权属:原创 · 普通授权
字数:42082
成片时长:每集约47分钟
阅读:7227
发表:2021/12/24
40集 主旋律,家庭 电视剧剧本
《我们都有一个家》第1-3集
- 故事梗概
- 分集提纲
- 作品卖点
- 作品正文
爱国:(脸上又现出了悲戚)我没想让妈伤心,也不想惹她生气,我其实也是个孝女。但是也不知怎么了,我一跟妈说话就容易激动。我就不明白为什么爱得越深伤害就越重!”
爱华:(叹息一声)其实你和妈很多方面是相似的!(见看爱国点头,又说)姐,别在家里讲道理,更不能和老人叫真。说话的时候一定不要带着情绪,否则的话不仅影响到别人的心情,也会影响到你自己,知道吗?
爱国点点头表示了认可。
田智:爱华,你走的时候我们就不送你了,自己在外边好好保重!
爱华:不用送了。不过姐夫,我姐姐她性子急,又爱较真,你可都得包容啊!
田智:那当然,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嘛!(这话显然是给爱国听的。)
27、爱国家 书房 夜
书房里,台灯下,爱国小心地打开了小木箱。
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张黑白照片。照片上有十五位上世纪六十年代装束的人,其中有两位三十六七岁的妇女。
照片上方一行小字:某某省进藏人员纪念。落款时间是1963年某月。
爱国在照片上辨认着,找到了照片里的父亲。三十五岁的父亲,穿着中山装和布鞋,坐在前排最右边,好像正看着爱国。爱国的手指在父亲的脸上抚摸着,一大滴眼泪涌出眼眶落在了照片上。
爱国擦去照片上的泪水小心放好,又看到了小箱子里已经泛黄的十几个笔记本。
爱国抽出一本笔记本翻了翻,再抽出一本翻翻,十几个本子都被她一一取了出来。
爱国找到了1963年的那本,贪婪的双眼盯了上去。
28、田有余家 日 内
这是一座八十年代初期的复式建筑。宽敞的大院子各种蔬菜生机盎然,樱桃、杏子、梨树、香椿等要么硕果累累,要么花团锦簇,要么诱人馋欲。
七十多岁的谭美兰仍然不失贤淑和优雅的气质,此时她正坐在门厅的马扎上择韭菜。
爱国在厨房里和面。待把面醒着,又把面板、擀面杖等都准备好,就过来蹲在地上和婆婆一起择韭菜。
美兰:(把一个马扎递给了爱国,亲切地对她说)来,爱国,坐着歇会儿。
爱国:(显然在婆婆这里更自在放松)妈,我不累。
美兰:还不累呢,都五十岁的人了嘛!
爱国:是啊,小的时候盼着什么时候才能长大啊!长大了以后又觉得离五十岁还很遥远,可没怎么觉得就到了呢!
美兰:以后别那么累了,不管是在家里还是在单位里悠着点干就行了!
爱国:嗯,妈我记住了。(爱国往婆婆跟前凑凑,问)妈,我说的那事,您跟爸爸说了吗?
正在这时,八十多岁的田有余,拿着刚刚写好的一幅“寿”字,从楼上慢慢走了下来,他喜滋滋地自我欣赏着,却突然听到了老伴和儿媳的对话。
美兰:爱国呀,这是你自己的事,你自己拿主意,不用征求那么多人的意见。无非就是好和坏这么两个结果,不过都是自己来担当嘛!
爱国:妈,我不是怕您和爸爸担心嘛!
美兰:(拉着爱国,慈祥地看着她)爱国呀,还有比妈当年带着两个孩子去西藏更难的吗?
爱国:妈……
美兰:(鼓励地)孩子,去吧。自己想做的事情就赶紧去做,不要给自己留下遗憾!不过可别忘了去替我看看山里水姆和田园,那可是个好女人和好孩子啊!
老田:(听到这话满意地笑了,却装做什么都没听见的样子踱着方步走出来,向美兰和爱国炫耀道)来,你们娘俩看看,我的书法水平是不是又提高了?
爱国:(惊喜地站了起来)爸爸,您该不会是听到我和妈说的话了吧?
29、鲁琪家 夜 内
鲁琪和爱国紧拉着手站在门口。
冬梅有点失魂落魄地在屋里转圈。
鲁琪:当年我们进藏,走了近两个月呢!
爱国:文成公主还走了两年呢!
鲁琪:是啊,时代不一样了!
爱国:爸爸,您就把心放肚子里吧。我明天下午就从拉萨给您打电话。
鲁琪:你可一定要注意安全和身体啊!
爱国:(似有一种期待和冲动,但还是忍住了。她回头对冬梅说)妈,我走了!”
冬梅:(叹了口气挥挥手)走吧,走吧,我管不了,我也不管了。(说着眼圈竟然红了。)
30、泛海小区 夜 外
走出父母的小院后,爱国再回头看了看父母所在的方向,知道他们不可能再看到自己了,就扶住一棵树无声地哭了起来。
天上的星星此时已经开始眨巴着眼睛:
远处大楼的霓虹灯光色彩斑斓地炫耀着自己;
院子里的路灯闪着幽幽的青光,折射着忧郁悲伤的爱国。
31、鲁琪家 夜 内
鲁琪:(安慰着冬梅)你就放心好了!当年条件那么差,你都一个人去了西藏。
冬梅:那能一样吗!她吃过我那么多苦吗?
鲁琪:你那仅仅是身体和物质上的苦!你知道心灵上的苦和精神上的苦是什么滋味吗?
冬梅:什么心灵,什么精神,那些能看得见摸得着吗,那些能当饭吃呀!
鲁琪:(笑着指她)你看,说着说着,又说到吃饭上了。
32、爱国家 夜 内
客厅里已经放着一个拉杆箱和一个旅行包。田智还是不放心地又检查了一下。然后又去给爱国热奶。
书房里的挂钟已经指向了十二点,爱国还在翻看笔记本,并不时往本子上记着什么。
田智:(把牛奶递给妻子)别看了,快喝了睡吧,明天还要早起呢!
爱国抻个懒腰,用手捂着哈欠连天的嘴,终于不舍地合上了本子。
爱国胡乱地擦了把脸,服下了两粒安眠药。跟丈夫一起上床躺下,不一会儿田智就发出了均匀的鼾声,爱国的眼睛却怎么也闭不上。
她又加服了一粒安眠药,还是展转反侧难以入眠。
她干脆把两只手垫在脑后睁大了眼睛,眼前却浮现出那些已经逝去的岁月,往事如一幅历史的画卷,缓缓地在脑海展开……
爱国:(画外音)那年我才六岁,也是个天真快乐无忧无虑的小女孩。但谁能想到,命运的河流会在什么地方拐弯呢!五十年的时光岁月啊,竟把那么多挥之不去的痕迹留在了我记忆的屏幕上……
第二集
1、某公社驻地 晨 外
上世纪六十年代初。
“学习雷锋好榜样,终忠于革命忠于党”的歌声中,撞进人们视野的是土墙、土路、土房和穿戴土气的人们。
在东西向大街的中段,坐落着红旗公社党委大院,大门口挂着“红旗公社党委”的大牌子。大门两侧的墙上,有“向雷锋同志学习”和“多快好省建设社会主义”的大字。
党委大院是一个四合院。正面有十间座北朝南的办公用平房,东西两侧各有六间,分别是单职工宿舍和伙房,与北屋相对的是东西各三间座南朝北的平房,中间四间房的空间是通向大街的过道。
沐浴在晨光里的公社驻地,勃勃生机和活力昭示着人心思变。
2、鲁琪家 晨 外
四合院坐南朝北的西头临街三间,门前被打扫得干干净净,扫把锨把镢头等各种物品在北窗户外摆放得井然有序。门口前的下水道边,有两株芍药和月季,看出了主人对待生活的态度。
3、街上 晨 外
鸡鸣狗吠中,背着晨曦走来了小学老师庄仁和。他二十七八岁的年纪,留着分头,穿着制服,插着钢笔,一边把瓜干填进口里,一边匆匆赶路,路遇乡邻与他招呼,他目不斜视地“嗯”一声,显得趾高气扬。瓜干噎得他脖子不时地抻一下,他环视一下周围没人看到,便摇头晃脑捋脖子,卑琐小气掩饰不住地跑了出来。
4、鲁琪家 晨 内
鲁琪的母亲鲁王氏,五十多岁的年纪,圆圆的脸盘白白净净,头发一丝不乱地梳在脑后,洗得发了白的偏襟大褂穿在身上板板正正,黑色的夹裤扎着裤脚。一双小脚告诉人们,这是一位从封建社会一路走来的家庭妇女。晨光从临街的窗棂里钻进来洒在她的身上,就像一尊精神雕像。
鲁王氏掀开还冒着热气的锅盖,里边是用地瓜面蒸的窝头,在高梁杆做成的箅子上,像国军的头盔般发着亮光。见没人注意,她把用笊篱遮住的两个鸡蛋和两个玉米面饼子再放进了锅里,盖上了锅盖。
年仅三岁的小爱军睡眼惺忪地从东间出来。
鲁王氏:(慈爱地说)军啊,你睡醒了,快到外边撒尿去,撒完尿咱们就吃饭。
小爱军:(咕嘟着小嘴)奶奶,我不想吃地瓜干了。
鲁王氏:好,俺军不爱吃地瓜干,咱今天就不吃了。快去,奶奶给你留着好吃的呢!
小爱军慢慢腾腾地走到门外,鲁王氏给他拿了件衣服穿上。
西间里的韩冬梅,三十一二岁的年纪,娇好的面容干练的气质,留着齐肩短发,穿一件灰色双排扣列宁服。虽然已怀有六七个月的身孕,仍然干净利落。这时她正在炕沿上给小爱国头上扎蝴蝶结。
六岁的小爱国穿着花褂花裤花鞋,手里拿着一个没打开的熟鸡蛋玩弄着。
小爱国:妈妈,你以后别叫我小民了,我不是都有学名了嘛!
冬梅:(把小爱国仰起的头轻轻按了下去)好,以后叫你鲁金枝就是了!
5、鲁琪家 晨 外
走进院来的庄仁和整一整自己的衣冠,清了清刚刚被噎着过的嗓子,有点拘谨又有点装腔作势地站好,然后腰略一弯,小心地问道:“鲁金芝同学吃饭了吗?”
鲁王氏:(闻声走出来)哦,是庄老师呀?你这么早啊!
庄仁和:(谦卑地说)鲁大娘,我早早地吃了饭,就是为了早点来接鲁金枝同学去上学的。
鲁王氏:(显然是自豪的)哎吆,看看你,还麻烦你接呀!
庄仁和:大娘,不麻烦,这都是我们应该做的。
鲁王氏:看看你,这么年轻,就干的这么好。给我孙女起的名字多好听呀?
庄仁和:是这孩子本身就是金枝玉叶嘛!金子能显出大富大贵,芝麻还有节节高的意思!都体现着身份地位呢!
冬梅:(从里屋出来听到了这话,淡淡地说)小孩子有什么身份地位,还不得将来自己闯去!
鲁王氏:我孙女要是个男孩子,将来肯定也是好样的!
冬梅:(不以为然地说)女孩子也照样可以是好样的。对吧,鲁金枝同学?
小爱国:(刚从里间出来的小爱国礼貌地)庄老师好!
庄仁和:鲁金枝同学好!你还没吃完饭吧?咱们不着急,你好好吃饭,我在外边等你。
冬梅:(毫不客气地对庄仁)你回去吧,让她自己去学校就行,以后也不用你接。
庄仁和:(讪讪地又不得不地)那,韩主任,您忙,您忙吧!”
6、田野里 晨 外
远景中,金色的麦浪在清晨的阳光照耀下熠熠生辉。大片的麦田小道上,停着几辆老式的自行车。
近景中,一只大手掐下了一个成熟的麦穗,两只手搓了搓,然后放进嘴里嚼着。
嚼麦穗的人正是主人公鲁琪。他三十五岁的年纪,健壮的体魄,敦厚的脸庞,和善的眼睛里满是忠诚与厚道,举手投足间透着老成持重稳健成熟。
鲁琪:(对身边的副书记任伯温说)从小庄子到张家屯这一片,都熟的差不多了,我们可以考虑从西往东开镰,压茬进行麦收吧。
任伯温:那我们就先召开夏收动员会。
爱华:(叹息一声)其实你和妈很多方面是相似的!(见看爱国点头,又说)姐,别在家里讲道理,更不能和老人叫真。说话的时候一定不要带着情绪,否则的话不仅影响到别人的心情,也会影响到你自己,知道吗?
爱国点点头表示了认可。
田智:爱华,你走的时候我们就不送你了,自己在外边好好保重!
爱华:不用送了。不过姐夫,我姐姐她性子急,又爱较真,你可都得包容啊!
田智:那当然,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嘛!(这话显然是给爱国听的。)
27、爱国家 书房 夜
书房里,台灯下,爱国小心地打开了小木箱。
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张黑白照片。照片上有十五位上世纪六十年代装束的人,其中有两位三十六七岁的妇女。
照片上方一行小字:某某省进藏人员纪念。落款时间是1963年某月。
爱国在照片上辨认着,找到了照片里的父亲。三十五岁的父亲,穿着中山装和布鞋,坐在前排最右边,好像正看着爱国。爱国的手指在父亲的脸上抚摸着,一大滴眼泪涌出眼眶落在了照片上。
爱国擦去照片上的泪水小心放好,又看到了小箱子里已经泛黄的十几个笔记本。
爱国抽出一本笔记本翻了翻,再抽出一本翻翻,十几个本子都被她一一取了出来。
爱国找到了1963年的那本,贪婪的双眼盯了上去。
28、田有余家 日 内
这是一座八十年代初期的复式建筑。宽敞的大院子各种蔬菜生机盎然,樱桃、杏子、梨树、香椿等要么硕果累累,要么花团锦簇,要么诱人馋欲。
七十多岁的谭美兰仍然不失贤淑和优雅的气质,此时她正坐在门厅的马扎上择韭菜。
爱国在厨房里和面。待把面醒着,又把面板、擀面杖等都准备好,就过来蹲在地上和婆婆一起择韭菜。
美兰:(把一个马扎递给了爱国,亲切地对她说)来,爱国,坐着歇会儿。
爱国:(显然在婆婆这里更自在放松)妈,我不累。
美兰:还不累呢,都五十岁的人了嘛!
爱国:是啊,小的时候盼着什么时候才能长大啊!长大了以后又觉得离五十岁还很遥远,可没怎么觉得就到了呢!
美兰:以后别那么累了,不管是在家里还是在单位里悠着点干就行了!
爱国:嗯,妈我记住了。(爱国往婆婆跟前凑凑,问)妈,我说的那事,您跟爸爸说了吗?
正在这时,八十多岁的田有余,拿着刚刚写好的一幅“寿”字,从楼上慢慢走了下来,他喜滋滋地自我欣赏着,却突然听到了老伴和儿媳的对话。
美兰:爱国呀,这是你自己的事,你自己拿主意,不用征求那么多人的意见。无非就是好和坏这么两个结果,不过都是自己来担当嘛!
爱国:妈,我不是怕您和爸爸担心嘛!
美兰:(拉着爱国,慈祥地看着她)爱国呀,还有比妈当年带着两个孩子去西藏更难的吗?
爱国:妈……
美兰:(鼓励地)孩子,去吧。自己想做的事情就赶紧去做,不要给自己留下遗憾!不过可别忘了去替我看看山里水姆和田园,那可是个好女人和好孩子啊!
老田:(听到这话满意地笑了,却装做什么都没听见的样子踱着方步走出来,向美兰和爱国炫耀道)来,你们娘俩看看,我的书法水平是不是又提高了?
爱国:(惊喜地站了起来)爸爸,您该不会是听到我和妈说的话了吧?
29、鲁琪家 夜 内
鲁琪和爱国紧拉着手站在门口。
冬梅有点失魂落魄地在屋里转圈。
鲁琪:当年我们进藏,走了近两个月呢!
爱国:文成公主还走了两年呢!
鲁琪:是啊,时代不一样了!
爱国:爸爸,您就把心放肚子里吧。我明天下午就从拉萨给您打电话。
鲁琪:你可一定要注意安全和身体啊!
爱国:(似有一种期待和冲动,但还是忍住了。她回头对冬梅说)妈,我走了!”
冬梅:(叹了口气挥挥手)走吧,走吧,我管不了,我也不管了。(说着眼圈竟然红了。)
30、泛海小区 夜 外
走出父母的小院后,爱国再回头看了看父母所在的方向,知道他们不可能再看到自己了,就扶住一棵树无声地哭了起来。
天上的星星此时已经开始眨巴着眼睛:
远处大楼的霓虹灯光色彩斑斓地炫耀着自己;
院子里的路灯闪着幽幽的青光,折射着忧郁悲伤的爱国。
31、鲁琪家 夜 内
鲁琪:(安慰着冬梅)你就放心好了!当年条件那么差,你都一个人去了西藏。
冬梅:那能一样吗!她吃过我那么多苦吗?
鲁琪:你那仅仅是身体和物质上的苦!你知道心灵上的苦和精神上的苦是什么滋味吗?
冬梅:什么心灵,什么精神,那些能看得见摸得着吗,那些能当饭吃呀!
鲁琪:(笑着指她)你看,说着说着,又说到吃饭上了。
32、爱国家 夜 内
客厅里已经放着一个拉杆箱和一个旅行包。田智还是不放心地又检查了一下。然后又去给爱国热奶。
书房里的挂钟已经指向了十二点,爱国还在翻看笔记本,并不时往本子上记着什么。
田智:(把牛奶递给妻子)别看了,快喝了睡吧,明天还要早起呢!
爱国抻个懒腰,用手捂着哈欠连天的嘴,终于不舍地合上了本子。
爱国胡乱地擦了把脸,服下了两粒安眠药。跟丈夫一起上床躺下,不一会儿田智就发出了均匀的鼾声,爱国的眼睛却怎么也闭不上。
她又加服了一粒安眠药,还是展转反侧难以入眠。
她干脆把两只手垫在脑后睁大了眼睛,眼前却浮现出那些已经逝去的岁月,往事如一幅历史的画卷,缓缓地在脑海展开……
爱国:(画外音)那年我才六岁,也是个天真快乐无忧无虑的小女孩。但谁能想到,命运的河流会在什么地方拐弯呢!五十年的时光岁月啊,竟把那么多挥之不去的痕迹留在了我记忆的屏幕上……
第二集
1、某公社驻地 晨 外
上世纪六十年代初。
“学习雷锋好榜样,终忠于革命忠于党”的歌声中,撞进人们视野的是土墙、土路、土房和穿戴土气的人们。
在东西向大街的中段,坐落着红旗公社党委大院,大门口挂着“红旗公社党委”的大牌子。大门两侧的墙上,有“向雷锋同志学习”和“多快好省建设社会主义”的大字。
党委大院是一个四合院。正面有十间座北朝南的办公用平房,东西两侧各有六间,分别是单职工宿舍和伙房,与北屋相对的是东西各三间座南朝北的平房,中间四间房的空间是通向大街的过道。
沐浴在晨光里的公社驻地,勃勃生机和活力昭示着人心思变。
2、鲁琪家 晨 外
四合院坐南朝北的西头临街三间,门前被打扫得干干净净,扫把锨把镢头等各种物品在北窗户外摆放得井然有序。门口前的下水道边,有两株芍药和月季,看出了主人对待生活的态度。
3、街上 晨 外
鸡鸣狗吠中,背着晨曦走来了小学老师庄仁和。他二十七八岁的年纪,留着分头,穿着制服,插着钢笔,一边把瓜干填进口里,一边匆匆赶路,路遇乡邻与他招呼,他目不斜视地“嗯”一声,显得趾高气扬。瓜干噎得他脖子不时地抻一下,他环视一下周围没人看到,便摇头晃脑捋脖子,卑琐小气掩饰不住地跑了出来。
4、鲁琪家 晨 内
鲁琪的母亲鲁王氏,五十多岁的年纪,圆圆的脸盘白白净净,头发一丝不乱地梳在脑后,洗得发了白的偏襟大褂穿在身上板板正正,黑色的夹裤扎着裤脚。一双小脚告诉人们,这是一位从封建社会一路走来的家庭妇女。晨光从临街的窗棂里钻进来洒在她的身上,就像一尊精神雕像。
鲁王氏掀开还冒着热气的锅盖,里边是用地瓜面蒸的窝头,在高梁杆做成的箅子上,像国军的头盔般发着亮光。见没人注意,她把用笊篱遮住的两个鸡蛋和两个玉米面饼子再放进了锅里,盖上了锅盖。
年仅三岁的小爱军睡眼惺忪地从东间出来。
鲁王氏:(慈爱地说)军啊,你睡醒了,快到外边撒尿去,撒完尿咱们就吃饭。
小爱军:(咕嘟着小嘴)奶奶,我不想吃地瓜干了。
鲁王氏:好,俺军不爱吃地瓜干,咱今天就不吃了。快去,奶奶给你留着好吃的呢!
小爱军慢慢腾腾地走到门外,鲁王氏给他拿了件衣服穿上。
西间里的韩冬梅,三十一二岁的年纪,娇好的面容干练的气质,留着齐肩短发,穿一件灰色双排扣列宁服。虽然已怀有六七个月的身孕,仍然干净利落。这时她正在炕沿上给小爱国头上扎蝴蝶结。
六岁的小爱国穿着花褂花裤花鞋,手里拿着一个没打开的熟鸡蛋玩弄着。
小爱国:妈妈,你以后别叫我小民了,我不是都有学名了嘛!
冬梅:(把小爱国仰起的头轻轻按了下去)好,以后叫你鲁金枝就是了!
5、鲁琪家 晨 外
走进院来的庄仁和整一整自己的衣冠,清了清刚刚被噎着过的嗓子,有点拘谨又有点装腔作势地站好,然后腰略一弯,小心地问道:“鲁金芝同学吃饭了吗?”
鲁王氏:(闻声走出来)哦,是庄老师呀?你这么早啊!
庄仁和:(谦卑地说)鲁大娘,我早早地吃了饭,就是为了早点来接鲁金枝同学去上学的。
鲁王氏:(显然是自豪的)哎吆,看看你,还麻烦你接呀!
庄仁和:大娘,不麻烦,这都是我们应该做的。
鲁王氏:看看你,这么年轻,就干的这么好。给我孙女起的名字多好听呀?
庄仁和:是这孩子本身就是金枝玉叶嘛!金子能显出大富大贵,芝麻还有节节高的意思!都体现着身份地位呢!
冬梅:(从里屋出来听到了这话,淡淡地说)小孩子有什么身份地位,还不得将来自己闯去!
鲁王氏:我孙女要是个男孩子,将来肯定也是好样的!
冬梅:(不以为然地说)女孩子也照样可以是好样的。对吧,鲁金枝同学?
小爱国:(刚从里间出来的小爱国礼貌地)庄老师好!
庄仁和:鲁金枝同学好!你还没吃完饭吧?咱们不着急,你好好吃饭,我在外边等你。
冬梅:(毫不客气地对庄仁)你回去吧,让她自己去学校就行,以后也不用你接。
庄仁和:(讪讪地又不得不地)那,韩主任,您忙,您忙吧!”
6、田野里 晨 外
远景中,金色的麦浪在清晨的阳光照耀下熠熠生辉。大片的麦田小道上,停着几辆老式的自行车。
近景中,一只大手掐下了一个成熟的麦穗,两只手搓了搓,然后放进嘴里嚼着。
嚼麦穗的人正是主人公鲁琪。他三十五岁的年纪,健壮的体魄,敦厚的脸庞,和善的眼睛里满是忠诚与厚道,举手投足间透着老成持重稳健成熟。
鲁琪:(对身边的副书记任伯温说)从小庄子到张家屯这一片,都熟的差不多了,我们可以考虑从西往东开镰,压茬进行麦收吧。
任伯温:那我们就先召开夏收动员会。
到头了
到底了
声明:未经授权不得转载,侵权必究!授权后转载须注明出处:"转自华语剧本网 www.juben.pro"。 [ 如何申请转载 ]
登录 后再戳我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