权属:原创 · 普通授权
字数:37359
成片时长:约124分钟
阅读:10057
发表:2020/6/30 修改:2020/7/3
主旋律
电影剧本
祖父
- 故事梗概
- 作品卖点
- 作品正文
贵的。曾政委讲了,对此事既往不咎,这笔款项特批给你,作为对你的特别生活补贴。
祖父:吕主任,自交了检讨书后,我心里一直忐忑不安。想不到首长对我如此宽厚,真让我深感愧疚啊。
112、行署大门口,日,外
吕生,张帆,祖父与警卫员一行六人准备坐马车去师部开会。
吕生:刚才接到师部通知,要我们马上前去师部开会。
祖父:怎么,我也要去啊?
张帆:曾政委亲自点名要你参加的。
吕生:马上出发吧。
几人坐上马车。
113、根据地土路上,日,外
吕生,张帆,祖父,与三名警卫员一起,马车飞奔在去师部的路上。
114、师部,日,内
曾政委与政治部丁主任等在墙上大地图前比划。
吕生,张帆,祖父陆续进屋。
吕生:报告!
曾成:都来了。好,大家坐,坐。
一众人在大会议桌旁坐下。
曾成:为广泛武装抗日人民,实行“寓兵于民”,求得抗日民主根据地的巩固与发展,经师党委研究决定,在根据地成立“皖江人民抗日武装委员会”,武委会主任请金一鸣先生担任。同时成立“皖江人民抗日自卫军司令部”,由吕生任司令,张帆任副司令,我任政委。下面请政治部丁主任讲讲具体安排。
丁主任:按照师党委的决定,皖江人民武装委员会下设组织、宣传、总务、训练、青年、妇女等部。相应的行署以下的县、区、乡各级组织也都要设立武委会。人民抗日自卫军作为地方武装,分自卫队与民兵两种形式。主要任务是维护地方治安,配合主力部队对敌作战,经常袭击敌人据点,纠缠牵制敌人,破坏敌人的交通、通讯和供应线。侦查敌情,打扫战场,担架运输,担任警戒等方面的任务。
曾成:金一鸣先生,对此任命,你有何意见啊?
祖父:我是商人出身,到根据地后,首长先后让我做行署财经处长、大江银行行长,还有公学款产副主任、参议会秘书长,都有道理,这些工作也都还适合我来做。不过,我从来没有摸过枪,也没骑过马,没想到曾政委竟然要我当这个武委会主任,我想,这里面肯定是有原因的,有用意的。首长既然决定了,我没有任何意见,完全服从。
曾成:啊呀!我真是没想到,金先生这次这么爽快地就接受任命啦!大家赶紧给点掌声啊!
众人欢笑、鼓掌。
115、训练场,日,外,
穿着各色服装的自卫军在训练,祖父与训练部的人员在观看。
各种角度的镜头组合。
江连长在教祖父练习打手枪,骑马。
116、小会场,日,内
大会主席台,主席台上方会标:皖江参议会议员代表大会
主持人:下一个议程是民主投票选举新一届参议长。大会推举出了三位候选人。
下面,请三位候选人上场,他们是参议员金一鸣先生,参议员赵贵夫先生,参议员武民惠先生。
(鼓掌声)
祖父和另两位候选人从台后走到台前座位上坐下。
众人投票场景。
主持人:根据计票结果,金一鸣先生当选为新一届参议会参议长。(鼓掌声)下面,请金参议长讲话。
祖父:感谢大家对我的信任!参议会既是民意机关,又是权力机关。大家知道,参议会是按照共产党提出的“三三制”的民主原则来构成的。这次大家也都看见了,我这个党外人士都可以当选参议长,而且原先几位是共产党员的参议员还主动退出了,这就更加体现出皖江政府是一个抗日的民主政府啊!所以,我们皖江参议会要更加广泛团结好各界人士,参政议政,竭诚工作,共同抗日!
(鼓掌声)
祖父主持召开皖江参议会。
祖父:根据大会日程安排,下一个重要议程是,就《如何彻底执行保障人权案》进行表决。这项议案是参议会多位参议员经过广泛调查,认真研究以后提出来的。议案稿之前已发给大家充分讨论过了。同意通过此案的请举手。
会场上,多数人举手的场景。
祖父:议案通过!
(鼓掌声)
(画外音)这项人权案在抗日根据地的颁布和实施,为中国共产党的人权史,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页。
117、行署办公间,日,内
吕生,张帆,祖父等人围坐在会议桌。
吕生:最近,国民党顽固派不断地制造摩擦,袭击我根据地,破坏共同抗战。对这种行为,我们要从军事上和政治上坚决进行回击。
张帆:我提议近期由参议会和行署举行军民联合大会,在会上揭露国民党顽固派破坏抗战的恶劣行径,提高军民保卫根据地的决心。
吕生:好!在会上,要发表一个由参议会和行署负责人联合署名的抗日通电。
祖父:大会的筹备工作就由参议会来负责。这个抗日通电我来起草吧。
吕生:好!大会时间就定在下周。
118、祖父住宅,夜,内
祖父在伏案起草《抗议顽固军无理进攻的抗日通电》。桌子上摆着几张《大江报》和根据地发的几本学习的书。
祖父在书写第二页稿纸。
第一页稿纸放在左手边。
左手边稿纸上,“抗议顽固军无理进攻的抗日通电”字样。
祖父站起来,思考。
又坐下,继续写……
119、大会广场,日,外
主席台上会标“皖江根据地军民联合大会”
数千军民参加大会的场面。
新四军政治部丁主任讲话的镜头……
吕生讲话的镜头……
张帆讲话的镜头……
吕生:下面,请皖江参议会参议长金一鸣先生宣读《抗日通电》。
祖父:新华社并转全国各报馆公鉴:本月初,国民党176师突向我皖江抗日民
主根据地大举进袭,并勾结沿江日伪据点配合行动。凡所到之处,杀戮群众,焚烧房屋,奸淫妇女,抢劫财物,惨状不忍目睹。
……
试问国民党顽固派:你们不打敌寇专打自家,不攻敌人据点,专对同胞屠杀,甚至明目张胆,勾结敌伪,掠夺地盘,荼毒群众,其用意何在,居心何在?你们这种破坏团结,危害国家,丧心病狂,惨无人道的暴行,说明了你们是中华民族的败类。在正义公理和中国最大多数坚决抗战的人们面前,你们一定是要身败名裂,粉身碎骨的!
……
几年来,我新四军奋击敌伪,诛除匪奸,更扶助人民,组织抗日自卫武装,建立民主政府。我们抛头颅,洒热血,不仅深入敌后,保全了国家领土。并且实行三民主义,开展民权,改善民生,丰衣足食,使根据地成为抗战最坚决之领土。
……
时机紧迫,一发千钧,让我们奋发呼号,伸出四万万正义和抗战的铁拳,消灭这些民族败类,驱逐敌寇,保卫中华!
皖江参议会:金一鸣;皖江行署:吕生,张帆及全地区民众同叩
(鼓掌声)
(叠出)全国各种报纸上刊出的皖江根据地的《抗日通电》
(黑屏字幕)一九四五年
(画外音)一九四五年,抗战胜利后,根据国共重庆谈判的协定,共产党决定撤出皖江等8块根据地。九月,皖江行政公署和新四军七师,奉命北撤。
120、师部,日,外
曾政委,政治部丁主任,吕生,张帆等人在开会。
曾成:根据重庆谈判协议,我党决定让出华中8个解放区。为此,奉上级命令,
七师和皖江行署机关撤出皖江地区,北上苏北,实行战略转移。丁主任,你讲讲我们撤退的方案。
丁主任:这次北撤分两路进行。七师主力部队和皖江行署机关大部分人员走陆路。
行署个别人员和一些伤病员走水路。到江苏淮阴的苏皖边区会合。
曾成:这次我们北撤将是十分艰苦的长途跋涉,也是一次新的长征。到了淮阴后,还要不要再继续走下去,走向哪里?可能要根据局势的发展而定。因此,对不适合长途行军的人员,特别是一些上了岁数的民主人士,要征求他们的意见。如果他们不愿随军北撤的话,可以考虑照顾留在本地,参加地方的革命斗争。我们要设立一个留守处,处理善后事宜。经研究,我们决定请金一鸣先生留下来当这个留守处的主任。利用他在当地的社会地位和关系,以合法身份和公开的职业作掩护,以便于同各方面的联系和交涉。这同时也是为了照顾金先生,我相信金先生会愿意留下来的。吕主任、张主任,请你们回去告知金先生。
吕生:是。
曾成:我们撤走后,国民党必将停用“皖江币”。为避免人民群众遭受经济损失,行署及各级政府要迅即将储存的大米、布匹、木材、苎麻及各种日用品标价出售,尽力回收根据地群众手里的“大江币”。
丁主任:皖江根据地是皖江军民多年来浴血奋战,前赴后继,付出了多少努力和牺牲才建立起来的,一下子要全部北撤,很多干部和人民群众是难以接受的,为此,要做好干部群众的思想疏导工作,保证北撤的如期进行。
曾成:丁主任,我意见,在最后一期的《大江报》头版发一篇重要文章,题目我都想好了,就叫《新四军告别皖江民众书》。
丁主任在笔记本上速记。
曾成:这篇文章首先要感谢皖江的广大民众,没有他们的牺牲和支持,就没有我们今天的这个根据地。同时我们也要和根据地的老百姓说清楚,我们主动撤离的原因;二要正告国民党当局,不要伤害新四军的留守机关,伤病员和抗属;三要皖江民众相信,革命是会成功的,我们只是短暂的离去,一定还会回来的。
(画外音)然而,出乎曾政委的意料,祖父却并没有接受这留守处的任命,而是态度坚决地要求随军行动。许多年后,祖父才向父亲说起其中的原故:他是担心自己留下来后,受不了国民党的恐嚇和诱惑。
121、皖江银行大门前,日,外
靠墙堆着一堆的大包大米和布匹。
祖父带领着工作人员在用大米布匹,回收“大江币”。
群众交“大江币”,扛大米、布匹离开。
122、根据地,日,外
(特写)《大江报》507期头条
标题《新四军告别皖江民众书》叠出:
新四军大部队战士们告别群众的镜头。
张帆,祖父与送别群众依依不舍地告别后,随大部队踏上大路。
123、江岸边,日,外
吕生装扮成商人,与家属、警卫员等十几人与送别群众告别,登上木船。两艘船驶离岸边。
124、行军路上,夜,外
祖父行进在队伍中。
125、江上,日,外
吕生乘坐的木船在江上航行。
警卫员坐在船头。
不远处,一艘轮船驶过来。
警卫员:有不明船支朝我们开过来了。
吕生:大家不要慌。
驶过来的是伪军的轮船。船上伪军:停下!停下检查。
两船靠拢后,十几个伪军跳到船上:你们是干什么的?
船主:我是做贩运大米生意的。这几个人是顺便搭船去下江的。
伪军在翻查。
一伪军在夹舱里抄出两支短枪:这枪是谁的?
警卫员:这枪是我的,我是贩枪的,准备卖了做生意。
伪军队长:做生意?我看你们是新四军吧?打!
几支枪托打在警卫员身上。
一伪军走到吕生面前,端详了一阵,转身对队长说:这人是共党皖江行署的吕主任。我上次被他们俘虏时见过他。
伪军队长:哈哈,撞上大鱼啦!全部带走。
伪军将木船上人员全部赶到敌轮船上。
126、陆路行军路上,日,外
曾政委与丁主任等几人坐在路边休息,几名警卫员牵着马在旁边。队伍从他们面前不断地走过。
一通讯员骑马来到,递给曾政委一封信。
曾政委看信。脸色突变。将信递给丁主任,说:不好,走水路的吕主任等人被伪军抓走了。
丁主任看信后,对通讯员说:马上去通知张主任和金参议长过来。
通讯员:是。
通讯员转身上马,奔驰而去。
127、一座小屋,日,内
曾政委,丁主任,张帆,祖父在一起紧急商量营救吕生之事。
曾成:据有关情报,吕生等人现在被关押在芜湖郊区姚头镇。我们要不惜一切代价营救吕生和被捕的同志。政治部和行署各派出一人,与金先生一起专程南下,请金先生利用过去的一些社会关系,设法营救吕主任。
曾成对张帆说:张主任,请你安排准备一笔经费,让金先生他们带上。
张帆:好的。可再带上两名警卫员。
曾成:金先生,你看看还有什么需要准备的?
祖父:吕主任,自交了检讨书后,我心里一直忐忑不安。想不到首长对我如此宽厚,真让我深感愧疚啊。
112、行署大门口,日,外
吕生,张帆,祖父与警卫员一行六人准备坐马车去师部开会。
吕生:刚才接到师部通知,要我们马上前去师部开会。
祖父:怎么,我也要去啊?
张帆:曾政委亲自点名要你参加的。
吕生:马上出发吧。
几人坐上马车。
113、根据地土路上,日,外
吕生,张帆,祖父,与三名警卫员一起,马车飞奔在去师部的路上。
114、师部,日,内
曾政委与政治部丁主任等在墙上大地图前比划。
吕生,张帆,祖父陆续进屋。
吕生:报告!
曾成:都来了。好,大家坐,坐。
一众人在大会议桌旁坐下。
曾成:为广泛武装抗日人民,实行“寓兵于民”,求得抗日民主根据地的巩固与发展,经师党委研究决定,在根据地成立“皖江人民抗日武装委员会”,武委会主任请金一鸣先生担任。同时成立“皖江人民抗日自卫军司令部”,由吕生任司令,张帆任副司令,我任政委。下面请政治部丁主任讲讲具体安排。
丁主任:按照师党委的决定,皖江人民武装委员会下设组织、宣传、总务、训练、青年、妇女等部。相应的行署以下的县、区、乡各级组织也都要设立武委会。人民抗日自卫军作为地方武装,分自卫队与民兵两种形式。主要任务是维护地方治安,配合主力部队对敌作战,经常袭击敌人据点,纠缠牵制敌人,破坏敌人的交通、通讯和供应线。侦查敌情,打扫战场,担架运输,担任警戒等方面的任务。
曾成:金一鸣先生,对此任命,你有何意见啊?
祖父:我是商人出身,到根据地后,首长先后让我做行署财经处长、大江银行行长,还有公学款产副主任、参议会秘书长,都有道理,这些工作也都还适合我来做。不过,我从来没有摸过枪,也没骑过马,没想到曾政委竟然要我当这个武委会主任,我想,这里面肯定是有原因的,有用意的。首长既然决定了,我没有任何意见,完全服从。
曾成:啊呀!我真是没想到,金先生这次这么爽快地就接受任命啦!大家赶紧给点掌声啊!
众人欢笑、鼓掌。
115、训练场,日,外,
穿着各色服装的自卫军在训练,祖父与训练部的人员在观看。
各种角度的镜头组合。
江连长在教祖父练习打手枪,骑马。
116、小会场,日,内
大会主席台,主席台上方会标:皖江参议会议员代表大会
主持人:下一个议程是民主投票选举新一届参议长。大会推举出了三位候选人。
下面,请三位候选人上场,他们是参议员金一鸣先生,参议员赵贵夫先生,参议员武民惠先生。
(鼓掌声)
祖父和另两位候选人从台后走到台前座位上坐下。
众人投票场景。
主持人:根据计票结果,金一鸣先生当选为新一届参议会参议长。(鼓掌声)下面,请金参议长讲话。
祖父:感谢大家对我的信任!参议会既是民意机关,又是权力机关。大家知道,参议会是按照共产党提出的“三三制”的民主原则来构成的。这次大家也都看见了,我这个党外人士都可以当选参议长,而且原先几位是共产党员的参议员还主动退出了,这就更加体现出皖江政府是一个抗日的民主政府啊!所以,我们皖江参议会要更加广泛团结好各界人士,参政议政,竭诚工作,共同抗日!
(鼓掌声)
祖父主持召开皖江参议会。
祖父:根据大会日程安排,下一个重要议程是,就《如何彻底执行保障人权案》进行表决。这项议案是参议会多位参议员经过广泛调查,认真研究以后提出来的。议案稿之前已发给大家充分讨论过了。同意通过此案的请举手。
会场上,多数人举手的场景。
祖父:议案通过!
(鼓掌声)
(画外音)这项人权案在抗日根据地的颁布和实施,为中国共产党的人权史,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页。
117、行署办公间,日,内
吕生,张帆,祖父等人围坐在会议桌。
吕生:最近,国民党顽固派不断地制造摩擦,袭击我根据地,破坏共同抗战。对这种行为,我们要从军事上和政治上坚决进行回击。
张帆:我提议近期由参议会和行署举行军民联合大会,在会上揭露国民党顽固派破坏抗战的恶劣行径,提高军民保卫根据地的决心。
吕生:好!在会上,要发表一个由参议会和行署负责人联合署名的抗日通电。
祖父:大会的筹备工作就由参议会来负责。这个抗日通电我来起草吧。
吕生:好!大会时间就定在下周。
118、祖父住宅,夜,内
祖父在伏案起草《抗议顽固军无理进攻的抗日通电》。桌子上摆着几张《大江报》和根据地发的几本学习的书。
祖父在书写第二页稿纸。
第一页稿纸放在左手边。
左手边稿纸上,“抗议顽固军无理进攻的抗日通电”字样。
祖父站起来,思考。
又坐下,继续写……
119、大会广场,日,外
主席台上会标“皖江根据地军民联合大会”
数千军民参加大会的场面。
新四军政治部丁主任讲话的镜头……
吕生讲话的镜头……
张帆讲话的镜头……
吕生:下面,请皖江参议会参议长金一鸣先生宣读《抗日通电》。
祖父:新华社并转全国各报馆公鉴:本月初,国民党176师突向我皖江抗日民
主根据地大举进袭,并勾结沿江日伪据点配合行动。凡所到之处,杀戮群众,焚烧房屋,奸淫妇女,抢劫财物,惨状不忍目睹。
……
试问国民党顽固派:你们不打敌寇专打自家,不攻敌人据点,专对同胞屠杀,甚至明目张胆,勾结敌伪,掠夺地盘,荼毒群众,其用意何在,居心何在?你们这种破坏团结,危害国家,丧心病狂,惨无人道的暴行,说明了你们是中华民族的败类。在正义公理和中国最大多数坚决抗战的人们面前,你们一定是要身败名裂,粉身碎骨的!
……
几年来,我新四军奋击敌伪,诛除匪奸,更扶助人民,组织抗日自卫武装,建立民主政府。我们抛头颅,洒热血,不仅深入敌后,保全了国家领土。并且实行三民主义,开展民权,改善民生,丰衣足食,使根据地成为抗战最坚决之领土。
……
时机紧迫,一发千钧,让我们奋发呼号,伸出四万万正义和抗战的铁拳,消灭这些民族败类,驱逐敌寇,保卫中华!
皖江参议会:金一鸣;皖江行署:吕生,张帆及全地区民众同叩
(鼓掌声)
(叠出)全国各种报纸上刊出的皖江根据地的《抗日通电》
(黑屏字幕)一九四五年
(画外音)一九四五年,抗战胜利后,根据国共重庆谈判的协定,共产党决定撤出皖江等8块根据地。九月,皖江行政公署和新四军七师,奉命北撤。
120、师部,日,外
曾政委,政治部丁主任,吕生,张帆等人在开会。
曾成:根据重庆谈判协议,我党决定让出华中8个解放区。为此,奉上级命令,
七师和皖江行署机关撤出皖江地区,北上苏北,实行战略转移。丁主任,你讲讲我们撤退的方案。
丁主任:这次北撤分两路进行。七师主力部队和皖江行署机关大部分人员走陆路。
行署个别人员和一些伤病员走水路。到江苏淮阴的苏皖边区会合。
曾成:这次我们北撤将是十分艰苦的长途跋涉,也是一次新的长征。到了淮阴后,还要不要再继续走下去,走向哪里?可能要根据局势的发展而定。因此,对不适合长途行军的人员,特别是一些上了岁数的民主人士,要征求他们的意见。如果他们不愿随军北撤的话,可以考虑照顾留在本地,参加地方的革命斗争。我们要设立一个留守处,处理善后事宜。经研究,我们决定请金一鸣先生留下来当这个留守处的主任。利用他在当地的社会地位和关系,以合法身份和公开的职业作掩护,以便于同各方面的联系和交涉。这同时也是为了照顾金先生,我相信金先生会愿意留下来的。吕主任、张主任,请你们回去告知金先生。
吕生:是。
曾成:我们撤走后,国民党必将停用“皖江币”。为避免人民群众遭受经济损失,行署及各级政府要迅即将储存的大米、布匹、木材、苎麻及各种日用品标价出售,尽力回收根据地群众手里的“大江币”。
丁主任:皖江根据地是皖江军民多年来浴血奋战,前赴后继,付出了多少努力和牺牲才建立起来的,一下子要全部北撤,很多干部和人民群众是难以接受的,为此,要做好干部群众的思想疏导工作,保证北撤的如期进行。
曾成:丁主任,我意见,在最后一期的《大江报》头版发一篇重要文章,题目我都想好了,就叫《新四军告别皖江民众书》。
丁主任在笔记本上速记。
曾成:这篇文章首先要感谢皖江的广大民众,没有他们的牺牲和支持,就没有我们今天的这个根据地。同时我们也要和根据地的老百姓说清楚,我们主动撤离的原因;二要正告国民党当局,不要伤害新四军的留守机关,伤病员和抗属;三要皖江民众相信,革命是会成功的,我们只是短暂的离去,一定还会回来的。
(画外音)然而,出乎曾政委的意料,祖父却并没有接受这留守处的任命,而是态度坚决地要求随军行动。许多年后,祖父才向父亲说起其中的原故:他是担心自己留下来后,受不了国民党的恐嚇和诱惑。
121、皖江银行大门前,日,外
靠墙堆着一堆的大包大米和布匹。
祖父带领着工作人员在用大米布匹,回收“大江币”。
群众交“大江币”,扛大米、布匹离开。
122、根据地,日,外
(特写)《大江报》507期头条
标题《新四军告别皖江民众书》叠出:
新四军大部队战士们告别群众的镜头。
张帆,祖父与送别群众依依不舍地告别后,随大部队踏上大路。
123、江岸边,日,外
吕生装扮成商人,与家属、警卫员等十几人与送别群众告别,登上木船。两艘船驶离岸边。
124、行军路上,夜,外
祖父行进在队伍中。
125、江上,日,外
吕生乘坐的木船在江上航行。
警卫员坐在船头。
不远处,一艘轮船驶过来。
警卫员:有不明船支朝我们开过来了。
吕生:大家不要慌。
驶过来的是伪军的轮船。船上伪军:停下!停下检查。
两船靠拢后,十几个伪军跳到船上:你们是干什么的?
船主:我是做贩运大米生意的。这几个人是顺便搭船去下江的。
伪军在翻查。
一伪军在夹舱里抄出两支短枪:这枪是谁的?
警卫员:这枪是我的,我是贩枪的,准备卖了做生意。
伪军队长:做生意?我看你们是新四军吧?打!
几支枪托打在警卫员身上。
一伪军走到吕生面前,端详了一阵,转身对队长说:这人是共党皖江行署的吕主任。我上次被他们俘虏时见过他。
伪军队长:哈哈,撞上大鱼啦!全部带走。
伪军将木船上人员全部赶到敌轮船上。
126、陆路行军路上,日,外
曾政委与丁主任等几人坐在路边休息,几名警卫员牵着马在旁边。队伍从他们面前不断地走过。
一通讯员骑马来到,递给曾政委一封信。
曾政委看信。脸色突变。将信递给丁主任,说:不好,走水路的吕主任等人被伪军抓走了。
丁主任看信后,对通讯员说:马上去通知张主任和金参议长过来。
通讯员:是。
通讯员转身上马,奔驰而去。
127、一座小屋,日,内
曾政委,丁主任,张帆,祖父在一起紧急商量营救吕生之事。
曾成:据有关情报,吕生等人现在被关押在芜湖郊区姚头镇。我们要不惜一切代价营救吕生和被捕的同志。政治部和行署各派出一人,与金先生一起专程南下,请金先生利用过去的一些社会关系,设法营救吕主任。
曾成对张帆说:张主任,请你安排准备一笔经费,让金先生他们带上。
张帆:好的。可再带上两名警卫员。
曾成:金先生,你看看还有什么需要准备的?
声明:未经授权不得转载,侵权必究!授权后转载须注明出处:"转自华语剧本网 www.juben.pro"。 [ 如何申请转载 ]
登录 后再戳我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