权属:原创 · 普通授权
字数:37914
成片时长:约126分钟
阅读:7848
发表:2020/7/20
古装
电影剧本
茅麓山挽歌
- 故事梗概
- 作品卖点
- 作品正文
【本作品已在湖北省版权保护中心进行版权登记,登记鄂作登字2020-A-00004502】
士兵:在!
李来亨:把此人拖下去,斩了!
士兵:是!
两名士兵将不停挣扎的李有实押出门外斩首。
150.矛龙山山脚哨所 晨 外
李来亨率领明军乘着夜色下山突围。一个士兵不小心绊倒一个石头,石头的响声惊动了清军哨兵。
哨兵:贼寇下山啦!
李来亨高声命令。
李来亨:冲啊——!
从睡梦中惊醒过来的清军士兵,迅速各就各位。
李来亨率领的南明军,在宽大的壕沟面前束手无策,无法逾越。
穆里玛:给我狠狠地打!
清军隔着壕沟炮击明军,发射弓箭。一批批明军士兵中弹、中箭倒地。
杨山:大帅,清军防守严密,突围非常困难!
李来亨:撤回山寨!率领余部退回百羊寨。
151.矛龙山七连坪帅府 日 内
李来亨、缑应照、王世昌、杨山、李守玉等人会商战况。
李来亨:前山路口的清军把守很严,又挖了宽大的壕沟,这次突围牺牲了一大半兄弟,不得已退了回来。
缑应照:后山这边情况也是一样,要突围出去绝无可能。
王世昌:如果不撤回,硬攻的结果就是全军覆没。
李来亨:李管事!
李守玉:在!
李来亨:寨子里还剩多少粮食?
李守玉:仅剩下一点苞谷,掺上野菜,也维持不到两天了。把战马、黄牛也算上,也维持不了三、四天。前几日杀了几匹马,给伤员吃了。
正说着,一士兵提着一小袋苞谷和一小块腊肉跑了进来。
士兵:报——!
李来亨:这是哪里来的?
士兵递上苞谷和腊肉。
士兵:大帅,这是王大爷让带给您的。
李来亨:王大爷?他人可好?
士兵抽泣着。
士兵:杨军师让我们去咨询王大爷找水,他……他……
(闪回)矛龙山七连坪王大爷家 日 内
几个士兵走了进来,呼喊:王大爷!
王大爷昏睡在床上,旁边围着几个村民。
士兵问:王大爷怎么了?生病了?
村民:王大爷没病,只是两三天没吃东西了,身子虚弱。刚才醒过来,还在念叨李将军,没想到你们来了。转身对王大爷:王大爷,小李王的士兵来了。
士兵:王大爷!
王大爷微微地睁开眼,指着桌上的一小袋苞谷和腊肉,断断续续地:把它送给小李王……小李王吃了……才……才有力气打胡人!说完,头一歪,气绝身亡。
村民和众士兵:王大爷!王大爷!
(闪回完)
152.矛龙山七连坪帅府 日 内
听完士兵的讲述,屋内的众人全都啜泣起来。
李来亨:矛龙山的百姓多好啊!这些年,给我们部队这么多的帮助,我们再难也不能杀耕牛,那是矛龙山群众的命根子。说到这里顿了顿,喉头哽咽:兄弟们,胡人把我们逼上了绝路,但我们宁死不屈,还有自己做主的权力!
众人:大帅,下命令吧!
李来亨:缑总兵、王总兵!
缑应照、王业昌:在!
李来亨:安排士兵在帅府前架设木柴!
缑应照、王业昌:是!
153.矛龙山七连坪太后宫 日 阴 外
高夫人对着镜子,把头上的发髻整了整。
高夫人:春莲,柱儿,走吧!
两人和柱子走出门外。
154.矛龙山七连坪帅府前 日 阴 外
天空电闪雷鸣,狂风大作。
南明军帅府前架起巨大的柴堆,四周覆盖着茅草。有士兵朝木柴、茅草上淋着煤油。
高夫人、李来亨、惠春莲和儿子柱子从容来到柴堆前。
李来亨:点火!
几个士兵从不同方向点燃柴堆上的茅草,霎时烈焰熊熊,火光冲天。
人群中,几百名南明军将士站姿笔挺,神情威严。几十个伤员柱着拐杖,佝偻着身子,一言不语。
李来亨深情地望了望周边熟悉的高山、树木、房屋、土地,发出沉闷的指令。
李来亨:跳!
李来亨与妻惠春莲、儿柱子以及高夫人、众将士跳入熊熊大火中。
不远处,几十个乡亲立在墙角掩面而泣。天空忽然爆出一声炸雷,大雨倾盆而下。
155.矛龙山山脚清军哨口 日 雨 外
大雨滂沱,山洪暴发。
咆哮的山洪冲向山脚清军哨口,慌作一团的清军士兵四处逃命。洪水卷起无数挣扎的清军士兵或尸体冲向下游。
片尾:滚动字幕
李来亨投火自尽后,清廷兴山县知县潘内召到实地勘察。为贬损南明军,故意将矛龙山写作茅麓山。
乾隆十三年(公元1748年),清廷正式将矛龙山定名茅麓山,沿用至今。
以李来亨为首的南明军,在夔东地区兴山县矛龙山坚持武装抗清十三年。康熙三年(公元1664年)8月4日,面对数倍于己的清军围剿,弹尽粮绝的李来亨带领南明军将士拒不投降,英勇杀敌。终因寡不敌众,携全家投火自尽。在矛龙山突围中,部下三万余人,多半壮烈捐躯,小部逃散,一百余人被俘,无一人乞降,谱写了一曲奋勇杀敌的慷慨悲歌。
矛龙山的失守,标志着大陆最后一块抗清基地被摧毁。至此,自1644年清军入关始,整整20年的南明军抗清斗争基本结束。但是,李来亨及其南明将士不屈不挠的战斗精神、杀身成仁的英勇气节,与山河同在,与日月同辉。
——剧终
参考文献
1.《小闯王李来亨》(中共兴山县委写作组,湖北人民出版社,1975年6月第一版)
2.《南明史》(顾诚著,光明日报出版社,2011年7月第一版)
3.《李来亨圣帝行宫之碑校勘记》(谢源远,载《江汉考古》 1983年第3期)
李来亨:把此人拖下去,斩了!
士兵:是!
两名士兵将不停挣扎的李有实押出门外斩首。
150.矛龙山山脚哨所 晨 外
李来亨率领明军乘着夜色下山突围。一个士兵不小心绊倒一个石头,石头的响声惊动了清军哨兵。
哨兵:贼寇下山啦!
李来亨高声命令。
李来亨:冲啊——!
从睡梦中惊醒过来的清军士兵,迅速各就各位。
李来亨率领的南明军,在宽大的壕沟面前束手无策,无法逾越。
穆里玛:给我狠狠地打!
清军隔着壕沟炮击明军,发射弓箭。一批批明军士兵中弹、中箭倒地。
杨山:大帅,清军防守严密,突围非常困难!
李来亨:撤回山寨!率领余部退回百羊寨。
151.矛龙山七连坪帅府 日 内
李来亨、缑应照、王世昌、杨山、李守玉等人会商战况。
李来亨:前山路口的清军把守很严,又挖了宽大的壕沟,这次突围牺牲了一大半兄弟,不得已退了回来。
缑应照:后山这边情况也是一样,要突围出去绝无可能。
王世昌:如果不撤回,硬攻的结果就是全军覆没。
李来亨:李管事!
李守玉:在!
李来亨:寨子里还剩多少粮食?
李守玉:仅剩下一点苞谷,掺上野菜,也维持不到两天了。把战马、黄牛也算上,也维持不了三、四天。前几日杀了几匹马,给伤员吃了。
正说着,一士兵提着一小袋苞谷和一小块腊肉跑了进来。
士兵:报——!
李来亨:这是哪里来的?
士兵递上苞谷和腊肉。
士兵:大帅,这是王大爷让带给您的。
李来亨:王大爷?他人可好?
士兵抽泣着。
士兵:杨军师让我们去咨询王大爷找水,他……他……
(闪回)矛龙山七连坪王大爷家 日 内
几个士兵走了进来,呼喊:王大爷!
王大爷昏睡在床上,旁边围着几个村民。
士兵问:王大爷怎么了?生病了?
村民:王大爷没病,只是两三天没吃东西了,身子虚弱。刚才醒过来,还在念叨李将军,没想到你们来了。转身对王大爷:王大爷,小李王的士兵来了。
士兵:王大爷!
王大爷微微地睁开眼,指着桌上的一小袋苞谷和腊肉,断断续续地:把它送给小李王……小李王吃了……才……才有力气打胡人!说完,头一歪,气绝身亡。
村民和众士兵:王大爷!王大爷!
(闪回完)
152.矛龙山七连坪帅府 日 内
听完士兵的讲述,屋内的众人全都啜泣起来。
李来亨:矛龙山的百姓多好啊!这些年,给我们部队这么多的帮助,我们再难也不能杀耕牛,那是矛龙山群众的命根子。说到这里顿了顿,喉头哽咽:兄弟们,胡人把我们逼上了绝路,但我们宁死不屈,还有自己做主的权力!
众人:大帅,下命令吧!
李来亨:缑总兵、王总兵!
缑应照、王业昌:在!
李来亨:安排士兵在帅府前架设木柴!
缑应照、王业昌:是!
153.矛龙山七连坪太后宫 日 阴 外
高夫人对着镜子,把头上的发髻整了整。
高夫人:春莲,柱儿,走吧!
两人和柱子走出门外。
154.矛龙山七连坪帅府前 日 阴 外
天空电闪雷鸣,狂风大作。
南明军帅府前架起巨大的柴堆,四周覆盖着茅草。有士兵朝木柴、茅草上淋着煤油。
高夫人、李来亨、惠春莲和儿子柱子从容来到柴堆前。
李来亨:点火!
几个士兵从不同方向点燃柴堆上的茅草,霎时烈焰熊熊,火光冲天。
人群中,几百名南明军将士站姿笔挺,神情威严。几十个伤员柱着拐杖,佝偻着身子,一言不语。
李来亨深情地望了望周边熟悉的高山、树木、房屋、土地,发出沉闷的指令。
李来亨:跳!
李来亨与妻惠春莲、儿柱子以及高夫人、众将士跳入熊熊大火中。
不远处,几十个乡亲立在墙角掩面而泣。天空忽然爆出一声炸雷,大雨倾盆而下。
155.矛龙山山脚清军哨口 日 雨 外
大雨滂沱,山洪暴发。
咆哮的山洪冲向山脚清军哨口,慌作一团的清军士兵四处逃命。洪水卷起无数挣扎的清军士兵或尸体冲向下游。
片尾:滚动字幕
李来亨投火自尽后,清廷兴山县知县潘内召到实地勘察。为贬损南明军,故意将矛龙山写作茅麓山。
乾隆十三年(公元1748年),清廷正式将矛龙山定名茅麓山,沿用至今。
以李来亨为首的南明军,在夔东地区兴山县矛龙山坚持武装抗清十三年。康熙三年(公元1664年)8月4日,面对数倍于己的清军围剿,弹尽粮绝的李来亨带领南明军将士拒不投降,英勇杀敌。终因寡不敌众,携全家投火自尽。在矛龙山突围中,部下三万余人,多半壮烈捐躯,小部逃散,一百余人被俘,无一人乞降,谱写了一曲奋勇杀敌的慷慨悲歌。
矛龙山的失守,标志着大陆最后一块抗清基地被摧毁。至此,自1644年清军入关始,整整20年的南明军抗清斗争基本结束。但是,李来亨及其南明将士不屈不挠的战斗精神、杀身成仁的英勇气节,与山河同在,与日月同辉。
——剧终
参考文献
1.《小闯王李来亨》(中共兴山县委写作组,湖北人民出版社,1975年6月第一版)
2.《南明史》(顾诚著,光明日报出版社,2011年7月第一版)
3.《李来亨圣帝行宫之碑校勘记》(谢源远,载《江汉考古》 1983年第3期)
声明:未经授权不得转载,侵权必究!授权后转载须注明出处:"转自华语剧本网 www.juben.pro"。 [ 如何申请转载 ]
登录 后再戳我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