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电影剧本 > 先锋
权属:原创 · 普通授权
字数:31271
成片时长:约104分钟
阅读:6137
发表:2022/1/13 修改:2022/1/14
主旋律,儿童 电影剧本
先锋
布谷子虚 [北京海淀]
 出售价格:面议 [如何联系作者]
  • 故事梗概
  • 作品正文

  【本作品已在华语剧本网版权保护中心进行版权登记,登记2022-A-00185】


  安源  儿童团  先锋队  红领巾  共产主义  革命

  1、火车站,日,外
  字幕:2022年春 萍乡站
  T147次“红领巾号”列车停在站台,站务员指引旅客们有序地快速上车。
  从一节车厢的窗户外大致能看见,里面全是身穿校服、系着红领巾的少先队员,有的手上拿着小红旗一脸兴奋,有的兴高采烈地相互攀谈。
  
  2、列车上,日,内
  列车设有“文化长廊”,悬挂习近平总书记对少年儿童的寄语,餐车设有“展示柜”,摆放着各时期各型号的火车模型。
  在“红领巾号”列车上,萌萌的红领巾漫画,酷炫的正能量标语,朝气蓬勃的“红领巾”们,让“红领巾号”充满了活力。
  每节车厢的报架上都放置着《中国少年报》,设置了“红色故事扫码听”专栏,通过扫描二维码,同学们可以在特别的列车假日营活动中,了解红色历史和少先队的光荣历程,感受祖国大好河山。
  镜头掠过车厢内部情景,展示充满朝气的学生面容。
  窗外场景缓缓倒退,列车启动,驶出站台。
  
  3、列车厢,日,内
  学生车厢前部,一男一女铁路青马讲师正为同学们带来“红领巾小课堂”。
  男讲师:同学们,欢迎乘坐T147次“红领巾号”列车,大家此行是从萍乡出发,前往首都北京。
  学生们专注地听着,眼露期待和憧憬。
  男讲师:同学们,萍乡安源是红领巾的诞生地,是中国少年先锋队的诞生地,中国少年先锋队的先驱组织就是——
  学生们:安源儿童团。
  女讲师向学生们展示一张放大的“安源儿童团”画照。
  车厢尾部男女教师看着这一幕,相视一笑。
  男讲师:不错,安源儿童团。同学们,今年是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成立100周年,也是中国少年儿童运动100周年,当年儿童团的7颗种子,如今已发展为拥有1.3亿名队员的中国少先队先锋队。同学们,让我们一起唱一首《共产主义儿童团团歌》,以示庆贺!
  学生们舞着手中小红旗,一起歌唱:
  (歌词)准备好了么?时刻准备着,我们都是共产儿童团,将来的主人,必定是我们。
  铁路青马讲师和男女教师跟着一起唱,车内歌声嘹亮。
  
  4、空境
  歌声画外音:小兄弟们呀,小姊妹们呀!我们的将来是无穷的呀,牵着手前进,时刻准备着。
  阳光视线中,列车飞驰在充满生机的绿色大地上。
  
  出片名:先锋
  
  5、安源煤矿/矿井,日
  字幕:1921年,安源煤矿,总平巷
  总平巷出入口,吭哧吭哧的运煤车缓缓地驶进驶出。
  沿途一些黑漆漆的瘦弱小童工,背着煤筐捡拾煤块。
  昏暗的矿井里,矿工们躬身佝背,瘦骨嶙峋,仅仅下身穿了一条早就黑乎乎的短裤,浑身黑不溜秋,嘴里叼着电石灯,麻木呆滞地干着活。
  
  几名十二三岁的小矿工骨瘦如柴,嘴里同样叼着电石灯,佝偻着身子,往外拖着比他重几倍的煤块筐。
  一名黑炭一般的小矿工跌倒了就干脆趴在地上往前爬。
  两名瘦弱的矿工面无表情地抬着煤筐往外走,上面搭着一名累死了的黑乎乎的瘦小身躯。
  
  6、总平巷外,日
  旁白(字幕):1921年10月下旬,为贯彻中共一大关于“党成立后的中心任务是开展工人运动”的决议,28岁的毛泽东以走亲访友的名义,从长沙来到安源。
  (画面)
  总平巷出口外,西平巷二段的段长毛紫云正向在井下挑水的工人张竹林介绍毛泽东。
  毛紫云:这位是从长沙来的湖南第一师范学校附属小学主事毛润之,想到井下看一看,你陪我们一起。
  张竹林眼露敬重又面色为难,望着换上短装、手提一盏矿灯的毛泽东。毛泽东笑着点头致意。
  张竹林:不能去!小巷道很矮,要伏着身子才能爬过去,有的地方坡度很陡,上面又滴水,出了事,我担待不起。
  毛紫云:哎,我已经劝过多次了,毛先生就是坚持。
  毛泽东笑笑说:不要紧,你们天天在里面干活都不怕,我去看看还怕吗?
  张竹林只好带路前行。
  
  7、总平巷内,日
  毛泽东在张竹林的陪同下,从总平巷井口深一脚、浅一脚下走到低矮又潮湿的工作面。到达矿工的工作面时,毛泽东全身是煤,满头大汗。
  昏暗的油灯下,只见几个全身黑乎乎的工人正挥舞着岩尖奋力地挖煤。
  张竹林上前向大家介绍:大家歇会吧,这位是毛段长的客人,湖南来的教书先生毛润之。
  工人们七嘴八舌惊奇地边打量边道:毛先生?
  两个湖南籍的工人悄悄道:从来没有听说过有教书先生下矿井的,还是从湖南来的呢。
  毛泽东走过去,在一根坑木上坐下来,一个工人忙解下毛巾为他擦灰,毛泽东拉住工人的手说:不用擦,没关系。
  毛泽东微笑着上前向他们打招呼:你们也是湖南人吧?那咱们可是老乡啰。
  
  8、总平巷内,日,内
  望着一群人围拢在那边,劳作的几个童工伢子们也好奇地走过去,踮着脚东张西望。
  十岁的王耀南因为个子太小了,听不清楚人群里说什么,急的团团转,便从人缝中挤了进去。
  
  9、总平巷内,日,内
  看着毛先生和蔼可亲的面容,听着他关切入微的话语,工人们渐渐地放下了拘谨和胆怯,都围坐在他的身旁,倾吐心底的忧苦。
  毛泽东:他们一天要干多长时间,有多少工钱,能不能养家糊口,识不识字?
  一位矿工:除进班出班时间外,每天要做12个小时,干一天8个毫子(铜钱),有的12个毫子。
  王耀南父亲:毛先生,我们这些挖煤的,每天都要干12个小时以上的活。工人们下班走了,我们这些放爆工还要清理现场,排除险情,交好班,到了家里连饭都吃不下就睡了。可我们的工钱只有十几个铜板,矿上还常常拖欠不给。有时之发些矿票,在安源镇连粮店都不会给你兑换吃的。就这样,工头、监工们还要层层克扣,扣了你的工钱上哪讲理去呀。还有,我们常常挨打受骂,闹不好就会被开除、坐班房。这样,一家老小又没得吃呀,真拿我们这些隆工不当人呀,还叫我们这些人是炭古佬。
  毛泽东(OS):工友们,你们的生活真苦哇!
  
  这时,镜头对准简直就像一个小黑猴子的王耀南,只见他蹑手蹑脚地走到毛泽东身边,不知不觉地趴在了毛主席的膝头上。
  字幕:王耀南
  毛泽东看着呵呵一笑,矿工们注意力都在毛泽东身上。
  王耀南伏在毛泽东的膝盖上,听大人们说到克扣工资,就叫起来:毛先生,毛先生,我们也苦得很呀。
  一个隆工道:大人在这里讲话,你莫插嘴。
  毛泽东:让他说,让他说,这么小年纪就在井下挖煤,肯定是吃了不少苦头的,就让孩子说两句吧。我问问你,你叫啥名字呀。
  王耀南:从小大家都叫我冬伢子,我有大名叫王耀南。
  毛泽东:你是冬伢子,我的家里人都叫我三伢子,咱俩还是伢子兄弟哩。
  工友们听了呵呵笑,气氛放松。
  王耀南:我8岁就开始做工,矿上和我这样年龄的伢子很多,我们年岁小,每天都要往外拖几十筐煤,累死喽。我们放爆工就更累,工头给的炸药少,还让多出煤。
  毛泽东心疼地摸摸王耀南的头。
  
  一位老矿工(OS):苦啊,苦啊也习惯了。还有惨的呢!
  毛泽东:您能说说吗?
  老矿工:(痛苦叹息)几年前一次瓦斯爆炸引起大火,矿主老爷只顾救井,不管工人死活,竟下令封闭井口,将许多工人关在井下,那些工人都被活活地烧死了。第二年井口一拆开,井下到处是白骨,那场景真是惨啊!
  旁边一工人:没法子,只怪咱们的命苦哇!
  另一位工人:唉,一家老小都张着嘴等饭吃,穷人命、天注定,苦呀!
  毛泽东:不!你这个说法不对。(轻轻拉开王耀南站起)我们受苦并不是命中注定的,而是资本家、工头压迫剥削的结果!
  工人们:剥削?什么是剥削?
  毛泽东:工友们,你们说,你们一天工作多少小时,在这憋死人的掌子面上干活,可你们得到的工钱是多少?你们一天到晚挖的煤,车运船装卖出去,得到的钱都到哪里去了?矿长、工头、监工一个个吃得肥头大耳,住洋楼,他们的钱是从哪里来的?
  矿工们顿时沉默了,从来没有听过这些道理,从来没人问过,自己根本也没有想过。
  
  毛泽东:工友们,大家工作这么累,生活这么苦,一定得想个办法。
  工友们:毛先生,毛先生,那你快给咱们想个办法,给咱们指条活路吧!
  毛泽东:那全靠我们自己团结的力量。
  工人们迷惑:团结?
  毛泽东:对,团结。(捡起一块小石子)你们看,一块小石子一脚就踢开了,要是把很多小石子凝结在一起就不容易搬动了。我们工人不团结就好比一盘散沙,只要团结起来,就是有座山压在我们头上也能推倒。
  一席话深深地触动了工友的心灵,大家议论纷纷,仿佛在黑暗中看到了冉冉升起的自由曙光,刹那间一颗颗心紧紧地贴拢在一起。
  王耀南眼里扑闪着小星星,敬仰又期待地望着毛泽东。
  
  10、毛紫云家,夜,内
  字幕:八方井44号
  昏暗的油灯光线下,毛泽东伏案记录白天的所见所闻,并将矿工们的诉求一一记录下来。
  灯光渐渐暗淡,夜深人静。
  
  11、总平巷,清晨、外
  光线逐渐明亮,朝阳初升。
  一群瘦弱的小矿工扛着工具或背着煤筐,跟在大人们身后,准备进矿井干活。
  镜头一一掠过王耀南、罗桂华、韩伟、刘先胜、刘玉汉、彭正国、张正。
  字幕:
  刘先胜,20岁,1917年开始在安源煤矿做工
  韩伟,15岁,1921年开始在安源煤矿修理厂当徒工
  罗桂华,14岁,1920年开始在安源当童工
  王耀南,10岁,1921年到矿井里学爆破
  
  12、矿区炼焦处,日,外
  毛泽东与几名矿工交谈,倾听工人们诉苦。
  隆工甲:我们一天两班,累死累活,连爹娘都养不活了。
  隆工乙:我们隆内工人每天可以挣银洋二角七分,这白花花的银洋要是真的到手了,我们也不会卖儿卖女呀。再说啦,井下工头们都搞了包工制,工人都是工头点的,到了发工资的时候,钱要从工头手上过,他们鬼点子多得很,总把银洋换成铜板,只给我们二十六七个铜板,余下的30多个铜板都被搞到他们腰包里了。
声明:未经授权不得转载,侵权必究!授权后转载须注明出处:"转自华语剧本网 www.juben.pro"。 [ 如何申请转载 ]
编辑:图安
举报
顶啦 0
踩啦 0
点击收藏。收藏后可以在会员中心快速找到我哦 收藏 1
登录 后再戳我哦
最近阅读者 更多
  • 学生
    没有昵
  • 学生
    没有昵
  • 学生
    草木
  • 编剧
    庆婉柔
  • 学生
    Tin
  • 自由职
    我是无
  • 其他
    pet
  • 编剧
    swe
共有 3 个评论
置顶 布谷子虚 作者   海南海口  2022/1/13 9:22:35 
剧本中众多特殊人物、大量历史名人出现的时间和身份岗位等,以及发生在安源的历史事件,皆依据历史史料真实体现;此外剧本中特殊人物的众多言论,包括毛主席、刘少奇、周恩来三位关于“先锋”的说法,皆为史实。
布谷子虚 作者   海南海口  2022/3/18 8:56:05 
谢谢留言和推荐,因为是特殊主题、背景、人物的历史故事,大家都按史料写确实就大同小异,区别的是我的作品里几乎融合进了那个时代所有的安源走进走出的特殊人物,而非刻画单个人物。换言之,我写的是那个特殊时代大背景下安源的一段历史故事,而非某个人物故事,当然部分人物还是要树立典型、有所突显。
[游客模式] 2022/2/27 12:01:22
大同小异啊,今年红领巾摇篮都写这个的,从总平巷写到黄静源。看谁处理的细腻了。可以看看立国之脊梁,带有...
[游客模式]   河南南阳  2022/2/27 12:01:22 
大同小异啊,今年红领巾摇篮都写这个的,从总平巷写到黄静源。看谁处理的细腻了。可以看看立国之脊梁,带有一些喜剧色彩,一开始儿童团跳蚂蚁舞,模仿炭古佬,幽默的形式还不错。
写个评论
请注意:反馈问题请到 建议反馈 页面,在此评论无法得到回复!
*  
验证码:今天是10月几日?(提示:31号)
      *

该编剧的其他作品

先结婚再买房(喜剧, 爱情)
剑华阳(爱情, 古装)
莫愁湖畔有真情(爱情)
三世情缘(爱情, 喜剧, 奇幻)
卧室风云Ⅱ善人陨落(悬疑, 犯罪)
卧室风云(喜剧, 都市, 犯罪)

年金牌VIP会员作品

血战飞云岭(主旋律, 军事)
逃出传销窝(主旋律)
瀚海情(主旋律)
芝麻花开(主旋律, 喜剧, 农村)
立正,别闹!(主旋律, 喜剧, 农村)
智战通天河(主旋律)
鸡蛋书记(主旋律, 喜剧, 农村)
天鹰行动(主旋律, 动作)

同类推荐作品

老板,别跑!(主旋律, 喜剧,)
解放青海(主旋律, 军事)
老支书(主旋律, 农村,)
山城剿匪记(主旋律, 动作)
大受降(主旋律)
小鸡黄黄(喜剧, 儿童, 动漫)
最嗨假期(喜剧, 都市, 儿童, 冒险)

同类最新作品

芝麻花开(主旋律, 喜剧, 农村)
身份(主旋律, 悬疑, 犯罪)
不凡的间谍生涯(主旋律, 谍战, 犯罪)
卡卡狐(儿童, 奇幻, 冒险)
一诺万金(主旋律, 都市, 军事)
追踪肇事者(主旋律, 都市)
丑娃(儿童)
天秤座审判(主旋律, 悬疑, 犯罪)

同类随机作品

手慌脚乱(主旋律)
豆豆的画册世界(喜剧, 儿童, 家庭)
对垒(续)(儿童)
剐蹭(下)(主旋律)
《老三的梦想》中(主旋律)
奔腾的草原(主旋律, 爱情, 农村)
爱有源头(主旋律)
分享页面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