权属:原创 · 普通授权
字数:40910
成片时长:约136分钟
阅读:57
发表:2025/10/10
主旋律,古装,军事
电影剧本
忠魂
- 故事梗概
- 作品正文
晏昕:(用异样的眼神看着黑牛手中的刀)黑牛,你这刀……有两米长吧!
黑牛:(点头憨笑)都尉大人!这刀是小民在自家铁匠铺打的……用着顺手!
晏昕微笑着点头。
晏昕:(看着黑牛旁边那位身高不到1米用短弩杀敌的中年男子,上前一步,行拱手礼)请问壮士是……
黑牛:(抢先回答)都尉大人!这是我好友,他叫高天……说是比天高,其实还没有我的刀把高……
有人在偷着笑。
高天:(踢了黑牛一脚)去你的!(扬了扬手中的短弩)个子矮小,但本领高强,今日我杀了5名狼崽子!
众人大笑,女护卫也笑了。
晏昕:(走到女护卫面前,行拱手礼)请问女子是……
女护卫:(行拱手礼)都尉大人!小女路芳,武威人。
晏昕:你武功高强,令人佩服!匈奴本已被你射死,你又将其头颅砍下,为何?
路芳:我对匈奴有深仇大恨!我父带着我兄和我,还有9位同乡,一起给商队做护卫,20天前,商队遭匈奴抢劫……只有我一人活着逃离,刚来到阳关城,匈奴就开始围城了。
黑牛:幸好你逃了出来!
路芳:(泪光闪闪)我是逃了出来,可我亲眼看见我父、我兄,还有我同乡以及商人、驼把式,一共19人,全被匈奴杀害!220石茶叶和300石锦绸,还有那20只骆驼,全被该杀的匈奴抢走了!而领队的匈奴百长就是我砍掉他头颅的那个……刀疤脸“独眼龙”烧成灰我也认识!这下我终于为他们报仇了!
路芳用右手抹了一下眼泪。
晏昕:这仇报得好!匈奴该杀!
众人:(握拳点头)对!匈奴该杀!
56、阳关城北门,日,外
沈通:(被搀扶上前)都尉,我们……守住了!
晏昕:(拄戟而立)伤亡如何?
沈通:(哽咽)此战歼灭匈奴共计1300余人,我方625人战死,其中守军225人,百姓400人,另有189人受伤,死者中有兵曹掾史刘成、仓曹掾史万好的两个儿子……
晏昕:(轻扶万好的肩膀,看着万好)挺住!——匈奴人的尸体他们都搬回去了吗?
万好:(泪眼模糊)全都搬回去了。
晏昕:(细声)我方尸体——只能火葬。
万好:诺!
晏昕:(声音低沉)整理武器,补充消耗,加固城墙,准备再战!
军民们默默点头,每个人的脸庞都沾满血污,却都透着坚贞不屈。
长方形的赤龙旗修复后破损,破损后又修复,旗杆上缠着麻绳,旗面上又多了几处新的补丁,却傲然昂首于阳关城头。
57、阳关城墙上,日,外
沈通:都尉,至今未见援军任何动向,也不知军情是否传出。
晏昕:是呀!我也在琢磨如何再派斥候……
“风筝!——快看风筝!”一阵喧闹声传来,晏昕和沈通循声望去,只见一只风筝从半空中缓缓降落到阳关城中。
晏昕:(看向身后的传令兵)速去取来!
传令兵:诺!
不一会,传令兵拿着一个风筝急急忙忙跑到晏昕和沈通跟前。
晏昕看到风筝后快速从传令兵手里夺过风筝,当看到风筝上写着一个“汉”字时,他立马眉开眼笑。
晏昕:(看向沈通,又看向传令兵,激动)军情传出去了!军情传出去了!这是我跟张远和耿直的私下约定,当军情传出后,令人向阳关城内放一个写有“汉”字的风筝……太好了!
沈通和传令兵脸上绽放出笑容。
58、匈奴营地,日,外
匈奴营地,众多大小不一的毡帐错落交织。
营地北侧有一个长宽各约30米的被栅栏围着的简易露天工坊,工坊一角有一个较大的毡帐。工坊唯一的出口处,有两名匈奴手持长矛站立。
工坊中间的空地上,堆放着散架的云梯车的横梁、投石机的绳索、生锈的铁件等,冻得发脆的木头上还沾着箭痕。
工坊的一侧,工匠师父孔亮、大徒弟枊林、二徒弟丁豆和小徒弟石头分别被捆在四根粗木桩上,四人均抱着木桩,他们的手腕都被麻绳系着,上身袒露,后背上被抽打的血痕结着冰碴。10多个匈奴手持弯刀站立一旁,一名匈奴百长挥舞着马鞭,正在抽打孔亮。
左大将在多名匈奴的护卫下走进工坊,匈奴百长停了下来。
左大将目光扫过散架的器械后落在了孔亮身上,并走近孔亮。
左大将:(说汉话,声音冷得像冰)我知道,你们赶制云梯车和投石机的时候做了手脚……致使昨日攻城,几支破箭就把云梯车和投石机射散了架!
孔亮:(喘着粗气)我们没做手脚……是你们提供的木材不够结实。
左大将:我不管!6架云梯车、3架投石机,散架后或火烧后的所有器材都在这里,你们拼接也好,加工也罢,明早日出后必须拿出3架云梯车和1架投石机,而且是再多箭也射不坏!否则,要么把你们扔到雪地里喂狼!要么把你们扔进河里冻成冰坨子!
左大将说完话后转身离去。
孔亮师徒4人被解绑。
59、匈奴营地,日,外
孔亮带着3个徒弟井然有序地忙碌着,配装好3架云梯车后,大声催着3个徒弟接着配装投石机……匈奴百长看后点头。
枊林:(手里抱着木头,眼睛看向匈奴,嘴巴对着孔亮,细声)师父,这次真的要帮狼崽子造硬货?
孔亮:(细声)先造后烧。
枊林:师父,之前存的火油终于能派上用场……何时放火?
孔亮:后半夜。
石头:师父,烧了之后怎么办?
孔亮:逃。
丁豆:师父,上次我瞅见毡帐后面的柴堆旁有个狗洞,能钻出去,通往后山……
枊林:(对着丁豆)那个洞我也知道。着火后我拖住狼崽子,你和石头护着师父逃。
丁豆:(对着枊林)我拖住狼崽子,你和石头护着师父逃。
孔亮:你们不要争了,师父老了,跑不动……师父拖住狼崽子,你们3个师兄弟能活着逃出去师父才能瞑目。
石头:师父……
孔亮:(打断石头)不要再说,你们要认我这个师父,就听师父的!
枊林、丁豆、石头含泪点头。
60、匈奴营地,夜,外
前半夜,匈奴巡查时师徒4人假装睡着了。
后半夜,工坊出口的简易支架上插着两个火把,两名持矛站立的匈奴左摇右晃地打盹……
师徒4人悄悄起床后,枊林抱着盖的被子,丁豆和石头抱着垫的干草,孔亮提着两个火油袋……先是悄悄移动,后是悄悄把被子和干草放到配装好的3架云梯车和1架投石机的底座,再悄悄浇上火油……孔亮掏出火石,用铁片猛刮两下,引燃了火绒,继而烧着了干草和被子……孔亮急忙摆手,催3个徒弟快跑。
枊林、丁豆、石头看了孔亮一眼,急忙朝狗洞方向跑去。
火势越来越大,3架云梯车和1架投石机很快被烧着了。
紧急之下,孔亮把配装云梯车和投石机没有用完的边角料也扔到了火堆里……
打盹的匈奴被火烧木头发出的“啪啪”声和“呼呼”声惊醒。
匈奴甲:(高喊)着火啦!着火啦!
匈奴乙吹响了牛角号。
随即,匈奴甲和匈奴乙手持长矛冲向火光处。
大批匈奴赶来。
孔亮抓起一根重木,拨开匈奴甲刺过来的长矛,顺势一击,把匈奴甲击倒,却被匈奴乙的长矛刺进了胸膛……孔亮死死抱住匈奴乙的右腿,看了一眼狗洞方向,闭上了眼睛。
61、野外山坡,夜,外
山坡上,枊林、丁豆、石头用袖子擦了一下眼泪后,跪在地上,朝远处的火烧方向,一边磕头一边哭喊着“师父”,随即消失在黑夜中。
62、阳关城北门城墙上,日,外
傍晚时分,晏昕、沈通、万好、李楷站在城墙上,神情凝重地望着城外连绵不绝、旗帜飘扬的匈奴营帐。
万好:都尉,匈奴围我阳关已经17日了,不知援军是何种情况?
晏昕:援军一定在路上!
沈通、万好、李楷沉重地点头。
63、阳关城城楼指挥台,夜,内
夜晚,气温急剧下降,寒气刺骨。
晏昕、沈通、万好、李楷在阳关城城楼指挥台里围着书案议事,个个愁眉苦脸。
李楷:匈奴细作放火时,不仅烧了粮食,还烧了一些库存的短袄、皮革鞋、粗麻布,现天气越来越冷,都要挨冻了……
沈通:气温一降,护城河的河水一旦结上厚冰,匈奴更易渡河攻城……难以抵抗到援军到来呀!
晏昕:(突然一惊,望着沈通)你方才说“结上厚冰”?
沈通:(点头)对呀!气温一降,河水都要结上厚冰……
晏昕:(拍案而起)有了!
众人眼光聚焦在晏昕身上,满心期待着他的解释。
晏昕:(兴奋)天助我也!传令下去,让城中守军和百姓即刻行动起来,在距离城墙80米处和150米处,新筑两道5米高的土墙……土墙筑起来了,壕沟也就出来了……土墙在内,壕沟在外。
众人:(疑惑)都尉,这是为何?
晏昕:(笑着)气温骤降,连续泼水必能结成厚冰……地面撒上铁蒺藜,壕沟布下铁菱角,土墙安装拒马钉……定能迟滞匈奴攻城,为援军到来争取时间。
万好:那为何要定在距离城墙80米处和150米处呢?
晏昕:万一匈奴越过冰墙,80米是弓箭的有效杀伤射程,而150米,单个士卒的一石弩和二石弩就能有效杀伤,其他弩就更别说了……
众人恍然大悟,继而喜笑颜开。
64、阳关城下,夜,外
深夜时分,多个汉军斥候小组在阳关城外围负责警戒,防止匈奴偷袭。
城中男女老少纷纷拿起各种工具,在护城河外侧紧急施工,有序而不喧嚣,忙碌而不慌乱。
举火把的人中,男女老少都有……他(她)们静静地举着火把,分散在需要的地方,为夜间施工提供光亮保障。
在护城河外侧有多个舀水处,有多名士卒专门负责舀水,有多名士卒专门负责递水,有多名士卒专门负责往木盆、木桶里倒水,有多名百姓用手拉着舀水人的衣服防止他们滑进护城河。
运水的队伍中,走在最前面的是黑牛,高天骑在黑牛的脖子上,左手举着火把,右手拿着一块干饼喂给黑牛吃……黑牛两只大手提着满满两桶水,一边快步如飞,一边吃饼,都不耽误;第二个是路芳,她双手各提着一个木桶,两只木桶里也是装着满满的水;第三个是一位老年妇女,她吃力地用双手端着一个木盆,木盆里装着满满一盆水;第四个是一位中年妇女,她喘着粗气,左手抱着一个女童,右手提着一个木桶,木桶里装着大半桶水。
泼水的人中,有汉军,有百姓。
挖土的人中,有汉军,有百姓。
扛石的人中,有汉军,有百姓。
筑墙的人中,有汉军,有百姓。
抬拒马钉的人中,有两个汉军组成一组的,有两个百姓组成一组的,有一个汉军和一个百姓组成一组的。
黑牛:(点头憨笑)都尉大人!这刀是小民在自家铁匠铺打的……用着顺手!
晏昕微笑着点头。
晏昕:(看着黑牛旁边那位身高不到1米用短弩杀敌的中年男子,上前一步,行拱手礼)请问壮士是……
黑牛:(抢先回答)都尉大人!这是我好友,他叫高天……说是比天高,其实还没有我的刀把高……
有人在偷着笑。
高天:(踢了黑牛一脚)去你的!(扬了扬手中的短弩)个子矮小,但本领高强,今日我杀了5名狼崽子!
众人大笑,女护卫也笑了。
晏昕:(走到女护卫面前,行拱手礼)请问女子是……
女护卫:(行拱手礼)都尉大人!小女路芳,武威人。
晏昕:你武功高强,令人佩服!匈奴本已被你射死,你又将其头颅砍下,为何?
路芳:我对匈奴有深仇大恨!我父带着我兄和我,还有9位同乡,一起给商队做护卫,20天前,商队遭匈奴抢劫……只有我一人活着逃离,刚来到阳关城,匈奴就开始围城了。
黑牛:幸好你逃了出来!
路芳:(泪光闪闪)我是逃了出来,可我亲眼看见我父、我兄,还有我同乡以及商人、驼把式,一共19人,全被匈奴杀害!220石茶叶和300石锦绸,还有那20只骆驼,全被该杀的匈奴抢走了!而领队的匈奴百长就是我砍掉他头颅的那个……刀疤脸“独眼龙”烧成灰我也认识!这下我终于为他们报仇了!
路芳用右手抹了一下眼泪。
晏昕:这仇报得好!匈奴该杀!
众人:(握拳点头)对!匈奴该杀!
56、阳关城北门,日,外
沈通:(被搀扶上前)都尉,我们……守住了!
晏昕:(拄戟而立)伤亡如何?
沈通:(哽咽)此战歼灭匈奴共计1300余人,我方625人战死,其中守军225人,百姓400人,另有189人受伤,死者中有兵曹掾史刘成、仓曹掾史万好的两个儿子……
晏昕:(轻扶万好的肩膀,看着万好)挺住!——匈奴人的尸体他们都搬回去了吗?
万好:(泪眼模糊)全都搬回去了。
晏昕:(细声)我方尸体——只能火葬。
万好:诺!
晏昕:(声音低沉)整理武器,补充消耗,加固城墙,准备再战!
军民们默默点头,每个人的脸庞都沾满血污,却都透着坚贞不屈。
长方形的赤龙旗修复后破损,破损后又修复,旗杆上缠着麻绳,旗面上又多了几处新的补丁,却傲然昂首于阳关城头。
57、阳关城墙上,日,外
沈通:都尉,至今未见援军任何动向,也不知军情是否传出。
晏昕:是呀!我也在琢磨如何再派斥候……
“风筝!——快看风筝!”一阵喧闹声传来,晏昕和沈通循声望去,只见一只风筝从半空中缓缓降落到阳关城中。
晏昕:(看向身后的传令兵)速去取来!
传令兵:诺!
不一会,传令兵拿着一个风筝急急忙忙跑到晏昕和沈通跟前。
晏昕看到风筝后快速从传令兵手里夺过风筝,当看到风筝上写着一个“汉”字时,他立马眉开眼笑。
晏昕:(看向沈通,又看向传令兵,激动)军情传出去了!军情传出去了!这是我跟张远和耿直的私下约定,当军情传出后,令人向阳关城内放一个写有“汉”字的风筝……太好了!
沈通和传令兵脸上绽放出笑容。
58、匈奴营地,日,外
匈奴营地,众多大小不一的毡帐错落交织。
营地北侧有一个长宽各约30米的被栅栏围着的简易露天工坊,工坊一角有一个较大的毡帐。工坊唯一的出口处,有两名匈奴手持长矛站立。
工坊中间的空地上,堆放着散架的云梯车的横梁、投石机的绳索、生锈的铁件等,冻得发脆的木头上还沾着箭痕。
工坊的一侧,工匠师父孔亮、大徒弟枊林、二徒弟丁豆和小徒弟石头分别被捆在四根粗木桩上,四人均抱着木桩,他们的手腕都被麻绳系着,上身袒露,后背上被抽打的血痕结着冰碴。10多个匈奴手持弯刀站立一旁,一名匈奴百长挥舞着马鞭,正在抽打孔亮。
左大将在多名匈奴的护卫下走进工坊,匈奴百长停了下来。
左大将目光扫过散架的器械后落在了孔亮身上,并走近孔亮。
左大将:(说汉话,声音冷得像冰)我知道,你们赶制云梯车和投石机的时候做了手脚……致使昨日攻城,几支破箭就把云梯车和投石机射散了架!
孔亮:(喘着粗气)我们没做手脚……是你们提供的木材不够结实。
左大将:我不管!6架云梯车、3架投石机,散架后或火烧后的所有器材都在这里,你们拼接也好,加工也罢,明早日出后必须拿出3架云梯车和1架投石机,而且是再多箭也射不坏!否则,要么把你们扔到雪地里喂狼!要么把你们扔进河里冻成冰坨子!
左大将说完话后转身离去。
孔亮师徒4人被解绑。
59、匈奴营地,日,外
孔亮带着3个徒弟井然有序地忙碌着,配装好3架云梯车后,大声催着3个徒弟接着配装投石机……匈奴百长看后点头。
枊林:(手里抱着木头,眼睛看向匈奴,嘴巴对着孔亮,细声)师父,这次真的要帮狼崽子造硬货?
孔亮:(细声)先造后烧。
枊林:师父,之前存的火油终于能派上用场……何时放火?
孔亮:后半夜。
石头:师父,烧了之后怎么办?
孔亮:逃。
丁豆:师父,上次我瞅见毡帐后面的柴堆旁有个狗洞,能钻出去,通往后山……
枊林:(对着丁豆)那个洞我也知道。着火后我拖住狼崽子,你和石头护着师父逃。
丁豆:(对着枊林)我拖住狼崽子,你和石头护着师父逃。
孔亮:你们不要争了,师父老了,跑不动……师父拖住狼崽子,你们3个师兄弟能活着逃出去师父才能瞑目。
石头:师父……
孔亮:(打断石头)不要再说,你们要认我这个师父,就听师父的!
枊林、丁豆、石头含泪点头。
60、匈奴营地,夜,外
前半夜,匈奴巡查时师徒4人假装睡着了。
后半夜,工坊出口的简易支架上插着两个火把,两名持矛站立的匈奴左摇右晃地打盹……
师徒4人悄悄起床后,枊林抱着盖的被子,丁豆和石头抱着垫的干草,孔亮提着两个火油袋……先是悄悄移动,后是悄悄把被子和干草放到配装好的3架云梯车和1架投石机的底座,再悄悄浇上火油……孔亮掏出火石,用铁片猛刮两下,引燃了火绒,继而烧着了干草和被子……孔亮急忙摆手,催3个徒弟快跑。
枊林、丁豆、石头看了孔亮一眼,急忙朝狗洞方向跑去。
火势越来越大,3架云梯车和1架投石机很快被烧着了。
紧急之下,孔亮把配装云梯车和投石机没有用完的边角料也扔到了火堆里……
打盹的匈奴被火烧木头发出的“啪啪”声和“呼呼”声惊醒。
匈奴甲:(高喊)着火啦!着火啦!
匈奴乙吹响了牛角号。
随即,匈奴甲和匈奴乙手持长矛冲向火光处。
大批匈奴赶来。
孔亮抓起一根重木,拨开匈奴甲刺过来的长矛,顺势一击,把匈奴甲击倒,却被匈奴乙的长矛刺进了胸膛……孔亮死死抱住匈奴乙的右腿,看了一眼狗洞方向,闭上了眼睛。
61、野外山坡,夜,外
山坡上,枊林、丁豆、石头用袖子擦了一下眼泪后,跪在地上,朝远处的火烧方向,一边磕头一边哭喊着“师父”,随即消失在黑夜中。
62、阳关城北门城墙上,日,外
傍晚时分,晏昕、沈通、万好、李楷站在城墙上,神情凝重地望着城外连绵不绝、旗帜飘扬的匈奴营帐。
万好:都尉,匈奴围我阳关已经17日了,不知援军是何种情况?
晏昕:援军一定在路上!
沈通、万好、李楷沉重地点头。
63、阳关城城楼指挥台,夜,内
夜晚,气温急剧下降,寒气刺骨。
晏昕、沈通、万好、李楷在阳关城城楼指挥台里围着书案议事,个个愁眉苦脸。
李楷:匈奴细作放火时,不仅烧了粮食,还烧了一些库存的短袄、皮革鞋、粗麻布,现天气越来越冷,都要挨冻了……
沈通:气温一降,护城河的河水一旦结上厚冰,匈奴更易渡河攻城……难以抵抗到援军到来呀!
晏昕:(突然一惊,望着沈通)你方才说“结上厚冰”?
沈通:(点头)对呀!气温一降,河水都要结上厚冰……
晏昕:(拍案而起)有了!
众人眼光聚焦在晏昕身上,满心期待着他的解释。
晏昕:(兴奋)天助我也!传令下去,让城中守军和百姓即刻行动起来,在距离城墙80米处和150米处,新筑两道5米高的土墙……土墙筑起来了,壕沟也就出来了……土墙在内,壕沟在外。
众人:(疑惑)都尉,这是为何?
晏昕:(笑着)气温骤降,连续泼水必能结成厚冰……地面撒上铁蒺藜,壕沟布下铁菱角,土墙安装拒马钉……定能迟滞匈奴攻城,为援军到来争取时间。
万好:那为何要定在距离城墙80米处和150米处呢?
晏昕:万一匈奴越过冰墙,80米是弓箭的有效杀伤射程,而150米,单个士卒的一石弩和二石弩就能有效杀伤,其他弩就更别说了……
众人恍然大悟,继而喜笑颜开。
64、阳关城下,夜,外
深夜时分,多个汉军斥候小组在阳关城外围负责警戒,防止匈奴偷袭。
城中男女老少纷纷拿起各种工具,在护城河外侧紧急施工,有序而不喧嚣,忙碌而不慌乱。
举火把的人中,男女老少都有……他(她)们静静地举着火把,分散在需要的地方,为夜间施工提供光亮保障。
在护城河外侧有多个舀水处,有多名士卒专门负责舀水,有多名士卒专门负责递水,有多名士卒专门负责往木盆、木桶里倒水,有多名百姓用手拉着舀水人的衣服防止他们滑进护城河。
运水的队伍中,走在最前面的是黑牛,高天骑在黑牛的脖子上,左手举着火把,右手拿着一块干饼喂给黑牛吃……黑牛两只大手提着满满两桶水,一边快步如飞,一边吃饼,都不耽误;第二个是路芳,她双手各提着一个木桶,两只木桶里也是装着满满的水;第三个是一位老年妇女,她吃力地用双手端着一个木盆,木盆里装着满满一盆水;第四个是一位中年妇女,她喘着粗气,左手抱着一个女童,右手提着一个木桶,木桶里装着大半桶水。
泼水的人中,有汉军,有百姓。
挖土的人中,有汉军,有百姓。
扛石的人中,有汉军,有百姓。
筑墙的人中,有汉军,有百姓。
抬拒马钉的人中,有两个汉军组成一组的,有两个百姓组成一组的,有一个汉军和一个百姓组成一组的。
声明:未经授权不得转载,侵权必究!授权后转载须注明出处:"转自华语剧本网 www.juben.pro"。 [ 如何申请转载 ]
登录 后再戳我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