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简介:
[展开]
王胜利:
58岁,退休前是国营机械厂的钳工组长,典型的老一辈工人阶级。性格耿直、倔强,爱面子,说话直来直去,但内心柔软善良,对家人充满了无言的爱。他喜欢管闲事,尤其对儿女的事情“操碎了心”,对新兴事物嘴上嫌弃,身体却很诚实,常常闹出不少笑话。他是筒子楼里的人精,总能说出几句大实话,是家庭的“定海神针”,也是许多矛盾的源头。
李秀兰:
56岁,家庭主妇,王胜利的老伴。勤劳节俭,刀子嘴豆腐心,典型的中国式母亲。爱操心,尤其对儿女的婚事、生活习惯和孙子的教育问题格外上心,热衷邻里间的家长里短和八卦。她是家庭的粘合剂,总是默默付出,但也会因为传统观念与儿媳张晓丽产生摩擦,是剧中的主要搞笑担当之一。
王建国:
32岁,王家长子,国营机械厂技术员,后加入妻子服装店。憨厚老实,责任感强,是家里的“顶梁柱”和“老好人”。他性格保守,不善言辞,在母亲和妻子张晓丽之间常常左右为难,是典型的夹心饼干。他渴望稳定,但面对时代变迁和妻子的事业追求,也在逐渐学习适应和改变,最终成为妻子的得力助手。
张晓丽:
30岁,王建国的妻子,百货商店售货员,后辞职创业开服装店。聪明能干,思想前卫,有自己的事业追求和生活品味。她与婆婆李秀兰在生活观念和育儿方式上多有摩擦,但本质孝顺,只是渴望被理解和支持。她的闯劲和时尚感为筒子楼注入了新的活力,最终成为成功的企业家。
王小芳:
26岁,王家二女儿,美容院理发师,后成为服装设计师。活泼开朗,追求时尚,有自己的小浪漫情怀。她不甘于平凡,敢于追求真爱和自我价值,是家族中第一个勇敢“吃螃蟹”的人。她的爱情观和生活方式常常与父母的传统观念产生冲突,但也正是她的独立,推动着家庭的观念进步,最终成为国际知名的设计师。
王小明:
16岁,王家小儿子,高中生,后考入顶尖大学。机灵鬼马,热爱新兴科技(如电脑、游戏机),对学习兴趣一般,但动手能力和接受新事物的能力极强。他是家里的“活宝”和“鬼点子”,也常常因为新奇想法给家里带来意想不到的惊喜或麻烦。他代表着新一代的崛起,是连接家庭与未来世界的桥梁,最终成为一名优秀的科学家。
简要梗概:
20世纪90年代初,北方筒子楼里,王家老两口与三代人共处一室。面对时代变迁,儿媳张晓丽毅然辞职创业,二女儿王小芳追逐设计梦想,小儿子王小明痴迷科技发明。在婆媳矛盾、代际冲突和生活琐事的碰撞中,一家人从争吵到理解,从不适到融合。筒子楼拆迁,他们搬入新居,各自事业有成,亲情在奋斗中愈发坚固,共同书写了一个充满烟火气、笑声与温情的家庭传奇。
详细梗概:
(891字) 故事开篇,筒子楼的喧嚣日常便展现了王家的烟火气。张晓丽因工作受挫,萌生了辞职创业开服装店的念头,却遭到婆婆李秀兰的强烈反对,认为她放弃“铁饭碗”是“败家”。王胜利虽然嘴上抱怨,但私下里却偷偷拿出自己的私房钱支持儿媳。在家人,尤其是王建国、王小芳和王小明的支持下,张晓丽的小店“潮流风尚”艰难起步,生意一度不温不火。然而,王小芳利用自己在美容院积累的时尚知识和人脉,与嫂子合作推出“免费形象设计”活动,加上王小明的“广播宣传”,小店生意逐渐有了起色。李秀兰嘴上依然不饶人,但行动上却开始默默帮衬,婆媳关系在共同的奋斗中悄然转变。
与此同时,王小芳在李明服装公司展现出卓越的设计天赋,受到李明赏识,并被其表白。李秀兰再次强烈反对,认为李明离过婚、年龄大。但王小芳勇敢追求真爱,并接受了李明赋予的独立设计任务,成功证明了自己在时尚领域的才能,最终被提升为设计部副主管,并与李明步入婚姻殿堂。另一边,王建国所在的国营机械厂面临裁员。面对失业,他从最初的迷茫到最终决定加入妻子的服装店,成为张晓丽事业上的得力助手,共同将“潮流风尚”发展壮大,开起了分店,甚至拓展了线上业务。而王小明则继续他的发明之路,虽然屡次“闯祸”,却也展现出对科技的无限热情与天赋,最终考上重点大学,成为一名有潜力的科学家。
随着剧情推进,筒子楼面临拆迁。王家人虽然对这片承载了无数回忆的老地方充满不舍,但也勇敢地迎接新生活。王建国和张晓丽在市中心买下宽敞明亮的新房,将王胜利和李秀兰接来同住。李秀兰虽然对新环境有所不适,但感受到了儿女的孝顺,也渐渐适应了现代化生活。王小芳和李明的婚礼隆重举行,李秀兰看着女儿幸福的样子,内心充满了骄傲。
最终,王家人在各自的人生道路上找到了属于自己的幸福和方向。王建国和张晓丽的服装公司成为行业佼佼者,王小芳成为国际知名设计师,王小明在科研领域取得突破。王胜利和李秀兰安享晚年,看着儿孙绕膝,共享天伦。筒子楼虽然被拆迁,成为了历史的印记,但它所承载的温暖记忆和互助精神,以及王家人之间深厚的亲情与爱意,将永远留在每个人的心中,指引着他们继续前行,共同书写着属于这个家庭的永不落幕的“春天”。
阅读剧本正文
第1集:筒子楼里的早高峰
背景:90年代初,筒子楼公用厨房的“早高峰”,李秀兰与邻里为争抢灶台、水源斗智斗勇,展现筒子楼特有的生活风貌。王建国为赶厂里早会,李秀兰为没煤球发愁。王胜利老爷子嘴上抱怨,实则偷偷帮忙。王小明沉迷科技,王小芳追求时尚。家庭的日常小摩擦和温情互动,引出筒子楼生活的独特韵味。
第2集:婆媳初显裂痕
剧情:张晓丽在百货商店努力工作,希望改善生活。李秀兰和王小芳来店里“视察”,李秀兰因不理解百货商店的规矩,大声喧哗,甚至“好心”地向顾客揭穿“成本价”,吓跑了张晓丽的潜在顾客,令张晓丽尴尬不已,婆媳矛盾初现。王小芳对时尚的追求与母亲的传统观念产生摩擦,为后续铺垫。
第3集:创业萌芽与家庭风波
剧情:张晓丽因工作受挫,萌生了辞职创业开服装店的想法,与王建国商量,王建国担忧。王小芳的新潮牛仔外套被李秀兰误以为是破烂剪坏,小芳伤心欲绝,再次凸显代际审美差异。王小明捣鼓的“扩音器”意外导致筒子楼停电,引发邻里抱怨,王小明被父母训斥,却也展现其对科技的痴迷。
第4集:辞职风波
剧情:张晓丽在内心挣扎后,毅然决然地辞去了百货商店的“铁饭碗”,将辞职的决定告知家人,引发轩然大波。李秀兰强烈反对,认为她“疯了”、“败家”,甚至拿养老钱做威胁。王胜利虽嘴上不说话,但私下拿出自己的私房钱支持儿媳。王小芳和王小明则表示支持张晓丽的创业梦想。
第5集:小店的启程
剧情:张晓丽开始租下小门面,着手装修,王建国、王小芳、王小明都积极帮忙。李秀兰虽然嘴上不饶人,却也偷偷地观察和关心。张晓丽首次去批发市场进货,体会到创业的艰辛。李秀兰在邻里间抱怨儿媳辞职,但又忍不住打听店面进展,言语间流露出复杂的情绪。
第6集:生意不温不火
剧情:“潮流风尚”开业,起初生意不温不火,张晓丽面临资金压力,心情沮丧。李秀兰继续泼冷水,认为创业失败是意料之中。王建国拿出自己的奖金支持妻子,给予张晓丽莫大的安慰和力量。王小芳观察到店里生意惨淡,开始思考如何帮助嫂子。
第7集:姐妹联手,生意转机
剧情:王小芳利用自己在美容院的时尚经验和人脉,提出与张晓丽的服装店合作,推出“免费形象设计”活动。王小芳在店里为顾客提供穿搭建议,吸引了不少年轻人。王小明则自告奋勇地在店门口“广播”宣传,虽然闹出不少笑话,但也增加了店里的人气。店里生意开始有了起色。
第8集:李秀兰的转变
剧情:店里生意逐渐好转,李秀兰嘴上依然不饶人,但私下里会默默帮张晓丽整理货架,甚至在邻里面前夸赞儿媳。王小明再次捣鼓“自动削铅笔机”失败,闹出笑话,但他的科技梦想也悄然萌芽。王建国看到妻子的努力,决定辞去厂里的工作,全身心支持张晓丽的服装事业。
第9集:裁员与新的挑战
剧情:国营机械厂面临裁员,王建国接到通知,面临失业困境。他将情况告知张晓丽,张晓丽鼓励他加入自己的服装店。李秀兰得知王建国失业,焦虑不安。王小芳在李明服装公司表现出色,被李明赏识,接到了一个重要的设计任务,同时,李明对小芳萌生爱意。
第10集:爱情的萌芽与家庭的抉择
剧情:李明向王小芳表白,王小芳内心惊喜又忐忑。她将此事告知家人,李秀兰强烈反对,认为李明年纪大、离过婚,不“门当户对”。王胜利和张晓丽、王小明则支持小芳追求爱情。王小芳决定接受李明的挑战,为公司设计一套重要作品,证明自己的能力。
第11集:梦想与爱情的双重考验
剧情:王小芳废寝忘食地为设计任务努力,李明给予她悉心指导和鼓励。李秀兰虽然嘴上抱怨,但私下里会关心小芳的身体。王建国正式加入服装店,从零开始学习经营,与张晓丽共同打理生意。王小明的“语音识别器”发明再次失败,但其探索精神依旧。
第12集:事业爱情双丰收
剧情:王小芳的设计作品在公司内部获得了巨大成功,得到李明的认可,并被提升为设计部副主管。李秀兰嘴上抱怨,心里却为女儿的成就感到骄傲。王小芳和李明的感情也越来越稳定。张晓丽的服装店生意兴隆,开始考虑扩大经营,王建国也逐渐成为她的得力助手。
第13集:扩张与隐忧
剧情:张晓丽决定在市中心开第二家分店,虽然王建国有些担忧,但最终还是支持了妻子。两人投入大量资金和精力筹备新店。王小明的新发明“自动浇花器”再次失败,但他的执着和乐观感染着家人。筒子楼外出现拆迁勘测人员,拆迁的传闻开始在居民中流传。
第14集:新店开业,未来可期
剧情:张晓丽的第二家店“潮流风尚2号店”盛大开业,生意异常火爆。李秀兰嘴上依然不饶人,却也主动帮忙,展现了婆媳关系的温情转变。王小芳的设计作品获得了国际大奖,李明在颁奖典礼上向她求婚,王小芳感动应允。
第15集:喜事连连,拆迁临近
剧情:王小芳与李明的婚事提上日程,李秀兰虽然嘴上依然有些抵触,但内心已经接受。筒子楼的拆迁公告正式发布,居民们既兴奋又感伤。王胜利和李秀兰面对住了大半辈子的筒子楼,心中充满不舍。
第16集:搬迁与不适
剧情:筒子楼居民陆续搬离,王建国和张晓丽将王胜利和李秀兰接到了他们市中心的新房。李秀兰对新环境感到不适应,抱怨大房子不如筒子楼自在,但内心感受到了儿女的孝顺。王小明考上重点高中,继续他的发明之路。
第17集:王小明的科技生活
剧情:王小明在新学校里如鱼得水,继续捣鼓各种电子产品。他向爷爷奶奶展示平板电脑,让王胜利和李秀兰第一次体验到科技带来的便利,看到王小芳通过视频出现在屏幕上,感到非常新奇。
第18集:国际舞台与线上拓展
剧情:王小芳接到国际时尚研讨会的邀请,李明陪同前往,王小芳在国际舞台上崭露头角,结识了更多行业精英。张晓丽的服装店也开始尝试拓展线上业务,王建国从客服和发货做起,夫妻俩共同学习新的经营模式。
第19集:家庭团聚,科技融入
剧情:王小芳从国外归来,与家人团聚,分享她在国际舞台的经历。王小明教爷爷奶奶使用智能手机,李秀兰和王胜利虽然学习缓慢,但对科技表现出浓厚兴趣。张晓丽的线上业务也逐渐步入正轨,生意越来越红火。
第20集:回顾与展望
剧情:几年后,王家人事业有成,生活幸福。王建国和张晓丽的公司成为行业佼佼者,王小芳成为国际知名设计师,王小明在科技领域也取得突破。一家人围坐在一起,回顾过往,感慨万千。李秀兰虽然嘴上不改,但言语中充满了对儿女的骄傲和满足。
第21集:温暖的传承
剧情:王胜利和李秀兰在新家过着幸福的晚年生活,享受着儿孙绕膝的天伦之乐。他们逐渐适应了现代化的生活,也感受到了时代进步带来的便利。李秀兰甚至学会了用手机和亲友视频聊天,分享生活中的点滴。
第22集:家族企业与人才培养
剧情:张晓丽和王建国的事业持续发展,他们开始注重培养年轻人才,为公司注入新鲜血液。他们鼓励年轻人创新,给予他们施展才华的平台。他们的企业不仅创造了财富,也承担起更多的社会责任。
第23集:时尚的力量
剧情:王小芳作为国际知名设计师,开始用自己的影响力回馈社会。她参与公益项目,帮助贫困地区的年轻人学习服装设计,用时尚的力量改变他们的命运。她的设计不仅带来美,更传递了爱与希望。
第24集:科技改变生活
剧情:王小明在科研领域取得突破性进展,他的发明成果应用于民生领域,极大地方便了人们的生活。他受邀在国际科技大会上发表演讲,成为年轻一代科学家的代表。
第25集:筒子楼情结
剧情:虽然住上了大房子,过上了好日子,但王胜利和李秀兰依然对筒子楼有着深厚的情结。他们偶尔会回到筒子楼的旧址,回忆过去的点点滴滴。那片废墟,承载了他们最纯粹的青春和最真挚的情感。
第26集:代际和解
剧情:经过岁月的洗礼,李秀兰和儿女们之间的观念隔阂彻底消融。她从最初的反对和担忧,变成了现在最坚定的支持者和最骄傲的母亲。她终于明白,只要一家人在一起,就是最大的幸福。
第27集:团圆饭
剧情:逢年过节,王家人都会在王建国和张晓丽的大房子里举行盛大的家庭聚餐。一家三代甚至四代同堂,欢声笑语,其乐融融。餐桌上,每个人分享着自己的故事,互相鼓励,共同成长。
第28集:生命的延续
剧情:王小芳和李明迎来了他们的孩子,王小明也完成了学业,步入社会,并开始了他的第一份科研工作。王家的香火得以延续,新的生命为这个家庭带来了更多的希望和活力。
第29集:回首过往,展望未来
剧情:王胜利和李秀兰迎来了他们的金婚。儿女们为他们举办了一场温馨的纪念活动。老两口手牵手,回顾了他们携手走过的岁月,从筒子楼的青涩爱情,到如今的儿孙满堂,感慨万千。
第30集(大结局):筒子楼里的春天,永不落幕
剧情:王家人各自在自己的领域取得了卓越成就,他们用奋斗和爱,创造了属于自己的精彩人生。筒子楼虽然被拆迁,但它所承载的温暖记忆和互助精神,将永远留在每个人的心中。最后,一张全家福定格了幸福的瞬间,预示着这个家庭的春天,将永不落幕。
阅读剧本正文
本剧的整体风格将立足于真实细腻的生活流,通过对上世纪90年代中国北方城市筒子楼生活的全景式描绘,展现普通家庭在社会转型期所经历的欢笑与泪水、困惑与成长。我们致力于营造一种温馨又略带年代感的氛围,让观众在轻松愉快的观影体验中,体会到家庭的强大凝聚力和生活的美好。
本剧的核心理念在于强调家庭成员之间的相互理解、包容与支持,以及代际之间的碰撞与融合。在经济体制转轨、观念多元化冲击的背景下,传统与现代、保守与开放的观念冲突不可避免,但通过幽默诙谐的日常片段,我们力求展现即便有摩擦,亲情依然是维系家庭最坚韧的纽带。同时,剧集也将折射出大时代下小人物的坚韧与乐观,他们如何在有限的条件下,创造出属于自己的幸福和乐趣。
目标受众锁定为对90年代有记忆的80后、90后观众,他们能够从中找到情感共鸣和集体回忆;同时,也面向喜爱家庭题材、追求温暖情感共鸣的年轻观众,让他们了解父母辈的生活,并从中汲取积极向上的力量。本剧的市场定位是填补当前市场对90年代家庭喜剧的空白,以其独特的年代背景和普世的家庭情感,打造一部既能引发怀旧共鸣,又能触动人心的长篇剧集。在竞争激烈的短剧市场中,我们相信这部作品能凭借其独特的“年代滤镜”和“情感深度”脱颖而出。
阅读剧本正文
第一集
1.筒子楼 公用厨房 晨 外
字幕:
1993年
初春,某城市筒子楼
旁白:九十年代初,城市里筒子楼的早晨,总是伴随着锅碗瓢盆的交响曲拉开序幕……
△ 公用厨房里,烟雾缭绕,人声鼎沸。五六个煤炉上,粥、馒头、油条、面条各种早点齐头并进。
△ 王太太(李秀兰)正端着一盆洗好的青菜,想放到水池边,却发现水池被张家大婶和李家阿姨霸占着。
李秀兰:哎哟喂,张大姐,李妹妹,你们这是准备给全筒子楼做饭呐?水池子都不带挪窝儿的!
张大婶:哟,李秀兰,你这就来晚了,我这儿正洗红薯呢,一会儿做红薯粥!
李阿姨:我这儿也快了,洗把米就走。
△ 李秀兰撇撇嘴,无奈地把菜盆放到了旁边堆满杂物的窗台上。
△ 大儿子王建国穿着皱巴巴的白衬衫,打着哈欠走进来,手里拿着一个空铝饭盒。
王建国:妈,早饭好了没?我得赶紧去厂里开早会。
李秀兰:快了快了,你等会儿。
△ 李秀兰从拥挤的灶台上拿起一个馒头,正要递给王建国,突然,她的煤炉“噗”地一声熄灭了。
李秀兰:哎哟我的妈呀!煤球又用完了!
△ 她急得直跺脚,旁边的张大婶和李阿姨幸灾乐祸地笑了。
张大婶:我说李秀兰,你这日子过的,不是少盐就是没煤,今儿又得喝凉水粥咯!
李阿姨:要不,你来我家吃点?我家锅里还有点剩饭。
李秀兰:哼,少来这套!我自个儿想办法!
△ 她转身就想去找王胜利。
2.筒子楼 公用走廊 晨 内
△ 王胜利(老王)穿着一件老式汗衫,手里拿着个报纸,正在慢悠悠地往厕所走,边走边念报。
王胜利(念报):……加快经济体制改革,深入贯彻计划与市场相结合的方针……
△ 李秀兰气冲冲地追上来。
李秀兰:老王!老王!你耳背了是不是?!
王胜利(不耐烦):干啥?一大早的鬼叫什么?没看我正学习呢!
李秀兰:学习个屁!煤球没了!煤球!你把煤球藏哪儿了?我锅里的粥还冒着热气呢,眼看就要凉了!
王胜利:煤球?我昨晚不是放炉子边儿了吗?你个败家娘们儿,是不是又偷偷给谁用了?!
李秀兰:我给谁用?!就咱家这筒子,谁稀罕你那几块煤球?!你赶紧给我找去!建国还得赶厂里开会呢!
△ 王胜利无奈地叹了口气,把报纸一卷,转身往回走。
3.筒子楼 王家客厅兼卧室 晨 内
△ 狭小的屋子里,大孙子王强(王建国和张晓丽的儿子)正趴在唯一的写字台上写作业,小儿子王小明则半躺在床上,偷偷摸摸地听着录音机里罗大佑的歌。二女儿王小芳则对着一面小镜子,涂抹着口红,精心打扮。
王小明(跟着哼):青春少年是样样红啊……
△ 王强不耐烦地用笔敲了敲桌子。
王强:小叔,你能不能小点声啊?我这儿背课文呢!“早发白帝城,朝辞白帝彩云间……”
王小明:哟,大侄子,背得挺好啊!不过这歌才够劲儿,什么“朝辞白帝”,太老土了!
王小芳:小明,别吵吵了!我这儿画眉毛呢,一会儿画歪了,今儿还怎么去见客户?
△ 突然,李秀兰的声音从外面传来。
李秀兰(画外音):王小明!王小芳!都给我死出来!
△ 王小明赶紧把录音机关小声,王小芳也吓得把口红一歪,画到了嘴唇外面。
王小芳:哎哟我的妈呀!
△ 李秀兰推门进来,手里还拿着一块黑乎乎的煤球,脸上挂着一层薄薄的煤灰。
李秀兰:你们两个小兔崽子!你爸把煤球藏柜子底下,我找了半天才找到!瞧瞧,我这手!小芳,你赶紧去把炉子点上!小明,你把炉子下面的煤渣给我倒了!
王小芳:妈,我这儿有急事呢!
王小明:奶奶,我……我作业还没写完呢!
李秀兰:急事?!作业?!我看你们就是想偷懒!赶紧给我麻利点!
△ 王胜利也跟着走进来,看到王小明手里的录音机,眼疾手快地一把夺过。
王胜利:好啊你个小兔崽子!不好好学习,听这些靡靡之音!
王小明:爸!那是罗大佑!不是靡靡之音!
王胜利:罗什么佑!狗屁不通!
△ 一家人在狭小的屋子里闹作一团,王建国无奈地看着这一幕,张晓丽则从厨房门口探出头,无奈地摇了摇头。
4.百货商店 女装部 日 内
字幕:
百货商店
△ 张晓丽穿着得体的售货员制服,笑盈盈地向顾客推销新款连衣裙。
顾客:这裙子多少钱啊?看着还行。
张晓丽:大姐,您眼光真好!这是我们店里刚到的新款,意大利进口面料,穿上绝对显瘦显气质!原价380,今天搞活动,八折优惠,只要304块!
顾客(咋舌):哎哟,这么贵!
张晓丽:贵有贵的道理嘛!您想啊,这质量,这款式,穿个十年八年都不带过时的!
△ 顾客还在犹豫,这时,李秀兰和王小芳提着大包小包,风尘仆仆地走过来。
李秀兰:晓丽啊!晓丽!
张晓丽(脸一僵):妈,小芳,你们怎么来了?
李秀兰:我们这不是来给你捧场嘛!顺便,看看有没有啥便宜货,给家里添置添置。
△ 李秀兰说着,东张西望,眼睛紧盯着那些打折处理的商品。
张晓丽:妈,您小点声,这是百货商店,不是菜市场。
李秀兰:哼,百货商店怎么了?不都是卖东西的嘛!再说了,我这是来给你省钱呢!
△ 王小芳则径直走向一面大镜子,试穿起一件时尚的牛仔外套。
王小芳:晓丽姐,这件好看吗?我觉得我穿上特精神!
张晓丽:小芳,你别乱试,这都是新款,很贵的!
李秀兰:小芳,你别听你嫂子的,穿穿有什么关系!又不买!
△ 顾客看到这一幕,皱了皱眉,转身离开了。
张晓丽(气得小声):妈!您看,客户都被您吓跑了!
李秀兰:跑就跑了,有啥了不起的!你这裙子卖这么贵,谁买得起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