲,阿九房里有一条大蛇,他被蛇迷住了。说那房子有蛇保佑,永远也不会倒。
张镇长:胡扯,《白蛇传》那是神话,他们这是迷信,说阿九的屋里有蛇,我信,屋里都长草了,堆满了柴禾,能没有老鼠吗?能不招来蛇吗?但蛇是不会保佑那房子不倒的,我们要找出阿九不肯住新房的真正原因,才能对症下药,解决问题。
刘助理:就阿九心里那点小九九,我一清二楚,他是怕一住进新房,就不符合低保条件,享受不到低保待遇了。
张镇长:对了,这回说到点子上了,要想从根源上解决问题,怎么办呢?
刘助理:怎么办?
张镇长:得引导和帮助他们找到致富门路,光有路、有房子还不行,还得有致富项目,这样吧,你继续做阿九的工作,跟他讲清楚,在他没有致富项目和致富能力前,不会把低保给他拿下,让他安心去住新房。我这有二千元钱,你给阿九买两个猪仔,先给他找点活干,慢慢改掉他懒惰的习惯。
刘助理:镇长,你对阿九可真好啊。
张镇长:他是我们致富攻坚的最顽固堡垒,必须拿下来。
张镇长掏钱递给刘助理,“咚咚咚”敲门声,镇长喊了声进来,宣传委员开门进来,正好看见镇长给刘助理钱。
宣传委员(开玩笑):世道真变了,领导给部下送钱了。
刘助理:想什么呢?我没有这个待遇,是给低保户。
宣传委员:镇长给低保户钱,这可是个好新闻。
46、日、外
韭菜沟村民组长家院子,村民陆续走进来,大家说说笑笑。
一辆面包车停在门口,刘副镇长领着两名干部走下车,村民组长柳兰迎了出来,寒暄后大家一起走进小院。刘副镇长和大家寒暄后,主持开会。
刘副镇长:今天把大家请来,目的只有一个,落实脱贫致富项目,我听村民组长说,大家对栽种果树,发展乡村旅游没有积极性,报名的人寥寥无几,可能大家有顾虑,大家尽可放心,这是国家扶贫致富项目,树苗是国家无偿提供,不需要你掏一分钱,只要你拿出点土地,付出点劳动,就可以坐在家里挣钱,多好的事啊,果树开花了,可以招揽游客,发展农家乐,果树结果了,可以卖钱,你们说天底下有这样的好事吗?
村民甲(男):要是找不来游客呢?要是苹果卖不出去呢?要是稀烂贱连本都挣不回来呢?
刘副镇长:你说的情况不会出现,先说乡村旅游吧,城里人都有钱,但他们没有青山绿水,没有蓝天白云,更没有我们这样新鲜又干净的空气,这些都是在城里拿钱也买不到的,你说他们能不来吗?再说这苹果,不是我们常见的苹果,是红心苹果,红色之爱迎合了当前个性消费需求,市场潜力很大,这些都是经过市场调查和论证的,绝不会卖不上价。
村民乙(女):你说的再好听,也是纸上谈兵,这么多年老百姓都让政府熊怕了,政府提倡什么,什么不挣钱,你也白费口舌了,还是种玉米靠谱,旱涝保收,不愁卖,国家还给补钱,吃的有了,零花钱有了,生活挺安定的,别瞎折腾了。
刘副镇长:你这观点不对,人不能安于现状,温饱不是我们的终极目标,小康才是我们要的生活。
村民乙:我不懂什么小康不小康的,觉得现在这样挺好,种苞米简单,也不用操心,果树就不一样了,施肥、打药,一年四季不得闲,我们又不懂技术,还不是白忙活。
刘副镇长:技术我们可以教,这点大家可以放心,保证让大家都成为技术行家。
村民丙(男):刘副镇长,我就问你一句,这事是不是自愿?
刘副镇长:当然是自愿,政府决不会强求大家做事。
村民丙:那你就回去吧,我们不愿意在果树,穷富我们自己的事。
刘副镇长:话不能这么说,种什么自己说了算,但致富奔小康是我们共同的目标,每个人都得向着这个目标前进。
村民丙(激动):我就愿意受穷你管得着吗?我保证不想阿九那样赖上国家。
阿九坐在角落里,一脸的不高兴。
阿九:说栽树说我干什么?不愿要树苗可以要钱吗。
众村民:是啊,把钱发给我们,我们自己选择致富项目。
刘副镇长:这个不行,国家扶贫不是直接发钱,而是必须有致富项目。
村民甲:那就像阿九那样,一家给我们发两个猪仔。
刘副镇长:阿九家的猪仔是镇长个人掏的腰包,而果树项目是经过研究批下来的,不能更改。更主要的是这个项目符合韭菜沟长远发展需要。
村民乙:那是你们的需要,不是我们的需要,你们要干也可以,我把地租给你们,赔挣与我无关。
众村民:对,我们可以把地租给政府。
李副镇长:你们这是抬杠子,别说不允许政府经商,就是允许,政府也拿不出这么多地租,就算能拿出地租,谁来干?雇人?能挣钱吗?
众村民:你们都不愿干,怎么还叫我们干?
众人起哄,会议不欢而散。
47、日、内。
镇长办公室。
“咚咚咚”敲门声,镇长喊了声进来,宣传委员领着一个年轻女人。
宣传委员:张镇长,这是报社肖记者。
张镇长站起来,和记者握手。
张镇长:你好,欢迎。这次准备采访什么?
宣传委员:肖记者是来采访您的。
张镇长:采访我?关于哪方面的?
肖记者:听说为了让低保户脱贫,您自掏腰包给低保户买猪仔。
张镇长:这个事不值得报道,也不值得宣传,更不能当做典型,我们离中央要求的小康目标仅剩下两年了,但个别地方还没有好的致富项目,个别人还没有解决温饱,靠国家救急过日子,我这个当镇长的失职啊,你要是宣传出去了,我这个当镇长的脸往哪搁?
肖记者:张镇长,话不能这么说,阿九的情况我了解了一些,你们镇里想了很多办法,做法值得学习和推荐,精准扶贫具体到不同个体,有不同的情况,需要采取不同方法,有借鉴意义,您就不要谦虚了。
张镇长:要写也可以,但不要写我个人,阿九的情况特殊,但绝不是个例,安于现状,小富即安的思想观念根深蒂固,在偏僻乡村中很有生存土壤,我们正在打脱贫攻坚战,韭菜沟很有代表性,记者同志可以多到那里采访,为脱贫攻坚做好舆论宣传。
肖记者:这正是我需要的题材。
张镇长:那就让宣传委员带你下去走走、看看、听听。
宣传委员:可我不认识路啊,镇长带我们去吧,顺便看看阿九的猪养的怎么样了?
张镇长:到镇里工作好几年了,还找不到路,那可不行啊,好吧,正好我也想去了解扶贫项目落实情况,就陪你们去一趟吧。
宣传委员(激动地):好啊,好啊。
张镇长:你喊上民政刘助理。
宣传委员:好的。
48、日、外。
赵老蔫:我不相信我的鸡有病,是有人打击报复。
张镇长:你看这些防疫人员和你不认不识的,为什么要报复你,他们黑灯瞎火的不知道在家老婆孩子热炕头吗?他们为什么要以身犯险呢?职责所在,即为消费者负责,也为你负责,我知道你损失不小,政府会给你一定的补偿,虽然不能弥补全部损失,但起码有启动资金,我们还可以重头再来,天灾我们无法抗拒,但只要有信心,有政府,就绝不能让你饿着。来,把工具都放下,多耽搁一分钟,就多一分危险。
镇长走上去,把赵老蔫工具拿下来,赵老蔫蹲在地上,呜呜哭起来。张镇长把他们一家劝离鸡棚门口,防疫人员进鸡棚,向里面喷烟雾。
41、夜、外。
赵老蔫家鸡棚外。
一辆辆车先后驶到,刘副镇长先下车,杨站长紧跟其后,后面的人陆续下车,围拢在鸡棚前面。
杨站长:张镇长,问题解决了吗?
张镇长:解决了。
杨站长:你还真行。
张镇长没理会,走到一个土包上。
张镇长:同志们,大晚上把大家叫回来,是因为有紧急的情况,我也不瞒大家,眼前这个鸡棚里有一万只鸡,经检验携带疫情,现在急需抓住,装车,拉到指定地点焚烧、消毒、掩埋。这项工作即艰苦又有一定危险性,但为了防止出现疫情,为了保护群众的生命财产,我们的党员、干部必须冲上去。我不强求大家,我第一个上,班子成员也要带头上,不怕危险的同志都跟我来。
张镇长走到防护工具面前,拿起一件塑料防护服穿上,戴上口罩、手套,向鸡棚走过去。
大家争先恐后地去穿防护服,紧跟镇长走进鸡棚。
鸡棚里灯光明亮,大家惊奇地睁大双眼,看到鸡架上被烟雾熏过的鸡,鸡冠发紫,怒目对视着他们。
42、夜、内。
鸡棚内短暂的沉默,张镇长手臂一挥,说“行动”,大家蜂拥而上。
张镇长伸手去抓鸡,“刺啦”一声,胳肢窝下面的防护服撕开一个口子。他低头一看,鸡又从手中逃脱,他一蹲下,“刺啦”一声,裤裆撕开一个大口子。
张镇长:这是什么产品,屁嗤的一样。
刘副镇长:张镇长,你的防护服坏了,快出去吧。
张镇长:胡扯,我临阵脱逃,谁还肯往前冲。
张镇长把抓到的那只鸡装进紧跟在身后的机关干部编织袋内。鸡在编织袋内又蹬又踹。
机关干部看到镇长无所畏惧,一起冲了上去。
鸡棚内上演了人捉鸡,鸡啄人的场面。
人奋勇向前,鸡乱飞乱蹬,发出愤怒的叫声。
张镇长汗水湿透了衣服,汗从头上流下,迷住了眼睛。他用胳膊不停地擦眼睛,擦完继续抓鸡。
装满一编织袋,张镇长背起来走出鸡棚,扔到大货车里。
二个小时后,鸡棚里的鸡抓完。
张镇长和机关干部都瘫坐在鸡棚外。
杨站长急匆匆过来,吼道:“都起来,抓紧消毒。”
大家起来,一个个走到消毒人员面前,脱掉防护装置,接受消毒。
43、日、内。
镇长办公室,张镇长后仰在办公椅上,双目紧闭。他的额头和太阳穴有好几道鸡爪形状的血印子,两个眼皮肿的老高。
“咚咚咚”敲门声。
张镇长慢慢睁开眼睛,双眼肿的只能睁开一条缝隙。
张镇长:请进。
门开了,刘副镇长走进来。
张镇长:老刘,善后怎么样了。
刘副镇长:很顺利,补偿款发到养殖户手上了,他对以后有了信心。经检疫没有发生疫情,封闭解除了。
张镇长:机关干部都怎么样?
刘副镇长:都没问题,有两个发烧的,经检查是因为那晚出汗后着了凉,只是一般性感冒,在家休息。
张镇长:那就好,那就好,老刘,我这两天的心一直提到嗓子眼,担心啊,就怕哪个干部体质不好,感染了,我没法交代呀,我们的党员干部经得住考验,都是好干部。
刘副镇长:是呀,关键时候不含糊,张镇长,你看你都这样了,回去休息几天吧。
张镇长:我不要紧,就是丢人,平时缺乏锻炼,关键时候还不如你。
刘副镇长:你哪能跟我比,我从小在农村长大,什么活没干过,抓个鸡小菜一碟。
“咚咚咚”敲门声。
张镇长喊了声进来,门开了,靓丽的女宣传委员走进来。他看到镇长的尊容,憋不住笑了起来。
张镇长(和蔼地):我这副尊容好笑吗?
刘副镇长:张镇长都这样了,你也笑得出来?
宣传委员:不是,对不起啊,我头一次看到镇长这样,实在憋不住。
张镇长:也难怪,我这副尊容是挺滑稽的,但愿以后永远别看到我这样。说吧,什么事?
宣传委员:是这样,这几天听大家讲抓鸡的事,镇长不顾个人安危,冲在前面,党员干部各个都不含糊,关键时刻展现了不怕吃苦,不怕牺牲的精神,是大家学习的榜样,我想请报社记者写篇报道。
张镇长赶紧摆手。
张镇长:这个事情绝不能报道。
宣传委员:为什么呀?
张镇长:报道只会起到副作用,引起不必要的恐慌。何况我们正在打造“生态旅游”乡镇,建设乡村旅游示范区,你这么一报道,还不把游客吓跑了?
宣传委员:还是领导想问题周全。
44、日、内。
政府小会议室。
张镇长主持召开镇长办公会。
张镇长:今天的办公会就一个议题,就是部署韭菜沟脱贫致富奔小康。韭菜沟是我镇最偏僻、最贫穷的一个村民组,是我镇脱贫奔小康最后的攻坚战,目前道路已经修好了,路好走了,脱贫就有希望了,下一步关键是要有致富项目,光种玉米是实现不了小康的,那里山清水秀,适合发展乡村旅游,我们呈报给上级的《关于韭菜沟脱贫致富办法和打造乡村旅游示范区》的报告批下来了,现在就看我们怎么落实了。
上级为韭菜沟拨下了扶贫专款,但必须落到项目上,我们经过调研,上报的项目是栽种二千亩、二十万柱苹果树,这种果树叫‘红色之爱’,是从美国引进的,这种苹果口感好,而且苹果囊是红色的,切开呈‘心’形,所以叫‘红色之爱’,目前在国内也能买到五六十元一斤,经过包装卖到国外一斤一百元左右,市场供不应求。不仅果能卖钱,花可欣赏,到春天韭菜沟里一片花海,正好发展旅游观光,带动农家乐,可以说一举多得。
这个事得抓紧落实,做好规划设计,秋收后、上冻前,二千亩地,二十万株树苗必须栽到地里,年底前不能落实,这笔专款就要被收回,不知大家有没有信心。
刘副镇长:是好事,但不知这些果树什么时候能开花结果。
张镇长:这些树苗都培育两年了,到2020年就能开花结果。
李副镇长:那不正赶上小康目标吗。
张镇长:是啊,所以需要马上落实,抓紧落实,政策有了,项目有了,就看我们这些人怎么落实了,这可是检验我们执行力的时候。
李副镇长:这样的好事,谁不乐意啊?
刘副镇长:那可不好说,你知道群众怎么想的。
张镇长:是啊,这就需要你老刘去做工作,你马上带工作组下去,做好群众工作,尽快把项目落到实处,落到每家每户,怎么样,有没有信心?
刘副镇长:我竭尽全力。
张镇长:大家还有没有什么事?
众人:没有。
张镇长:好,散会。
45、日、内。
张镇长从会议室出来,向自己的办公室走去,刘助理跟了上来。张镇长打开自己办公室门,两人一起进去。
张镇长:刘助理,阿九房子的事怎么样了?
刘助理:我正要跟你汇报这件事,房子盖好了。
张镇长:那就好,时间不等人呐,雨季马上就来了,房子盖好我就放心了。
刘助理:可是阿九死活不肯搬进去。
张镇长露出惊讶的表情,用疑惑的目光望着刘助理。
张镇长:真开了眼界了,我还头一回听说,有不愿意住新房的人。
刘助理:阿九就是这样的人。
张镇长:弄清楚什么原因了吗?
刘助理:据村民讲,阿九房里有一条大蛇,他被蛇迷住了。说那房子有蛇保佑,永远也不会倒。
张镇长:胡扯,《白蛇传》那是神话,他们这是迷信,说阿九的屋里有蛇,我信,屋里都长草了,堆满了柴禾,能没有老鼠吗?能不招来蛇吗?但蛇是不会保佑那房子不倒的,我们要找出阿九不肯住新房的真正原因,才能对症下药,解决问题。
刘助理:就阿九心里那点小九九,我一清二楚,他是怕一住进新房,就不符合低保条件,享受不到低保待遇了。
张镇长:对了,这回说到点子上了,要想从根源上解决问题,怎么办呢?
刘助理:怎么办?
张镇长:得引导和帮助他们找到致富门路,光有路、有房子还不行,还得有致富项目,这样吧,你继续做阿九的工作,跟他讲清楚,在他没有致富项目和致富能力前,不会把低保给他拿下,让他安心去住新房。我这有二千元钱,你给阿九买两个猪仔,先给他找点活干,慢慢改掉他懒惰的习惯。
刘助理:镇长,你对阿九可真好啊。
张镇长:他是我们致富攻坚的最顽固堡垒,必须拿下来。
张镇长掏钱递给刘助理,“咚咚咚”敲门声,镇长喊了声进来,宣传委员开门进来,正好看见镇长给刘助理钱。
宣传委员(开玩笑):世道真变了,领导给部下送钱了。
刘助理:想什么呢?我没有这个待遇,是给低保户。
宣传委员:镇长给低保户钱,这可是个好新闻。
46、日、外
韭菜沟村民组长家院子,村民陆续走进来,大家说说笑笑。
一辆面包车停在门口,刘副镇长领着两名干部走下车,村民组长柳兰迎了出来,寒暄后大家一起走进小院。刘副镇长和大家寒暄后,主持开会。
刘副镇长:今天把大家请来,目的只有一个,落实脱贫致富项目,我听村民组长说,大家对栽种果树,发展乡村旅游没有积极性,报名的人寥寥无几,可能大家有顾虑,大家尽可放心,这是国家扶贫致富项目,树苗是国家无偿提供,不需要你掏一分钱,只要你拿出点土地,付出点劳动,就可以坐在家里挣钱,多好的事啊,果树开花了,可以招揽游客,发展农家乐,果树结果了,可以卖钱,你们说天底下有这样的好事吗?
村民甲(男):要是找不来游客呢?要是苹果卖不出去呢?要是稀烂贱连本都挣不回来呢?
刘副镇长:你说的情况不会出现,先说乡村旅游吧,城里人都有钱,但他们没有青山绿水,没有蓝天白云,更没有我们这样新鲜又干净的空气,这些都是在城里拿钱也买不到的,你说他们能不来吗?再说这苹果,不是我们常见的苹果,是红心苹果,红色之爱迎合了当前个性消费需求,市场潜力很大,这些都是经过市场调查和论证的,绝不会卖不上价。
村民乙(女):你说的再好听,也是纸上谈兵,这么多年老百姓都让政府熊怕了,政府提倡什么,什么不挣钱,你也白费口舌了,还是种玉米靠谱,旱涝保收,不愁卖,国家还给补钱,吃的有了,零花钱有了,生活挺安定的,别瞎折腾了。
刘副镇长:你这观点不对,人不能安于现状,温饱不是我们的终极目标,小康才是我们要的生活。
村民乙:我不懂什么小康不小康的,觉得现在这样挺好,种苞米简单,也不用操心,果树就不一样了,施肥、打药,一年四季不得闲,我们又不懂技术,还不是白忙活。
刘副镇长:技术我们可以教,这点大家可以放心,保证让大家都成为技术行家。
村民丙(男):刘副镇长,我就问你一句,这事是不是自愿?
刘副镇长:当然是自愿,政府决不会强求大家做事。
村民丙:那你就回去吧,我们不愿意在果树,穷富我们自己的事。
刘副镇长:话不能这么说,种什么自己说了算,但致富奔小康是我们共同的目标,每个人都得向着这个目标前进。
村民丙(激动):我就愿意受穷你管得着吗?我保证不想阿九那样赖上国家。
阿九坐在角落里,一脸的不高兴。
阿九:说栽树说我干什么?不愿要树苗可以要钱吗。
众村民:是啊,把钱发给我们,我们自己选择致富项目。
刘副镇长:这个不行,国家扶贫不是直接发钱,而是必须有致富项目。
村民甲:那就像阿九那样,一家给我们发两个猪仔。
刘副镇长:阿九家的猪仔是镇长个人掏的腰包,而果树项目是经过研究批下来的,不能更改。更主要的是这个项目符合韭菜沟长远发展需要。
村民乙:那是你们的需要,不是我们的需要,你们要干也可以,我把地租给你们,赔挣与我无关。
众村民:对,我们可以把地租给政府。
李副镇长:你们这是抬杠子,别说不允许政府经商,就是允许,政府也拿不出这么多地租,就算能拿出地租,谁来干?雇人?能挣钱吗?
众村民:你们都不愿干,怎么还叫我们干?
众人起哄,会议不欢而散。
47、日、内。
镇长办公室。
“咚咚咚”敲门声,镇长喊了声进来,宣传委员领着一个年轻女人。
宣传委员:张镇长,这是报社肖记者。
张镇长站起来,和记者握手。
张镇长:你好,欢迎。这次准备采访什么?
宣传委员:肖记者是来采访您的。
张镇长:采访我?关于哪方面的?
肖记者:听说为了让低保户脱贫,您自掏腰包给低保户买猪仔。
张镇长:这个事不值得报道,也不值得宣传,更不能当做典型,我们离中央要求的小康目标仅剩下两年了,但个别地方还没有好的致富项目,个别人还没有解决温饱,靠国家救急过日子,我这个当镇长的失职啊,你要是宣传出去了,我这个当镇长的脸往哪搁?
肖记者:张镇长,话不能这么说,阿九的情况我了解了一些,你们镇里想了很多办法,做法值得学习和推荐,精准扶贫具体到不同个体,有不同的情况,需要采取不同方法,有借鉴意义,您就不要谦虚了。
张镇长:要写也可以,但不要写我个人,阿九的情况特殊,但绝不是个例,安于现状,小富即安的思想观念根深蒂固,在偏僻乡村中很有生存土壤,我们正在打脱贫攻坚战,韭菜沟很有代表性,记者同志可以多到那里采访,为脱贫攻坚做好舆论宣传。
肖记者:这正是我需要的题材。
张镇长:那就让宣传委员带你下去走走、看看、听听。
宣传委员:可我不认识路啊,镇长带我们去吧,顺便看看阿九的猪养的怎么样了?
张镇长:到镇里工作好几年了,还找不到路,那可不行啊,好吧,正好我也想去了解扶贫项目落实情况,就陪你们去一趟吧。
宣传委员(激动地):好啊,好啊。
张镇长:你喊上民政刘助理。
宣传委员:好的。
48、日、外。
声明:未经授权不得转载,侵权必究!授权后转载须注明出处:"转自华语剧本网 www.juben.pro"。 [ 如何申请转载 ]
登录 后再戳我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