权属:原创 · 普通授权
字数:17769
成片时长:约59分钟
阅读:1939
发表:2022/6/8
51集 古装,军事 电视剧剧本
《沙陀神王》第9集
1
…
8
9
10
…
51
全部
- 故事梗概
- 分集提纲
- 作品卖点
- 作品正文
孟氏:如谁来笑,自当老大耳刮子打将去。
李克宁:罢了罢了,进去再说。
10、外 日 太原司徒府
人物:李克宁、孟氏、叶娘温
李克宁带着大家进入司徒府院内,叶娘温好奇地四下观察。
孟氏(边走边问):勖儿此番脱险归来,官人论功劳必定第一。
李克宁:救大郎,某这个做叔父的,本是义不容辞,无奈贼众我寡,哎,双拳难敌众贼啊。
叶娘温:父亲已经尽力,血染战袍,温儿亲眼所见,便是友孝在此,也当拜谢父亲。
孟氏(擦擦眼泪):老来得女,哎。
叶娘温(搀着她):阿娘。
孟氏:看我这女儿花朵一般,阿娘实在高兴,竟然流泪,女儿莫笑。
李克宁:其他都先不提,只是后来大郎居然能舌辩三帅,说服岐王,使得官家平安回銮,真个是少年英雄。夫人不知,连官家都在金殿之上夸奖大郎是李亚子呢。
叶娘温:这许多曲折,真是惊心。友孝离开大王这么多年,如今竟能父子重逢,真是天意!呵呵,若女儿还在戏班子,定要将这传奇写成一部戏呢。
李克宁:写成戏,当然不错。不过,戏嘛,总是给人看的。
孟氏(看了看他):官人何意?莫非其中还有关节?
李克宁(哈哈一笑):何曾还有什么关节?父子重逢,不是皆大欢喜嘛。哦,说起皆大欢喜,某这女儿也不能少。对了,将云烟给温儿吧。
孟氏:哎呀,这两天忙乱的很,反而把这事给耽误了。多亏官人提醒。
孟氏:云烟。
丫鬟刘云烟走了进来行礼。
云烟:主公夫人在上,云烟有礼。
孟氏:温儿,今后这云烟,就专门伺候你了。
叶娘温(一愣):伺候女儿?
李克宁(笑):你如今当了小娘,自然便有人来伺候啊。
叶娘温(慌乱):可是,可是,女儿还是不习惯人伺候呢,好生难为情的。
孟氏:女儿也不必推辞了。你父亲信中都说了,此番遇险,你给他敷草药,取天马,直到两人共骑天马寻见你伯父的大军,算得绝路逢生化险为夷呢。所以收了你做义女,现在给你个丫头使唤,这些都是你该得的,有什么难为情。
叶娘温:既如此,阿娘放心,孩儿会像对自己姐妹一样对云烟的。
孟氏笑了起来:你这孩子,果然心善。
孟氏:云烟,你可是遇到了一个好主子啦,可要好生伺候小姐,记住了吗?
刘云烟:是,主子们都是大善人,小娘自然也是善人。夫人放心,云烟定会好生伺候小娘的。
李克宁(哈哈大笑):甚好,甚好,咱们阖府上下,以善为本。嗯,今后咱们的家风,就该是这个善字。
孟氏(笑)也笑了笑:云烟这孩子,倒是伶牙俐齿。
孟氏(向云烟):小娘必然累了,你先伺候小姐去房间里休息。
云烟:是。
云烟伸手搀扶叶娘温,叶娘温一愣。
叶娘温:奴自能行走,何必搀扶。
孟氏(笑):此乃下人规矩,温儿去吧。
叶娘温伸手给云烟搀扶。
叶娘温:阿耶,阿娘,女儿且去。
李克宁含笑点头。
看着主仆二人背影,孟氏转头看看李克宁。
孟氏:官人似乎言犹未尽。
李克宁:何意?
孟氏:适才女儿起唱戏,官人出一句戏是给人看的。妾听了之后,便知官人定然还有深意,只是女儿在旁,不便分。妾故此打发了温儿,要听官人究竟何意?
李克宁:或许是某错觉,总觉得王兄对勖儿不甚亲热,似乎是在逢场作戏,故此适才方说了此话。
孟氏:官人出行之时,妾曾与官人商议来。
李克宁(摇头):夫人所言,某自未忘却,只是苦无良机。只有一遭,与他共乘天马,本想乘机动手的。
孟氏:为何终未动手?
李克宁叹了口气:某方要动手,那天马似有灵性,忽然惊叫嘶鸣,只得暂停。几次待要动手,都被天马嘶鸣打断,不知是否天意,或者这马果然有神性?
孟氏:妾倒是觉得,不是天意,也不是神性,只是我家官人以善为本,故此下不得手。
李克宁:夫人所言,也有理。不过当时某若动手,却苦手中没有利刃,若一击不能毙命,甚或被他逃走,则后果不堪设想!左思右想,觉得小不忍则乱大谋,还是日后另寻机会吧。
孟氏:妾身早知,官人乃是大善人,若非官人一心为善,怎有他如今风光?官人此番大发善心饶过了他,但愿他将来不会以怨报德。是了,官人又说大王似乎不甚亲热?
李克宁:夫人怎样看?
孟氏:或者,男子不善感情交流;又或者,父子分隔已久,难免有些隔阂。
李克宁:不然,王兄见勖儿不善饮酒,便有微词。
孟氏笑了:沙陀人天生爱酒,不爱酒的,莫非有假?
李克宁:这倒不会。他会唱《百年歌》,便是个老大证见。若非勖儿,谁会唱来?
孟氏:妾虽不知《百年歌》为何物,但细细想来,既然是歌子,会唱之人,何止千万?会唱《百年歌》的便是勖儿?怕也未必。大王如此认子,难怪官人道他逢场作戏。
李克宁:当年在三垂冈,勖儿不过五六岁,适逢盛会,当时他跟着众人唱这曲子。若非勖儿本人,别人想冒充,却无从知晓此事,更不会唱。
孟氏:如官人所言,既然是真的勖儿,大王为何逢场作戏?
李克宁(低声):我料王兄虽然认了勖儿,却无意传位与他。
孟氏(紧张):果真?那么会传位于官人吗?
李克宁:说不定他想从十三太保中,比如嗣源、嗣昭或者存孝中选一个。
孟氏(笑):妾说句不当讲的,官人错了。
李克宁:错了?
孟氏点点头:岂不闻上阵父子兵?妾不敢未卜先知,却敢料定你那王兄,势必要将王位传给勖儿。所以故弄玄虚甚至做出有些不情不愿的样子,妾看他不过是惺惺作态!官人说他演戏,妾也觉得他是演戏,只是这戏,却主要是给几个太保看的!他还指着这几个太保给他打天下呢!自然不肯寒了太保们的心。
李克宁没有回答,仔细思索着。
11、外 日 长安街头
人物:李振、罗隐
李振看见罗隐,追了上去。
李振:昭谏先生,李振有礼。
罗隐(揶揄):哎呀,李公乃梁王府的大判官,权势熏天,怎地对某一介书生如此客气?诧异呀,诧异。
李振:真人面前不假话,自然是有求于罗兄了。
罗隐(笑):有求于某?你们梁王府,只怕比龙王还富,怎会求某这穷书生?岂不是拿着罗某消遣?
李振一笑,指指前面一个酒楼。
李振:罗兄,借一步说话。
罗隐(大咧咧):这个倒是无所谓,反正酒钱你付。
李振:谁叫李振有求于罗兄呢,自然李某做东。
12、内 日 长安酒楼
人物:李振、罗隐
两人走上酒楼,李振熟练地点了菜肴和酒水,店小二离开。
李振:罗兄,你道王府富有,倒也不假。但是正因为府中千头万绪,事务繁多,小可实在是有心无力,整天忙得疲于奔命,反而落得大王责罚,唉。
罗隐:休得假惺惺。你乃梁王面前红人,如何会被罚。
李振(着急):兄台不信,在下不妨明言,便如此番,要将从江淮带回的妇女们打发掉,在下迟了几日未做,便被大王好一通责罚。唉。
罗隐(笑):你靠梁王享受富贵,却忘了他吩咐的事情,自然该罚。
李振看着小二摆设酒碗菜肴,苦笑。
李振:实在是事情太多,千头万绪、难免疏漏。故此今日来寻罗兄,就是因梁王仰慕罗兄高才,有意邀请罗兄来王府做个主簿,好替李振分担些事务,不知尊意如何?
罗隐不动声色端起酒杯,两人干了一杯。
罗隐:只怕要叫李公失望了,小可一向放浪形骸,最受不得拘束,何况又嗜好这杯中之物。若是进了王府,只怕没两天梁王就受不了某啦!就算他受得了,某也受不了规矩约束!小可本性疏狂,李公莫怪,莫怪。
李振(哈哈大笑):罗兄果然是个性高洁,非同凡俗!李振佩服、佩服。
端起酒杯,两人又干了一杯。
李振:在下当时就与大王说过,罗兄闲云野鹤,岂能受俗礼拘束。无奈大王并不相信,说他曾当面请过罗兄来王府做事,严令在下寻得罗兄,探个究竟。如今罗兄果然不出李振所料,不肯答应。也好,有了罗兄这句话,李振也好向大王复命。
李振看看酒菜苦笑。
李振:本来这场酒是为了庆贺先生荣升王府主簿,如今却没了名头,哈哈。
罗隐:李兄不知吗,唯有这无名之酒宴,吃起来方觉得便宜有趣啊。
李振端起酒杯,两人又喝了一杯。
罗隐:李兄所言遣散两淮妇女,如今处置的如何了?
李振:几个寻常姿色的,倒也好处理些。只有朱瑾留下的那位荣夫人,端的是国色天香,闭月羞花,诚所谓增之一分则太长,减之一分则太短。
罗隐(揶揄):继续呀,着粉则太白,施朱则太赤。
李振:正是如此啊。罗兄休得揶揄,某倒是以为普天之下,此等美人实在见所未见!故此梁王甚是垂青,一直想纳为侧妃。
罗隐:堂堂梁王,朝野畏惧,他要纳一小星,有何不可?诗云,‘嘒彼小星,三五在东’,可见梁王此等身份,三五个小星,也无异议啊。
李振(苦笑):‘三五在东’向来无此解法,当是罗兄杜撰说笑。其实李某不说,罗兄自也能料,便是王府与寻常人家,在这小星之事上,所遇尴尬,并无不同。
罗隐:尴尬?哦,想必是张夫人不以为然。
李振:岂止是不以为然。
罗隐:还能怎地?
李振:罗兄想是才来长安,并不知梁王妃的性情刚烈?
罗隐:这个倒是不知,上回承秋水棚子之约,前往王府,见过王妃,只觉得王妃性情贤淑,端庄温婉,又有闭月羞花之貌,还闻说她足智多谋,才高八斗,罗某心中还真是觉得梁王有此才貌双全的夫人,实在三生有幸呢。
李振(长叹一声):罗兄,在下与罗兄说此事,但罗兄莫要外传。
罗隐见他郑重,也放下酒杯,连连点头。
李振:罗兄可知王妃见过荣夫人之后如何行事?
罗隐:如何行事?
李振:寻了拙见。
罗隐(叹息):可惜,可惜呀。
李振:罗兄悄声!天幸婢女撞见,一番施救,王妃这才死里逃生。
罗隐(高兴):天可怜见!果然苍天有眼。
李振:谁说不是呢?不过罗兄,此事乃是王府忌讳,切莫与外人得知。李振眼看罗兄乃是性情中人,私心钦佩,故此不瞒罗兄。但罗兄却万万不可张扬,否则若是害了王妃性命,却又何苦?
罗隐(连连点头感慨):此事罗某自然绝不宣扬。唉,王妃性情如此刚烈,真乃无愧女中豪杰四字。然而夫人本已美貌惊人,坊间传说梁王当初起事,便是缘由张夫人而起。这荣夫人竟然能使王妃自惭形秽、乃至寻了拙见?莫非荣夫人真乃天人?
李振(摊开双手):李某适才已经过,无奈罗兄只是不信。
李克宁:罢了罢了,进去再说。
10、外 日 太原司徒府
人物:李克宁、孟氏、叶娘温
李克宁带着大家进入司徒府院内,叶娘温好奇地四下观察。
孟氏(边走边问):勖儿此番脱险归来,官人论功劳必定第一。
李克宁:救大郎,某这个做叔父的,本是义不容辞,无奈贼众我寡,哎,双拳难敌众贼啊。
叶娘温:父亲已经尽力,血染战袍,温儿亲眼所见,便是友孝在此,也当拜谢父亲。
孟氏(擦擦眼泪):老来得女,哎。
叶娘温(搀着她):阿娘。
孟氏:看我这女儿花朵一般,阿娘实在高兴,竟然流泪,女儿莫笑。
李克宁:其他都先不提,只是后来大郎居然能舌辩三帅,说服岐王,使得官家平安回銮,真个是少年英雄。夫人不知,连官家都在金殿之上夸奖大郎是李亚子呢。
叶娘温:这许多曲折,真是惊心。友孝离开大王这么多年,如今竟能父子重逢,真是天意!呵呵,若女儿还在戏班子,定要将这传奇写成一部戏呢。
李克宁:写成戏,当然不错。不过,戏嘛,总是给人看的。
孟氏(看了看他):官人何意?莫非其中还有关节?
李克宁(哈哈一笑):何曾还有什么关节?父子重逢,不是皆大欢喜嘛。哦,说起皆大欢喜,某这女儿也不能少。对了,将云烟给温儿吧。
孟氏:哎呀,这两天忙乱的很,反而把这事给耽误了。多亏官人提醒。
孟氏:云烟。
丫鬟刘云烟走了进来行礼。
云烟:主公夫人在上,云烟有礼。
孟氏:温儿,今后这云烟,就专门伺候你了。
叶娘温(一愣):伺候女儿?
李克宁(笑):你如今当了小娘,自然便有人来伺候啊。
叶娘温(慌乱):可是,可是,女儿还是不习惯人伺候呢,好生难为情的。
孟氏:女儿也不必推辞了。你父亲信中都说了,此番遇险,你给他敷草药,取天马,直到两人共骑天马寻见你伯父的大军,算得绝路逢生化险为夷呢。所以收了你做义女,现在给你个丫头使唤,这些都是你该得的,有什么难为情。
叶娘温:既如此,阿娘放心,孩儿会像对自己姐妹一样对云烟的。
孟氏笑了起来:你这孩子,果然心善。
孟氏:云烟,你可是遇到了一个好主子啦,可要好生伺候小姐,记住了吗?
刘云烟:是,主子们都是大善人,小娘自然也是善人。夫人放心,云烟定会好生伺候小娘的。
李克宁(哈哈大笑):甚好,甚好,咱们阖府上下,以善为本。嗯,今后咱们的家风,就该是这个善字。
孟氏(笑)也笑了笑:云烟这孩子,倒是伶牙俐齿。
孟氏(向云烟):小娘必然累了,你先伺候小姐去房间里休息。
云烟:是。
云烟伸手搀扶叶娘温,叶娘温一愣。
叶娘温:奴自能行走,何必搀扶。
孟氏(笑):此乃下人规矩,温儿去吧。
叶娘温伸手给云烟搀扶。
叶娘温:阿耶,阿娘,女儿且去。
李克宁含笑点头。
看着主仆二人背影,孟氏转头看看李克宁。
孟氏:官人似乎言犹未尽。
李克宁:何意?
孟氏:适才女儿起唱戏,官人出一句戏是给人看的。妾听了之后,便知官人定然还有深意,只是女儿在旁,不便分。妾故此打发了温儿,要听官人究竟何意?
李克宁:或许是某错觉,总觉得王兄对勖儿不甚亲热,似乎是在逢场作戏,故此适才方说了此话。
孟氏:官人出行之时,妾曾与官人商议来。
李克宁(摇头):夫人所言,某自未忘却,只是苦无良机。只有一遭,与他共乘天马,本想乘机动手的。
孟氏:为何终未动手?
李克宁叹了口气:某方要动手,那天马似有灵性,忽然惊叫嘶鸣,只得暂停。几次待要动手,都被天马嘶鸣打断,不知是否天意,或者这马果然有神性?
孟氏:妾倒是觉得,不是天意,也不是神性,只是我家官人以善为本,故此下不得手。
李克宁:夫人所言,也有理。不过当时某若动手,却苦手中没有利刃,若一击不能毙命,甚或被他逃走,则后果不堪设想!左思右想,觉得小不忍则乱大谋,还是日后另寻机会吧。
孟氏:妾身早知,官人乃是大善人,若非官人一心为善,怎有他如今风光?官人此番大发善心饶过了他,但愿他将来不会以怨报德。是了,官人又说大王似乎不甚亲热?
李克宁:夫人怎样看?
孟氏:或者,男子不善感情交流;又或者,父子分隔已久,难免有些隔阂。
李克宁:不然,王兄见勖儿不善饮酒,便有微词。
孟氏笑了:沙陀人天生爱酒,不爱酒的,莫非有假?
李克宁:这倒不会。他会唱《百年歌》,便是个老大证见。若非勖儿,谁会唱来?
孟氏:妾虽不知《百年歌》为何物,但细细想来,既然是歌子,会唱之人,何止千万?会唱《百年歌》的便是勖儿?怕也未必。大王如此认子,难怪官人道他逢场作戏。
李克宁:当年在三垂冈,勖儿不过五六岁,适逢盛会,当时他跟着众人唱这曲子。若非勖儿本人,别人想冒充,却无从知晓此事,更不会唱。
孟氏:如官人所言,既然是真的勖儿,大王为何逢场作戏?
李克宁(低声):我料王兄虽然认了勖儿,却无意传位与他。
孟氏(紧张):果真?那么会传位于官人吗?
李克宁:说不定他想从十三太保中,比如嗣源、嗣昭或者存孝中选一个。
孟氏(笑):妾说句不当讲的,官人错了。
李克宁:错了?
孟氏点点头:岂不闻上阵父子兵?妾不敢未卜先知,却敢料定你那王兄,势必要将王位传给勖儿。所以故弄玄虚甚至做出有些不情不愿的样子,妾看他不过是惺惺作态!官人说他演戏,妾也觉得他是演戏,只是这戏,却主要是给几个太保看的!他还指着这几个太保给他打天下呢!自然不肯寒了太保们的心。
李克宁没有回答,仔细思索着。
11、外 日 长安街头
人物:李振、罗隐
李振看见罗隐,追了上去。
李振:昭谏先生,李振有礼。
罗隐(揶揄):哎呀,李公乃梁王府的大判官,权势熏天,怎地对某一介书生如此客气?诧异呀,诧异。
李振:真人面前不假话,自然是有求于罗兄了。
罗隐(笑):有求于某?你们梁王府,只怕比龙王还富,怎会求某这穷书生?岂不是拿着罗某消遣?
李振一笑,指指前面一个酒楼。
李振:罗兄,借一步说话。
罗隐(大咧咧):这个倒是无所谓,反正酒钱你付。
李振:谁叫李振有求于罗兄呢,自然李某做东。
12、内 日 长安酒楼
人物:李振、罗隐
两人走上酒楼,李振熟练地点了菜肴和酒水,店小二离开。
李振:罗兄,你道王府富有,倒也不假。但是正因为府中千头万绪,事务繁多,小可实在是有心无力,整天忙得疲于奔命,反而落得大王责罚,唉。
罗隐:休得假惺惺。你乃梁王面前红人,如何会被罚。
李振(着急):兄台不信,在下不妨明言,便如此番,要将从江淮带回的妇女们打发掉,在下迟了几日未做,便被大王好一通责罚。唉。
罗隐(笑):你靠梁王享受富贵,却忘了他吩咐的事情,自然该罚。
李振看着小二摆设酒碗菜肴,苦笑。
李振:实在是事情太多,千头万绪、难免疏漏。故此今日来寻罗兄,就是因梁王仰慕罗兄高才,有意邀请罗兄来王府做个主簿,好替李振分担些事务,不知尊意如何?
罗隐不动声色端起酒杯,两人干了一杯。
罗隐:只怕要叫李公失望了,小可一向放浪形骸,最受不得拘束,何况又嗜好这杯中之物。若是进了王府,只怕没两天梁王就受不了某啦!就算他受得了,某也受不了规矩约束!小可本性疏狂,李公莫怪,莫怪。
李振(哈哈大笑):罗兄果然是个性高洁,非同凡俗!李振佩服、佩服。
端起酒杯,两人又干了一杯。
李振:在下当时就与大王说过,罗兄闲云野鹤,岂能受俗礼拘束。无奈大王并不相信,说他曾当面请过罗兄来王府做事,严令在下寻得罗兄,探个究竟。如今罗兄果然不出李振所料,不肯答应。也好,有了罗兄这句话,李振也好向大王复命。
李振看看酒菜苦笑。
李振:本来这场酒是为了庆贺先生荣升王府主簿,如今却没了名头,哈哈。
罗隐:李兄不知吗,唯有这无名之酒宴,吃起来方觉得便宜有趣啊。
李振端起酒杯,两人又喝了一杯。
罗隐:李兄所言遣散两淮妇女,如今处置的如何了?
李振:几个寻常姿色的,倒也好处理些。只有朱瑾留下的那位荣夫人,端的是国色天香,闭月羞花,诚所谓增之一分则太长,减之一分则太短。
罗隐(揶揄):继续呀,着粉则太白,施朱则太赤。
李振:正是如此啊。罗兄休得揶揄,某倒是以为普天之下,此等美人实在见所未见!故此梁王甚是垂青,一直想纳为侧妃。
罗隐:堂堂梁王,朝野畏惧,他要纳一小星,有何不可?诗云,‘嘒彼小星,三五在东’,可见梁王此等身份,三五个小星,也无异议啊。
李振(苦笑):‘三五在东’向来无此解法,当是罗兄杜撰说笑。其实李某不说,罗兄自也能料,便是王府与寻常人家,在这小星之事上,所遇尴尬,并无不同。
罗隐:尴尬?哦,想必是张夫人不以为然。
李振:岂止是不以为然。
罗隐:还能怎地?
李振:罗兄想是才来长安,并不知梁王妃的性情刚烈?
罗隐:这个倒是不知,上回承秋水棚子之约,前往王府,见过王妃,只觉得王妃性情贤淑,端庄温婉,又有闭月羞花之貌,还闻说她足智多谋,才高八斗,罗某心中还真是觉得梁王有此才貌双全的夫人,实在三生有幸呢。
李振(长叹一声):罗兄,在下与罗兄说此事,但罗兄莫要外传。
罗隐见他郑重,也放下酒杯,连连点头。
李振:罗兄可知王妃见过荣夫人之后如何行事?
罗隐:如何行事?
李振:寻了拙见。
罗隐(叹息):可惜,可惜呀。
李振:罗兄悄声!天幸婢女撞见,一番施救,王妃这才死里逃生。
罗隐(高兴):天可怜见!果然苍天有眼。
李振:谁说不是呢?不过罗兄,此事乃是王府忌讳,切莫与外人得知。李振眼看罗兄乃是性情中人,私心钦佩,故此不瞒罗兄。但罗兄却万万不可张扬,否则若是害了王妃性命,却又何苦?
罗隐(连连点头感慨):此事罗某自然绝不宣扬。唉,王妃性情如此刚烈,真乃无愧女中豪杰四字。然而夫人本已美貌惊人,坊间传说梁王当初起事,便是缘由张夫人而起。这荣夫人竟然能使王妃自惭形秽、乃至寻了拙见?莫非荣夫人真乃天人?
李振(摊开双手):李某适才已经过,无奈罗兄只是不信。
上一集
下一集
声明:未经授权不得转载,侵权必究!授权后转载须注明出处:"转自华语剧本网 www.juben.pro"。 [ 如何申请转载 ]
登录 后再戳我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