权属:原创 · 独家授权
字数:9970
成片时长:约32分钟
阅读:6867
发表:2019/10/14
主旋律
微电影剧本
驻村日记
- 故事梗概
- 作品正文
【本作品已在华语剧本网版权保护中心进行版权登记,登记2019-A-03903】
主要人物
王永国——47岁,工作组组长,来自北疆兵团机关。
张曙光——43岁,工作组副组长,来自北疆某垦区水电部门。
赵振东——46岁,工作组组员,来自北疆某垦区团场机关。
艾尼瓦尔——30岁,工作组组员,来自北疆某垦区连队。
买买提——43岁,克拉乡大西河村党支部书记。
哈森大叔——年近8旬,大西河村贫困户。
尼莎汗大妈——70多岁,大西河村贫困户。
古 丽——26岁,尼莎汗大妈的女儿。
艳 红——赵振东妻子。
琴 儿——赵振东女儿,高中三年级学生。
剧本正文
(10000字内)
蓝屏出字幕:
为进一步推动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开展“访惠聚”活动。从2014年起,利用三到五年时间,向南北疆2万多个自然村派驻干部20万人,强化基层组织建设,加强社会稳定,凝聚人心,发展生产,致富群众,改善和提高生活水平。
1、赵振东家居住的小区 傍晚 外
字幕:2014年初 北疆某垦区团场
冬季严寒,赵振东下班回家。他步履匆匆经过一栋栋住宅楼,不少人家亮起了灯。到了自家住的那楼栋,他进了单元门。
2、赵振东家厨房 傍晚 内
妻子艳红表情惊诧、大声地:“什么?你要去南疆?我不同意!”
赵振东尴尬地:“红红,别那么大声好不好?孩子在学习呢。”
艳红怒气冲冲:“你还知道孩子?!她六月就高考了,我们忙得不休息,你老爹和我父母都70多岁的人了,身体又不好,你却一走了之?把这一摊子事儿都甩给我吗?!”
赵振东忙陪着笑:“我的好老婆,这可是工作的需要呀。我是个党员,又是国家干部……”
艳红余怒未消:“不行,我不同意!你就是不能去南疆!”她抹着泪进了大卧室,“咣当”把门关上。
女儿琴儿从自己房间出来,埋怨道:“老爸,你们这是干啥?你为啥要惹我妈生气呀?!”
赵振东看看女儿:“没事儿,乖女儿,你去学习吧。”
3、南疆沙县通乡村公路上 日 外
字幕:一个半月后
一辆中巴车疾驶着。车里有人说话,有人打瞌睡,有人看手机。
赵振东凝神看着窗外塔克拉玛干大沙漠的景色。中巴车放慢了速度,在高低不平的路上摇晃着前行。
突然,车猛烈颠簸起来,有人颠下座位,有的头一下碰到车顶,睡着的一下惊醒过来。赵振东紧紧抓住前面的靠背,才没摔倒。
4、大西河村小会议室 日 内
工作组成员和大西河村党支部委员、村委会成员在坐。
王永国亲切地:“今后,我们要和大家一起工作和学习了,希望大家支持我们,咱们共同携手,搞好‘访惠聚’工作。”
买买提翻译一遍。响起了掌声。
王永国:“买书记,你把咱村的情况介绍一下吧。”
买买提:“咱村地处大西河流域,也是个贫困村,村民152户653人,都是维吾尔族。耕地4000多亩,80%以上棉花,其余有西瓜、甜瓜、蔬菜。牛、羊1000多头(只)。去年人均收入3000多元。”
工作组人员认真听和记录。
5、大西河村小会议室 日 内
王永国问:“存在的最大问题是什么?”
买买提:“这几年棉花价格下降,对收入影响很大。乡里鼓励我们调整种植结构,但存在不少困难……”
王永国:“什么困难?”
买买提叹了一口气:“咱们村户均耕地20亩上下,棉花价不好,群众收入很低,想种红枣,手里没钱买种子。”
工作组副组长张曙光:“咱村还有什么困难?”
买买提:“我们村虽然地处大西河边,但缺乏水利设施,农业用水紧张,有些地受影响产量很低。”
村委会主任:“村公路有一段实在是不行了,村民叫苦连天;村里没路灯,晚上黑咕隆咚的,很不方便。”
忽然,门外传来吵嚷声,有人敲门。会议暂停。
6、大西河村村委会大院 日 外
敲门的几个老人见工作组、村领导出来,停住了。
一个老人愁眉苦脸道:“书记,工作组的干部,我们的日子吗过不下去了,你们吗能不能帮我们一下?”其他几个村民纷纷附和。
买买提面色难看地:“哈森大叔,阿西木大叔,你们来闹什么呀?我们正在开会。”
另一个老人不满地:“书记啊,我们的情况吗你又不是不知道,包谷馕都吃不饱了。”
王永国问买买提:“这是怎么回事啊?”
老人转向王永国:“领导啊,我们的生活吗困难得很呢,你们一定要帮助我们解决解决呀。”其他几位老人也七嘴八舌说着。买买提翻译。
王永国恳切地安慰大家:“各位大叔、村民们,你们的困难就是我们的困难,我们会想方设法帮助大家解决,请相信我们。”买买提翻译,几位老人和村民仔细听着。“我们会拿出一些具体办法,重点帮助贫困家庭,帮助大家早日脱贫致富……”
7、大西河村 日 外
买买提和村主任带领工作组人员,在田间地头、在村里介绍情况,王永国、张曙光不时询问有关情况。
看到有的村民还住着简陋的土坯房,工作组人员站住了,他们的面部表情凝重起来。
8、大西河村 夜 外
繁星夜空眨眼。入夜的大西河村,没有了喧嚣。偶尔,传来一阵犬吠,打破了夜的静谧。大路上有时驶过一辆机动车,轰隆隆远去。
9、工作组宿舍 夜 内
艾尼瓦尔在看电视。
赵振东给妻子打电话:“红红,你们……都好吧?”
艳红诉苦道:“不好又能咋样呢?你心里还有我们吗?!”
赵振东心里沉了一下:“对不起,红红……你要理解我呀……”
那边妻子挂了电话。
10、工作组宿舍 夜 内
停了一会儿,赵振东又拨通妻子手机,歉意地:“红红,你……没事吧?还生我的气吗?”
电话那边传来啜泣声:“我生你的气,我敢生你的气吗?”
赵振东眼泪忍不住流了出来:“老婆,对不住你了……”
11、工作组宿舍 夜 内
艾尼瓦尔睡了。赵振东在台灯下写日记(画外音):“我们终于到达目的地。这是南疆一个偏远落后的小村子,生产条件差,群众生活很贫困,村里问题也很多,我们的任务很繁重……
家里的大小事情都丢给妻子,想想,也真对不起她……可是,为了工作,为了肩负的那一份责任,我们只有牺牲个人的一些利益……”
12、大西河村村委会大院 早晨 外
早晨10点。村委会大院国旗台前,工作组全体成员和村干部、村民们列队整齐。雄壮激昂的国歌声中,一个村干部拉动旗杆上的绳索,五星红旗缓缓升起,大家行注目礼。
赵振东回头看看,参加升国旗的村民只有几十人,大院里空落落的。
13、大西河村村委会大院 早晨 外
工作组人员往车上装慰问品,忽然村民阿西木和妻子来找。二人脸上挂着泪水。艾尼瓦尔担任了翻译。
阿西木伤心地:“我家的一只大肥羊,昨天晚上……被坏人给宰了,这是我们……留着准备过节的……”
14、阿西木家院子 早晨 外
王永国、张曙光和艾尼瓦尔立即来到大叔家查看现场。阿西木带他们看院墙上的一个缺口,气愤地:“那个坏蛋一定是翻墙跑的。”
王永国和张曙光安慰着夫妻俩。
工作组刚到,就发生了这样的事,是什么人?有什么企图?
王永国提醒到:“这件事绝非偶然。我们要提高警惕啊。”大家点头。他拿出200元钱递给阿西木:“大叔,这点钱,是我们的一点心意,请收下吧。”
大叔双手颤巍巍接过钱,两位老人感动地流下了热泪。
15、大西河村 上午 外
工作组人员从半旧的皮卡车上卸下大米、清油、面粉,在买买提带领下,来到一家贫困户院门外。听见里面有俩个人大声争吵的声音。
买买提上前敲门:“哈森大叔在家吗?工作组的同志看您来了。”
里面的吵架声停止,传来脚步声,门开了。
哈森勉强笑着迎接大家:“欢迎,欢迎,快请进来吧。”
大家进入院子,只见大叔的住房,还是土坯房,由于年代久远,已很破旧。院子的畜圈里,有一只羊。
16、哈森大叔院子 日 外
王永国关切地:“大叔,我们来看看您,二老还好吧?”买买提翻译。
哈森大叔:“托共产党的福,我家吃了低保,生活吗……好,好着呢。”
买买提疑惑地:“大叔,怎么不见大妈?刚才我还听见她在呀。”
大叔重重叹口气,没说话,指指家门。
张曙光又问:“大叔,您家有什么困难?大妈身体不舒服吗?”
哈森情绪低落道:“你们看,我家的老房子吗,是我爸爸留给我的,都快塔西郎(维语:不行了)了。我和老伴吗,身体都有病呢,吃药很花钱。我的儿子在外地,女儿也出嫁了,他们的生活也很困难……”
这时,大妈哭着从屋里走出来:“……住在这样的房子,每天晚上都担心……我们什么时候才能住上新房子呀?!”
王永国——47岁,工作组组长,来自北疆兵团机关。
张曙光——43岁,工作组副组长,来自北疆某垦区水电部门。
赵振东——46岁,工作组组员,来自北疆某垦区团场机关。
艾尼瓦尔——30岁,工作组组员,来自北疆某垦区连队。
买买提——43岁,克拉乡大西河村党支部书记。
哈森大叔——年近8旬,大西河村贫困户。
尼莎汗大妈——70多岁,大西河村贫困户。
古 丽——26岁,尼莎汗大妈的女儿。
艳 红——赵振东妻子。
琴 儿——赵振东女儿,高中三年级学生。
剧本正文
(10000字内)
蓝屏出字幕:
为进一步推动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开展“访惠聚”活动。从2014年起,利用三到五年时间,向南北疆2万多个自然村派驻干部20万人,强化基层组织建设,加强社会稳定,凝聚人心,发展生产,致富群众,改善和提高生活水平。
1、赵振东家居住的小区 傍晚 外
字幕:2014年初 北疆某垦区团场
冬季严寒,赵振东下班回家。他步履匆匆经过一栋栋住宅楼,不少人家亮起了灯。到了自家住的那楼栋,他进了单元门。
2、赵振东家厨房 傍晚 内
妻子艳红表情惊诧、大声地:“什么?你要去南疆?我不同意!”
赵振东尴尬地:“红红,别那么大声好不好?孩子在学习呢。”
艳红怒气冲冲:“你还知道孩子?!她六月就高考了,我们忙得不休息,你老爹和我父母都70多岁的人了,身体又不好,你却一走了之?把这一摊子事儿都甩给我吗?!”
赵振东忙陪着笑:“我的好老婆,这可是工作的需要呀。我是个党员,又是国家干部……”
艳红余怒未消:“不行,我不同意!你就是不能去南疆!”她抹着泪进了大卧室,“咣当”把门关上。
女儿琴儿从自己房间出来,埋怨道:“老爸,你们这是干啥?你为啥要惹我妈生气呀?!”
赵振东看看女儿:“没事儿,乖女儿,你去学习吧。”
3、南疆沙县通乡村公路上 日 外
字幕:一个半月后
一辆中巴车疾驶着。车里有人说话,有人打瞌睡,有人看手机。
赵振东凝神看着窗外塔克拉玛干大沙漠的景色。中巴车放慢了速度,在高低不平的路上摇晃着前行。
突然,车猛烈颠簸起来,有人颠下座位,有的头一下碰到车顶,睡着的一下惊醒过来。赵振东紧紧抓住前面的靠背,才没摔倒。
4、大西河村小会议室 日 内
工作组成员和大西河村党支部委员、村委会成员在坐。
王永国亲切地:“今后,我们要和大家一起工作和学习了,希望大家支持我们,咱们共同携手,搞好‘访惠聚’工作。”
买买提翻译一遍。响起了掌声。
王永国:“买书记,你把咱村的情况介绍一下吧。”
买买提:“咱村地处大西河流域,也是个贫困村,村民152户653人,都是维吾尔族。耕地4000多亩,80%以上棉花,其余有西瓜、甜瓜、蔬菜。牛、羊1000多头(只)。去年人均收入3000多元。”
工作组人员认真听和记录。
5、大西河村小会议室 日 内
王永国问:“存在的最大问题是什么?”
买买提:“这几年棉花价格下降,对收入影响很大。乡里鼓励我们调整种植结构,但存在不少困难……”
王永国:“什么困难?”
买买提叹了一口气:“咱们村户均耕地20亩上下,棉花价不好,群众收入很低,想种红枣,手里没钱买种子。”
工作组副组长张曙光:“咱村还有什么困难?”
买买提:“我们村虽然地处大西河边,但缺乏水利设施,农业用水紧张,有些地受影响产量很低。”
村委会主任:“村公路有一段实在是不行了,村民叫苦连天;村里没路灯,晚上黑咕隆咚的,很不方便。”
忽然,门外传来吵嚷声,有人敲门。会议暂停。
6、大西河村村委会大院 日 外
敲门的几个老人见工作组、村领导出来,停住了。
一个老人愁眉苦脸道:“书记,工作组的干部,我们的日子吗过不下去了,你们吗能不能帮我们一下?”其他几个村民纷纷附和。
买买提面色难看地:“哈森大叔,阿西木大叔,你们来闹什么呀?我们正在开会。”
另一个老人不满地:“书记啊,我们的情况吗你又不是不知道,包谷馕都吃不饱了。”
王永国问买买提:“这是怎么回事啊?”
老人转向王永国:“领导啊,我们的生活吗困难得很呢,你们一定要帮助我们解决解决呀。”其他几位老人也七嘴八舌说着。买买提翻译。
王永国恳切地安慰大家:“各位大叔、村民们,你们的困难就是我们的困难,我们会想方设法帮助大家解决,请相信我们。”买买提翻译,几位老人和村民仔细听着。“我们会拿出一些具体办法,重点帮助贫困家庭,帮助大家早日脱贫致富……”
7、大西河村 日 外
买买提和村主任带领工作组人员,在田间地头、在村里介绍情况,王永国、张曙光不时询问有关情况。
看到有的村民还住着简陋的土坯房,工作组人员站住了,他们的面部表情凝重起来。
8、大西河村 夜 外
繁星夜空眨眼。入夜的大西河村,没有了喧嚣。偶尔,传来一阵犬吠,打破了夜的静谧。大路上有时驶过一辆机动车,轰隆隆远去。
9、工作组宿舍 夜 内
艾尼瓦尔在看电视。
赵振东给妻子打电话:“红红,你们……都好吧?”
艳红诉苦道:“不好又能咋样呢?你心里还有我们吗?!”
赵振东心里沉了一下:“对不起,红红……你要理解我呀……”
那边妻子挂了电话。
10、工作组宿舍 夜 内
停了一会儿,赵振东又拨通妻子手机,歉意地:“红红,你……没事吧?还生我的气吗?”
电话那边传来啜泣声:“我生你的气,我敢生你的气吗?”
赵振东眼泪忍不住流了出来:“老婆,对不住你了……”
11、工作组宿舍 夜 内
艾尼瓦尔睡了。赵振东在台灯下写日记(画外音):“我们终于到达目的地。这是南疆一个偏远落后的小村子,生产条件差,群众生活很贫困,村里问题也很多,我们的任务很繁重……
家里的大小事情都丢给妻子,想想,也真对不起她……可是,为了工作,为了肩负的那一份责任,我们只有牺牲个人的一些利益……”
12、大西河村村委会大院 早晨 外
早晨10点。村委会大院国旗台前,工作组全体成员和村干部、村民们列队整齐。雄壮激昂的国歌声中,一个村干部拉动旗杆上的绳索,五星红旗缓缓升起,大家行注目礼。
赵振东回头看看,参加升国旗的村民只有几十人,大院里空落落的。
13、大西河村村委会大院 早晨 外
工作组人员往车上装慰问品,忽然村民阿西木和妻子来找。二人脸上挂着泪水。艾尼瓦尔担任了翻译。
阿西木伤心地:“我家的一只大肥羊,昨天晚上……被坏人给宰了,这是我们……留着准备过节的……”
14、阿西木家院子 早晨 外
王永国、张曙光和艾尼瓦尔立即来到大叔家查看现场。阿西木带他们看院墙上的一个缺口,气愤地:“那个坏蛋一定是翻墙跑的。”
王永国和张曙光安慰着夫妻俩。
工作组刚到,就发生了这样的事,是什么人?有什么企图?
王永国提醒到:“这件事绝非偶然。我们要提高警惕啊。”大家点头。他拿出200元钱递给阿西木:“大叔,这点钱,是我们的一点心意,请收下吧。”
大叔双手颤巍巍接过钱,两位老人感动地流下了热泪。
15、大西河村 上午 外
工作组人员从半旧的皮卡车上卸下大米、清油、面粉,在买买提带领下,来到一家贫困户院门外。听见里面有俩个人大声争吵的声音。
买买提上前敲门:“哈森大叔在家吗?工作组的同志看您来了。”
里面的吵架声停止,传来脚步声,门开了。
哈森勉强笑着迎接大家:“欢迎,欢迎,快请进来吧。”
大家进入院子,只见大叔的住房,还是土坯房,由于年代久远,已很破旧。院子的畜圈里,有一只羊。
16、哈森大叔院子 日 外
王永国关切地:“大叔,我们来看看您,二老还好吧?”买买提翻译。
哈森大叔:“托共产党的福,我家吃了低保,生活吗……好,好着呢。”
买买提疑惑地:“大叔,怎么不见大妈?刚才我还听见她在呀。”
大叔重重叹口气,没说话,指指家门。
张曙光又问:“大叔,您家有什么困难?大妈身体不舒服吗?”
哈森情绪低落道:“你们看,我家的老房子吗,是我爸爸留给我的,都快塔西郎(维语:不行了)了。我和老伴吗,身体都有病呢,吃药很花钱。我的儿子在外地,女儿也出嫁了,他们的生活也很困难……”
这时,大妈哭着从屋里走出来:“……住在这样的房子,每天晚上都担心……我们什么时候才能住上新房子呀?!”
声明:未经授权不得转载,侵权必究!授权后转载须注明出处:"转自华语剧本网 www.juben.pro"。 [ 如何申请转载 ]
登录 后再戳我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