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03
…
10-12
13-15
16-18
…
25-27
全部
- 故事梗概
- 作品正文
第十三集 踏雪寻梅
l 沁芳桥畔(雨夜)
濛濛细雨中,一个灯影晃动着由远而近。
桥顶上出现一盏明瓦灯,在雨中向下移动。
字幕(叠):
第十三集 踏雪寻梅
歌声起:
秋花惨淡秋草黄,
耿耿秋灯秋夜长。……
2 潇湘馆,黛玉卧房外间
窗外淅淅沥沥,雨滴竹梢。
歌声在继续:
已觉秋窗秋不尽,
那堪风雨助凄凉。……
紫鹃和雪雁在灯下做针黹。
卧室里时而隐隐传来黛玉的咳嗽声。
雪雁侧耳细听:“林姑娘又咳嗽起来了。”
紫鹃停下手中的女工:“唉,每年到了春分秋分,都要犯病。今年秋天老太太高兴,多游玩了几次,过劳了神,老毛病又犯了……”
3 黛玉卧房里间
黛玉在灯下握管展笺,信手疾书。
黛玉边写边低声吟咏:
……
寒烟小院转萧条,
疏竹虚窗时滴沥。
4 院外
黛玉吟咏声传出:
不知风雨几时休,
已教泪洒窗纱湿。
烟雨迷蒙中,隐约看见黛玉卧房的窗口亮着昏黄的灯光,黛玉的身影在窗纸上微微摇动。
一盏明瓦灯和四五个人影走来,头部被雨伞遮住,看不出是谁。
一个婆子上前敲门:“开门!”
“谁呀?”院内传来一个丫头的声音。
“是宝二爷,来瞧瞧林姑娘。快点开门!”婆子答道。
5 卧房内间
黛玉吟罢搁笔,紫鹃隔帘报说:“宝二爷来了。”
宝玉头上带着竹篾、竹叶编制的大箬笠,身上穿着蓑衣,兴冲冲地走进屋来。
黛玉上下打量了一番,笑道:“哪里来的渔翁!”
宝玉一面摘斗笠,脱蓑衣,一面忙问:“今儿好些?吃了药没有?吃了多少饭?”
宝玉一手举起灯来,一手遮住灯光,向黛玉脸上照了一照,觑着眼仔细瞧了一瞧,笑道:“今儿气色好了些。”
黛玉看见宝玉只穿半旧红绫短袄,系着绿汗巾子,膝下露出油绿绸撒花裤子,底下是掐金满绣的绵纱袜子,靸着蝴蝶落花鞋。
黛玉问道:“上头怕雨,底下这鞋袜是不怕雨的?也倒干净!”
宝玉:“我这一套是全的。有一双棠木屐,才穿了来,脱在廊檐上了。”
黛玉又看那蓑衣斗笠,十分细致轻巧,便说:“是什么草编的?怪道穿上不象那刺猬似的。”
宝玉:“这三样都是北静王送的。你喜欢这个,我也弄一套来送你。这斗笠有趣,我送你一顶,冬天下雪戴。”
黛玉笑道:“我不要它。戴上那个,成了画儿上画的和戏文上扮的渔婆了。”
“只有渔翁,没有渔婆,岂不孤单?”宝玉信口说道。
黛玉一听,愣愣地看了宝玉一眼,自觉失言,后悔不及,羞得脸飞红,伏在桌上嗽个不住。
宝玉有口无心,并不留意,见案上有诗,拿起来看了一遍,不禁拍案叫好:“好一篇《秋窗风雨夕》!”
黛玉听了,忙起来把诗稿夺在手中,向灯上烧了。
宝玉:“我已背熟了,烧也没用。”
黛玉:“我也好了许多,谢谢你一天来几次瞧我,下雨还来。这会子夜深了,我要歇息,你请回去,明儿再来。”
宝玉听说,回手向怀中掏出一个核桃大小的金表来,瞧了一瞧,那针指到戌末亥初之间,忙又揣了,不安地:“原该歇了,又扰得你劳了半日神。”
宝玉披蓑戴笠出去了,又翻身进来问:“你想吃什么,告诉我,我明儿一早回老太太。”
黛玉:“等我夜里想着了,明儿早起告诉你。你听雨越发紧了,快去罢。可有人跟着没有?”
有个婆子隔着窗答应:“有人,外面拿着伞点着灯笼呢。”
黛玉问:“这个天点灯笼?”
宝玉:“不相干,是明瓦的,不怕雨。”
黛玉听说,回手向书架上把个玻璃绣球灯拿下来。
紫鹃忙点了一支小蜡来。
黛玉把玻璃绣球灯递与宝玉:“这是玻璃绣球灯,比那个亮,正是雨里点的。”
宝玉仔细观赏着,见是一盏数十块小玻璃镶嵌成的八仙花模样的小灯,玲珑剔透,八面生辉,便摇摇手说:“不用了,这么稀罕的灯,万一失脚滑倒跌破了,岂不可惜?”
黛玉:“跌了灯值钱,还是跌了人值钱?你又穿不惯木屐子。那灯笼让她们前头照着,这个又轻巧又亮,你自己手里拿着。就是失了手也有限的,怎么忽然又变出这‘剖腹藏珠’的脾气来!”
宝玉深情地望着黛玉一笑,小心翼翼地接过玻璃绣球灯。
6 沁芳桥畔
宝玉走在当中,前头两个婆子打着伞提着明瓦灯,后头还有两个小丫鬟打着伞。
宝玉右手小心翼翼地拿着玻璃绣球灯,左手扶着一个小丫头的肩,说说笑笑在雨中向桥头走去。
对面路上出现一星灯光,也朝桥头移动。
宝玉好奇地:“那是谁?这么晚还来干什么?咱们在这儿等一等看看。”
宝玉托起玻璃绣球灯,转来转去看着、想着。
明亮的烛光,透过五颜六色的玻璃灯罩,向夜空中放射出奇异的光彩。
来的人打着雨伞提着灯笼,急忙赶路。
怡红院的婆子仔细一看,笑说:“这不是蘅芜苑里上夜的董妈妈吗?”
“宝二爷好!”董婆子忙上来问好。
宝玉:“宝姑娘可好?这早晚还过来有什么事?”
董婆子;“我们姑娘让我给林姑娘送点东西来。”
宝玉:“噢,林姑娘还没睡呢,快送去罢。”
7 潇湘馆,卧室
董婆子将两包东西放在桌上,对黛玉说:“我们姑娘让我给姑娘送来一包上等燕窝,还有一包洁粉梅片雪花洋糖。我们姑娘说了:‘这比买的强,姑娘先吃着,完了再送来。’”
黛玉感激地:“回去说‘费心’,谢谢你们姑娘。”
紫鹃在外头叫:“董妈妈,请来吃茶。”
董婆子:“不吃茶了,我还有事呢。”
黛玉笑道:“我也知道你们忙。如今天又凉,夜又长,越发该会个夜局,痛赌两场了。”
董婆子:“不瞒姑娘说,今儿又是我的头家。横竖每夜各处有几个上夜的人,误了更也不好,不如会个夜局,又坐了更,又解闷儿。”
黛玉笑着:“难为你。误了你发财,冒雨送来。”又吩咐紫鹃:“给董妈妈五百钱,打些酒吃,避避雨气。”董婆子感激地:“谢谢!又破费姑娘赏酒吃。”说罢出去。
紫鹃进来移灯下帘,服侍黛玉睡下。
黛玉独自倚在枕上,看着床边茶几儿上放着的一大一小两包东西出神。
只听窗外竹梢蕉叶之上,雨声淅沥,清寒透幕,黛玉怅然若失,不觉滴下泪来。
8 沁芳亭上(晨)
鸟雀在枝头啾唧啼鸣。
李纨与众姊妹在亭上说笑。
宝钗指着黛玉笑道:“香菱可真是诗魔了。都是颦儿引的她!这两日嘟嘟哝哝直闹到五更天才睡下。今儿一早,说梦话还说得了一首好诗呢!”
香菱走来,见黛玉在人群中说笑,迎上来说:“请你再看这一首。”说着,把诗笺递给黛玉。
黛玉看了笑道:“这首比前两首好,不但好,而且新巧有意趣。”
宝玉早已抢过诗笺来看,兴奋地:“可知俗话说‘天下无难事,只怕有心人’!”
探春拉着香菱的手,高兴地:“这回起诗社,一定请你了。”
几个小丫头并老婆子匆匆忙忙走来,其中一个婆子说:“来了好些姑娘奶奶们,我们都不认得。”
李纨:“你到底说明白了,是谁的亲戚?”
婆子回答:“奶奶的两位妹子都来了。”
李纨疑惑道:“我们婶子又上京来了不成?两位姑娘可是叫李纹和李绮?”
婆子答道:“恍惚听得是这两个名儿。还有一位姑娘,说是薛大姑娘的妹妹,还有一位爷,说是薛大爷的兄弟。”
宝钗笑道:“那准是我们薛蝌和他妹妹宝琴来了。”
李纨诧异地:“他们怎么能凑在一处?这可是奇事!”
婆子笑道:“还有更奇的呢。大太太的侄女儿岫烟和二奶奶的哥哥王仁也是一处打帮来的。”
李纨:“走!咱们快认亲去吧。”
9 贾母堂屋
房中乌压压站了一地的人,三个一伙,五个一堆,互相厮认说笑,热闹非常。
宝玉在人丛中穿来钻去,无事穷忙,蹦哒着来到了贾母跟前。
王夫人抚摸着宝琴。
凤姐正和哥哥王仁话旧,见此情景,过来笑道:“太太既这么喜欢宝琴,何不索性认她作干女儿呢?”
王夫人和薛姨妈相视一笑,薛姨妈向宝琴使了个眼色,宝琴乖巧地向王夫人跪下去,甜润地叫了一声:“干妈好!”王夫人笑应:“好!好!”
贾母笑逐颜开,拉过宝琴来细细端详了一番,笑道:“琴丫头不要到园中去住了,晚上跟着我一处寝吧。”
宝琴稚气地微笑点头。
宝玉向宝琴一笑。
l 沁芳桥畔(雨夜)
濛濛细雨中,一个灯影晃动着由远而近。
桥顶上出现一盏明瓦灯,在雨中向下移动。
字幕(叠):
第十三集 踏雪寻梅
歌声起:
秋花惨淡秋草黄,
耿耿秋灯秋夜长。……
2 潇湘馆,黛玉卧房外间
窗外淅淅沥沥,雨滴竹梢。
歌声在继续:
已觉秋窗秋不尽,
那堪风雨助凄凉。……
紫鹃和雪雁在灯下做针黹。
卧室里时而隐隐传来黛玉的咳嗽声。
雪雁侧耳细听:“林姑娘又咳嗽起来了。”
紫鹃停下手中的女工:“唉,每年到了春分秋分,都要犯病。今年秋天老太太高兴,多游玩了几次,过劳了神,老毛病又犯了……”
3 黛玉卧房里间
黛玉在灯下握管展笺,信手疾书。
黛玉边写边低声吟咏:
……
寒烟小院转萧条,
疏竹虚窗时滴沥。
4 院外
黛玉吟咏声传出:
不知风雨几时休,
已教泪洒窗纱湿。
烟雨迷蒙中,隐约看见黛玉卧房的窗口亮着昏黄的灯光,黛玉的身影在窗纸上微微摇动。
一盏明瓦灯和四五个人影走来,头部被雨伞遮住,看不出是谁。
一个婆子上前敲门:“开门!”
“谁呀?”院内传来一个丫头的声音。
“是宝二爷,来瞧瞧林姑娘。快点开门!”婆子答道。
5 卧房内间
黛玉吟罢搁笔,紫鹃隔帘报说:“宝二爷来了。”
宝玉头上带着竹篾、竹叶编制的大箬笠,身上穿着蓑衣,兴冲冲地走进屋来。
黛玉上下打量了一番,笑道:“哪里来的渔翁!”
宝玉一面摘斗笠,脱蓑衣,一面忙问:“今儿好些?吃了药没有?吃了多少饭?”
宝玉一手举起灯来,一手遮住灯光,向黛玉脸上照了一照,觑着眼仔细瞧了一瞧,笑道:“今儿气色好了些。”
黛玉看见宝玉只穿半旧红绫短袄,系着绿汗巾子,膝下露出油绿绸撒花裤子,底下是掐金满绣的绵纱袜子,靸着蝴蝶落花鞋。
黛玉问道:“上头怕雨,底下这鞋袜是不怕雨的?也倒干净!”
宝玉:“我这一套是全的。有一双棠木屐,才穿了来,脱在廊檐上了。”
黛玉又看那蓑衣斗笠,十分细致轻巧,便说:“是什么草编的?怪道穿上不象那刺猬似的。”
宝玉:“这三样都是北静王送的。你喜欢这个,我也弄一套来送你。这斗笠有趣,我送你一顶,冬天下雪戴。”
黛玉笑道:“我不要它。戴上那个,成了画儿上画的和戏文上扮的渔婆了。”
“只有渔翁,没有渔婆,岂不孤单?”宝玉信口说道。
黛玉一听,愣愣地看了宝玉一眼,自觉失言,后悔不及,羞得脸飞红,伏在桌上嗽个不住。
宝玉有口无心,并不留意,见案上有诗,拿起来看了一遍,不禁拍案叫好:“好一篇《秋窗风雨夕》!”
黛玉听了,忙起来把诗稿夺在手中,向灯上烧了。
宝玉:“我已背熟了,烧也没用。”
黛玉:“我也好了许多,谢谢你一天来几次瞧我,下雨还来。这会子夜深了,我要歇息,你请回去,明儿再来。”
宝玉听说,回手向怀中掏出一个核桃大小的金表来,瞧了一瞧,那针指到戌末亥初之间,忙又揣了,不安地:“原该歇了,又扰得你劳了半日神。”
宝玉披蓑戴笠出去了,又翻身进来问:“你想吃什么,告诉我,我明儿一早回老太太。”
黛玉:“等我夜里想着了,明儿早起告诉你。你听雨越发紧了,快去罢。可有人跟着没有?”
有个婆子隔着窗答应:“有人,外面拿着伞点着灯笼呢。”
黛玉问:“这个天点灯笼?”
宝玉:“不相干,是明瓦的,不怕雨。”
黛玉听说,回手向书架上把个玻璃绣球灯拿下来。
紫鹃忙点了一支小蜡来。
黛玉把玻璃绣球灯递与宝玉:“这是玻璃绣球灯,比那个亮,正是雨里点的。”
宝玉仔细观赏着,见是一盏数十块小玻璃镶嵌成的八仙花模样的小灯,玲珑剔透,八面生辉,便摇摇手说:“不用了,这么稀罕的灯,万一失脚滑倒跌破了,岂不可惜?”
黛玉:“跌了灯值钱,还是跌了人值钱?你又穿不惯木屐子。那灯笼让她们前头照着,这个又轻巧又亮,你自己手里拿着。就是失了手也有限的,怎么忽然又变出这‘剖腹藏珠’的脾气来!”
宝玉深情地望着黛玉一笑,小心翼翼地接过玻璃绣球灯。
6 沁芳桥畔
宝玉走在当中,前头两个婆子打着伞提着明瓦灯,后头还有两个小丫鬟打着伞。
宝玉右手小心翼翼地拿着玻璃绣球灯,左手扶着一个小丫头的肩,说说笑笑在雨中向桥头走去。
对面路上出现一星灯光,也朝桥头移动。
宝玉好奇地:“那是谁?这么晚还来干什么?咱们在这儿等一等看看。”
宝玉托起玻璃绣球灯,转来转去看着、想着。
明亮的烛光,透过五颜六色的玻璃灯罩,向夜空中放射出奇异的光彩。
来的人打着雨伞提着灯笼,急忙赶路。
怡红院的婆子仔细一看,笑说:“这不是蘅芜苑里上夜的董妈妈吗?”
“宝二爷好!”董婆子忙上来问好。
宝玉:“宝姑娘可好?这早晚还过来有什么事?”
董婆子;“我们姑娘让我给林姑娘送点东西来。”
宝玉:“噢,林姑娘还没睡呢,快送去罢。”
7 潇湘馆,卧室
董婆子将两包东西放在桌上,对黛玉说:“我们姑娘让我给姑娘送来一包上等燕窝,还有一包洁粉梅片雪花洋糖。我们姑娘说了:‘这比买的强,姑娘先吃着,完了再送来。’”
黛玉感激地:“回去说‘费心’,谢谢你们姑娘。”
紫鹃在外头叫:“董妈妈,请来吃茶。”
董婆子:“不吃茶了,我还有事呢。”
黛玉笑道:“我也知道你们忙。如今天又凉,夜又长,越发该会个夜局,痛赌两场了。”
董婆子:“不瞒姑娘说,今儿又是我的头家。横竖每夜各处有几个上夜的人,误了更也不好,不如会个夜局,又坐了更,又解闷儿。”
黛玉笑着:“难为你。误了你发财,冒雨送来。”又吩咐紫鹃:“给董妈妈五百钱,打些酒吃,避避雨气。”董婆子感激地:“谢谢!又破费姑娘赏酒吃。”说罢出去。
紫鹃进来移灯下帘,服侍黛玉睡下。
黛玉独自倚在枕上,看着床边茶几儿上放着的一大一小两包东西出神。
只听窗外竹梢蕉叶之上,雨声淅沥,清寒透幕,黛玉怅然若失,不觉滴下泪来。
8 沁芳亭上(晨)
鸟雀在枝头啾唧啼鸣。
李纨与众姊妹在亭上说笑。
宝钗指着黛玉笑道:“香菱可真是诗魔了。都是颦儿引的她!这两日嘟嘟哝哝直闹到五更天才睡下。今儿一早,说梦话还说得了一首好诗呢!”
香菱走来,见黛玉在人群中说笑,迎上来说:“请你再看这一首。”说着,把诗笺递给黛玉。
黛玉看了笑道:“这首比前两首好,不但好,而且新巧有意趣。”
宝玉早已抢过诗笺来看,兴奋地:“可知俗话说‘天下无难事,只怕有心人’!”
探春拉着香菱的手,高兴地:“这回起诗社,一定请你了。”
几个小丫头并老婆子匆匆忙忙走来,其中一个婆子说:“来了好些姑娘奶奶们,我们都不认得。”
李纨:“你到底说明白了,是谁的亲戚?”
婆子回答:“奶奶的两位妹子都来了。”
李纨疑惑道:“我们婶子又上京来了不成?两位姑娘可是叫李纹和李绮?”
婆子答道:“恍惚听得是这两个名儿。还有一位姑娘,说是薛大姑娘的妹妹,还有一位爷,说是薛大爷的兄弟。”
宝钗笑道:“那准是我们薛蝌和他妹妹宝琴来了。”
李纨诧异地:“他们怎么能凑在一处?这可是奇事!”
婆子笑道:“还有更奇的呢。大太太的侄女儿岫烟和二奶奶的哥哥王仁也是一处打帮来的。”
李纨:“走!咱们快认亲去吧。”
9 贾母堂屋
房中乌压压站了一地的人,三个一伙,五个一堆,互相厮认说笑,热闹非常。
宝玉在人丛中穿来钻去,无事穷忙,蹦哒着来到了贾母跟前。
王夫人抚摸着宝琴。
凤姐正和哥哥王仁话旧,见此情景,过来笑道:“太太既这么喜欢宝琴,何不索性认她作干女儿呢?”
王夫人和薛姨妈相视一笑,薛姨妈向宝琴使了个眼色,宝琴乖巧地向王夫人跪下去,甜润地叫了一声:“干妈好!”王夫人笑应:“好!好!”
贾母笑逐颜开,拉过宝琴来细细端详了一番,笑道:“琴丫头不要到园中去住了,晚上跟着我一处寝吧。”
宝琴稚气地微笑点头。
宝玉向宝琴一笑。
上一集
下一集
登录 后再戳我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