权属:原创 · 独家授权
字数:36221
成片时长:约120分钟
阅读:8623
发表:2019/12/2 修改:2019/12/5
奇幻
电影剧本
终极对决
- 故事梗概
- 作品卖点
- 作品正文
万罡在便笺上写写画画。
14、太空署总部大楼走廊 内 日
走廊里人来人往,行色匆匆。许多人在搬运东西,一副繁忙景象。
埃尔曼德匆匆走在走廊里,在秘书处门口停下脚步。
埃尔曼德(问秘书处长):这是干什么?
秘书处长:来信来函都泛滥成灾了,往外运呢。
埃尔曼德:乱套了,简直乱套了。
柳慧敏跑步上前至埃尔曼德身旁。
柳慧敏(边走边喘着气):王欣还活着,他被强大的气旋卷上天空,掷到200多千米之外的海面上,凭借一艘远洋运输船遗留下来的救生艇漂流到最近的一座小岛上,被搜救人员救回来了。
埃尔曼德(停下脚步,怔一下):他在哪?
柳慧敏:在医院里呢。
15、医院病室 内 日
王欣躺在病床上,头上、胳膊和腿上绑着或敷着绷带,在打点滴。
埃尔曼德(坐在旁边的一张小登上,削好一个苹果递到王欣的手上):你说得这些,具有极高的科学价值,如果身体允许,很有必要提到即将召开的专家会议上,供大家讨论时参考。
王欣(欠欠身):我的身体没有问题,您什么时候需要,我随叫随到。
埃尔曼德:好。
16、会议室 内 日
一组长条型会议桌,两边坐满了人,其中有尼尔斯(男,35岁左右,丹麦量子物理学家,蓝鲨事件海滨调查组组长,后任科技署署长)和库巴维京斯基(男,35岁左右,波兰宇宙几何学家,蓝鲨事件恩特雷里奥斯调查组组长,后任巨眼工程带头人)。
桌子一端是一面大屏幕,大屏幕上正在播放着一张简单的示意图。另一端坐着会议的主持人埃尔曼德。
埃尔曼德:尼尔斯博士和库巴维京斯基向大家通报了海滨市和恩特雷里奥斯区域遭受重创的调查情况。他们还是发现了值得研究的一些情况,比如,他们从位于海滨郊区的粒子探测器的废墟中发现了粒子湮灭时高能辐射留下的痕迹。那辆汽车的记录仪也取回来了。行车记录仪完好,记录下了事件发生的初期情况,在时间上,与当地国土测量卫星记录的时间相吻合。(扫一眼大家),看还有没有补充的。
大家说没有。
埃尔曼德转头向门口看一眼。
17、太空署总部 外/内 日
一辆小轿车驶来,停在大楼前。
一名护士搀扶着王欣下了车,扶着他走进大楼。
护士扶着王欣走上楼梯。
护士敲门。
18、会议室 内 日
埃尔曼德(看着进门的王欣):来得正好。有请王欣先生介绍一下他所观察到的一些情况。
王欣:谢谢干事长给我这个向各位科学大师们当面请教的机会。(把手摆向大屏幕)请看大屏幕。
屏幕画面:左半面是太阳系的示意图,各大行星在各自的轨道上运行。右半面是一条抛物线,各大行星被这条抛物线串在一起,一个亮点在抛物线上移动。
王欣(旁白):由于各大行星运行的速度、与太阳的距离、轨道的偏心率等参数不同,从任何一个时间点来看,都不可能连在这样一条典型的抛物线上。但是,我把不同时间点各大行星与A/华人相遇时的位置固定下来,就恰好连成了这样一条抛物线。为什么它要这么做呢?我想,一是它要借助行星的引力加速,二是它要表现给我们看,它走得是一条典型的彗星轨道,让我们误认为它就是一颗彗星。
屏幕画面:灿烂的星空中有两个光点,其中一个时有时无,闪烁不定。
王欣(旁白):这是我的观测记录,目标有时是两个,就像重影一样,而有时是一个。具体说,当我对着望远镜时,记录到的图象有重影,当我离开望远镜时,没有重影。这就是说,我的观察行为“干扰”了目标在记录仪上成像,表现出某种量子特性。
会议室里一阵骚动,切切私语。
尼尔斯:宏观物体表现出量子特性?
王欣(环顾四周):是不是这样?我不敢肯定,只是把我观察到的情况告知各位老师,请老师们见谅。
埃尔曼德示意王欣离开。
王欣再次鞠躬,由护士搀扶着,离开会议室。
室内掌声响起。
埃尔曼德:有请万罡教授发表他的研究成果!
关仕雄(男,30余岁,万罡助手,某大国的科技间谍,阴谋家)操作设备,更换屏幕影像。
万罡(欠欠身,望着大屏幕):我的陈述和王欣先生讲的内容是互相连贯的。
屏幕画面(闪回):雷公进入大气层,旋转、拉长、膨胀、坠落。
万罡(旁白):这个人形物体之所以在垂直方向上逐渐拉长,这是因为作用到它头上和脚上的地心引力存在微弱的差距。大家会问,这么微弱的引力差怎么可能把一个人拉长?你可以质疑,但它确实是被地心引力拉长的,因为它在进入大气层时,借着与大气摩擦产生的高热,组成它身体的基本单元之间的“粘合济”被“融化”了,使整个“人体”处于松散状态,因此微小的引力差就足以把它拉成这个样子。
有人在轻轻地摇头,脸上挂着嘲讽的神情。
屏幕画面(闪回):雷公继续膨胀,旋转,降落,遮天蔽日。
万罡(旁白):当它膨胀到一个临界值时,他自身携带的反电磁力发生作用,使这些基本单元裂解成一个个原子,释放出一部分能量。接着,反弱核力和反强核力对抗弱核力和强核力,将这些原子分解成质子、中子和电子,然后进一步分解成夸克。在这个过程中,释放出巨大的能量。这就是这次灾难发生的能量来源。
记者:在东半球发生的事,怎么可能在同一时间波及西半球?
万罡(望着记者):且看大屏幕!
屏幕画面:由金色经纬线包裹着的透明的地球仪,一条红线把东西两点连接起来,两个点和红线一闪一闪的。。
万罡:这两个点在一条真经的两端,一端是海滨中心,北纬31度,东经121度。另一端是恩特雷里奥斯中心,南纬31度、西经59度。两者正好互为对跖点。
记者:也许就是纯粹的巧合。
万罡:有关资料显示,恩特雷里奥斯事件是在海滨事件结束后的0.04秒到0.05秒之间发生的,两者有先后关系,严格地讲并不是在同一时间发生的。而0.04秒是光子穿过地球时所需要的时间。说白了,雷公分解成基本粒子后,以接近光子的速度从海滨穿过地球,从恩特雷里奥斯钻出,其后“甩”掉他所携带的反“四力”,把自己“组装”起来。
记者:他到底是个什么东西,我们怎么才能找到他?
万罡:他不是由碳基物质生成的。至于怎么找到他,我想应该先从搞清楚A/华人的来源和属性入手。到目前为止,它仍然以彗星的速度朝太阳运行,我们还来得急追上它。
19、世联会总部 内 日
娄艺潇、埃尔曼德和太空部队司令孔明辉匆匆走在走廊里。
孔明辉:我们决定派遣TK9918号核聚变太空母舰执行这次追踪任务。
娄艺潇:专家团队的名单定了没有?
埃尔曼德:定下来了,他们正在航天训练中心接受太空适应性训练。
娄艺潇:那个小柳是怎么安排的?
埃尔曼德:作为科学家团队的联络员前往。噢,A/华人的发现者王欣也列在了名单中。
娄艺潇(点点头,转向孔明辉):谁担任母舰的舰长?
孔明辉:一位副司令。他有丰富的太空作战经验。
娄艺潇:科学家们是揭开整个事件真相的核心力量,在任何情况下都要确保他们的人身安全。
孔明辉:这个请您放心,我们做好了各种预案。
说着话,到了理事长门口,三人进了门。
20、(跳剪):蓝天/太空 外 日
晴空万里,一架空天飞机呼啸着,箭一般飞上蓝天。
黑暗的太空中,TK9918太空母舰的信号灯在闪烁。
空天飞机迅速向TK9918号接近,追赶,对接。
21、母舰 内 日
科学家们通过对接口依次进入母舰:万罡、尼尔斯、库巴、王欣、柳慧敏等。
舰长给他们发智能卡。
舰长:这是一张多功能智能卡,可进行信息传输,收看电视,查询本舰和与本次任务有关的任何信息。
科学家们接过智能卡。
舰长:母舰有一段时间的高强度加速期,请大家到抗重力舱度过这段时间。
母舰官兵指导科学家们进入抗重力舱。
22、太空 外
(远景):黑暗的太空,TK9918号在加速前进,身后“拖”着焰色的航迹。
(近景):母舰庞大而壮观,圆环形的微重力区在不停地旋转。挂在黑幕上的太阳格外鲜艳。
23、母舰 内 日
(扬声器):TK9918加速到预定航速,开始以20万千米的时速匀速航行。
科学家们走出抗压舱。
两位官兵引导他们通过一个通道,进入微重力区。
柳慧敏:脚踏实地的感觉真好。
万罡:这里的重力只有地球重力的百分之二十五。
柳慧敏:那也比飘来飘去的好。
某军官:请按卡片上的舱号进入自己的舱室,有什么问题,请随时联系我们。
24、母舰 内 日
扬声器:全体指挥员、科学家和区位负责人请注意,请你们到中央大厅接受任务。
官兵和科学们从各自的舱室走出,走向通往中央大厅的舱口。
25、母舰 内 日
中央大厅。
屏幕画面:黑幕上点缀着点点繁星,发着蓝光的A/华人运行在繁星之间。
舰长站在屏幕下方,瞅一眼大屏幕。
舰长:我们已经到达金星和水星轨道之间的空域,即将展开行动,我做如下部署:1号舰载船登上目标取样;2号绕目标运行,采集信息和近距离拍照;3号、4号为护卫船,负责1 号和2号的安全。5至15号为预备队,紧随目标航行,防止目标逃跑。(目光转向科学家席),行动开始后,科学家团队按各自的分工,对目标进行实时监测和数据分析,用最通俗的语言提出专业性的建议。大家明白了吧!
大家齐声:明白了。
舰长:好,开始行动!
26、太空 外
十五艘舰载船从母舰中冲出,喷着橘红色的火舌,顺着母舰的前进方向加速飞行,在黝黑的天幕上冲出一条条耀眼的火龙,渐渐变成十五个亮点,犹如镶嵌在星空中的一颗颗耀眼的宝石,直至融化到浩瀚的星海中。
27、母舰 内
柳慧敏在科学家的工作台之间来往穿梭。
万罡在便笺上写写画画。
尼尔斯敲击着计算机键盘。
14、太空署总部大楼走廊 内 日
走廊里人来人往,行色匆匆。许多人在搬运东西,一副繁忙景象。
埃尔曼德匆匆走在走廊里,在秘书处门口停下脚步。
埃尔曼德(问秘书处长):这是干什么?
秘书处长:来信来函都泛滥成灾了,往外运呢。
埃尔曼德:乱套了,简直乱套了。
柳慧敏跑步上前至埃尔曼德身旁。
柳慧敏(边走边喘着气):王欣还活着,他被强大的气旋卷上天空,掷到200多千米之外的海面上,凭借一艘远洋运输船遗留下来的救生艇漂流到最近的一座小岛上,被搜救人员救回来了。
埃尔曼德(停下脚步,怔一下):他在哪?
柳慧敏:在医院里呢。
15、医院病室 内 日
王欣躺在病床上,头上、胳膊和腿上绑着或敷着绷带,在打点滴。
埃尔曼德(坐在旁边的一张小登上,削好一个苹果递到王欣的手上):你说得这些,具有极高的科学价值,如果身体允许,很有必要提到即将召开的专家会议上,供大家讨论时参考。
王欣(欠欠身):我的身体没有问题,您什么时候需要,我随叫随到。
埃尔曼德:好。
16、会议室 内 日
一组长条型会议桌,两边坐满了人,其中有尼尔斯(男,35岁左右,丹麦量子物理学家,蓝鲨事件海滨调查组组长,后任科技署署长)和库巴维京斯基(男,35岁左右,波兰宇宙几何学家,蓝鲨事件恩特雷里奥斯调查组组长,后任巨眼工程带头人)。
桌子一端是一面大屏幕,大屏幕上正在播放着一张简单的示意图。另一端坐着会议的主持人埃尔曼德。
埃尔曼德:尼尔斯博士和库巴维京斯基向大家通报了海滨市和恩特雷里奥斯区域遭受重创的调查情况。他们还是发现了值得研究的一些情况,比如,他们从位于海滨郊区的粒子探测器的废墟中发现了粒子湮灭时高能辐射留下的痕迹。那辆汽车的记录仪也取回来了。行车记录仪完好,记录下了事件发生的初期情况,在时间上,与当地国土测量卫星记录的时间相吻合。(扫一眼大家),看还有没有补充的。
大家说没有。
埃尔曼德转头向门口看一眼。
17、太空署总部 外/内 日
一辆小轿车驶来,停在大楼前。
一名护士搀扶着王欣下了车,扶着他走进大楼。
护士扶着王欣走上楼梯。
护士敲门。
18、会议室 内 日
埃尔曼德(看着进门的王欣):来得正好。有请王欣先生介绍一下他所观察到的一些情况。
王欣:谢谢干事长给我这个向各位科学大师们当面请教的机会。(把手摆向大屏幕)请看大屏幕。
屏幕画面:左半面是太阳系的示意图,各大行星在各自的轨道上运行。右半面是一条抛物线,各大行星被这条抛物线串在一起,一个亮点在抛物线上移动。
王欣(旁白):由于各大行星运行的速度、与太阳的距离、轨道的偏心率等参数不同,从任何一个时间点来看,都不可能连在这样一条典型的抛物线上。但是,我把不同时间点各大行星与A/华人相遇时的位置固定下来,就恰好连成了这样一条抛物线。为什么它要这么做呢?我想,一是它要借助行星的引力加速,二是它要表现给我们看,它走得是一条典型的彗星轨道,让我们误认为它就是一颗彗星。
屏幕画面:灿烂的星空中有两个光点,其中一个时有时无,闪烁不定。
王欣(旁白):这是我的观测记录,目标有时是两个,就像重影一样,而有时是一个。具体说,当我对着望远镜时,记录到的图象有重影,当我离开望远镜时,没有重影。这就是说,我的观察行为“干扰”了目标在记录仪上成像,表现出某种量子特性。
会议室里一阵骚动,切切私语。
尼尔斯:宏观物体表现出量子特性?
王欣(环顾四周):是不是这样?我不敢肯定,只是把我观察到的情况告知各位老师,请老师们见谅。
埃尔曼德示意王欣离开。
王欣再次鞠躬,由护士搀扶着,离开会议室。
室内掌声响起。
埃尔曼德:有请万罡教授发表他的研究成果!
关仕雄(男,30余岁,万罡助手,某大国的科技间谍,阴谋家)操作设备,更换屏幕影像。
万罡(欠欠身,望着大屏幕):我的陈述和王欣先生讲的内容是互相连贯的。
屏幕画面(闪回):雷公进入大气层,旋转、拉长、膨胀、坠落。
万罡(旁白):这个人形物体之所以在垂直方向上逐渐拉长,这是因为作用到它头上和脚上的地心引力存在微弱的差距。大家会问,这么微弱的引力差怎么可能把一个人拉长?你可以质疑,但它确实是被地心引力拉长的,因为它在进入大气层时,借着与大气摩擦产生的高热,组成它身体的基本单元之间的“粘合济”被“融化”了,使整个“人体”处于松散状态,因此微小的引力差就足以把它拉成这个样子。
有人在轻轻地摇头,脸上挂着嘲讽的神情。
屏幕画面(闪回):雷公继续膨胀,旋转,降落,遮天蔽日。
万罡(旁白):当它膨胀到一个临界值时,他自身携带的反电磁力发生作用,使这些基本单元裂解成一个个原子,释放出一部分能量。接着,反弱核力和反强核力对抗弱核力和强核力,将这些原子分解成质子、中子和电子,然后进一步分解成夸克。在这个过程中,释放出巨大的能量。这就是这次灾难发生的能量来源。
记者:在东半球发生的事,怎么可能在同一时间波及西半球?
万罡(望着记者):且看大屏幕!
屏幕画面:由金色经纬线包裹着的透明的地球仪,一条红线把东西两点连接起来,两个点和红线一闪一闪的。。
万罡:这两个点在一条真经的两端,一端是海滨中心,北纬31度,东经121度。另一端是恩特雷里奥斯中心,南纬31度、西经59度。两者正好互为对跖点。
记者:也许就是纯粹的巧合。
万罡:有关资料显示,恩特雷里奥斯事件是在海滨事件结束后的0.04秒到0.05秒之间发生的,两者有先后关系,严格地讲并不是在同一时间发生的。而0.04秒是光子穿过地球时所需要的时间。说白了,雷公分解成基本粒子后,以接近光子的速度从海滨穿过地球,从恩特雷里奥斯钻出,其后“甩”掉他所携带的反“四力”,把自己“组装”起来。
记者:他到底是个什么东西,我们怎么才能找到他?
万罡:他不是由碳基物质生成的。至于怎么找到他,我想应该先从搞清楚A/华人的来源和属性入手。到目前为止,它仍然以彗星的速度朝太阳运行,我们还来得急追上它。
19、世联会总部 内 日
娄艺潇、埃尔曼德和太空部队司令孔明辉匆匆走在走廊里。
孔明辉:我们决定派遣TK9918号核聚变太空母舰执行这次追踪任务。
娄艺潇:专家团队的名单定了没有?
埃尔曼德:定下来了,他们正在航天训练中心接受太空适应性训练。
娄艺潇:那个小柳是怎么安排的?
埃尔曼德:作为科学家团队的联络员前往。噢,A/华人的发现者王欣也列在了名单中。
娄艺潇(点点头,转向孔明辉):谁担任母舰的舰长?
孔明辉:一位副司令。他有丰富的太空作战经验。
娄艺潇:科学家们是揭开整个事件真相的核心力量,在任何情况下都要确保他们的人身安全。
孔明辉:这个请您放心,我们做好了各种预案。
说着话,到了理事长门口,三人进了门。
20、(跳剪):蓝天/太空 外 日
晴空万里,一架空天飞机呼啸着,箭一般飞上蓝天。
黑暗的太空中,TK9918太空母舰的信号灯在闪烁。
空天飞机迅速向TK9918号接近,追赶,对接。
21、母舰 内 日
科学家们通过对接口依次进入母舰:万罡、尼尔斯、库巴、王欣、柳慧敏等。
舰长给他们发智能卡。
舰长:这是一张多功能智能卡,可进行信息传输,收看电视,查询本舰和与本次任务有关的任何信息。
科学家们接过智能卡。
舰长:母舰有一段时间的高强度加速期,请大家到抗重力舱度过这段时间。
母舰官兵指导科学家们进入抗重力舱。
22、太空 外
(远景):黑暗的太空,TK9918号在加速前进,身后“拖”着焰色的航迹。
(近景):母舰庞大而壮观,圆环形的微重力区在不停地旋转。挂在黑幕上的太阳格外鲜艳。
23、母舰 内 日
(扬声器):TK9918加速到预定航速,开始以20万千米的时速匀速航行。
科学家们走出抗压舱。
两位官兵引导他们通过一个通道,进入微重力区。
柳慧敏:脚踏实地的感觉真好。
万罡:这里的重力只有地球重力的百分之二十五。
柳慧敏:那也比飘来飘去的好。
某军官:请按卡片上的舱号进入自己的舱室,有什么问题,请随时联系我们。
24、母舰 内 日
扬声器:全体指挥员、科学家和区位负责人请注意,请你们到中央大厅接受任务。
官兵和科学们从各自的舱室走出,走向通往中央大厅的舱口。
25、母舰 内 日
中央大厅。
屏幕画面:黑幕上点缀着点点繁星,发着蓝光的A/华人运行在繁星之间。
舰长站在屏幕下方,瞅一眼大屏幕。
舰长:我们已经到达金星和水星轨道之间的空域,即将展开行动,我做如下部署:1号舰载船登上目标取样;2号绕目标运行,采集信息和近距离拍照;3号、4号为护卫船,负责1 号和2号的安全。5至15号为预备队,紧随目标航行,防止目标逃跑。(目光转向科学家席),行动开始后,科学家团队按各自的分工,对目标进行实时监测和数据分析,用最通俗的语言提出专业性的建议。大家明白了吧!
大家齐声:明白了。
舰长:好,开始行动!
26、太空 外
十五艘舰载船从母舰中冲出,喷着橘红色的火舌,顺着母舰的前进方向加速飞行,在黝黑的天幕上冲出一条条耀眼的火龙,渐渐变成十五个亮点,犹如镶嵌在星空中的一颗颗耀眼的宝石,直至融化到浩瀚的星海中。
27、母舰 内
柳慧敏在科学家的工作台之间来往穿梭。
万罡在便笺上写写画画。
尼尔斯敲击着计算机键盘。
声明:未经授权不得转载,侵权必究!授权后转载须注明出处:"转自华语剧本网 www.juben.pro"。 [ 如何申请转载 ]
登录 后再戳我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