权属:原创 · 普通授权
字数:31964
成片时长:约106分钟
阅读:9312
发表:2020/9/6
主旋律,惊悚,军事
电影剧本
冷枪王
- 故事梗概
- 作品正文
【本作品已在华语编剧网版权中心进行版权登记,登记2020-A-05826】
人物简介:
简要梗概:
一个射击“菜鸟”成长为志愿军冷枪英雄的故事。
详细梗概:(2381字)
讲述一支千万志愿军战士使用步枪打出狙击步枪成绩的故事。
讲述一个在志愿军“冷枪运动”涌现出张桃芳为代表的狙击英雄,一群年轻、血性、阳刚保家卫国铁血男人的故事。
1952年9月志愿军214团8连通讯员张桃芳随赴朝参战。在元山驻防期间连队实弹射击的“三个烧饼”使他下定决心回到原来的9班当战士,为提高射击水平,刻苦训练,在副班长赵成福等战友耐心指导下晚上对着有灯练,自作沙袋提高身体素质,就连休息时也进行加练,射击水平如何?在有待检验时,部队接到接防上甘岭597.9号高地7号阵地。张桃芳的射击水平只有用“打活靶”来检验了。上阵地的第一天被敌人的“饭前炮”惊醒。见到第一个敌人是冻得僵硬看着他的眼睛。随手抓一把上甘岭的泥土里面就有弹片和弹壳。张桃芳来到了真正的战场。
因敌我双方对峙,阵地犬牙交错,就连敌人的蓝眼睛都看的清清楚楚。刚换防上级命令:扩坑道,固阵地,不允许主动出击。不久。8连长刘国柱采取“抓一把就走”的战法证实对面敌人也进行换防。
刚换防的美军极为嚣张,在我阵地对面走路大摇大摆,喝酒……不把我军看在眼里。军长皮定均要“关他们禁闭”。于是,出现了在抗美援朝战场进行了一场带有战略性的群众性的冷枪运动,这在在世界战争史上前所未有。
张桃芳被班长吕玉堂选定为射击手。连长刘国柱心里不放心亲自检验。张桃芳仅用一发子弹击中目标,成为“冷枪手”。
张桃芳第一次冷枪杀敌又来了个“大鸭蛋”而且消耗了十几发子弹,还差点送命。经赵成福点拨原来是“把活目标当死目标,能打着?”刘国柱信任张桃芳进行鼓励张桃芳。张桃芳在坑道对着谢世军移动的马灯练习活动目标射击。
第二次冷杀,明明是瞄准的第一个敌人,中弹的却是第二个……虽然“开张”但张桃芳感觉这里有问题。自己仔细琢磨一个真正的“冷枪手”要考虑的要素:敌人上山、下山、高矮、行走速度、风速……这样在敲他,一敲一个准。
再出击,干掉了敌人的一个机枪阵地和三个迫击炮手。
此后,张桃芳冷枪杀敌成为全连第一,成为全团第一。“战士张桃芳,用274发子弹打死71个敌人的事迹”上了《火线报》。军长皮定均为了证实:打电话问214团团长恽前程是否亲自见证?得到否。于是,就派肖参谋和王记者上阵地来证实。让肖参谋带上志愿军总部配发给他的唯一一双棉靴“看到他消灭三个敌人靴子就送给他,如果是假的,靴子带回,他们的师长团长营长连长都给我撤职”肖参谋见证了张桃芳人枪合一消灭5个敌人,王记者也留下了“张桃芳冷枪杀敌82名的经典照片”,就有了肖参谋代军长皮定均在坑道“授战靴”的仪式。军长皮定均听说“战靴”留给了张桃芳高兴地笑了。
为狙杀这些被美军称为“幽灵”的冷枪手派来狙击手汉斯中尉,他狙杀了张桃芳的战友方国清,他也“中弹”弹头穿过棉大衣,棉衣,在绒衣上留下了弹痕,惊险,但毫发无损。第二天,张桃芳进行反狙杀。狡猾的汉斯中尉以假人诱惑,张桃芳险些牺牲在洛根上尉指挥的炮弹下。大雪中张桃芳的耐心,等待,终于使汉斯放松警惕,被张桃芳击中,倒在假人的身后。洛根上尉在侦察机的引导下对7号阵地进行疯狂的报复。弹片击中张桃芳被炮弹掀掉的棉帽,他又逃过一劫。但战友谢世军牺牲在敌人的炮火中,赵成福只是找到了炸断的步枪。
张桃芳也不负众望屡创佳绩,创造志愿军在抗美援朝战场普通步枪最远杀敌记录。张桃芳每消灭一个敌人就把弹壳放到“战靴”里,于是,“战靴”里经常发出“叮当叮当”的金属碰撞声。
214团举办“射击训练班”交流会,张桃芳在会上介绍经验,正赶上军长皮定均到214团,于是,就有了张桃芳与将军的第一次见面,就有了将军亲自检验张桃芳射手水平的“五发四中”击落飞鸟的故事,也有了张桃芳被军长皮定均亲授“冷枪王”的称号。
学习归来,吕玉堂听到张桃芳被军长皮定均亲授“冷枪王”的事非常高兴,亲自在阵地上做拿手的“红烧萝卜”,张桃芳听说对面敌人再修新碉堡没带枪便去观察。碉堡刚启用,三个炮兵观察员在观察我阵地情况,敌人发现我阵地上的一丝炊烟,两发炮弹落在吕玉堂烧菜的地方,班长壮烈牺牲。第二天,张桃芳带枪面对狡猾的炮兵观察员三枪消灭了敌人。
这时的张桃芳被邀请要到北京参加全国团代会,激动地就要见到毛主席,坑道里一片沸腾。
为了对付志愿军的“幽灵”美军又派来资深狙击军官麦克少校,他带来M2HB重型远程狙击机。要用美国精神来摧毁志愿军坚守上甘岭的意志。
张桃芳与真正的狙击手麦克少校的较量到来了,一场狙杀与反狙杀好戏开始了。麦克利用同伴的掩护猎杀张桃芳,未成。张桃芳发现麦克一枪击发,未果。张桃芳被压制在掩体中……冷静,观察,张桃芳终于发现麦克的一丝漏洞,果断射击,麦克也发现张桃芳立刻反击,子弹在空中交错飞向各自的目标,麦克射出的子弹击中了张桃芳的单军帽,张桃芳射出的子弹击中了麦克的头颅。
张桃芳来到军长皮定均的办公室,带着装有“213”颗弹壳的“战靴”。军长皮定均还是感到张桃芳没有打出“名堂”,214团的战士就应该打死214个敌人呀,去北京参加团代会,要带一个有纪念意义的数字向党中央毛主席汇报。张桃芳开心的笑了,于是再次上阵地。军长皮定均命令肖参谋一起去“要保护好这个宝贝疙瘩”。三颗弹壳放到了军长皮定均的手里,他掂量着弹壳分量,放到213颗弹壳摆出的“214”的数字里,拿起这支普通但不简单的步枪放到“214”数字的下面,军长皮定均致以军礼!张桃芳致以军礼!
这支步枪现存于中国人民军事博物馆。
解说词是这样写的:抗美援朝战争中,它的主人使用它曾在32天内以436发子弹击毙214名敌人,创造了中国人民志愿军在朝鲜战场上冷枪杀敌的最高纪录。枪的主人叫张桃芳。
张桃芳同志被中国人民志愿军总部授予“二级狙击英雄”称号,同时荣获朝鲜最高人民会议常任委员会授予的一级国旗勋章。
这支步枪,1953年中国人民志愿军政治部在朝鲜举办展览时征集,1959年移交中国人民军事博物馆,现为一级馆藏文物。
剧终。
一个射击“菜鸟”成长为志愿军冷枪英雄的故事。
详细梗概:(2381字)
讲述一支千万志愿军战士使用步枪打出狙击步枪成绩的故事。
讲述一个在志愿军“冷枪运动”涌现出张桃芳为代表的狙击英雄,一群年轻、血性、阳刚保家卫国铁血男人的故事。
1952年9月志愿军214团8连通讯员张桃芳随赴朝参战。在元山驻防期间连队实弹射击的“三个烧饼”使他下定决心回到原来的9班当战士,为提高射击水平,刻苦训练,在副班长赵成福等战友耐心指导下晚上对着有灯练,自作沙袋提高身体素质,就连休息时也进行加练,射击水平如何?在有待检验时,部队接到接防上甘岭597.9号高地7号阵地。张桃芳的射击水平只有用“打活靶”来检验了。上阵地的第一天被敌人的“饭前炮”惊醒。见到第一个敌人是冻得僵硬看着他的眼睛。随手抓一把上甘岭的泥土里面就有弹片和弹壳。张桃芳来到了真正的战场。
因敌我双方对峙,阵地犬牙交错,就连敌人的蓝眼睛都看的清清楚楚。刚换防上级命令:扩坑道,固阵地,不允许主动出击。不久。8连长刘国柱采取“抓一把就走”的战法证实对面敌人也进行换防。
刚换防的美军极为嚣张,在我阵地对面走路大摇大摆,喝酒……不把我军看在眼里。军长皮定均要“关他们禁闭”。于是,出现了在抗美援朝战场进行了一场带有战略性的群众性的冷枪运动,这在在世界战争史上前所未有。
张桃芳被班长吕玉堂选定为射击手。连长刘国柱心里不放心亲自检验。张桃芳仅用一发子弹击中目标,成为“冷枪手”。
张桃芳第一次冷枪杀敌又来了个“大鸭蛋”而且消耗了十几发子弹,还差点送命。经赵成福点拨原来是“把活目标当死目标,能打着?”刘国柱信任张桃芳进行鼓励张桃芳。张桃芳在坑道对着谢世军移动的马灯练习活动目标射击。
第二次冷杀,明明是瞄准的第一个敌人,中弹的却是第二个……虽然“开张”但张桃芳感觉这里有问题。自己仔细琢磨一个真正的“冷枪手”要考虑的要素:敌人上山、下山、高矮、行走速度、风速……这样在敲他,一敲一个准。
再出击,干掉了敌人的一个机枪阵地和三个迫击炮手。
此后,张桃芳冷枪杀敌成为全连第一,成为全团第一。“战士张桃芳,用274发子弹打死71个敌人的事迹”上了《火线报》。军长皮定均为了证实:打电话问214团团长恽前程是否亲自见证?得到否。于是,就派肖参谋和王记者上阵地来证实。让肖参谋带上志愿军总部配发给他的唯一一双棉靴“看到他消灭三个敌人靴子就送给他,如果是假的,靴子带回,他们的师长团长营长连长都给我撤职”肖参谋见证了张桃芳人枪合一消灭5个敌人,王记者也留下了“张桃芳冷枪杀敌82名的经典照片”,就有了肖参谋代军长皮定均在坑道“授战靴”的仪式。军长皮定均听说“战靴”留给了张桃芳高兴地笑了。
为狙杀这些被美军称为“幽灵”的冷枪手派来狙击手汉斯中尉,他狙杀了张桃芳的战友方国清,他也“中弹”弹头穿过棉大衣,棉衣,在绒衣上留下了弹痕,惊险,但毫发无损。第二天,张桃芳进行反狙杀。狡猾的汉斯中尉以假人诱惑,张桃芳险些牺牲在洛根上尉指挥的炮弹下。大雪中张桃芳的耐心,等待,终于使汉斯放松警惕,被张桃芳击中,倒在假人的身后。洛根上尉在侦察机的引导下对7号阵地进行疯狂的报复。弹片击中张桃芳被炮弹掀掉的棉帽,他又逃过一劫。但战友谢世军牺牲在敌人的炮火中,赵成福只是找到了炸断的步枪。
张桃芳也不负众望屡创佳绩,创造志愿军在抗美援朝战场普通步枪最远杀敌记录。张桃芳每消灭一个敌人就把弹壳放到“战靴”里,于是,“战靴”里经常发出“叮当叮当”的金属碰撞声。
214团举办“射击训练班”交流会,张桃芳在会上介绍经验,正赶上军长皮定均到214团,于是,就有了张桃芳与将军的第一次见面,就有了将军亲自检验张桃芳射手水平的“五发四中”击落飞鸟的故事,也有了张桃芳被军长皮定均亲授“冷枪王”的称号。
学习归来,吕玉堂听到张桃芳被军长皮定均亲授“冷枪王”的事非常高兴,亲自在阵地上做拿手的“红烧萝卜”,张桃芳听说对面敌人再修新碉堡没带枪便去观察。碉堡刚启用,三个炮兵观察员在观察我阵地情况,敌人发现我阵地上的一丝炊烟,两发炮弹落在吕玉堂烧菜的地方,班长壮烈牺牲。第二天,张桃芳带枪面对狡猾的炮兵观察员三枪消灭了敌人。
这时的张桃芳被邀请要到北京参加全国团代会,激动地就要见到毛主席,坑道里一片沸腾。
为了对付志愿军的“幽灵”美军又派来资深狙击军官麦克少校,他带来M2HB重型远程狙击机。要用美国精神来摧毁志愿军坚守上甘岭的意志。
张桃芳与真正的狙击手麦克少校的较量到来了,一场狙杀与反狙杀好戏开始了。麦克利用同伴的掩护猎杀张桃芳,未成。张桃芳发现麦克一枪击发,未果。张桃芳被压制在掩体中……冷静,观察,张桃芳终于发现麦克的一丝漏洞,果断射击,麦克也发现张桃芳立刻反击,子弹在空中交错飞向各自的目标,麦克射出的子弹击中了张桃芳的单军帽,张桃芳射出的子弹击中了麦克的头颅。
张桃芳来到军长皮定均的办公室,带着装有“213”颗弹壳的“战靴”。军长皮定均还是感到张桃芳没有打出“名堂”,214团的战士就应该打死214个敌人呀,去北京参加团代会,要带一个有纪念意义的数字向党中央毛主席汇报。张桃芳开心的笑了,于是再次上阵地。军长皮定均命令肖参谋一起去“要保护好这个宝贝疙瘩”。三颗弹壳放到了军长皮定均的手里,他掂量着弹壳分量,放到213颗弹壳摆出的“214”的数字里,拿起这支普通但不简单的步枪放到“214”数字的下面,军长皮定均致以军礼!张桃芳致以军礼!
这支步枪现存于中国人民军事博物馆。
解说词是这样写的:抗美援朝战争中,它的主人使用它曾在32天内以436发子弹击毙214名敌人,创造了中国人民志愿军在朝鲜战场上冷枪杀敌的最高纪录。枪的主人叫张桃芳。
张桃芳同志被中国人民志愿军总部授予“二级狙击英雄”称号,同时荣获朝鲜最高人民会议常任委员会授予的一级国旗勋章。
这支步枪,1953年中国人民志愿军政治部在朝鲜举办展览时征集,1959年移交中国人民军事博物馆,现为一级馆藏文物。
剧终。
阅读剧本正文
声明:未经授权不得转载,侵权必究!授权后转载须注明出处:"转自华语剧本网 www.juben.pro"。 [ 如何申请转载 ]
登录 后再戳我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