权属:原创 · 独家授权
字数:23080
成片时长:约75分钟
阅读:11921
发表:2012/12/17
古装
电影剧本
西域(下)
- 故事梗概
- 作品正文
卫青向张骞走了过来,向着他问道:“这个女人是谁?”
卫青用刀尖撩起挛鳀鹰的长发,向她瞧着,刀口的寒光在她的眼前刺人地闪烁着,令她苍白的脸因惊吓而躲闪开。卫青却还在说着:“哦,你认识她吗?真漂亮,是你的仆人?奴隶?我可以放过她,可以把她送给你。”
张骞仰起头来看到了卫青的脸,显然他感到了愤怒,他缓缓地站起身来,放下了挛是鹰。张骞怒怒地盯着卫青,忽然扑上去,抓住了他的衣领,和他搏斗起来。张骞说着:“她不是我的仆人,不是我的奴隶,也不是我的妻子,她只是一个女人,女人,明白吗?一个女人,仅仅为了一个女人,我不允许你这样对待她。”
旁边有人立即过来向两人劝阻着,好容易才将两人拉开架来。卫青整整衣服,向张骞困惑地盯着,而后哼了一声,向回走去。
张骞伏下身体,将挛鳀鹰抱在自己怀中,试图安慰着她,让她惊慌的心情平静下来。此时,挛鳀鹰的嘴里一直喃喃地叫着:“张骞,救我,我会死去的,快救我,救救我的亲人,我的邻居,快救一下那些还没有死去的人们……”
张骞只得安慰着她: “不会的,你会活下去的,我会在这儿,一直和你一起,一起……”
八十九:
战场上。血迹染石,尸骨纵横。黄昏。卫青的军营里歌乐盛行,士兵们在纵酒行乐。
而战场上,夕阳的余光仍然照亮着这片沙漠,残破而荒凉的景色只会令人感到一阵寒冷。张骞独自站在沙场的边缘,在微弱的光线下抚落亡魂。他倍感失落,孤独地走着,在一具具尸体旁边走过,可以明显地看到,这些殉难的人们中,有匈奴人,有汉人,有士兵,有平民,有老人,有儿童,有妇女。
卫青悄悄走到张骞身边,抱歉地说着:“上午的事,我向你道歉……不过, 现在,该我为你接风洗尘了,喝一杯酒,如何?”
张骞并不看卫青:“不, 从今而后,但愿我再也不要见到你。”
卫青呆呆地站了一会,见张骞根本就不再理会他,只好搭讪着离开了。
九十:
帐内。张骞回到自己的寓帐,只见挛鳀鹰正在床上伏着。他走了上去,抚慰着她。
挛鳀鹰啜泣着:“张骞,我不知道该去什么地方,我没有家,没有亲人,什么都没有了。”
张骞:“”
挛鳀鹰:“你还记得吗?有一次在草原上,我对你说,我想去周游世界。现在,带我一起走吧, 带我去长安,我想去长安……我发誓,一到了长安, 我会离开你的。”
张骞:“不会的,我会照顾你,我会说服天子,让他放弃战争, 我会送你回到匈奴草原,让你和你的家人团聚。”
九十一:
卫青命士兵把战俘用绳索缚起,撤往玉门关内。
九十二:
深夜。塞惊魇而醒,骞慰之。
张骞望着挛鹰,渐渐地梦见妻子正倚在窗口,朝他望着。遥远地向他望着,似乎在说着话,但他却听不见。
他走上了楼台,看到了妻子的背影,在窗口的光线中楚楚动人。
妻子感觉到身后有人,便轻盈地转过身。她甜谧的微笑向张骞敞开着,令张骞感到一阵迷醉。
张骞抱起了妻子,向窗外飞去。
九十三:
一路阴悒。
九十四:
关市上。商人,百姓聚集上千,观看着卫青的军队,窃窃私语,评论着。但对张骞等却冷眼相看,只是交头议论他带来的马匹。
张骞倍感失落:“这些马匹不是抢劫来的,而是通过贸易交换来的,前面的军队才抢劫了别人的马匹和人,你们为什么反而欢迎他们呢?”众人哂笑之。
九十五
关中平原。张骞同挛鳀鹰乘坐在一辆马车,挛鳀鹰观看着窗外的风景。
挛鳀鹰:“真漂亮,这儿的风景。”
张骞:“是的。前面不远就是长安了。”
挛鳀鹰:“还有多长时间就到长安了?”
张骞:“今天我们就到长安郊外,要先在那里休整一下,等到明天,天子会在宣平门外举行迎接仪式。”
挛鳀鹰:“她会来接你的。”
张骞:“不知道。她也许不知道我会在这时候回来。”
挛鳀鹰不再言语,张骞问着她:“你会在长安很好的,很好地活下去, 你要相信,明白吗?”
九十六:
宣平门外的一所校场。旌旗猎猎,枪戟闪烁,大小官员列队整齐,皇帝卫兵们在周围肃立,维持着秩序。周围有许多平民也在聚集着,有人牵着牛,荷着犁锄,有人驾着马车,拉着货物,不一而足,争着看热闹,但为禁卫军阻止着,不让他们进入场内。
汉武帝在一座高台上亲自检阅着前线归来的士兵和战俘。
一队队的军队从校场外向观礼台走去,向皇帝致意,示以军礼,而后走过了。之后,卫青和诸位将士骑马过来,同样在观礼台前走过。
接着是一队士兵押着匈奴战俘从校场上走过。
又有一队骑兵驱赶着大群的马匹在前面走过。
观礼台上,武帝和诸位大臣互相指点评论着前面走过的士兵和战俘。
九十七:
校场外。有一使者向张骞示意:“该我们了。”
张骞整顿一下身边的人马,有残余的使者,有各国的大使,有月氏王馈赠的五百匹马,也有几辆大车,上面装满从西域带回来的特产,之后,他们开始向校场内走去。
张骞的人马徐徐地向场内走去,西域各国的使节服饰各异,色彩艳丽,分外耀眼。
他们正在走过皇帝的观礼台。
武帝和诸位大臣们在互相谈论着。
九十八:
卫青和诸位将军,张骞、堂邑父和诸位大使,各国使节等人绕过后面,开始向皇帝的观礼台走去,准备向皇帝复命。他们看到诸位臣僚中有认识的,都互相打着招呼。但可以清楚地看到,有几位武官向着卫青问候着。
张骞看到了公孙弘,顺便地问候着:“丞相身体还好吗?”
公孙弘呵呵地笑着:“我早就不是丞相了,皇帝用人就像是堆柴禾,后来者居上啊。”
卫青行军礼毕,侍立在皇帝一侧。张骞亦率领西域各国使团,来到观礼台上,引导各使节献国书。
九十九:
武帝从张骞手中接过符节,将它放在一位侍卫手中,又问候着张骞: “能够看到你回来,我很高兴。十年了,你一定受到过难以想象的苦难,显得比十年前苍老的多。”
张骞:“陛下同样老了许多。”
武帝:“你给我带来了什么吗?”
张骞:“西域各国很希望同我国通达使节,直接贸易。”
武帝:“我是问,西域各国肯出兵攻打匈奴吗?”
张骞:“在西方,我看到一个非常喜好和平的国家,就是大月氏。 他们忘记了匈奴施加于他们头上的仇恨,他们安居乐业,互相尊重,和睦相处,他们没有军队和监狱.陛下,我们的国家也这样做,不要战争不要杀戳,让人们安定地生活, 不要去攻伐他国。
“在西方,我遇到过一种宗教,据说是四百年前身毒国的一位王子创立的,他叫释迦牟尼。西方的人们都把他叫做佛祖。佛祖说,我们所看到的一切都不过是假像,我们平常所做的,都不是依照人的本性而做的。
“陛下,国家的目的是什么?我一直都在想着这个疑问。在国家和人民之间,到底哪一个是目的,哪一个是手段?如果把人当作手段,而把国家当作目的,那么,我国是最强大的国家,这我们已经成功了;但是人们呢?虽然这个国家无比强大,但人们却生活在一种苦难、悲惨、不自由和忍饥挨饿的状态,我们又要这个国家有什么用呢?
“佛祖说,一切都是虚假的,只有人是真实可信的。要使人的本性处在自由和幸福之中,这是最终极的目的,一切的核心。
“在西方,他们的国家虽然并不强大,但人们却生活在富裕之中,他们没有恐惧,没有压迫,没有担忧,没有奴役,没有死亡的威胁。陛下,我们也可以这样做,不要一切形式的暴力,让我们的刀用来弥合伤口,我们的弓箭用来点燃爱情,让每一个人都生活在田园之中,让人们远离仇恨、杀戮、监狱和刑罚,而让这个世界都充满了和平、爱、关怀。”
武帝不悦,缓缓地拍了几下手:“好,很好,你的话讲完了吗?”又回头对诸位百官说着,“不知道诸位都听明白了吗?”
台下诸位官僚中一阵耸动,纷纷议论起来。
武帝又对卫青问着:“那么你呢?你又为我带来了什么?”
卫青:“我为陛下带来了五千匹马,和二万胡人奴隶,我军斩敌万余级。”
武帝:“我国将士伤亡如何?”
卫青:“基本的情况是,我的主力阵亡两千余人,李广将军因为没有达到预定战场,没有同敌人直接交锋,故没有多少伤亡。公孙贺和公孙敖部阵亡较多。”
武帝:“传令下去,允许为我国效力的士兵购买胡人作他们自己的奴隶, 作为他们的私有财产,并且特别地,给阵亡将士的家属,另加抚恤。”
武帝:“还有,着有司把他们的功绩评定一下,尤其是张骞,卫青, 堂邑氏三人,以便给予他们适当的爵位和官职。”
一百:
张骞宅。先前的几位老太婆大约都已经过世,此时只有一位老太婆依旧在他的大门外靠着,扶着拐杖,眼睛痴惘地望着张骞。张骞推开了久弥尘土的大门,只见上面簌簌地掉落下来许多灰尘,他赶快扑打着,忍住气,向里面走去。
张骞推开了侧门,但同样,屋顶因为门打开时的震动而向下落着尘土。
张骞推开了客厅的门,但见里面几只老鼠正在互相追逐,一见有人开门便仓皇逃走。其它的,只见几张桌子上落满了尘土,满地的残屑,屋角上的蜘蛛网,一片荒凉景象。
张骞推开了卧室的门,但见床第间的衣物依旧还在,只是遍布灰尘,烛台依旧在矮桌子上放着,甚至还有一只碗,里面空空的,一只小虫在艰难地爬行着,却不能爬出碗来。
张骞失落地坐在整齐却沾满灰尘的床第,脸色痴痴的。
张骞出得门来,向旁边看着,只见那位老妪痴呆地望着他,嘴里咕咕哝哝地说着什么,并用手指了指远方。张骞大声地问着:“啊?你在说什么?”
但老妪却依旧是那副样子,依旧没法把话说清楚。
一百零一:
一座巨宅前。张骞走到大门前迟疑地望了一下,便上前扑扑地敲起了大门。
不一会儿,有人开了门,正是梅。但是梅看上去很冷漠,一点没有欣喜之气,只淡淡地问候道:“你回来了?”
张骞:“你还好吗?”
梅:“我已改嫁了。”
张骞感到吃惊,迟疑地看着梅。正好这时梅后面的门开了,一个男人从后面伸出头来,双眼惺忪着,迷惑地看着张骞。梅对他说:“这是我以前的丈夫。”又对张骞说:“这是我现在的丈夫。”
这个男人连忙说:“你们聊吧,我不打扰了。”便缩回头去,关上门了。
梅却没有理会张骞的表情和心情,说着:“我们现在各有各的情况,你有你的功名前途,而我已经没有任何想法了。”
梅娘叫远处广场上正在打马球的少年,少年驰至:“妈,什么事?”
梅:“这是你的父亲,去见他一下。”
少年一愣,定定地看着张骞,过了一会,令张骞也无所适从。张骞搭主讪着:“是么?这么大了?十年了。”
少年十分冷漠,返身欲走:“妈,明天我要和朋友们一起应征羽林军,我想去边疆玩。
梅:“我一个人在这儿受尽了苦难。”
梅回去了,关上了门。骞失落而去。
一百零二:
街上。骞行如丧。
一队军队正在大街上列队行进,骑兵和步兵井然有序地走过张骞,明枪暗戟,金甲错刀,战旗猎猎,显见威武之相。街边聚集了许多人在观看,议论纷起。
张骞却并不顾及这些,他只是一个人地在街边人群中失落地行走着。
一家酒肆前。透过窗户,张骞看到几位女子正在酒肆里和顾客们陪酒作乐,其中一位女子是他所熟悉的,是的,他定定地看着,辨认着,逐渐地认清了,这位女子正是挛鳀鹰。张骞站住了,他一直在向挛鳀鹰望着,不知道他想作什么,不知道他在想些什么。
而张骞的背后,正是一家冶铁铺,只见店铺的老板和几位伙计正在紧张地锻制着铁器。可以分明地看到,他们在钻铺外面摆放着各种锻制好的兵器,诸如刀剑予戟。
此时,挛鳀鹰忽然看见在站在街头的张骞,她停止了与顾客的调情,走到窗口,倚靠在窗棂边,向外望着张骞。
卫青用刀尖撩起挛鳀鹰的长发,向她瞧着,刀口的寒光在她的眼前刺人地闪烁着,令她苍白的脸因惊吓而躲闪开。卫青却还在说着:“哦,你认识她吗?真漂亮,是你的仆人?奴隶?我可以放过她,可以把她送给你。”
张骞仰起头来看到了卫青的脸,显然他感到了愤怒,他缓缓地站起身来,放下了挛是鹰。张骞怒怒地盯着卫青,忽然扑上去,抓住了他的衣领,和他搏斗起来。张骞说着:“她不是我的仆人,不是我的奴隶,也不是我的妻子,她只是一个女人,女人,明白吗?一个女人,仅仅为了一个女人,我不允许你这样对待她。”
旁边有人立即过来向两人劝阻着,好容易才将两人拉开架来。卫青整整衣服,向张骞困惑地盯着,而后哼了一声,向回走去。
张骞伏下身体,将挛鳀鹰抱在自己怀中,试图安慰着她,让她惊慌的心情平静下来。此时,挛鳀鹰的嘴里一直喃喃地叫着:“张骞,救我,我会死去的,快救我,救救我的亲人,我的邻居,快救一下那些还没有死去的人们……”
张骞只得安慰着她: “不会的,你会活下去的,我会在这儿,一直和你一起,一起……”
八十九:
战场上。血迹染石,尸骨纵横。黄昏。卫青的军营里歌乐盛行,士兵们在纵酒行乐。
而战场上,夕阳的余光仍然照亮着这片沙漠,残破而荒凉的景色只会令人感到一阵寒冷。张骞独自站在沙场的边缘,在微弱的光线下抚落亡魂。他倍感失落,孤独地走着,在一具具尸体旁边走过,可以明显地看到,这些殉难的人们中,有匈奴人,有汉人,有士兵,有平民,有老人,有儿童,有妇女。
卫青悄悄走到张骞身边,抱歉地说着:“上午的事,我向你道歉……不过, 现在,该我为你接风洗尘了,喝一杯酒,如何?”
张骞并不看卫青:“不, 从今而后,但愿我再也不要见到你。”
卫青呆呆地站了一会,见张骞根本就不再理会他,只好搭讪着离开了。
九十:
帐内。张骞回到自己的寓帐,只见挛鳀鹰正在床上伏着。他走了上去,抚慰着她。
挛鳀鹰啜泣着:“张骞,我不知道该去什么地方,我没有家,没有亲人,什么都没有了。”
张骞:“”
挛鳀鹰:“你还记得吗?有一次在草原上,我对你说,我想去周游世界。现在,带我一起走吧, 带我去长安,我想去长安……我发誓,一到了长安, 我会离开你的。”
张骞:“不会的,我会照顾你,我会说服天子,让他放弃战争, 我会送你回到匈奴草原,让你和你的家人团聚。”
九十一:
卫青命士兵把战俘用绳索缚起,撤往玉门关内。
九十二:
深夜。塞惊魇而醒,骞慰之。
张骞望着挛鹰,渐渐地梦见妻子正倚在窗口,朝他望着。遥远地向他望着,似乎在说着话,但他却听不见。
他走上了楼台,看到了妻子的背影,在窗口的光线中楚楚动人。
妻子感觉到身后有人,便轻盈地转过身。她甜谧的微笑向张骞敞开着,令张骞感到一阵迷醉。
张骞抱起了妻子,向窗外飞去。
九十三:
一路阴悒。
九十四:
关市上。商人,百姓聚集上千,观看着卫青的军队,窃窃私语,评论着。但对张骞等却冷眼相看,只是交头议论他带来的马匹。
张骞倍感失落:“这些马匹不是抢劫来的,而是通过贸易交换来的,前面的军队才抢劫了别人的马匹和人,你们为什么反而欢迎他们呢?”众人哂笑之。
九十五
关中平原。张骞同挛鳀鹰乘坐在一辆马车,挛鳀鹰观看着窗外的风景。
挛鳀鹰:“真漂亮,这儿的风景。”
张骞:“是的。前面不远就是长安了。”
挛鳀鹰:“还有多长时间就到长安了?”
张骞:“今天我们就到长安郊外,要先在那里休整一下,等到明天,天子会在宣平门外举行迎接仪式。”
挛鳀鹰:“她会来接你的。”
张骞:“不知道。她也许不知道我会在这时候回来。”
挛鳀鹰不再言语,张骞问着她:“你会在长安很好的,很好地活下去, 你要相信,明白吗?”
九十六:
宣平门外的一所校场。旌旗猎猎,枪戟闪烁,大小官员列队整齐,皇帝卫兵们在周围肃立,维持着秩序。周围有许多平民也在聚集着,有人牵着牛,荷着犁锄,有人驾着马车,拉着货物,不一而足,争着看热闹,但为禁卫军阻止着,不让他们进入场内。
汉武帝在一座高台上亲自检阅着前线归来的士兵和战俘。
一队队的军队从校场外向观礼台走去,向皇帝致意,示以军礼,而后走过了。之后,卫青和诸位将士骑马过来,同样在观礼台前走过。
接着是一队士兵押着匈奴战俘从校场上走过。
又有一队骑兵驱赶着大群的马匹在前面走过。
观礼台上,武帝和诸位大臣互相指点评论着前面走过的士兵和战俘。
九十七:
校场外。有一使者向张骞示意:“该我们了。”
张骞整顿一下身边的人马,有残余的使者,有各国的大使,有月氏王馈赠的五百匹马,也有几辆大车,上面装满从西域带回来的特产,之后,他们开始向校场内走去。
张骞的人马徐徐地向场内走去,西域各国的使节服饰各异,色彩艳丽,分外耀眼。
他们正在走过皇帝的观礼台。
武帝和诸位大臣们在互相谈论着。
九十八:
卫青和诸位将军,张骞、堂邑父和诸位大使,各国使节等人绕过后面,开始向皇帝的观礼台走去,准备向皇帝复命。他们看到诸位臣僚中有认识的,都互相打着招呼。但可以清楚地看到,有几位武官向着卫青问候着。
张骞看到了公孙弘,顺便地问候着:“丞相身体还好吗?”
公孙弘呵呵地笑着:“我早就不是丞相了,皇帝用人就像是堆柴禾,后来者居上啊。”
卫青行军礼毕,侍立在皇帝一侧。张骞亦率领西域各国使团,来到观礼台上,引导各使节献国书。
九十九:
武帝从张骞手中接过符节,将它放在一位侍卫手中,又问候着张骞: “能够看到你回来,我很高兴。十年了,你一定受到过难以想象的苦难,显得比十年前苍老的多。”
张骞:“陛下同样老了许多。”
武帝:“你给我带来了什么吗?”
张骞:“西域各国很希望同我国通达使节,直接贸易。”
武帝:“我是问,西域各国肯出兵攻打匈奴吗?”
张骞:“在西方,我看到一个非常喜好和平的国家,就是大月氏。 他们忘记了匈奴施加于他们头上的仇恨,他们安居乐业,互相尊重,和睦相处,他们没有军队和监狱.陛下,我们的国家也这样做,不要战争不要杀戳,让人们安定地生活, 不要去攻伐他国。
“在西方,我遇到过一种宗教,据说是四百年前身毒国的一位王子创立的,他叫释迦牟尼。西方的人们都把他叫做佛祖。佛祖说,我们所看到的一切都不过是假像,我们平常所做的,都不是依照人的本性而做的。
“陛下,国家的目的是什么?我一直都在想着这个疑问。在国家和人民之间,到底哪一个是目的,哪一个是手段?如果把人当作手段,而把国家当作目的,那么,我国是最强大的国家,这我们已经成功了;但是人们呢?虽然这个国家无比强大,但人们却生活在一种苦难、悲惨、不自由和忍饥挨饿的状态,我们又要这个国家有什么用呢?
“佛祖说,一切都是虚假的,只有人是真实可信的。要使人的本性处在自由和幸福之中,这是最终极的目的,一切的核心。
“在西方,他们的国家虽然并不强大,但人们却生活在富裕之中,他们没有恐惧,没有压迫,没有担忧,没有奴役,没有死亡的威胁。陛下,我们也可以这样做,不要一切形式的暴力,让我们的刀用来弥合伤口,我们的弓箭用来点燃爱情,让每一个人都生活在田园之中,让人们远离仇恨、杀戮、监狱和刑罚,而让这个世界都充满了和平、爱、关怀。”
武帝不悦,缓缓地拍了几下手:“好,很好,你的话讲完了吗?”又回头对诸位百官说着,“不知道诸位都听明白了吗?”
台下诸位官僚中一阵耸动,纷纷议论起来。
武帝又对卫青问着:“那么你呢?你又为我带来了什么?”
卫青:“我为陛下带来了五千匹马,和二万胡人奴隶,我军斩敌万余级。”
武帝:“我国将士伤亡如何?”
卫青:“基本的情况是,我的主力阵亡两千余人,李广将军因为没有达到预定战场,没有同敌人直接交锋,故没有多少伤亡。公孙贺和公孙敖部阵亡较多。”
武帝:“传令下去,允许为我国效力的士兵购买胡人作他们自己的奴隶, 作为他们的私有财产,并且特别地,给阵亡将士的家属,另加抚恤。”
武帝:“还有,着有司把他们的功绩评定一下,尤其是张骞,卫青, 堂邑氏三人,以便给予他们适当的爵位和官职。”
一百:
张骞宅。先前的几位老太婆大约都已经过世,此时只有一位老太婆依旧在他的大门外靠着,扶着拐杖,眼睛痴惘地望着张骞。张骞推开了久弥尘土的大门,只见上面簌簌地掉落下来许多灰尘,他赶快扑打着,忍住气,向里面走去。
张骞推开了侧门,但同样,屋顶因为门打开时的震动而向下落着尘土。
张骞推开了客厅的门,但见里面几只老鼠正在互相追逐,一见有人开门便仓皇逃走。其它的,只见几张桌子上落满了尘土,满地的残屑,屋角上的蜘蛛网,一片荒凉景象。
张骞推开了卧室的门,但见床第间的衣物依旧还在,只是遍布灰尘,烛台依旧在矮桌子上放着,甚至还有一只碗,里面空空的,一只小虫在艰难地爬行着,却不能爬出碗来。
张骞失落地坐在整齐却沾满灰尘的床第,脸色痴痴的。
张骞出得门来,向旁边看着,只见那位老妪痴呆地望着他,嘴里咕咕哝哝地说着什么,并用手指了指远方。张骞大声地问着:“啊?你在说什么?”
但老妪却依旧是那副样子,依旧没法把话说清楚。
一百零一:
一座巨宅前。张骞走到大门前迟疑地望了一下,便上前扑扑地敲起了大门。
不一会儿,有人开了门,正是梅。但是梅看上去很冷漠,一点没有欣喜之气,只淡淡地问候道:“你回来了?”
张骞:“你还好吗?”
梅:“我已改嫁了。”
张骞感到吃惊,迟疑地看着梅。正好这时梅后面的门开了,一个男人从后面伸出头来,双眼惺忪着,迷惑地看着张骞。梅对他说:“这是我以前的丈夫。”又对张骞说:“这是我现在的丈夫。”
这个男人连忙说:“你们聊吧,我不打扰了。”便缩回头去,关上门了。
梅却没有理会张骞的表情和心情,说着:“我们现在各有各的情况,你有你的功名前途,而我已经没有任何想法了。”
梅娘叫远处广场上正在打马球的少年,少年驰至:“妈,什么事?”
梅:“这是你的父亲,去见他一下。”
少年一愣,定定地看着张骞,过了一会,令张骞也无所适从。张骞搭主讪着:“是么?这么大了?十年了。”
少年十分冷漠,返身欲走:“妈,明天我要和朋友们一起应征羽林军,我想去边疆玩。
梅:“我一个人在这儿受尽了苦难。”
梅回去了,关上了门。骞失落而去。
一百零二:
街上。骞行如丧。
一队军队正在大街上列队行进,骑兵和步兵井然有序地走过张骞,明枪暗戟,金甲错刀,战旗猎猎,显见威武之相。街边聚集了许多人在观看,议论纷起。
张骞却并不顾及这些,他只是一个人地在街边人群中失落地行走着。
一家酒肆前。透过窗户,张骞看到几位女子正在酒肆里和顾客们陪酒作乐,其中一位女子是他所熟悉的,是的,他定定地看着,辨认着,逐渐地认清了,这位女子正是挛鳀鹰。张骞站住了,他一直在向挛鳀鹰望着,不知道他想作什么,不知道他在想些什么。
而张骞的背后,正是一家冶铁铺,只见店铺的老板和几位伙计正在紧张地锻制着铁器。可以分明地看到,他们在钻铺外面摆放着各种锻制好的兵器,诸如刀剑予戟。
此时,挛鳀鹰忽然看见在站在街头的张骞,她停止了与顾客的调情,走到窗口,倚靠在窗棂边,向外望着张骞。
声明:未经授权不得转载,侵权必究!授权后转载须注明出处:"转自华语剧本网 www.juben.pro"。 [ 如何申请转载 ]
登录 后再戳我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