权属:原创 · 独家授权
字数:3342
成片时长:约11分钟
阅读:5541
发表:2019/10/29
主旋律,农村,
微电影剧本
南北
- 故事梗概
- 作品正文
【本作品已在华语剧本网版权保护中心进行版权登记,登记2019-A-05336】
主要人物:妮妮 爷爷
主要地点:皖西北农村 东北农村
1、冬至 日 室内
这一天是冬至,奶奶和妈妈正在厨房忙碌的包着着中午要吃的饺子,爸爸还没下班,爷爷和妮妮坐在被烧的发烫的炕上。
妮妮:爷爷,您快讲嘛!快嘛快嘛!(妮妮焦急的催促着)
爷爷抬头看了妮妮一眼,呵呵一笑,端起茶壶喝了一口
爷爷:妮儿,别急嘛。这就给你说。
爷爷:妮儿知道爷爷今年多大(年纪)吗?
妮妮:爷爷七十三岁,奶奶七十四岁,奶奶比爷爷年长一岁。(妮妮骄傲的说)
爷爷:对 咱们就从七十三年前说起。
2、七十三年前 皖西北某农村 冬天 日 内
接生婆:生了生了,是个带把的。(接生婆笑的合不拢嘴,扯着大嗓门喊到,一边将孩子包好放在母亲床边)
接生婆:哎呦呦,还害羞什么呀,快进屋里来,生了大胖小子还不积极点(说着便将门外的年轻男子拉进屋里来。)
年轻男子站在床前看见孩子,笑了。
男孩姓钱被唤作安国,安是随家谱辈分叫的,国则是希望家国安定。
安国就这样出生了,一家四口靠种地过活,日子过得勉强够温饱却也其乐融融。
日子就这样过了九年。
3、冬 夜 内
安国娘已经哭昏过去 爷爷蹲在门口抹眼泪
安国:爹,爹你醒醒啊。(安国跪在床边,声嘶力竭的哭喊)
安国爹就这样去世了。
4、一年后
日 外
安国娘坐在大门口的台阶上哭泣 。
5、日 内
还未完全恢复的安国和上一年一样,跪在床边嚎啕大哭。
短短两年家里从四个人变成两个人。
家里没了主要劳动力,母子的生活成了问题。
三年后,安国被母亲送进了戏班,跟师傅学唱戏。
母亲改嫁。
戏班的日子并不好过,父亲去世的早安国没有兄弟姐妹,母亲有改嫁,十三岁的安国只能在戏班才能有饭吃。
6、日 外
戏班师傅:我教你多少遍了还没学会,老子这里不缺你一张吃饭的嘴。滚去墙边站着,今天不许吃饭。(师傅浓重的方言中夹杂着不堪入耳的话怒骂着,并拿着烟袋往安国头上使劲的敲着)
安国:是 师傅(安国低头流着泪,小声的回应)(转身走向角落)
7、夜 外
小柱子:安国,师傅许你进屋来了。(同学站在屋门口大声向外喊到)
安国:哎 知道嘞。(安国早已饿到昏天黑地,刚抬脚走两步便摔倒了,爬起来踉踉跄跄走进屋里)
8、夜 正堂 内师傅正坐在堂中
安国:师傅(安国低着头走过去,小声叫到)
师傅起身
师傅:今天就这样,大家去休息吧(并没有回应安国)
9、夜 宿舍 内
安国侧躺在床上泪从左眼滑进右眼里
小柱子:别哭了,明天好好唱就是了,快睡觉吧。
安国:哎。(安国应了一声,脑子里却全是几年前一家人的画面,不知过了多久迷糊着睡着了)
就这样在戏班待了两年,安国十五岁了。
10、日 正堂 内
所以弟子围站在屋内,师傅端坐在椅子上,安国母子站在师傅面前
母亲:俺这就将安国带走了,多谢师傅这些年的照看。(母亲向师傅作揖)
母亲:快点给师傅磕头(母亲对安国说到,并把他的头往下按)
安国:多谢师傅教导之恩(安国跪下磕头)
师傅:起来吧,要好好活才是(师傅将烟袋拖在手里,吐了一口烟)
安国:哎,师傅(鞠躬)
11、安国被母亲接走了(安国和母亲背影 越来越小)
他抬起头,
只记得那天天格外的蓝。
后来他才知道那天是十月一日,新中国成立了。
当时他并没有觉得这是多么不平凡的一天,只要不在戏班就好。
12、时间过得飞快,转眼安国十八岁了,到了该娶媳妇的年纪了。
母亲把安国叫到堂屋
母亲:儿大了,该娶媳妇了。
安国:嗯,娘说了算。那俺去下地了。(安国点了点头便转身出去了)
13、农田里 日 外
经过土地改革,农民拥有的土地多了,生活也好了一些。
安国顶着太阳在干活。
邻居大婶:呦,安国还不回家呀,这么能干。(大声叫着,带些许嘲讽)
安国:把这点地梨完就回去嘞。(安国头也没抬回应到)
邻居大婶:哎呦呦(撇嘴发出啧啧声,白了安国一眼。心想没爹养没娘疼的东西)
14、三个月后 安国娶了隔壁村刘家的姑娘
村口 日 外
送亲的乐队走在前面滴滴答答的吹奏乐曲 花轿跟在后面
一群小孩子嘻嘻哈哈的围着花轿上蹿下跳,有手欠的男孩子上前去掀花轿帘子
还没等掀起便被媒婆狠狠的打了手背,疼痛是他赶紧将手缩回来。
掀窗帘男孩:嗷呦呦,你咋这样嘞?!俺就看看一眼嘛就一眼。(边跟花轿向前走边抬起头用委屈的眼神看媒婆)
媒婆:等你娶媳妇了再看,看人家媳妇做什么。
15、安国家门口 日 外
花轿停在了门口
安国上前掀开帘子领着穿红衣裳的新媳妇
这是他们第一次见面,但是隔着盖头他们并不知道对方长什么样子
安国牵着新娘将她送到屋里便出去迎宾客了,到了晚上才回的屋子里,掀开盖头借着屋里微弱的烛光,两人这才算“正式见面”。
16、俩人过起了自己的小日子,两年后大女儿出生了。
当然这在农村并不是一件好事情。
一转眼十年过去了,安国的第一个儿子出生了。此时安国已经有了五个孩子。
由于家里人越来越多,地里收成也不好,一家人日子过得并不好。
安国不知从哪里听说东北这个地方富饶得很,棒打狍子瓢舀鱼,野鸡都能飞进饭锅里。
安国决定去哪里闯一闯。
17、村口 日 外
安国妻子领子四个女儿,抱着出生不久的儿子
安国妻子:要不就别去了,咱好好在家里种地,也能活。(哭着说)
安国:你这婆娘,你们就只管在家里等俺,等俺安顿好了就来接你们。
安国妻子顿了顿,嘴里嚅嗫着,但只应了一声“哎”。
安国他们一行六人离开了家乡,向着心中的“天堂”出发。
然而这里并没有人们说的那样好,天寒地冻,荒草遍地。
18、安国他们一行人被安排在地里割草。(全景)
19、草垛上 日 外
小杨:你们啥时候回去(老家)啊?
老乡二:俺想过了年就接她们。
老乡三:俺也想(应和着)
老乡一:安国,你咋想?(边说边点着一颗烟)
安国:俺想过两天就回去,趁还没下雪,来了还能过个年。(安国从怀里掏出一支烟递过去想接个火)
小杨:那咱们等这个月发了工资咱就回去一趟。(伸手给安国点烟,然后嘬了一口吐着烟说)
镜头右移,不远处一个男子大声呼喊着
老乡四:快点,来干活了。
安国:哎,这就来了。(起身猛吸了一口烟,烟头扔在到地上用脚来回捻了捻)
20、十一后
车厢 夜 内
虽是晚上车厢内却依旧吵闹
安国:也不知道现在家里咋样了。(叹气的说)
小杨:快睡吧,等睡醒了就到家了。(闭着眼睛回应)
安国:嗯。
21、三天后
家门口 日 外
安国:俺回来了。(安国向院内大喊)
大女儿:爹(听见声音从屋里走出来)
大女儿:爹回来接咱了(欢呼的说)
三个女儿从屋里跑了出来抱住安国。
安国妻子最后一个从屋里出来,怀里抱着一周岁多的大儿子。
眼泪不住地从她眼框夺出,只是看着安国,一句话也说不出来。
22、卧室 夜 内
孩子们都睡着了
安国:老二呢?
妻子:她……(妻子哽咽)
安国:她咋了。
妻子:在你走后半年,就病了,又吃不饱也没钱治,就……就……(妻子已经泣不成声)
安国没有再说话。
主要地点:皖西北农村 东北农村
1、冬至 日 室内
这一天是冬至,奶奶和妈妈正在厨房忙碌的包着着中午要吃的饺子,爸爸还没下班,爷爷和妮妮坐在被烧的发烫的炕上。
妮妮:爷爷,您快讲嘛!快嘛快嘛!(妮妮焦急的催促着)
爷爷抬头看了妮妮一眼,呵呵一笑,端起茶壶喝了一口
爷爷:妮儿,别急嘛。这就给你说。
爷爷:妮儿知道爷爷今年多大(年纪)吗?
妮妮:爷爷七十三岁,奶奶七十四岁,奶奶比爷爷年长一岁。(妮妮骄傲的说)
爷爷:对 咱们就从七十三年前说起。
2、七十三年前 皖西北某农村 冬天 日 内
接生婆:生了生了,是个带把的。(接生婆笑的合不拢嘴,扯着大嗓门喊到,一边将孩子包好放在母亲床边)
接生婆:哎呦呦,还害羞什么呀,快进屋里来,生了大胖小子还不积极点(说着便将门外的年轻男子拉进屋里来。)
年轻男子站在床前看见孩子,笑了。
男孩姓钱被唤作安国,安是随家谱辈分叫的,国则是希望家国安定。
安国就这样出生了,一家四口靠种地过活,日子过得勉强够温饱却也其乐融融。
日子就这样过了九年。
3、冬 夜 内
安国娘已经哭昏过去 爷爷蹲在门口抹眼泪
安国:爹,爹你醒醒啊。(安国跪在床边,声嘶力竭的哭喊)
安国爹就这样去世了。
4、一年后
日 外
安国娘坐在大门口的台阶上哭泣 。
5、日 内
还未完全恢复的安国和上一年一样,跪在床边嚎啕大哭。
短短两年家里从四个人变成两个人。
家里没了主要劳动力,母子的生活成了问题。
三年后,安国被母亲送进了戏班,跟师傅学唱戏。
母亲改嫁。
戏班的日子并不好过,父亲去世的早安国没有兄弟姐妹,母亲有改嫁,十三岁的安国只能在戏班才能有饭吃。
6、日 外
戏班师傅:我教你多少遍了还没学会,老子这里不缺你一张吃饭的嘴。滚去墙边站着,今天不许吃饭。(师傅浓重的方言中夹杂着不堪入耳的话怒骂着,并拿着烟袋往安国头上使劲的敲着)
安国:是 师傅(安国低头流着泪,小声的回应)(转身走向角落)
7、夜 外
小柱子:安国,师傅许你进屋来了。(同学站在屋门口大声向外喊到)
安国:哎 知道嘞。(安国早已饿到昏天黑地,刚抬脚走两步便摔倒了,爬起来踉踉跄跄走进屋里)
8、夜 正堂 内师傅正坐在堂中
安国:师傅(安国低着头走过去,小声叫到)
师傅起身
师傅:今天就这样,大家去休息吧(并没有回应安国)
9、夜 宿舍 内
安国侧躺在床上泪从左眼滑进右眼里
小柱子:别哭了,明天好好唱就是了,快睡觉吧。
安国:哎。(安国应了一声,脑子里却全是几年前一家人的画面,不知过了多久迷糊着睡着了)
就这样在戏班待了两年,安国十五岁了。
10、日 正堂 内
所以弟子围站在屋内,师傅端坐在椅子上,安国母子站在师傅面前
母亲:俺这就将安国带走了,多谢师傅这些年的照看。(母亲向师傅作揖)
母亲:快点给师傅磕头(母亲对安国说到,并把他的头往下按)
安国:多谢师傅教导之恩(安国跪下磕头)
师傅:起来吧,要好好活才是(师傅将烟袋拖在手里,吐了一口烟)
安国:哎,师傅(鞠躬)
11、安国被母亲接走了(安国和母亲背影 越来越小)
他抬起头,
只记得那天天格外的蓝。
后来他才知道那天是十月一日,新中国成立了。
当时他并没有觉得这是多么不平凡的一天,只要不在戏班就好。
12、时间过得飞快,转眼安国十八岁了,到了该娶媳妇的年纪了。
母亲把安国叫到堂屋
母亲:儿大了,该娶媳妇了。
安国:嗯,娘说了算。那俺去下地了。(安国点了点头便转身出去了)
13、农田里 日 外
经过土地改革,农民拥有的土地多了,生活也好了一些。
安国顶着太阳在干活。
邻居大婶:呦,安国还不回家呀,这么能干。(大声叫着,带些许嘲讽)
安国:把这点地梨完就回去嘞。(安国头也没抬回应到)
邻居大婶:哎呦呦(撇嘴发出啧啧声,白了安国一眼。心想没爹养没娘疼的东西)
14、三个月后 安国娶了隔壁村刘家的姑娘
村口 日 外
送亲的乐队走在前面滴滴答答的吹奏乐曲 花轿跟在后面
一群小孩子嘻嘻哈哈的围着花轿上蹿下跳,有手欠的男孩子上前去掀花轿帘子
还没等掀起便被媒婆狠狠的打了手背,疼痛是他赶紧将手缩回来。
掀窗帘男孩:嗷呦呦,你咋这样嘞?!俺就看看一眼嘛就一眼。(边跟花轿向前走边抬起头用委屈的眼神看媒婆)
媒婆:等你娶媳妇了再看,看人家媳妇做什么。
15、安国家门口 日 外
花轿停在了门口
安国上前掀开帘子领着穿红衣裳的新媳妇
这是他们第一次见面,但是隔着盖头他们并不知道对方长什么样子
安国牵着新娘将她送到屋里便出去迎宾客了,到了晚上才回的屋子里,掀开盖头借着屋里微弱的烛光,两人这才算“正式见面”。
16、俩人过起了自己的小日子,两年后大女儿出生了。
当然这在农村并不是一件好事情。
一转眼十年过去了,安国的第一个儿子出生了。此时安国已经有了五个孩子。
由于家里人越来越多,地里收成也不好,一家人日子过得并不好。
安国不知从哪里听说东北这个地方富饶得很,棒打狍子瓢舀鱼,野鸡都能飞进饭锅里。
安国决定去哪里闯一闯。
17、村口 日 外
安国妻子领子四个女儿,抱着出生不久的儿子
安国妻子:要不就别去了,咱好好在家里种地,也能活。(哭着说)
安国:你这婆娘,你们就只管在家里等俺,等俺安顿好了就来接你们。
安国妻子顿了顿,嘴里嚅嗫着,但只应了一声“哎”。
安国他们一行六人离开了家乡,向着心中的“天堂”出发。
然而这里并没有人们说的那样好,天寒地冻,荒草遍地。
18、安国他们一行人被安排在地里割草。(全景)
19、草垛上 日 外
小杨:你们啥时候回去(老家)啊?
老乡二:俺想过了年就接她们。
老乡三:俺也想(应和着)
老乡一:安国,你咋想?(边说边点着一颗烟)
安国:俺想过两天就回去,趁还没下雪,来了还能过个年。(安国从怀里掏出一支烟递过去想接个火)
小杨:那咱们等这个月发了工资咱就回去一趟。(伸手给安国点烟,然后嘬了一口吐着烟说)
镜头右移,不远处一个男子大声呼喊着
老乡四:快点,来干活了。
安国:哎,这就来了。(起身猛吸了一口烟,烟头扔在到地上用脚来回捻了捻)
20、十一后
车厢 夜 内
虽是晚上车厢内却依旧吵闹
安国:也不知道现在家里咋样了。(叹气的说)
小杨:快睡吧,等睡醒了就到家了。(闭着眼睛回应)
安国:嗯。
21、三天后
家门口 日 外
安国:俺回来了。(安国向院内大喊)
大女儿:爹(听见声音从屋里走出来)
大女儿:爹回来接咱了(欢呼的说)
三个女儿从屋里跑了出来抱住安国。
安国妻子最后一个从屋里出来,怀里抱着一周岁多的大儿子。
眼泪不住地从她眼框夺出,只是看着安国,一句话也说不出来。
22、卧室 夜 内
孩子们都睡着了
安国:老二呢?
妻子:她……(妻子哽咽)
安国:她咋了。
妻子:在你走后半年,就病了,又吃不饱也没钱治,就……就……(妻子已经泣不成声)
安国没有再说话。
声明:未经授权不得转载,侵权必究!授权后转载须注明出处:"转自华语剧本网 www.juben.pro"。 [ 如何申请转载 ]
登录 后再戳我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