权属:原创 · 独家授权
字数:9820
成片时长:约33分钟
阅读:6422
发表:2019/11/1
主旋律,农村
微电影剧本
桥坨村主任
- 故事梗概
- 作品正文
【本作品已在华语剧本网版权保护中心进行版权登记,登记2019-A-05591】
主要人物
刘振:男,1960年出生,180厘米,党员,桥坨村委会主任。偏瘦,说话干脆,走路步子大,喜欢吃青菜。有一个儿子,一个女儿。朴实肯干,转业兵,做事公平,不怕困难,有头脑。有胃病,对子女比较严厉。鞠躬尽瘁带领桥坨村民走上富裕道路。
李向东:男,1951年出生,171厘米,党员,原来乔坨村某生产大队大队长。有一定威信,蔫坏。起初因为认识不上去,给刘振出难题,刘振不计前嫌,扶持他致富,后被感动,心服口服,外带佩服。
王连成:男,1969年出生,178厘米,党员,桥坨村副主任。当过兵,头脑灵活,能吃苦,是刘振培养的接班人,坚定的跟随者。
刘强:男,1963年出生,175厘米,桥坨村村民。初中毕业,老实巴交的农民,刘振的弟弟。因为土地流转对哥哥有意见,很长时间不说话。后来,一直在哥哥刘振的帮扶下致富,理解了哥哥。
宋玉林:男,1955年出生,党员,县蔬菜站站长。向刘振推荐种植网纹瓜,并做售后技术指导。
宋春梅:女,1963年出生,165厘米,刘振的妻子。贤惠老实,被刘振约法三章,包揽家里所有的家务活,任劳任怨,看着刘振忘我劳累,心疼,慢慢理解并默默支持。
孙宝财:男,1968年出生,169厘米,村民,李向东的外甥,和李向东比较好,给刘振出难题。网纹瓜卖不出去,直接把瓜拉到村委会,后来,看到刘振的作为心服口服。
李秀芝:女,1971年生人,村民。想在路边开饭店,被孙宝财撬行,后刘振主持公道,支持李秀芝转开商店。
孟庆江:男,种田能手,扣大棚经验丰富,村里请其试验种植,遇到很多困难,一一解决,最后成功。
贾县长:男,分管农业的县长,党员。带着刘振等人去大连、沈阳卖瓜,并请教农业厅张源主任,张主任建议去八家子水果批发市场,打开销路。
唐旭:男,1997年前后,党员,担任高力房镇镇长。和贾县长一起陪刘振去鞍山大连沈阳卖瓜。
李行长:男,党员,农行行长。
刘春燕:女,党员,刘振的女儿。
张源:男,党员,省农业厅某科室主任。建议刘振去八家子市场卖网纹瓜,在那里打开销路。
王力:男,党员,村委员。
柳学:男,党员,村委员。
于素云:女,党员,妇女主任。
常占军:男,党员,村会计。
李彪:男,四组村民。
二虎:男,四组村民。
陈兵:男,四组村民。
村民数人
【剧本正文】
【淡入】
第1场 日 外 大地
桥坨村, 一个30多岁的高个男人弯下腰,用手抓起一把泥土,装到一个空的矿泉水瓶里。
画外音:请新当选的桥坨村村主任刘振发言。
刘振:乡亲们好!我叫刘振,党员。是个土生土长的乔托村人,我当过兵,但没打过仗,在军队的大熔炉里,我学到很多。今天,你们选我做村主任,我给大家一个承诺:三年后,不让村民腰包鼓起来,我就不当这个村主任!
(村民鼓掌的声音。)
出片名《桥坨村主任》
第2场 日 内 家
刘振手里摆弄着装有桥坨村的泥土的矿泉水瓶,妻子宋春梅走进来。
宋春梅:不去干活,成天摆弄那破瓶子干啥?
刘振:干啥?瞅金子。
宋春梅:(走过来)我看看,哪有金子?
刘振:现在没有,得种。
宋春梅:种金子?头一次听说,做梦的吧?
刘振:这个梦,我得把它做真了。对了,我给你约法三章,1.不管村上事2.不能打我旗号乱办事3.不能乱收钱物答应事。记住,你得做到啊!
宋春梅:这事那事,你咋这么多事呢!
第3场 日 内 村委会
日历:1990年1月,村委会会议室坐着村主任刘振,副主任王连成,妇女主任于素云,委员常占军、王力辉、柳学华。
刘振:今天,我们召开村委会议。大家都知道,咱们桥坨村全村共有5个自然屯,9个村民组,500户,2020口人。目前,咱们桥坨村村委一穷二白,群众收入也不高,没有几家像样房屋。
大家频频点头。
刘振:村部是几间破瓦房,冬天没有取暖设备,夏天漏雨,没有钱维修。
王连成:都是因为穷!
刘振:学校的教室都是危房,十分不安全,部分学生家长处于安全考虑,把子女转入其它学校读书。
于素云:家家就这一个孩子,在危房里上课,万一出事,咋整?
刘振:村屯街道到处都是污水横流,垃圾满地,吃的是粗粮,喝的是土井水,出行是自行车,条件非常落后,群众意见大,各种矛盾突出。
常占军:可不是咋的。
刘振:集体收入基本为0,收入靠三级提留。就连咱们村干部工资,还得向农民要钱。
大家都低下头。
刘振:桥坨全村总共5400亩旱田,人均收入不足千元。这种情况下,我们坚持不多久,我已经在大会上承诺,三年后,不让村民腰包鼓起来,我就不当这个村主任!咱得说话算话,得自变,得研究一条出路。今天,把大家请来开会,就是想听听高见。
于素云:高见?农民就是种地干活听话。
王连成:干活也有窍门。我信刘主任,我的高见就是刘主任说咋干,我都跟着干!
常占军:我也跟着。
王力辉:刘主任,大家推选你,就是觉得你当过兵见过世面,有头脑。我们都信你,支持你!!
刘振:谢谢大家!至从被选上村主任后,我吃不好睡不好,已经做了一个月的调研。咱们乔坨村位于高力房镇最西端,与盘锦市盘山县沙岭镇接壤,据鞍山50公里,盘锦35公里。公路贯穿全村,这是我们的优势。我制定三步走战略:1开发水田2路边经济3棚菜治穷。大家觉得咋样?有啥意见没?
大家纷纷说:好!好!没有意见!
第4场 日 外 村委会/院子
村委会的院子站满了乔坨村的村民,刘振站在前面,手拿话筒。
刘振:乡亲们!别说话了,开个会。村里制定了三步走战略,1.开发水田2.路边经济3.棚菜治穷。
李向东和孙宝财站在一起,两个人嘀咕。
李向东:还三步走,我看一步也走不了!
孙宝财:谁也不走,那走啥?
刘振:这第一步开发水田,向大家征求意见。
李向东:我问一下,咱们这旱田都种几十年了,干啥要种水田?
孙宝财:种水田不是上嘴唇碰下嘴唇,那得灌水,水哪来?让老天爷下雨,它就给你下雨?
李向东:老天爷听你的?你得听他的!咱们老农就是靠天吃饭!
村民们议论纷纷。
村民甲:从没种过水田!
村民乙:种水田可遭罪了。
刘振:大家静一静!这些,村上都考虑到了。先回答第一个问题。为啥种水田?主要因为我们没有细粮吃,咱们祖祖辈辈种玉米,玉米才多少钱一斤?我们想吃细粮还得去城里买,太不方便。我们自己种细粮,首先,解决了我们自己吃细粮的难题。第二,种水田,肯定离不开水。经村委会研究决定筹集资金打几口电机井。
李向东:打电机井,好啊!钱从哪来?
刘振:钱,我去想办法。
李向东:这你说的,大家听见了吧?
孙宝财:听见了!
李向东:刘主任,如果你弄来钱,把电机井打了,我就种水田!累,我也认了,不打井,我宁可呆着,有空玩一把!是不是啊?
村民们起哄:不打井,就不种。
刘振:好,既然大家都这么说,打上井,大家就得听从村里统一安排。
李向东:刘主任,我看打10口电机井,得个10多万!我可没钱,这一年卖粮顶多1000多元钱,强活,我没钱啊!
刘振:我知道李队长没钱,我们都没钱,所以,我们才要想办法,用自己的辛劳去赚钱!大家不用担心,村里不会向大家借钱,我来想办法。
反对者声音孙宝财和李向东,没有钱。李向东打赌,打上水井,就同意种植水田。
第5场 日 外 农行
刘振走进农行大门。
第6场 日 内 农行/行长办公室
刘振坐在农行李行长对面。
李行长:我个人非常想支持你,但是,目前行里没有指标。
刘振:想点办法呗!
李行长:办法?每天来找我的都希望我们,可没指标没办法批贷,入不了账,现在上面管理严,除非谁还上,还得他不续贷的情况下,我可以批你。
刘振:我们等不了啊!
李行长:那就没办法。
刘振:(站起)好吧!
第7场 日 内 高力房镇/高镇长办公室
刘振站在高镇长办公室门外,敲门。高镇长在整理文件。
高镇长:请进。这不是乔坨村的刘主任,请坐。
刘振:镇长,我向你汇报工作来了。
高镇长:(给刘振倒杯水)喝点水,慢慢说。
刘振:高镇长,我经过一个多月的考察,提出三步走战略,1开发水田2路边经济3棚菜治穷。
高镇长:好啊!你的想法很好啊!镇里大力支持!
刘振:镇长,开发水田遇到点困难。
高镇长:什么困难?
刘振:就是得需要打至少7眼电井,估计得12万元。
高镇长:去银行贷款没?
刘振:农行去了,行长说没指标。
高镇长:这样,我有个同学是行长,我给你问问。
刘振:那太好了,谢谢镇长。
第8场 日 外 大地
在大地打电机井,很多村民都在。
刘振看见李向东。
刘振:男,1960年出生,180厘米,党员,桥坨村委会主任。偏瘦,说话干脆,走路步子大,喜欢吃青菜。有一个儿子,一个女儿。朴实肯干,转业兵,做事公平,不怕困难,有头脑。有胃病,对子女比较严厉。鞠躬尽瘁带领桥坨村民走上富裕道路。
李向东:男,1951年出生,171厘米,党员,原来乔坨村某生产大队大队长。有一定威信,蔫坏。起初因为认识不上去,给刘振出难题,刘振不计前嫌,扶持他致富,后被感动,心服口服,外带佩服。
王连成:男,1969年出生,178厘米,党员,桥坨村副主任。当过兵,头脑灵活,能吃苦,是刘振培养的接班人,坚定的跟随者。
刘强:男,1963年出生,175厘米,桥坨村村民。初中毕业,老实巴交的农民,刘振的弟弟。因为土地流转对哥哥有意见,很长时间不说话。后来,一直在哥哥刘振的帮扶下致富,理解了哥哥。
宋玉林:男,1955年出生,党员,县蔬菜站站长。向刘振推荐种植网纹瓜,并做售后技术指导。
宋春梅:女,1963年出生,165厘米,刘振的妻子。贤惠老实,被刘振约法三章,包揽家里所有的家务活,任劳任怨,看着刘振忘我劳累,心疼,慢慢理解并默默支持。
孙宝财:男,1968年出生,169厘米,村民,李向东的外甥,和李向东比较好,给刘振出难题。网纹瓜卖不出去,直接把瓜拉到村委会,后来,看到刘振的作为心服口服。
李秀芝:女,1971年生人,村民。想在路边开饭店,被孙宝财撬行,后刘振主持公道,支持李秀芝转开商店。
孟庆江:男,种田能手,扣大棚经验丰富,村里请其试验种植,遇到很多困难,一一解决,最后成功。
贾县长:男,分管农业的县长,党员。带着刘振等人去大连、沈阳卖瓜,并请教农业厅张源主任,张主任建议去八家子水果批发市场,打开销路。
唐旭:男,1997年前后,党员,担任高力房镇镇长。和贾县长一起陪刘振去鞍山大连沈阳卖瓜。
李行长:男,党员,农行行长。
刘春燕:女,党员,刘振的女儿。
张源:男,党员,省农业厅某科室主任。建议刘振去八家子市场卖网纹瓜,在那里打开销路。
王力:男,党员,村委员。
柳学:男,党员,村委员。
于素云:女,党员,妇女主任。
常占军:男,党员,村会计。
李彪:男,四组村民。
二虎:男,四组村民。
陈兵:男,四组村民。
村民数人
【剧本正文】
【淡入】
第1场 日 外 大地
桥坨村, 一个30多岁的高个男人弯下腰,用手抓起一把泥土,装到一个空的矿泉水瓶里。
画外音:请新当选的桥坨村村主任刘振发言。
刘振:乡亲们好!我叫刘振,党员。是个土生土长的乔托村人,我当过兵,但没打过仗,在军队的大熔炉里,我学到很多。今天,你们选我做村主任,我给大家一个承诺:三年后,不让村民腰包鼓起来,我就不当这个村主任!
(村民鼓掌的声音。)
出片名《桥坨村主任》
第2场 日 内 家
刘振手里摆弄着装有桥坨村的泥土的矿泉水瓶,妻子宋春梅走进来。
宋春梅:不去干活,成天摆弄那破瓶子干啥?
刘振:干啥?瞅金子。
宋春梅:(走过来)我看看,哪有金子?
刘振:现在没有,得种。
宋春梅:种金子?头一次听说,做梦的吧?
刘振:这个梦,我得把它做真了。对了,我给你约法三章,1.不管村上事2.不能打我旗号乱办事3.不能乱收钱物答应事。记住,你得做到啊!
宋春梅:这事那事,你咋这么多事呢!
第3场 日 内 村委会
日历:1990年1月,村委会会议室坐着村主任刘振,副主任王连成,妇女主任于素云,委员常占军、王力辉、柳学华。
刘振:今天,我们召开村委会议。大家都知道,咱们桥坨村全村共有5个自然屯,9个村民组,500户,2020口人。目前,咱们桥坨村村委一穷二白,群众收入也不高,没有几家像样房屋。
大家频频点头。
刘振:村部是几间破瓦房,冬天没有取暖设备,夏天漏雨,没有钱维修。
王连成:都是因为穷!
刘振:学校的教室都是危房,十分不安全,部分学生家长处于安全考虑,把子女转入其它学校读书。
于素云:家家就这一个孩子,在危房里上课,万一出事,咋整?
刘振:村屯街道到处都是污水横流,垃圾满地,吃的是粗粮,喝的是土井水,出行是自行车,条件非常落后,群众意见大,各种矛盾突出。
常占军:可不是咋的。
刘振:集体收入基本为0,收入靠三级提留。就连咱们村干部工资,还得向农民要钱。
大家都低下头。
刘振:桥坨全村总共5400亩旱田,人均收入不足千元。这种情况下,我们坚持不多久,我已经在大会上承诺,三年后,不让村民腰包鼓起来,我就不当这个村主任!咱得说话算话,得自变,得研究一条出路。今天,把大家请来开会,就是想听听高见。
于素云:高见?农民就是种地干活听话。
王连成:干活也有窍门。我信刘主任,我的高见就是刘主任说咋干,我都跟着干!
常占军:我也跟着。
王力辉:刘主任,大家推选你,就是觉得你当过兵见过世面,有头脑。我们都信你,支持你!!
刘振:谢谢大家!至从被选上村主任后,我吃不好睡不好,已经做了一个月的调研。咱们乔坨村位于高力房镇最西端,与盘锦市盘山县沙岭镇接壤,据鞍山50公里,盘锦35公里。公路贯穿全村,这是我们的优势。我制定三步走战略:1开发水田2路边经济3棚菜治穷。大家觉得咋样?有啥意见没?
大家纷纷说:好!好!没有意见!
第4场 日 外 村委会/院子
村委会的院子站满了乔坨村的村民,刘振站在前面,手拿话筒。
刘振:乡亲们!别说话了,开个会。村里制定了三步走战略,1.开发水田2.路边经济3.棚菜治穷。
李向东和孙宝财站在一起,两个人嘀咕。
李向东:还三步走,我看一步也走不了!
孙宝财:谁也不走,那走啥?
刘振:这第一步开发水田,向大家征求意见。
李向东:我问一下,咱们这旱田都种几十年了,干啥要种水田?
孙宝财:种水田不是上嘴唇碰下嘴唇,那得灌水,水哪来?让老天爷下雨,它就给你下雨?
李向东:老天爷听你的?你得听他的!咱们老农就是靠天吃饭!
村民们议论纷纷。
村民甲:从没种过水田!
村民乙:种水田可遭罪了。
刘振:大家静一静!这些,村上都考虑到了。先回答第一个问题。为啥种水田?主要因为我们没有细粮吃,咱们祖祖辈辈种玉米,玉米才多少钱一斤?我们想吃细粮还得去城里买,太不方便。我们自己种细粮,首先,解决了我们自己吃细粮的难题。第二,种水田,肯定离不开水。经村委会研究决定筹集资金打几口电机井。
李向东:打电机井,好啊!钱从哪来?
刘振:钱,我去想办法。
李向东:这你说的,大家听见了吧?
孙宝财:听见了!
李向东:刘主任,如果你弄来钱,把电机井打了,我就种水田!累,我也认了,不打井,我宁可呆着,有空玩一把!是不是啊?
村民们起哄:不打井,就不种。
刘振:好,既然大家都这么说,打上井,大家就得听从村里统一安排。
李向东:刘主任,我看打10口电机井,得个10多万!我可没钱,这一年卖粮顶多1000多元钱,强活,我没钱啊!
刘振:我知道李队长没钱,我们都没钱,所以,我们才要想办法,用自己的辛劳去赚钱!大家不用担心,村里不会向大家借钱,我来想办法。
反对者声音孙宝财和李向东,没有钱。李向东打赌,打上水井,就同意种植水田。
第5场 日 外 农行
刘振走进农行大门。
第6场 日 内 农行/行长办公室
刘振坐在农行李行长对面。
李行长:我个人非常想支持你,但是,目前行里没有指标。
刘振:想点办法呗!
李行长:办法?每天来找我的都希望我们,可没指标没办法批贷,入不了账,现在上面管理严,除非谁还上,还得他不续贷的情况下,我可以批你。
刘振:我们等不了啊!
李行长:那就没办法。
刘振:(站起)好吧!
第7场 日 内 高力房镇/高镇长办公室
刘振站在高镇长办公室门外,敲门。高镇长在整理文件。
高镇长:请进。这不是乔坨村的刘主任,请坐。
刘振:镇长,我向你汇报工作来了。
高镇长:(给刘振倒杯水)喝点水,慢慢说。
刘振:高镇长,我经过一个多月的考察,提出三步走战略,1开发水田2路边经济3棚菜治穷。
高镇长:好啊!你的想法很好啊!镇里大力支持!
刘振:镇长,开发水田遇到点困难。
高镇长:什么困难?
刘振:就是得需要打至少7眼电井,估计得12万元。
高镇长:去银行贷款没?
刘振:农行去了,行长说没指标。
高镇长:这样,我有个同学是行长,我给你问问。
刘振:那太好了,谢谢镇长。
第8场 日 外 大地
在大地打电机井,很多村民都在。
刘振看见李向东。
声明:未经授权不得转载,侵权必究!授权后转载须注明出处:"转自华语剧本网 www.juben.pro"。 [ 如何申请转载 ]
登录 后再戳我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