权属:原创 · 授权发表
字数:9622
成片时长:约32分钟
阅读:7697
发表:2019/10/29
主旋律
微电影剧本
最后一课
- 故事梗概
- 作品正文
【本作品已在华语剧本网版权保护中心进行版权登记,登记2019-A-05356】
一列火车飞驰,城市建筑、高速公路、各种大桥、江河湖泊、村庄田野一一闪现……
字幕:2015年,秋天
南方某县城火车站。
火车缓缓进站刚停稳,乘务员打开车厢门,一位留披肩长发的女孩拉着行李箱快步从车厢里走出。
车站人来人往熙熙攘攘,女孩急速出站,在路边拦住出租车钻进,出租车穿过县城闹市区,在县教育局门口停下。
女孩迅速付款后,拉起行李箱疾步走进县教育局。
1、日,县教育局室内
县教育局局长办公室,女孩敲门,门里喊:进来。
小女孩推门而入:您是刘局长吧。
县教育局刘局长先一愣,而后一拍脑袋:你是?哎呦,你是师大的林丽达老师吧,昨天你们校长电话告诉我你要来,这么快就到了!请坐。
接着刘局长拿起电话:吴局长,你过来一下,林老师到我办公室了。
刘局长倒了杯水递给林丽达:李老师来这儿支教,学生和家长们对她评价很高。这猛然要走,还真舍不得。
林丽达:她母亲为让鸿怡安心支教,总是报喜不报忧。
刘局长:多好的母亲,有其母必有其女。待会儿,吴局长来了,安排你住县招待所休息一下,中午陪你吃饭。
吴局长进门:你是林老师吧。刚才刘局长说你要来,我们还商量联系到那儿接你,没想到这么快,你说到就到。
林丽达:我是心急如焚地往这儿赶,恨不能让鸿怡即刻到家。她离县城远吗,我现在就想见到她。
王局长:你先休息休息,明天早上我送你去。
林丽达:啊,还要等到明天早上,时间太长了。
刘局长:我理解你马上见李老师的心情,但学校山高路远,即便拔腿就走,到那儿也过中午了,你们即刻交接后返回,到县城也得晚上8、9点了。
林丽达:那我们现在走,争取让鸿怡今晚赶末班车回家。
王局长:这么急,这可能就是李老师最后一课,赶得太紧张了吧。
林丽达:请成全我们吧,相信鸿怡也会感谢你们。
刘局长:既然这样,那恭敬不如从命,你们先走,其它事情我来安排。
推出片名《最后一课》
演职员表
2、日,室外
一辆小汽车驶出县教育局,穿过县城,越过国道、省道,很快消失在密树丛林的深山中。
3、日,室内
刘局长打电话。
电话铃声在响,一位30多岁的男人接电话:嗯,嗯,好,好,局长请放心,我马上安排。
4、日,室外
千刃绝壁,瘦骨嶙峋的奇峰挺直地耸入蔚蓝的天空中,海拔近2000米的高山流水瀑布直泄沟壑,重峦叠嶂,植被茂密,郁郁葱葱,细小河流隐隐约约宛如丝带镶嵌谷底。
小汽车沿盘山公路疾驶。
林丽达用手撩了撩披肩长发,望着窗外嶙峋蜿蜒的山脉,非常感慨:哎,真想不到深山的景色竟如此奇妙壮观,险象环生,真是写生的绝佳景地。
吴局长:林老师,你是第一次来吧。这儿是原始森林,越往深山里走景色越好看。
林丽达:能有机会领略这里的自然美景,真得感谢学校和县教育局给我机会接替鸿怡。
吴局长画外音:我们深山区比较穷,年轻一点的都外出打工挣钱了,留守老人和儿童比较多。李老师能来我们这穷乡僻壤支教,还言传身教让孩子们懂得做人的道理,她可是有口皆碑的好老师。
5、日,山村学校,室外
学校院中旗杆醒目,数十名学生整齐地排着队,李鸿怡打开手机放国歌音乐,面向东方升国旗,学生们行注目礼。
6、日,山村学校教室,室内
李鸿怡: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习李汉荣的《山中访友》。古人有梅妻鹤子之高雅,今人有草木为友之境界。我们非常幸运地生活在一个群山环抱的小山村,学校坐落在山清水秀大自然中,这里天空湛蓝,白云悠悠,悬崖陡峭,瀑布飞流,峡谷深深,山泉溪流。相信同学们对大自然会有许多感受和收获。有位作家李汉荣也到山中拜访朋友,他拜访的是什么朋友呢?下面,我们跟着李汉荣先生去领略一下作者那寄情山水,热爱大自然的情怀。
李鸿怡在黑板上板书:《山中访友》
一、作者在山里见到了哪些朋友?
二、文章写的是作者“山中观景”过程,为什么要以“山中访友”为题呢?
三、作者喜爱、亲近大自然的感情可以从哪些词语、句子中感受出来?
李鸿怡:同学们,这是一篇词美、句美、景美、情美的佳作。作者首先拜访了古桥,文中说“那座古桥,是我要拜访的第一个老朋友。啊,老桥,你如一位德高望重的老人。”
教室里20多个学生,坐在前一排、二排的学生认真的听讲,坐在后边的学生,有的同桌凑在一起低声说话,有的爬在课桌上睡觉的,还有的低头画画……
李鸿怡:作者拜访的第一个朋友老桥,德高望重,经历了几百年的风雨,渡许多人马到彼岸,自己却坚持着从不改变姿态,古老而坚韧的灵魂和为人民服务的精神令人钦佩。
李鸿怡听到说话声不止,把书放在讲台上,静静地看着学生们。
坐在第二排的学生们看李老师不讲了,扭头捅了捅说话的同学,学生不好意思止住。
李鸿怡:同学们,你们已经是高年级学生了,都知道课堂纪律不需要重复吧。但是我想和同学做个小实验,然后交流感受。请大家注意,我和刚才说话的同学对视五分钟。
李鸿怡拿出手表给第一排的学生:你看着表,到五分钟了就喊停。
学生接过手表点点头。
五分钟后,学生喊:时间到了,李老师。
李鸿怡:刚才我们对视,你们二位有什么感受。
对视的二位学生摇摇头。
李鸿怡:如果你们很专心地看我,而我脑子却想别的,又是挠头,又是挖耳,又是揉眼,不专心,你舒服吗?
对视的学生摇摇头:不舒服。
李鸿怡:如果你们认真的和你父母说话,你们父母边听边干别的,根本没听明白你在说什么,你舒服吗?
对视的学生摇摇头:不舒服。
李鸿怡:同学们认真听课,你们不认真听讲,还说话做小动作影响其他同学听课,你们觉得同学们舒服吗?
对视的学生低头不语。
李鸿怡:同学们,专心听讲不仅是为考好成绩,更重要的是体现对人的尊重,不懂得尊重人自己也得不到尊重。要知道人的行为会变成习惯,习惯会转化为性格,性格将决定命运。专心听讲还能培养专注和毅力,这些道理我会在以后的课程中逐步讲解。
7、日,山村学校教室,室内
李鸿怡:同学们,现在打开课本听我读课文,然后大家跟读。
村民敲教室的门:铛,铛,铛。
李鸿怡:请进。
村民带着男孩进来:您是李老师吧?我孩子以前也在这个班,后来因家里有点事不来了,现在听同学们说您教的课有意思,就想来听听,不知道行不行?
李鸿怡:欢迎,欢迎。想学习是好事,那有刚好有一个空位,让他先坐下听课吧,有事我们课下说。
男孩望着父亲,又望望李鸿怡,怯生生地走向座位。
男孩父亲站在教室门口没动,鸿怡问:您还有事吗?
男孩父亲低声说:我和孩子他妈常年在外,孩子和爷爷奶奶住一起,不爱说话,还得请李老师多担待。
李鸿怡:好的,知道了,我会有意识和他多交流,创造机会让他多说话。
课间休息,李鸿怡和男孩交谈。
8、日,山村学校教室,室内
李鸿怡扛着大包小包进教室,给同学们分发衣物。
学生甲:李老师,这些衣服要钱吗?
李鸿怡:不要,这是我家寄来的,只要大家不嫌弃,下回我还会让家里寄衣服。
老师乙:这衣服还是新的,老师家是卖衣服的?
李鸿怡:不是,以前我长得快,买的衣服刚穿几天就不合身了,我表哥知道我要衣服,把他以前的衣服也寄来了,还说这些衣服在家闲置浪费,寄给大家试穿,看合适不合适。
同学们英高彩烈的试着衣服。
李鸿怡:同学们,和大家商量件事,我们班里有不少同学不住在本村,我家也寄来了两个电饭锅,中午给大家蒸大米饭,菜呢,漫山遍野有的是空地,咱就自己种,自产自销,就当上劳动课了,好不好。
同学丙:好是好,可是,李老师,现在菜还没种,还有米从哪儿来。
李鸿怡:我先买,其它的我慢慢再想办法解决。
李鸿怡到村中小卖部买米、油盐酱醋和蔬菜等食材。
9、日,山村学校,室外
李鸿怡从宿舍出来,站在校门口迎接同学们,同学们肩上挎着各式大包,或提着篮子鱼贯而入校门。
李鸿怡看着这阵势一脸懵懂:这是干什么呀?
同学甲:李老师,我们上了这么多年的学,头一次听说老师给学生煮饭吃。我们在放学的路上商量,不能再让老师花钱了,从各自家里拿点米和菜,中午凑一块做顿饭吃,也不辜负老师一片好心。
李鸿怡眼睛湿润,上前抱住学生的头:谢谢你……
10、日,深山村庄,室外
深山密林的参天大树根深叶茂,层林尽染,星星点点的民房院散落山腰,镜头跟着小汽车揺向陡峭的山村,石头砌的圆拱山门,村口遒劲沧桑的老槐树像迎客松,迎送古往今来客人,翘首着世事沧桑,在人间烟火中流连。
镜头掠过凹凸的山势,鸟语花香给寂静的山村增添了情趣,各种鸟在树枝间飞来荡去,袅袅炊烟从村里幽静的小院升腾而起,使安然的生活燃起人们心中温暖的一角。
小汽车减速缓缓慢行,村里街道两旁由石头砌成的,白灰黏缝,木门木窗,原始的干打垒房子。
蹒跚的老人闻听汽车声响,靠边驻足看着小汽车过往。
奶奶们坐在自家门前,晒着太阳,侃着家常,看着小孙子或小孙女,一会躲这儿,一会藏那儿玩耍。她们听到汽车声响,望着迎面而来的小汽车赶紧招呼玩耍的孙辈停下来让道,亦互相用眼神交流小汽车进村来有何事。
院墙内的爷爷打扫庭院,收拾粮草,听到汽车响声雕塑般地站住,探究猜测来客意图。
11、日,深山学校,室外
小汽车停在校园外。
郎朗读书声由远及近,山顶的五星红旗迎着阳光招展格外醒目,旗杆下一块平地建成学校,一排平房既有教室,也有老师宿舍,还有厨房兼餐厅。
读书声从教室里飞出。
12、日,深山学校,室内
十几个男女学生稚嫩的脸侠,手捧课本大声朗读《秋天的怀念》的特写。
黑板上板书:
《秋天的怀念》史铁生
一、作者在秋天怀念的是谁?
二、为什么是秋天?
三、为什么在秋天怀念?
字幕:2015年,秋天
南方某县城火车站。
火车缓缓进站刚停稳,乘务员打开车厢门,一位留披肩长发的女孩拉着行李箱快步从车厢里走出。
车站人来人往熙熙攘攘,女孩急速出站,在路边拦住出租车钻进,出租车穿过县城闹市区,在县教育局门口停下。
女孩迅速付款后,拉起行李箱疾步走进县教育局。
1、日,县教育局室内
县教育局局长办公室,女孩敲门,门里喊:进来。
小女孩推门而入:您是刘局长吧。
县教育局刘局长先一愣,而后一拍脑袋:你是?哎呦,你是师大的林丽达老师吧,昨天你们校长电话告诉我你要来,这么快就到了!请坐。
接着刘局长拿起电话:吴局长,你过来一下,林老师到我办公室了。
刘局长倒了杯水递给林丽达:李老师来这儿支教,学生和家长们对她评价很高。这猛然要走,还真舍不得。
林丽达:她母亲为让鸿怡安心支教,总是报喜不报忧。
刘局长:多好的母亲,有其母必有其女。待会儿,吴局长来了,安排你住县招待所休息一下,中午陪你吃饭。
吴局长进门:你是林老师吧。刚才刘局长说你要来,我们还商量联系到那儿接你,没想到这么快,你说到就到。
林丽达:我是心急如焚地往这儿赶,恨不能让鸿怡即刻到家。她离县城远吗,我现在就想见到她。
王局长:你先休息休息,明天早上我送你去。
林丽达:啊,还要等到明天早上,时间太长了。
刘局长:我理解你马上见李老师的心情,但学校山高路远,即便拔腿就走,到那儿也过中午了,你们即刻交接后返回,到县城也得晚上8、9点了。
林丽达:那我们现在走,争取让鸿怡今晚赶末班车回家。
王局长:这么急,这可能就是李老师最后一课,赶得太紧张了吧。
林丽达:请成全我们吧,相信鸿怡也会感谢你们。
刘局长:既然这样,那恭敬不如从命,你们先走,其它事情我来安排。
推出片名《最后一课》
演职员表
2、日,室外
一辆小汽车驶出县教育局,穿过县城,越过国道、省道,很快消失在密树丛林的深山中。
3、日,室内
刘局长打电话。
电话铃声在响,一位30多岁的男人接电话:嗯,嗯,好,好,局长请放心,我马上安排。
4、日,室外
千刃绝壁,瘦骨嶙峋的奇峰挺直地耸入蔚蓝的天空中,海拔近2000米的高山流水瀑布直泄沟壑,重峦叠嶂,植被茂密,郁郁葱葱,细小河流隐隐约约宛如丝带镶嵌谷底。
小汽车沿盘山公路疾驶。
林丽达用手撩了撩披肩长发,望着窗外嶙峋蜿蜒的山脉,非常感慨:哎,真想不到深山的景色竟如此奇妙壮观,险象环生,真是写生的绝佳景地。
吴局长:林老师,你是第一次来吧。这儿是原始森林,越往深山里走景色越好看。
林丽达:能有机会领略这里的自然美景,真得感谢学校和县教育局给我机会接替鸿怡。
吴局长画外音:我们深山区比较穷,年轻一点的都外出打工挣钱了,留守老人和儿童比较多。李老师能来我们这穷乡僻壤支教,还言传身教让孩子们懂得做人的道理,她可是有口皆碑的好老师。
5、日,山村学校,室外
学校院中旗杆醒目,数十名学生整齐地排着队,李鸿怡打开手机放国歌音乐,面向东方升国旗,学生们行注目礼。
6、日,山村学校教室,室内
李鸿怡: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习李汉荣的《山中访友》。古人有梅妻鹤子之高雅,今人有草木为友之境界。我们非常幸运地生活在一个群山环抱的小山村,学校坐落在山清水秀大自然中,这里天空湛蓝,白云悠悠,悬崖陡峭,瀑布飞流,峡谷深深,山泉溪流。相信同学们对大自然会有许多感受和收获。有位作家李汉荣也到山中拜访朋友,他拜访的是什么朋友呢?下面,我们跟着李汉荣先生去领略一下作者那寄情山水,热爱大自然的情怀。
李鸿怡在黑板上板书:《山中访友》
一、作者在山里见到了哪些朋友?
二、文章写的是作者“山中观景”过程,为什么要以“山中访友”为题呢?
三、作者喜爱、亲近大自然的感情可以从哪些词语、句子中感受出来?
李鸿怡:同学们,这是一篇词美、句美、景美、情美的佳作。作者首先拜访了古桥,文中说“那座古桥,是我要拜访的第一个老朋友。啊,老桥,你如一位德高望重的老人。”
教室里20多个学生,坐在前一排、二排的学生认真的听讲,坐在后边的学生,有的同桌凑在一起低声说话,有的爬在课桌上睡觉的,还有的低头画画……
李鸿怡:作者拜访的第一个朋友老桥,德高望重,经历了几百年的风雨,渡许多人马到彼岸,自己却坚持着从不改变姿态,古老而坚韧的灵魂和为人民服务的精神令人钦佩。
李鸿怡听到说话声不止,把书放在讲台上,静静地看着学生们。
坐在第二排的学生们看李老师不讲了,扭头捅了捅说话的同学,学生不好意思止住。
李鸿怡:同学们,你们已经是高年级学生了,都知道课堂纪律不需要重复吧。但是我想和同学做个小实验,然后交流感受。请大家注意,我和刚才说话的同学对视五分钟。
李鸿怡拿出手表给第一排的学生:你看着表,到五分钟了就喊停。
学生接过手表点点头。
五分钟后,学生喊:时间到了,李老师。
李鸿怡:刚才我们对视,你们二位有什么感受。
对视的二位学生摇摇头。
李鸿怡:如果你们很专心地看我,而我脑子却想别的,又是挠头,又是挖耳,又是揉眼,不专心,你舒服吗?
对视的学生摇摇头:不舒服。
李鸿怡:如果你们认真的和你父母说话,你们父母边听边干别的,根本没听明白你在说什么,你舒服吗?
对视的学生摇摇头:不舒服。
李鸿怡:同学们认真听课,你们不认真听讲,还说话做小动作影响其他同学听课,你们觉得同学们舒服吗?
对视的学生低头不语。
李鸿怡:同学们,专心听讲不仅是为考好成绩,更重要的是体现对人的尊重,不懂得尊重人自己也得不到尊重。要知道人的行为会变成习惯,习惯会转化为性格,性格将决定命运。专心听讲还能培养专注和毅力,这些道理我会在以后的课程中逐步讲解。
7、日,山村学校教室,室内
李鸿怡:同学们,现在打开课本听我读课文,然后大家跟读。
村民敲教室的门:铛,铛,铛。
李鸿怡:请进。
村民带着男孩进来:您是李老师吧?我孩子以前也在这个班,后来因家里有点事不来了,现在听同学们说您教的课有意思,就想来听听,不知道行不行?
李鸿怡:欢迎,欢迎。想学习是好事,那有刚好有一个空位,让他先坐下听课吧,有事我们课下说。
男孩望着父亲,又望望李鸿怡,怯生生地走向座位。
男孩父亲站在教室门口没动,鸿怡问:您还有事吗?
男孩父亲低声说:我和孩子他妈常年在外,孩子和爷爷奶奶住一起,不爱说话,还得请李老师多担待。
李鸿怡:好的,知道了,我会有意识和他多交流,创造机会让他多说话。
课间休息,李鸿怡和男孩交谈。
8、日,山村学校教室,室内
李鸿怡扛着大包小包进教室,给同学们分发衣物。
学生甲:李老师,这些衣服要钱吗?
李鸿怡:不要,这是我家寄来的,只要大家不嫌弃,下回我还会让家里寄衣服。
老师乙:这衣服还是新的,老师家是卖衣服的?
李鸿怡:不是,以前我长得快,买的衣服刚穿几天就不合身了,我表哥知道我要衣服,把他以前的衣服也寄来了,还说这些衣服在家闲置浪费,寄给大家试穿,看合适不合适。
同学们英高彩烈的试着衣服。
李鸿怡:同学们,和大家商量件事,我们班里有不少同学不住在本村,我家也寄来了两个电饭锅,中午给大家蒸大米饭,菜呢,漫山遍野有的是空地,咱就自己种,自产自销,就当上劳动课了,好不好。
同学丙:好是好,可是,李老师,现在菜还没种,还有米从哪儿来。
李鸿怡:我先买,其它的我慢慢再想办法解决。
李鸿怡到村中小卖部买米、油盐酱醋和蔬菜等食材。
9、日,山村学校,室外
李鸿怡从宿舍出来,站在校门口迎接同学们,同学们肩上挎着各式大包,或提着篮子鱼贯而入校门。
李鸿怡看着这阵势一脸懵懂:这是干什么呀?
同学甲:李老师,我们上了这么多年的学,头一次听说老师给学生煮饭吃。我们在放学的路上商量,不能再让老师花钱了,从各自家里拿点米和菜,中午凑一块做顿饭吃,也不辜负老师一片好心。
李鸿怡眼睛湿润,上前抱住学生的头:谢谢你……
10、日,深山村庄,室外
深山密林的参天大树根深叶茂,层林尽染,星星点点的民房院散落山腰,镜头跟着小汽车揺向陡峭的山村,石头砌的圆拱山门,村口遒劲沧桑的老槐树像迎客松,迎送古往今来客人,翘首着世事沧桑,在人间烟火中流连。
镜头掠过凹凸的山势,鸟语花香给寂静的山村增添了情趣,各种鸟在树枝间飞来荡去,袅袅炊烟从村里幽静的小院升腾而起,使安然的生活燃起人们心中温暖的一角。
小汽车减速缓缓慢行,村里街道两旁由石头砌成的,白灰黏缝,木门木窗,原始的干打垒房子。
蹒跚的老人闻听汽车声响,靠边驻足看着小汽车过往。
奶奶们坐在自家门前,晒着太阳,侃着家常,看着小孙子或小孙女,一会躲这儿,一会藏那儿玩耍。她们听到汽车声响,望着迎面而来的小汽车赶紧招呼玩耍的孙辈停下来让道,亦互相用眼神交流小汽车进村来有何事。
院墙内的爷爷打扫庭院,收拾粮草,听到汽车响声雕塑般地站住,探究猜测来客意图。
11、日,深山学校,室外
小汽车停在校园外。
郎朗读书声由远及近,山顶的五星红旗迎着阳光招展格外醒目,旗杆下一块平地建成学校,一排平房既有教室,也有老师宿舍,还有厨房兼餐厅。
读书声从教室里飞出。
12、日,深山学校,室内
十几个男女学生稚嫩的脸侠,手捧课本大声朗读《秋天的怀念》的特写。
黑板上板书:
《秋天的怀念》史铁生
一、作者在秋天怀念的是谁?
二、为什么是秋天?
三、为什么在秋天怀念?
声明:未经授权不得转载,侵权必究!授权后转载须注明出处:"转自华语剧本网 www.juben.pro"。 [ 如何申请转载 ]
登录 后再戳我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