权属:原创 · 独家授权
字数:38631
成片时长:约129分钟
阅读:8492
发表:2021/7/3
主旋律,农村
电影剧本
麦田
- 故事梗概
- 作品正文
王拴成:行嘞,那就麻烦你了。塑料袋厂的事情,我会尽快想办法的。
李狗剩:从小玩到大的,你说那么多,没意思了。
王拴成:行了,走了。
王拴成朝家的方向走去,挥手示意李狗剩回去。
60、李狗剩家 夜 内
李狗剩推门进了窑洞,还没坐稳就说他妈。
李狗剩:妈,您真行,人家要走了啊,你问人家吃不吃苹果。洗好了苹果,直接端过来不就好了。
狗剩妈:苹果那么贵,我可舍不得给他吃。
李狗剩:那你就不该出现。以前人家拴成来了,你可把人家当成亲儿子,弄得我像领养的似的,今天,你看你这态度,变颜变色的。人家又不傻,看的多不好看啊。
狗剩妈:谁让他害你丢了工作,还让你别出去打工的。
李狗剩:你咋不说现在还有人给我介绍对象了呢。
狗剩妈:也对哦,王拴成他不行了,我儿子以后,就要成村子里的香饽饽了。
李狗剩:你这个小老太太,每天脑子里想的都是啥啊。快做饭去吧,都快饿死了。
狗剩妈:那个王拴成不走,怎么做饭。我才不给他吃咱家饭呢。
李狗剩:快去吧,快去吧,别絮叨了。
61、麦田边的路上 夜 外
王拴成一个人来到麦田边上查看,麦田里烧着火,冒着烟。
王拴成:(叹气)这个陋习什么时候才能改啊。又开始烧秸秆了。前几天刚收完的麦子,这就开始烧秸秆了,污染环境不说,这万一引发火灾呢。这秋天天干物燥的。
王拴成自言自语几句,看到田里有人正在点火,赶快跑了过去,田里点火的是一个中年的麦农。
王拴成:叔,这天这么干,这直接烧,不怕火灾?
麦农:怕啥呢嘛,我这不是在这里看着呢嘛。
王拴成:这火万一顺着风窜起来,你看不住呢嘛。
麦农:你这娃娃,怕啥呢嘛。看不住能窜哪里嘛,周围都是要烧的麦秆秆,又烧不到人呢嘛。
王拴成:万一窜到山上,引起山火呢?
麦农:啊呀,你这个后生烦得很嘛,年年都是这么烧呢嘛,老祖宗传下来的,不烧怎么再种呢嘛,烧了,就有了草木灰。不烧的话,这地就没有肥了嘛。
王拴成:不是不弄,是看看能不能想办法处理嘛,能不能先把麦秆割了放在一边。
麦农:你个娃娃,没种过田吧,那个村子的?抢收麦子腰都要断了,你还让咱们再割一遍麦秆?这是想累死庄稼汉哩。
麦农说着把王拴成拉到了旁边,自己开始放火烧秸秆。王拴成站在麦田边上,看着烧起来的火,火光映红了王拴成的脸,燃烧后的烟飘了过来,王拴成咳嗽了两声,王拴成的眼睛流出了眼泪。
62、麦田田垄 日 外
晨雾尚未飘散,周围蒙着淡淡白色,王拴成蹲坐在田垄上,看着麦田里烧成了黑灰的麦秆,有些地方还在冒烟。
王拴成:(自言自语)要是这些麦秆都能被利用起来,那该多好啊!
突然间,王拴成拍了一下自己的头,眼睛放光,起身快步离开了。
63、村委办公室 日 内
王拴成坐在电脑前查资料,李为民走了进来。
李为民:拴成,忙着呢,昨天你去做李狗剩思想工作,效果如何?
王拴成依旧很认真的查资料,回答李为民有些心不在焉。
王拴成:嗯,去了。狗剩他不走。
李为民:看什么东西呢,这么着迷?
王拴成:大舅,你来看这个。
李为民走过来,王拴成指着电脑屏幕,上边显示的是一篇论文,文章标题为“利用秸秆制作可降解一次性塑料袋技术解析”。
李为民:(一字一顿)秸秆制作可降解塑料袋?
王拴成:对!这就是打破咱村现在困境的办法。昨晚我在麦田里看到一个麦农放火烧秸秆,还不知所措呢。
李为民:这是哪里找来的?
王拴成:我们学校的数字图书馆,虽然毕了业了,我的学号依然能用,我就进去看了,没想到我们学校化学院的冯建国教授,早在三年前就开始研究了。
李为民:这真是个好技术啊!一下子解决我们村两大问题。
王拴成:大舅,你给我开一个咱们村委的介绍信,我下午就收拾行李,明天我就去省城,找老教授去。
李为民:介绍信没有问题,只是咱们这穷乡僻壤的,人家教授愿不愿意来帮咱们。
王拴成:(若有所思)嗯。要不这样,大舅,你给我再凑点钱,我带过去,我们高薪聘请他老人家,来我们村工作。
李为民:好,我去凑钱。咱们村之后的出路,就靠你了。
64、王拴成家中间窑洞 夜 内
窑洞内李春芳打着毛衣,二人看着电视。
李春芳:二虎,拴成这次去省城,你没去送他。
王二虎:孩子这么大了,去省城办个事而已,送什么送。
李春芳:自打塑料袋厂的事儿出了之后,你们父子俩都没怎么说过话。
王二虎:还要怎么说话?这小子做的什么事,怎么和他说话。
李春芳:你这都马上半百的人了,跟自己的儿子较什么劲。
王二虎:这哪是较劲不较劲,那个塑料袋厂,我花了多少心血……
李春芳:(打断王二虎)你花了多少心血我知道。那天晚上我也和拴成谈了。但终究还是一家人不是。
王二虎:他什么时候把我当过他爹。现在倒好,我这一屁股外债,都说父债子偿,让他来给我还债来啊。
李春芳:你这人,说你胖你还喘上了。这事儿是咱儿子做的不对,但你也不是没有一点错啊,你要老老实实用合格原料,也不至于被查啊。
王二虎:县里其它村办工厂都是用的回收颗粒,我这不也是为了节约成本嘛。
李春芳:你跟我说有啥用。唉。钱的事,咱们再想办法,穷苦日子咱们又不是没过过,最苦的时候都熬过来了,只要一家人在一块儿,还有啥坎过不去的。
王二虎:就怕咱娃可没这么想。
李春芳:你个大老爷们儿,咋心眼儿这么小呢。也不知道我当年是瞎了哪只眼睛看上你的。
王二虎:我哪里心眼小了,我要是心眼小,现在这么大的篓子,我早就该气死了。一屁股外债,还等着我还呢。
65、省城小旅馆 夜 内
小旅馆内,暖黄色的光打在王拴成脸上,他正在认真研究网上查的资料。小旅馆内部比较简陋,房间中央有张床,门边放了个洗脸盆,王拴成坐在床边,趴在一个褪了皮的桌子上工作。不一会儿,王拴成拿出钱包,钱包里夹了一张一家人的合影,王拴成借着昏黄的灯光,看一家人的合影。
王拴成:我爸确实不容易。我要弥补我的错误,我一定会让整个凤凰山村都过上好日子的。
王拴成看了一会儿,收起了照片和资料,去打水洗漱了。
66、王拴成家中间窑洞 夜 内
李春芳:二虎,给你说个正事。我听我哥说了,拴成这次去省城,就是为了你的塑料袋厂的事情。
王二虎:为我的事情?那去省城有啥用,去县里找人给我解封才对啊。
李春芳:你的材料不是不环保吗?成成这回是回省城给你请专家去了,说是要把咱们村办塑料袋厂改造成省里第一家可降解塑料制品厂。
王二虎:啥叫可降解?
李春芳:我也没大搞懂,听我哥讲的好像是这袋子自己可以分解,不会产生污染什么的。
王二虎:那这原材料价格肯定不低。
李春芳:错了,你猜这原材料是啥?
王二虎:是啥?
李春芳:(用自己手里的毛线针比划)是麦秸秆。
王二虎:啥,麦秸秆?那玩意儿能做塑料袋?
李春芳:我哥说是成成他们大学化学院有个老教授就有这个技术,成成这次去省城就为了这个事。
王二虎:那这是好事啊,环保了,原材料也不愁了。咱们村秸秆多的是。
李春芳:那可不。(把手里打的毛衣抻开,示意王二虎过来)来,比一下,我看织的小不小。
王二虎:我不要毛衣了。
李春芳:谁说这是给你织的了,只是拿你来比一下。你能穿,你儿子肯定就能穿。
王二虎:没想到那个小子能想到这么个办法。
李春芳:那你儿子回来,你是不是要和他好好谈谈呢?
王二虎:我……
李春芳:你这当爹的,要支持儿子工作,多大个人了,跟自己儿子置气,不怕人笑话。
王二虎:我没置气,我也没说不和他谈。
李春芳:这才有当爹的样子嘛,把你管理塑料袋厂的那个气势拿出来。
王二虎:得了吧。
夫妻二人脸上也有了笑容,暖黄色的灯光映在二人脸上。
67、省城大学化学院教室 日 内
王拴成在教室最后一排,旁听冯建国教授的课,冯建国是一个满头白发的老人,戴着眼镜,身体偏瘦但很精神,站在阶梯教室的讲台上课,声音洪亮,阶梯教室内坐满了人,下课铃响了,同学们纷纷离去,王拴成走去讲台,找冯建国教授。
王拴成:冯教授,您好,我是咱们学校农学院的毕业生,我叫王拴成。
冯建国:同学,你好。你来听我的课是有什么问题吗?
王拴成:是的,冯教授。我现在是水东县后山镇凤凰山村的一个驻村联络员,这是我的介绍信。
王拴成掏出介绍信,递给冯建国,冯建国打开介绍信,扶了扶眼镜,开始看介绍信。
王拴成:我来是因为在学校的电子图书馆查到了您三年前的一篇有关用秸秆做塑料袋的论文。
冯建国:嗯,你说的那篇文章,之前有不少企业过来找过我,说要买我的技术,我都拒绝了。
王拴成:冯老师,您看,这都中午了,我们一起去吃个饭,边吃饭边聊。
王拴成边说着,边帮冯教授拎上包,二人聊着走出教室。
68、饭店包间里 日 内
饭店包间里,餐桌上只摆了四个菜,两荤两素,餐桌旁,王拴成和冯建国挨着坐着。
王拴成:冯教授,您看这才四个菜,您就不让点了。
冯建国:以后叫我老师就好。四个菜已经不少了。四个菜我们很有可能吃不完呢。
王拴成:行,冯老师,您看我们要不要喝点什么?(转向服务员)你们这儿有什么比较好的酒?
冯建国:(赶紧拦住)使不得,使不得,我下午还有课,不能喝酒的。
王拴成:行,冯老师说啥是啥。(转向服务员)你先出去吧。
(服务员走出包间,王拴成起身把包间门关上了)
李狗剩:从小玩到大的,你说那么多,没意思了。
王拴成:行了,走了。
王拴成朝家的方向走去,挥手示意李狗剩回去。
60、李狗剩家 夜 内
李狗剩推门进了窑洞,还没坐稳就说他妈。
李狗剩:妈,您真行,人家要走了啊,你问人家吃不吃苹果。洗好了苹果,直接端过来不就好了。
狗剩妈:苹果那么贵,我可舍不得给他吃。
李狗剩:那你就不该出现。以前人家拴成来了,你可把人家当成亲儿子,弄得我像领养的似的,今天,你看你这态度,变颜变色的。人家又不傻,看的多不好看啊。
狗剩妈:谁让他害你丢了工作,还让你别出去打工的。
李狗剩:你咋不说现在还有人给我介绍对象了呢。
狗剩妈:也对哦,王拴成他不行了,我儿子以后,就要成村子里的香饽饽了。
李狗剩:你这个小老太太,每天脑子里想的都是啥啊。快做饭去吧,都快饿死了。
狗剩妈:那个王拴成不走,怎么做饭。我才不给他吃咱家饭呢。
李狗剩:快去吧,快去吧,别絮叨了。
61、麦田边的路上 夜 外
王拴成一个人来到麦田边上查看,麦田里烧着火,冒着烟。
王拴成:(叹气)这个陋习什么时候才能改啊。又开始烧秸秆了。前几天刚收完的麦子,这就开始烧秸秆了,污染环境不说,这万一引发火灾呢。这秋天天干物燥的。
王拴成自言自语几句,看到田里有人正在点火,赶快跑了过去,田里点火的是一个中年的麦农。
王拴成:叔,这天这么干,这直接烧,不怕火灾?
麦农:怕啥呢嘛,我这不是在这里看着呢嘛。
王拴成:这火万一顺着风窜起来,你看不住呢嘛。
麦农:你这娃娃,怕啥呢嘛。看不住能窜哪里嘛,周围都是要烧的麦秆秆,又烧不到人呢嘛。
王拴成:万一窜到山上,引起山火呢?
麦农:啊呀,你这个后生烦得很嘛,年年都是这么烧呢嘛,老祖宗传下来的,不烧怎么再种呢嘛,烧了,就有了草木灰。不烧的话,这地就没有肥了嘛。
王拴成:不是不弄,是看看能不能想办法处理嘛,能不能先把麦秆割了放在一边。
麦农:你个娃娃,没种过田吧,那个村子的?抢收麦子腰都要断了,你还让咱们再割一遍麦秆?这是想累死庄稼汉哩。
麦农说着把王拴成拉到了旁边,自己开始放火烧秸秆。王拴成站在麦田边上,看着烧起来的火,火光映红了王拴成的脸,燃烧后的烟飘了过来,王拴成咳嗽了两声,王拴成的眼睛流出了眼泪。
62、麦田田垄 日 外
晨雾尚未飘散,周围蒙着淡淡白色,王拴成蹲坐在田垄上,看着麦田里烧成了黑灰的麦秆,有些地方还在冒烟。
王拴成:(自言自语)要是这些麦秆都能被利用起来,那该多好啊!
突然间,王拴成拍了一下自己的头,眼睛放光,起身快步离开了。
63、村委办公室 日 内
王拴成坐在电脑前查资料,李为民走了进来。
李为民:拴成,忙着呢,昨天你去做李狗剩思想工作,效果如何?
王拴成依旧很认真的查资料,回答李为民有些心不在焉。
王拴成:嗯,去了。狗剩他不走。
李为民:看什么东西呢,这么着迷?
王拴成:大舅,你来看这个。
李为民走过来,王拴成指着电脑屏幕,上边显示的是一篇论文,文章标题为“利用秸秆制作可降解一次性塑料袋技术解析”。
李为民:(一字一顿)秸秆制作可降解塑料袋?
王拴成:对!这就是打破咱村现在困境的办法。昨晚我在麦田里看到一个麦农放火烧秸秆,还不知所措呢。
李为民:这是哪里找来的?
王拴成:我们学校的数字图书馆,虽然毕了业了,我的学号依然能用,我就进去看了,没想到我们学校化学院的冯建国教授,早在三年前就开始研究了。
李为民:这真是个好技术啊!一下子解决我们村两大问题。
王拴成:大舅,你给我开一个咱们村委的介绍信,我下午就收拾行李,明天我就去省城,找老教授去。
李为民:介绍信没有问题,只是咱们这穷乡僻壤的,人家教授愿不愿意来帮咱们。
王拴成:(若有所思)嗯。要不这样,大舅,你给我再凑点钱,我带过去,我们高薪聘请他老人家,来我们村工作。
李为民:好,我去凑钱。咱们村之后的出路,就靠你了。
64、王拴成家中间窑洞 夜 内
窑洞内李春芳打着毛衣,二人看着电视。
李春芳:二虎,拴成这次去省城,你没去送他。
王二虎:孩子这么大了,去省城办个事而已,送什么送。
李春芳:自打塑料袋厂的事儿出了之后,你们父子俩都没怎么说过话。
王二虎:还要怎么说话?这小子做的什么事,怎么和他说话。
李春芳:你这都马上半百的人了,跟自己的儿子较什么劲。
王二虎:这哪是较劲不较劲,那个塑料袋厂,我花了多少心血……
李春芳:(打断王二虎)你花了多少心血我知道。那天晚上我也和拴成谈了。但终究还是一家人不是。
王二虎:他什么时候把我当过他爹。现在倒好,我这一屁股外债,都说父债子偿,让他来给我还债来啊。
李春芳:你这人,说你胖你还喘上了。这事儿是咱儿子做的不对,但你也不是没有一点错啊,你要老老实实用合格原料,也不至于被查啊。
王二虎:县里其它村办工厂都是用的回收颗粒,我这不也是为了节约成本嘛。
李春芳:你跟我说有啥用。唉。钱的事,咱们再想办法,穷苦日子咱们又不是没过过,最苦的时候都熬过来了,只要一家人在一块儿,还有啥坎过不去的。
王二虎:就怕咱娃可没这么想。
李春芳:你个大老爷们儿,咋心眼儿这么小呢。也不知道我当年是瞎了哪只眼睛看上你的。
王二虎:我哪里心眼小了,我要是心眼小,现在这么大的篓子,我早就该气死了。一屁股外债,还等着我还呢。
65、省城小旅馆 夜 内
小旅馆内,暖黄色的光打在王拴成脸上,他正在认真研究网上查的资料。小旅馆内部比较简陋,房间中央有张床,门边放了个洗脸盆,王拴成坐在床边,趴在一个褪了皮的桌子上工作。不一会儿,王拴成拿出钱包,钱包里夹了一张一家人的合影,王拴成借着昏黄的灯光,看一家人的合影。
王拴成:我爸确实不容易。我要弥补我的错误,我一定会让整个凤凰山村都过上好日子的。
王拴成看了一会儿,收起了照片和资料,去打水洗漱了。
66、王拴成家中间窑洞 夜 内
李春芳:二虎,给你说个正事。我听我哥说了,拴成这次去省城,就是为了你的塑料袋厂的事情。
王二虎:为我的事情?那去省城有啥用,去县里找人给我解封才对啊。
李春芳:你的材料不是不环保吗?成成这回是回省城给你请专家去了,说是要把咱们村办塑料袋厂改造成省里第一家可降解塑料制品厂。
王二虎:啥叫可降解?
李春芳:我也没大搞懂,听我哥讲的好像是这袋子自己可以分解,不会产生污染什么的。
王二虎:那这原材料价格肯定不低。
李春芳:错了,你猜这原材料是啥?
王二虎:是啥?
李春芳:(用自己手里的毛线针比划)是麦秸秆。
王二虎:啥,麦秸秆?那玩意儿能做塑料袋?
李春芳:我哥说是成成他们大学化学院有个老教授就有这个技术,成成这次去省城就为了这个事。
王二虎:那这是好事啊,环保了,原材料也不愁了。咱们村秸秆多的是。
李春芳:那可不。(把手里打的毛衣抻开,示意王二虎过来)来,比一下,我看织的小不小。
王二虎:我不要毛衣了。
李春芳:谁说这是给你织的了,只是拿你来比一下。你能穿,你儿子肯定就能穿。
王二虎:没想到那个小子能想到这么个办法。
李春芳:那你儿子回来,你是不是要和他好好谈谈呢?
王二虎:我……
李春芳:你这当爹的,要支持儿子工作,多大个人了,跟自己儿子置气,不怕人笑话。
王二虎:我没置气,我也没说不和他谈。
李春芳:这才有当爹的样子嘛,把你管理塑料袋厂的那个气势拿出来。
王二虎:得了吧。
夫妻二人脸上也有了笑容,暖黄色的灯光映在二人脸上。
67、省城大学化学院教室 日 内
王拴成在教室最后一排,旁听冯建国教授的课,冯建国是一个满头白发的老人,戴着眼镜,身体偏瘦但很精神,站在阶梯教室的讲台上课,声音洪亮,阶梯教室内坐满了人,下课铃响了,同学们纷纷离去,王拴成走去讲台,找冯建国教授。
王拴成:冯教授,您好,我是咱们学校农学院的毕业生,我叫王拴成。
冯建国:同学,你好。你来听我的课是有什么问题吗?
王拴成:是的,冯教授。我现在是水东县后山镇凤凰山村的一个驻村联络员,这是我的介绍信。
王拴成掏出介绍信,递给冯建国,冯建国打开介绍信,扶了扶眼镜,开始看介绍信。
王拴成:我来是因为在学校的电子图书馆查到了您三年前的一篇有关用秸秆做塑料袋的论文。
冯建国:嗯,你说的那篇文章,之前有不少企业过来找过我,说要买我的技术,我都拒绝了。
王拴成:冯老师,您看,这都中午了,我们一起去吃个饭,边吃饭边聊。
王拴成边说着,边帮冯教授拎上包,二人聊着走出教室。
68、饭店包间里 日 内
饭店包间里,餐桌上只摆了四个菜,两荤两素,餐桌旁,王拴成和冯建国挨着坐着。
王拴成:冯教授,您看这才四个菜,您就不让点了。
冯建国:以后叫我老师就好。四个菜已经不少了。四个菜我们很有可能吃不完呢。
王拴成:行,冯老师,您看我们要不要喝点什么?(转向服务员)你们这儿有什么比较好的酒?
冯建国:(赶紧拦住)使不得,使不得,我下午还有课,不能喝酒的。
王拴成:行,冯老师说啥是啥。(转向服务员)你先出去吧。
(服务员走出包间,王拴成起身把包间门关上了)
声明:未经授权不得转载,侵权必究!授权后转载须注明出处:"转自华语剧本网 www.juben.pro"。 [ 如何申请转载 ]
登录 后再戳我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