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电影剧本 > 元上都
权属:原创 · 普通授权
字数:56492
成片时长:约181分钟
阅读:13259
发表:2016/1/8
古装 电影剧本
元上都
臻荣2016 [内蒙古]
 出售价格:30万 [如何联系作者]
  • 故事梗概
  • 作品卖点
  • 作品正文

  【本作品已在中国版权局进行版权登记,登记国作登字—2013—A—00080475】


  民族史诗

  民族史诗电影剧本
  
  元上都
  编剧 臻荣
  序:
  一座草原梦幻都城,
  ——雄伟、壮丽、繁华、富庶,风华绝代!
  宛如一颗璀璨的明珠,镶嵌在广袤的金莲川草原上。
  一曲苍凉凄美、缠绵婉转的蒙古长调,像献给历史情人的吟唱——从九天落下,如缕缕轻风,如声声叹息——轻轻掠过,吹皱一幅幅沉积了七百多年风雨沧桑的历史画面:
  一座座巍峨的宫殿,一片片连云的帐幕,恍若海市蜃楼,琼楼玉宇;十里街衢,关厢市井,风物繁华如昔,车舆如雨,人如潮涌,似还能闻到飘逸的酒香;歌台舞榭,教坊犹奏《白翎雀》,“宛转称纤腰”、“十六天魔舞袖长” ……
  转瞬间,这一切都被烈焰吞噬、焚毁,轰然倒下……
  燃烧的草原都城——渐渐冷却、静穆下来,残垣断壁——被掩埋进历史的荒草深处,只有不变的山川依旧包容着它,只有缭绕不去的氤氲依旧呵护着它,只有金莲川草原上的风依旧聆听它的倾诉……
  草色连天,碧浪翻卷,歌声贯耳。
  在凝重、灰黄、缓缓变幻着的历史烟尘中,推出片名——
  
  元上都
  
  1、京北燕山上空 日 外
  历史凝重、灰黄的烟尘,渐渐变为亮色,化为朵朵白云——仿佛拂去了岁月的烟尘——消散了……
  日近正午,艳阳高照,天空晴朗,湛蓝如洗。
  一架电视台直升机的轰鸣声传来,由远而近……
  很快,高速旋转的螺旋桨一角落进画面。
  女主持人(画外音):“各位观众,我们现在沿着北京的中轴线向北飞行。早在上个世纪50年代,就有学者发现北京的中轴线与其子午线不相重合。2004年,我国著名测绘专家夔中羽先生在永定门城楼下做了一次‘立竿见影’的试验,再次证明北京的中轴线向左偏离子午线2度多。近年来,随着中轴线文化的兴起,有越来越多的人对北京中轴线偏离之谜产生浓厚兴趣,那么,北京的中轴线为什么会偏离呢?又偏向了哪里?现在,就请跟随我们‘探谜之旅’栏目组一道,去揭开北京中轴线的偏离之谜吧。和我们同行的嘉宾是元史和古建筑专家于阳教授,于教授已经……”
  女主持人甜润的声音被直升机的轰鸣声掩去……
  直升机完全飞入画面——向北飞去……
  机身下,是京北燕山山脉的崇山峻岭和蜿蜒其间、首尾不相望的万里长城……
  
  2、直升飞机上 日 内
  特写:测绘图板上,随着电子画笔慢慢划动,标示为北京中轴线(也是本次航线)和北京子午线——两线之间的夹角口渐渐张大、延伸……
  特写:于阳教授手腕上——钻石手表上的三条指针正分秒不差、铮铮有声地一齐聚向北京时间正午十二点……
  于阳教授已鬓发斑白,他微微抬起头,但眼睛始终没离开那个“夹角”,随着一条边线(本次航线亦即北京中轴线)继续向北偏移、延伸,他脸上的神情更加专注了。
  女主持人举着话筒,开始采访于阳教授。
  女主持人:“于教授,中轴线一般人都容易理解,那么什么是子午线呢?请您给解释一下。”
  于阳教授:“简单地讲,子午线就是地球的经线,是代表一个地方正南正北的方向。我国古代将周天分成十二份,用十二个地支来代表,正北方为‘子’,正南方为‘午’,所以不管在什么地方,凡是由正北到正南的中正线都称子午线,子午线是确定一座城市或一个大型建筑群落——如北京故宫中轴线的重要依据。”
  女主持人:“我明白了,那么,如果北京中轴线的指向不是正南正北,而是产生偏离,那岂不是说北京故宫建偏了,而元、明、清三代历朝皇帝的龙椅也都坐歪了吗?”
  于阳教授笑笑:“应该说是稍稍坐歪了一点点。”
  摄影师举起一只手,向女主持人示意飞机前方——外面。
  女主持人望过去之后,声音顿时变得兴奋起来:“各位观众,我好象闻到草原的气息了,不,我不仅闻到了,而且看到了!啊,真美!”
  
  3、塞外/金莲川草原 日 外(航拍)
  机身下,燕山山脉的崇山峻岭已被一派草原风光所替代。
  广袤的金莲川草原,象铺展在塞外大地上的绿地毯,正是七八月间金莲花盛开的季节——也是草原一年之中最美的季节,金莲花点缀在绿地毯间,宛若织就的一幅人间锦绣,风过牧野,偶见点点白色毡包,群群牛羊……
  闪电河(滦河)——象镶嵌在金莲川草原上的一条银蛇出现在视野……
  
  4、直升飞机上 日 内
  特写:随着直升机掠过闪电河,测绘图板上——那沿本次航线亦即北京中轴线向北延伸的、慢慢划动的画笔,突然快速地、一笔划过一个地标名——“元上都遗址”。
  特写:于阳教授手腕上——钻石手表上的三条指针齐聚在了北京时间正午十二点……
  
  5、元上都遗址 日 外
  直升机飞过元上都遗址——机影正好落在元上都遗址中轴线上……
  
  6、直升飞机上 日 内
  所有的测绘图、表都定格了——人们的神情也仿佛定格在了那条指向元上都遗址的中轴线,充满了惊奇和难以置信……
  在此一刻,不言而喻,北京中轴线的偏离之谜也揭开了!
  女主持人:“于教授,请您再给解释一下,这是否意味着我们这次‘探谜之旅’有了分晓——揭开了谜底?”
  于阳教授:“是的,北京的中轴线与其子午线不相重合,而是向北延伸后恰好经过元上都的中轴线,由此可以得出结论:北京——或者更准确地说是北京元大都的中轴线是因元上都而偏离的。”
  女主持人:“那么,七百多年前的北京元大都为什么会和塞外草原上的元上都暗中牵手呢?”
  于阳教授最后又测量了一下两“都”间的直线距离,他放下量具,脸上露出了轻松的表情,似乎转瞬间从一个专注严谨的学者变成了一个喜欢聊天、讲故事的老人。
  于阳教授:“实际上,在整个百年元朝,它们就一直没松开过手——当然这就要从两都的设计建造者说起了:公元1256年,元朝重臣刘秉忠受元世祖忽必烈之命——那时忽必烈以蒙古藩王之尊,总领漠南军国庶事,广揽人才,建立了蒙元历史上有名的‘金莲川幕府’——在此开府建衙,三年城郭建成,初名开平府。公元1260年,忽必烈在此登基,成为元朝开国皇帝,并诏令开平府为上都,又名上京、滦京、滦都。元朝定鼎中原后,刘秉忠又受命兴建元大都——即今北京皇城,并确立了元朝所特有的两都并列和两都巡幸制,上都为夏都,大都为冬都,因此上都的扩建和修缮,一直贯穿于整个百年元朝,并先后有六个皇帝在此登基,到公元1358年和1368年先后两次被焚毁于战火时,经过百年营建,元上都已成为一座规模宏大、人口十多万、闻名于世的草原大都城了,其中仅建筑工匠就达三千余户……”
  于阳教授娓娓道来,深深吸引住了女主持人,她一时似乎成了于阳教授师座下的一个女大学生了。
  女主持人:“谢谢于教授的历史课!好,现在,我们的摄影师已准备拍摄元上都遗址了,就让我们从中一窥这座草原都城昔日的风采和神韵吧……”
  此时,摄影师已拉开机舱门,探身出外,将摄影机镜头对准了下面的元上都遗址……
  
  7、元上都遗址 日 外(航拍)
  直升机掉回头来,在元上都遗址上空盘旋着。
  鸟瞰元上都遗址:象一个巨大的“回”字,静静地盘桓在金莲川草原上,又仿佛倒下的一个历史巨人,那穿越七百多年岁月而存留下来的残垣断壁,如同裸露的骨骼,还能一窥其宠大、伟岸的身躯,一种沧桑、厚重的历史感充满画面……
  
  8、直升飞机上 日 内
  笔记本电脑屏幕上,已同步出现元上都遗址图像。
  于阳教授和女主持人都屏息静气、凝视着……
  许久,女主持人才长吐一口气,说出了自己的第一印象。
  女主持人:“好像、我小时候玩得方格游戏。”
  于阳教授:“差不多,不过,这是七百多年前元朝皇帝们玩得——是他们的游戏舞台,元上都是世界草原游牧民族建立的为数不多的几座都城之一,也是草原游牧文明、中原农耕文明与欧亚文明交互融合的结晶……”
  电脑屏幕从不同视角、不同景距切换着元上都遗址图像,于阳教授也用电子画笔圈点着继续介绍。
  于阳教授:“元上都整个城垣周长有8公里多,由宫城、皇城、外城三重城池组成,宫城和皇城又合称内城,宫城在皇城的中部偏北,是元上都的大内,皇帝所下达的诏旨,都要在宫城御天门上发布,再送住大都,然后转发全国各行省——民间传说,当农民起义的红巾军攻克上都、焚毁宫阙时,有一千多建筑工匠据守在御天门,最后几乎全部战死了。皇城在全城的东南部,其正南门叫明德门,建有瓮城,与御天门在一条中轴线上,是出入的主道,又称皇城御街。外城在皇城的西北两面,北面是皇家苑囿和金顶大帐‘棕毛殿’的建筑所在。城外东、南、西有关厢,其范围更大,百姓民居和商肆店铺主要集中在关厢地带。此外还有供皇帝狩猎驻跸之用的东、西、北三大凉亭和诸多行宫等。每年春夏秋三季,上都的城外比城内更加繁华,所谓‘西关车舆多如雨,东关毡房乱如云’……令人难以置信的,是这座规模宏大的草原都城最初是建筑在一片泽国之上……”
  女主持人惊奇地:“泽国?”
  
  9、元上都城垣遗址 日 外
  镜头沿一段城垣遗址曲折迂回地向前推进……
  芳草萋萋,逐次被风浪犁开……
  所过之处,可见一些考古人员正在小心翼翼发掘——从发掘出来的大殿台基、夯土层、填充木桩、石料……都有水渍痕迹,足资证明这里曾是一片沼淖遍野、隰水横溢的泽国……
  
  10、龙泽 日 外(公元1256年)
  无数匠人们纷纷将木桩、石料投入沼淖中——“以木钉万枚筑之”,但水仍在向上喷涌……
  
  11、铁幡竿山 日 外
  刘秉忠将一铁幡竿立于山上试图镇水……
  
  12、龙泽 日 外
  但铁幡竿没未镇住水,水势反而更大了,喷涌若沸。
  突然,一股巨大的水柱冲天而起,将一个正填充木桩的年青工匠托起足有数丈之高,形如一条怒龙,张牙舞爪……
  匠人们骇坏了,惊叫着纷纷逃避,有的逃之不及,水泊中膜拜一片……
  
  13、金莲川幕府/帐幕 日 内
  蒙古藩王——“潜龙”忽必烈修短适中的侧背影——“丹墀陛阶”下,刘秉忠正向忽必烈奏禀。
  刘秉忠:“臣奉命堪舆城池,此地龙岗蟋其阴,滦水迳其阳,四山拱卫,佳气葱郁,实乃龙兴之地,但惜有蛰龙潜伏,当设醮祭告,借地于龙……”
  刘秉忠身后,还跪着那个差点被龙“抓”走的年青工匠——小伙子也就十八九岁,黝黑英俊,但浑身水湿,犹自战栗不止……
  
  14、龙泽 夜 外
  醮祭的烟霭缭绕散去,片时便阴云漠漠,大雨倾盆而至。
  风雨交加、电闪雷鸣间,突然,一条蛰龙腾空而起,直上云霄——将此“龙兴之地”谦让给了人间“潜龙”忽必烈……
  很快,云过雨收,万籁俱寂,“月生沧海千山白” ……
  
  15、龙泽/筑基工地 日 外
  “铁竿屹立海水竭,卧龙飞去空冥冥”——水不再喷涌,渐渐止息了……
  匠人们终于填平了沼淖,开始打夯筑基——木夯、石夯、铁夯、蛤蟆夯一齐挥舞,同时,各种腔调的夯歌夯谣此起彼落……
  人山人海中,可见“龙小子”——此时他已一“抓”成名——在挑运黄土,所过之处,人们不断拿他打趣逗乐。
  匠人甲:“喂,小子,你好福气,龙王爷相中你了,差点把你招去当乘龙快婿呢!”
  匠人乙:“小子,龙王爷是嫌你乳臭未干呢,等再过一百年你乳臭干了,还会来招你当女婿的!”
  匠人丙:“听说龙王的女儿最美了,你可千万等着啊,哈哈哈……”
  
  16、元上都建筑工地 日 外
  宏大的建筑场面,一座座宫殿、楼台、亭阁拔地而起……
  
  17、按年代交叉叠化三组镜头(过渡百年)
  ——在元上都百年营建中,先后有六个蒙古大汗在此登基称帝:元世祖忽必烈(1260年)、元成宗铁穆耳(1294年)、元武宗海山(1307年)、天顺帝阿刺吉八(1328年)、元文宗图贴睦尔(1329年)、元顺帝妥欢贴睦尔(1333年)。
  ——百年元上都主要发生的历史事件与典故:①、佛道大辩论(1258年):17名抗辩道士当场“脱胞去冠”削发为僧;②、兴建帝师寺(1269年):八思巴讲经弘法,制蒙古文,“佛戒于帝师”;③、马克·波罗觐见忽必烈(1275年):外国使者、传教士、商人驼队络绎不绝于途;④、郭守敬进呈新编历法(1280年),根据《尚书·尧典》“历象日月星辰,敬授人时”之意,赐名《授时历》;⑤、南坡之变(1320年):元英宗被谋杀于幄殿(帐幕)中;⑥、两都之战(1328年):兵围上都城,天顺帝奉玺出降;⑦、祭孔大典(1336年):元顺帝敕撰孔子庙碑,以示皇帝尊孔重儒之意;⑧、罗马教皇使者马黎诺里谒见元顺帝(1342)……
  ——元上都祖孙三代建造者:岁月荏苒,人世代谢,当孙辈“龙小子”也成为一个黝黑英俊的青年工匠时,历史长河已流淌了整整百年……
  
  18、金莲川草原/古驿道 日 外
  直升机低空掠过牧马人套马杆,向前飞去,机影落在草原上。
声明:未经授权不得转载,侵权必究!授权后转载须注明出处:"转自华语剧本网 www.juben.pro"。 [ 如何申请转载 ]
编辑:飞扬在线
举报
顶啦 1
踩啦 0
点击收藏。收藏后可以在会员中心快速找到我哦 收藏 0
登录 后再戳我哦
最近阅读者 更多
  • 学生
    没有昵
  • 学生
    没有昵
  • 编剧
    潭希
  • 学生
    Tin
  • 自由职
    我是无
  • 学生
    孙迎光
  • 学生
    洋葱哥
  • 导演
    lit
写个评论
请注意:反馈问题请到 建议反馈 页面,在此评论无法得到回复!
*  
验证码:今天是10月几日?(提示:27号)
      *

该编剧的其他作品

仙从天降(喜剧)
拣来的城里医生(喜剧)
光棍建筑队(农村)
月亮光光(校园)
美丽犄角湾(主旋律)

年金牌VIP会员作品

我是锦衣卫(悬疑, 动作, 古装)
千古奇人鬼谷子(奇幻, 古装)
特战穿越:锦衣卫之路(动作, 奇幻, 古装)
远古的梦影(动作, 古装)
唐东杰布(古装)

同类推荐作品

一王六十妃(喜剧, 古装)
唐东杰布(古装)

同类最新作品

三国·太平篇(古装)
崖山海战(古装, 军事)
草原集结令(动作, 古装, 军事)
孤绝:恐怖如斯的炼狱(奇幻, 冒险, 古装)
孤绝:意识形态的觉醒(动作, 奇幻, 古装)
提刀江东(爱情, 古装, 军事)
南归录(古装, 剧情)
武宗英豪之狼牙寨(动作, 古装, 军事)

同类随机作品

唐东杰布(古装)
改命(动作, 古装)
提刀江东(爱情, 古装, 军事)
广陵绝(上)(古装)
广陵绝(下)(古装)
巴国英豪(奇幻, 古装)
激战文登川(主旋律, 古装, 军事)
分享页面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