权属:原创 · 普通授权
字数:18946
成片时长:每集约31分钟
阅读:7811
发表:2019/10/14
20集 主旋律,古装 电视剧剧本
《达瓦孜秘史》第9-10集
1-3
46
78
9-10
- 故事梗概
- 分集提纲
- 作品正文
阿迪力:“师父,你说的太对啦。我好多时候就想着要飞起来的”。
阿达列提:“我有时候也有这种感觉”。
刘福生:“好好练,好好演,有了这种感觉,就是产生功夫啦。你们成功啦,成功啦”!
大家一听师父这样讲,都高兴地鼓起了掌……
33.乡间土路上。日。外。
阿里木民间杂技团的演职人员正坐在手扶拖拉机里前进着,大家又说又笑的。
车子到了急拐弯的路段啦。
这时,司机师父就停止前进啦。
这是因为车上的平衡杆太长,车在拐弯时无法顺利通行。
于是,有几个演员就跳下车来。
他们很熟练地抽出了平衡杆,然后把它立了起来举着走。
手扶拖拉机通过了拐弯处后又停了下来。
这几个演员将平衡杆举到了车跟前,然后重新放到车上并绑束好。
手扶拖拉机又前进啦。
之后,每遇到了拐弯处要必须得这样做一次,十分麻烦。
刘福生:“我们要是有办法搞成折叠式的就好啦”。
祖农:“是呀,那样运输起来就没有这么麻烦啦”。
接着,大家你一言我一语地讨论着。但谁也没有说出一个让大家都满意的方案。
刘福生:“关于平衡杆的问题,我们一时想不出好办法,但我们要多留意点,早晚会有好办法的”。
祖农:“对,以后肯定有办法解决这个问题”。
34.办公室。日。内。
刘福生和祖农组织全体达瓦孜学员正在召开讨论会。
刘福生:“今天,我们开一个讨论会。我们学了这么长时间了,也出去一趟实际演出了几场,大家肯定有许多感受,也就是有许多话要说。今天就是让你说话的,心里有啥话就说出来,互相交流,共同讨论讨论,交流经验,查找问题”。
祖农:“对,大家有什么想法都说出来,我们共同讨论”。
吐尔逊:“我们现在演出的达瓦孜肯定比艾师父的要好,项目多、精彩。不过,说实在话,我们走出去以后发现自身的问题还是不少的。首先,我们的功夫太虚了,上场一演才觉得还不行,有点吃紧。我想,要想取得真正意义上的演出成功,我们还要加强训练,把功夫真正练到家。再者,我们的项目还不够,满足不了广大观众的需要。我们的东西演完了,可观众的胃口还在大着,还想继续看,而我们却没有啦,只得换地方再演”。
阿迪力:“吐尔逊说得对,我也有同感。平时,师父让我们勤学苦练,我不理解,出去一趟后才算理解啦。我们的功夫的确太虚,需要加强,练功不能松,还要强化”。
阿达列提:“把杂技项目搬到大绳上表演实在太好啦,我看观众特别喜欢,师父以后还要给我们教多多的杂技项目,让我们在大绳上好好地表演”。
古丽娜:“对,以后师父就多多教我们一些新项目”。
刘福生:“大家讲得都很好,在实际中发现了我们的问题,光这一点就很可贵。也认识到了我们的达瓦孜与传统的达瓦孜有什么不同,并看到了它的广阔的发展前景,实在是了不起。我不会走达瓦孜,但我知道它的基本原理和技巧之所在。我教给你们的就是创新了的达瓦孜,与过去的大不相同,不是老一套。准确地说就是大绳上的杂技,而不是地面的杂技,难度要大得多啦。新项目新鲜、多变,观感强烈,观众一定喜爱。这是今后达瓦孜的生存之路,希望你们要再接再厉,不断创造辉煌。我敢肯定地说,表演达瓦孜只要和现在杂技技艺结合起来不断发展,达瓦孜就不会衰败”。
祖农:“刘师傅说得对,你们要好好听刘师傅的话,勤学苦练达瓦孜”。
35.办公室。日。内。
会议还在进行着。
司马义:“我发现了一个问题可能与大家的不一样”。
祖农:“说说看”。
司马义:“来看达瓦孜的人没有以前多啦,不知是为什么”?
刘福生:“你观察得很细,这可能是大家都在忙着干活,没时间来看达瓦孜”。
司马义:“这种现象以后会不会更严重”?
刘福生:“这说不准”。
祖农:“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之后,形势发生变化啦,而且变化得很大,闲人少啦,忙人多啦。以后怎么发展,我说不清”。
刘福生:“这些现象我看是个趋势,但我们也管不了。不过,我相信一点,只要我们有精彩节目,又是过硬的,不怕没观众,因为人总是需要娱乐的,特别是创新的,刺激性强的”。
祖农:“刘师傅说得对,我们管不了那么多,只管表演好我们的节目就是啦!今天就讨论到这里吧!散会”。
36.训练场上。日。外。
刘福生正在指导着孩子们进行各项练习。
一个维吾尔小伙子:(推着自行车来到了刘福生面前问道)“我是地区体委的,请问祖农团长在哪儿”?
刘福生:(用手指着办公室说道)“他在那边办公室里”。
来人按照刘福生所指的地方骑上自行车去到了办公室。
37.办公室。日。内。
祖农正坐在办公室里的办公桌旁忙碌着。
这时,有人敲门,“咚咚,咚咚”。
祖农:(喊了一声)“进来”!
维吾尔小伙子:(推门进到了办公室后问道)“请问,你是祖农团长吗”?
祖农:“我是”。
维吾尔小伙子:“你好!我是地区体委的,这里有一个《通知》你先看一下。”(他说着就从皮包里取出了写着字的一张纸递给了祖农)。
祖农:(接过了那个《通知》,并热情地指着椅子说道)“你请坐”!
维吾尔小伙子:“谢谢!”(接着就坐下了)。
维吾尔小伙子:(进一步介绍说)“我们接到了自治区体委通知,要我们拿出有关特色体育项目到乌鲁木齐进行汇报演出。我们经过考虑和调查了解,认为你们杂技团的达瓦孜项目可行,领导就派我来与你们接洽”。
祖农:“那好呀,什么时候出发?费用怎样解决”?
维吾尔小伙子:“很快的,费用由体委负责”。
祖农:“要几个人参加”?
维吾尔小伙子:“达瓦孜演员一人,乐师两人,不过你们要多预备些表演项目”。
祖农:“那当然。我们这就去准备”。
维吾尔小伙子:“过两天我还来,带你们的人到乌鲁木齐去”。
祖农:“那好”!
祖农和来人握手告别了。
38.训练场上。日。外。
刘福生正在指导孩子们进行各项训练。
祖农拿着《通知》走了过来。
他边走边向刘福生招手,示意刘福生到他这边来一下。
刘福生:(看见了,就向孩子喊道)“你们自己先练一会儿,我有点事儿”。
刘福生过来啦,孩子们继续练功。
祖农:(他俩走到了一起,祖农举着《通知》向刘福生说道)“这是地区体委的《通知》,刚刚送来的。说是让我们派一名达瓦孜演员到乌鲁木齐去演出。你看看让谁去比较合适”?
刘福生:(接过《通知》看了一遍后说)“让吐尔逊去吧,他比较合适。他虽然年轻,但又是孩子们中的老大,16岁啦,学的东西也多一些,到外边能独立行动”。
祖农:“你这样说了,我没有意见”。
刘福生:“好!就这样定啦”。
祖农:“不过,阿迪力也可以嘛”。
刘福生:“小啦,扛不住事儿,单独行动更是缺乏经验,安全也没有保障。万一出事儿就麻烦啦。因此,我的意见是,让吐尔逊去,乐师方面,你是团长又是乐师,当然你得去,另外再选一个敲鼓的”。
祖农:(想了想说)“就依你说的来安排吧”!
39.杂技团院内。日。外。
刘福生:(与吐尔逊在一边走一边谈话)“吐尔逊,这次地区体委要我们杂技团派一名达瓦孜演员到乌鲁木齐去汇报演出。我和你爸爸经过商量,决定派你去。因为你稍微大两岁,学的也全面些。你爸带队,又是乐师,另外再选一个敲鼓的乐师。不知你有啥意见”?
吐尔逊:(显得特别高兴,但却说道)“为什么不让阿迪力去?他也很优秀”。
刘福生:“他比你小些,还不够成熟,以后机会多的是”。
吐尔逊:“师父,你既然这样说,我去就我去”。
刘福生:“不过,去之前,我要对你单独训练。如果你汇报演出搞得好,有可能还要把你派往内地演出”。
吐尔逊:“好吧,我听师父的安排”。
40.训练场上。日。外。
孩子们都在进行各项训练。
刘福生在专门指导着吐尔逊进行各项训练。
吐尔逊在进行“蒙眼走”训练。
吐尔逊在进行“绑盘走”训练。
吐尔逊在进行“双脚蹦绳”训练。
……
41.大路上。日。外。
在祖农的带着下,吐尔逊和一名敲鼓乐师一起带着自己的行李准备到乌鲁木齐市。
刘福生和全体在家的演职人员在送行。
刘福生:(拥抱了一下吐尔逊后说)“好好加油,争取取得好成绩!祝你成功”!
接着,刘福生又与祖农握手告别……
双方在离开后相互招手……
42.【画外音】
16岁的吐尔迪等人到乌鲁木齐参加汇报演出取得了成功。
吐尔逊表演的达瓦孜项目都有创新,且动作准确、稳健,没出现纰漏,特别是他的“双脚蹦绳”,好像失足坠绳似的“双腿跨绳”,难度和惊险程度都超过了伊犁派来的达瓦孜老艺人艾则孜,得到了自治区领导的肯定。
接着,还让他到呼和浩特市参加了全国第二届民运会。在呼和浩特市,由于组委会事先没有向观众告知,大家没有充分的心理准备,导致在吐尔逊演出时,有21名观众吓晕过去了,还有一名孕妇流产。祖农为此还向组委会做了检讨。后来,他们还到北京为参加了党的“十二大”的代表演出。
阿达列提:“我有时候也有这种感觉”。
刘福生:“好好练,好好演,有了这种感觉,就是产生功夫啦。你们成功啦,成功啦”!
大家一听师父这样讲,都高兴地鼓起了掌……
33.乡间土路上。日。外。
阿里木民间杂技团的演职人员正坐在手扶拖拉机里前进着,大家又说又笑的。
车子到了急拐弯的路段啦。
这时,司机师父就停止前进啦。
这是因为车上的平衡杆太长,车在拐弯时无法顺利通行。
于是,有几个演员就跳下车来。
他们很熟练地抽出了平衡杆,然后把它立了起来举着走。
手扶拖拉机通过了拐弯处后又停了下来。
这几个演员将平衡杆举到了车跟前,然后重新放到车上并绑束好。
手扶拖拉机又前进啦。
之后,每遇到了拐弯处要必须得这样做一次,十分麻烦。
刘福生:“我们要是有办法搞成折叠式的就好啦”。
祖农:“是呀,那样运输起来就没有这么麻烦啦”。
接着,大家你一言我一语地讨论着。但谁也没有说出一个让大家都满意的方案。
刘福生:“关于平衡杆的问题,我们一时想不出好办法,但我们要多留意点,早晚会有好办法的”。
祖农:“对,以后肯定有办法解决这个问题”。
34.办公室。日。内。
刘福生和祖农组织全体达瓦孜学员正在召开讨论会。
刘福生:“今天,我们开一个讨论会。我们学了这么长时间了,也出去一趟实际演出了几场,大家肯定有许多感受,也就是有许多话要说。今天就是让你说话的,心里有啥话就说出来,互相交流,共同讨论讨论,交流经验,查找问题”。
祖农:“对,大家有什么想法都说出来,我们共同讨论”。
吐尔逊:“我们现在演出的达瓦孜肯定比艾师父的要好,项目多、精彩。不过,说实在话,我们走出去以后发现自身的问题还是不少的。首先,我们的功夫太虚了,上场一演才觉得还不行,有点吃紧。我想,要想取得真正意义上的演出成功,我们还要加强训练,把功夫真正练到家。再者,我们的项目还不够,满足不了广大观众的需要。我们的东西演完了,可观众的胃口还在大着,还想继续看,而我们却没有啦,只得换地方再演”。
阿迪力:“吐尔逊说得对,我也有同感。平时,师父让我们勤学苦练,我不理解,出去一趟后才算理解啦。我们的功夫的确太虚,需要加强,练功不能松,还要强化”。
阿达列提:“把杂技项目搬到大绳上表演实在太好啦,我看观众特别喜欢,师父以后还要给我们教多多的杂技项目,让我们在大绳上好好地表演”。
古丽娜:“对,以后师父就多多教我们一些新项目”。
刘福生:“大家讲得都很好,在实际中发现了我们的问题,光这一点就很可贵。也认识到了我们的达瓦孜与传统的达瓦孜有什么不同,并看到了它的广阔的发展前景,实在是了不起。我不会走达瓦孜,但我知道它的基本原理和技巧之所在。我教给你们的就是创新了的达瓦孜,与过去的大不相同,不是老一套。准确地说就是大绳上的杂技,而不是地面的杂技,难度要大得多啦。新项目新鲜、多变,观感强烈,观众一定喜爱。这是今后达瓦孜的生存之路,希望你们要再接再厉,不断创造辉煌。我敢肯定地说,表演达瓦孜只要和现在杂技技艺结合起来不断发展,达瓦孜就不会衰败”。
祖农:“刘师傅说得对,你们要好好听刘师傅的话,勤学苦练达瓦孜”。
35.办公室。日。内。
会议还在进行着。
司马义:“我发现了一个问题可能与大家的不一样”。
祖农:“说说看”。
司马义:“来看达瓦孜的人没有以前多啦,不知是为什么”?
刘福生:“你观察得很细,这可能是大家都在忙着干活,没时间来看达瓦孜”。
司马义:“这种现象以后会不会更严重”?
刘福生:“这说不准”。
祖农:“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之后,形势发生变化啦,而且变化得很大,闲人少啦,忙人多啦。以后怎么发展,我说不清”。
刘福生:“这些现象我看是个趋势,但我们也管不了。不过,我相信一点,只要我们有精彩节目,又是过硬的,不怕没观众,因为人总是需要娱乐的,特别是创新的,刺激性强的”。
祖农:“刘师傅说得对,我们管不了那么多,只管表演好我们的节目就是啦!今天就讨论到这里吧!散会”。
36.训练场上。日。外。
刘福生正在指导着孩子们进行各项练习。
一个维吾尔小伙子:(推着自行车来到了刘福生面前问道)“我是地区体委的,请问祖农团长在哪儿”?
刘福生:(用手指着办公室说道)“他在那边办公室里”。
来人按照刘福生所指的地方骑上自行车去到了办公室。
37.办公室。日。内。
祖农正坐在办公室里的办公桌旁忙碌着。
这时,有人敲门,“咚咚,咚咚”。
祖农:(喊了一声)“进来”!
维吾尔小伙子:(推门进到了办公室后问道)“请问,你是祖农团长吗”?
祖农:“我是”。
维吾尔小伙子:“你好!我是地区体委的,这里有一个《通知》你先看一下。”(他说着就从皮包里取出了写着字的一张纸递给了祖农)。
祖农:(接过了那个《通知》,并热情地指着椅子说道)“你请坐”!
维吾尔小伙子:“谢谢!”(接着就坐下了)。
维吾尔小伙子:(进一步介绍说)“我们接到了自治区体委通知,要我们拿出有关特色体育项目到乌鲁木齐进行汇报演出。我们经过考虑和调查了解,认为你们杂技团的达瓦孜项目可行,领导就派我来与你们接洽”。
祖农:“那好呀,什么时候出发?费用怎样解决”?
维吾尔小伙子:“很快的,费用由体委负责”。
祖农:“要几个人参加”?
维吾尔小伙子:“达瓦孜演员一人,乐师两人,不过你们要多预备些表演项目”。
祖农:“那当然。我们这就去准备”。
维吾尔小伙子:“过两天我还来,带你们的人到乌鲁木齐去”。
祖农:“那好”!
祖农和来人握手告别了。
38.训练场上。日。外。
刘福生正在指导孩子们进行各项训练。
祖农拿着《通知》走了过来。
他边走边向刘福生招手,示意刘福生到他这边来一下。
刘福生:(看见了,就向孩子喊道)“你们自己先练一会儿,我有点事儿”。
刘福生过来啦,孩子们继续练功。
祖农:(他俩走到了一起,祖农举着《通知》向刘福生说道)“这是地区体委的《通知》,刚刚送来的。说是让我们派一名达瓦孜演员到乌鲁木齐去演出。你看看让谁去比较合适”?
刘福生:(接过《通知》看了一遍后说)“让吐尔逊去吧,他比较合适。他虽然年轻,但又是孩子们中的老大,16岁啦,学的东西也多一些,到外边能独立行动”。
祖农:“你这样说了,我没有意见”。
刘福生:“好!就这样定啦”。
祖农:“不过,阿迪力也可以嘛”。
刘福生:“小啦,扛不住事儿,单独行动更是缺乏经验,安全也没有保障。万一出事儿就麻烦啦。因此,我的意见是,让吐尔逊去,乐师方面,你是团长又是乐师,当然你得去,另外再选一个敲鼓的”。
祖农:(想了想说)“就依你说的来安排吧”!
39.杂技团院内。日。外。
刘福生:(与吐尔逊在一边走一边谈话)“吐尔逊,这次地区体委要我们杂技团派一名达瓦孜演员到乌鲁木齐去汇报演出。我和你爸爸经过商量,决定派你去。因为你稍微大两岁,学的也全面些。你爸带队,又是乐师,另外再选一个敲鼓的乐师。不知你有啥意见”?
吐尔逊:(显得特别高兴,但却说道)“为什么不让阿迪力去?他也很优秀”。
刘福生:“他比你小些,还不够成熟,以后机会多的是”。
吐尔逊:“师父,你既然这样说,我去就我去”。
刘福生:“不过,去之前,我要对你单独训练。如果你汇报演出搞得好,有可能还要把你派往内地演出”。
吐尔逊:“好吧,我听师父的安排”。
40.训练场上。日。外。
孩子们都在进行各项训练。
刘福生在专门指导着吐尔逊进行各项训练。
吐尔逊在进行“蒙眼走”训练。
吐尔逊在进行“绑盘走”训练。
吐尔逊在进行“双脚蹦绳”训练。
……
41.大路上。日。外。
在祖农的带着下,吐尔逊和一名敲鼓乐师一起带着自己的行李准备到乌鲁木齐市。
刘福生和全体在家的演职人员在送行。
刘福生:(拥抱了一下吐尔逊后说)“好好加油,争取取得好成绩!祝你成功”!
接着,刘福生又与祖农握手告别……
双方在离开后相互招手……
42.【画外音】
16岁的吐尔迪等人到乌鲁木齐参加汇报演出取得了成功。
吐尔逊表演的达瓦孜项目都有创新,且动作准确、稳健,没出现纰漏,特别是他的“双脚蹦绳”,好像失足坠绳似的“双腿跨绳”,难度和惊险程度都超过了伊犁派来的达瓦孜老艺人艾则孜,得到了自治区领导的肯定。
接着,还让他到呼和浩特市参加了全国第二届民运会。在呼和浩特市,由于组委会事先没有向观众告知,大家没有充分的心理准备,导致在吐尔逊演出时,有21名观众吓晕过去了,还有一名孕妇流产。祖农为此还向组委会做了检讨。后来,他们还到北京为参加了党的“十二大”的代表演出。
上一集
到底了
声明:未经授权不得转载,侵权必究!授权后转载须注明出处:"转自华语剧本网 www.juben.pro"。 [ 如何申请转载 ]
登录 后再戳我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