权属:原创 · 普通授权
字数:12083
成片时长:约40分钟
阅读:329
发表:2025/2/14 修改:2025/2/28
38集 爱情,古装,军事 电视剧剧本
《琅琊榜外传之风雨江山》第1集
1
2
…
12
全部
- 故事梗概
- 作品正文
人:皇帝颖登、颖鸿、玄布、太监。
颖鸿立刻跪于皇帝之前,玄布也跪下来。
颖鸿:万望陛下收回成命,陛下乃国之根本,怎能轻易退位。
皇帝:朕心已决,且国败如此,谁人之责,若无人承担,今后还会有谁与之共谋,谁会与之奋勇向前,谁与之光大颖氏朝堂。
态度坚决,斩钉截铁。
皇帝:圣旨。
大太监颤颤巍巍的宣读圣旨
太监:奉天承运,皇帝诏曰。去年秋季,我大渝国出兵十万,欲一举战败大梁,然两败俱伤,大渝国伤之更重,十之有九阵亡,使大渝有灭国之虞,此错不在众臣,乃国君之错也,大渝子民,国之精英,竟有九万之众死于梅岭,此情此痛使朕夙夜难眠,无颜面对列祖列宗,无颜面对众爱卿,更无颜面对大渝子民,惟愿已死谢罪,更愿与九万英灵同在,已此明志。光大颖氏,至死不渝,死后愿与九万英灵共盖梅岭之土,葬于皇陵,与之共眠,方平我心。吾弟颖鸿天生异稟,雄才武略皆在我之上,可谓智勇双全,应立为新君,而太子年幼,无从知其才,今日立新君而废太子,望皇亲及众爱卿大臣与新君共图大业,光大颖氏朝堂,开疆扩土,周国封王,上对的起列祖列宗,对的起九万英灵,下对得起大渝子民,伤痛之心望与吾弟新君颖鸿共谋之,钦此!颖鸿王爷接旨。
颖鸿跪地接旨,接过圣旨,脸色立变,红润的脸色变得蜡黄,浑身颤抖,惊吓哭拜于皇帝龙椅前。玄布见状,跪走到圣驾前,哭喊着。
玄布:不可呀!陛下。
颖鸿:陛下不可!陛下不可呀!
皇帝(拉着玄布的手):玄布与朕情同手足,如同兄弟,从小一起学文习武,同生共死,富贵共享,今兄先你而去,望吾弟能扶持颖鸿共图伟业。
玄布:陛下,视我为弟,愿同生共死。今吾兄欲驾鹤西去,玄布一定会陪之左右,决不独活。
皇帝(心疼诉责):不可,吾弟玄布,你之心意,朕岂能不知,但国难当头,岂可鲁莽,皇弟将手拿来。
说着将颖鸿、玄布之手握在一起。
皇帝:朕,殡天之后,玄布待新君之心,与待朕一般,吾弟待玄布也要像朕待玄布一般,你们可能做到。
二人点头,皇帝松开手微转身对着颖鸿。
皇帝:望吾弟能够在日后善待我儿及皇后众妃。
此时此刻颖鸿早已乱了方寸,跪在地下。
颖鸿:仅遵皇兄陛下圣命。
皇帝顿了顿后表情凝重
皇帝:皇弟,以后贵为天子,定会遇上凶险危急之事,记住一定要杀伐果断,万不可犹豫不决。
颖鸿神情慌乱。
颖鸿:是,陛下。
皇帝颖登:好了,你们都下去吧。
玄布不愿意离开,皇帝挥挥手让他们下去。
1-15 颖鸿王府 夜 内
人:颖鸿、赤民、师爷、众谋士及臣子。
因为皇帝宣布的决定让他们一干人等,大感意外,他们都着急地看着发呆的王爷颖鸿,一会又七嘴八舌。
一谋士:往日皇帝刚愎自用,强势难劝,今日怎么宣布退位了。
另一谋士:这把我们的的计划全打乱了。
大臣:但皇帝的决定,也是意料之外,情理之中,梅岭之战总在有个交代吧。
大臣:是呀,今日朝堂大臣,仅有玄布及几个亲近之臣,仍然效忠皇上,大部分朝臣已经转向,所以与其被推翻,不如自己先退位让贤,这也是大势所趋呀。
赤民:王爷,皇上留下王爷,是要王爷表态支持太子登基吗?
这是一个瘦瘦高高的大臣脸色阴沉,这个人叫赤民,是颖鸿的死忠。实际上颖鸿,也已经开始谋划推翻皇帝的计划,并开始联络朝臣,图谋除之,而朝堂上皇帝宣布退位,使他的计划未实施而功成,惊喜之余,亦有点惊恐失措。
师爷:主子,不知皇上留下主子到底是何用意?
颖鸿默默沉思了很久后。
颖鸿(沉吟):我不如他呀!
一谋士(紧切的问):主子皇上到底说了些什么?
所有大臣都急切的想知道。
颖鸿:皇兄退位、殡天、废太子、皇后,本王代天行事。
各位王公大臣、谋士惊得目瞪口呆,面面相觑。
颖鸿:从今往后,希望朝堂之上,要团结一致,不能打击报复过去有过芥蒂的大臣,要力精图治,共同匡扶我大渝王朝。
赤民(高兴):王爷,啊,不,陛下,下一步我们该怎么办。
颖鸿听闻‘陛下’二字心头一震,看了看说话的臣子,稳稳心神。
颖鸿:现在紧要任务是休养生息,男耕女织,恢复国力,更要养军,练军,迅速恢复军力,正所谓君子报仇十年不晚,这一切要我们从现在开始,从我们每个人开始,颖氏从先古时代便世代为王,身为颖氏后代,光大我颖氏门楣是本王责无旁贷的责任,各位臣子可听清楚了,明白了吗?
众臣子:是,陛下。(闪回完)
1-16 苏宅 夜 内
人:林殊、太子景炎、言侯、郡主霓凰、蒙挚、蔺晨、飞流、甄平、黎刚。
林殊:当晚皇帝颖登饮毒酒身亡,一代枭雄陨落。次日圣旨下,废除储君及皇后,迁居圣城,颖鸿立为皇帝。
林殊说完,众人点头。林殊端起眼前的茶杯喝水,喝完放下茶杯。
林殊:江左盟在大渝的探子很多,其实大渝在我们大梁的探子也很多,但都在底层,如做小生意的,开饭馆的,所以很多消息都是后知后觉。从最近传递来的消息推算,大渝从誉王九安山兵变时,就开始谋划了,在我们为赤焰军平反昭雪时,大渝便开始联络北燕、东海、南楚、西厉、夜秦,只不过南楚因为有郡主的十万大军,所以不敢轻举妄动。
说着看了霓凰一眼,霓凰回之一笑。
林殊:而西厉国内老皇帝病重,众皇子争夺皇位如火如荼,无暇旁顾,所以只有北燕、东海、夜秦认为机会难得。但是,坦率的说大渝这十几年来国内风调雨顺发展迅猛。现在,大渝无论在国力、军力上都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因此开始图谋大事,明面上和大梁少有来往,私下里派出一些商队、小贩等各色人等混入大梁,了解大梁的情况,从太子与七珠亲王争宠,贬为献王,到军侯谢玉下狱,悬镜司首尊下狱,到誉王九安山兵变,至太子先为七珠皇子,后立为太子,掌控朝庭,为赤焰军翻案,林林总总,无一不知,无一不晓。大渝皇帝也认为时机已到,召集大臣商讨出兵。
(闪回)
1-17大渝皇宫英武殿 日 内
人:皇帝颖鸿、赤民、范平、大渝玄布、滑狼王、赵霸、众大臣。
群臣:万岁,万岁万万岁。
皇帝:爱卿平身。
大臣起身,皇帝颖鸿看着众臣。
皇帝:梅岭之后,十三年来,朕每日回到光大殿,就想起先帝皇兄之音容笑貌,及誓死光大颖氏的坚定决心和意志。想起惨死梅岭之战的九万英灵,这令朕夙夜难眠,寝食难安,这腔热血,这血海深仇,何时得报,以对得起列祖列宗,对得起先皇和九万英灵。现在,该是报仇的时候了。今日,朕将与各位爱卿商议出兵,征讨剿灭大梁之事,望众爱卿为朕筹谋。?
台下众臣听完皇帝的话,表情各异,小声议论,一阵躁动之后,一位已近花甲之年的大臣出列。
范平(户部尚书):老臣有奏。
皇帝:爱卿请讲。
范平:陛下,我大渝十几年来休养生息,男耕女织,加之上天垂怜,风调雨顺,从百废待兴到发展兴旺起来,特别是近年来,更是政通人和,进入鼎盛时期,是大渝自百年前立国以来少有的盛世啊!这都是天降福瑞才有的福祉啊!
他顿了顿后,加重语气。
范平:现在国库钱粮充盈,若战调出银两、粮草,半年绰绰有余,想想办法一年也没问题。
他看了看皇帝,只见皇常面带喜色,默默的点了点头。
范平:陛下,功德齐天!让大渝的臣民过上了丰衣足食的日子,天下百姓无不对陛下感激涕零。只是陛下,臣有两点顾虑,不知当讲不当讲。
皇帝:爱卿请讲。
范平:现在是大渝百年不遇的盛世,如开战,会因为战争不再休养生息,男耕女织嘎然而止,实在是可惜。臣不会领兵打仗,因此不知道大战开始后,我们有多大的胜算,我们能用多长时间结束此战,这是其一。其二,梅岭之战离现在已有十三年之久,十三年的时间,使我国的稚子们己然长大成人,因此国之兵力,在不断的增长。然而由于梅岭之战,壮年的将领却断层难补,目前却少有丰富大战经验的将士,而新成长起来的新兵都缺乏打仗经验,着实令老臣担扰。老臣知道自己不会领兵打仗,不能为陛下分忧解难,但老臣会算计,能算计出如若将目前的盛世再延续五到十年,到那时我们大渝兵多将广,国库更加充实,粮草马匹殷实,可谓万事俱备只欠东风。到那时,四海怎不来朝拜,大梁何惧,如不识实务,定当兵临金陵城下,不战而屈人之兵,也不至于现在生灵涂炭,万民遭殃,不知对否!
皇帝听后点了点头,瞬间又摇了摇头。而玄布这位琅琊榜第一高手,气的怒目圆睁。
玄布(兵部尚书):范大人,什么叫生灵涂炭?什么叫万民遭殃?难道我们的大仇不报了吗?难道我们发展,大梁就不发展了吗?难道要等到我们都老到动不了再打吗?又难道我们缺兵少将,大梁就不缺兵少将吗?你可知道梅岭之战后,大梁的赤焰军也是全军覆没!?
玄布厉声问道。这时一瘦而高,声音缓而阴的大臣出列。
赤民:陛下,微臣有奏。
皇帝:爱卿请讲。
赤民:陛下适才听闻二位大人讲的都有道理,但臣认为这些都是明面上的,三年前陛下命臣等搜集大梁信息,目前臣对大梁情况了如指掌,臣认为现在到了说出来,给各位大臣听听的时候了,陛下,可否同意?
皇帝点了点头
皇帝:爱卿,讲给大家听听。
赤民:陛下,从着手搜集大梁情报开始,便发现大梁太子与五皇子誉王互相争宠,斗得如火如荼,后来发展到太子派杀手刺杀誉王,为什么呢?因为大梁皇帝喜欢用平衡之术掌控朝局,扶持誉王为七珠亲王,与太子相争,使双方的势力不相上下,不让任何一方做大,危机皇权。这种作法的好处是皇帝老儿可稳坐钓鱼台,坐收渔翁之利。但坏处也是显而易见的,那太子和誉王巴结皇帝,欺上瞒下,拉帮结派,为了自己的山头强大而相互打压。
赤民咳了两声,清了清嗓子。
赤民:其实他们二位都不足为虑,一个下狱自杀,一个流落外部为王,他们双方的大臣是下狱的下狱,流放的流放,最重要的是一品军侯谢玉也被下狱后流放,现己死于苦寒之地,为我除去一心腹大患,三月春猎,誉王谋反,双方交战再加上清剿,共死亡大梁将士两万有余,这对于我们来说也是好消息。
他看了看皇帝。
赤民:目前最让臣忌惮的是暗中扶持七皇子景琰的江左盟盟主梅长苏,琅琊才子榜榜首。此人计谋惊世骇俗,阴谋诡计屡屡得手,前有北燕六皇子在毫无背景的情形下得到储君太子之位,后来,来大梁一年多的时间,竟然将己为储君的太子和争宠日盛的誉王拉下马,反而让皇帝老儿讨厌连看一眼都不愿意的七皇子靖王景琰,从亲王到七珠亲王,最后坐上了太子的宝座。此人计谋实在匪夷所思。
赤民说到此,看了看众同僚,个个面面相觑,惊讶之色溢于脸上。
赤民:但是,自从七皇子景琰九安山救驾获得皇帝的喜爱和信任,如愿封为太子后,皇帝自感年迈,不理朝政,一切事交于太子,太子理政,培植自己的势力,完全掌控朝庭后,突然发难与皇帝翻脸,要为十三年前的赤焰军翻案。说起来十三前,七万赤焰军在梅岭被灭,对于我们来说也是一头雾水,但对我们来说的确是好事,可为什么被灭也是困扰我好多年的迷团。后来听说是赤焰军主帅林燮谋逆,皇帝老儿令谢玉率十万大军倾巢而出,诛杀赤焰军。后来又把当时的太子萧景禹也杀了,爱妃上吊,林氏满门抄斩。
皇帝:好了,爱卿,让你讲我们可不可以打,不是让你讲他们的家事的。若想讲这些乌糟事。以后摆上酒、备上茶再说吧。
皇帝不耐烦的打断了军机大臣赤民后,不悦地说。这是因为哪家皇室没有这样的乌糟烦心事。
赤民:是,陛下,说重点,现在太子要为赤焰军翻案,势必于当今皇帝势同水火,太子掌控大权,逼皇帝老儿答应重审赤焰之案,案子是翻了,但太子和皇上也闹翻了。
范平:赤大人,这与我们与大梁开战又有什么关系?
赤民:自然有关系了。范大人,你想想,如果大梁皇帝和太子互不相容,我们的开战,太子根本不敢出战,假如他带兵出战,出了金陵城,恐怕就再也回不去了。
众大臣:噢
众臣这才知道赤民之前的说是多么重要。
皇帝:爱卿还有吗?接着讲来。
皇帝略带欣喜。
赤民:目前,放眼看去,大梁能带兵打仗的仅太子景琰,其他人等皆不能也,如兵部尚书李林快六十岁了,其他几名军侯老将也是如此,有几个能征惯战的,都是将才而非帅才,如他们禁军大统领蒙挚,打仗可以,统兵不行。陛下,我真的认为现在是天赐良机,真是到了我们报血海深仇的时候了,刚才范大人所说五到十年后再打,我认可,但范大人可从想过,玄布大人说的一句话吗?我们发展,大梁就不发展吗?陛下,从我们目前的财力、军力到粮草等实力完全碾压大梁,从实力出发,用实力说话,我们完全有能力打败大梁。现在大梁太子掌控天下,又有梅长苏扶佑,他现在用的内阁府僚大臣们都是良臣,打仗不行,但治国确是好手,怕就怕五至十年后他们的国力比我们是犹过之而无不及啊。
皇帝(点头):好!好!好!说得好!众爱卿可还有什么要说的吗?
范平:陛下,战争有很多不确定性,不仅仅是靠财力和军力和粮草这些实力就能取胜的。臣还有一个问题想问问密枢令大人 ,你刚才提到的让人震惊的江左盟盟主梅长苏,不能带兵打仗吗?不可以做为帅才使用吗?
其实范平确实是老谋深算,就像他的名字平一样他希望和平,真的不愿打仗,他希望国泰民安的现状能够延续下去。他的内心一直是不愿打仗的,因为他知道打仗有很多不确定性,就如梅岭之战,当时皇帝不也是说朕从不打无把握之仗,结果呢,一败涂地,只是这殿堂上复仇的情绪太浓,他不敢说罢了。
赤民:范大人,我知道大家都有疑惑,江左盟宗主梅长苏,此人乃文人也,京城搅弄风云的确无双,至于他能否带兵打仗,我可以负责任的告诉大家,他不能,因为他不仅是文人,而且体弱多病,整日病在房中,很少出门,据探子来报,此人寿数不长,命不久矣,让这样的人上前线骑马打仗是不可能的,即使懂得兵略也鞭长莫及。陛下放心,我对此人特别重视,打仗不足为虑。
范平:既然此人寿数不长,倒不如等此人死后再开战,岂不是更加稳妥。
玄布:范大人,迂腐了,密枢令大人已经说的很清楚了,那梅长苏是文人,又有重病在身,有何俱哉?
此时,皇帝对户部尚书范平有点失望,脸色不悦。
皇帝:好了,不要再言打不打的事了,众爱卿再议怎么个打法吧。
朝堂之上,君臣改议出兵事宜,兵部尚书出列。
玄布:首先出缴文声讨大梁太子景琰,要做到名正言顺,出师有据。
皇帝:好,听闻滑狼将军有过目不忘和出口成章的能力,就有劳滑狼将军了。
这是从队列里走出来一位非常年轻的将军,只见这位小将军肤色白嫩,脸如皓月,目如星辰,很是标致。
滑狼王:陛下,过誉了,微臣不才,献丑了。
皇帝(高兴):好好,快记下了。
太监迅速的拿来笔和纸。
滑狼王:檄文如下,大渝国兴王者之师,挥兵南下,剑指大梁,实乃征讨大梁国逆子叛臣,定要废大梁逆太子萧景琰,且清君侧,匡扶大梁朝堂,以报一十三年前英明的大梁皇帝,为大梁为大渝剿杀赤焰军逆犯之恩。
大梁逆太子萧景琰,骗取其父皇之圣心,监国理政,不思感恩、报恩,竟然结党营私,内外勾结,驾空大梁皇帝,此乃不忠,其罪一也;将年迈的父皇置身后宫,不关、不顾、不问,此乃不孝,其罪二也;利用大权独揽,威逼大梁皇帝重审赤焰案,其罪三也。
大梁太子萧景琰大逆不道,三宗大罪,霍霍滔天,人神共愤,况当年大梁皇帝剿灭赤焰军,也为大渝报了梅岭之仇。大渝国知恩图报,今兴仁义之兵,为大梁皇帝讨公道,恢复大梁皇帝昔日之威严,不灭大梁逆子叛臣,誓不回还。
皇帝听后大喜,众臣喝彩。
皇帝:滑狼将军文武双全,国家栋梁,国家栋梁啊。
滑狼王:谢陛下夸奖。
颖鸿立刻跪于皇帝之前,玄布也跪下来。
颖鸿:万望陛下收回成命,陛下乃国之根本,怎能轻易退位。
皇帝:朕心已决,且国败如此,谁人之责,若无人承担,今后还会有谁与之共谋,谁会与之奋勇向前,谁与之光大颖氏朝堂。
态度坚决,斩钉截铁。
皇帝:圣旨。
大太监颤颤巍巍的宣读圣旨
太监:奉天承运,皇帝诏曰。去年秋季,我大渝国出兵十万,欲一举战败大梁,然两败俱伤,大渝国伤之更重,十之有九阵亡,使大渝有灭国之虞,此错不在众臣,乃国君之错也,大渝子民,国之精英,竟有九万之众死于梅岭,此情此痛使朕夙夜难眠,无颜面对列祖列宗,无颜面对众爱卿,更无颜面对大渝子民,惟愿已死谢罪,更愿与九万英灵同在,已此明志。光大颖氏,至死不渝,死后愿与九万英灵共盖梅岭之土,葬于皇陵,与之共眠,方平我心。吾弟颖鸿天生异稟,雄才武略皆在我之上,可谓智勇双全,应立为新君,而太子年幼,无从知其才,今日立新君而废太子,望皇亲及众爱卿大臣与新君共图大业,光大颖氏朝堂,开疆扩土,周国封王,上对的起列祖列宗,对的起九万英灵,下对得起大渝子民,伤痛之心望与吾弟新君颖鸿共谋之,钦此!颖鸿王爷接旨。
颖鸿跪地接旨,接过圣旨,脸色立变,红润的脸色变得蜡黄,浑身颤抖,惊吓哭拜于皇帝龙椅前。玄布见状,跪走到圣驾前,哭喊着。
玄布:不可呀!陛下。
颖鸿:陛下不可!陛下不可呀!
皇帝(拉着玄布的手):玄布与朕情同手足,如同兄弟,从小一起学文习武,同生共死,富贵共享,今兄先你而去,望吾弟能扶持颖鸿共图伟业。
玄布:陛下,视我为弟,愿同生共死。今吾兄欲驾鹤西去,玄布一定会陪之左右,决不独活。
皇帝(心疼诉责):不可,吾弟玄布,你之心意,朕岂能不知,但国难当头,岂可鲁莽,皇弟将手拿来。
说着将颖鸿、玄布之手握在一起。
皇帝:朕,殡天之后,玄布待新君之心,与待朕一般,吾弟待玄布也要像朕待玄布一般,你们可能做到。
二人点头,皇帝松开手微转身对着颖鸿。
皇帝:望吾弟能够在日后善待我儿及皇后众妃。
此时此刻颖鸿早已乱了方寸,跪在地下。
颖鸿:仅遵皇兄陛下圣命。
皇帝顿了顿后表情凝重
皇帝:皇弟,以后贵为天子,定会遇上凶险危急之事,记住一定要杀伐果断,万不可犹豫不决。
颖鸿神情慌乱。
颖鸿:是,陛下。
皇帝颖登:好了,你们都下去吧。
玄布不愿意离开,皇帝挥挥手让他们下去。
1-15 颖鸿王府 夜 内
人:颖鸿、赤民、师爷、众谋士及臣子。
因为皇帝宣布的决定让他们一干人等,大感意外,他们都着急地看着发呆的王爷颖鸿,一会又七嘴八舌。
一谋士:往日皇帝刚愎自用,强势难劝,今日怎么宣布退位了。
另一谋士:这把我们的的计划全打乱了。
大臣:但皇帝的决定,也是意料之外,情理之中,梅岭之战总在有个交代吧。
大臣:是呀,今日朝堂大臣,仅有玄布及几个亲近之臣,仍然效忠皇上,大部分朝臣已经转向,所以与其被推翻,不如自己先退位让贤,这也是大势所趋呀。
赤民:王爷,皇上留下王爷,是要王爷表态支持太子登基吗?
这是一个瘦瘦高高的大臣脸色阴沉,这个人叫赤民,是颖鸿的死忠。实际上颖鸿,也已经开始谋划推翻皇帝的计划,并开始联络朝臣,图谋除之,而朝堂上皇帝宣布退位,使他的计划未实施而功成,惊喜之余,亦有点惊恐失措。
师爷:主子,不知皇上留下主子到底是何用意?
颖鸿默默沉思了很久后。
颖鸿(沉吟):我不如他呀!
一谋士(紧切的问):主子皇上到底说了些什么?
所有大臣都急切的想知道。
颖鸿:皇兄退位、殡天、废太子、皇后,本王代天行事。
各位王公大臣、谋士惊得目瞪口呆,面面相觑。
颖鸿:从今往后,希望朝堂之上,要团结一致,不能打击报复过去有过芥蒂的大臣,要力精图治,共同匡扶我大渝王朝。
赤民(高兴):王爷,啊,不,陛下,下一步我们该怎么办。
颖鸿听闻‘陛下’二字心头一震,看了看说话的臣子,稳稳心神。
颖鸿:现在紧要任务是休养生息,男耕女织,恢复国力,更要养军,练军,迅速恢复军力,正所谓君子报仇十年不晚,这一切要我们从现在开始,从我们每个人开始,颖氏从先古时代便世代为王,身为颖氏后代,光大我颖氏门楣是本王责无旁贷的责任,各位臣子可听清楚了,明白了吗?
众臣子:是,陛下。(闪回完)
1-16 苏宅 夜 内
人:林殊、太子景炎、言侯、郡主霓凰、蒙挚、蔺晨、飞流、甄平、黎刚。
林殊:当晚皇帝颖登饮毒酒身亡,一代枭雄陨落。次日圣旨下,废除储君及皇后,迁居圣城,颖鸿立为皇帝。
林殊说完,众人点头。林殊端起眼前的茶杯喝水,喝完放下茶杯。
林殊:江左盟在大渝的探子很多,其实大渝在我们大梁的探子也很多,但都在底层,如做小生意的,开饭馆的,所以很多消息都是后知后觉。从最近传递来的消息推算,大渝从誉王九安山兵变时,就开始谋划了,在我们为赤焰军平反昭雪时,大渝便开始联络北燕、东海、南楚、西厉、夜秦,只不过南楚因为有郡主的十万大军,所以不敢轻举妄动。
说着看了霓凰一眼,霓凰回之一笑。
林殊:而西厉国内老皇帝病重,众皇子争夺皇位如火如荼,无暇旁顾,所以只有北燕、东海、夜秦认为机会难得。但是,坦率的说大渝这十几年来国内风调雨顺发展迅猛。现在,大渝无论在国力、军力上都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因此开始图谋大事,明面上和大梁少有来往,私下里派出一些商队、小贩等各色人等混入大梁,了解大梁的情况,从太子与七珠亲王争宠,贬为献王,到军侯谢玉下狱,悬镜司首尊下狱,到誉王九安山兵变,至太子先为七珠皇子,后立为太子,掌控朝庭,为赤焰军翻案,林林总总,无一不知,无一不晓。大渝皇帝也认为时机已到,召集大臣商讨出兵。
(闪回)
1-17大渝皇宫英武殿 日 内
人:皇帝颖鸿、赤民、范平、大渝玄布、滑狼王、赵霸、众大臣。
群臣:万岁,万岁万万岁。
皇帝:爱卿平身。
大臣起身,皇帝颖鸿看着众臣。
皇帝:梅岭之后,十三年来,朕每日回到光大殿,就想起先帝皇兄之音容笑貌,及誓死光大颖氏的坚定决心和意志。想起惨死梅岭之战的九万英灵,这令朕夙夜难眠,寝食难安,这腔热血,这血海深仇,何时得报,以对得起列祖列宗,对得起先皇和九万英灵。现在,该是报仇的时候了。今日,朕将与各位爱卿商议出兵,征讨剿灭大梁之事,望众爱卿为朕筹谋。?
台下众臣听完皇帝的话,表情各异,小声议论,一阵躁动之后,一位已近花甲之年的大臣出列。
范平(户部尚书):老臣有奏。
皇帝:爱卿请讲。
范平:陛下,我大渝十几年来休养生息,男耕女织,加之上天垂怜,风调雨顺,从百废待兴到发展兴旺起来,特别是近年来,更是政通人和,进入鼎盛时期,是大渝自百年前立国以来少有的盛世啊!这都是天降福瑞才有的福祉啊!
他顿了顿后,加重语气。
范平:现在国库钱粮充盈,若战调出银两、粮草,半年绰绰有余,想想办法一年也没问题。
他看了看皇帝,只见皇常面带喜色,默默的点了点头。
范平:陛下,功德齐天!让大渝的臣民过上了丰衣足食的日子,天下百姓无不对陛下感激涕零。只是陛下,臣有两点顾虑,不知当讲不当讲。
皇帝:爱卿请讲。
范平:现在是大渝百年不遇的盛世,如开战,会因为战争不再休养生息,男耕女织嘎然而止,实在是可惜。臣不会领兵打仗,因此不知道大战开始后,我们有多大的胜算,我们能用多长时间结束此战,这是其一。其二,梅岭之战离现在已有十三年之久,十三年的时间,使我国的稚子们己然长大成人,因此国之兵力,在不断的增长。然而由于梅岭之战,壮年的将领却断层难补,目前却少有丰富大战经验的将士,而新成长起来的新兵都缺乏打仗经验,着实令老臣担扰。老臣知道自己不会领兵打仗,不能为陛下分忧解难,但老臣会算计,能算计出如若将目前的盛世再延续五到十年,到那时我们大渝兵多将广,国库更加充实,粮草马匹殷实,可谓万事俱备只欠东风。到那时,四海怎不来朝拜,大梁何惧,如不识实务,定当兵临金陵城下,不战而屈人之兵,也不至于现在生灵涂炭,万民遭殃,不知对否!
皇帝听后点了点头,瞬间又摇了摇头。而玄布这位琅琊榜第一高手,气的怒目圆睁。
玄布(兵部尚书):范大人,什么叫生灵涂炭?什么叫万民遭殃?难道我们的大仇不报了吗?难道我们发展,大梁就不发展了吗?难道要等到我们都老到动不了再打吗?又难道我们缺兵少将,大梁就不缺兵少将吗?你可知道梅岭之战后,大梁的赤焰军也是全军覆没!?
玄布厉声问道。这时一瘦而高,声音缓而阴的大臣出列。
赤民:陛下,微臣有奏。
皇帝:爱卿请讲。
赤民:陛下适才听闻二位大人讲的都有道理,但臣认为这些都是明面上的,三年前陛下命臣等搜集大梁信息,目前臣对大梁情况了如指掌,臣认为现在到了说出来,给各位大臣听听的时候了,陛下,可否同意?
皇帝点了点头
皇帝:爱卿,讲给大家听听。
赤民:陛下,从着手搜集大梁情报开始,便发现大梁太子与五皇子誉王互相争宠,斗得如火如荼,后来发展到太子派杀手刺杀誉王,为什么呢?因为大梁皇帝喜欢用平衡之术掌控朝局,扶持誉王为七珠亲王,与太子相争,使双方的势力不相上下,不让任何一方做大,危机皇权。这种作法的好处是皇帝老儿可稳坐钓鱼台,坐收渔翁之利。但坏处也是显而易见的,那太子和誉王巴结皇帝,欺上瞒下,拉帮结派,为了自己的山头强大而相互打压。
赤民咳了两声,清了清嗓子。
赤民:其实他们二位都不足为虑,一个下狱自杀,一个流落外部为王,他们双方的大臣是下狱的下狱,流放的流放,最重要的是一品军侯谢玉也被下狱后流放,现己死于苦寒之地,为我除去一心腹大患,三月春猎,誉王谋反,双方交战再加上清剿,共死亡大梁将士两万有余,这对于我们来说也是好消息。
他看了看皇帝。
赤民:目前最让臣忌惮的是暗中扶持七皇子景琰的江左盟盟主梅长苏,琅琊才子榜榜首。此人计谋惊世骇俗,阴谋诡计屡屡得手,前有北燕六皇子在毫无背景的情形下得到储君太子之位,后来,来大梁一年多的时间,竟然将己为储君的太子和争宠日盛的誉王拉下马,反而让皇帝老儿讨厌连看一眼都不愿意的七皇子靖王景琰,从亲王到七珠亲王,最后坐上了太子的宝座。此人计谋实在匪夷所思。
赤民说到此,看了看众同僚,个个面面相觑,惊讶之色溢于脸上。
赤民:但是,自从七皇子景琰九安山救驾获得皇帝的喜爱和信任,如愿封为太子后,皇帝自感年迈,不理朝政,一切事交于太子,太子理政,培植自己的势力,完全掌控朝庭后,突然发难与皇帝翻脸,要为十三年前的赤焰军翻案。说起来十三前,七万赤焰军在梅岭被灭,对于我们来说也是一头雾水,但对我们来说的确是好事,可为什么被灭也是困扰我好多年的迷团。后来听说是赤焰军主帅林燮谋逆,皇帝老儿令谢玉率十万大军倾巢而出,诛杀赤焰军。后来又把当时的太子萧景禹也杀了,爱妃上吊,林氏满门抄斩。
皇帝:好了,爱卿,让你讲我们可不可以打,不是让你讲他们的家事的。若想讲这些乌糟事。以后摆上酒、备上茶再说吧。
皇帝不耐烦的打断了军机大臣赤民后,不悦地说。这是因为哪家皇室没有这样的乌糟烦心事。
赤民:是,陛下,说重点,现在太子要为赤焰军翻案,势必于当今皇帝势同水火,太子掌控大权,逼皇帝老儿答应重审赤焰之案,案子是翻了,但太子和皇上也闹翻了。
范平:赤大人,这与我们与大梁开战又有什么关系?
赤民:自然有关系了。范大人,你想想,如果大梁皇帝和太子互不相容,我们的开战,太子根本不敢出战,假如他带兵出战,出了金陵城,恐怕就再也回不去了。
众大臣:噢
众臣这才知道赤民之前的说是多么重要。
皇帝:爱卿还有吗?接着讲来。
皇帝略带欣喜。
赤民:目前,放眼看去,大梁能带兵打仗的仅太子景琰,其他人等皆不能也,如兵部尚书李林快六十岁了,其他几名军侯老将也是如此,有几个能征惯战的,都是将才而非帅才,如他们禁军大统领蒙挚,打仗可以,统兵不行。陛下,我真的认为现在是天赐良机,真是到了我们报血海深仇的时候了,刚才范大人所说五到十年后再打,我认可,但范大人可从想过,玄布大人说的一句话吗?我们发展,大梁就不发展吗?陛下,从我们目前的财力、军力到粮草等实力完全碾压大梁,从实力出发,用实力说话,我们完全有能力打败大梁。现在大梁太子掌控天下,又有梅长苏扶佑,他现在用的内阁府僚大臣们都是良臣,打仗不行,但治国确是好手,怕就怕五至十年后他们的国力比我们是犹过之而无不及啊。
皇帝(点头):好!好!好!说得好!众爱卿可还有什么要说的吗?
范平:陛下,战争有很多不确定性,不仅仅是靠财力和军力和粮草这些实力就能取胜的。臣还有一个问题想问问密枢令大人 ,你刚才提到的让人震惊的江左盟盟主梅长苏,不能带兵打仗吗?不可以做为帅才使用吗?
其实范平确实是老谋深算,就像他的名字平一样他希望和平,真的不愿打仗,他希望国泰民安的现状能够延续下去。他的内心一直是不愿打仗的,因为他知道打仗有很多不确定性,就如梅岭之战,当时皇帝不也是说朕从不打无把握之仗,结果呢,一败涂地,只是这殿堂上复仇的情绪太浓,他不敢说罢了。
赤民:范大人,我知道大家都有疑惑,江左盟宗主梅长苏,此人乃文人也,京城搅弄风云的确无双,至于他能否带兵打仗,我可以负责任的告诉大家,他不能,因为他不仅是文人,而且体弱多病,整日病在房中,很少出门,据探子来报,此人寿数不长,命不久矣,让这样的人上前线骑马打仗是不可能的,即使懂得兵略也鞭长莫及。陛下放心,我对此人特别重视,打仗不足为虑。
范平:既然此人寿数不长,倒不如等此人死后再开战,岂不是更加稳妥。
玄布:范大人,迂腐了,密枢令大人已经说的很清楚了,那梅长苏是文人,又有重病在身,有何俱哉?
此时,皇帝对户部尚书范平有点失望,脸色不悦。
皇帝:好了,不要再言打不打的事了,众爱卿再议怎么个打法吧。
朝堂之上,君臣改议出兵事宜,兵部尚书出列。
玄布:首先出缴文声讨大梁太子景琰,要做到名正言顺,出师有据。
皇帝:好,听闻滑狼将军有过目不忘和出口成章的能力,就有劳滑狼将军了。
这是从队列里走出来一位非常年轻的将军,只见这位小将军肤色白嫩,脸如皓月,目如星辰,很是标致。
滑狼王:陛下,过誉了,微臣不才,献丑了。
皇帝(高兴):好好,快记下了。
太监迅速的拿来笔和纸。
滑狼王:檄文如下,大渝国兴王者之师,挥兵南下,剑指大梁,实乃征讨大梁国逆子叛臣,定要废大梁逆太子萧景琰,且清君侧,匡扶大梁朝堂,以报一十三年前英明的大梁皇帝,为大梁为大渝剿杀赤焰军逆犯之恩。
大梁逆太子萧景琰,骗取其父皇之圣心,监国理政,不思感恩、报恩,竟然结党营私,内外勾结,驾空大梁皇帝,此乃不忠,其罪一也;将年迈的父皇置身后宫,不关、不顾、不问,此乃不孝,其罪二也;利用大权独揽,威逼大梁皇帝重审赤焰案,其罪三也。
大梁太子萧景琰大逆不道,三宗大罪,霍霍滔天,人神共愤,况当年大梁皇帝剿灭赤焰军,也为大渝报了梅岭之仇。大渝国知恩图报,今兴仁义之兵,为大梁皇帝讨公道,恢复大梁皇帝昔日之威严,不灭大梁逆子叛臣,誓不回还。
皇帝听后大喜,众臣喝彩。
皇帝:滑狼将军文武双全,国家栋梁,国家栋梁啊。
滑狼王:谢陛下夸奖。
到头了
下一集
声明:未经授权不得转载,侵权必究!授权后转载须注明出处:"转自华语剧本网 www.juben.pro"。 [ 如何申请转载 ]
登录 后再戳我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