权属:原创 · 普通授权
字数:40910
成片时长:约136分钟
阅读:45
发表:2025/10/10
主旋律,古装,军事
电影剧本
忠魂
- 故事梗概
- 作品正文
人物简介:
简要梗概:
西汉时期,3万匈奴围困阳关,阳关守军向城外烽火台示警,可烽火台遭匈奴毁坏,示警失败,后用信鸽、斥候往外传递军情,再遭失败。匈奴多次劝降遭拒,先后7次攻城。守军设法终将军情传出,朝中有人主张放弃,汉武帝发出豪言:哪怕一粒尘埃也是大汉的疆土!决不容失!派5万大军驰援,并全歼匈奴。城中原有军民3922人,历时49天,战至13人,终保阳关。此战,致使匈奴因元气尽失而被迫向西北迁徙,汉朝边境得以长期安定。
详细梗概:(1047字)
第一幕:狼烟骤起
西域黄昏:阳关城守军发现地平线上的黑色尘暴,匈奴狼形战旗逼近阳关。
烽火惊变:匈奴射雕手射断阳关城楼上的赤龙旗旗杆,阳关都尉晏昕紧急部署城防,令人给城外的烽火台示警,不料烽火台已被匈奴毁坏,示警失败。
初战交锋:匈奴攻城,守军顽强抵抗,将匈奴击退。
第二幕:生死传信
信鸽折翼:阳关城放飞最后3只信鸽向外传递军情,匈奴箭雨飞来,信鸽全死。
斥候遭袭:汉军6名斥候为了向外传递军情,从阳关城暗道潜出,遭遇匈奴火油陷阱,全部阵亡。
血色急檄:晏昕再派两名斥候,身穿匈奴服饰在混战中巧妙出城,后被匈奴发现并追杀,一名因掩护同袍死于匈奴箭下,另一名受刀伤坠崖,坠崖者将“急檄”(刻有紧急军情的竹片,长约23厘米,宽约1厘米,厚约0.2厘米)刺进腿部刀伤处,巧妙躲过匈奴盘查,将军情传出后力竭而死。
第三幕:未央风云
朝议激辩:未央宫前殿,文官反对救援,武将力谏出兵。
帝王决断:汉武帝刘彻激情四射,发出豪言——哪怕一粒尘埃也是大汉的疆土!决不容失!于是下令远征。
虎符点兵:霍去病率800精骑飞奔阳关,卫青从各地调集5万人马随后赶到。
第四幕:顽强守城
肃清奸细:4名匈奴奸细在阳关城内烧毁大量粮草,正准备向水源投毒时被阳关军民肃清。
勇抗匈奴:匈奴运用投石机、云梯车等器械,采取火攻、重力撞击城门等方法,昼夜交替,对阳关城进行了7次猛攻,造成守城军民伤亡惨重,但都被击退。
全城同仇:匈奴多次劝降,均遭严词拒绝。阳关军民上下一心、同仇敌忾,不仅能苦战,而且还巧战,当气温骤降时,在阳关城护城河外围挖深壕、筑土墙、设障碍,采取泼水结冰的方法,把土墙和城墙变成冰墙,迟滞匈奴攻城,为援军到来以及最后的胜利赢得了宝贵时间。
第五幕:汉军神勇
骠骑破阵:匈奴利用魔鬼坡特有地形,在沙地里埋进绊马索,在崖壁上隐藏弓箭手,在峡谷口布下骆驼兵,企图伏击汉军,霍去病率800精骑勇猛破阵,把“遭伏战”打成“歼灭战”,重创匈奴。
设伏歼敌:汉军料定匈奴败退后会从党河方向和老虎沟方向撤退,提前布下伏兵,造成匈奴重大伤亡。
三面夹击:卫青大军、霍去病精骑和阳关守城军民,三面夹击最后的匈奴,从而将匈奴全部歼灭。
铁血忠魂:阳关城原有守军1000人、百姓2922人,共计3922人,人人宁死不降,英勇抗敌,前后历时49天,战至最后13人(6名勇士,7名老幼),终于保住了阳关城。夕阳西下时,匈奴尸横遍地,而晏昕等6名勇士,个个满身伤痕,但都紧握手中兵器,威武霸气定格在阳关城头。残破的赤龙旗屹立于阳关城楼,在寒风中猎猎作响,将大汉忠魂传扬四方。
西汉时期,3万匈奴围困阳关,阳关守军向城外烽火台示警,可烽火台遭匈奴毁坏,示警失败,后用信鸽、斥候往外传递军情,再遭失败。匈奴多次劝降遭拒,先后7次攻城。守军设法终将军情传出,朝中有人主张放弃,汉武帝发出豪言:哪怕一粒尘埃也是大汉的疆土!决不容失!派5万大军驰援,并全歼匈奴。城中原有军民3922人,历时49天,战至13人,终保阳关。此战,致使匈奴因元气尽失而被迫向西北迁徙,汉朝边境得以长期安定。
详细梗概:(1047字)
第一幕:狼烟骤起
西域黄昏:阳关城守军发现地平线上的黑色尘暴,匈奴狼形战旗逼近阳关。
烽火惊变:匈奴射雕手射断阳关城楼上的赤龙旗旗杆,阳关都尉晏昕紧急部署城防,令人给城外的烽火台示警,不料烽火台已被匈奴毁坏,示警失败。
初战交锋:匈奴攻城,守军顽强抵抗,将匈奴击退。
第二幕:生死传信
信鸽折翼:阳关城放飞最后3只信鸽向外传递军情,匈奴箭雨飞来,信鸽全死。
斥候遭袭:汉军6名斥候为了向外传递军情,从阳关城暗道潜出,遭遇匈奴火油陷阱,全部阵亡。
血色急檄:晏昕再派两名斥候,身穿匈奴服饰在混战中巧妙出城,后被匈奴发现并追杀,一名因掩护同袍死于匈奴箭下,另一名受刀伤坠崖,坠崖者将“急檄”(刻有紧急军情的竹片,长约23厘米,宽约1厘米,厚约0.2厘米)刺进腿部刀伤处,巧妙躲过匈奴盘查,将军情传出后力竭而死。
第三幕:未央风云
朝议激辩:未央宫前殿,文官反对救援,武将力谏出兵。
帝王决断:汉武帝刘彻激情四射,发出豪言——哪怕一粒尘埃也是大汉的疆土!决不容失!于是下令远征。
虎符点兵:霍去病率800精骑飞奔阳关,卫青从各地调集5万人马随后赶到。
第四幕:顽强守城
肃清奸细:4名匈奴奸细在阳关城内烧毁大量粮草,正准备向水源投毒时被阳关军民肃清。
勇抗匈奴:匈奴运用投石机、云梯车等器械,采取火攻、重力撞击城门等方法,昼夜交替,对阳关城进行了7次猛攻,造成守城军民伤亡惨重,但都被击退。
全城同仇:匈奴多次劝降,均遭严词拒绝。阳关军民上下一心、同仇敌忾,不仅能苦战,而且还巧战,当气温骤降时,在阳关城护城河外围挖深壕、筑土墙、设障碍,采取泼水结冰的方法,把土墙和城墙变成冰墙,迟滞匈奴攻城,为援军到来以及最后的胜利赢得了宝贵时间。
第五幕:汉军神勇
骠骑破阵:匈奴利用魔鬼坡特有地形,在沙地里埋进绊马索,在崖壁上隐藏弓箭手,在峡谷口布下骆驼兵,企图伏击汉军,霍去病率800精骑勇猛破阵,把“遭伏战”打成“歼灭战”,重创匈奴。
设伏歼敌:汉军料定匈奴败退后会从党河方向和老虎沟方向撤退,提前布下伏兵,造成匈奴重大伤亡。
三面夹击:卫青大军、霍去病精骑和阳关守城军民,三面夹击最后的匈奴,从而将匈奴全部歼灭。
铁血忠魂:阳关城原有守军1000人、百姓2922人,共计3922人,人人宁死不降,英勇抗敌,前后历时49天,战至最后13人(6名勇士,7名老幼),终于保住了阳关城。夕阳西下时,匈奴尸横遍地,而晏昕等6名勇士,个个满身伤痕,但都紧握手中兵器,威武霸气定格在阳关城头。残破的赤龙旗屹立于阳关城楼,在寒风中猎猎作响,将大汉忠魂传扬四方。
阅读剧本正文
声明:未经授权不得转载,侵权必究!授权后转载须注明出处:"转自华语剧本网 www.juben.pro"。 [ 如何申请转载 ]
登录 后再戳我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