权属:原创 · 独家授权
字数:35875
成片时长:约119分钟
阅读:10217
发表:2020/9/28
爱情,军事
电影剧本
东渡
- 故事梗概
- 作品卖点
- 作品正文
同志明:我想跟着部队上前线,你同意吗?
萧华:上阵杀敌不是你的长处,在后方搞后勤保障工作,发动群众、筹集物资才是你的强项。
同志明:盼着能早一天结束战争,咱就能把婚事办了。
萧华:还是把眼下的渡河筹备保障工作放在首位,不要分心,麻痹大意是会出错的。
萧华挽着同志明的胳膊,依着他走着。
29.芝川渡口 夜 外
同志明和萧华走到渡口处,他发现有问题,快步跑到码头。
同志明:不对啊,码头设施怎么都不见了?!
萧华也跑过去:哎呀,你看渡口这一大片都被人挖的乱七八糟,一定是有人搞过破坏了!
同志明:走,快到芦苇荡那边看看渡船还在不在!
他俩奔跑而去。
30.芦苇荡船舶湾 夜 外
同志明和萧华跑到芦苇荡跟前,看到徐岱云和几个民兵蹲在篝火旁抽烟卷。徐岱云他们看到同志明和萧华来了,起身。
同志明:岱云,船只呢?
徐岱云他们拔拉开旁边的芦苇层,点亮火把,大量的船只排放整齐。
萧华:不幸中的万幸,还好渡船都完好无缺。
徐岱云:怎么了?哪块出问题了吗?
同志明:渡口被破坏了,通往渡口的道路也被挖断放水,走不成了。
徐岱云:啊?!子超他们不是在那边巡防吗?
萧华:我俩也是刚走过去才发现的,还好,你为部队守好了这百余条渡船。
张绪生:岱云哥说了,这些船都是本地十里八乡的渔民和邻县的爱国人士提供给部队渡河用的,每条船都是同会长和萧副会长打过借条的,所以我们得时刻守护着它们,即使舍命也不能丟船,他带着我们民兵队找了这处隐蔽的芦苇层,把船藏好一刻也没离开过。
同志明:好啊,多亏你们想的周到,要是拴在渡口,估计也被放走了,这会都不知飘去哪了。
萧华:再过五六天,部队集结休整完毕,就要渡河了,道路和渡口能来得及修好吗?
徐岱云:我立马召集所有民兵和船工,不分昼夜的干,争取赶渡河前能完工。
同志明:这样吧,从负责部队驻地村落巡防的游击队和民兵里再抽调出一部分人,一定要提前完工,渡口码头修好等部队,可不能让部队等渡口码头修好哪。
萧华:部队驻地外围巡防任务也很重要,不能有疏漏。就不要抽调游击队和民兵了,我发动妇女工作队的妇女同志参加渡口码头修复工作。
31.县城街道 夜 外
一个穿着旗袍的妖艳女子扶着醉醺醺的张留先走着。
女子:主任大人,前边可就是你家了,我可不敢再往前走了,上回就被你家那母老虎追出来当街撕烂我衣服打骂了一顿,丢死人了,就送你到这吧。
张留先:不用怕,前两天她回娘家了,今晚你就安心的跟我回家住。
女子:那我也怕,名不正言不顺的。
张留先:哈哈,婊子也顾脸面,啊哈哈……
秦秘书走了过来:哼,让我找的好苦呀,张主任,都什么时候了,还有心思跑去喝花酒。
张留先:哦,是秦秘书哪,什么事非得劳驾你找我大半夜。
秦秘书:你们是不是在街上抓了一帮劳军的百姓?把物资没收了,还把人都关起来了?
张留先:啊?不知道呀,没听说过。
秦秘书:不是你干的,那就是保安队干的,快让他们把人放了吧,那些人的家属围着县政府闹腾了大半夜也不走,要求放人放物,否则明早要去渡河的共军长官那告状呢,今非昔比,如今他们几万人驻扎在韩城,能随便找个理由把韩城的党国势力铲除干净。
张留先:啊?说的也是,翠翠,快快快,扶我进屋,得赶快打电话叫保安队放人。
秦秘书:别忘了,让放行时给他们多说好话,另外每人给一块大洋封口费,钱就从你们联保处和保安队出。
张留先:我的妈呀,好话可以说,叫下跪都行,可钱是老子的命根子,给泥腿子一下子出那么多钱,可不是要了我的命吗?
32.芝川渡口 晨 外
同志明和萧华带着男女同志们一起修复着道路和渡口,大家干的起劲,却下起了雨。
徐岱云跑过来:看云层,怕是有连阴雨,秋雨季节到了。雨量大了,河水就会暴涨,滩涂会被淹没,分不清航道,芦苇荡也会变成沼泽,渡河可就难了。
萧华:那可怎么办?不管想什么办法,绝对要保证部队顺利渡河哪。
同志明:岱云同志,你可是老船工了,趁河水还没涨、滩涂还未淹,快想想能有什么办法提前做标记、分航道,要是水位涨高,到时候河道与滩涂一片汪洋,那怎么能区分开水位深浅呢?水浅的地方渡船随时会被搁浅,水深处,又易产生漩涡,随时会翻船。
萧华:打桩,趁目前水位还未上涨,在已测好的航道沿线打木桩可以吗?
徐岱云:黄河泥沙含量大,冲击力强,河底泥沙松软,洪峰下来,木桩会不懈一击的。
萧华:照你的说法,这段时间彻底不能渡河了?
徐岱云:以前听村里的老船工说过,要驯服黄河水,首先得熟悉它、摸透它,我不解其中深意,但能听出个大概意思,就是用心观察它的水情变化,通过流量和流向变化慢慢就能判断出航道走向。
同志明:那打今个起就把渡口的修复和巡防任务交给张子超负责吧,腾出你专职完成观察水情、分辨航道任务。
徐岱云:保证完成任务。
33.村庄 日 外
一组镜头:
a.八路军战士冒雨给村民劈柴、挑水、铡草喂牛。
b.女八路军战士给村民教认字,给大家讲抗日救亡的道理。
c.随军医院里,老百姓排队接受随军医院的体检,牌子上写着“军民一家亲,免费送医送药”。
d.村外边,张留先和白阿狗带人窥视者村里的情况。
34.赵庄村村公所 日 外
村公所门口,八路军战士们正在操练,一队村民拉着粮食和肥猪过来。
领头的村民(王洪彦):红军同志们,停一下,停一下!
八路军教官:大家先停止操练。
教官:大叔,咱部队已经改称八路军了,我们入驻的那天,看到欢迎的标语和横幅都还称我们为红军,你刚才也这样称呼了,记住,以后就叫我们八路军。对了,你们拉这么多东西是要往哪去呢?
领头的村民(王洪彦):叫红军亲切,叫顺口了,随后慢慢改口吧。哦,对了,我叫王洪彦,是咱村开油坊的,车上这3000斤粮食和肥猪都是我捐给咱红军的,哦,是八路军,是捐给咱八路军。还有,我家这老三王保宜,听抗日后援会的宣传演讲说咱部队要过黄河打日本鬼子去,他就非得让我求你们收他参军,你们看他行吗?
教官:首先感谢您对咱部队的支持,但部队有纪律,不能白拿老百姓的东西,这样吧,我们把这些粮食和肥猪给您折价打条子,至于王保宜想参军打鬼子,我们当然欢迎了,小胡,你领王保宜去报到处报名登记吧,其他人快帮着王大叔他们卸东西。
35.县城 日 外
白阿狗带着保安队对沿街店铺挨个训话。
一家银匠店的老板被保安队的人拽了出来,拉到白阿狗跟前。
银匠店老板:老总啊,俺没犯法呀,干嘛把俺拉扯出来?
白阿狗:哎呦,山西口音哪,来韩城多久了?为什么大老远跑到这来?是不是在老家那边犯什么事了?到韩城避祸来了?
银匠店老板:这条街一大半都是山西商人,有的几辈子前都在韩城扎根安家了,因为韩城是晋陕门户、商贾云集、贸易发达,民风淳朴、生意好做,俺是本顺人,不干含糊事,从小随师傅来韩城做银匠活,几十年了,师傅早过世了,我守着店铺靠的是手艺吃饭。
白阿狗:哼!听说你给共党部队捐了不少钱物,可有此事?
银匠店老板:没错,那是因为他们要过黄河去俺老家打日本鬼子,给乡亲们报仇雪恨。不仅俺捐了,这条街所有山西商人都捐了。
白阿狗:呵,还他妈理直气壮起来了,你这是通共行为,论罪该杀头的知道吗?
正说话,来了一大帮店铺老板。
杂货铺老板:俺们都捐钱捐物了,难不成俺们的头都得被你杀完?支持抗日部队犯法吗?
王林五骑马带着车队正好路过,给堵住了,三姨太从一辆带棚子的车里下来,手一挥,几个带枪的家丁喝开人群在前边开道,几个丫鬟伺候着三姨太朝人群中走来,王林五点头哈腰的跟在后边。
白阿狗还在嚷着:哼,共产党是抗日部队?大日本帝国光关东军就百余万之众,而且有飞机、大炮、装甲车,精良先进的枪械就更不用说了,张学良为何率领几十万东北军乖乖的把东三省拱手让给大日本帝国,那叫识时务。他共产党才区区几万人马,凭什么抗日?不是拿着鸡蛋往石头上磕吗?过黄河上前线那就是不自量力的去送死,而你们这些愚蠢的商人,又给他们捐钱,又捐物的,不是肉包子打狗,白白浪费钱财吗?有那闲钱,还不如孝敬给老子呢。
三姨太:打小日本的都是好样的,支持抗日的也是好样的!是哪个不知天高地厚的汉奸走狗在这乱嚷嚷呢?日本鬼子都快打到家门口了,还在这大放厥词、仗势欺人!真是民族的败类!党国怎么养了你这样的祸害?!
几个保安队的人举着枪上前:你谁呀?骂谁呢?看你活腻歪了?
王林五掏出手枪对天连开三枪:都他妈散了!敢挡县长大人三姨太的道,都他妈找死呀?!
白阿狗:滚……快滚,都给我滚回队里去。
保安队的人提着枪狼狈的溜走。
白阿狗鞠着躬看着三姨太她们走远。店铺老板们开怀大笑。
36.黄河边窝棚 夜 内
萧华提着饭盒走进窝棚,同志明焦急的踱步。
萧华:吃饭吧,边吃边沟通一下工作吧。
同志明:唉,雨越下越来劲,丝毫没有停下来的意思,河水已经暴涨,这可怎么渡河呀?已经过去三天了,渡口和道路修复工作进展缓慢,真急人哪。
萧华:是啊,明天习书记就要陪部队首长检查渡河情况了,届时,渡口、船只、船工等都是检查的重点啊。
同志明:这几天修复的渡口码头和道路还没完工呢,又被河水淹没了,整个河滩变成了一片汪洋沼泽,雨又下个不停,要看部队就要渡河了,这可怎么办呀?
习仲勋走进来:光发愁是解决不了问题的,我们共同来想想办法吧。
同志明:习书记,刚才我们的谈话您都听到了吧?
习仲勋:听到了,咱们面对的困难,也是部队首长最担心的问题啊。不过,毛主席说过“与天斗、与地斗、与人斗,其乐无穷啊。”,主席的话是至理名言哪,红军四渡赤水、爬雪山、过草地,前有沼泽险滩,后有追兵紧随,上有飞机跟踪轰炸,行军两万五千多里,历时三年,不也挺了过来,最终战胜困难了吗?我们目前所面临的任务就是全力保障四万六千八路军战士全部过河,是与老天爷和眼前这三十里宽的黄河作斗争。起码不用应对飞机大炮的狂轰乱炸和敌人的追击阻拦。毛主席选择芝川渡口做为东渡最佳地点时,对于雨季的干扰是有过预见的,他说站的高一点、看的远一点,找出适合我们走的路线,众志成城、迎风破浪也就能过去了。
同志明点头:好啊,我想到办法了,放弃原有地势较低的渡口码头,依据水情水势,临时修建渡口、选择最佳航道。
习仲勋:你终于开悟了啊,这就是毛主席说的避其锋芒、绕行通过,变通一下思维方式,问题自然就解决了。
萧华:既然找到解决办法了,那就吃饭吧,吃饱了就组织大伙连夜开始干吧。
同志明打开饭盒:习书记,一起吃吧。
习仲勋:好啊,正好我也愁的没吃饭呢,现在压力解除了,就沾你光开吃吧。
37.黄河滩 夜 外
同志明和徐岱云他们一起冒雨修筑码头,轮着镢头挖土平地、打木桩铺木板。萧华和妇女工作队的人撑着伞点火把照明。
同志明:大家鼓把劲,把桩打实在了,别被水冲垮了,木板一定要铺实铺平,保证重型武器装备和马匹能平稳上船。
徐岱云:以前码头的木料和铺板都被破坏的人扔水里冲走了,现有的估计到不了天亮就用完了,远远不够啊。
同志明:先紧着现有的用吧,天亮了再想办法吧。
大家配合默契的卖力干活。
萧华:志明,你看那边。
同志明顺着萧华指的方向回头一看,不远处的坡道上一长队火把向这边靠近。
同志明:大家都停下来,火把全部熄灭。岱云,你带几个人摸过去查看一下,搞清什么情。其他人随我进芦苇荡。
徐岱云:是!你们几个随我来。
施工现场瞬间一片寂静。
38.渡口道路 夜 外
徐岱云他们几个埋伏在道路旁边的芦苇层中,看到来人们靠近了,全都是扛着木板、抬着木料的村民。徐岱云他们迎上去。
萧华:上阵杀敌不是你的长处,在后方搞后勤保障工作,发动群众、筹集物资才是你的强项。
同志明:盼着能早一天结束战争,咱就能把婚事办了。
萧华:还是把眼下的渡河筹备保障工作放在首位,不要分心,麻痹大意是会出错的。
萧华挽着同志明的胳膊,依着他走着。
29.芝川渡口 夜 外
同志明和萧华走到渡口处,他发现有问题,快步跑到码头。
同志明:不对啊,码头设施怎么都不见了?!
萧华也跑过去:哎呀,你看渡口这一大片都被人挖的乱七八糟,一定是有人搞过破坏了!
同志明:走,快到芦苇荡那边看看渡船还在不在!
他俩奔跑而去。
30.芦苇荡船舶湾 夜 外
同志明和萧华跑到芦苇荡跟前,看到徐岱云和几个民兵蹲在篝火旁抽烟卷。徐岱云他们看到同志明和萧华来了,起身。
同志明:岱云,船只呢?
徐岱云他们拔拉开旁边的芦苇层,点亮火把,大量的船只排放整齐。
萧华:不幸中的万幸,还好渡船都完好无缺。
徐岱云:怎么了?哪块出问题了吗?
同志明:渡口被破坏了,通往渡口的道路也被挖断放水,走不成了。
徐岱云:啊?!子超他们不是在那边巡防吗?
萧华:我俩也是刚走过去才发现的,还好,你为部队守好了这百余条渡船。
张绪生:岱云哥说了,这些船都是本地十里八乡的渔民和邻县的爱国人士提供给部队渡河用的,每条船都是同会长和萧副会长打过借条的,所以我们得时刻守护着它们,即使舍命也不能丟船,他带着我们民兵队找了这处隐蔽的芦苇层,把船藏好一刻也没离开过。
同志明:好啊,多亏你们想的周到,要是拴在渡口,估计也被放走了,这会都不知飘去哪了。
萧华:再过五六天,部队集结休整完毕,就要渡河了,道路和渡口能来得及修好吗?
徐岱云:我立马召集所有民兵和船工,不分昼夜的干,争取赶渡河前能完工。
同志明:这样吧,从负责部队驻地村落巡防的游击队和民兵里再抽调出一部分人,一定要提前完工,渡口码头修好等部队,可不能让部队等渡口码头修好哪。
萧华:部队驻地外围巡防任务也很重要,不能有疏漏。就不要抽调游击队和民兵了,我发动妇女工作队的妇女同志参加渡口码头修复工作。
31.县城街道 夜 外
一个穿着旗袍的妖艳女子扶着醉醺醺的张留先走着。
女子:主任大人,前边可就是你家了,我可不敢再往前走了,上回就被你家那母老虎追出来当街撕烂我衣服打骂了一顿,丢死人了,就送你到这吧。
张留先:不用怕,前两天她回娘家了,今晚你就安心的跟我回家住。
女子:那我也怕,名不正言不顺的。
张留先:哈哈,婊子也顾脸面,啊哈哈……
秦秘书走了过来:哼,让我找的好苦呀,张主任,都什么时候了,还有心思跑去喝花酒。
张留先:哦,是秦秘书哪,什么事非得劳驾你找我大半夜。
秦秘书:你们是不是在街上抓了一帮劳军的百姓?把物资没收了,还把人都关起来了?
张留先:啊?不知道呀,没听说过。
秦秘书:不是你干的,那就是保安队干的,快让他们把人放了吧,那些人的家属围着县政府闹腾了大半夜也不走,要求放人放物,否则明早要去渡河的共军长官那告状呢,今非昔比,如今他们几万人驻扎在韩城,能随便找个理由把韩城的党国势力铲除干净。
张留先:啊?说的也是,翠翠,快快快,扶我进屋,得赶快打电话叫保安队放人。
秦秘书:别忘了,让放行时给他们多说好话,另外每人给一块大洋封口费,钱就从你们联保处和保安队出。
张留先:我的妈呀,好话可以说,叫下跪都行,可钱是老子的命根子,给泥腿子一下子出那么多钱,可不是要了我的命吗?
32.芝川渡口 晨 外
同志明和萧华带着男女同志们一起修复着道路和渡口,大家干的起劲,却下起了雨。
徐岱云跑过来:看云层,怕是有连阴雨,秋雨季节到了。雨量大了,河水就会暴涨,滩涂会被淹没,分不清航道,芦苇荡也会变成沼泽,渡河可就难了。
萧华:那可怎么办?不管想什么办法,绝对要保证部队顺利渡河哪。
同志明:岱云同志,你可是老船工了,趁河水还没涨、滩涂还未淹,快想想能有什么办法提前做标记、分航道,要是水位涨高,到时候河道与滩涂一片汪洋,那怎么能区分开水位深浅呢?水浅的地方渡船随时会被搁浅,水深处,又易产生漩涡,随时会翻船。
萧华:打桩,趁目前水位还未上涨,在已测好的航道沿线打木桩可以吗?
徐岱云:黄河泥沙含量大,冲击力强,河底泥沙松软,洪峰下来,木桩会不懈一击的。
萧华:照你的说法,这段时间彻底不能渡河了?
徐岱云:以前听村里的老船工说过,要驯服黄河水,首先得熟悉它、摸透它,我不解其中深意,但能听出个大概意思,就是用心观察它的水情变化,通过流量和流向变化慢慢就能判断出航道走向。
同志明:那打今个起就把渡口的修复和巡防任务交给张子超负责吧,腾出你专职完成观察水情、分辨航道任务。
徐岱云:保证完成任务。
33.村庄 日 外
一组镜头:
a.八路军战士冒雨给村民劈柴、挑水、铡草喂牛。
b.女八路军战士给村民教认字,给大家讲抗日救亡的道理。
c.随军医院里,老百姓排队接受随军医院的体检,牌子上写着“军民一家亲,免费送医送药”。
d.村外边,张留先和白阿狗带人窥视者村里的情况。
34.赵庄村村公所 日 外
村公所门口,八路军战士们正在操练,一队村民拉着粮食和肥猪过来。
领头的村民(王洪彦):红军同志们,停一下,停一下!
八路军教官:大家先停止操练。
教官:大叔,咱部队已经改称八路军了,我们入驻的那天,看到欢迎的标语和横幅都还称我们为红军,你刚才也这样称呼了,记住,以后就叫我们八路军。对了,你们拉这么多东西是要往哪去呢?
领头的村民(王洪彦):叫红军亲切,叫顺口了,随后慢慢改口吧。哦,对了,我叫王洪彦,是咱村开油坊的,车上这3000斤粮食和肥猪都是我捐给咱红军的,哦,是八路军,是捐给咱八路军。还有,我家这老三王保宜,听抗日后援会的宣传演讲说咱部队要过黄河打日本鬼子去,他就非得让我求你们收他参军,你们看他行吗?
教官:首先感谢您对咱部队的支持,但部队有纪律,不能白拿老百姓的东西,这样吧,我们把这些粮食和肥猪给您折价打条子,至于王保宜想参军打鬼子,我们当然欢迎了,小胡,你领王保宜去报到处报名登记吧,其他人快帮着王大叔他们卸东西。
35.县城 日 外
白阿狗带着保安队对沿街店铺挨个训话。
一家银匠店的老板被保安队的人拽了出来,拉到白阿狗跟前。
银匠店老板:老总啊,俺没犯法呀,干嘛把俺拉扯出来?
白阿狗:哎呦,山西口音哪,来韩城多久了?为什么大老远跑到这来?是不是在老家那边犯什么事了?到韩城避祸来了?
银匠店老板:这条街一大半都是山西商人,有的几辈子前都在韩城扎根安家了,因为韩城是晋陕门户、商贾云集、贸易发达,民风淳朴、生意好做,俺是本顺人,不干含糊事,从小随师傅来韩城做银匠活,几十年了,师傅早过世了,我守着店铺靠的是手艺吃饭。
白阿狗:哼!听说你给共党部队捐了不少钱物,可有此事?
银匠店老板:没错,那是因为他们要过黄河去俺老家打日本鬼子,给乡亲们报仇雪恨。不仅俺捐了,这条街所有山西商人都捐了。
白阿狗:呵,还他妈理直气壮起来了,你这是通共行为,论罪该杀头的知道吗?
正说话,来了一大帮店铺老板。
杂货铺老板:俺们都捐钱捐物了,难不成俺们的头都得被你杀完?支持抗日部队犯法吗?
王林五骑马带着车队正好路过,给堵住了,三姨太从一辆带棚子的车里下来,手一挥,几个带枪的家丁喝开人群在前边开道,几个丫鬟伺候着三姨太朝人群中走来,王林五点头哈腰的跟在后边。
白阿狗还在嚷着:哼,共产党是抗日部队?大日本帝国光关东军就百余万之众,而且有飞机、大炮、装甲车,精良先进的枪械就更不用说了,张学良为何率领几十万东北军乖乖的把东三省拱手让给大日本帝国,那叫识时务。他共产党才区区几万人马,凭什么抗日?不是拿着鸡蛋往石头上磕吗?过黄河上前线那就是不自量力的去送死,而你们这些愚蠢的商人,又给他们捐钱,又捐物的,不是肉包子打狗,白白浪费钱财吗?有那闲钱,还不如孝敬给老子呢。
三姨太:打小日本的都是好样的,支持抗日的也是好样的!是哪个不知天高地厚的汉奸走狗在这乱嚷嚷呢?日本鬼子都快打到家门口了,还在这大放厥词、仗势欺人!真是民族的败类!党国怎么养了你这样的祸害?!
几个保安队的人举着枪上前:你谁呀?骂谁呢?看你活腻歪了?
王林五掏出手枪对天连开三枪:都他妈散了!敢挡县长大人三姨太的道,都他妈找死呀?!
白阿狗:滚……快滚,都给我滚回队里去。
保安队的人提着枪狼狈的溜走。
白阿狗鞠着躬看着三姨太她们走远。店铺老板们开怀大笑。
36.黄河边窝棚 夜 内
萧华提着饭盒走进窝棚,同志明焦急的踱步。
萧华:吃饭吧,边吃边沟通一下工作吧。
同志明:唉,雨越下越来劲,丝毫没有停下来的意思,河水已经暴涨,这可怎么渡河呀?已经过去三天了,渡口和道路修复工作进展缓慢,真急人哪。
萧华:是啊,明天习书记就要陪部队首长检查渡河情况了,届时,渡口、船只、船工等都是检查的重点啊。
同志明:这几天修复的渡口码头和道路还没完工呢,又被河水淹没了,整个河滩变成了一片汪洋沼泽,雨又下个不停,要看部队就要渡河了,这可怎么办呀?
习仲勋走进来:光发愁是解决不了问题的,我们共同来想想办法吧。
同志明:习书记,刚才我们的谈话您都听到了吧?
习仲勋:听到了,咱们面对的困难,也是部队首长最担心的问题啊。不过,毛主席说过“与天斗、与地斗、与人斗,其乐无穷啊。”,主席的话是至理名言哪,红军四渡赤水、爬雪山、过草地,前有沼泽险滩,后有追兵紧随,上有飞机跟踪轰炸,行军两万五千多里,历时三年,不也挺了过来,最终战胜困难了吗?我们目前所面临的任务就是全力保障四万六千八路军战士全部过河,是与老天爷和眼前这三十里宽的黄河作斗争。起码不用应对飞机大炮的狂轰乱炸和敌人的追击阻拦。毛主席选择芝川渡口做为东渡最佳地点时,对于雨季的干扰是有过预见的,他说站的高一点、看的远一点,找出适合我们走的路线,众志成城、迎风破浪也就能过去了。
同志明点头:好啊,我想到办法了,放弃原有地势较低的渡口码头,依据水情水势,临时修建渡口、选择最佳航道。
习仲勋:你终于开悟了啊,这就是毛主席说的避其锋芒、绕行通过,变通一下思维方式,问题自然就解决了。
萧华:既然找到解决办法了,那就吃饭吧,吃饱了就组织大伙连夜开始干吧。
同志明打开饭盒:习书记,一起吃吧。
习仲勋:好啊,正好我也愁的没吃饭呢,现在压力解除了,就沾你光开吃吧。
37.黄河滩 夜 外
同志明和徐岱云他们一起冒雨修筑码头,轮着镢头挖土平地、打木桩铺木板。萧华和妇女工作队的人撑着伞点火把照明。
同志明:大家鼓把劲,把桩打实在了,别被水冲垮了,木板一定要铺实铺平,保证重型武器装备和马匹能平稳上船。
徐岱云:以前码头的木料和铺板都被破坏的人扔水里冲走了,现有的估计到不了天亮就用完了,远远不够啊。
同志明:先紧着现有的用吧,天亮了再想办法吧。
大家配合默契的卖力干活。
萧华:志明,你看那边。
同志明顺着萧华指的方向回头一看,不远处的坡道上一长队火把向这边靠近。
同志明:大家都停下来,火把全部熄灭。岱云,你带几个人摸过去查看一下,搞清什么情。其他人随我进芦苇荡。
徐岱云:是!你们几个随我来。
施工现场瞬间一片寂静。
38.渡口道路 夜 外
徐岱云他们几个埋伏在道路旁边的芦苇层中,看到来人们靠近了,全都是扛着木板、抬着木料的村民。徐岱云他们迎上去。
声明:未经授权不得转载,侵权必究!授权后转载须注明出处:"转自华语剧本网 www.juben.pro"。 [ 如何申请转载 ]
登录 后再戳我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