权属:原创 · 独家授权
字数:8583
成片时长:约28分钟
阅读:8571
发表:2019/4/19 修改:2019/4/20
主旋律,爱情,农村
微电影剧本
六十九年的情怀
- 故事梗概
- 作品卖点
- 作品正文
人物简介:
简要梗概:
抗美援朝,保家卫国。1950年中秋节,杨柳村热血青年杨大山报名参军了。之后一直杳无音信,遭到村民误解。妻子柳红英从不放弃,经过六十八年的寻找,最后,在朝鲜志愿军烈士陵园,烈士集体墓碑上找到了“杨大山”的名字。2019年清明节柳红英前往朝鲜跨国祭奠。
详细梗概:(1447字)
1950年中秋节杨柳村村口的大柳树下,22岁的杨大山和王二庆参军了。乡亲们锣鼓喧天,鞭炮齐鸣,杨大山胸前带着大红花跪在裹着一双小脚的母亲面前磕头,站起来又来到20岁的妻子柳红英的面前,柳红英一手抱着三岁的儿子杨招弟,一手摸着泪水送别男人杨大山。杨大山用袄袖给红英擦着眼泪。杨大山:“别哭了,在家照顾好母亲和招娣,我去三年就回来”。柳红英将一个刻有“杨大山印”玉石红印章给了杨大山,大山装好印章。最后杨大山、王二庆含着恋恋不舍的心情上了一辆马车从柳树下出发,走出村口远去了。杨大山又跑回来紧紧地将杨奶奶、柳红英和招娣抱在一起,泪流满面。
三年后的中秋节,也就是杨大山离开三周年的纪念日,柳红英领着六岁的儿子杨招娣来到村口柳树下,朝着当年杨大山远去的方向眺望。
三年过去了,柳红英领着杨招娣不断地来到大柳树下,望着当年杨大山远去的路。招娣不断的问:娘,我爹啥时候回来呀?我爹长啥样?
五年过去,杨招娣8岁了,柳红英扛着锄头手里领着儿子杨招娣站在村口的大柳树下,柳红英望着当年大山远去的路。王二庆背包复原回来了。柳红英向王二庆打听杨大山的情况,得知杨大山和王二庆当年参军后,经过三个月集训去了朝鲜,杨大庆被分到野战部队,王二庆当后勤运输兵。他俩在分别时,杨大山把用木头做得玩具枪给了王二庆,说道日后我要是回不来了,就将这个礼物带给我的儿子招娣。日后再也没有见过面。王二庆最后说打听到杨大山他们有的说牺牲了,也有的说他们弹尽粮绝被俘虏了。
村里的人们议论纷纷,说杨大山当俘虏了,俘虏就是叛国,人民的公敌——反革命分子。1968年当上“革委会”主任的王二庆为了“划清界限,爱憎分明”。把柳红英定成为反革命家属,她和黑五类地、富、反、坏、右一起扫大街。柳红英心如刀割,无奈,想悬梁自尽。
年迈的杨奶奶病故了,临分手时告诉红英我梦到大山回来了,还和从前一样,让柳红英好好守着,大山一定能回来的。还给孙子杨招娣起大名叫杨思朝。
1980年,三十年过去了,柳红英50岁,杨思朝(招弟)33岁。邮递员送来一个县民政局寄来的一封挂号信,信封里有一张烈士证书和牺牲通知书,村主任在杨思朝家门口举行仪式,宣读中央军委政治部的牺牲通知书。柳红英和儿子杨思朝包头痛哭。
2018年88岁的柳红英和杨盼盼到县民政局打听杨大山的墓地,民政局干部答应给查找。也建议通过志愿军寻亲团寻找墓地。
非常兴奋,2018年除夕杨大山的名字在朝鲜烈士陵园的集体墓碑上找到了。同时也找到杨大山的玉石红印章。
守了六十八年寡柳红英马上快要89岁了,当听到有了杨大山的消息时,哭痛不欲生。杨思朝为安慰母亲柳红英,商议2019年在我们传统的清明节要跨国去朝鲜扫墓。
柳红英、杨思朝、杨盼盼三人来到朝鲜抗美援朝烈士陵园的管理处,管理人员拿出杨大山的档案,杨大山1951年任志愿军侦察班长,在一次战役中,为了掩护战友,身中数弹牺牲。管理员手里拿着一个“玉石红印章”说:这个杨大山当年牺牲后埋在一个山岗上,不知姓名,后来重新安葬时在烈士的上兜里发现这枚玉石红印章,上面刻着“杨大山印”四个字。经过多方资料核对,这个人就是杨大山,原籍就是杨柳村。最后烈士集体墓碑上就刻上了“杨大山”名字。
他们摆上鲜花,祭奠贡品,玉石红印章,还有一把小木枪。柳红英扔掉拐杖爬在墓碑上哭的伤心痛绝,一口气没有上来昏厥了过去......
恍惚间,柳红英回到从前二十岁的时光,杨大山身穿军装从墓碑后走来,紧紧握着着柳红英的手,柳红英向他介绍了他的儿子杨思朝和孙女杨盼盼,杨大山和柳红英紧紧的抱在一起亲吻。
抗美援朝,保家卫国。1950年中秋节,杨柳村热血青年杨大山报名参军了。之后一直杳无音信,遭到村民误解。妻子柳红英从不放弃,经过六十八年的寻找,最后,在朝鲜志愿军烈士陵园,烈士集体墓碑上找到了“杨大山”的名字。2019年清明节柳红英前往朝鲜跨国祭奠。
详细梗概:(1447字)
1950年中秋节杨柳村村口的大柳树下,22岁的杨大山和王二庆参军了。乡亲们锣鼓喧天,鞭炮齐鸣,杨大山胸前带着大红花跪在裹着一双小脚的母亲面前磕头,站起来又来到20岁的妻子柳红英的面前,柳红英一手抱着三岁的儿子杨招弟,一手摸着泪水送别男人杨大山。杨大山用袄袖给红英擦着眼泪。杨大山:“别哭了,在家照顾好母亲和招娣,我去三年就回来”。柳红英将一个刻有“杨大山印”玉石红印章给了杨大山,大山装好印章。最后杨大山、王二庆含着恋恋不舍的心情上了一辆马车从柳树下出发,走出村口远去了。杨大山又跑回来紧紧地将杨奶奶、柳红英和招娣抱在一起,泪流满面。
三年后的中秋节,也就是杨大山离开三周年的纪念日,柳红英领着六岁的儿子杨招娣来到村口柳树下,朝着当年杨大山远去的方向眺望。
三年过去了,柳红英领着杨招娣不断地来到大柳树下,望着当年杨大山远去的路。招娣不断的问:娘,我爹啥时候回来呀?我爹长啥样?
五年过去,杨招娣8岁了,柳红英扛着锄头手里领着儿子杨招娣站在村口的大柳树下,柳红英望着当年大山远去的路。王二庆背包复原回来了。柳红英向王二庆打听杨大山的情况,得知杨大山和王二庆当年参军后,经过三个月集训去了朝鲜,杨大庆被分到野战部队,王二庆当后勤运输兵。他俩在分别时,杨大山把用木头做得玩具枪给了王二庆,说道日后我要是回不来了,就将这个礼物带给我的儿子招娣。日后再也没有见过面。王二庆最后说打听到杨大山他们有的说牺牲了,也有的说他们弹尽粮绝被俘虏了。
村里的人们议论纷纷,说杨大山当俘虏了,俘虏就是叛国,人民的公敌——反革命分子。1968年当上“革委会”主任的王二庆为了“划清界限,爱憎分明”。把柳红英定成为反革命家属,她和黑五类地、富、反、坏、右一起扫大街。柳红英心如刀割,无奈,想悬梁自尽。
年迈的杨奶奶病故了,临分手时告诉红英我梦到大山回来了,还和从前一样,让柳红英好好守着,大山一定能回来的。还给孙子杨招娣起大名叫杨思朝。
1980年,三十年过去了,柳红英50岁,杨思朝(招弟)33岁。邮递员送来一个县民政局寄来的一封挂号信,信封里有一张烈士证书和牺牲通知书,村主任在杨思朝家门口举行仪式,宣读中央军委政治部的牺牲通知书。柳红英和儿子杨思朝包头痛哭。
2018年88岁的柳红英和杨盼盼到县民政局打听杨大山的墓地,民政局干部答应给查找。也建议通过志愿军寻亲团寻找墓地。
非常兴奋,2018年除夕杨大山的名字在朝鲜烈士陵园的集体墓碑上找到了。同时也找到杨大山的玉石红印章。
守了六十八年寡柳红英马上快要89岁了,当听到有了杨大山的消息时,哭痛不欲生。杨思朝为安慰母亲柳红英,商议2019年在我们传统的清明节要跨国去朝鲜扫墓。
柳红英、杨思朝、杨盼盼三人来到朝鲜抗美援朝烈士陵园的管理处,管理人员拿出杨大山的档案,杨大山1951年任志愿军侦察班长,在一次战役中,为了掩护战友,身中数弹牺牲。管理员手里拿着一个“玉石红印章”说:这个杨大山当年牺牲后埋在一个山岗上,不知姓名,后来重新安葬时在烈士的上兜里发现这枚玉石红印章,上面刻着“杨大山印”四个字。经过多方资料核对,这个人就是杨大山,原籍就是杨柳村。最后烈士集体墓碑上就刻上了“杨大山”名字。
他们摆上鲜花,祭奠贡品,玉石红印章,还有一把小木枪。柳红英扔掉拐杖爬在墓碑上哭的伤心痛绝,一口气没有上来昏厥了过去......
恍惚间,柳红英回到从前二十岁的时光,杨大山身穿军装从墓碑后走来,紧紧握着着柳红英的手,柳红英向他介绍了他的儿子杨思朝和孙女杨盼盼,杨大山和柳红英紧紧的抱在一起亲吻。
阅读剧本正文
声明:未经授权不得转载,侵权必究!授权后转载须注明出处:"转自华语剧本网 www.juben.pro"。 [ 如何申请转载 ]
登录 后再戳我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