权属:原创 · 独家授权
字数:46195
成片时长:每集约51分钟
阅读:4208
发表:2021/10/19
12集 古装 网剧剧本
《祖冲之》第6-8集
1-2
3-5
6-8
9-11
- 故事梗概
- 作品卖点
- 作品正文
35.国子学大堂 内 日
本届国子学士毕业典礼正在进行。
庄严的钟鼓乐声中,国子学众位学子躬身站立两旁。站在前排的是何尚之、何承天和众位博士、助教等人。
侍中、丹阳尹徐湛之带领两位官员从队列中穿过,走上前台站定。
前台青烟袅袅。徐湛之开口道:
圣旨到。
众人跪倒在地,高呼:恭祝皇上万岁、万岁、万万岁。
徐湛之宣读到:
应天顺时,受兹明命:自元嘉二十一年兴办国子学,至今已有数年,国子生们学业有成。日前朕亲临国子学以策论进行考试,亲见人才济济。由此而感叹当年孔子授业,值得今人怀念。诸生之答,多有可采。诸位教授,应给予赏赐。射策优秀者五十九人,当堂赐予丝帛银两各有等次。
众人异口同声:谢皇上。
起身后,仍旧站立两厢。
前台,在书案后坐下的只有徐湛之和何尚之。何承天等人与徐湛之带来的随员则站立他们身后。
徐湛之拿起案上的名册,说:皇恩浩荡,古往今来,鲜见我朝圣上这般重教尊师。诸位教导有方,才使得人才脱颖而出,可喜可贺!
说着将名册交予背后的随身官员。
字幕:刘延孙,年三十六岁,公府参军。
刘延孙接过册页大声宣读:
学子谢廷,上前领赏——
一位华服公子走上前来,跪下接过赏赐的三匹绢帛,然后退去。
陈轩学子上前领赏——
陈轩上前,如上接过三匹绢帛退下。
学子刘发——
刘发上前跪倒,双手接过绢帛两匹,铜钱数串,然后道:谢皇上恩典。
祖冲之学子——
祖冲之上前跪倒,接过随从递上的五匹绢帛和两个银锭:
谢皇上!
大概是见到祖冲之的赏赐多于别人,刘延孙不禁透过册页多看了他一眼,对这个少年印象颇深。
36.国子学门前 外 日
门前停满了轿子、马车,许多仆人在忙里忙外,收拾主人的行囊准备离去。
国子学生们也在相互告别。陈轩与祖冲之握别后,转身又与刘发挥手。
谢廷等人已经坐上轿子,从轿帘向外面的人打招呼。
祖冲之和刘发走到了一起。祖冲之真挚地说:多谢刘兄数年关照。学弟在你身上学到知识不少,容文远相谢。
说着深深地一揖。
刘发扶住他,连连摇头说:文远兄错了。你虽然年轻,但知识渊博,好学不厌,前途远大。为兄惭愧,现在已经望尘莫及。但愿你我来日还能相会。
两个人拥抱在一起。
片刻,两人再次相揖。刘发背起自己的行囊,捧着文帝的赏赐离去。
祖冲之看他离得远了,与祖槐缓步下山。
第 七 集
1.鸡鸣山下 外 日
熟悉的石阶上,祖冲之与祖槐一步步走下山来。
他们来到繁华的街市,忽然被眼前的情景惊呆了——大路旁围了许多各色人群,人群中,何承天披枷带锁,被几个士兵押解着走上囚车。
登上囚车的何承天双手捧着镣铐,举目向天,一脸的高傲。
祖冲之远远看到了这一幕,将自己背负的东西扔在地上,疾步飞奔而来……
晚了一步,士兵们已经跨上坐骑,簇拥着囚车飞驰而去。
祖冲之声嘶力竭的高喊:
何大人——
囚车上的何承天回过头来眺望……
2.祖府 内 夜
祖朔之与祖冲之对坐在书案的油灯下。
祖朔之:何大人一生不得志,直到老来方才有机会一展雄才。圣上已经发下密旨,准备让他担任吏部尚书。谁知道何大人酒后失言,泄露了机密,被仇家密告到御史中丞府中,这才招来牢狱之灾……
祖冲之:父亲,官场难道就如此险恶?
祖朔之低下头,深沉的说:这官场啊,正如你爷爷所说的,如同怒海行舟,沉浮进退,谁人能够掌控得了?一着不慎,就把性命丢却……
3. 廷尉监大狱 夜 内
祖冲之由狱吏引着,提了酒菜,顺着大狱的通道走来。
在何承天监房外,狱吏停下开锁,喊道:何承天,有人探视——
4.何承天监房 夜 内
何承天默默地地坐于监房地上,两手置于膝上,双目圆睁,盯着房梁。
门开了,祖冲之提酒菜进来。何承天并没有回头。
祖冲之:何大人,弟子来看您了。
冲之斟酒,壶酒倒入碗中的汩汩之声。
何承天回过头来,默默的端起酒盏看了看,抬手洒到了地上。
何承天:这酒还是罢了,老夫就是栽在了酒上。唉——
何承天长叹了一声。
祖冲之:还望大人保重。冲之打听了官府,像大人这样的过失,算不上是大罪。想必皇上在气头上,是要借此警戒大人,不日必将平反改正……
何承天:我一生不畏权势,推陈出新,只是好与名人贵族为敌,能够在宦海弄潮至今日,已是奇迹。
祖冲之:何大人也是过于赤胆忠心,才没有睁一眼闭一眼,即使得罪人也是事出有因。”
何承天:对那些官场小人,我一直等闲视之。只是……我何承天壮志未酬,实在是被一帮小人推到了万劫不复之地,如今悔之晚矣。
祖冲之为何承天盛饭,双手捧给他。
何承天略吃了几口,放下筷子,说:
文远哪,为师的一生热衷于天文律历之学,误入官场,也是万不得已。想我这一生,沉浮进退,上上下下,所能留下的唯有《元嘉历》和《礼论》三百卷;如今一着不慎,前功尽弃……官场如此,临到想退出,已是晚了……
祖冲之安慰他说:何大人不必悲观,等这场风波过后,还有许多事业等待大人去开拓。
何承天:晚了,如今已是晚了。江湖尚可险中求生,官场绝难全身而退。
他仔细的思考着,又仔细看了看身边的祖冲之,深有感慨的说:上天对我不薄,老夫今年已经七十八岁,即便亡去亦不为早夭。至于未竟之事,别的倒也罢了,只是这《元嘉历》尚有些许不足之处。三月间那场日食,推断就整整迟了一日。
他掐着手指算了半天,继续说:恐怕还是周天度数和两极距离计算有误,可我计算的是相当于圆周率的近似值约为三丈一尺四寸二分九厘,用的是前朝刘徽计算出的圆周率数值……说完,迷茫的摇了摇头。
祖冲之:按照大人指教,我也曾用刘徽前辈的数值计算过,与大人的结果是一样的。这里面难道……
何承天站起身来,说:孩子,我一生各色人等阅人无数,唯独你文远卓尔不群。你可还记得我说过的话——何承天老矣,这浩瀚宇宙的万般变化,只能靠一辈一辈的去探索。
祖冲之激动地站立起来,说:弟子不敢忘记恩师教诲……
门外,狱卒提着钥匙走来,喊道:时间到,探视者可离去了!
何承天:好孩子,你走吧。这承前继后的事不需多讲,只是这官场险恶之事,务必在心。你走吧!
祖冲之还想说什么,何承天已经转过身去。他跪在地上认真的磕了一个头,说:
大人保重。
祖冲之收拾起食盒含着眼泪离去。
5.山谷 外 日
挺拔的树木,缝隙间阳光耀眼。
天空在急速旋转。
低沉的音乐中传来画外音:公元447年,南北朝著名的天文学家、思想家、音乐家何承天逝世,终年七十八岁。
6.平城 外 日
平城城郊的大路上,北魏大军逶迤而至。
军中的拓跋焘一脸肃穆,突然勒住马向前面眺望,远远望去,一些人在围绕着一排石碑驻足或徘徊。
城门口的人流中,一个贵族打扮的官员看到了行军队伍,叫随从拉过马来,跨马疾驰而来:皇上,皇上——
字幕:北魏永昌王拓拔仁
拓拔仁放马飞奔而来,在拓跋焘面前勒住马,飞身跨下坐骑跪倒在地:
小的迎接皇上归来。
拓跋焘:罢了。
拓跋焘打马向城门走去,见拓拔仁跟上来,问道:不在宫中辅佐太子,又出城干什么?
正要回复皇上。这司徒崔浩……
嗯?!
拓跋焘有所警觉,用手中的鞭子抽了他一下,两人脱离队伍并骑一涌进入城门,直接向皇宫跑去。
7.皇宫偏殿 内 日
拓跋焘征衣未解坐在书案后,拓拔仁站在身侧。
太子拓跋晃最先到达,向父亲磕头请安:
父皇辛苦。
一些鲜卑族打扮的大臣、将军、巫师、神觋闻讯也纷纷赶来,躬身行礼:
皇上吉祥。
拓跋焘接过宫女端上来的茶喝了一口,望着阶下一群显得义愤填膺的臣下,问:
我离开这段时间,有什么事要禀报吗?
拓跋仁咬牙切齿的说:臣弟正要告诉哥哥,司徒崔浩编修国史,狂吠乱言,诬蔑先祖,大逆不道,种种邪说,不一而足……
另一位贵族上前,说:崔浩说什么先祖出自汉将李陵之后,李陵是什么人?汉之降将,匈奴的奴才!而我大魏是匈奴的征服者!
拓拔仁托着几册书呈上来:这是崔浩所编先帝记、太祖记及今记,陛下过目。崔司徒将我祖先‘父娶子媳、子娶父妻’这等为汉人礼法所不齿的事情,都一一实录下来,展示于天下……
拓跋焘怒目圆睁,刚要挺身而起,转瞬又坐了下来,说:
是朕曾对崔司徒说:要务求实录……
一个山羊胡子的贵族站出来说:
上一集
下一集
声明:未经授权不得转载,侵权必究!授权后转载须注明出处:"转自华语剧本网 www.juben.pro"。 [ 如何申请转载 ]
登录 后再戳我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