权属:原创 · 普通授权
字数:9564
成片时长:约30分钟
阅读:8781
发表:2017/1/10
20集 主旋律,爱情,军事 电视剧剧本
《归去来兮》第7集
1-6
7
- 故事梗概
- 作品卖点
- 作品正文
女同志:“(仍然握住甄玉的手,转身向石组长)你们继续谈吧,不打搅了。外面有人等我一道回去。(说罢松开握住甄玉的手)。“
石组长:“好,好。你去吧,一路平安。”
该女同志微笑着告别甄玉,缓缓出门。
甄玉:“(心声自白)多么英姿疯爽、美丽动人。”
待该女同志走出去后,石组长接着对甄玉说:
“就拿刚才这位叫Cheng-fang的女同志说吧,她不但为人善良,聪明伶俐,而且能歌善舞。——跳起维吾尔族舞蹈来,比维族姑娘还厉害。”
朱干事:“农垦总局三番五次要调她到总局文教组工作,她每次都拒绝。”
石组长:“这不,今天请她来,领导又是同她谈这个事。”
朱干事:“(面向石组长)答应了?”
石组长:“仍然没有,就是要在基层干。”
甄玉:“她待的那个地方是不是比总局机关所在的乌鲁木齐市更好呢?”
朱干事:“那怎么可能呢?天山脚下的一个农牧师。”
石组长:“她担任着一个连队的指导员,从工作性质来说,当然比不上到总局文教组当干部舒服。在连队,她白天骑马放羊,晚上还要在油灯下搞科技。”
朱干事:“她发明的剪羊毛机,是以前人工工效的几十倍。”
石组长:“(长吁一口气)可就是这样一位好同志,却是以有政治思想问题的原因发配来的。”
朱干事:“她会有什么问题呀?连队指战员都夸她说,她的心灵比天山的雪莲还要洁白。”
石组长:“诸如这类情况,这也都是我刚才讲的苗政委之所以拒绝接待外来专案调查人员的原因。”
甄玉:“既然如此,我就不再打搅你们了。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的声誉,我早有所闻。今天虽然没有找到白惠玲,但一点也没有白来。你们不但屯垦戍边,而且确实是锻炼、教育、培养和保护人才的地方。”(回忆毕)
83、八一一研究所,甄玉住宅内。晚上。
甄玉同程芳继续交谈。
程芳:“听甄所长刚才说,在与石组长、朱干事交谈时,进来过一位同你握过手的女同志,他的名字跟我的相同?是吗?”
甄玉:“是的。也叫CHENG-FANG,但字形同不同并不知道。”
程芳:“中国人口多,同名同姓的现象不少。(相关语)要是那女人真是现在的我的话,那才真会恨死我自己呢,为什么当时就不问问你到生产建设兵团的意图?那样一来,咱俩的知心姊妹关系岂不就提前二十多年了。”
甄玉:“寻找白惠玲无果,便去伊黎会见初中的一位女同学。她在驻军女子骑兵连当排长。”
程芳:“打老远而去新疆,当然要抓住顺便之机。”
甄玉:“主要目的是想从她那里换一套陆军女军服。”(回忆)
84、(甄玉回忆)伊黎驻军某骑兵部队,女子骑兵连营地。
A、练兵场上,骏马疾驰,英姿飒爽的女骑兵在马背上训练各种射击动作。
B、一间供临时来队人员用的空房间里,甄玉与初中老同学、同期入伍的吴秀芳相会,显的格外亲切。
吴秀芳:“是来伊黎出差吗?”
甄玉:“准确地说,是来乌鲁木齐市出差。来伊黎,是专为看望你这位老同学呀。”
吴秀芳:“你搞突然袭击,干吗不预先写信或来个电话告诉我一句。”
甄玉:“反正都是一样,告诉不告诉都是这个时间,能不能找到你那就看运气呵。”
吴秀芳:“那真是幸运,没有碰上我们到远处拉练。不过要是预先告知,我会骑着骏马到路上接你呀?然后当你的马夫。”
甄玉:“(高兴得睁大眼睛)是吗?那下回有机会的话,一定预先通知你。”
吴秀芳接着从挎在身上的挎包里取出相册:
“(一边翻看一边对甄玉说)我送给你一些骑射的照片,可别见笑了。”
甄玉:“(凑过去看)遗憾的是,我可没有给你带来任何一张军人照。”
吴秀芳:“你们是特种技术兵,避免泄密。”
甄玉:“可是我的身份一点秘密都没有,一直都是跟针管、纱布之类打交道。这次交给我的出差任务我也感到突然,临走时太匆忙,没有准备周到。”
吴秀芳:“是这样的话,那就回部队后再给我寄来几张吧(将相册递给甄玉)。”
甄玉:“(接过这相册)照得都蛮好的,我挑选几张就行了,你留下一些还有它用,这也要花时间的。”
吴秀芳:“等会我俩合个影,照一张作骑射的动作。”
甄玉:“哪有海军骑马的呀?”
吴秀芳:“穿我的陆军装。”
甄玉:“干脆,咱俩互换一套军服好吗?”
吴秀芳:“(惊喜)那太好了,我本来就是这个意思,又不好直说,你真的随身带了一套?”
甄玉:“是的。考虑到这次出差时间可能会较长,带了一套换洗用的。”(回忆毕)
85、八一一研究所,甄玉住宅内。晚上。
甄玉与程芳继续交谈。
甄玉:“有了这套陆军女军服,制造姬翔与白惠玲的结婚照就有条件了。”
程芳:“当即穿上它,让老同学照了相。”
甄玉:“我以出差的同伴在乌鲁木齐市等我为由,与老同学会面时间不足两个小时,就依依不舍的告辞了。为了保证质量,到乌鲁木齐市打听到最好的照相馆后,在那里照的。(回忆)。
86、(甄玉回忆)乌鲁木齐市《风光照相馆》。
A、甄玉身着一身崭新的草绿色陆军女军服,在穿衣镜面前上下打量自己,耳边响起姬翔的声音(画外音):
“我现在寄给你一张我的近期照片。你再照一张自己的,然后拼接成一张咱俩的结婚照。”
B、甄玉:“(对照相馆技师)老师傅,我有一个特别的照相要求,你听我说……”
师傅:“好,你有什么要求,尽管说。”
甄玉:“是这样的情况,上个月,我跟丈夫在别的地方照的结婚照很不好。现在请你帮助我们重新制造一张理想的结婚照。”
师傅:“呵,我明白了。带了你丈夫的单独照片来是吧?”
甄玉:“是的(将姬翔的半身照递过去)就是他。”
师傅:“呵,真英俊,也照得很好。”
甄玉:“你照一张我的,最后跟他拼接成像两人一起照的结婚照。”
师傅:“没问题,保证一看,就是和谐美满的一对。”
甄玉:“特别要标明‘结婚纪念’四个字。”
师傅:“那当然。那么,日期呢?”
甄玉:“1971年10月6日。”
师傅:“好,我都记下了。请你到里面照相机镜头前就座。”
甄玉:“(欲进里屋又止步)一定要保证质量。”
师傅:“放心,放心。什么时候要?”
甄玉:“越快越好!”
师傅:“今天是不行了,一般要等三天,解放军同志远道而来,尽量照顾,明天一上班就来取吧。”(回忆毕)
87、八一一研究所,甄玉住宅内。晚上。
甄玉与程芳继续交谈。
甄玉:“(拉开拉链锁,从皮革公文包中取出照片,递给程芳)程所长瞧一瞧,正是这一张。”
程芳:“(立即起身接过,仔细端祥)真是和谐美满的一对恩爱夫妻。不应当仅仅是演戏,一定要化为现实。”
甄玉:“这不可能,也不应当。从人格来说,我总感到有点愧对白惠玲大姐。”
程芳:“(含泪)不。甄所长绝不能这样看待。你的作法是无私的、高尚的品质体现。”
甄玉:“就这样,我带着这张照片,穿着一身草绿色的不带红色帽徽领章的陆军女军服,心急火燎似的赶赴姬翔的家乡去拜见姬妈妈。然而,在火车上,我仍然是在集中精力思考着姬翔伤痕的来历。”(回忆)
88、(甄玉回忆)从乌市出发的长途列车上。
A、车外。大漠深处,列车风驰电掣。
B、车内。甄玉倚窗而坐,沉浸在深思之中。
甄玉:“(心声)姬翔的额上伤痕,真有可能会是他自己讲的爬火车时导致的吗?如果是,那他当然就不是那位救过我的青年了。尽管伤痕的部位相同,但世上的巧事并不罕见?
C、列车在飞奔。(以透过窗外那自然景致中的村庄、树木、电杆等参照物的途径来体现)。邢冬青、华莉的声音,在甄玉的耳边不断想起:
邢冬青(画外音):“他爬进去时,先是头栽地,等到从火车地板上爬起来时,只见他满脸是血。车内很拥挤,看到他人都还未站稳的样子,火车就开动了,这后来有谁给他怎么包扎的情况,并不知道。”
华莉(画外音):“打是打了,他满脸的血我也确实是看到了,但并未看清出血的部位。不过,他整个身躯爬进火车后,是脑袋先着地板的,所以,他额上脸上的血,到底是我打出来的,还是因为着地擦伤的,我没有去细想。”
邢冬青(画外音):“哪里记得当时是什么心理活动。以我现在的心理分析,如果他俩没有给我讲的话,也许会以为当时看到的他满脸的鲜血是头栽在地板上导致的,而额上的伤口是返校后搞体育活动不慎摔伤的。也就是说,那女乘客的行为,当时看到的满脸鲜血,与后来上额的伤口,三者之间都不一定会去联系。”
华莉(画外音):“因为我一发现是姬翔,而又满脸鲜血,脑子霎时一片空白。这接下来的情况 ,我什么也不知道了。”
火车在疾驰。
甄玉倚窗而坐,旁若无人思考。列车减缓了速度,“咣当”一声停站了。
89、(甄玉回忆)旅途中的一个中等规模的火车站。
甄玉邻座的那位乘客及对面两位乘客,他们或是到达目的地,或是下车活动,走空了。
【模拟】:
甄玉独自将窗户关得严严实实,然后背靠座椅迷迷糊糊的“睡觉”。
耳边响起周围乘客的声音(画外音):“到站了,打开窗户换气吧,闷死人了。”
甄玉:“闻声”,强打精神睁开“睡眼”,起身用手推了推对面刚刚坐上去的一位男子。(该男子并不是刚上车的旅客,而是发现甄玉所在的这一格座位较空,暂时坐过来倚窗看车外环境的)。经甄玉提示开窗,正中他意,于是与甄玉各抬一侧,将玻璃窗门“唰、唰”地抬上了。
然后,甄玉又靠在座位上,合上眼睛,似睡非睡的样子。
【幻想】:
甄玉听到异样的动静。一睁眼,发现有人从窗户外往车厢里爬,半个身躯已匍匐在茶几上,头伸得比茶几的高度还低。
【甄玉进入角色】:
她立即起身,两只手掌在茶几靠过道的空间,用暗劲死死地往窗外方向顶,口中喃喃道:“死不要脸的,出去,滚出去!”
对面男子见状,悄悄地走开,轻声地对身旁另一些旅客说:“原来,这是个神经病人。”
周围乘客纷纷起身观看。
刚上车想找空座位的人,见状后也不敢往此处坐。
甄玉顶呀顶,顶不住,于是咬紧牙关,胀起了脖子青筋,用一只手仍然顶住,另一只手从座位下迅速抓起一串钥匙和小剪刀链,朝爬窗人的头顶“当、当、当”的敲打。爬窗人不顾一切往车里钻。甄玉于是使出最有劲的一敲,“咣”的一声,甄玉的一只大茶缸被打飞到窗外外去了。原来,甄玉将茶缸当人头。
偏有一位三十出头的妇女,领着一个六、七岁的小姑娘,在众目睽睽之下,毫无顾忌的在甄玉对面的空座位上落座。
甄玉尚未回过神来,那爬窗人终于全身都爬了进来,头先栽在地板上,两只脚还在茶几上。
甄玉此时上气不接下气的,两手在茶几上一掀。
对面座位上的母女二人,一直注视着甄玉的举止。
小姑娘忍俊不禁,侧脸轻轻地问道:
“妈妈,阿姨怎么啦?”
妈妈:“(摆摆手轻轻地)你看吧,别说话。”
只见甄玉盯着过道,爬窗人正从地板上站起来,满脸是血。甄玉:“呀——”的一声,两手捂脸,将低下的头埋在茶几
之上。
“咣当”一声,火车启动了。由静到动的惯性,将甄玉震“醒”了。
【甄玉回到现实】
甄玉:“(笑问对面刚上车的乘客)刚上车的?”
女乘客:“(微笑)是的。刚才我一直在看你演戏的。”
甄玉:“是吗?我真出洋相了。”
女乘客:“这说明你功夫到家,真的进入角色了。连自己刚才的动作都忘了。你是海政文工团的?”
石组长:“好,好。你去吧,一路平安。”
该女同志微笑着告别甄玉,缓缓出门。
甄玉:“(心声自白)多么英姿疯爽、美丽动人。”
待该女同志走出去后,石组长接着对甄玉说:
“就拿刚才这位叫Cheng-fang的女同志说吧,她不但为人善良,聪明伶俐,而且能歌善舞。——跳起维吾尔族舞蹈来,比维族姑娘还厉害。”
朱干事:“农垦总局三番五次要调她到总局文教组工作,她每次都拒绝。”
石组长:“这不,今天请她来,领导又是同她谈这个事。”
朱干事:“(面向石组长)答应了?”
石组长:“仍然没有,就是要在基层干。”
甄玉:“她待的那个地方是不是比总局机关所在的乌鲁木齐市更好呢?”
朱干事:“那怎么可能呢?天山脚下的一个农牧师。”
石组长:“她担任着一个连队的指导员,从工作性质来说,当然比不上到总局文教组当干部舒服。在连队,她白天骑马放羊,晚上还要在油灯下搞科技。”
朱干事:“她发明的剪羊毛机,是以前人工工效的几十倍。”
石组长:“(长吁一口气)可就是这样一位好同志,却是以有政治思想问题的原因发配来的。”
朱干事:“她会有什么问题呀?连队指战员都夸她说,她的心灵比天山的雪莲还要洁白。”
石组长:“诸如这类情况,这也都是我刚才讲的苗政委之所以拒绝接待外来专案调查人员的原因。”
甄玉:“既然如此,我就不再打搅你们了。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的声誉,我早有所闻。今天虽然没有找到白惠玲,但一点也没有白来。你们不但屯垦戍边,而且确实是锻炼、教育、培养和保护人才的地方。”(回忆毕)
83、八一一研究所,甄玉住宅内。晚上。
甄玉同程芳继续交谈。
程芳:“听甄所长刚才说,在与石组长、朱干事交谈时,进来过一位同你握过手的女同志,他的名字跟我的相同?是吗?”
甄玉:“是的。也叫CHENG-FANG,但字形同不同并不知道。”
程芳:“中国人口多,同名同姓的现象不少。(相关语)要是那女人真是现在的我的话,那才真会恨死我自己呢,为什么当时就不问问你到生产建设兵团的意图?那样一来,咱俩的知心姊妹关系岂不就提前二十多年了。”
甄玉:“寻找白惠玲无果,便去伊黎会见初中的一位女同学。她在驻军女子骑兵连当排长。”
程芳:“打老远而去新疆,当然要抓住顺便之机。”
甄玉:“主要目的是想从她那里换一套陆军女军服。”(回忆)
84、(甄玉回忆)伊黎驻军某骑兵部队,女子骑兵连营地。
A、练兵场上,骏马疾驰,英姿飒爽的女骑兵在马背上训练各种射击动作。
B、一间供临时来队人员用的空房间里,甄玉与初中老同学、同期入伍的吴秀芳相会,显的格外亲切。
吴秀芳:“是来伊黎出差吗?”
甄玉:“准确地说,是来乌鲁木齐市出差。来伊黎,是专为看望你这位老同学呀。”
吴秀芳:“你搞突然袭击,干吗不预先写信或来个电话告诉我一句。”
甄玉:“反正都是一样,告诉不告诉都是这个时间,能不能找到你那就看运气呵。”
吴秀芳:“那真是幸运,没有碰上我们到远处拉练。不过要是预先告知,我会骑着骏马到路上接你呀?然后当你的马夫。”
甄玉:“(高兴得睁大眼睛)是吗?那下回有机会的话,一定预先通知你。”
吴秀芳接着从挎在身上的挎包里取出相册:
“(一边翻看一边对甄玉说)我送给你一些骑射的照片,可别见笑了。”
甄玉:“(凑过去看)遗憾的是,我可没有给你带来任何一张军人照。”
吴秀芳:“你们是特种技术兵,避免泄密。”
甄玉:“可是我的身份一点秘密都没有,一直都是跟针管、纱布之类打交道。这次交给我的出差任务我也感到突然,临走时太匆忙,没有准备周到。”
吴秀芳:“是这样的话,那就回部队后再给我寄来几张吧(将相册递给甄玉)。”
甄玉:“(接过这相册)照得都蛮好的,我挑选几张就行了,你留下一些还有它用,这也要花时间的。”
吴秀芳:“等会我俩合个影,照一张作骑射的动作。”
甄玉:“哪有海军骑马的呀?”
吴秀芳:“穿我的陆军装。”
甄玉:“干脆,咱俩互换一套军服好吗?”
吴秀芳:“(惊喜)那太好了,我本来就是这个意思,又不好直说,你真的随身带了一套?”
甄玉:“是的。考虑到这次出差时间可能会较长,带了一套换洗用的。”(回忆毕)
85、八一一研究所,甄玉住宅内。晚上。
甄玉与程芳继续交谈。
甄玉:“有了这套陆军女军服,制造姬翔与白惠玲的结婚照就有条件了。”
程芳:“当即穿上它,让老同学照了相。”
甄玉:“我以出差的同伴在乌鲁木齐市等我为由,与老同学会面时间不足两个小时,就依依不舍的告辞了。为了保证质量,到乌鲁木齐市打听到最好的照相馆后,在那里照的。(回忆)。
86、(甄玉回忆)乌鲁木齐市《风光照相馆》。
A、甄玉身着一身崭新的草绿色陆军女军服,在穿衣镜面前上下打量自己,耳边响起姬翔的声音(画外音):
“我现在寄给你一张我的近期照片。你再照一张自己的,然后拼接成一张咱俩的结婚照。”
B、甄玉:“(对照相馆技师)老师傅,我有一个特别的照相要求,你听我说……”
师傅:“好,你有什么要求,尽管说。”
甄玉:“是这样的情况,上个月,我跟丈夫在别的地方照的结婚照很不好。现在请你帮助我们重新制造一张理想的结婚照。”
师傅:“呵,我明白了。带了你丈夫的单独照片来是吧?”
甄玉:“是的(将姬翔的半身照递过去)就是他。”
师傅:“呵,真英俊,也照得很好。”
甄玉:“你照一张我的,最后跟他拼接成像两人一起照的结婚照。”
师傅:“没问题,保证一看,就是和谐美满的一对。”
甄玉:“特别要标明‘结婚纪念’四个字。”
师傅:“那当然。那么,日期呢?”
甄玉:“1971年10月6日。”
师傅:“好,我都记下了。请你到里面照相机镜头前就座。”
甄玉:“(欲进里屋又止步)一定要保证质量。”
师傅:“放心,放心。什么时候要?”
甄玉:“越快越好!”
师傅:“今天是不行了,一般要等三天,解放军同志远道而来,尽量照顾,明天一上班就来取吧。”(回忆毕)
87、八一一研究所,甄玉住宅内。晚上。
甄玉与程芳继续交谈。
甄玉:“(拉开拉链锁,从皮革公文包中取出照片,递给程芳)程所长瞧一瞧,正是这一张。”
程芳:“(立即起身接过,仔细端祥)真是和谐美满的一对恩爱夫妻。不应当仅仅是演戏,一定要化为现实。”
甄玉:“这不可能,也不应当。从人格来说,我总感到有点愧对白惠玲大姐。”
程芳:“(含泪)不。甄所长绝不能这样看待。你的作法是无私的、高尚的品质体现。”
甄玉:“就这样,我带着这张照片,穿着一身草绿色的不带红色帽徽领章的陆军女军服,心急火燎似的赶赴姬翔的家乡去拜见姬妈妈。然而,在火车上,我仍然是在集中精力思考着姬翔伤痕的来历。”(回忆)
88、(甄玉回忆)从乌市出发的长途列车上。
A、车外。大漠深处,列车风驰电掣。
B、车内。甄玉倚窗而坐,沉浸在深思之中。
甄玉:“(心声)姬翔的额上伤痕,真有可能会是他自己讲的爬火车时导致的吗?如果是,那他当然就不是那位救过我的青年了。尽管伤痕的部位相同,但世上的巧事并不罕见?
C、列车在飞奔。(以透过窗外那自然景致中的村庄、树木、电杆等参照物的途径来体现)。邢冬青、华莉的声音,在甄玉的耳边不断想起:
邢冬青(画外音):“他爬进去时,先是头栽地,等到从火车地板上爬起来时,只见他满脸是血。车内很拥挤,看到他人都还未站稳的样子,火车就开动了,这后来有谁给他怎么包扎的情况,并不知道。”
华莉(画外音):“打是打了,他满脸的血我也确实是看到了,但并未看清出血的部位。不过,他整个身躯爬进火车后,是脑袋先着地板的,所以,他额上脸上的血,到底是我打出来的,还是因为着地擦伤的,我没有去细想。”
邢冬青(画外音):“哪里记得当时是什么心理活动。以我现在的心理分析,如果他俩没有给我讲的话,也许会以为当时看到的他满脸的鲜血是头栽在地板上导致的,而额上的伤口是返校后搞体育活动不慎摔伤的。也就是说,那女乘客的行为,当时看到的满脸鲜血,与后来上额的伤口,三者之间都不一定会去联系。”
华莉(画外音):“因为我一发现是姬翔,而又满脸鲜血,脑子霎时一片空白。这接下来的情况 ,我什么也不知道了。”
火车在疾驰。
甄玉倚窗而坐,旁若无人思考。列车减缓了速度,“咣当”一声停站了。
89、(甄玉回忆)旅途中的一个中等规模的火车站。
甄玉邻座的那位乘客及对面两位乘客,他们或是到达目的地,或是下车活动,走空了。
【模拟】:
甄玉独自将窗户关得严严实实,然后背靠座椅迷迷糊糊的“睡觉”。
耳边响起周围乘客的声音(画外音):“到站了,打开窗户换气吧,闷死人了。”
甄玉:“闻声”,强打精神睁开“睡眼”,起身用手推了推对面刚刚坐上去的一位男子。(该男子并不是刚上车的旅客,而是发现甄玉所在的这一格座位较空,暂时坐过来倚窗看车外环境的)。经甄玉提示开窗,正中他意,于是与甄玉各抬一侧,将玻璃窗门“唰、唰”地抬上了。
然后,甄玉又靠在座位上,合上眼睛,似睡非睡的样子。
【幻想】:
甄玉听到异样的动静。一睁眼,发现有人从窗户外往车厢里爬,半个身躯已匍匐在茶几上,头伸得比茶几的高度还低。
【甄玉进入角色】:
她立即起身,两只手掌在茶几靠过道的空间,用暗劲死死地往窗外方向顶,口中喃喃道:“死不要脸的,出去,滚出去!”
对面男子见状,悄悄地走开,轻声地对身旁另一些旅客说:“原来,这是个神经病人。”
周围乘客纷纷起身观看。
刚上车想找空座位的人,见状后也不敢往此处坐。
甄玉顶呀顶,顶不住,于是咬紧牙关,胀起了脖子青筋,用一只手仍然顶住,另一只手从座位下迅速抓起一串钥匙和小剪刀链,朝爬窗人的头顶“当、当、当”的敲打。爬窗人不顾一切往车里钻。甄玉于是使出最有劲的一敲,“咣”的一声,甄玉的一只大茶缸被打飞到窗外外去了。原来,甄玉将茶缸当人头。
偏有一位三十出头的妇女,领着一个六、七岁的小姑娘,在众目睽睽之下,毫无顾忌的在甄玉对面的空座位上落座。
甄玉尚未回过神来,那爬窗人终于全身都爬了进来,头先栽在地板上,两只脚还在茶几上。
甄玉此时上气不接下气的,两手在茶几上一掀。
对面座位上的母女二人,一直注视着甄玉的举止。
小姑娘忍俊不禁,侧脸轻轻地问道:
“妈妈,阿姨怎么啦?”
妈妈:“(摆摆手轻轻地)你看吧,别说话。”
只见甄玉盯着过道,爬窗人正从地板上站起来,满脸是血。甄玉:“呀——”的一声,两手捂脸,将低下的头埋在茶几
之上。
“咣当”一声,火车启动了。由静到动的惯性,将甄玉震“醒”了。
【甄玉回到现实】
甄玉:“(笑问对面刚上车的乘客)刚上车的?”
女乘客:“(微笑)是的。刚才我一直在看你演戏的。”
甄玉:“是吗?我真出洋相了。”
女乘客:“这说明你功夫到家,真的进入角色了。连自己刚才的动作都忘了。你是海政文工团的?”
上一集
到底了
声明:未经授权不得转载,侵权必究!授权后转载须注明出处:"转自华语剧本网 www.juben.pro"。 [ 如何申请转载 ]
登录 后再戳我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