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
微电影剧本
童年往事
- 故事梗概
- 作品正文
第二节 铁柱家的家风
(每个家庭都有自己的家风,铁柱家的家风,是不显山不漏水的家风,这样的家风,值得提倡。)
演员:(志鹏的爷爷)田成旺
(铁柱的曾祖父)张明礼
(车把式)李振东
买张明礼羊的人
放羊人、赌钱人
百顺、志鹏和很多孩子
志鹏家 日内
田成旺吃完饭用烟袋抽烟,百顺领四五个孩子来。
百顺:“爷爷,这几个小朋友听说您要讲故事,都想听听。”
爷爷清了清嗓子:“百顺,咱们两家离得不远,我也拿你当是我的亲孙子。上午志鹏你俩,都说铁柱不买新衣服,是呀! 这就是张家的家风,爷爷今天就讲一讲铁柱家的故事。”
志鹏给爷爷拿来热水。
田成旺喝了一口水,看了看几个孩子。咳了两声,
田成旺:“说起来这话长了,从打爷爷记事以来,他们家就这样。有钱没钱外人不知道。这就是他们家祖传的生活习惯。别人家有了钱,大吃二喝,不该买的也花钱买,可这家人却不是。无论何时,你都看不出他们家有钱和没钱的情况来。首先是穿的,从大人到孩子,如果买了新衣服,非得洗几水,洗旧了再穿。吃饭更是有讲究,天还没亮,别人家刚起床,他们家已吃完了饭。晚上,别人家要睡下的时候,他们家刚生火。外人想知道他家吃的啥饭,都是办不到的。虽然平时省吃俭用,可来了客人却又不吝啬,尽量不让客人看到自己家过日子的底细。”
百顺:“您说的这些,我们平常都知道,已经不太奇怪了。爷爷,说有意思的。”
田成旺:“那就说一说你们不知道的。说起他家的事,真还有一段很有趣的故事,那是很多年前的事了,还是解放前,有一年冬天,铁柱的曾祖父张明礼,去集市卖自家养的羊。张明礼走时身穿露了棉花的棉裤,棉袄没有扣子。只用一条用旧青布做的腰带一扎,头上戴一顶破了顶的毡帽。虽然只有四十七八,却酷似七十多的人。卖完了羊,买羊的屠宰户老板,把张明礼送出老远。”
闪回 日外
买张明礼羊的人: “张哥,现在不太平,路上可要小心。”
张明礼:“只要老板不往外说,没人知道我来卖羊,更没人知道我身上有钱。”
买羊人:“张哥,做人办事要凭良心,你已经七八年来我这里卖羊,我可从来没走过嘴。”
张明礼:“老板,这事我知道,要不 ,卖羊咋就不去别人家。”
买羊人:“张哥,搭个脚力回家吧!总也轻便一些。”
张明礼: “老板,取笑了,离家不到四十里路,走着一会就到家。”
回家的路上 日外
张明礼在市场出来,走在回家的路上。远处有套着一个马的车,快速的从后边走来。车到张明礼跟前,车把式下车。
车把式:“张大哥,从后边老远看着走路的背影,就知道是你,你空着手回去,来市场有啥事?”
张明礼:“没啥事,闲逛!李振东,你赶车来市场卖啥东西了?”
李振东:“快上车,一边走着再说话。”
李振东把车停下,两人上了车,李振东甩了一鞭,马拉着车快速的向前跑去。
张明礼:“咋就不知你赶车来,要知道你来,在市场就坐上了。你在家拉的啥东西来这里卖?”
李振东:“冬天闲时候,我到各村子买点糠,来城里卖。城里的人家,大多养几只鸡,买糠来喂鸡。”
张明礼:“你这一趟能挣多少钱?”
李振东:“挣不了多少,但是,四角五角也是钱。”
李振东甩了两鞭:“驾!驾!”
李振东:“张大哥,你卖啥东西了?还是买啥东西了?空着手回来,在城里吃饭了吗?”
张明礼没言语。
李振东回头一看,见张明礼依着车邦睡了。
李振东没有再说话,车继续快速的走在回家的路上。
由于车的颠簸,张明里的毡帽掉了,两个人谁也不知。
走了一段路后,车轱辘碰到一块石头,猛烈地震动一下,张明礼被震醒。醒了的张明礼,首先摸摸头,觉得毡帽没有了。
张明礼:“李振东,快停车。”
李振东停下车:“咋了?”
张明礼:“我的毡帽不知啥功夫掉了,快回去找。”
李振东:“我当啥事,就你那破毡帽,又破又满是污垢,一文钱也不值,找它做啥,买个新的算了,你没钱,到了前面的铺子,我拿钱给你买个新毡帽。”
李振东一边说着,抬起鞭子,打了一下辕马:“驾!”又往前行驶。
张明礼跳下车来:“李振东,你不愿回去,我也不强求,我自己步行回去找。那毡帽是我爷爷留下的,不能在我手里丢了。”
李振东见张明礼态度坚决,也就不和他执拗,下了车,带了一下辕马的缰绳,把车拧回来:“好好好!听你的,啥破玩意,那破毡帽上面放几块大洋都没人要。”
两人重新上了车,马不情愿地慢慢的往回走着。两人仔细看着路,,不放过任何角落。
李振东的车走过的地方 日外
李振东的车,走过的地方,有一放羊的赶着羊从远处向这边走来,
羊在路边悠闲地吃着草。放羊的人看见路上有一顶破毡帽,上前捡起来,看帽子满是污垢,扔在了道沟里。
从远处的农舍里走出一人,迈着懒洋洋的步子向放羊人走来。
放羊人:“秦大哥,今天咋样,赢了多少?”
姓秦的人:“今天点子不好,输光了!”
姓秦的人看到路边有毡帽,捡起来一看,又扔回原来的地方,觉得有点晦气,又踢了一脚。
远处的路上 日外
李振东赶着车往回走,张明礼远远地就看见有人踢自己的帽子,车还没到跟前,就跳下车来,紧走几步,捡起毡帽,弹了弹帽子上的土,打开帽子的护耳,拿出一张崭新的纸。
张明礼看了看踢帽子得人: “你们俩人知道这是一张啥纸吗?”
放羊的人说:“破帽子里还有好东西。卷烟纸白!”
赌钱的人:“破帽子里有啥好东西,”
张明礼把纸举起来说:“你们二人是穷神蒙眼呀!只知道帽子破,又满是污垢,却不知帽耳里有一张珍贵的纸,这张纸是二十块大洋的银票,我卖了七只羊,一共是二十一块,我说大洋没法拿,买主去钱庄开了一张二十元的银票,另外一元在兜里,想买点啥东西,没有买。你们哪里知道,这可是我们全家一年的生活开支呀。”
那两个踢帽子的人,听了张明礼的话,目瞪口呆。
李振东本来想,张明礼拿起帽子,戴上就往回走,没想到张明礼的帽子里还有惊天的秘密,虽然是冬天的天气,两颊却滴下了汗珠。快速的下车,怀着疑惑的心情凑过来,仔细地看了看银票,果然是真的,对张明礼伸出来大拇指。
张明礼重新把银票放在毡帽的护耳里,戴在头上。李振东和张明礼又上了车,马车飞快地向家的方向驶去。
踢帽子的两人,看到张明礼和李振东坐车远去的背影渐渐消失了,两人还木然地站在那里。
李振东一边驱赶着马车,一边说:“张大哥,你坐我的车出来十多里路,卖羊的事咋就没和我说?”
张明礼:“不但没和你说,在市场遇见几个熟人,我也没说。”
李振东:“张哥,你说你见了熟人不说,那你赶着羊走四十里路,没人看见?”
张明礼:“我怕走大路遇见熟人,昨晚吃完饭时间不大就赶着羊走,没走大路,爬山跃沟,走了不少弯路,今天早晨才到市场上买羊的人家。”
李振东:“那你在市场没吃饭,不觉得饿?如果不碰见我,走着回家,行吗?”
张明礼:“昨晚在家走时,拿了三个馍,饿了就吃一口,饿了就吃一口,到市场时,馍也吃尽了,现在不饿。”
李振东:“张大哥,你咋不把银票放在衣服的兜里?”
张明礼:“李振东,你说,要是遇见歹人,他最先翻的地方是哪里?”
李振东:“哎呀呀!张大哥,咱们相隔一条河,我咋就没看透你?光知道你穿戴不整齐,四十多岁的人,就像七十岁的老头,现在看来,给你十万精兵,你也能带呀!”
张明礼:“老弟,我没有你说的那样精明,只是按着爸爸过日子的习惯处事。”
李振东:“张大哥,今天不回家吃饭了,去你家,叫嫂子包饺子。”
张明礼没再说话。
过了一会,李振东回头看看,张明礼把毡帽放在屁股底下,歪着睡了。
李振东自言自语地说:睡吧!一夜没睡了。
闪回完
爷爷端起水来喝了一口,往烟袋里装烟。志鹏拿来灶膛里的火,给爷爷把烟点燃
百顺:“爷爷,这故事完了吗?”
爷爷:“讲完了。”
百顺:“踢毡帽的两人后来咋样了?”
爷爷:“后来有人说,那两人,一个是放羊的,捡起毡帽一看又脏又破,就扔到路边。另一个是赌钱鬼,那天赌钱把钱输光了,出来散心。看到路上有一顶毡帽,捡起来一看,满是污垢,扔回道沟里,觉得晦气,又踢了一脚。在以后的日子里,经常有人看到那两人在路上绕,总想遇到那样的机会。”
志鹏:“这故事太精彩了,如果铁柱也在这里多好。”
爷爷:“在铁柱家里,这故事已不是故事,这就是他们的家风。孩子们,要记住,穿戴的好赖,饭食的好赖,不是衡量心计强弱的尺子。”
志鹏:“爷爷,记住了。”
百顺:“爷爷,我比志鹏大一岁,志鹏是二年级,我是三年级。虽然现在还不知作文咋作,但我要把爷爷今天说的话,连同这个小故事,还有上午烤百病的事,都写下来,到啥都懂了时,拿出来看,准是别有一番味道。”
田成旺:“百顺,你这孩子还怪有心计的。”
百顺:“爷爷,我们回家了,以后像这样的故事,爷爷多给我们讲点。”
第三节 粪筐
(六十年代到七十年代,学生的劳动是光荣的,农忙时,帮生产队干活,夏天间苗、秋天扒玉米 。上学时背粪筐捡粪,学校把学生们捡的粪,赠送给生产队。学生们把辛勤的劳动当做光荣。)
演员:百顺、志鹏、还有很多同学
班主任老师:冯玉琴
校长:齐坤
生产队队长:
(志鹏的爷爷)田成旺
很多背粪筐的学生
六年级的劳动委员:许春
志鹏家,日内
午饭后,志鹏的爸爸去生产队干活去了,妈妈在堂屋洗衣服。志鹏端一碗热水递给爷爷,田成旺喝了一口水,把烟袋拿来,装上烟,志鹏拿来火柴,给爷爷把烟袋里的烟点燃。这时,百顺来。
百顺:“爷爷,我来想求您点事。”
田成旺:“百顺,有啥事求爷爷,许不是叫爷爷给你做一道算术题。”
百顺:“爷爷,你就别和孙儿开玩笑了,求您做算术题您也不会做。”
田成旺:“那你求爷爷啥?”
百顺:“我想求爷爷给我编一个粪筐。昨天放学之前,班主任老师说,再过一个星期,高年级的学生要背粪筐了。在这一星期里, 要同学们做准备工作,没有粪筐的要找人编,没有粪叉的要大人帮着做。我爸爸不会编粪筐,爸爸说叫我来求大爷爷。”
田成旺:“志鹏回来咋没说?”
声明:未经授权不得转载,侵权必究!授权后转载须注明出处:"转自华语剧本网 www.juben.pro"。 [ 如何申请转载 ]
登录 后再戳我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