权属:原创 · 独家授权
字数:46195
成片时长:每集约51分钟
阅读:4199
发表:2021/10/19
12集 古装 网剧剧本
《祖冲之》第6-8集
1-2
3-5
6-8
9-11
- 故事梗概
- 作品卖点
- 作品正文
第 六 集
1.课堂门口 内 日
又是一年的冬天,干枯的树梢头两只寒鸦在鸣叫,受到惊吓后兀突的飞起来离去。
课堂屋檐下,学生们的布履一排排整齐的摆放在门口两侧。
从窗口望过去,是学子们读书的面孔。
钟声响起,课堂里一片哗然,学生们匆匆的夹着自己的书本走出来。
课堂里又寂静下来,祖冲之最后一个站起来,怀抱自己的书本来到门口,门前只有他的一双布履孤单单的摆放在那里。
祖冲之离开教室,神情暗淡地向前走去。
2.竹林边 日 外
小路上走来了祖冲之。他没有发现远远的地方有一个少女正望着他。
祖冲之来到竹林边上,默默地坐在了一旁的石头上,两眼暗淡无光,折一根竹枝,低头沉默着。
远处的少女慢慢走来。
阳光下,祖冲之面前突然出现一个人的影子。他慢慢抬起头来,发现是东阳如玉正在关切的望着他。四目相视片刻,祖冲之挪动了一下,如玉坐在了他的身边。
东阳如玉:
还为爷爷去世伤心吗?
祖冲之默然无语。
如玉望着遥远的天际,像是对自己说:我曾经经历过我爷爷、奶奶的死。老、病与逝世,统统皆是天然;来到世间,自古谁无离去呢,只要常活在我们心中。
冲之的眼泪扑簌落下,砸在自己的手背上。东阳如玉拿出手帕羞怯的递给他。冲之推开了,抬手用袖子抹了一把眼睛。
东阳如玉哀切的望着远方,轻声的说:
……要記得,爷爷的教誨会永远陪同在你的身边。不是吗?你的脑海里还会经常浮现出他那慈祥的笑脸,他还会无时无刻关怀着你,注视着你,盼望着他的亲朋们更加快乐的活着……冲之,你要尽早的振作起来,让远在天国的爷爷为你骄傲。
祖冲之忘情的一把抓住如玉的手,充满激情的说:我会的,我一定要努力,爷爷嘱托我说,祖家的家传私学博大精深,我一定要将它传承下来、发扬光大。相信我,我要让爷爷永远为我感到骄傲!
东阳如玉想抽回自己的手,看了看满脸通红的祖冲之,最终还是没有动。
3.江南驰道 外 日
水乡江南,到处是一片翠绿。
驿道上,一身劲装的“鸿翎快使”骑马快速掠过,背上斜插的三角旗上写着“军报”二字,手中的马鞭悬空一声亮响。
军卒快马通过城门,直奔皇宫而去。
4.太极殿 内 日
大殿内,文武百官执笏跪地,行叩首三拜大礼:
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皇帝情绪很好,摆手示意众大臣:
众位爱卿,平身,都平身吧。
大臣们站了起来,各自站到自己的位置。太子刘劭与何尚之站在班首。
刘义隆说:昨日接到军报,北虏酋首拓跋焘又派出大将进攻我淮河沿线,被我军击退。看来这北魏军队也是徒有虚名。
众位大臣在阶下一片议论声。
刘义隆环视四周,待大家安定下来继续说:今日召集各位,是要议一议收复我河洛之地之事。想我元嘉七年的第一次北伐,以双方各有胜负告终,如今已过去二十年。此间我国上下励精图治,宋朝国力达到鼎盛,当可与北虏一搏。不知诸位都有何高见那?
诸位大臣还在各自思忖,没有人带头发言。
刘义隆等的不耐烦了,四处寻睃着,眼光落在了五十来岁、留着三缕长须的王玄谟身上。看来今天他是显眼的人物:
彭城太守王玄谟可在?
刘义隆开口道。
字幕:王玄谟,彭城太守、辅国将军司马
一身武将打扮的王玄谟跨出列班,躬身道:
臣在。
刘义隆:你在彭城任职已久。彭城与北魏接壤,属边关重镇。爱卿多年来必有所思。何况听说你在任上练兵时,无时不在思谋对北虏用兵。不知爱卿有何高见。
王玄谟:不敢。臣多年来每每思忖回味上次北伐,护军将军到彦之中途发病,眼疾沉重,不得不退。征南大将军檀道济养寇自重,别有用心;檀公‘三十六计走为上’之策,是造成我军溃退的根本原因。到底我天朝军队是真的打不赢吗?以臣观察以为并非如此。
刘义隆一脸兴奋,王玄谟口沫横飞,说的更为起劲:
若想收回河洛之地,实现王道霸业,不仅要靠天时的原因,更是人力之故,虎牢、滑台的失守,不仅仅是将军的无能,更是因为国家根基不牢。国家根基不牢,则是因百姓害怕远方的征役。臣下请求就近从西陽、鲁陽和襄陽的南乡征调武器和士兵,分为两路,直接攻崤山,渑池,军队没有远距离运输的担心,补给线相应缩短,将士们将更为用命。
站在阶上的太子刘劭开口道:父皇,北虏酋首拓跋焘近年来穷兵黔武,四处征战,竟然屡屡得手,看来对手的实力不能小觑。兵危战凶,不可不察。何况我们是步兵,敌人是骑兵,在平原作战不占优势。
时任宁远中兵参军的老将军沈庆之此时走出队列奏道:陛下,老臣行伍出身,只愿据实上奏。在下参加了元嘉第一次北伐,那到彦之也算得是百战之将,再加上老将军檀道济更是两次出兵,失利而返,没有打赢。料想我等就是加上王玄谟等人之才,也超不过两位老将,何况北虏军队也今非昔比,恐怕更是强于从前。若是仓促用兵,臣恐怕王师会再次蒙羞。
刘义隆一听到檀道济和到彦之的名字就来气,阴沉着脸说:
王师两败,另有原因。北虏所仰仗的不就是马嘛。如果河道畅通,我军泛舟北下,大军兵临城下,碻磝守敌一定会逃跑,剩下滑台小城,易于攻拔。克此二城之后,我们就地取粮,安抚百姓,虎牢、洛阳自然到手。等到初冬,防线早已坚固,虏马过河那就是自投罗网,正可擒来。
左军将军刘康祖也站出来说:
陛下,北方多为旱地,我水军虽有黄河、淮河之利,但恐怕遇到枯水季节也难于行动。况且我军若在雨季出兵,等到备战、出征,千里行军,到达河南已是秋季,河道不畅,不利于水陆协调作战。
徐湛之站出来奏道:刘老将军的分析也太长他人志气。河南是中原的象征,洛阳是晋朝国都所在地。对于我宋朝人来说,河南之地是我大宋半壁江山。既然是我社稷,怎可置之不理?这兵必定要出,并且宜早不宜迟。
字幕:尚书仆射、丹阳尹徐湛之
侍中江湛看了看文帝的脸色,发现皇上正用眼盯着他,急忙也站出来,躬身奏道:
皇上明鉴,突然发兵,出奇制胜,夺取滑台这样的小城易如反掌。然后我大军尽可坐食敌军留下的粮草,组织当地民兵加强战备联防。这样足可抵御北虏骑兵……
字幕:侍中、吏部尚书衔 江湛
老将沈庆之瞟了一眼两位弱不禁风的书生,强按心头不满,开言说道:
陛下明鉴,治国譬如治家,耕田种地当问农夫,纺织女红去问婢女。陛下您现在要发动战争,和一帮子白面书生辈谋划大略,岂不怪哉!
刘义隆听罢,哈哈大笑,并不以为意。
王玄谟借势上前一步,双手捧出一卷奏章,说:北进战略英明无比,臣揣摩陛下的意思,草拟得征伐北虏计策,望圣上明鉴。
太监转上王玄谟奏章,刘义隆在案上打开认真的看着。文武群臣各自交头接耳。
读着奏章,刘义隆赞许地点点头,对身边的何尚之说:听到王玄谟上来的奏策,让人有封狼居胥的气概。
说完,他抬头对着群臣说道:目前北魏鲜卑族和汉人矛盾激烈,各地义军风起云涌,政治上极为有利。若不借此机会出兵,贻误战机不说,恐怕也会打击北方民众对我大宋的希冀。
说完,他一拍几案,提高声音说:众臣听令:即日起全国开始备战,须在今冬明春将军械、战船、马匹准备充足,再征召军士兵卒十万,不得有误!
沈庆之出班躬身:陛下,老臣还有话说——
刘义隆听得厌烦了,揉着脑门大袖一挥:去和徐湛之、江湛讨论去!
太监见状,喊道:散朝——
5.国子学后门 外 日
秋风卷起落叶在地上旋转。
祖冲之迎着风打开国子学的后门,走上小路。
祖冲之急匆匆的登上小路,来到观象台前。举目相望,太阳高高的挂在头顶,一旁的日冕指针已经接近正中。
祖冲之望了望高高的圭表,然后弯下腰来仔细的测量着日影。
做完这些事情,祖冲之走下山来。
6.建康城内 外 日
集市小贩在大声招呼客人:
看看这新稻米,雪白、喷香!
阳澄湖新到的草鱼、鳗鱼、团头鲂,便宜卖喽——
人来人往,祖冲之躲避着人流穿过街道。
前面过来一辆马车,祖冲之身不由己被挤到了路边。
路边,一副铜匠的担子吸引了他的注意。被几个小孩和顾客围住的铜匠年龄与冲之相仿,但是看起来手艺娴熟。此时他正修补着一个铜盆。
铜盆裂开了一条缝隙,小铜匠拿起铜盆举向天空观看,看到了一旁观看的祖冲之,刚好与冲之的目光相遇。
小铜匠开始支起小巧的坩炉融化铜水,一面拉风箱,一面又看了祖冲之几眼。等他估摸火候差不多了时,喊着:小孩子躲开,看烫着。
在他一通忙乱中,铜盆的漏洞补好了,他又仔细将铜盆擦的亮闪闪的,拿在手中站起来,恭敬地递给它的主人。
祖冲之想站起身离去,但和同样站立起来的铜匠一个对视,突然眼前一亮:你是——曹大路!
曹大路憨厚的笑了,一揖到地:小人拜见祖家少郎主。
祖冲之一把抓住他的手:几年不见,你长成了精壮汉子!
曹大路:少郎主也长大了,若不说话,小人不敢相识。
修理铜盆的主人递上几个铜钱:小师傅收好。
大路收起铜钱。祖冲之看到路边一个饭铺,拉着他的手说:难得相遇,走,我也正好饿了——
曹大路很难为情的擦了擦黝黑的手,收拾起担子怯懦的走向饭铺。
7.饭铺 内 日
祖冲之点了饭菜坐在了食案边。堂倌喊着:馄饨两碗、春饼一大盘、豆腐一碗……
祖冲之:我记得你还有一个妹妹,叫妞妞,对吧。
曹大路蹲在一旁,说:亏得少郎主记得她,如今她已经嫁人了,嫁给了营户里的木匠。
祖冲之:真快。那个叫做狗儿的——这一向可好?
曹大路憨厚的笑了:他就是我的妹夫。如今叫李狗儿。
两个人相视大笑起来。
旁边两个顾客是商贾打扮,正在议论:
朝廷对北虏用兵,必定开支巨大,你做的粮草生意定可以大赚一笔。
另一人端起酒杯喝了一口:
其实不然,像你我这样的小买卖,恐怕这捐税和伤耗都未必赚得出来呀!
冲之的饭菜到了,曹大路扭捏着从怀里拿出自己的干粮。祖冲之再次推让,他才凑到几案旁边,咬了一口自己的黑馍,说:
夏至时节那一场洪水,将北堤庄稼毁坏不少,能吃上这样的馍馍已经很不容易了。
祖冲之将一碗馄饨推到他面前,自己拿起一块馍吃起来。”
曹大路:听他们说,朝廷又要开仗了,是吗?
祖冲之:是。恐怕要不了多久就要出兵了。
曹大路:那我要回去了。
不在外面做生意了吗?祖冲之问。
你忘了?我家是‘营户’,要随时听从官家差遣。前方一开战,我们这些工匠恐怕也要跟随队伍上前线了。
看到祖冲之疑问的目光,曹大路解释说:听我的爷爷讲,我家远在河南以北,祖辈操持着铜匠手艺。因为打仗,被军队掳掠到了建康,已经三辈儿为营户了。他忘记了嚼口中的馍馍,喃喃自语道:不知何时能够摘了‘营户’的帽子……
见祖冲之同情地看着他,曹大路很快恢复了表情,说:其实这做工匠有很多乐趣:工匠一定要比别人更真诚,更敏感,更虚心,更勇敢,更坚忍。做工匠也是做人,耍手艺就是做人修心;你说,不是吗?
祖冲之动情的停下筷子,说:大路哥,你说得真好。狗儿家也是营户吗?
大路:是,小时候的玩伴大多是北堤附近的营户,我们比不得平民,不能随意迁徙的。你愿意回去看一看嘛?
1.课堂门口 内 日
又是一年的冬天,干枯的树梢头两只寒鸦在鸣叫,受到惊吓后兀突的飞起来离去。
课堂屋檐下,学生们的布履一排排整齐的摆放在门口两侧。
从窗口望过去,是学子们读书的面孔。
钟声响起,课堂里一片哗然,学生们匆匆的夹着自己的书本走出来。
课堂里又寂静下来,祖冲之最后一个站起来,怀抱自己的书本来到门口,门前只有他的一双布履孤单单的摆放在那里。
祖冲之离开教室,神情暗淡地向前走去。
2.竹林边 日 外
小路上走来了祖冲之。他没有发现远远的地方有一个少女正望着他。
祖冲之来到竹林边上,默默地坐在了一旁的石头上,两眼暗淡无光,折一根竹枝,低头沉默着。
远处的少女慢慢走来。
阳光下,祖冲之面前突然出现一个人的影子。他慢慢抬起头来,发现是东阳如玉正在关切的望着他。四目相视片刻,祖冲之挪动了一下,如玉坐在了他的身边。
东阳如玉:
还为爷爷去世伤心吗?
祖冲之默然无语。
如玉望着遥远的天际,像是对自己说:我曾经经历过我爷爷、奶奶的死。老、病与逝世,统统皆是天然;来到世间,自古谁无离去呢,只要常活在我们心中。
冲之的眼泪扑簌落下,砸在自己的手背上。东阳如玉拿出手帕羞怯的递给他。冲之推开了,抬手用袖子抹了一把眼睛。
东阳如玉哀切的望着远方,轻声的说:
……要記得,爷爷的教誨会永远陪同在你的身边。不是吗?你的脑海里还会经常浮现出他那慈祥的笑脸,他还会无时无刻关怀着你,注视着你,盼望着他的亲朋们更加快乐的活着……冲之,你要尽早的振作起来,让远在天国的爷爷为你骄傲。
祖冲之忘情的一把抓住如玉的手,充满激情的说:我会的,我一定要努力,爷爷嘱托我说,祖家的家传私学博大精深,我一定要将它传承下来、发扬光大。相信我,我要让爷爷永远为我感到骄傲!
东阳如玉想抽回自己的手,看了看满脸通红的祖冲之,最终还是没有动。
3.江南驰道 外 日
水乡江南,到处是一片翠绿。
驿道上,一身劲装的“鸿翎快使”骑马快速掠过,背上斜插的三角旗上写着“军报”二字,手中的马鞭悬空一声亮响。
军卒快马通过城门,直奔皇宫而去。
4.太极殿 内 日
大殿内,文武百官执笏跪地,行叩首三拜大礼:
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皇帝情绪很好,摆手示意众大臣:
众位爱卿,平身,都平身吧。
大臣们站了起来,各自站到自己的位置。太子刘劭与何尚之站在班首。
刘义隆说:昨日接到军报,北虏酋首拓跋焘又派出大将进攻我淮河沿线,被我军击退。看来这北魏军队也是徒有虚名。
众位大臣在阶下一片议论声。
刘义隆环视四周,待大家安定下来继续说:今日召集各位,是要议一议收复我河洛之地之事。想我元嘉七年的第一次北伐,以双方各有胜负告终,如今已过去二十年。此间我国上下励精图治,宋朝国力达到鼎盛,当可与北虏一搏。不知诸位都有何高见那?
诸位大臣还在各自思忖,没有人带头发言。
刘义隆等的不耐烦了,四处寻睃着,眼光落在了五十来岁、留着三缕长须的王玄谟身上。看来今天他是显眼的人物:
彭城太守王玄谟可在?
刘义隆开口道。
字幕:王玄谟,彭城太守、辅国将军司马
一身武将打扮的王玄谟跨出列班,躬身道:
臣在。
刘义隆:你在彭城任职已久。彭城与北魏接壤,属边关重镇。爱卿多年来必有所思。何况听说你在任上练兵时,无时不在思谋对北虏用兵。不知爱卿有何高见。
王玄谟:不敢。臣多年来每每思忖回味上次北伐,护军将军到彦之中途发病,眼疾沉重,不得不退。征南大将军檀道济养寇自重,别有用心;檀公‘三十六计走为上’之策,是造成我军溃退的根本原因。到底我天朝军队是真的打不赢吗?以臣观察以为并非如此。
刘义隆一脸兴奋,王玄谟口沫横飞,说的更为起劲:
若想收回河洛之地,实现王道霸业,不仅要靠天时的原因,更是人力之故,虎牢、滑台的失守,不仅仅是将军的无能,更是因为国家根基不牢。国家根基不牢,则是因百姓害怕远方的征役。臣下请求就近从西陽、鲁陽和襄陽的南乡征调武器和士兵,分为两路,直接攻崤山,渑池,军队没有远距离运输的担心,补给线相应缩短,将士们将更为用命。
站在阶上的太子刘劭开口道:父皇,北虏酋首拓跋焘近年来穷兵黔武,四处征战,竟然屡屡得手,看来对手的实力不能小觑。兵危战凶,不可不察。何况我们是步兵,敌人是骑兵,在平原作战不占优势。
时任宁远中兵参军的老将军沈庆之此时走出队列奏道:陛下,老臣行伍出身,只愿据实上奏。在下参加了元嘉第一次北伐,那到彦之也算得是百战之将,再加上老将军檀道济更是两次出兵,失利而返,没有打赢。料想我等就是加上王玄谟等人之才,也超不过两位老将,何况北虏军队也今非昔比,恐怕更是强于从前。若是仓促用兵,臣恐怕王师会再次蒙羞。
刘义隆一听到檀道济和到彦之的名字就来气,阴沉着脸说:
王师两败,另有原因。北虏所仰仗的不就是马嘛。如果河道畅通,我军泛舟北下,大军兵临城下,碻磝守敌一定会逃跑,剩下滑台小城,易于攻拔。克此二城之后,我们就地取粮,安抚百姓,虎牢、洛阳自然到手。等到初冬,防线早已坚固,虏马过河那就是自投罗网,正可擒来。
左军将军刘康祖也站出来说:
陛下,北方多为旱地,我水军虽有黄河、淮河之利,但恐怕遇到枯水季节也难于行动。况且我军若在雨季出兵,等到备战、出征,千里行军,到达河南已是秋季,河道不畅,不利于水陆协调作战。
徐湛之站出来奏道:刘老将军的分析也太长他人志气。河南是中原的象征,洛阳是晋朝国都所在地。对于我宋朝人来说,河南之地是我大宋半壁江山。既然是我社稷,怎可置之不理?这兵必定要出,并且宜早不宜迟。
字幕:尚书仆射、丹阳尹徐湛之
侍中江湛看了看文帝的脸色,发现皇上正用眼盯着他,急忙也站出来,躬身奏道:
皇上明鉴,突然发兵,出奇制胜,夺取滑台这样的小城易如反掌。然后我大军尽可坐食敌军留下的粮草,组织当地民兵加强战备联防。这样足可抵御北虏骑兵……
字幕:侍中、吏部尚书衔 江湛
老将沈庆之瞟了一眼两位弱不禁风的书生,强按心头不满,开言说道:
陛下明鉴,治国譬如治家,耕田种地当问农夫,纺织女红去问婢女。陛下您现在要发动战争,和一帮子白面书生辈谋划大略,岂不怪哉!
刘义隆听罢,哈哈大笑,并不以为意。
王玄谟借势上前一步,双手捧出一卷奏章,说:北进战略英明无比,臣揣摩陛下的意思,草拟得征伐北虏计策,望圣上明鉴。
太监转上王玄谟奏章,刘义隆在案上打开认真的看着。文武群臣各自交头接耳。
读着奏章,刘义隆赞许地点点头,对身边的何尚之说:听到王玄谟上来的奏策,让人有封狼居胥的气概。
说完,他抬头对着群臣说道:目前北魏鲜卑族和汉人矛盾激烈,各地义军风起云涌,政治上极为有利。若不借此机会出兵,贻误战机不说,恐怕也会打击北方民众对我大宋的希冀。
说完,他一拍几案,提高声音说:众臣听令:即日起全国开始备战,须在今冬明春将军械、战船、马匹准备充足,再征召军士兵卒十万,不得有误!
沈庆之出班躬身:陛下,老臣还有话说——
刘义隆听得厌烦了,揉着脑门大袖一挥:去和徐湛之、江湛讨论去!
太监见状,喊道:散朝——
5.国子学后门 外 日
秋风卷起落叶在地上旋转。
祖冲之迎着风打开国子学的后门,走上小路。
祖冲之急匆匆的登上小路,来到观象台前。举目相望,太阳高高的挂在头顶,一旁的日冕指针已经接近正中。
祖冲之望了望高高的圭表,然后弯下腰来仔细的测量着日影。
做完这些事情,祖冲之走下山来。
6.建康城内 外 日
集市小贩在大声招呼客人:
看看这新稻米,雪白、喷香!
阳澄湖新到的草鱼、鳗鱼、团头鲂,便宜卖喽——
人来人往,祖冲之躲避着人流穿过街道。
前面过来一辆马车,祖冲之身不由己被挤到了路边。
路边,一副铜匠的担子吸引了他的注意。被几个小孩和顾客围住的铜匠年龄与冲之相仿,但是看起来手艺娴熟。此时他正修补着一个铜盆。
铜盆裂开了一条缝隙,小铜匠拿起铜盆举向天空观看,看到了一旁观看的祖冲之,刚好与冲之的目光相遇。
小铜匠开始支起小巧的坩炉融化铜水,一面拉风箱,一面又看了祖冲之几眼。等他估摸火候差不多了时,喊着:小孩子躲开,看烫着。
在他一通忙乱中,铜盆的漏洞补好了,他又仔细将铜盆擦的亮闪闪的,拿在手中站起来,恭敬地递给它的主人。
祖冲之想站起身离去,但和同样站立起来的铜匠一个对视,突然眼前一亮:你是——曹大路!
曹大路憨厚的笑了,一揖到地:小人拜见祖家少郎主。
祖冲之一把抓住他的手:几年不见,你长成了精壮汉子!
曹大路:少郎主也长大了,若不说话,小人不敢相识。
修理铜盆的主人递上几个铜钱:小师傅收好。
大路收起铜钱。祖冲之看到路边一个饭铺,拉着他的手说:难得相遇,走,我也正好饿了——
曹大路很难为情的擦了擦黝黑的手,收拾起担子怯懦的走向饭铺。
7.饭铺 内 日
祖冲之点了饭菜坐在了食案边。堂倌喊着:馄饨两碗、春饼一大盘、豆腐一碗……
祖冲之:我记得你还有一个妹妹,叫妞妞,对吧。
曹大路蹲在一旁,说:亏得少郎主记得她,如今她已经嫁人了,嫁给了营户里的木匠。
祖冲之:真快。那个叫做狗儿的——这一向可好?
曹大路憨厚的笑了:他就是我的妹夫。如今叫李狗儿。
两个人相视大笑起来。
旁边两个顾客是商贾打扮,正在议论:
朝廷对北虏用兵,必定开支巨大,你做的粮草生意定可以大赚一笔。
另一人端起酒杯喝了一口:
其实不然,像你我这样的小买卖,恐怕这捐税和伤耗都未必赚得出来呀!
冲之的饭菜到了,曹大路扭捏着从怀里拿出自己的干粮。祖冲之再次推让,他才凑到几案旁边,咬了一口自己的黑馍,说:
夏至时节那一场洪水,将北堤庄稼毁坏不少,能吃上这样的馍馍已经很不容易了。
祖冲之将一碗馄饨推到他面前,自己拿起一块馍吃起来。”
曹大路:听他们说,朝廷又要开仗了,是吗?
祖冲之:是。恐怕要不了多久就要出兵了。
曹大路:那我要回去了。
不在外面做生意了吗?祖冲之问。
你忘了?我家是‘营户’,要随时听从官家差遣。前方一开战,我们这些工匠恐怕也要跟随队伍上前线了。
看到祖冲之疑问的目光,曹大路解释说:听我的爷爷讲,我家远在河南以北,祖辈操持着铜匠手艺。因为打仗,被军队掳掠到了建康,已经三辈儿为营户了。他忘记了嚼口中的馍馍,喃喃自语道:不知何时能够摘了‘营户’的帽子……
见祖冲之同情地看着他,曹大路很快恢复了表情,说:其实这做工匠有很多乐趣:工匠一定要比别人更真诚,更敏感,更虚心,更勇敢,更坚忍。做工匠也是做人,耍手艺就是做人修心;你说,不是吗?
祖冲之动情的停下筷子,说:大路哥,你说得真好。狗儿家也是营户吗?
大路:是,小时候的玩伴大多是北堤附近的营户,我们比不得平民,不能随意迁徙的。你愿意回去看一看嘛?
上一集
下一集
声明:未经授权不得转载,侵权必究!授权后转载须注明出处:"转自华语剧本网 www.juben.pro"。 [ 如何申请转载 ]
登录 后再戳我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