权属:原创 · 普通授权
字数:17692
成片时长:约59分钟
阅读:1494
发表:2022/7/5
51集 古装,军事 电视剧剧本
《沙陀神王》第22集
1
…
21
22
23
…
51
全部
- 故事梗概
- 分集提纲
- 作品卖点
- 作品正文
王后(冷笑):好手段。大王莫非便会信你一个囚犯?
孟氏:休论大王信与不信,只是刑场上众口嘈杂,顷刻传遍太原,贞洁牌子倒了,老娘倒要看你这王后做得几时?
这时候秋彤急匆匆跑来。
秋彤:娘娘。
秋彤附耳说话。
王后(看看她):走。
秋彤、嫣儿一齐答应,随着王后离开。
叶娘温看着她们离开,转头看着孟氏。
叶娘温:阿娘可见那宫女神色惊慌?
孟氏:倒未看得真切。
叶娘温:想必朝中发生了大事,故此恶后忙不迭逃了。
孟氏:莫非是存信发动了?
叶娘温:他随阿耶一同去迎接大王,可能当时就已被杀。只是,除了他造反举事,还能有谁呢?或许当时他逃过一劫,此刻举兵?
孟氏:若如此说,不知对我母女是福是祸?
叶娘温(苦笑):恶后已经必欲杀我母女,哪里还有更大的祸?适才母亲将她在长安的风流放荡才一揭开,她便不敢再提杀人的话头。哎呀,不会是李郎君被捉住了吧?
孟氏:那厮几日不见了,谁知他去何处逍遥?如今司徒府这等祸事,他闻讯岂不远走高飞了!
叶娘温:只要他活着,那恶后或许不敢取我母女性命。
孟氏(微笑):阿娘性命,早晚不保。只想以此要挟恶后,饶你性命,我便心满意足。
叶娘温:阿娘何出此言?咱们……
孟氏:不必多言,你阿耶既死,阿娘也无心苟活,晋王杀我,反倒成全我与你父亲团圆。只是你青春年少,好光景还多,能救你一命,我心愿已足。
叶娘温(抓住孟氏的手):阿娘。
7、内 日 明政殿
人物:李存勖、周德威、李嗣源、张承业
大殿上,晋国文武齐聚,众人神色紧张不安。
李存勖(哀叹):寡人万万没有料到,万万没有想到啊!朱贼潞州新败之余,居然短短数日便调集了五路大军前来攻晋!梁兵必然是倾巢而出了!朱老贼如此仇恨河东,必欲灭之而后快,五路大军数十万人来攻,正所谓抵得住一处,抵不住十处。诸卿有何妙计?
李嗣源:大王,臣以为,兵来将挡水来土掩,此事除非厮杀,更有何计?
周德威:臣倒是觉得,大王若是联络契丹,赂以厚币,请他出兵在飞狐挡住王处直,则可以少一路敌军。
李存勖:契丹乃是仇敌,先王令我逐之!如何能与之勾结?
周德威:大王,不过是临时借兵,权宜之计罢了。毕竟阿保机曾与先王约为兄弟,似乎不必如此仇视。
李嗣源:镇远此言不妥。莫契丹臭名昭著,烧杀抢掠,百姓仇视;只说契丹贪婪无厌,以你所言赂以厚币,正不知多少银两才能满足契丹贪心?何况我晋国国库不足,哪来厚币?
周德威:那么依大太保所言,又该如何?
李嗣源:某也没计较,只是听大王下令,如何迎敌?
李存勖没说话。
张承业(低声提醒):大王,诸将都等大王下旨迎敌呢。
李存勖(猛然惊觉):果真还要打仗?
李嗣源:大王何意?梁贼分兵五路大举犯境,自然要打。
周德威:大王,并非臣等好战,而是朱贼杀上门来,只得迎敌。
李存勖(犹豫):梁贼声势浩大,今日召见,乃是要你等无论如何想个法子,退了敌军。却未必又要与他厮杀。
周德威(一愣):要退了敌军,却不厮杀?
周德威转头去看李嗣源,李嗣源一脸懵地摇头。
张承业:大王是说,不战而屈人之兵?
李存勖点头:正是正是,张公公倒是深得寡人之心。那日在潞州,还预测梁晋何时会再度开战,记得源兄可保一年平安,周镇远也说可保半年平安,总有一年半载的太平嘛!可如今才几日?梁军不但重启干戈,而且是倾巢来犯!真没想过,寡人救了潞州,朱贼会如此愤怒,竟然倾巢前来复仇!再说……这个,两国交兵,不说士卒们伤亡痛苦,就是百姓们,也必然流离失所、苦不堪言,甚至妻离子散家破人亡!寡人心中老大不忍,是以想与梁国息兵罢战。
李嗣源(一愣):大王要息兵罢战?
周德威:大王有仁者之心,此百姓之福也!然而梁贼此番兴师动众,五路来攻,要他息兵罢战,只怕毫无可能。
李嗣源(大声):除非咱们投降,否则朱贼断难罢兵休战。
李存勖:投降?投降……唉,源兄,投降恐怕不妥。先王留下的江山,怎可轻易抛弃?况且先王还要寡人灭梁兴唐,投降之说,不可再论。
李嗣源:既然大王不肯投降,只有立刻下旨,迎击敌寇,待得五路梁军失败,自然太平,百姓们也就能平安过日子了。
李存勖(思索):寡人想好了。
张承业:如何迎敌?还请大王下令。
李存勖:第一,不能投降。晋国江山,不可在寡人手上丢失。
李嗣源:正是如此。大王可令臣前往土门,与那葛从周决一死战。
李存勖摇头:第二,兵者凶器也,圣人非不得已而为之。故此次梁军来犯,还是先写上一纸文书,质问朱晃,为何兴兵犯我疆土,使我黎民百姓不得安宁?
李嗣源和周德威等众将官瞠目结舌,一阵叹息。
张承业微微摇头,没说话。
李存勖(大声):此乃神谕!故有司须将这文书广而告之,务求河东百姓尽知,战祸乃是朱贼挑起,并非寡人好战。
李嗣源:大王战前先厘清曲直,固然最好,然而臣斗胆,一纸文书,恐怕奈何不得朱贼五路大军。
李存勖:源兄,神谕不可违。
李嗣源:是,臣并不敢亵渎毗沙天王神谕。
李存勖:若是诸卿以为,只靠文书抵挡不得梁军,那就再晓谕州县,坚壁清野,不使梁贼得我河东一粒米!敢有以粟资敌者,定杀无赦。
周德威:大王下令坚壁清野,使梁军入河东即无所食,只得依赖后方运输。这道旨意甚是及时。
张承业:坚壁清野此事,咱家即刻去办。
李存勖(点点头):张公公谨记,粒米不可资敌。
张承业:老奴谨记。
张承业拱手离开。
李嗣源:大王不以河东粒米资敌,违者严惩,固然是好,然而大王,臣等还是期望大王能早做应敌之策。
李存勖(一愣):嗯,迎敌?应敌?
李嗣源:正是,请大王下旨迎战朱贼。
李存勖(哈哈大笑):这一条何烦源兄提醒。
李嗣源(松了一口气):果然大王已经胸有成竹。
周德威:请大王即刻下令!臣等凛遵不渝。
李存勖:兵来将敌水来土堰,这一条,各州县地方官,岂有不知之理!源兄,即刻传旨郭崇韬,率所部扼守阴地关,不得有失。
李嗣源(大声):臣遵旨!另有四路贼兵,也请大王下令。
李存勖走向沙盘前,李嗣源指给他查看。
李嗣源:大王请看,梁将葛从周率军五万攻土门,梁将张文进率兵三万攻新口,最凶猛的是王彦章,率兵猛攻泽州,朱贼亲自统帅三万禁军坐镇这一路,总数不下十万大军。大王,泽州若失,贼兵必会直扑太原!故此臣以为这一路乃贼兵主力,重中之重!此外尚有北平王处直,率兵三万直取飞狐道,蔚州已经危在旦夕。
李存勖(大叫):梁贼怎如此之多?五路大军,总有三十万人马了吧!寡人看朱贼之意,乃是要一举灭了我晋国啊。
李嗣源:朱贼必定是料想大王初登王位,根基不稳之时,一举灭晋。
李存勖:灭晋?那源兄还说少了一路。
李嗣源:大王,五路贼兵,臣都已经说过。
周德威:大太保说的很明白啊,大王何意?
李存勖:还有司徒!若非寡人立刻清除内患,此刻局面更糟。
李嗣源(叹息):果然如此,幸好大王下手果决。
周德威:虽然清除了内患,然而如今局面,依然非常严峻。臣等请大王速速下旨,击退梁贼。
李存勖没有说话,走回王位坐下。
李嗣源:嗯,命有司即刻通知下去,各州县只要抵御梁军半月,对,半个月。
周德威(疑惑):半个月?臣愚钝,不知大王何意?
李存勖:周德威!可知物物而不物于物,致人而不致于人?莫要碍事。
周德威(低头拱手):臣知罪。
李存勖:告诉各州县!抵御敌军满半个月,援军未至,则可弃城!以免城破之后,满城百姓遭殃。
一班文武大哗。
周德威(高声):大王!大王说抵抗半个月就可以弃城!臣的耳朵没有听错吧?
李存勖:没错!而且告知州县,若能率部平安返回太原,寡人还有封赏。
李嗣源:大王,大王!此乃明政殿,不可儿戏啊。
李存勖(指着李存璋):存璋,你看寡人是在儿戏吗?
李存璋(按剑大喝):大王有旨,便该凛遵!谁敢视同儿戏!遵旨!
明政殿内的禁军一齐以枪杆顿地高呼:遵旨,遵旨!
李存勖(摆摆手):遵旨便好!寡人还要先去处置大司徒的后事。好吧,你等先把文书写好,疾速晓谕各州县。
李存勖顾自起身离开。
李嗣源、周德威、李存璋等人面面相觑。
李嗣源(问周德威):大王怎么这样?这还是那个长途奔袭潞州,击破十万梁军的大王吗?镇远,你说?
周德威(苦笑):大王少年英雄,击破十万梁军,说句无礼的话,虽先王也未做到这般辉煌。然而今日之事,某也实在疑惑。莫不是大王已有主意,只是不肯当众明说?
李嗣源(点头):嗯,定是如此。只是今日朝会,便是商量破敌,大王的妙计,便该此时明,莫非又有什么秘密策划?镇远你去问过张公公,看看大王究竟是何主意?
周德威:他去执行坚壁清野,不知为何还没回来?
李嗣源(瞪着李存璋):八郎,你今日怎生如此?
李存璋(苦笑):大郎,某还能怎样?总不成附和你等逼宫?
周德威:八太保,你这就言重了!我等不过与大王商讨迎敌之策,怎是逼宫!倒是你,口称遵旨,莫非已知大王计谋?
李存璋:某也不知大王何意。但君为臣纲,又有何疑?
李嗣源叹一口气,苦笑。
8、日 外 太原街头
人物:张承业、李晟珽
张承业匆匆走来。
画外音:
李晟珽:对面可是张公公?
张承业抬头去看,只见李晟珽衣衫褴褛缩在墙角。
李晟珽:天可怜见,果然是公公。
张承业:李郎将?你如何在此?
李晟珽(摇头垂泪):公公问起,哎,真是国破山河在啊,李撒如今已然走投无路,可叹南柯一梦……
张承业(四面看看):郎君,此地不是说话处,且随咱家去吧。
李晟珽(作揖):多谢公公收留李撒。
孟氏:休论大王信与不信,只是刑场上众口嘈杂,顷刻传遍太原,贞洁牌子倒了,老娘倒要看你这王后做得几时?
这时候秋彤急匆匆跑来。
秋彤:娘娘。
秋彤附耳说话。
王后(看看她):走。
秋彤、嫣儿一齐答应,随着王后离开。
叶娘温看着她们离开,转头看着孟氏。
叶娘温:阿娘可见那宫女神色惊慌?
孟氏:倒未看得真切。
叶娘温:想必朝中发生了大事,故此恶后忙不迭逃了。
孟氏:莫非是存信发动了?
叶娘温:他随阿耶一同去迎接大王,可能当时就已被杀。只是,除了他造反举事,还能有谁呢?或许当时他逃过一劫,此刻举兵?
孟氏:若如此说,不知对我母女是福是祸?
叶娘温(苦笑):恶后已经必欲杀我母女,哪里还有更大的祸?适才母亲将她在长安的风流放荡才一揭开,她便不敢再提杀人的话头。哎呀,不会是李郎君被捉住了吧?
孟氏:那厮几日不见了,谁知他去何处逍遥?如今司徒府这等祸事,他闻讯岂不远走高飞了!
叶娘温:只要他活着,那恶后或许不敢取我母女性命。
孟氏(微笑):阿娘性命,早晚不保。只想以此要挟恶后,饶你性命,我便心满意足。
叶娘温:阿娘何出此言?咱们……
孟氏:不必多言,你阿耶既死,阿娘也无心苟活,晋王杀我,反倒成全我与你父亲团圆。只是你青春年少,好光景还多,能救你一命,我心愿已足。
叶娘温(抓住孟氏的手):阿娘。
7、内 日 明政殿
人物:李存勖、周德威、李嗣源、张承业
大殿上,晋国文武齐聚,众人神色紧张不安。
李存勖(哀叹):寡人万万没有料到,万万没有想到啊!朱贼潞州新败之余,居然短短数日便调集了五路大军前来攻晋!梁兵必然是倾巢而出了!朱老贼如此仇恨河东,必欲灭之而后快,五路大军数十万人来攻,正所谓抵得住一处,抵不住十处。诸卿有何妙计?
李嗣源:大王,臣以为,兵来将挡水来土掩,此事除非厮杀,更有何计?
周德威:臣倒是觉得,大王若是联络契丹,赂以厚币,请他出兵在飞狐挡住王处直,则可以少一路敌军。
李存勖:契丹乃是仇敌,先王令我逐之!如何能与之勾结?
周德威:大王,不过是临时借兵,权宜之计罢了。毕竟阿保机曾与先王约为兄弟,似乎不必如此仇视。
李嗣源:镇远此言不妥。莫契丹臭名昭著,烧杀抢掠,百姓仇视;只说契丹贪婪无厌,以你所言赂以厚币,正不知多少银两才能满足契丹贪心?何况我晋国国库不足,哪来厚币?
周德威:那么依大太保所言,又该如何?
李嗣源:某也没计较,只是听大王下令,如何迎敌?
李存勖没说话。
张承业(低声提醒):大王,诸将都等大王下旨迎敌呢。
李存勖(猛然惊觉):果真还要打仗?
李嗣源:大王何意?梁贼分兵五路大举犯境,自然要打。
周德威:大王,并非臣等好战,而是朱贼杀上门来,只得迎敌。
李存勖(犹豫):梁贼声势浩大,今日召见,乃是要你等无论如何想个法子,退了敌军。却未必又要与他厮杀。
周德威(一愣):要退了敌军,却不厮杀?
周德威转头去看李嗣源,李嗣源一脸懵地摇头。
张承业:大王是说,不战而屈人之兵?
李存勖点头:正是正是,张公公倒是深得寡人之心。那日在潞州,还预测梁晋何时会再度开战,记得源兄可保一年平安,周镇远也说可保半年平安,总有一年半载的太平嘛!可如今才几日?梁军不但重启干戈,而且是倾巢来犯!真没想过,寡人救了潞州,朱贼会如此愤怒,竟然倾巢前来复仇!再说……这个,两国交兵,不说士卒们伤亡痛苦,就是百姓们,也必然流离失所、苦不堪言,甚至妻离子散家破人亡!寡人心中老大不忍,是以想与梁国息兵罢战。
李嗣源(一愣):大王要息兵罢战?
周德威:大王有仁者之心,此百姓之福也!然而梁贼此番兴师动众,五路来攻,要他息兵罢战,只怕毫无可能。
李嗣源(大声):除非咱们投降,否则朱贼断难罢兵休战。
李存勖:投降?投降……唉,源兄,投降恐怕不妥。先王留下的江山,怎可轻易抛弃?况且先王还要寡人灭梁兴唐,投降之说,不可再论。
李嗣源:既然大王不肯投降,只有立刻下旨,迎击敌寇,待得五路梁军失败,自然太平,百姓们也就能平安过日子了。
李存勖(思索):寡人想好了。
张承业:如何迎敌?还请大王下令。
李存勖:第一,不能投降。晋国江山,不可在寡人手上丢失。
李嗣源:正是如此。大王可令臣前往土门,与那葛从周决一死战。
李存勖摇头:第二,兵者凶器也,圣人非不得已而为之。故此次梁军来犯,还是先写上一纸文书,质问朱晃,为何兴兵犯我疆土,使我黎民百姓不得安宁?
李嗣源和周德威等众将官瞠目结舌,一阵叹息。
张承业微微摇头,没说话。
李存勖(大声):此乃神谕!故有司须将这文书广而告之,务求河东百姓尽知,战祸乃是朱贼挑起,并非寡人好战。
李嗣源:大王战前先厘清曲直,固然最好,然而臣斗胆,一纸文书,恐怕奈何不得朱贼五路大军。
李存勖:源兄,神谕不可违。
李嗣源:是,臣并不敢亵渎毗沙天王神谕。
李存勖:若是诸卿以为,只靠文书抵挡不得梁军,那就再晓谕州县,坚壁清野,不使梁贼得我河东一粒米!敢有以粟资敌者,定杀无赦。
周德威:大王下令坚壁清野,使梁军入河东即无所食,只得依赖后方运输。这道旨意甚是及时。
张承业:坚壁清野此事,咱家即刻去办。
李存勖(点点头):张公公谨记,粒米不可资敌。
张承业:老奴谨记。
张承业拱手离开。
李嗣源:大王不以河东粒米资敌,违者严惩,固然是好,然而大王,臣等还是期望大王能早做应敌之策。
李存勖(一愣):嗯,迎敌?应敌?
李嗣源:正是,请大王下旨迎战朱贼。
李存勖(哈哈大笑):这一条何烦源兄提醒。
李嗣源(松了一口气):果然大王已经胸有成竹。
周德威:请大王即刻下令!臣等凛遵不渝。
李存勖:兵来将敌水来土堰,这一条,各州县地方官,岂有不知之理!源兄,即刻传旨郭崇韬,率所部扼守阴地关,不得有失。
李嗣源(大声):臣遵旨!另有四路贼兵,也请大王下令。
李存勖走向沙盘前,李嗣源指给他查看。
李嗣源:大王请看,梁将葛从周率军五万攻土门,梁将张文进率兵三万攻新口,最凶猛的是王彦章,率兵猛攻泽州,朱贼亲自统帅三万禁军坐镇这一路,总数不下十万大军。大王,泽州若失,贼兵必会直扑太原!故此臣以为这一路乃贼兵主力,重中之重!此外尚有北平王处直,率兵三万直取飞狐道,蔚州已经危在旦夕。
李存勖(大叫):梁贼怎如此之多?五路大军,总有三十万人马了吧!寡人看朱贼之意,乃是要一举灭了我晋国啊。
李嗣源:朱贼必定是料想大王初登王位,根基不稳之时,一举灭晋。
李存勖:灭晋?那源兄还说少了一路。
李嗣源:大王,五路贼兵,臣都已经说过。
周德威:大太保说的很明白啊,大王何意?
李存勖:还有司徒!若非寡人立刻清除内患,此刻局面更糟。
李嗣源(叹息):果然如此,幸好大王下手果决。
周德威:虽然清除了内患,然而如今局面,依然非常严峻。臣等请大王速速下旨,击退梁贼。
李存勖没有说话,走回王位坐下。
李嗣源:嗯,命有司即刻通知下去,各州县只要抵御梁军半月,对,半个月。
周德威(疑惑):半个月?臣愚钝,不知大王何意?
李存勖:周德威!可知物物而不物于物,致人而不致于人?莫要碍事。
周德威(低头拱手):臣知罪。
李存勖:告诉各州县!抵御敌军满半个月,援军未至,则可弃城!以免城破之后,满城百姓遭殃。
一班文武大哗。
周德威(高声):大王!大王说抵抗半个月就可以弃城!臣的耳朵没有听错吧?
李存勖:没错!而且告知州县,若能率部平安返回太原,寡人还有封赏。
李嗣源:大王,大王!此乃明政殿,不可儿戏啊。
李存勖(指着李存璋):存璋,你看寡人是在儿戏吗?
李存璋(按剑大喝):大王有旨,便该凛遵!谁敢视同儿戏!遵旨!
明政殿内的禁军一齐以枪杆顿地高呼:遵旨,遵旨!
李存勖(摆摆手):遵旨便好!寡人还要先去处置大司徒的后事。好吧,你等先把文书写好,疾速晓谕各州县。
李存勖顾自起身离开。
李嗣源、周德威、李存璋等人面面相觑。
李嗣源(问周德威):大王怎么这样?这还是那个长途奔袭潞州,击破十万梁军的大王吗?镇远,你说?
周德威(苦笑):大王少年英雄,击破十万梁军,说句无礼的话,虽先王也未做到这般辉煌。然而今日之事,某也实在疑惑。莫不是大王已有主意,只是不肯当众明说?
李嗣源(点头):嗯,定是如此。只是今日朝会,便是商量破敌,大王的妙计,便该此时明,莫非又有什么秘密策划?镇远你去问过张公公,看看大王究竟是何主意?
周德威:他去执行坚壁清野,不知为何还没回来?
李嗣源(瞪着李存璋):八郎,你今日怎生如此?
李存璋(苦笑):大郎,某还能怎样?总不成附和你等逼宫?
周德威:八太保,你这就言重了!我等不过与大王商讨迎敌之策,怎是逼宫!倒是你,口称遵旨,莫非已知大王计谋?
李存璋:某也不知大王何意。但君为臣纲,又有何疑?
李嗣源叹一口气,苦笑。
8、日 外 太原街头
人物:张承业、李晟珽
张承业匆匆走来。
画外音:
李晟珽:对面可是张公公?
张承业抬头去看,只见李晟珽衣衫褴褛缩在墙角。
李晟珽:天可怜见,果然是公公。
张承业:李郎将?你如何在此?
李晟珽(摇头垂泪):公公问起,哎,真是国破山河在啊,李撒如今已然走投无路,可叹南柯一梦……
张承业(四面看看):郎君,此地不是说话处,且随咱家去吧。
李晟珽(作揖):多谢公公收留李撒。
上一集
下一集
声明:未经授权不得转载,侵权必究!授权后转载须注明出处:"转自华语剧本网 www.juben.pro"。 [ 如何申请转载 ]
登录 后再戳我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