权属:原创 · 独家授权
字数:29542
成片时长:约97分钟
阅读:11421
发表:2015/10/13
20集 喜剧 电视剧剧本
《阿珍阿宝》第1集:钱财如水
1
4
5
- 故事梗概
- 作品卖点
- 作品正文
《钱财如水》
(陕作登字-2014-A-00000705)
【注:本剧本为30集系列电视剧《阿珍阿宝》之一】
(第 一 集)
【终南山玄坛殿。
大殿金碧辉煌,流光溢彩。正堂高悬黄金匾额,上书“正一玄坛元帅”六个熠熠生辉的大字。金匾下方的一张图画上叠集成山的金元宝闪闪发光,令人眼花缭乱。
赵公元帅赵玄坛头顶金冠,身加黄袍,侧着身子,坐在金案后面的一张缀满绿红翡翠宝石的珍珠坐垫上,一手捧着玉如意,一手抚摸着身侧的一只黑色卧虎。
招宝天尊、纳珍天尊、招财使者、利市仙官四大尊者手捧象牙笏板,分列左右两侧。招宝天尊的红色蟒袍前胸圆形图案左右标有“招宝”二字;纳珍天尊的绿色蟒袍前胸圆形图案左右标有“纳珍”二字;招财使者的黑色蟒袍前胸圆形图案左右标有“招财”二字;利市仙官的白色蟒袍前胸圆形图案左右标有“利市”二字。
招财天尊笏板掩面,出班跪奏。
招宝天尊:启奏赵公玄坛元帅,现有苏州东门外染房街文员外,以小本生意起家,每每攒够一百两散碎银子,便将它们熔作一个银锭。如今日积月累,已攒够八颗百两大锭,闲置家中,爱若之宝,算来已有二十余年,却从来没有派作用场。臣招宝天尊特请示元帅,这八百两闲置纹银,该作何处理?
【赵玄坛闻言哂笑着摇了摇头。其余三人窃窃私议起来。
利市仙官:世间竟有如此贪鄙之徒!
纳珍天尊:那八百两纹银闲置二十余年,在他手里,岂不如同废铁一般!
招财使者:这样的守财奴,理应惩戒他一番才是!
赵玄坛:钱财如水,只有在流通过程中才能发挥它的效用。常言道流水不腐,户枢不蠹,有出才能有进,有舍才能有得。目下苏州地面久旱不雨,饿殍遍野。既然这八百两纹银被他变作一潭死水,那就将它们如数召回,发散到有急用的地方去吧!
【招宝天尊随即发声传令。
招宝天尊:传招财童子听令——
【大殿前骨碌碌滚进两颗金光灿灿的大元宝,就地打了个旋儿,化作一对金童玉女般的少男(阿宝)少女(阿珍)。
阿珍敛衽屈身,阿宝拱手长揖。
阿珍、阿宝:阿珍阿宝,参见赵公元帅,四大尊者!
【初夜。苏州东门外染房街文员外寝室。
中产之家的寝室内铺设齐整然并不华贵。英俊倜傥的年轻后生文若虚侍奉老态龙钟的父亲文员外上床就寝。文若虚拉开被子,一条红色丝绦,串着八颗银质元宝大锭从被子里灿露出来,每颗元宝上还扎着一根红丝带。文员外急忙用被子掩住元宝大锭,没好气地瞥了文若虚一眼。
文若虚:父亲大人,目下苏州一域,赤地千里,民不聊生,百姓们饱受饥饿之苦,何不把这些银两换成粟米,借给乡民,也救济了一方百姓。您老将它藏着掖着,该用的时候不用,岂不跟废铜破铁一般?
【初夜。文员外寝室外。
招财二童子掩身窗后,观察着房间的动向。
阿宝:文员外这个儿子,倒还算忠厚。
阿珍:我就喜欢这样的人,以后该帮着他才是!
阿宝:喜欢?世上那么多忠厚人,咋就没听说你喜欢?你该不是见人家长得英俊,思凡了吧!
阿珍:思(撕)你个嘴!
【阿珍说着,便伸手去撕阿宝的嘴唇。两个招财童子说着便撕扯打闹在一起……
【初夜。文员外寝室。
……
文员外:我咋就养了你这么个败家子!老子攒这些钱容易吗?滚!你给我滚!
【文若虚无可奈何地摇了摇头,苦笑着退出寝室。
文员外关上门户,上得床铺,一只膀子穿进系着银锭的红丝绦,用扇子扇灭灯盏,笑嘻嘻抱着八颗银锭躺进被窝……
【夜半月下。文家屋院斑驳的老槐树树荫底下。
浑身熠熠生辉的招财二童子嘬起口唇,打了个响亮的唿哨。
八名腰系红丝带的白衣大汉从文员外寝室方向鱼贯而出,飘至招财二童子面前,半跪身子,拱手作礼。
八名白衣大汉:参见招财二童子!
【夜半。文员外寝室。
朦胧中,文员外进入甜蜜梦乡……
【(梦境)文员外坐于飘浮在雾霭中的一只棺材内,脖颈上挂着那八颗被红丝绦串起来的大银锭。他笑嘻嘻地像捻动佛珠一样,挨个朝那八颗大银锭亲了一口。
突然,那八颗大银锭化作八名腰系红丝带的白衣大汉,鱼贯而行,飘至文员外面前,朝他拱手作礼。其中一名大汉冲他恭而敬之地发了话。
一白衣大汉:禀告主人,二十年来承蒙垂爱。然我等久困您的身边,从来不被役使,辜负了大好身量。今日特来告辞,我等要投托常熟县王善人家去了。
【八名白衣大汉顿时化作八道白光,相继飘然而去。
文员外张皇失措,惊骇不已。
文员外:啊——银子……我的银子……
【夜半。文员外寝室。
文员外从梦魇中愕然惊醒。透过窗外斜射进来的月光,连忙摸索着寻找穿在臂膊上的那八颗大银锭。然而四处空空如也,哪里还有银子的踪影,不禁哭天抢地,大放悲声。
文员外:天啦……银子……我的银子……
【常熟县王善人家后院。
王善人提着一颗树苗,指点着一处靠近院墙的所在,吆喝手执镢头铁铲的大宝、二宝两个儿子挖抗栽树。
王善人:好了。救朝这里着家伙。
【两个儿子挖着挖着,镢头似乎碰到一个坚硬的东西。待他们清除了周围的浮土,底下约一尺多深的地方露出一只黑色瓷坛。
大宝:爹,您瞧,这是什么东西?
王善人:哦!搬出来瞧瞧。
【大宝、二宝将瓷坛搬上地面。王善人解开盖子,瓷坛内露出扎着红色丝带的多枚大银锭。父子三人喜出望外,兴奋不已。
王善人:天啦!我家发财啦!发大财啦!
大宝:银锭!这么大的银锭!
二宝:哎哟我的妈呀!不得了,一颗足有一百两啦!
【父子三人将银锭搬出瓷坛,数了数,竟然有八颗之多。
王善人:八百两……足有八百两纹银啦!想我王仁义何德何能,老天竟然这般厚待于我?
大宝:父亲一生积德行善,救济乡邻,这是老天对您的回报哇!
二宝:可不是!不然,银子怎么会埋在咱家后院?
王善人:为人不可贪心。这些银子是从空里来的,万不可将它全然据为己有。既然老天爷对咱家不薄,咱也要对得住自己良心。如今遭逢大旱,颗粒无收,饿死的百姓不在少数。明日个先从刘瘸子米店籴三千斤大米,开设粥棚,救济那些四处逃难的百姓。
【常熟县王家庄村外大槐树底下。
一座粥棚下,大宝、二宝与几个男女雇员淘米的淘米,熬粥的熬粥,洗碗的洗碗,盛粥的盛粥,忙得不亦乐乎。
讨饭的叫花子与背着行囊、扶老携幼的难民,在粥棚前排着长龙般的阵势,手执破钵残碗,眼巴巴等着舀取大铁锅内的稀粥。
填饱了肚皮的难民或端着稀粥的叫花子们三五成群,跪倒在粥棚前的王善人面前。
众难民及叫花子:谢王善人活命之恩……谢王善人舍粥救命……
王善人:老人家,快快请起,不必多礼……不必多礼……
【王善人谦恭和悦地将他们一一扶起。
文若虚搀扶着手柱一根竹竿,弓腰驼背的文员外步履蹒跚地来到粥棚前。文员外冲王善人畏畏缩缩发话道。
文员外:敢问这位兄台,您可是常熟县的那位王善人?
王善人:这位老哥,鄙人姓王,名仁义。至于善人的说法,都是乡邻们对在下的抬爱,实在愧不敢当。
文员外:哦。这就是了。前些日子,老朽家中发生了一桩怪事,想必与老哥您有些牵扯。如果您方便的话,今日前来,没有别的意思,只想问个究竟,也算解了老朽心中的疑惑。
王善人:哦!兄台请。
【文若虚扶着父亲,在王善人导引下进得粥棚,几人围坐在一张茶几前,一名帮厨的妇道人家连忙为他们三人斟上茶水。
阿珍阿宝两位招财童子扮作闲杂人等,趴在粥棚边沿的木架上,神色诡秘地张望着文若虚等三人的动静。
文员外:老朽英年做小本生意,攒了八百两散碎银子,将它们铸成八颗银锭,形影不离,陪伴了我二十多年啦!那天晚上,老朽梦见那八颗银锭,化作八名白衣大汉,腰上系着红绫,跟老朽作别,说是要投奔常熟县王善人家去。不知近日贵府可曾发生什么异事?
【阿珍阿宝相视而笑,并不屑地冲文员外哼了一声。
王善人闻言凛然色变,正色言道。
王善人:啊!这位老哥,实不相瞒。前几日我跟两个犬子后院栽树,挖到一只瓷坛,里面果然有红绫扎着的八颗银锭,约合八百两纹银。在下开设粥棚,这些米粮就是用挖到的银子换来的呀!
文员外:(凄苦哀绝的样子)嗷!这就是了……这就是了……
王善人:如果真有其事,在下愿将银两如数奉还。不知……
文若虚:如此看来,王老伯真不失为一个重情重义的仁人君子,这些银两能归属您的名下,济世活人,拯救苍生,也算是适得其所。不过,我们父子俩今日绝非为了追索这些银两而来,能让这么多人渡过饥荒,保全一条性命,我父亲也算没白白辛苦一世!
【文若虚言罢,冲王善人抱拳作礼。
文若虚:王老伯,我们父子告辞了。
【文员外四肢无力,冷汗淋漓,似乎益发苍老了许多,点着竹杖痛哭流涕。
文员外:天数哇……天数哇……我姓文的命该如此……命该如此哇……
【文若虚背着难以行步的父亲走出了粥棚。
王善人急忙吆喝大儿子大宝。
王善人:快!给老人家雇辆马车,把他送回家去。
【荒原古道。
大宝赶着马车,送文若虚父子登上回家的路途。
文员外:儿啊,经过这件事情,我死到临头了,才明白了一个道理。人不但要会挣钱,也要会用钱,哪怕多做些善事,总比白白窝在身边强啊!咱文家日后就指望你了,可千万别学我这个老糊涂哟。
文若虚:爹,您放心好啰,我才不会学您的样子!
阿珍、阿宝两位招财童子亦步亦趋,跟在马车后面。阿宝神色愀然地叹息道。
阿宝:文家也怪可怜的。这一回可把他们害苦了……
阿珍:你懂个屁!文员外把钱财变成了一潭死水,该出的出不去,该进的进不来。这一回让他们出出水,文家的财路也就通了。我们拿了他的,再加倍还给他们不就得啦!
【街市上。
文若虚肩头背着一个褡裢,两头装着许多土制的“叫具”(有些地方也叫“娃娃哨子”)。娃娃哨是往古人造型、或男或女的模具里填充黄泥,中间空虚,背部留有一眼用来吹奏的孔洞,脚下装有沾着纸片的小竹筒,泥人成型后经过阴干、晾晒后再着色的一种能够吹响的儿童玩具。
文若虚一边叫嚷,一边招摇过市。
文若虚:卖“娃娃哨”啰——两枚铜钱一个。“娃娃哨”,眉儿俏,眼儿笑,蒜头鼻子冲天翘,嘴巴一吹哇哇叫。又响又好看的“娃娃哨”,两枚铜钱一个……
【文若虚摸出一个“娃娃哨”,一路呜哩哇啦地吹奏起来。
渐渐地,文若虚身边围上了一群男女孩童,纷纷掏出铜钱,有几个穿着鲜亮的富家孩子一人买了一个,全都捧着“娃娃哨”吹奏起来。顿时,满街都响起了呜哩哇啦的吹奏声。
一名中年商人(简称商人甲)衣着光鲜,摇着扇子打文若虚身旁走过。
商人甲:文老弟,你一天净瞎折腾!这回怎么又改卖“娃娃哨”啰?你这个倒霉蛋该不会又赔本了吧?
文若虚:不会不会!您别老站在门缝里瞧人,十年总要等个润腊月,我就不信我文若虚没时来运转的那一天!您瞧,我这生意多好,这回准赚不赔!
商人甲:哈哈哈哈……但愿如此。可别像上一次卖粽子那样,连人带筐滚进臭水沟里去。
(陕作登字-2014-A-00000705)
【注:本剧本为30集系列电视剧《阿珍阿宝》之一】
(第 一 集)
【终南山玄坛殿。
大殿金碧辉煌,流光溢彩。正堂高悬黄金匾额,上书“正一玄坛元帅”六个熠熠生辉的大字。金匾下方的一张图画上叠集成山的金元宝闪闪发光,令人眼花缭乱。
赵公元帅赵玄坛头顶金冠,身加黄袍,侧着身子,坐在金案后面的一张缀满绿红翡翠宝石的珍珠坐垫上,一手捧着玉如意,一手抚摸着身侧的一只黑色卧虎。
招宝天尊、纳珍天尊、招财使者、利市仙官四大尊者手捧象牙笏板,分列左右两侧。招宝天尊的红色蟒袍前胸圆形图案左右标有“招宝”二字;纳珍天尊的绿色蟒袍前胸圆形图案左右标有“纳珍”二字;招财使者的黑色蟒袍前胸圆形图案左右标有“招财”二字;利市仙官的白色蟒袍前胸圆形图案左右标有“利市”二字。
招财天尊笏板掩面,出班跪奏。
招宝天尊:启奏赵公玄坛元帅,现有苏州东门外染房街文员外,以小本生意起家,每每攒够一百两散碎银子,便将它们熔作一个银锭。如今日积月累,已攒够八颗百两大锭,闲置家中,爱若之宝,算来已有二十余年,却从来没有派作用场。臣招宝天尊特请示元帅,这八百两闲置纹银,该作何处理?
【赵玄坛闻言哂笑着摇了摇头。其余三人窃窃私议起来。
利市仙官:世间竟有如此贪鄙之徒!
纳珍天尊:那八百两纹银闲置二十余年,在他手里,岂不如同废铁一般!
招财使者:这样的守财奴,理应惩戒他一番才是!
赵玄坛:钱财如水,只有在流通过程中才能发挥它的效用。常言道流水不腐,户枢不蠹,有出才能有进,有舍才能有得。目下苏州地面久旱不雨,饿殍遍野。既然这八百两纹银被他变作一潭死水,那就将它们如数召回,发散到有急用的地方去吧!
【招宝天尊随即发声传令。
招宝天尊:传招财童子听令——
【大殿前骨碌碌滚进两颗金光灿灿的大元宝,就地打了个旋儿,化作一对金童玉女般的少男(阿宝)少女(阿珍)。
阿珍敛衽屈身,阿宝拱手长揖。
阿珍、阿宝:阿珍阿宝,参见赵公元帅,四大尊者!
【初夜。苏州东门外染房街文员外寝室。
中产之家的寝室内铺设齐整然并不华贵。英俊倜傥的年轻后生文若虚侍奉老态龙钟的父亲文员外上床就寝。文若虚拉开被子,一条红色丝绦,串着八颗银质元宝大锭从被子里灿露出来,每颗元宝上还扎着一根红丝带。文员外急忙用被子掩住元宝大锭,没好气地瞥了文若虚一眼。
文若虚:父亲大人,目下苏州一域,赤地千里,民不聊生,百姓们饱受饥饿之苦,何不把这些银两换成粟米,借给乡民,也救济了一方百姓。您老将它藏着掖着,该用的时候不用,岂不跟废铜破铁一般?
【初夜。文员外寝室外。
招财二童子掩身窗后,观察着房间的动向。
阿宝:文员外这个儿子,倒还算忠厚。
阿珍:我就喜欢这样的人,以后该帮着他才是!
阿宝:喜欢?世上那么多忠厚人,咋就没听说你喜欢?你该不是见人家长得英俊,思凡了吧!
阿珍:思(撕)你个嘴!
【阿珍说着,便伸手去撕阿宝的嘴唇。两个招财童子说着便撕扯打闹在一起……
【初夜。文员外寝室。
……
文员外:我咋就养了你这么个败家子!老子攒这些钱容易吗?滚!你给我滚!
【文若虚无可奈何地摇了摇头,苦笑着退出寝室。
文员外关上门户,上得床铺,一只膀子穿进系着银锭的红丝绦,用扇子扇灭灯盏,笑嘻嘻抱着八颗银锭躺进被窝……
【夜半月下。文家屋院斑驳的老槐树树荫底下。
浑身熠熠生辉的招财二童子嘬起口唇,打了个响亮的唿哨。
八名腰系红丝带的白衣大汉从文员外寝室方向鱼贯而出,飘至招财二童子面前,半跪身子,拱手作礼。
八名白衣大汉:参见招财二童子!
【夜半。文员外寝室。
朦胧中,文员外进入甜蜜梦乡……
【(梦境)文员外坐于飘浮在雾霭中的一只棺材内,脖颈上挂着那八颗被红丝绦串起来的大银锭。他笑嘻嘻地像捻动佛珠一样,挨个朝那八颗大银锭亲了一口。
突然,那八颗大银锭化作八名腰系红丝带的白衣大汉,鱼贯而行,飘至文员外面前,朝他拱手作礼。其中一名大汉冲他恭而敬之地发了话。
一白衣大汉:禀告主人,二十年来承蒙垂爱。然我等久困您的身边,从来不被役使,辜负了大好身量。今日特来告辞,我等要投托常熟县王善人家去了。
【八名白衣大汉顿时化作八道白光,相继飘然而去。
文员外张皇失措,惊骇不已。
文员外:啊——银子……我的银子……
【夜半。文员外寝室。
文员外从梦魇中愕然惊醒。透过窗外斜射进来的月光,连忙摸索着寻找穿在臂膊上的那八颗大银锭。然而四处空空如也,哪里还有银子的踪影,不禁哭天抢地,大放悲声。
文员外:天啦……银子……我的银子……
【常熟县王善人家后院。
王善人提着一颗树苗,指点着一处靠近院墙的所在,吆喝手执镢头铁铲的大宝、二宝两个儿子挖抗栽树。
王善人:好了。救朝这里着家伙。
【两个儿子挖着挖着,镢头似乎碰到一个坚硬的东西。待他们清除了周围的浮土,底下约一尺多深的地方露出一只黑色瓷坛。
大宝:爹,您瞧,这是什么东西?
王善人:哦!搬出来瞧瞧。
【大宝、二宝将瓷坛搬上地面。王善人解开盖子,瓷坛内露出扎着红色丝带的多枚大银锭。父子三人喜出望外,兴奋不已。
王善人:天啦!我家发财啦!发大财啦!
大宝:银锭!这么大的银锭!
二宝:哎哟我的妈呀!不得了,一颗足有一百两啦!
【父子三人将银锭搬出瓷坛,数了数,竟然有八颗之多。
王善人:八百两……足有八百两纹银啦!想我王仁义何德何能,老天竟然这般厚待于我?
大宝:父亲一生积德行善,救济乡邻,这是老天对您的回报哇!
二宝:可不是!不然,银子怎么会埋在咱家后院?
王善人:为人不可贪心。这些银子是从空里来的,万不可将它全然据为己有。既然老天爷对咱家不薄,咱也要对得住自己良心。如今遭逢大旱,颗粒无收,饿死的百姓不在少数。明日个先从刘瘸子米店籴三千斤大米,开设粥棚,救济那些四处逃难的百姓。
【常熟县王家庄村外大槐树底下。
一座粥棚下,大宝、二宝与几个男女雇员淘米的淘米,熬粥的熬粥,洗碗的洗碗,盛粥的盛粥,忙得不亦乐乎。
讨饭的叫花子与背着行囊、扶老携幼的难民,在粥棚前排着长龙般的阵势,手执破钵残碗,眼巴巴等着舀取大铁锅内的稀粥。
填饱了肚皮的难民或端着稀粥的叫花子们三五成群,跪倒在粥棚前的王善人面前。
众难民及叫花子:谢王善人活命之恩……谢王善人舍粥救命……
王善人:老人家,快快请起,不必多礼……不必多礼……
【王善人谦恭和悦地将他们一一扶起。
文若虚搀扶着手柱一根竹竿,弓腰驼背的文员外步履蹒跚地来到粥棚前。文员外冲王善人畏畏缩缩发话道。
文员外:敢问这位兄台,您可是常熟县的那位王善人?
王善人:这位老哥,鄙人姓王,名仁义。至于善人的说法,都是乡邻们对在下的抬爱,实在愧不敢当。
文员外:哦。这就是了。前些日子,老朽家中发生了一桩怪事,想必与老哥您有些牵扯。如果您方便的话,今日前来,没有别的意思,只想问个究竟,也算解了老朽心中的疑惑。
王善人:哦!兄台请。
【文若虚扶着父亲,在王善人导引下进得粥棚,几人围坐在一张茶几前,一名帮厨的妇道人家连忙为他们三人斟上茶水。
阿珍阿宝两位招财童子扮作闲杂人等,趴在粥棚边沿的木架上,神色诡秘地张望着文若虚等三人的动静。
文员外:老朽英年做小本生意,攒了八百两散碎银子,将它们铸成八颗银锭,形影不离,陪伴了我二十多年啦!那天晚上,老朽梦见那八颗银锭,化作八名白衣大汉,腰上系着红绫,跟老朽作别,说是要投奔常熟县王善人家去。不知近日贵府可曾发生什么异事?
【阿珍阿宝相视而笑,并不屑地冲文员外哼了一声。
王善人闻言凛然色变,正色言道。
王善人:啊!这位老哥,实不相瞒。前几日我跟两个犬子后院栽树,挖到一只瓷坛,里面果然有红绫扎着的八颗银锭,约合八百两纹银。在下开设粥棚,这些米粮就是用挖到的银子换来的呀!
文员外:(凄苦哀绝的样子)嗷!这就是了……这就是了……
王善人:如果真有其事,在下愿将银两如数奉还。不知……
文若虚:如此看来,王老伯真不失为一个重情重义的仁人君子,这些银两能归属您的名下,济世活人,拯救苍生,也算是适得其所。不过,我们父子俩今日绝非为了追索这些银两而来,能让这么多人渡过饥荒,保全一条性命,我父亲也算没白白辛苦一世!
【文若虚言罢,冲王善人抱拳作礼。
文若虚:王老伯,我们父子告辞了。
【文员外四肢无力,冷汗淋漓,似乎益发苍老了许多,点着竹杖痛哭流涕。
文员外:天数哇……天数哇……我姓文的命该如此……命该如此哇……
【文若虚背着难以行步的父亲走出了粥棚。
王善人急忙吆喝大儿子大宝。
王善人:快!给老人家雇辆马车,把他送回家去。
【荒原古道。
大宝赶着马车,送文若虚父子登上回家的路途。
文员外:儿啊,经过这件事情,我死到临头了,才明白了一个道理。人不但要会挣钱,也要会用钱,哪怕多做些善事,总比白白窝在身边强啊!咱文家日后就指望你了,可千万别学我这个老糊涂哟。
文若虚:爹,您放心好啰,我才不会学您的样子!
阿珍、阿宝两位招财童子亦步亦趋,跟在马车后面。阿宝神色愀然地叹息道。
阿宝:文家也怪可怜的。这一回可把他们害苦了……
阿珍:你懂个屁!文员外把钱财变成了一潭死水,该出的出不去,该进的进不来。这一回让他们出出水,文家的财路也就通了。我们拿了他的,再加倍还给他们不就得啦!
【街市上。
文若虚肩头背着一个褡裢,两头装着许多土制的“叫具”(有些地方也叫“娃娃哨子”)。娃娃哨是往古人造型、或男或女的模具里填充黄泥,中间空虚,背部留有一眼用来吹奏的孔洞,脚下装有沾着纸片的小竹筒,泥人成型后经过阴干、晾晒后再着色的一种能够吹响的儿童玩具。
文若虚一边叫嚷,一边招摇过市。
文若虚:卖“娃娃哨”啰——两枚铜钱一个。“娃娃哨”,眉儿俏,眼儿笑,蒜头鼻子冲天翘,嘴巴一吹哇哇叫。又响又好看的“娃娃哨”,两枚铜钱一个……
【文若虚摸出一个“娃娃哨”,一路呜哩哇啦地吹奏起来。
渐渐地,文若虚身边围上了一群男女孩童,纷纷掏出铜钱,有几个穿着鲜亮的富家孩子一人买了一个,全都捧着“娃娃哨”吹奏起来。顿时,满街都响起了呜哩哇啦的吹奏声。
一名中年商人(简称商人甲)衣着光鲜,摇着扇子打文若虚身旁走过。
商人甲:文老弟,你一天净瞎折腾!这回怎么又改卖“娃娃哨”啰?你这个倒霉蛋该不会又赔本了吧?
文若虚:不会不会!您别老站在门缝里瞧人,十年总要等个润腊月,我就不信我文若虚没时来运转的那一天!您瞧,我这生意多好,这回准赚不赔!
商人甲:哈哈哈哈……但愿如此。可别像上一次卖粽子那样,连人带筐滚进臭水沟里去。
上一集
到底了
声明:未经授权不得转载,侵权必究!授权后转载须注明出处:"转自华语剧本网 www.juben.pro"。 [ 如何申请转载 ]
登录 后再戳我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