权属:原创 · 独家授权
字数:44384
成片时长:约148分钟
阅读:11024
发表:2017/12/6
悬疑,古装
电影剧本
战国妖姬
- 故事梗概
- 作品卖点
- 作品正文
序.外景•野外•日
骄阳从团团乌云间照射出一柱柱夺目的金光,一只大雕翱翔其间,镜头跟随大雕下降,逐渐可以看到云层下波涛汹涌。大雕从海面飞速掠过,云层下的荒山、深沟时隐时现,一一掠过,伴随着若有若无的呐喊厮杀声,显现南方山林间的战斗场面;镜头继续向前,呐喊厮杀声渐息又渐起,显现河流边的石砌城池的攻坚战;镜头仍然跟随大雕越过高山,再向前,呐喊厮杀声再次渐息又渐起,显现北方贫瘠的土地、枯瘦的树木、零散的陋屋,烽烟四起,无处不是古战场,直到土筑的边塞。
画外音(沧桑女声):战国时期,中原狼烟四起,战火不断,诸侯各国热衷武力,为了掠夺地盘,相互征伐,将天下百姓推入水深火热之中。秦国军力日益强盛,统一天下、建立万世帝国的野心逐渐牢固。公元前260年,秦国伐赵,长平之战大败赵军,活埋40万降兵,继而围攻赵国都城邯郸。赵国军民顽强抵抗,坚持一年有余——
字幕:赵国都城•邯郸
1.外景•城墙内外•日
城外秦军轮番攻城,有架云梯攀爬城墙的,有用巨大的撞木撞击城门的,有一排排的机驽车向城墙上放箭,还有一辆数丈高的望楼车,一名瞭望兵在上面观察敌情,并不时用手中小旗向下面的官兵发送指令,指挥抛掷巨大的石头、火球飞往城中方位。
城墙头上早已残损不堪,上面死伤的赵国军民东倒西歪,能够行动的都在拚死抵抗,刀剑枪戟、土石砖木、火把热油,几乎所有可以用作武器的东西全用上了。
赵军尉官:吕公车来啦!火罐准备!
三辆比城墙还高的吕公车被人推牛拉,并肩向城墙逼近,上面的吊桥已经放下一半,秦兵拥挤在后,随时准备通过吊桥冲上城墙。然而就在吕公车距城墙仅剩十来米时,点燃的油罐和火把雨点般飞出城墙,将这木质的庞然大物点燃。
吕公车相继后辙。
城内的情景和城墙上一样,狼烟四起,惨不忍睹。伤痕累累的军民早已疲惫、憔悴不堪,却仍然在顽强抵抗秦军的不断攻击,有的冲上城墙,有的搬运能够充当武器的东西,有的救人救火……
秦军士兵挖通了地道,立刻有几名秦兵冲出来。
赵兵:(高呼)秦人挖通地道啦!这里有秦人!
距离地道口最近的一个重伤赵兵,扑向第一个从地道口出来的秦兵,抱住他脖子狠咬。紧接着,平原君赵胜的儿子微公子赶到,连砍带刺,放倒了冲出来的几个秦兵,显示出他的高超武功。他的结义兄弟李园随后赶到,同蜂拥而上的赵国军民一起,把拚命往外冲的秦兵逼回地道,并向里面放箭。
赵什长:拿水来浇!淹死他们!
不一会儿,人们用一切可以盛水的东西从各处打来水,往地道里浇。然而,人们能够找到的水实在少得可怜。
李园皱着眉,望着地道口琢磨了片刻。微公子在一旁焦急地望着李园,等他想出办法来。
李园:走。
二人转身向城中奔去。
2.外景•城内•兵器作坊•日
简陋的兵器作坊两面有半人高的土墙,两面是敞开的,只有几根支柱,上面是简单搭起的顶棚。工人们有的在冶炼,有的在锻打,有的在磨砺,都在忙碌打造各种兵器。
突然,城外飞来的一个大火球砸在半人高的墙头上,火花四溅。接着,又飞来一块大石头,砸漏了顶棚,把一个冶炼炉砸塌了。几个工人抱头逃窜。
李园和微公子从远处跑来,到塌了的冶炼炉旁,去搬那个硕大的鼓风皮囊。有工人过来阻止。微公子与工人争执,几乎要动手,被李园分开。
李园:秦人挖地道进来了,水淹不成,得用火。
某工人:不早说。
几名工人帮他们一起把大皮囊搬起来,抬走。
3.外景•城墙内外•日
地道里的秦兵还在拚命往外冲,外面的赵国军民竭力阻止。
李园等人抬着鼓风皮囊过来,在地道口支架。
李园:(喊)拿柴草来!
几个人和微公子一起去抱来柴草。先塞进地道的柴草浸在水中湿了,李园用木棒捅进去时,身边一个帮忙的赵兵被地道里的冷箭射倒。赵国军民还击之后,李园把干柴草点燃了塞进去,几个人齐心协力往地道里鼓风。立刻便听到里面剧烈的咳嗽声和惨叫声、咒骂声。
镜头翻越城墙,指向城外地道入口:滚滚浓烟冒出来,拥挤的秦兵裹夹在浓烟中,连滚带爬地退出。
一名刚出来的百将狼狈地咳嗽着,急忙指挥外面的士兵,在地道上方多处挖孔,想要给被困在地道里的官兵通气。
4.内景•城内•赵王宫•日
文武百官站在大殿里交头接耳,议论纷纷,有的甚至大声发牢骚、谩骂秦王。
赵王阴沉着脸进来,直奔王座坐下,用不满的眼神打量满朝文武。
赵王:一年多了,秦军将赵国都城围了一年多了!尔等居然没有退敌之策……司马大人,你还能抵御多久?
司马:回禀大王,倘若敌我均无援军,战势必然僵持,直至城中粮绝。
赵王:粮食还可支撑多久?
司马:不足一月。
赵王愤愤地喘出一口粗气。
赵王:平原君,魏国援军何时能到?
赵胜:回大王,魏王接到求援信后,派大将晋鄙率十万大军前来救援,却被秦国得知,派使者恐吓魏王。魏王胆怯,急令晋鄙停止前进。眼下,魏国大军就驻扎在距离邯郸不足百里的邺城。在下昨日又派人给信陵君送去一封责怪他的信。信陵君向来仁义至上,他的姐姐又是在下的夫人,想必援军不久就会有所行动。
赵王愁眉不展地轻叹一声。
赵王:可是魏王一向胆小懦弱,寡人看他未必肯听信陵君的。我们得有两手准备才好。寡人想请平原君亲自去一趟楚国。只有平原君亲自出面,才有望搬来救兵。国家危在旦夕,还望平原君不要推辞。
赵胜:既然大王有令,臣稍事准备,今夜便动身。
赵王:有劳平原君了。
5.外景•城内•赵王宫前•日
赵胜心情沉重地从王宫出来,下阶梯。
远处战斗的厮杀声若隐若现。赵胜到马车前站住,仰起脸,侧耳倾听了片刻,上车。马车缓缓启动,不紧不慢地驶离。
6.外景•城墙内外•日
城墙外秦军数丈高的望楼车上,一个瞭望兵左手端盾牌护住自己胸部和半张脸,右手握小旗指挥下面的抛石车,一组巨石和火球飞出。
城墙上的中心城楼右侧,几个赵兵刚把一大锅烧热的桐油挪到墙边,准备往下浇,一块巨石砸中铁锅,热油烫得赵兵呼爹喊娘,有几人被点燃,四处乱窜。
李园、微公子和毛遂在中心城楼左侧观察敌情。毛遂突然发现望楼车上的瞭望兵,急忙抬手一指——
毛遂:看那。
李园:射杀那瞭望兵。
微公子开弓瞄准,发射,正中瞭望兵咽喉。瞭望兵从望楼车上一头栽下。
另一个瞭望兵迅速往上爬时,下面十几名士兵手忙脚乱地后撤瞭望车。瞭望兵刚爬到望楼车顶,还没有登上瞭望斗,又被微公子射中肩膀,差一点栽落。
7.外景•城墙上•黄昏
战斗停止。斜阳照在伤痕累累的残垣断壁上,金红的光芒仿佛给这里涂上了一层鲜血,显得更加悲壮。
李园、微公子和毛遂正在城墙上救助伤员,一个赵府家奴从残缺的阶梯和死伤的军民旁经过,气喘吁吁地登上城墙,找到微公子。
家奴:公子!夫人叫公子立刻回去。
微公子:有事吗?
家奴:老爷要去楚国,夫人让公子随老爷同去。
微公子:(对李园、毛遂)一定是去楚国借兵。去不去?
二人(异口同声):走。
四人迅速下城墙。
8.内景•城内•平原君府庭院•黄昏
李园等人回来,看到议事厅门前有军士把守,微公子问旁边的家丁——
微公子:谁在议事厅里?
家丁:老爷和十几位先生。
微公子与李园、毛遂对视一眼。
李园:一定是商议赴楚之事。我以公子的随从身份同往,(对毛遂)你需闯入议事厅,向平原君自荐。
毛遂坚定地点头“嗯”了一声,转身向议事厅大步而去。
9.内景•城内•平原君府议事厅•黄昏
赵胜与十几位门客围坐成长廊形,每人面前一张小桌,桌上各有酒菜。
赵胜:大王派我去楚国游说搬兵,我想请诸位先生同行。此去若能顺利达成合纵联盟最好,万一不能和平解决,即使动用武力要挟楚王,也一定要达到目的。可是,我在三千门客中挑来选去,只选出在座的十九位,最后一位如何也选不出来。不知诸位可否推荐一位?
毛遂(画外音):请大人带我同去!
毛遂闯入。
赵胜上下打量毛遂。
赵胜:先生在这里几年了?
毛遂:三年。
赵胜:已经三年了,我居然不熟悉先生,可见先生并无超人之处。
毛遂:在下三年未露锋芒,是因为您一直将在下置于一旁,不曾动用过。此番大人若肯带在下同往楚国,即使将在下置于布袋之中,我也会像锥子一样很快露出头来。
赵胜:好,请先生入座。
其他人无不面露鄙夷之色,有的甚至发出了嘲笑声。
赵胜把一个家臣叫到跟前,吩咐他——
赵胜:你带几个人出东门,察看附近山上可有秦兵。天黑前务必回来禀报。
家臣答应一声,离开。
10.外景•城东门外•夜
邯郸城东门外被群山堵着,其间有五六十米开阔地。城门开着一条缝隙,两三个人影在门口移动。片刻,两个人影迅速从山影处跑回来,与门口的人说了句什么,一个人影溜进城门,接着,城门大开,二十余人骑马出来,策马穿越开阔地,冲进山里。
11.外景•田间道路•日
赵胜一行快马疾驶,快到一小河前时减速,在河边停下,纷纷下马。有人接过赵胜等人手中的缰绳,牵马去河边饮水。赵胜等人信步到了桥上,四处张望。
赵胜:这是什么地方?
门客甲:还在魏国地盘上。向东八十里是齐国,继续向南二十里就进入楚国了。
赵胜:附近可有客店?
门客甲:前面十多里外有个村庄,路边就有客店。
微公子这时已经拿出干粮,自己嘴里叼了一块,然后给大家分发着。
赵胜:别吃了,到前面客店休息、吃饭。
微公子把手里的干粮放回布袋,又一一接过别人递回的放回去,最后把叼在嘴上的一掰,嘴里的一口吃起来,掰在手里的大半块随手撇进了河里。
一行人马过了桥,上马继续赶路。
声明:未经授权不得转载,侵权必究!授权后转载须注明出处:"转自华语剧本网 www.juben.pro"。 [ 如何申请转载 ]
登录 后再戳我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