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作品已在华语剧本网版权保护中心进行版权登记,登记2019-A-03811】
特殊杂技 非遗传承 融合创新 传奇故事 民族团结
简要梗概:
这是一部传承和发展达瓦孜艺术的秘史。
讲述了在党的改革开放春风吹拂下,高空王子阿迪力(达瓦孜世家第六代传人)等达瓦孜艺人们在汉族师父刘福生先生的培养下,怎样传承和创新发展了濒临失传的维吾尔传统绝技——达瓦孜表演艺术。这种绝技的最大特点是演员在高空大绳上表演各种艺术项目时不需要佩戴任何保险装置——惊险、刺激,能让人胆颤心惊,能让人眼花缭乱,能颠覆平常思维。创新发展是该剧的最大亮点,之一是成功将诸多地面杂技项目搬到了高空大绳上表演;之二是达瓦孜艺术与钢丝艺术成功结合,大大拓宽了展演空间——大则能跋山涉水,小则能入室献艺,挑战了许多不可能,并连连打破或创造了许多世界吉尼斯纪录。
详细梗概:
(2677字) 原创作品——四十集电视连续剧《达瓦孜秘史》(注:“达瓦孜”专指高空走大绳,现已发展为高空高空走钢丝)是以改革开放后发生在新疆的一系列真实故事为原型编写的。剧中的主人公之一就是后来成为震惊中外的高空勇士——维吾尔族达瓦孜(中华优秀文化艺术之一)演员阿迪力。剧中讲述的是他在成长过程中发生的一系列精彩而动人的故事。(剧中主要人物均有原型,有些主要人物剧中剧外是统一的)。
阿迪力是达瓦孜世家的第六代传人,也就是达瓦孜世家第五代传人吾休尔大师的小儿子。然而,把阿迪力最终培养成达瓦孜高手的却不是自己的父亲,而是他父亲的汉族好友刘福生。因为,在阿迪力只有5岁时,他的父亲就不幸去世啦。
刘福生,祖籍山东单县人,杂技世家出身,原是河北永盛杂技团的杂技演员,1957年来疆后加入到了由维吾尔人自发成立的以表演达瓦孜和杂技为主的民间杂技团,担任着教练重任。长期以来,他与团长祖农和达瓦孜演员吾休尔结下了深厚的友谊,成了金兰兄弟。
本剧故事就从1973年民间杂技团恢复后,时年已经73岁的吾休尔在一个煤矿空地上进行达瓦孜告别演出时开始讲起的。剧中讲述道,后来,在一次意外车祸中,年迈的吾休尔受了重伤……他临终托付好友刘福生两件事,其中之一就是希望刘福生不要再让自己的孩子们学习达瓦孜。他认为表演达瓦孜太危险了,出意外后非死即残。刘福生答应了。
吾休尔去世后,他们家的生活更加困难啦。阿迪力也上过3个来月的学,种种原因,他辍学啦。没有学校可上的阿迪力,也为了能吃饱肚子,只有8岁就被母亲送到了民间杂技团学艺,教练就是刘福生。后来,刘福生发现阿迪力有走大绳的天赋,有心想把他培养成表演达瓦孜的高手。可他忽然想到了好友吾休尔的临终遗言,心中陷入到了深深的矛盾之中。可那时的真实情况是,由于吾休尔的去世,新疆境内再没有谁能表演达瓦孜了。眼看着维吾尔人自古以来祖祖辈辈传下来的达瓦孜绝技就要失传了,如果不及时培养出接班人来,后果真的很严重。在这种情况下,刘福生经过一番痛苦的思想斗争后认为,死者已经阴阳两隔,但生者可以代表。于是,他和团长祖农共同说通了吾休尔的遗孀阿依夏木汗,答应让阿迪力学习达瓦孜技术。
在之后的岁月里,在民间杂技团的全力支持下,刘福生将自己教授的杂技学员全部转而学习达瓦孜。他经过认真的研究之后,把地面杂技的表演艺术和维吾尔达瓦孜传统表演艺术结合起来设计出了新的达瓦孜表演艺术项目,制定出了新的训练方案。并因材施教,根据每个孩子的不同情况,设定了他们各自的发展方向,制定了不同的培训计划,进行有针对性地培训。他特别重视对孩子们进行基本力训练,夯实了大家的功底。经过多年的努力,他终于把每个孩子都培养成了身怀绝技的达瓦孜新秀。其中,阿迪力的成就最高。他能在高空大绳上表演“睡绳”“骑独轮车”“双手倒立”“单手倒立”“头顶倒立”等等过去只能在地面上才能表演的节目,还能与人合作在高空大绳上表演“头顶头倒立”和“头顶头单手倒立”等等高难度项目。
尽管如此,由于新形势的发展和广大观众需求的多样化,使观众发生了分流,对自负盈亏的民间杂技团产生了很不利的影响。他们总是入不敷出,久而久之,使他们的生活越来越困难,从而使他们的生存发生了危机。
在这种情况下,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发展为全国的杂技事业送来了春风。广州全国杂技会议的召开,确立了大力支持全国民间杂技事业的发展,为民间杂技事业的健康发展带来了机遇。在新疆杂技团米团长等同志的不懈努力下,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文化厅给民间杂技团提供了一些走出去的机会,到乌鲁木齐,到上海等地进行演出。
可能是上天有意在考验他们吧,当他们兴致勃勃地到上海演出时,一场连阴雨让他们的演出计划受到了阻碍。在万般无奈的情况下,经费又没有了。后来,他们在上海一家大型企业的帮助下才得以回到了新疆。
1989年,为了有效地保护维吾尔达瓦孜艺术,在自治区党委的领导下,自治区人民政府为民间杂技团解决了事业编制和经费,解决了他们的生存问题,使他们从此走上了衣食无忧的健康发展之路。
不幸的是,1991年7月1日,阿迪力在上海首届中华民俗风情大型游艺会演出第120场(最后一场)时,因演出大绳突然断裂把他摔成了重伤。事故发生后,上海人民立即投入到了抢救阿迪力的行动中来了。当时,在上海市人民政府的大力支持下,经当地医院的全力抢救,阿迪力终于脱离了生命危险。上海市广大市民也为救治阿迪力也给予了热心帮助。
阿迪力的伤痊愈后,刘福生又用了一年左右的时间从头开始把阿迪力又培养成了高空勇士。阿迪力以前所掌握的达瓦孜表演艺术除了“单手倒立”外,其它全部恢复了。这为阿迪力日后连连打破或创造世界吉尼斯记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能够将许多地面杂技搬到大绳上表演,不但使濒临消亡的达瓦孜技艺得到了传承,也使其得到了真正意义上的创新发展,这是该剧的亮点之一。
民间杂技团融入新疆杂技团后,达瓦孜艺术又得到了进一步发展。钢丝艺术与达瓦孜艺术进行了成功结合,大大拓宽了达瓦孜艺术的发展空间,大则能跋山涉水,小则能入室献艺,创造出了更多的奇迹。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1997年6月22日,阿迪力在不戴任何保险装置的情况下用时13分48秒79大步流星地跨过了架设在长江三峡上空长640.75米的钢丝,大破美籍加拿大人杰伊·科克伦还是在这条钢丝上创造的53分10秒的吉尼斯纪录。
2000年10月6日,阿迪力在湖南省南岳衡山祝融峰与芙蓉峰间架设的长1399.6米,离地面高266米的钢丝上不戴保险行走,耗时52分13秒,创造了世界吉尼斯纪录。
2001年10月26日,阿迪力再在南岳衡山上创造了辉煌。这次,他从玉板桥东头的山口,沿着平均坡度为31.28度(最陡坡度45度),长度为260米的主钢丝攀上凤凰峰,用时仅为5分6秒,创造了最大斜度的高空走钢丝吉尼斯纪录。
2002年4月16日-5月10日,阿迪力在北京市平谷区金海湖上空架设的长416米,高35米的钢丝上走钢丝连续生存25天,累积走钢丝123小时48分,创造了新的吉尼斯纪录;并单日行走8小时12分(几天后自破,单日行走9小时4分钟)创造新的吉尼斯纪录。
故事情节跌宕起伏,场面惊险异常,曲折、独特、感人,既出人意料,又在情理之中;既彰显了中华民族优秀文化艺术之一——达瓦孜艺术和精神,也反映了时代成果和艺术新成就;既是继承和发展艺术事业的典范,也是民族团结的典范,更是改革开放成果的具体展现。这是一部具有现实意义和历史意义的生动教育片。告诫人们要在党的领导下,不忘党恩,不忘初心,继续前进,不断创新,不断发展,无私奉献,屡创辉煌,为振兴中华贡献自己的毕生力量。
阅读剧本正文
第一集 1973年初夏,时年已经七十三岁的新疆达瓦孜世家的第五代传人吾休尔大师,在南疆一个煤矿空地上进行达瓦孜演出,观众如云。这是民间杂技团应邀为当地煤矿工人及其家属们举办的一场慰问演出,也是吾休尔大师的告别演出。
这是一场久违的演出,当地观众十分珍惜,都不约而同地来到了演出现场观看。吾休尔在高空大绳上双手紧握平衡杆表演了达瓦孜的传统项目:“走绳”“跑绳”“蒙眼走”“套盘走”“蒙眼走踩空”“套盘走踩空”和“蒙眼套盘走踩空”等等,观众受到了很大的震动和刺激,反响强烈。
达瓦孜演出前,民间杂技团还表演了一些杂技项目。
团长祖农、教练刘福生和其他演职人员也都悉数到场。祖农又当主持人又当乐手,刘福生在看场子,其他人员都有分工,各司其职,各负其责。
仅有三岁多的阿迪力在妈妈阿依夏木汗的带领下与大家一起也来看演出。他似懂非懂,观看时没有太大的反应。
第二集 告别演出结束后,吾休尔大师回到了自己的家中休息了几天。
在与家人团聚的日子里,吾休尔向家人讲述了一些有关达瓦孜真实而悲惨的故事。吾休尔总结说,由于不佩戴任何保险装置,要是演出失败,非死即残,后果很严重。
吾休尔返回民间杂技团时带上了小儿子阿迪力。阿迪力不但大开了眼界,也好好享受了一阵子父爱。
团长祖农组织召开了一次民间杂技团全体会议,讨论确定杂技团之后的发展方向——以表演杂技为主。整体部署是:祖农负责对外演出,吾休尔大师演出时把场,刘福生在家中负责培养新演员。
吾休尔和祖农分别在外出演出的路上向大家讲述了有关达瓦孜起源的神话传说。吾守尔还向大家讲述了一些自己家族的达瓦孜故事。
闲暇之余,吾休尔大师坐在毛驴车上哼唱起了《十二木卡姆》片段。
第三集 两年后的一天,吾休尔大师在外出演出的路上因手扶拖拉机翻车致重伤。由于没钱,吾休尔只在村医务所治疗了几天后就被拉回到了自己的家中休养。
第二年3月25日,吾休尔大师在家中病逝。
临终前,祖农和刘福生都分别去看望了吾休尔。吾休尔向刘福生留下临终遗言之一:千万不要让我的孩子们学达瓦孜了,太危险。
刘福生答应了。
吾休尔去世时,阿迪力同父异母的大哥因去北京演出不在跟前。
办完丧事后,在团长祖农的要求下,原来在民间杂技团上班或学艺的吾休尔的子女们又回到了杂技团。阿迪力与他的大姐和三哥因年龄小就继续留在家中与妈妈阿依夏木汗生活在一起。
阿依夏木汗在生产队上工。
每当阿依夏木汗外出上工时,阿迪力就要拼命哭喊。
阿依夏木汗走后,阿迪力一直都在哭,直到妈妈阿依夏木汗回来。
邻居大妈知道了,就说阿迪力是个“泪娃”。
第四集 阿依夏木汗含辛茹苦地养活着这个家。她白天上工,回到家中后还要干家务做饭,晚上还要给孩子们讲故事。
她向孩子们讲述了吾休尔在旧社会被警察打,临近解决时被国民兵败兵抢的故事。
刘福生把阿迪力的三哥递理夏提接到了民间杂技团学艺,目的就是为了给阿依夏木汗减轻生活压力。
盛夏季节的一天,阿依夏木汗带着阿迪力来到了大街上逛街。
阿迪力大开了眼界,特别是看到了好吃好喝的都想买,可惜没有钱。
于是,他就想办法去拣一些瓜子,希望换钱买好吃的。
让人万万没想到的是,他拣瓜子时就与妈妈失散啦。
妈妈发现后十分着急,就立即回头去寻找阿迪力。
等妈妈找到阿迪力之后,不但没有责怪他,还给他买了一碗酸奶子喝。
不幸的是,一天清晨,当阿依夏木汗在背着阿迪力过小溪的时候不小心摔到水边不省人事啦。
阿迪力吓得大哭起来。
多亏了闻声赶来的一对年轻夫妇相救,才免了一场大灾难。
第五集 当阿迪力看到了别的小朋友的爸爸都给自己的孩子买一些好吃的东西时,就想起了自己的爸爸,从来没见过,他哪儿去啦?
回家询问妈妈,妈妈对他说,他爸爸到北京出差啦,回来时也一定会给阿迪力买好吃的。
可过了许久,阿迪力还不见爸爸回来,就又去追问妈妈。妈妈不得不告诉他说,他的爸爸已经去世啦。并告诉他说,他们家族是达瓦孜世家,他的爸爸是达瓦孜艺术的第五代传人,能在21米高的大绳上走路,进行各种表演,太了不起啦。
阿迪力从此对达瓦孜感上了兴趣,时不时地就想着要走达瓦孜,连做梦也在想。
阿迪力只上了三个月小学就辍学啦。
回到家后,他就开始专心自学自练达瓦孜。
村里的孩子们也总是起哄着让阿迪力上墙头给大家表演一番。可阿迪力的妈妈生怕孩子摔坏了,总是不允许。
有一次,正在墙头上表演达瓦孜的阿迪力一看妈妈来了,一不小心给摔了下来,崴住了脚。
他不得不在家休息了一个冬天。
第六集 第二年初夏,迫于生活的压力,阿依夏木汗把小儿子阿迪力也送到了民间杂技团学艺,教练就是刘福生。这年,阿迪力已经八岁啦,他很喜欢这个杂技团。
跟着刘福生学杂技的还有很多孩子,其中就有阿迪力的侄女阿达列提,他们都和阿迪力差不多大。
刘福生是一位杂技教练,身怀绝技,专心自己的杂技事业,对人很好,对学员很严,教学很有方法,大家都喜欢他,也怕他。
刘福生的口袋里经常装着零食,随时都要奖励那些做得好的孩子。
他白天教授孩子们。
晚上许多孩子不分男女还要和他睡在一起,听他讲故事。
他每周都要做上一只鸡吃,还要喝点药酒。他也让孩子们跟他一起吃,大家都十分高兴。每次,他都要让阿迪力吃鸡翅,说,希望阿迪力能飞得很高。
阿迪力练功时总想偷懒,但每次都被师父识破了,到头来还得多练。
有一次,阿迪力故意把自己的衣服浸泡在水盆里不洗,不想第二天早起。
没想到,师父却拿来了自己的大短裤让阿迪力穿上去跑操。阿迪力不得不这样做了。
从此以后,阿迪力再也不敢胡思乱想啦,一心一意投入到苦练达瓦孜的行动中。
第七集 天凉了,阿依夏木汗来到了民间杂技团给阿迪力送衣服。
当她了解到阿迪力在好好练功,将来要当一名好演员时心里非常高兴。
一次偶然的机会,刘福生发现阿迪力在练习走“达瓦孜”时非常高兴,认为阿迪力有走达瓦孜的天赋。这样,达瓦孜就有救啦。但他转眼一想犯愁啦,这主要是碍于吾休尔的临终遗言“千万不要让我的孩子们学达瓦孜啦,太危险啦。”他刘福生也亲口答应过的。这可怎么办?
后来,刘福生与团长祖农商量,去上门征求能代表吾休尔说话的阿依夏木汗的意见。
他们最终说服了阿依夏木汗,同意让阿迪力学达瓦孜。
为此,民间杂技团还专门从伊犁请来了时年已经五十五岁、会走达瓦孜的艾则孜当达瓦孜教练。
第八集 艾则孜经过一段时间的恢复性训练后,可以走达瓦孜啦。
民间杂技团很快就确定了一些跟着艾则孜学习达瓦孜的学员名单,其中就有阿迪力。
为了让孩子们对达瓦孜有一个感性认识,民间杂技团组织大家观看了一场由艾则孜表演的达瓦孜。
阿迪力等孩子们看后吓坏啦。
没想到,又过了一段时间,当艾则孜又表演达瓦孜时却点名让阿迪力跟他一起上大绳。
阿迪力说什么也不同意。
后来,在大家的极力劝说下,阿迪力终于答应了。
阿迪力骑在了艾则孜的脖子上一起走上了高空大绳。阿迪力生怕自己一不小心就会掉下来的,就死死地抓紧了艾则孜的肩膀。
当艾则孜在表演“颠绳”的时候,把阿迪力吓得尿了大师一脖子。
让人没想到的是,艾则孜因为要赡养自己的百岁父亲不得不辞职回家。
再也请不来达瓦孜教练了,杂技教练刘福生只得顶了上去。他不会走达瓦孜,但他知道怎样传授达瓦孜技术。
他把许多地面杂技项目也设计成在高空大绳上表演的项目,强化训练,取得了成功。
为了购买大绳,刘福生发动孩子们上街拣瓜子卖钱,大家都积极行动起来啦。
阿迪力想快速挣钱,还想办法卖起了冰棒。
第九集 大家都挣到了钱,都购买了大绳,有人是合伙买的,有人是单独买的,阿迪力也购买了属于自己的大绳。
大绳安装完成后,刘福生就开始指导孩子们学习达瓦孜。
他从孩子们的基本功抓起进行非常严格的训练。
在训练的过程中,他按照半军事化的标准要求每一个孩子,一步也不放松。
在提高技能技术方面,他要求大家先要练到能在大绳上站得住,再求走得了,再求走得快走得好。
随时间的推移,大绳从原来的1尺高。
升到了1米高。
升到了2米高。
升到了3 米高……
大绳升得越高,安全问题就显得特别重要。于是刘福生又向孩子传授了要是从大绳上掉下时的自救办法。
为了防止孩子们摔伤,当大绳升到3米的高度时,民间杂技团从乡下买了一些麦草等铺在了大绳下面。
在刘福生的精心指导下,大家的走绳技术进步很快,最终能在八九米高的大绳上行走仍然轻松自如,健步如飞,很少能掉下来。
接着,刘福生开始教大家学习一个个具体项目,先传统,再创新发展;先易后难。
大家都训练得十分认真,整体成绩在不断往前推进。
这时,阿迪力在师父的要求和指导下开始练习“头顶倒立”“双手倒立”和“单手倒立”。
第十集 炎热的夏天,阿迪力在两米高的大绳上练习“双手倒立”时,一不留心就会从大绳上掉下来。练来练去总是不见有多大的长进,阿迪力有些泄气啦。
刘福生为了不断鼓励孩子们能练好功夫,想尽了一切办法,使了很多招数。他一边给孩子们擦汗、塞糖,一边还给孩子们讲一些励志方面的故事。
阿迪力在练功时,刘福生为了给他壮胆并指导,就在大绳旁把桌子、凳子、砖头都摞了起来,自己站在了上面。
等他下来的时候还要让人搀着下。
一天的训练结束后,孩子们累了,刘福生更累。回到家中,他一倒头就能睡着。
就这样,刘福生晚上还要给孩子们讲故事。
有一次,他给孩子们讲述了一则有关阿迪力爷爷的故事,大家都听得津津有味。
刘福生觉得差不多了,就与团长商量把这些孩子拉出去演上几场试试。
结果发现,演出效果很好,不过也发现了不少问题。
当他们继续在杂技团里训练时,接到了上级通知,让民间杂技团派一名达瓦孜演员到乌鲁木齐去参加演出。
经研究,民间杂技团就派出了吐尔逊。
十六岁的吐尔逊不负众望,在乌鲁木齐市取得了汇报演出好成绩。并还到呼和浩特参加了全国第二届民运会。
第十一集
由于连续发不下来工资,刘福生就把自己的八成新自行车以60元的价格给卖了。
拿到钱后,他给了阿迪力20元。
阿迪力头脑一热就去贩鸡做起了生意,想快速发财,先把师父给的钱挣回来,还要多挣点。
没想到事与愿违,他赔了个精光,连20元的本钱也没了。
师父知道后,没有批评阿迪力,只是告诉他说,做生意不容易,弄不好是要赔的,还是要好好练好达瓦孜吧。
说完这些话后,刘福生又给了阿迪力5元现金。
阿迪力收了心,继续去练功。
1985年3月,阿迪力和吐尔逊被派往乌鲁木齐市参加了新疆首届少数民族体育运动会,向广大观众表演了创新后的达瓦孜艺术,受到了大家的一致好评。另外,他们还受到了已调到中央工作的维吾尔族老领导包尔汗同志的接见。
回到南疆后,阿迪力专门回家看望了自己的母亲阿依夏木汗。
他发现母亲病了,是胃病。
阅读剧本正文
31.土地路上。日。外。
刘福生骑着自行车飞快地跑着,慢慢地消失在了远方的庄稼地里……
32.杂技团大门口。日。外。
阿迪力和其他小朋友一起站在大门口沿着路往远处张望着……
等了一会儿刘福生骑着自行车出现了。
孩子们眼尖,一眼就看出是师父,都纷纷跑着去迎接。
孩子们:(一边跑一边喊)“师——父——,师父——”
刘福生看见孩子们来迎他,就骑得更快了。
刘福生到了孩子们面前后就下了车。
孩子们一轰而上就围住了自己的师父,有的抓车把,有的抓后座,有的抓车杠……
没想到,包括阿迪力在内有几个孩子见了师父之后还止不住哭了起来。
刘福生:(很感动,笑着对孩子们说)“是不是想师父啦”?
孩子们:“是”!
阿迪力和其他孩子们一样一边抹泪一边又笑起来了。
33.训练场上。日。外。
刘福生站在场地上正在指导着学员们练功。
祖农:(他带领着外出演出的杂技团演职人员回来了,边走边高声喊道)“刘师傅——,我们回来了——”
刘福生回头一看,赶快笑着迎着上去了。
刘福生:(边走边微笑着喊道)“你们辛苦了,回来了就好!我们天天就在盼着你们早点回来”。
正在练功的小朋友们也飞快地跑过来迎接。
阿达列提一眼就看到了父亲艾力疆,飞快地跑了过去。
艾力疆一把抱起了自己的女儿转了一圈,高兴得不知说什么好。
阿迪力也跑过去拉着大哥艾力疆的手问这问那,接着又去拉二哥艾尔肯、三哥递理夏提、二姐祖菲也和表姐古丽娜,还有表哥吐尔逊。
古丽娜:“阿迪力,你想我们不想”?
阿迪力:“想死啦!做梦都在想”。
艾尔肯:“你哪个地方想”?
阿迪力:(指着心口说)“这儿想”。
阿达列提:“我也是”!
递理夏提和祖菲也道是没说什么,只管高兴。
兄弟姐妹几个都笑起来了,阿达列提也笑了。
古丽娜:(指着自己的心口说)“我们也是这个地方想”。
其他小朋友也各自找到了自己问候的对象,大家别后重聚,好好热闹了一阵子。
34.杂技团院内。日。外。
刘福生和孩子们正在帮着从车上卸东西。
刘福生和祖农负责从车上卸,演员们和孩子们负责往仓库里搬运。
刘福生和祖农一边干活一边谈着话。
刘福生:“前几天我到你姐家去了一趟摸摸底,你姐的态度很干脆,就俩字‘反对’。我看一时间也做不通她的工作,就只好暂且放一放,等你回来了再说”。
祖农:“我想也没那么简单,放几天也对”。
刘福生:“也只有这样了,你提出来问题,让人家马上就给你一个满意的答复,也不现实”。
祖农点了点头。
大家都在抓紧时间卸车。
35.办公室。晚。内。
刘福生和祖农团长在谈话。
祖农:“要不,再去试试”?
刘福生:“那好吧,咱们共同努力”。
祖农:“不过,演达瓦孜咱们都不会呀!要是说成了,谁来教”?
刘福生:“这个不难,尽量请人,要是实在请不来合适的教练,就由我来教。我跟着吾休尔大哥那么多年了,看也看会了。有些吃不准的地方,咱们共同研究研究”。
祖农:(点了点头表示同意)“不过,还有一个问题我们也得好好考虑一下。你也知道,达瓦孜演出时,场面大,不好控制,观众在老远就可以看到,很难收上钱。要是有人包场子还好说,没人包场子,我们就得自己去要,那可就难啦”。
刘福生:“这个我知道,不是多难的事,现在最要紧的是要抢救达瓦孜。它要是真的失传了,可就找不回来啦。要是由我来培养的话,我就把达瓦孜和杂技结合起来教,相信一定会成功的,节目一定会十分精彩的。只要观众认可,不愁收不上钱”。
祖农:“你要是这样说,我也没什么意见啦。那你就得多辛苦点。节目精不精彩就看你的啦”。
刘福生:“你就放心吧”!
36.训练场。日。外。
阿迪力正在向师父和团长表演杂技,一个接着一个地翻跟头。动作娴熟,利索,落地又非常稳。
两位大师看了之后表示满意。
其他学员也开始翻起了跟头。
随后,他们又表演了其它项目。
37.阿依夏木汗家。日。内。
刘福生和祖农两人正面对着阿依夏木汗坐着谈话。
祖农:“姐,刘师傅给我讲了,我也看了,阿迪力是个走达瓦孜的好材料”。
阿依夏木汗:(一听明白了他们的来意,停下手中的针线活,沉思一会儿对着祖农说)“你大姐夫说过,不让孩子们学达瓦孜。我也害怕,达瓦孜真是太危险啦”!
刘福生:(没等祖农回答,就接上了话说)“危险才有人爱看!练好了不就不危险啦?吾休尔大哥70多岁不是还在演吗”?
阿依夏木汗:“这个道理我懂,可万一出了什么问题,倒霉的是我们自己,别人一根毫毛也不损失。这事儿我还是想不通,我得好好再想想,想通了再告诉你们”。
祖农:(他和刘福生对视了一下后说)“刘师傅,不行我们今天就谈到这里,让我姐好好想想之后再说”。
刘福生:(也表示同意,起身说道)“今天就谈这么多吧,以后再说”。
祖农也站起来了,他们都向阿依夏木汗道别……
38.土路上。日。外。
刘福生和祖农都骑着自行车赶路,边骑边聊。
刘福生:“这一次有进步,我感觉,比上次好多啦,有点松口”。
祖农:“我看也是,过几天再来”。
刘福生:“我同意。世上无难事,功夫下到了就能解决,过几天再来”。
祖农:“这工作一定能做通,咱们要做准备啦,开始着手调整我们的培训方向和计划吧”!
刘福生:“我没意见,就按你说的办”。
39.办公室。日。内。
祖农和刘福生正在谈话。
刘福生:“我告诉你一个好消息,嫂子同意啦”!
祖农:“你再说一遍”!
刘福生:“你姐同意阿迪力学达瓦孜啦。这几天我又去了一趟,终于做通了她的思想工作”。
祖农:“这真是太好啦”!
刘福生:“这个问题解决了,下一步该怎么办”?
祖农:“我有一个想法,干脆把这一批学员都转成学达瓦孜”。
刘福生:“我也正有这个想法。达瓦孜也好,杂技也好,前面都需要基本功,它们是相通的,孩子们学了几年杂技,有了一定的基本功,那也算是为学达瓦孜奠定了基础。阿迪力是个好苗子,其他一些孩子素质也不错,有培养成功的希望”。
祖农:“那咱俩就这个问题讨论讨论”?
刘福生:“那好!不过,我有一个想法”。
祖农:“你谈谈”!
刘福生:“达瓦孜是维吾尔族世代相传的绝技,经过一代又一代达瓦孜艺人的丰富和发展,才达到了像吾休尔大哥这样的水平。现在要想把这批小孩子培养成表演达瓦孜的能手,最好是请一位达瓦孜艺人来教他们。否则,谁也没有把握能把这些孩子教得会演达瓦孜”。
祖农:“你说得没错”。
刘福生:“再说了,这些孩子自从懂事之后没有真正地看过表演达瓦孜。要是有人能给他们表演一下,那怕不怎么样也可以,让孩子们开开眼界,有个感性认识。可眼下能找谁来表演呢”?
祖农:“你说得对,不管从哪个方面考虑,眼下必须得请一个人。噢,对了,我想起来了,表演达瓦孜的倒是有一个人。我听艾力疆说,伊犁的艾则孜就可以,他是达瓦孜世家的第五代传人,种种原因,他好长时间没有表演达瓦孜啦。我听说他没有正式工作,没有固定收入,生活非常困难,可以把他叫来。这样,既解决了他的工作和生活问题,也解决了我们的问题”。
刘福生:“这是个好办法,两全其美。不行,派人去找找看”?
祖农:“找找也行。因为再没有合适的人选啦。他要是真来了,一切都通啦”。
刘福生“既然艾力疆知道他,就让艾力疆去伊犁一趟吧”!
祖农听后点了点头。
40.办公室。日。内。
祖农独自坐在办公室里想着问题。
这时,艾力疆来了。
艾力疆:“姨父,你找我”?
祖农:“对。我们想请伊犁会演达瓦孜的艾则孜到咱们团当达瓦孜教练”。
艾力疆:“那太好啦!这样达瓦孜也就有救啦”。
祖农:“是的。不过,我想让你去伊犁一趟把艾则孜给请过来”。
艾力疆:“我没意见,什么时候出发”?
祖农:“当然是越快越好啦,最好是明天”。
艾力疆:“好吧!我得去准备一下”。
41.训练场上。日。外。
刘福生正在指导着孩子们学杂技。
这时,艾力疆背着一大盘大绳带着艾则孜出现了训练场上。
艾力疆:“师父,我回来啦。”说着话就把大绳给放下了。
刘福生回头一看是艾力疆回来了,还带着一个50多岁的维吾尔男士,背着被子,手里还提着自己的其它行李。
不用多猜就知道是他们请的艾则孜。
刘福生:(快步走上前迎接,一边走一边举起了右手向他们打招呼,并喊道)“你们回来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