权属:原创 · 独家授权
字数:29309
成片时长:约97分钟
阅读:10280
发表:2017/4/5 修改:2017/4/6
主旋律,古装
电影剧本
廖纪传
- 故事梗概
- 作品卖点
- 作品正文
人物简介:
简要梗概:
廖纪(1455—1532),字廷陈,号龙湾,民间称作廖天官,万宁市礼纪镇三星村一带(原属陵水县)人,出生于河北大运河畔,明代杰出政治家、儒学家,官至少保兼太子太保、吏部尚书,是明代得到最高地位和最高荣誉的文臣之一,是海南历史上两个进入朝廷权力中枢的一品重臣之一,是海南“十大廉吏”之一。
详细梗概:(2353字)
正德四年
廖大人名为廖纪,当任文选郎中,为司马之首,掌握着官吏班秩升迁,改调等事务,因为他一向办事严正,奉公守法,所以在百姓当中树立了极高的声望,有些亲朋好友也前来拜会,希望得到廖纪的周济与帮助,于是见到廖纪急忙上前迎候,廖纪赶紧下轿嘱咐家人把他们带进府中等待......
很快在奉天殿外,画面中有拱卫司净鞭三响,廖纪便和百官汇集在一起,依次上朝,这时宦官刘瑾双手合抱着拂尘高傲地站在奉天殿门口用蔑视的眼光看了看各位大臣,而后走进大殿,站在正德帝身旁,接下来便是群臣奏报国事情景......
但是正德帝忙于荒淫消遣,草草地听了奏折,就散朝而去,留下宦官刘瑾陪着各位大臣,于是大臣们极为不满,散朝后私底下纷纷议论如今已经不是弘治帝时期,再也看不到君臣在大殿上吟诗作赋,齐乐融融的画面。
廖纪回到府中,他的夫人见廖纪愁眉不展,走过来询问缘故,廖纪担忧地说,皇上荒淫无道,只顾自己贪图享乐,不理朝政,如今宦官当道,要是再这样下去,天下将要不太平了。廖纪的夫人安慰说:上有首辅和六阁大学士参政议政,下有百官辅佐朝廷事宜,夫君何必自寻苦恼?廖纪却说:他担忧的不是哪个皇帝继位,而是战乱纷争又殃及百姓遭受生灵涂炭,于是长长地叹息,随后便咨询那些亲朋好友何以安排,他的夫人告诉他都安置好了,就等着廖纪回来呢!不过也收到了很多礼品,廖纪听了之后嘱咐夫人,先好好收着,不然那些人也不安心在府内居住,等办完事再原物送还,并给他们带上回去的盘缠,廖夫人点头。
但就在这时,一府内佣人前来禀报,说宦官刘瑾的党羽刘宇,焦芳等前来拜见,廖纪只好迎接,但是等到正堂落座后,才知道其二人私下要为亲属求官为吴江县令,和为其侄儿求任锦衣卫,廖纪愤怒地将他们逐出府去。
廖纪的所作所为也让那些亲朋好友震惊仰慕,这件事很快传到了朝廷大臣的耳中,清正廉明的右副都御史王宪提醒他祸且至矣,而廖纪却淡定回复:“奉法寿命,某不敢辞”。这让王宪更加钦佩廖纪的为人......
不久,王宪被加封为户部右侍郎,巡抚陕西,廖纪晋工部右侍郎,被派遣到易州地区,两个人在临别之际互相道别。
然而廖纪在易州管理供应整个朝廷茶和木材火炭的事,再次遇到了当地权贵之人向他提出诸多要求,廖纪都一一挡了回去,那句“欲正人,先正己”,让他的部下在为人处事方面受到了永久的警示......
可是在宫廷内,正德帝还在沉迷于风流放荡中,在后宫里王皇后正用明朝最刻薄的体罚制度惩罚着一名被正德帝临幸的宫女,已经爬到司礼监掌印太监的刘瑾更加肆意妄为,每天他在大殿上呼来唤去,却看不到正德帝的身影,终于宁王朱宸濠在南昌发动了叛乱,这时群臣纷纷上奏正德帝讨伐宁王,正德帝为了自己的皇位,不得不坐在奉天殿上谕旨派南京兵部尚书王守仁平帅兵讨伐宁王,于是在银幕上看到了战马纷飞,车轮滚滚的场面......
当剿灭宁王的喜讯传到廖纪耳中的时候,廖纪感概正德帝还算是个明智的皇帝,于是夜晚时,映在灯光下的是廖纪用心撰写书籍的身影......
正德帝在奉天殿上奖赏了大批勤于职守功劳显著的官员,王守仁被封新建伯,王宪因为在平息叛乱时,做军饷供给有功被任职兵部尚书,弘治年间登榜进士的杨旦被加封户部侍郎,二甲进士张璁开始礼部观政,成安知县桂萼也在朝廷委以重任;廖纪也同样接到了任命南京吏部尚书的圣旨......
廖纪奉旨到南京赴任,可是就他冒雨体察民生时,国丧传来,正德帝驾崩,嘉靖帝继位,朝廷再次重新调任大臣职务,廖纪由南京吏部尚书转为兵部尚书,参与机务......
但是正当廖纪利用熟知的情况大刀阔斧地查革戎政的时候,又一次的“大礼仪”之争,让前朝王守仁等诸多有功之臣被削职,廖纪因为持义与坚持大改革的张璁一致也卷入这场争斗中,于是已经到了古稀之年的廖纪也被罢免,有幸的是张璁被首辅杨廷和调往南京。
不过,张璁的主张深得嘉靖帝赞赏,不久便得到了嘉靖帝的重用,张璁从南京被重新调任为都察院都御史,管理着监督与弹劾等事务,此时原吏部尚书杨旦担任其他职务,所以在张璁的纳谏下廖纪被复用为吏部尚书,但是廖纪并没有因为受到张璁的恩惠而失去做人的准则,他不畏权势,坚决阻止奸佞小人,并率九卿与光禄署丞何渊当朝对峙,极力反对建世室,祀世宗的父亲献皇入太庙的主张,并举荐启用了贤能之臣,尤其在用人方面坚持己见,不以一己私利见风使舵。
因此廖纪的刚正不阿在朝廷和百姓当中更加增高了威望,每当他经过一些地方,遇见百姓都叫他廖天官,另外廖纪的为人也至亲至孝,就在他为母还愿修建洛阳桥返回京都时,正好遇见他的启蒙老师邹野渔,因此廖纪在感激恩师过后,也不忘回到海南祭祖,在当年广东提学佥事金璋为他修建进士坊的地方,他看到了一些儿童嬉戏追逐着,他很欣慰是他带给了故土的希望。
但是随着岁月的流逝,廖纪已经年迈,嘉靖五年,廖纪因为修《献皇实录》有功,晋少保兼太子太保,赐敕承传,次年廖纪便退隐府中。
张璁为廖纪写下了诗句:《送廖冢宰》
秣陵归兴足逍遥,明主思贤尚见招。
帅府朱旗曾闪目,铨曹白玊已横腰。
欲教守令长安土,却恨忠良未满朝。
借问萧何谁可代,知人今日有神尧。
转眼已经到了嘉靖八年正月二十八日,在瑞雪兆丰年的时刻,京城还在延续着过年的喜庆,廖纪的府上也高高地挂着大红灯笼,前来给廖纪贺寿的大臣集聚满堂,笑语连绵,张璁一直惋惜廖纪的退隐,因此带来了一副画,测探廖纪是否还有到朝廷辅佐天子的意图,廖纪审时度势,用一首诗巧妙地回答了张璁,当大臣们离去后,透过冰雪纷飞的窗户,看到厅堂里坐着的是廖纪与恩师邹野渔一对老人相知相惜的身影......
画外音:嘉靖十一年,即七十八岁的廖纪走完了他最后的人生历程,时任首辅李时为廖纪撰写墓志铭,嘉靖帝赐谕祭碑,廖纪的清正廉洁载入史册,被誉名为海南历史上的十大廉吏之一,同时和丘浚,海瑞并称为“海南三星”,流芳百世......(剧终)
廖纪(1455—1532),字廷陈,号龙湾,民间称作廖天官,万宁市礼纪镇三星村一带(原属陵水县)人,出生于河北大运河畔,明代杰出政治家、儒学家,官至少保兼太子太保、吏部尚书,是明代得到最高地位和最高荣誉的文臣之一,是海南历史上两个进入朝廷权力中枢的一品重臣之一,是海南“十大廉吏”之一。
详细梗概:(2353字)
正德四年
廖大人名为廖纪,当任文选郎中,为司马之首,掌握着官吏班秩升迁,改调等事务,因为他一向办事严正,奉公守法,所以在百姓当中树立了极高的声望,有些亲朋好友也前来拜会,希望得到廖纪的周济与帮助,于是见到廖纪急忙上前迎候,廖纪赶紧下轿嘱咐家人把他们带进府中等待......
很快在奉天殿外,画面中有拱卫司净鞭三响,廖纪便和百官汇集在一起,依次上朝,这时宦官刘瑾双手合抱着拂尘高傲地站在奉天殿门口用蔑视的眼光看了看各位大臣,而后走进大殿,站在正德帝身旁,接下来便是群臣奏报国事情景......
但是正德帝忙于荒淫消遣,草草地听了奏折,就散朝而去,留下宦官刘瑾陪着各位大臣,于是大臣们极为不满,散朝后私底下纷纷议论如今已经不是弘治帝时期,再也看不到君臣在大殿上吟诗作赋,齐乐融融的画面。
廖纪回到府中,他的夫人见廖纪愁眉不展,走过来询问缘故,廖纪担忧地说,皇上荒淫无道,只顾自己贪图享乐,不理朝政,如今宦官当道,要是再这样下去,天下将要不太平了。廖纪的夫人安慰说:上有首辅和六阁大学士参政议政,下有百官辅佐朝廷事宜,夫君何必自寻苦恼?廖纪却说:他担忧的不是哪个皇帝继位,而是战乱纷争又殃及百姓遭受生灵涂炭,于是长长地叹息,随后便咨询那些亲朋好友何以安排,他的夫人告诉他都安置好了,就等着廖纪回来呢!不过也收到了很多礼品,廖纪听了之后嘱咐夫人,先好好收着,不然那些人也不安心在府内居住,等办完事再原物送还,并给他们带上回去的盘缠,廖夫人点头。
但就在这时,一府内佣人前来禀报,说宦官刘瑾的党羽刘宇,焦芳等前来拜见,廖纪只好迎接,但是等到正堂落座后,才知道其二人私下要为亲属求官为吴江县令,和为其侄儿求任锦衣卫,廖纪愤怒地将他们逐出府去。
廖纪的所作所为也让那些亲朋好友震惊仰慕,这件事很快传到了朝廷大臣的耳中,清正廉明的右副都御史王宪提醒他祸且至矣,而廖纪却淡定回复:“奉法寿命,某不敢辞”。这让王宪更加钦佩廖纪的为人......
不久,王宪被加封为户部右侍郎,巡抚陕西,廖纪晋工部右侍郎,被派遣到易州地区,两个人在临别之际互相道别。
然而廖纪在易州管理供应整个朝廷茶和木材火炭的事,再次遇到了当地权贵之人向他提出诸多要求,廖纪都一一挡了回去,那句“欲正人,先正己”,让他的部下在为人处事方面受到了永久的警示......
可是在宫廷内,正德帝还在沉迷于风流放荡中,在后宫里王皇后正用明朝最刻薄的体罚制度惩罚着一名被正德帝临幸的宫女,已经爬到司礼监掌印太监的刘瑾更加肆意妄为,每天他在大殿上呼来唤去,却看不到正德帝的身影,终于宁王朱宸濠在南昌发动了叛乱,这时群臣纷纷上奏正德帝讨伐宁王,正德帝为了自己的皇位,不得不坐在奉天殿上谕旨派南京兵部尚书王守仁平帅兵讨伐宁王,于是在银幕上看到了战马纷飞,车轮滚滚的场面......
当剿灭宁王的喜讯传到廖纪耳中的时候,廖纪感概正德帝还算是个明智的皇帝,于是夜晚时,映在灯光下的是廖纪用心撰写书籍的身影......
正德帝在奉天殿上奖赏了大批勤于职守功劳显著的官员,王守仁被封新建伯,王宪因为在平息叛乱时,做军饷供给有功被任职兵部尚书,弘治年间登榜进士的杨旦被加封户部侍郎,二甲进士张璁开始礼部观政,成安知县桂萼也在朝廷委以重任;廖纪也同样接到了任命南京吏部尚书的圣旨......
廖纪奉旨到南京赴任,可是就他冒雨体察民生时,国丧传来,正德帝驾崩,嘉靖帝继位,朝廷再次重新调任大臣职务,廖纪由南京吏部尚书转为兵部尚书,参与机务......
但是正当廖纪利用熟知的情况大刀阔斧地查革戎政的时候,又一次的“大礼仪”之争,让前朝王守仁等诸多有功之臣被削职,廖纪因为持义与坚持大改革的张璁一致也卷入这场争斗中,于是已经到了古稀之年的廖纪也被罢免,有幸的是张璁被首辅杨廷和调往南京。
不过,张璁的主张深得嘉靖帝赞赏,不久便得到了嘉靖帝的重用,张璁从南京被重新调任为都察院都御史,管理着监督与弹劾等事务,此时原吏部尚书杨旦担任其他职务,所以在张璁的纳谏下廖纪被复用为吏部尚书,但是廖纪并没有因为受到张璁的恩惠而失去做人的准则,他不畏权势,坚决阻止奸佞小人,并率九卿与光禄署丞何渊当朝对峙,极力反对建世室,祀世宗的父亲献皇入太庙的主张,并举荐启用了贤能之臣,尤其在用人方面坚持己见,不以一己私利见风使舵。
因此廖纪的刚正不阿在朝廷和百姓当中更加增高了威望,每当他经过一些地方,遇见百姓都叫他廖天官,另外廖纪的为人也至亲至孝,就在他为母还愿修建洛阳桥返回京都时,正好遇见他的启蒙老师邹野渔,因此廖纪在感激恩师过后,也不忘回到海南祭祖,在当年广东提学佥事金璋为他修建进士坊的地方,他看到了一些儿童嬉戏追逐着,他很欣慰是他带给了故土的希望。
但是随着岁月的流逝,廖纪已经年迈,嘉靖五年,廖纪因为修《献皇实录》有功,晋少保兼太子太保,赐敕承传,次年廖纪便退隐府中。
张璁为廖纪写下了诗句:《送廖冢宰》
秣陵归兴足逍遥,明主思贤尚见招。
帅府朱旗曾闪目,铨曹白玊已横腰。
欲教守令长安土,却恨忠良未满朝。
借问萧何谁可代,知人今日有神尧。
转眼已经到了嘉靖八年正月二十八日,在瑞雪兆丰年的时刻,京城还在延续着过年的喜庆,廖纪的府上也高高地挂着大红灯笼,前来给廖纪贺寿的大臣集聚满堂,笑语连绵,张璁一直惋惜廖纪的退隐,因此带来了一副画,测探廖纪是否还有到朝廷辅佐天子的意图,廖纪审时度势,用一首诗巧妙地回答了张璁,当大臣们离去后,透过冰雪纷飞的窗户,看到厅堂里坐着的是廖纪与恩师邹野渔一对老人相知相惜的身影......
画外音:嘉靖十一年,即七十八岁的廖纪走完了他最后的人生历程,时任首辅李时为廖纪撰写墓志铭,嘉靖帝赐谕祭碑,廖纪的清正廉洁载入史册,被誉名为海南历史上的十大廉吏之一,同时和丘浚,海瑞并称为“海南三星”,流芳百世......(剧终)
阅读剧本正文
声明:未经授权不得转载,侵权必究!授权后转载须注明出处:"转自华语剧本网 www.juben.pro"。 [ 如何申请转载 ]
登录 后再戳我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