权属:原创 · 独家授权
字数:8783
成片时长:约29分钟
阅读:6137
发表:2019/12/8
65集 都市,家庭 电视剧剧本
《教育世家传奇》第38集
1
…
38
64
65
全部
- 故事梗概
- 分集提纲
- 作品卖点
- 作品正文
第三十八集:患难夫妻相濡以沫
全屏字幕画外音:
1967年10月14日,在新中国的教育史上,是一个值得记住的日子。这天,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中央文革”小组联合发出《关于大、中、小学校复课闹革命的通知》。此前一年有余,因为“文化大革命”的爆发,所有学校的招生和课程运行均陷于停顿状态,处在所谓“停课闹革命”时期。这个通知发布后,自11月起,大部分中小学生陆续回到课堂,新生也开始入学。
场景一:龙城高中革委会办公室(日)(内)
李朝阳是在1968年暑假恢复工作、回到学校上班的。革委会主任找李朝阳谈话。
革委会主任:根据上级指示精神学校已经正式开课了。你的问题1964年已经有了结论,学校领导班子研究决定,恢复你的工作。开课后您还上高三化学课。
李朝阳:谢谢学校革委会全体领导对我的信任与照顾!我不会辜负大家的希望的。
场景二:龙城高中小礼堂(日)(内)
全校教职员工在小礼堂开全校大会。
革委会王主任:我们接到县革委会关于干部插队落户的一份宣传材料。现在我把主要内容向大家传达一下。(宣读文件)1969年12月9日《人民日报》发表《红旗》文章:《论干部插队落户》后,全国各地开始掀起干部插队落户的热潮,至1971年1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各部门已有100多所“五七干校”,近9万名干部参加并到农村插队,接受再教育。五七干校陈述了民主的权力观和群众路线,它把干部与工农群众安置于平等地位,成为主体间的关系,“再教育”意味着“官”要向“民”学习,接受“民”的监督,而“民”有权参与“官”执行政策的过程,消解了“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封建的官本位思想,让干部牢记权力是人民给的,更坚决地执行党的三大作风。
我们学校按上级指示精神,革委会全体成员经过认真地研究讨论,确定第一批下乡的有李朝阳、吴江南、贺建奎、常永年、康明杰五位老师。希望这五位老师做好下乡的准备工作。一周之内,按着县革委会的分配,下到光明乡陈家洼子屯、刘家油坊屯和福安乡大榆树屯。由县里统一派车帮助你们搬家。
场景三:大榆树屯李朝阳新家(晚)(内)
李朝阳和晨晓带着柔媚下乡了。乡下的生活非常艰苦,连电灯都没有。天一黑,晨晓就点起自制的小油灯(在小碟里放上豆油,把棉花捻成一个长条,放在碟子里,露出一个小头,把这个碟子边的油棉条点着,就成了一盏小灯。)满屋油烟,昏昏暗暗,一股呛人油味弥漫着全屋,令人作呕。
场景四:李朝阳新家(晨)(内)
【情景再现一】从小在城里长大的晨晓不会使用乡下的大锅,不会用农村的烧柴做饭。每到做饭时,满屋是烟,有时饭都做夹生了。【情景再现二】屋里很冷,墙上都结了厚厚的白霜。孩子很小,每天冻得直哭。
场景五:路上(日)(外)
朝阳早走晚归,要到离家很远的公社去上班。那里没有交通工具,他要在农村的小土路上骑自行车。
场景六:李朝阳家(晚)(内)
李朝阳筋疲力尽地进屋,一进屋就抱怨。
李朝阳:到公社的路太不好走了,十六、七里地,一段平坦的路都没有。孙家油坊到水库那段路,根本不能骑车子,而是车子骑人。下班回来我累得都蹬不动车子了。
丁晨晓:你洗洗脸,躺在炕上休息吧!饭好了,我叫你。
李朝阳:我去挑水,今天早晨走得急,我忘挑水了。
丁晨晓:缸里还有水,明天早晨挑吧!
李朝阳:无论如何你可不能自己去大井打水呀!你摇不动撸撸把,有危险。
丁晨晓:我来到农村,就是一个废物,不会用大锅做饭,点着火,闹得满屋烟,贴大饼子不是掉到水里,就是糊了。孩子一哭一闹我就更懵了。
李朝阳:晨晓,对不起,我连累你了,和我结婚你没得着好。现在又到这穷山僻壤过着这艰难困苦的生活。这辈子就这样过,你不后悔吗?
丁晨晓:这辈子我只要能和你在一起,不管在哪儿?不管多苦多累?我都高兴。既然我选择了你,就绝对不会后悔的。俗话说,‘嫁鸡随鸡嫁狗随狗’何况我嫁的是个出类拔萃的美男子呢?
朝阳:(被晨晓逗乐了)你这个人呀,鬼迷心窍,有个好工作不要了,愿意和我下乡当农民,吃苦受累。
晨晓:谁让你那么优秀、那么有吸引力呢?你是磁石我是铁,粘在一起分不开。这就是丑丫头的命呀。我心里只有你和柔美,只要我们三人在一起,什么我都不在乎。
场景六:李朝阳家(晨)(内)
丁晨晓给李朝阳装饭盒。李朝阳往背篼放的时候,打开看看。
李朝阳:又是大馒头,煎鸡蛋。咱家就那点细粮,你不要都给我吃,你一天够累的了,也该吃点好的了。
丁晨晓 :我胆不好,不能吃鸡蛋,我胃不好吃细粮返酸水。
画外音:其实这都是托词,晨晓就是认为这些东西只能给丈夫吃、给孩子吃。这年春天晨晓又怀孕了,妊娠反应很大,吃不进东西还总吐。可是坚强的晨晓一声不吭,瞒着丈夫,照常干活,养鸡养鸭,在院子里种菜。粗心大意的朝阳,直到晨晓怀孕五个多月才发现妻子怀孕。
场景七:李朝阳家(夜)(内)
李朝阳:你这个人呀!为什么都怀孕五个多月了还不告诉我?你天天又哕又吐的。一问,你就说胃不好。我也是真傻,竟然没发现。你真是个铁人,这么严重的妊娠反应,你还养鸡、养鸭、种菜,还要伺候我和孩子。
丁晨晓:现在我是农村妇女了,没有城里人那么娇气,入乡随俗嘛。
李朝阳:是我对不起你,粗心大意,让你受苦受累了。从明天起,家里的活以我为主,你不能再拼了。
丁晨晓:你天天起大早贪大黑地,上班路远不好走,我能让你在干家务活吗?家里的事,都不用你管。
李朝阳:别犟了,我得保我宝贝儿子平安出世呢。农村连个产院都没有,快到临产期,我就把你送回去,满月后,我再把你接回来。
场景八:龙城妇产科医院(日)(内)
丁妈妈、文静都在待产室走廊等待消息。
医生:(从产房出来,非常着急地对两位妈妈说)现在出现了意外情况,必须做剖腹产,你们谁签字?
文静:我是她婆婆,我来签(急忙在手术单上签了字)
墙上打电表特写——飞快地转着。
半个小时候,护士推出手术车。
医生:祝贺你们!大人孩子都平安无事,放心吧!是个六斤重的男孩儿。
两位妈妈紧忙跑到跟前去看大人、孩子。
画外音:丁妈妈伺候月子,李妈妈照顾柔媚。晨晓难产做剖腹手术时,朝阳没有请下假来。晨晓在最痛苦时丈夫不在身边,她没有抱怨,没有悲伤,咬着牙挺过了这一关。当朝阳回来时,孩子已经快满月了。
场景九:李家(日)(内)
晨晓:(和两位妈妈商量)现在孩子满月了,我想要朝阳接我回去。
两位妈妈:(异口同声) 不行!不行!乡下条件不好,又到了冬天,孩子太小,你是剖腹产,到乡下困难太多。
丁晨晓:可是我惦心朝阳,他上班远,每天起大早贪大黑地,吃不好,睡不好。时间长了,我怕他得病。
画外音:晨晓是一个非常贤惠的妻子,她心里装着丈夫、装着孩子,唯独没有她自己。两位妈妈拗不过她,晨晓到底回农村了。
场景十:李朝阳家(日)(内)
画外音:生完第二个孩子宏远之后,因内分泌失调,晨晓急剧发胖,而且衰老得很快。再加上农活、家活又多又重,所以晨晓已经变成地地道道的农村妇女了。从外表上来看,她和朝阳的差距太大了。
场景十一:镇里集市(日)(外)
晨晓和朝阳去镇里集市给孩子买衣服。他们挑来跳去,就是拿不定主意。
售货员:(对朝阳说)大哥,我看这件就很好,又结实又便宜,你就别让你妈挑了,拿这件吧!
朝阳:(愣了,急忙问)你说什么?
售货员:我说大哥,你就做做你妈的工作,别让她挑起没完没了。(她又回过头来对晨晓说)大娘,你就拿这件吧!回去给孙子穿多好看!
场景十二:回来的路上(日)(外)
在回去的路上,晨晓偷偷地直抹眼泪。
朝阳:(吃惊地问)晨晓,你怎么了?
晨晓:(掩饰自己的悲哀,故作笑脸地说)没什么,刚才一阵风吹来,迷了眼睛。
朝阳:(拿出手绢拉住晨晓说)你别走,站住,我给你吹吹。
朝阳翻开晨晓眼皮吹了几口。
正巧身旁路过一位老大娘,
大娘:(她对朝阳说)孩子,迷眼睛这么吹不行,让你妈自己扑扑扑往出喷。就这样——(说着,老太太教晨晓怎样自己扑出眼泪)
这时晨晓的眼泪再也控制不住了,噼里啪啦地流了出来。
朝阳:(觉得很意外,他急忙问)晨晓,你是不是哪儿不舒服?为什么哭呢?(他心疼地给晨晓擦泪,看看身旁没人,低声说)我的宝贝,怎么了?怎么无缘无故地哭呢?
晨晓:(哽咽着说)你难道没听见吗?已经有两个人说我是你妈了。
朝阳:(听了哈哈大笑)哎呀呀呀!我以为什么了不起的大事呢?原来是因为这个呀?我们又不认识他们,愿咋说就咋说呗。与我们有什么关系呀?这也值得你一哭?你别太难过了,我从来没嫌你老,你是我的家中宝,到啥时候也少不了。
晨晓:现在我越来越觉得我实在配不上你了,我总觉得对不起你。
朝阳:(把晨晓楼过来,偷偷在她脸上亲一口)放心吧!我的大宝贝,我们老夫老妻的,相濡以沫、患难与共,现在说这些干啥?
晨晓望着丈夫那张年轻漂亮的笑脸,放心地破涕为笑。
场景十三:龙城实验高中(日)(内)
全屏字幕画外音:1976年神州大地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三位伟人相继走了。紧接着发生了一系列巨变。1978年中国人迎来了一个艳阳高照、花明柳媚、莺歌燕舞的明媚春天。
在这美好的春天里,在农村苦熬多年的李朝阳接到了县教育局的调令,被调到龙县实验高中。李朝阳感觉到了,又有了用武之地,心情舒畅地开始投入到紧张的工作之中。
场景十四:龙城高中小礼堂(日)(内)
全校老师在小礼堂开大会。
校长:我们学校自从恢复高考以来,李朝阳老师所教过的班级创造了县里、市里、省里左一个又一个第一。龙城实验高中的前身,就是李朝阳老师的祖父李凤河老先生创建的龙城中学。现在我们龙城高中已经成为全省的知名学校。尤其是在“千军万马过独木桥”时,李朝阳老师的弟子一次次名列榜首,成为省里的高考状元。我们今天这个大会,就是请李老师,为我们介绍教学和辅导的经验。
全体老师热烈鼓掌。
李朝阳:刚才刘校长讲到我们学校的前身,我想就这个问题,多说点题外的话。我爷爷、我奶奶是在1918年创建的龙城中学。从那时起,我们县才有了中学。1943年龙城中学被日本鬼子霸占,变成制造细菌的杀人工厂,后来被烧掉了。1948年龙城解放了,县政府,在龙城中学废址上,重建龙城中学。具体负责是我姑奶和我爸爸。我们现在的校舍就是那时建的。
我们家祖祖辈辈都有很多人是老师,我们李家的教育理念是教师的责任不仅是答疑解惑、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塑造人的灵魂。在教师手里操纵着下一代人的命运,也就是说操纵着国家和民族的命运。所以我家的教师,坚守一条不许改变的原则,就是绝对不许把当老师看做是谋生的职业,而应该当做为国家培养人才的伟大事业。
我们培育出来的每棵幼苗,都必须棵棵成活,都必须长成参天大树。
在千军万马过独木桥的今天,我们教师的职责更加重大。我们培养学生最后目的不是为了让他们考上大学,而是为了让他们在大学里,能学到真正的本领为我们国家兴旺发达贡献自己的力量。
我当了多年高二、高三班主任,的确压力很大,我是教化学的,可是我从来没把精力完全放到我这学科上,而是全力以赴培养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因此我教过的班出了几个高考状元。
画外音:李朝阳的教学经验介绍整整讲了三个小时,对老师们的启发非常大。他的工作重点,不是为了提高学生高考分数的应试教育,而是培养学生为国家繁荣富强而努力学习的理想前途教育。李朝阳也为此名声显赫,成为家喻户晓的知名人士。很快,李朝阳被选为县人民代表,后来被选为县人大常委会的常委。
场景十五:龙城县县政府会议室 (日)(内)
画外音:【情景再现一】李朝阳坐在县政府会议室和十六名常委讨论98万人的衣食住行、讨论龙县工农业发展规划的大问题时,他感到责任的重大。【情景再现二】他首先想到的是88.25%的农民问题,他把农村教育问题的现状和未来做了详尽的分析和设想,得到了其他常委的一致赞同。【情景再现三】此后,龙城教育始终是全省教育系统的楷模。
场景十六:高三二班教室:(日)(内)
李朝阳正在上课,他在黑板上写着:
第三章 金属及其化合物 第一节 金属的化学性质
他写完,刚刚转过身来,就昏倒在讲台上了。
门口第一桌的一个男同学急忙跑出去,高喊。
男同学:不好了!李老师昏倒了!
场景十七:学校走廊(日)(内)
学生和老师一起把李朝阳抬出大楼,放到门口校车里 。
场景十八:路上(日)(外)
校车风驰电掣般向医院开去。
场景十九:医院急诊室(日)(内)
李朝阳被送到医院之后,经过医生的紧急处理,已经苏醒了。医生对他进行了全面检查。
医生:(看化验单,对送李朝阳的老师说)他出现这些症状是严重的电解质失衡造成的,所以必须住院,我们要查出电解质失衡的原因,对症治疗,解决这个问题。
李朝阳:我知道原因,是我最近得了急性胃肠炎,连拉带吐好多天了,一口东西也吃不进去。不用住院,您想办法给我止吐止泻就行。我教毕业班,现在处在最关键时期,我真的不能住院。
医生:不住院绝对不行,现在你的钾非常低,会引起周期性的麻痹。所以必须找到低钾的原因,是肾小管酸中毒?还是甲状腺功能异常?也许是内分泌科的问题。只有找到真正的原因,才能对症治疗。我给你开住院通知单,马上住院,不能耽搁。如果是单纯因为严重腹泻和呕吐造成的,住几天医院,就能改变这些症状。但是不住院,绝对不行,会出现严重后果的。
刘老师:李老师,您就听大夫的吧!你的课咱们组里都能解决,你的班我给你带,你就放心住院吧!
画外音:这位敬业的好老师,为了学生,有病不治,带病超负荷工作,几乎惹出大祸。在医生和老师们的耐心劝说下,李朝阳才勉强答应住院治疗。
场景二十:医院病房(日)(内)
学校来很多老师到医院看李朝阳,当大家看到丁晨晓正在给朝阳洗脚觉得很奇怪,判断不了他俩的关系。
于老师:(年轻的女老师看洗完了,急忙去端盆要去倒水,她说)阿姨,我来,您先歇一会儿吧!李老师,您有这位好妈妈多幸福。
朝阳:(急忙说)于老师,你误会了,她是我爱人。
晨晓尴尬地苦笑一下,看看朝阳,端起脚盆走了。
于老师:(连忙追上去说)对不起,对不起,李嫂,我误会了。
场景二十一:病房(晚)(内)
第二天,于老师下班后又来医院看李朝阳,她带来很多水果,还买了几本杂志。
于老师:李老师,您太累了,在医院多休息几天,你的课我都接过来了,您别着急。您的班我也常去照顾,什么问题都没有,您的班就是一个月没人管,也不会有问题的。
李朝阳:谢谢于老师,我这一住院,给你添了很多麻烦。好在这不是什么大病,明后天我就可以出院。你很忙,又增加好多节课,所以不要再来看我了。
于老师:我家离医院很近,如果你不习惯吃医院的饭,我天天给你送。
李朝阳:(急忙说)不用,不用!谢谢,谢谢!
场景二十二:李朝阳家(晚)(内)
全屏字幕画外音:
1967年10月14日,在新中国的教育史上,是一个值得记住的日子。这天,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中央文革”小组联合发出《关于大、中、小学校复课闹革命的通知》。此前一年有余,因为“文化大革命”的爆发,所有学校的招生和课程运行均陷于停顿状态,处在所谓“停课闹革命”时期。这个通知发布后,自11月起,大部分中小学生陆续回到课堂,新生也开始入学。
场景一:龙城高中革委会办公室(日)(内)
李朝阳是在1968年暑假恢复工作、回到学校上班的。革委会主任找李朝阳谈话。
革委会主任:根据上级指示精神学校已经正式开课了。你的问题1964年已经有了结论,学校领导班子研究决定,恢复你的工作。开课后您还上高三化学课。
李朝阳:谢谢学校革委会全体领导对我的信任与照顾!我不会辜负大家的希望的。
场景二:龙城高中小礼堂(日)(内)
全校教职员工在小礼堂开全校大会。
革委会王主任:我们接到县革委会关于干部插队落户的一份宣传材料。现在我把主要内容向大家传达一下。(宣读文件)1969年12月9日《人民日报》发表《红旗》文章:《论干部插队落户》后,全国各地开始掀起干部插队落户的热潮,至1971年1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各部门已有100多所“五七干校”,近9万名干部参加并到农村插队,接受再教育。五七干校陈述了民主的权力观和群众路线,它把干部与工农群众安置于平等地位,成为主体间的关系,“再教育”意味着“官”要向“民”学习,接受“民”的监督,而“民”有权参与“官”执行政策的过程,消解了“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封建的官本位思想,让干部牢记权力是人民给的,更坚决地执行党的三大作风。
我们学校按上级指示精神,革委会全体成员经过认真地研究讨论,确定第一批下乡的有李朝阳、吴江南、贺建奎、常永年、康明杰五位老师。希望这五位老师做好下乡的准备工作。一周之内,按着县革委会的分配,下到光明乡陈家洼子屯、刘家油坊屯和福安乡大榆树屯。由县里统一派车帮助你们搬家。
场景三:大榆树屯李朝阳新家(晚)(内)
李朝阳和晨晓带着柔媚下乡了。乡下的生活非常艰苦,连电灯都没有。天一黑,晨晓就点起自制的小油灯(在小碟里放上豆油,把棉花捻成一个长条,放在碟子里,露出一个小头,把这个碟子边的油棉条点着,就成了一盏小灯。)满屋油烟,昏昏暗暗,一股呛人油味弥漫着全屋,令人作呕。
场景四:李朝阳新家(晨)(内)
【情景再现一】从小在城里长大的晨晓不会使用乡下的大锅,不会用农村的烧柴做饭。每到做饭时,满屋是烟,有时饭都做夹生了。【情景再现二】屋里很冷,墙上都结了厚厚的白霜。孩子很小,每天冻得直哭。
场景五:路上(日)(外)
朝阳早走晚归,要到离家很远的公社去上班。那里没有交通工具,他要在农村的小土路上骑自行车。
场景六:李朝阳家(晚)(内)
李朝阳筋疲力尽地进屋,一进屋就抱怨。
李朝阳:到公社的路太不好走了,十六、七里地,一段平坦的路都没有。孙家油坊到水库那段路,根本不能骑车子,而是车子骑人。下班回来我累得都蹬不动车子了。
丁晨晓:你洗洗脸,躺在炕上休息吧!饭好了,我叫你。
李朝阳:我去挑水,今天早晨走得急,我忘挑水了。
丁晨晓:缸里还有水,明天早晨挑吧!
李朝阳:无论如何你可不能自己去大井打水呀!你摇不动撸撸把,有危险。
丁晨晓:我来到农村,就是一个废物,不会用大锅做饭,点着火,闹得满屋烟,贴大饼子不是掉到水里,就是糊了。孩子一哭一闹我就更懵了。
李朝阳:晨晓,对不起,我连累你了,和我结婚你没得着好。现在又到这穷山僻壤过着这艰难困苦的生活。这辈子就这样过,你不后悔吗?
丁晨晓:这辈子我只要能和你在一起,不管在哪儿?不管多苦多累?我都高兴。既然我选择了你,就绝对不会后悔的。俗话说,‘嫁鸡随鸡嫁狗随狗’何况我嫁的是个出类拔萃的美男子呢?
朝阳:(被晨晓逗乐了)你这个人呀,鬼迷心窍,有个好工作不要了,愿意和我下乡当农民,吃苦受累。
晨晓:谁让你那么优秀、那么有吸引力呢?你是磁石我是铁,粘在一起分不开。这就是丑丫头的命呀。我心里只有你和柔美,只要我们三人在一起,什么我都不在乎。
场景六:李朝阳家(晨)(内)
丁晨晓给李朝阳装饭盒。李朝阳往背篼放的时候,打开看看。
李朝阳:又是大馒头,煎鸡蛋。咱家就那点细粮,你不要都给我吃,你一天够累的了,也该吃点好的了。
丁晨晓 :我胆不好,不能吃鸡蛋,我胃不好吃细粮返酸水。
画外音:其实这都是托词,晨晓就是认为这些东西只能给丈夫吃、给孩子吃。这年春天晨晓又怀孕了,妊娠反应很大,吃不进东西还总吐。可是坚强的晨晓一声不吭,瞒着丈夫,照常干活,养鸡养鸭,在院子里种菜。粗心大意的朝阳,直到晨晓怀孕五个多月才发现妻子怀孕。
场景七:李朝阳家(夜)(内)
李朝阳:你这个人呀!为什么都怀孕五个多月了还不告诉我?你天天又哕又吐的。一问,你就说胃不好。我也是真傻,竟然没发现。你真是个铁人,这么严重的妊娠反应,你还养鸡、养鸭、种菜,还要伺候我和孩子。
丁晨晓:现在我是农村妇女了,没有城里人那么娇气,入乡随俗嘛。
李朝阳:是我对不起你,粗心大意,让你受苦受累了。从明天起,家里的活以我为主,你不能再拼了。
丁晨晓:你天天起大早贪大黑地,上班路远不好走,我能让你在干家务活吗?家里的事,都不用你管。
李朝阳:别犟了,我得保我宝贝儿子平安出世呢。农村连个产院都没有,快到临产期,我就把你送回去,满月后,我再把你接回来。
场景八:龙城妇产科医院(日)(内)
丁妈妈、文静都在待产室走廊等待消息。
医生:(从产房出来,非常着急地对两位妈妈说)现在出现了意外情况,必须做剖腹产,你们谁签字?
文静:我是她婆婆,我来签(急忙在手术单上签了字)
墙上打电表特写——飞快地转着。
半个小时候,护士推出手术车。
医生:祝贺你们!大人孩子都平安无事,放心吧!是个六斤重的男孩儿。
两位妈妈紧忙跑到跟前去看大人、孩子。
画外音:丁妈妈伺候月子,李妈妈照顾柔媚。晨晓难产做剖腹手术时,朝阳没有请下假来。晨晓在最痛苦时丈夫不在身边,她没有抱怨,没有悲伤,咬着牙挺过了这一关。当朝阳回来时,孩子已经快满月了。
场景九:李家(日)(内)
晨晓:(和两位妈妈商量)现在孩子满月了,我想要朝阳接我回去。
两位妈妈:(异口同声) 不行!不行!乡下条件不好,又到了冬天,孩子太小,你是剖腹产,到乡下困难太多。
丁晨晓:可是我惦心朝阳,他上班远,每天起大早贪大黑地,吃不好,睡不好。时间长了,我怕他得病。
画外音:晨晓是一个非常贤惠的妻子,她心里装着丈夫、装着孩子,唯独没有她自己。两位妈妈拗不过她,晨晓到底回农村了。
场景十:李朝阳家(日)(内)
画外音:生完第二个孩子宏远之后,因内分泌失调,晨晓急剧发胖,而且衰老得很快。再加上农活、家活又多又重,所以晨晓已经变成地地道道的农村妇女了。从外表上来看,她和朝阳的差距太大了。
场景十一:镇里集市(日)(外)
晨晓和朝阳去镇里集市给孩子买衣服。他们挑来跳去,就是拿不定主意。
售货员:(对朝阳说)大哥,我看这件就很好,又结实又便宜,你就别让你妈挑了,拿这件吧!
朝阳:(愣了,急忙问)你说什么?
售货员:我说大哥,你就做做你妈的工作,别让她挑起没完没了。(她又回过头来对晨晓说)大娘,你就拿这件吧!回去给孙子穿多好看!
场景十二:回来的路上(日)(外)
在回去的路上,晨晓偷偷地直抹眼泪。
朝阳:(吃惊地问)晨晓,你怎么了?
晨晓:(掩饰自己的悲哀,故作笑脸地说)没什么,刚才一阵风吹来,迷了眼睛。
朝阳:(拿出手绢拉住晨晓说)你别走,站住,我给你吹吹。
朝阳翻开晨晓眼皮吹了几口。
正巧身旁路过一位老大娘,
大娘:(她对朝阳说)孩子,迷眼睛这么吹不行,让你妈自己扑扑扑往出喷。就这样——(说着,老太太教晨晓怎样自己扑出眼泪)
这时晨晓的眼泪再也控制不住了,噼里啪啦地流了出来。
朝阳:(觉得很意外,他急忙问)晨晓,你是不是哪儿不舒服?为什么哭呢?(他心疼地给晨晓擦泪,看看身旁没人,低声说)我的宝贝,怎么了?怎么无缘无故地哭呢?
晨晓:(哽咽着说)你难道没听见吗?已经有两个人说我是你妈了。
朝阳:(听了哈哈大笑)哎呀呀呀!我以为什么了不起的大事呢?原来是因为这个呀?我们又不认识他们,愿咋说就咋说呗。与我们有什么关系呀?这也值得你一哭?你别太难过了,我从来没嫌你老,你是我的家中宝,到啥时候也少不了。
晨晓:现在我越来越觉得我实在配不上你了,我总觉得对不起你。
朝阳:(把晨晓楼过来,偷偷在她脸上亲一口)放心吧!我的大宝贝,我们老夫老妻的,相濡以沫、患难与共,现在说这些干啥?
晨晓望着丈夫那张年轻漂亮的笑脸,放心地破涕为笑。
场景十三:龙城实验高中(日)(内)
全屏字幕画外音:1976年神州大地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三位伟人相继走了。紧接着发生了一系列巨变。1978年中国人迎来了一个艳阳高照、花明柳媚、莺歌燕舞的明媚春天。
在这美好的春天里,在农村苦熬多年的李朝阳接到了县教育局的调令,被调到龙县实验高中。李朝阳感觉到了,又有了用武之地,心情舒畅地开始投入到紧张的工作之中。
场景十四:龙城高中小礼堂(日)(内)
全校老师在小礼堂开大会。
校长:我们学校自从恢复高考以来,李朝阳老师所教过的班级创造了县里、市里、省里左一个又一个第一。龙城实验高中的前身,就是李朝阳老师的祖父李凤河老先生创建的龙城中学。现在我们龙城高中已经成为全省的知名学校。尤其是在“千军万马过独木桥”时,李朝阳老师的弟子一次次名列榜首,成为省里的高考状元。我们今天这个大会,就是请李老师,为我们介绍教学和辅导的经验。
全体老师热烈鼓掌。
李朝阳:刚才刘校长讲到我们学校的前身,我想就这个问题,多说点题外的话。我爷爷、我奶奶是在1918年创建的龙城中学。从那时起,我们县才有了中学。1943年龙城中学被日本鬼子霸占,变成制造细菌的杀人工厂,后来被烧掉了。1948年龙城解放了,县政府,在龙城中学废址上,重建龙城中学。具体负责是我姑奶和我爸爸。我们现在的校舍就是那时建的。
我们家祖祖辈辈都有很多人是老师,我们李家的教育理念是教师的责任不仅是答疑解惑、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塑造人的灵魂。在教师手里操纵着下一代人的命运,也就是说操纵着国家和民族的命运。所以我家的教师,坚守一条不许改变的原则,就是绝对不许把当老师看做是谋生的职业,而应该当做为国家培养人才的伟大事业。
我们培育出来的每棵幼苗,都必须棵棵成活,都必须长成参天大树。
在千军万马过独木桥的今天,我们教师的职责更加重大。我们培养学生最后目的不是为了让他们考上大学,而是为了让他们在大学里,能学到真正的本领为我们国家兴旺发达贡献自己的力量。
我当了多年高二、高三班主任,的确压力很大,我是教化学的,可是我从来没把精力完全放到我这学科上,而是全力以赴培养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因此我教过的班出了几个高考状元。
画外音:李朝阳的教学经验介绍整整讲了三个小时,对老师们的启发非常大。他的工作重点,不是为了提高学生高考分数的应试教育,而是培养学生为国家繁荣富强而努力学习的理想前途教育。李朝阳也为此名声显赫,成为家喻户晓的知名人士。很快,李朝阳被选为县人民代表,后来被选为县人大常委会的常委。
场景十五:龙城县县政府会议室 (日)(内)
画外音:【情景再现一】李朝阳坐在县政府会议室和十六名常委讨论98万人的衣食住行、讨论龙县工农业发展规划的大问题时,他感到责任的重大。【情景再现二】他首先想到的是88.25%的农民问题,他把农村教育问题的现状和未来做了详尽的分析和设想,得到了其他常委的一致赞同。【情景再现三】此后,龙城教育始终是全省教育系统的楷模。
场景十六:高三二班教室:(日)(内)
李朝阳正在上课,他在黑板上写着:
第三章 金属及其化合物 第一节 金属的化学性质
他写完,刚刚转过身来,就昏倒在讲台上了。
门口第一桌的一个男同学急忙跑出去,高喊。
男同学:不好了!李老师昏倒了!
场景十七:学校走廊(日)(内)
学生和老师一起把李朝阳抬出大楼,放到门口校车里 。
场景十八:路上(日)(外)
校车风驰电掣般向医院开去。
场景十九:医院急诊室(日)(内)
李朝阳被送到医院之后,经过医生的紧急处理,已经苏醒了。医生对他进行了全面检查。
医生:(看化验单,对送李朝阳的老师说)他出现这些症状是严重的电解质失衡造成的,所以必须住院,我们要查出电解质失衡的原因,对症治疗,解决这个问题。
李朝阳:我知道原因,是我最近得了急性胃肠炎,连拉带吐好多天了,一口东西也吃不进去。不用住院,您想办法给我止吐止泻就行。我教毕业班,现在处在最关键时期,我真的不能住院。
医生:不住院绝对不行,现在你的钾非常低,会引起周期性的麻痹。所以必须找到低钾的原因,是肾小管酸中毒?还是甲状腺功能异常?也许是内分泌科的问题。只有找到真正的原因,才能对症治疗。我给你开住院通知单,马上住院,不能耽搁。如果是单纯因为严重腹泻和呕吐造成的,住几天医院,就能改变这些症状。但是不住院,绝对不行,会出现严重后果的。
刘老师:李老师,您就听大夫的吧!你的课咱们组里都能解决,你的班我给你带,你就放心住院吧!
画外音:这位敬业的好老师,为了学生,有病不治,带病超负荷工作,几乎惹出大祸。在医生和老师们的耐心劝说下,李朝阳才勉强答应住院治疗。
场景二十:医院病房(日)(内)
学校来很多老师到医院看李朝阳,当大家看到丁晨晓正在给朝阳洗脚觉得很奇怪,判断不了他俩的关系。
于老师:(年轻的女老师看洗完了,急忙去端盆要去倒水,她说)阿姨,我来,您先歇一会儿吧!李老师,您有这位好妈妈多幸福。
朝阳:(急忙说)于老师,你误会了,她是我爱人。
晨晓尴尬地苦笑一下,看看朝阳,端起脚盆走了。
于老师:(连忙追上去说)对不起,对不起,李嫂,我误会了。
场景二十一:病房(晚)(内)
第二天,于老师下班后又来医院看李朝阳,她带来很多水果,还买了几本杂志。
于老师:李老师,您太累了,在医院多休息几天,你的课我都接过来了,您别着急。您的班我也常去照顾,什么问题都没有,您的班就是一个月没人管,也不会有问题的。
李朝阳:谢谢于老师,我这一住院,给你添了很多麻烦。好在这不是什么大病,明后天我就可以出院。你很忙,又增加好多节课,所以不要再来看我了。
于老师:我家离医院很近,如果你不习惯吃医院的饭,我天天给你送。
李朝阳:(急忙说)不用,不用!谢谢,谢谢!
场景二十二:李朝阳家(晚)(内)
上一集
下一集
声明:未经授权不得转载,侵权必究!授权后转载须注明出处:"转自华语剧本网 www.juben.pro"。 [ 如何申请转载 ]
登录 后再戳我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