权属:原创 · 独家授权
字数:10618
成片时长:约35分钟
阅读:8854
发表:2019/10/15
主旋律,农村
微电影剧本
脱下军装还是个兵
- 故事梗概
- 作品卖点
- 作品正文
1、鸣泉村 外 日
一辆SUV驶向鸣泉村。江记者透过车窗朝外看:宽畅的文化健身广场,村民在打篮球、在健身器材上锻炼身体。江记者边看边开车,目光投向前方的一片楼群,依稀可见各楼顶端醒目的招牌:鸣泉经济合作社、鸣泉生态科技创业园区、鸣泉“幸福家园”村民住宅小区、鸣泉敬老院、鸣泉幼儿园等等。呈现出现代化美丽乡村的新气象。
车驶进幼儿园。
2、幼儿园 外 日
幼儿完外,小朋友在幼儿游戏器材上玩耍,和老师一起做游戏。
园长魏梦呦向SUV迎上去,与下车的江记者握手。
魏梦呦(热情地、调侃腔):大记者光临,令小小的幼儿园蓬荜生辉哪。
江记者:别耍贫嘴,要你约的人约好了吧?
魏梦呦:在电话中给你打过预防针的,兴民哥是个大忙人,而且很不愿意接受媒体的采访。
江记者:老同学,你别拿这个搪塞我,我是一定见要到这个郭兴民的。
魏梦呦(佯装若有所思的样子):要不这样,我先带你到村里转转,边转边约他,行吗?
江记者:入乡随俗,也只能这样了。
3、防护林中 外 日
空镜:一片片茂盛的树林。
江记者、魏梦呦在林中散步,聊天。
魏梦呦:这是最早种植的一片沙枣林,这种树耐旱,最适合有沙漠里生长。(转动身体环顾四周),周围这些多为经济林,有苹果、梨、红枣。鸣泉村农民就是从这些经济林开始致富的。
江记者:哦(掐指算着),这样算来,这片林子里,最早种下的那些树,有近三十年的历史了,是吧?
魏梦呦:是的。那时,沙漠每年都向周边的农田逼近,眼看咱鸣泉村快要被沙漠无情地吞噬掉……
叠化为:
4、沙漠 外 日
沙漠上,狂风呼呼刮着,郭兴民身着迷彩服,站在地头的沙漠边上,一手掐腰,一手拄着一把铁锹,望着狂风中的茫茫隔壁沙漠,一副踌躇满志的样子。
5、郭兴民家 内 夜
白炽灯发出昏暗的光。妻子坐在坑沿上,垂头丧气又无可奈何的样子。
妻子:原本想指望你那两个退伍费买台手扶机,这样春种秋收就再也不用求人了。可是你……
郭兴民:我在部队上的这几年,邻里乡亲没有少帮咱家。现在我回来了,你说,该不该为村里做点事?
妻子:我知道我说服不了你,你愿干啥干啥,不过今年的手扶机一定要买。
6、村委会 内 日
村委会里,郭兴民和村主任谈着什么。
村主任:你可想好了,这事弄不好,有可能鸡飞蛋打。
郭兴民:即使鸡飞蛋打,我也豁出去了。
7、村委会 外 日
场院里围坐着200多位村民,背景是破败不堪的村委会,村委会前竖着一块木板,木板上贴着一张造林规划图,郭兴民站在木板旁,用一根细细的木棍指着图纸向村民讲解着。
郭兴民:就这样,我们用十年左右的时间,在这1000亩沙地上种植这样一些经济林,在咱们鸣泉村北部筑起一道绿色堤坝,既能阻止土地沙化,又能增加咱们的经济收入。
村民甲:凭你那点退伍费,能造得了这么大的一片林子?
郭兴民:事在人为嘛,活人还能叫尿憋死。
村民乙:万一搞砸了呢,这么多人不就白干了吗?
郭光民:大家放心,我郭兴民就是把裤子卖了,也一定兑现给大家的承诺,绝不能让大家的汗白流,力白出。
村民甲、乙、丙等:我们相信你,跟着你干!
8、县水利局 外 日
郭兴民腋窝里夹着一个黑色的手提包,手里拿着一沓文件,边看边走出农业局的门。
9、农村信用合作社 外 日
郭兴民从合作社大门走出,脸上挂着微笑。
10、打井现场 外 日
钻井机轰鸣,打井的工人在忙碌。郭兴民身穿破旧的迷彩服,头戴安全帽,与打井的负责人拿着一张图纸说着什么。
11、沙漠戈壁 外 日
风沙肆虐,一部分人在挖树坑,一部分人拉着架子车,推着手推车,车上是成捆成捆的树苗,往植树现场运。
郭兴民吃力地拉着一架子车树苗,停下来,举目四望,揽起敞开的衣襟,擦一把满头的汗水,捋一下被风刮得零乱的头发,拉起架子车艰难地前进。车轮在沙漠中留下深深的车辙。
12、防护林 外 日
字幕:十年后
一道道树林,一片片翠绿。
郭兴民和几个村民拿着剪刀在修剪树枝。
林中的村民在摘果子。叠化为:
13、防护林 外 日
魏梦呦、江记者在林中漫步。
魏梦呦伸手摘了一个果子,递给江记者。
魏梦呦:这是省农科院专家们按照鸣泉村的气候特点和土壤特质,新近培育的新品种,你尝尝。
江记者(接过果子,吃了一口):嗯,不一般,真的不一般。
魏梦呦:这片林子有了效益后,他没有从林子的收益中获取一分钱,而是把它完完全全交给了村里。
江记者点点头。
魏梦呦(掏出手机接电话,收起电话):兴民哥说他一时半会儿回不来,让我陪你转转。怎么办,到农机具厂看看?
江记者:客随主便,走吧!
14、鸣泉农机具厂 外 日
江记者看着农机具厂大门一侧的一块巨大的刻石,刻石上雕刻着一行红色的大字:鸣泉现代农机具厂。
江记者向魏梦呦摆一下手,两人走进大门,前方不远处停放着崭新的一排排农机具。
两人走进生产车间,宽畅的车间里整排整排的机器发出嗡嗡声,工人坐在一台台工作台上操作机器。
江记者:这够得上一个大型现代化生产线了。
魏梦呦:嗯,厂里是按客户的订单进行设计生产的,我们的产品能够满足世界各地不同用户的特殊需要,非常受用户的欢迎。
江记者(望着生产线):很难想象,原来的这里是个手工小作坊。
魏梦呦:是呀,当初兴民哥只是为了解决当地农民维修农机具,改造那些不太适应当地农业生产的农机具,才办起了一个小作坊。谁都没有想到,一个只有四个人的小作坊会发展成现在这种规模。
叠化为:
15、小作坊 内 日
小作坊里摆着几件简单的制造、修理工具,一旁有一个用铁板做成的工作台,工作台上铺着一张图纸。郭兴民拿着绘图工具比划着。旁边有三位工人修理农具。
门外传来拖拉机的声响。
16、小作坊 外 日
一台拖拉机牵引着一台玉米收割机停在一大片待修的农机具旁边。
老高从拖拉机驾驶位上跳下来。
老高:兴民,兴民!
郭兴民从小作坊走出,看一眼老高,径直走到收割机旁,弯腰察看收割机。
郭兴民(抬起头对老高):还是不合适?
老高:嗯,要么把玉米粒磨碎了,要么收割不净。
其他三位工人陆续走出小作坊,围着收割机看。
工人甲(对老高):这都改了差不多十遍了,干脆买个新的算了。
老高:你是站着说话不腰疼,我要有钱,用得着这么折腾?
郭兴民(看了半晌,指着收割机上的一个齿轮,对工人们说):把这个齿轮换一下!(转头对老高),换一下调节齿轮,你先凑合着用着,我们再想办法。
工人们开始换收割机上的齿轮。
17、小作坊 内 日
看着图纸,三位工人摇摇头。
郭兴民(自责地):眼下正是秋收大忙季节,让人家这么来来回回地跑,多耽误农时呀!
工人甲(边干活边说):外面那些活都催了好几遍了,我们就是再长出两只手来,也赶不上大家的需要。
工人乙(放下手里的活,摊开两手):就这条件,我们也是干着急没办法。
郭兴民:办法是人想出来的,这样的条件也是可以改变的嘛!
仨工人望着郭兴民,慢慢地站起身,朝郭兴民走过来,看着工作台上的图纸。图纸上画得是一个工厂的轮廓。
工人甲:你想把这个小作坊扩建成一个农机具厂?
工人乙、丙:真这么干呀?
郭兴民(点点头,肯定地):嗯,就这么干!
18、施工现场 外 日
施工现场展板上,上方一行蓝色大字:鸣泉农机具厂一期工程。文字下面是该工程的立体图和示意图。工地上挖掘机挖沟,工人运砖、搅拌水泥。
郭兴民和一伙民工从一辆卡车上卸砖,工程负责人匆忙赶了过来。
工程负责人:工程款什么时候打?没钱进料,再不打钱我就只能停工了。
郭兴民(擦一把头上的汗,急忙从衣兜里掏出烟盒,取出一根烟,讨好地递给工程负责人):你再宽限我几日,贷款手续正在办呢,政府扶助资金也在路上。这两项资金不论哪一项先到,我在第一时间付你的工程款。
工程负责人:这话你都说过几遍了,你让我怎么相信你!
郭兴民与工程负责人你来我往争执着(无声),民工们陆续围了过来。
工程负责人(面朝民工):工程款下不来,支付不了你们的工资,到时候你们不要怪我。
一辆SUV驶向鸣泉村。江记者透过车窗朝外看:宽畅的文化健身广场,村民在打篮球、在健身器材上锻炼身体。江记者边看边开车,目光投向前方的一片楼群,依稀可见各楼顶端醒目的招牌:鸣泉经济合作社、鸣泉生态科技创业园区、鸣泉“幸福家园”村民住宅小区、鸣泉敬老院、鸣泉幼儿园等等。呈现出现代化美丽乡村的新气象。
车驶进幼儿园。
2、幼儿园 外 日
幼儿完外,小朋友在幼儿游戏器材上玩耍,和老师一起做游戏。
园长魏梦呦向SUV迎上去,与下车的江记者握手。
魏梦呦(热情地、调侃腔):大记者光临,令小小的幼儿园蓬荜生辉哪。
江记者:别耍贫嘴,要你约的人约好了吧?
魏梦呦:在电话中给你打过预防针的,兴民哥是个大忙人,而且很不愿意接受媒体的采访。
江记者:老同学,你别拿这个搪塞我,我是一定见要到这个郭兴民的。
魏梦呦(佯装若有所思的样子):要不这样,我先带你到村里转转,边转边约他,行吗?
江记者:入乡随俗,也只能这样了。
3、防护林中 外 日
空镜:一片片茂盛的树林。
江记者、魏梦呦在林中散步,聊天。
魏梦呦:这是最早种植的一片沙枣林,这种树耐旱,最适合有沙漠里生长。(转动身体环顾四周),周围这些多为经济林,有苹果、梨、红枣。鸣泉村农民就是从这些经济林开始致富的。
江记者:哦(掐指算着),这样算来,这片林子里,最早种下的那些树,有近三十年的历史了,是吧?
魏梦呦:是的。那时,沙漠每年都向周边的农田逼近,眼看咱鸣泉村快要被沙漠无情地吞噬掉……
叠化为:
4、沙漠 外 日
沙漠上,狂风呼呼刮着,郭兴民身着迷彩服,站在地头的沙漠边上,一手掐腰,一手拄着一把铁锹,望着狂风中的茫茫隔壁沙漠,一副踌躇满志的样子。
5、郭兴民家 内 夜
白炽灯发出昏暗的光。妻子坐在坑沿上,垂头丧气又无可奈何的样子。
妻子:原本想指望你那两个退伍费买台手扶机,这样春种秋收就再也不用求人了。可是你……
郭兴民:我在部队上的这几年,邻里乡亲没有少帮咱家。现在我回来了,你说,该不该为村里做点事?
妻子:我知道我说服不了你,你愿干啥干啥,不过今年的手扶机一定要买。
6、村委会 内 日
村委会里,郭兴民和村主任谈着什么。
村主任:你可想好了,这事弄不好,有可能鸡飞蛋打。
郭兴民:即使鸡飞蛋打,我也豁出去了。
7、村委会 外 日
场院里围坐着200多位村民,背景是破败不堪的村委会,村委会前竖着一块木板,木板上贴着一张造林规划图,郭兴民站在木板旁,用一根细细的木棍指着图纸向村民讲解着。
郭兴民:就这样,我们用十年左右的时间,在这1000亩沙地上种植这样一些经济林,在咱们鸣泉村北部筑起一道绿色堤坝,既能阻止土地沙化,又能增加咱们的经济收入。
村民甲:凭你那点退伍费,能造得了这么大的一片林子?
郭兴民:事在人为嘛,活人还能叫尿憋死。
村民乙:万一搞砸了呢,这么多人不就白干了吗?
郭光民:大家放心,我郭兴民就是把裤子卖了,也一定兑现给大家的承诺,绝不能让大家的汗白流,力白出。
村民甲、乙、丙等:我们相信你,跟着你干!
8、县水利局 外 日
郭兴民腋窝里夹着一个黑色的手提包,手里拿着一沓文件,边看边走出农业局的门。
9、农村信用合作社 外 日
郭兴民从合作社大门走出,脸上挂着微笑。
10、打井现场 外 日
钻井机轰鸣,打井的工人在忙碌。郭兴民身穿破旧的迷彩服,头戴安全帽,与打井的负责人拿着一张图纸说着什么。
11、沙漠戈壁 外 日
风沙肆虐,一部分人在挖树坑,一部分人拉着架子车,推着手推车,车上是成捆成捆的树苗,往植树现场运。
郭兴民吃力地拉着一架子车树苗,停下来,举目四望,揽起敞开的衣襟,擦一把满头的汗水,捋一下被风刮得零乱的头发,拉起架子车艰难地前进。车轮在沙漠中留下深深的车辙。
12、防护林 外 日
字幕:十年后
一道道树林,一片片翠绿。
郭兴民和几个村民拿着剪刀在修剪树枝。
林中的村民在摘果子。叠化为:
13、防护林 外 日
魏梦呦、江记者在林中漫步。
魏梦呦伸手摘了一个果子,递给江记者。
魏梦呦:这是省农科院专家们按照鸣泉村的气候特点和土壤特质,新近培育的新品种,你尝尝。
江记者(接过果子,吃了一口):嗯,不一般,真的不一般。
魏梦呦:这片林子有了效益后,他没有从林子的收益中获取一分钱,而是把它完完全全交给了村里。
江记者点点头。
魏梦呦(掏出手机接电话,收起电话):兴民哥说他一时半会儿回不来,让我陪你转转。怎么办,到农机具厂看看?
江记者:客随主便,走吧!
14、鸣泉农机具厂 外 日
江记者看着农机具厂大门一侧的一块巨大的刻石,刻石上雕刻着一行红色的大字:鸣泉现代农机具厂。
江记者向魏梦呦摆一下手,两人走进大门,前方不远处停放着崭新的一排排农机具。
两人走进生产车间,宽畅的车间里整排整排的机器发出嗡嗡声,工人坐在一台台工作台上操作机器。
江记者:这够得上一个大型现代化生产线了。
魏梦呦:嗯,厂里是按客户的订单进行设计生产的,我们的产品能够满足世界各地不同用户的特殊需要,非常受用户的欢迎。
江记者(望着生产线):很难想象,原来的这里是个手工小作坊。
魏梦呦:是呀,当初兴民哥只是为了解决当地农民维修农机具,改造那些不太适应当地农业生产的农机具,才办起了一个小作坊。谁都没有想到,一个只有四个人的小作坊会发展成现在这种规模。
叠化为:
15、小作坊 内 日
小作坊里摆着几件简单的制造、修理工具,一旁有一个用铁板做成的工作台,工作台上铺着一张图纸。郭兴民拿着绘图工具比划着。旁边有三位工人修理农具。
门外传来拖拉机的声响。
16、小作坊 外 日
一台拖拉机牵引着一台玉米收割机停在一大片待修的农机具旁边。
老高从拖拉机驾驶位上跳下来。
老高:兴民,兴民!
郭兴民从小作坊走出,看一眼老高,径直走到收割机旁,弯腰察看收割机。
郭兴民(抬起头对老高):还是不合适?
老高:嗯,要么把玉米粒磨碎了,要么收割不净。
其他三位工人陆续走出小作坊,围着收割机看。
工人甲(对老高):这都改了差不多十遍了,干脆买个新的算了。
老高:你是站着说话不腰疼,我要有钱,用得着这么折腾?
郭兴民(看了半晌,指着收割机上的一个齿轮,对工人们说):把这个齿轮换一下!(转头对老高),换一下调节齿轮,你先凑合着用着,我们再想办法。
工人们开始换收割机上的齿轮。
17、小作坊 内 日
看着图纸,三位工人摇摇头。
郭兴民(自责地):眼下正是秋收大忙季节,让人家这么来来回回地跑,多耽误农时呀!
工人甲(边干活边说):外面那些活都催了好几遍了,我们就是再长出两只手来,也赶不上大家的需要。
工人乙(放下手里的活,摊开两手):就这条件,我们也是干着急没办法。
郭兴民:办法是人想出来的,这样的条件也是可以改变的嘛!
仨工人望着郭兴民,慢慢地站起身,朝郭兴民走过来,看着工作台上的图纸。图纸上画得是一个工厂的轮廓。
工人甲:你想把这个小作坊扩建成一个农机具厂?
工人乙、丙:真这么干呀?
郭兴民(点点头,肯定地):嗯,就这么干!
18、施工现场 外 日
施工现场展板上,上方一行蓝色大字:鸣泉农机具厂一期工程。文字下面是该工程的立体图和示意图。工地上挖掘机挖沟,工人运砖、搅拌水泥。
郭兴民和一伙民工从一辆卡车上卸砖,工程负责人匆忙赶了过来。
工程负责人:工程款什么时候打?没钱进料,再不打钱我就只能停工了。
郭兴民(擦一把头上的汗,急忙从衣兜里掏出烟盒,取出一根烟,讨好地递给工程负责人):你再宽限我几日,贷款手续正在办呢,政府扶助资金也在路上。这两项资金不论哪一项先到,我在第一时间付你的工程款。
工程负责人:这话你都说过几遍了,你让我怎么相信你!
郭兴民与工程负责人你来我往争执着(无声),民工们陆续围了过来。
工程负责人(面朝民工):工程款下不来,支付不了你们的工资,到时候你们不要怪我。
声明:未经授权不得转载,侵权必究!授权后转载须注明出处:"转自华语剧本网 www.juben.pro"。 [ 如何申请转载 ]
登录 后再戳我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