权属:原创 · 独家授权
                                    
                                    
										字数:40729
                                    
                                    
										成片时长:约130分钟
                                    
                                    
                                        阅读:6053
                                    
                                    
										发表:2022/12/16
                                    
                                    
                                    
                                        
                                                主旋律,军事 
                                            电影剧本
                                    
                                    
                                    
                                    
                                        庚子血祭
                                    
                                    
                                - 故事梗概
 - 作品卖点
 - 作品正文
 
                                                  张连根和广平跑进院,见房门紧闭。
广平:“三叔不在家,万一有个好歹可怎么交代?”
张连根:“妈的!这小子太不像话了!太太要是有个三长两短的,我饶不了他!”
屋里传来啪啪的声音,接着是孩子的哭声。
张连根:“生了!”
广平:“生了!”
  
金宅金义祥屋日内
大嫂把孩子抱到蔡天慈的跟前说:“他婶,看看孩子吧。”
蔡天慈侧头看看孩子,笑了,对大嫂说:“嘱咐他们,广发的事不许告诉三爷。”
大嫂迟疑了一下,“好吧。”
二嫂愧疚地低下头。
  
漕船上日外
金义祥:“瞧这岸边多热闹,柱子,你一会跟我上岸看看。”
船靠岸。
金义祥和李家柱上了岸。
  
集市日外
卖玉米的摊一个挨一个。
金义祥和李家柱走来。
金义祥:“这玉米多少钱一斤?”
卖玉米的伸出两个指头。
金义祥:“两吊。”
卖玉米的带着哭腔说:“两吊?还有那美事,连两文都卖不出去,谁敢要那个价啊?”
金义祥:“怎么卖这么便宜?”
卖玉米的:“就这能卖出去也算不错了,收成好了更倒霉!辛苦一年就指望这时卖点钱,要不明年拿啥买种子啊!大人,我看您是个买主,求您买点吧!”
金义祥转身问李家柱道:“咱的船还能装多少?”
李家柱:“不行了,再装就超载了。”
金义祥:“把那些杂货卸下来就地处理,咱们尽量多带些粮食回去,明年粮价肯定上涨。”
周围的人蜂拥过来,抢着说:“大人,买我的吧?”
群众:“大人,您看我的玉米好!”
群众:“大人,我的玉米最成。”
群众:“老板,我的玉米还能便宜!”
顿时乱成一团。
金义祥被挤到墙根。
他站到屋檐下的高台上,大声喊道:“大家别急,静一静,听我说!得等我们船工卸完船,看看能装多少粮食再说!”
  
码头日外
岸边堆着许多竹椅、桌凳等日常用品。
卖玉米的排着长长的队伍在等着过秤。过好秤的玉米倒进麻袋。
一包包粮食运到船上。
金义祥站在过秤的地方。
李家柱走到金义祥跟前道:“三爷,已经装一百石了,不能再装了。”
群众:“大人,再买点吧?”
群众:“大人,求求您了。”
群众:“您行行好吧。”
金义祥看看排着长长的队伍和人们期望的眼神,说:“这样吧,雇条船,再装四百石。”
  
漕船上日外
田野一片干枯景象,稀稀拉拉的庄稼全都枯萎着。
沿河岸边躺着、坐着男男女女,老老少少,一个个晒得黝黑,瘦得皮包骨头。
李家柱挨着金义祥站在船头,看着面前的景象,说道:“三爷,您断的真准!”
金义祥:“看来这旱灾够严重的!”
李家柱:“不知又要饿死多少人?!”
  
金宅金义祥屋日内
金义祥进来。
蔡天慈抱着孩子迎过来,道:“你回来了!”
金义祥吃惊地问道:“哎?什么时候生的,不是要到6月吗?”
蔡天慈打趣道:“他不是着急要见你吗?”
金义祥抱过孩子,看着孩子红扑扑的脸蛋甚是可爱,用胡子蹭孩子的脸,嘴里还说着:“叫爹,叫爹。”
广博禁不住胡子扎,哭了起来。
蔡天慈:“看你,把孩子皮肤都蹭坏了。”
蔡天慈接过孩子。
金义祥:“哎?我还没看男孩女孩呢。”
蔡天慈:“是儿子,就用你起的名字‘广博’”
金义祥:“嗯,好,好。”
金义祥坐下,说道:“回来这一路上,地里长得全是草,有的地连草都没有。今年的旱灾太厉害了!”
蔡天慈:“是啊!亲戚朋友家我都打点过了,又让连根给三太太家送去两袋粮食。”
杜大妈在院里喊:“太太。”
蔡天慈把孩子递给金义祥,出去。
  
金宅院日外
蔡天慈从屋里出来。
杜大妈领着孙子,手里拿着个空袋子。
蔡天慈:“广平!”
广平从屋里出来。
蔡天慈:“你给杜大娘盛点粮食。”
蔡天慈对杜大妈道:“等广平盛完帮您提过去吧。”
杜大妈:“谢谢太太。”
杜大妈跟着广平去厨房了。
  
金宅金义祥屋日内
蔡天慈进来,担忧地道:“村里有不少家揭不开锅了!咱们也帮不了人家多少忙,只好东家几碗西家几碗救救急。”
金义祥:“这回倒是弄了几百石粮食,要不都把它捐给大家得了?可是,灾荒面积这么大,这点粮食才能帮多少人呢?”
蔡天慈:“东西不在多少,只要把心尽到就行,能帮多少就帮多少,多救一个是一个,总之,咱不能见死不救。”
金义祥:“我在想用什么方法更好。咱这一带比我有钱的人不少,他们都不动,光我出这个风头,定会招致那些财主们的怨恨?还有,要是因为他们那里没人捐粮再闹起事来,岂不弄巧成拙?”
蔡天慈:“要不,先把你那几位好朋友找来,跟他们商量商量,看他们愿不愿意捐?要是一起捐,救济的人还多,大家也都能落好。”
金义祥:“嗯,是这么个理。”
  
金宅堂屋昏内
孙二爷:“看来金三爷召我们来,是有要事相商?”
穆老爷、胡四爷、李老爷也用疑问的眼光看着金义祥。
金义祥:“几位爷都是我最要好的朋友,今天把你们请来确有急事。义祥素来仰慕几位爷的为人,对大家常施善举深表钦佩。昨日我从南方归来,见沿途满目荒凉,到处都是逃难之人,今年灾情严重啊!”
几位爷深有同感地点点头。
胡四爷怀疑地道:“莫非你想抬高粮价?”
金义祥:“非也。我想捐粮。”
众人:“捐粮!”
几个人互相看看:“这个……”
金义祥接着道:“今年灾情重、面积大,单凭我个人力量实在是太小了。我知几位爷在村里都是德高望重之人,又多有善举之事,如果只是我一人所为,恐影响众位爷的声誉,因此想约大家一同放赈。这样救济面广,让百姓对付一阵,熬过这段苦难时期。”
几位老爷相互对视无语。
金义祥:“这只是我个人的想法,能与几位爷坐在一起已是高攀。金义祥平素十分敬佩几位爷,觉得能和您们推心置腹,才邀请您们共商此事。哪位如不愿意,绝不勉强,义祥主意已定,我准备把这次从南边运来的粮食,加上去年的一点存粮大约有五万斤都捐出去,在这里先向各位爷通报一声。”
大家还是不说话。
金义祥左右看看,如坐针毡。
穆老爷敲敲烟袋锅,说道:“金三爷此举实在令人钦佩,好吧,我捐一万斤。”
金义祥感激地道:“那太谢谢您了!”
胡四爷伸出两个指头说:“我捐两万斤。”
金义祥起身施礼:“谢四爷!”
胡四爷拽着金义祥的胳膊让他坐下,道:“不必称谢,你也不是为了自己。”
李老爷:“我捐八千斤”
杨老爷:“我捐五千斤。”
孙二爷:“我出一万斤。你打算什么时候放赈?”
金义祥:“我想明天吧,早一天放赈,就能多救几个人。”
穆老爷:“那咱们就立刻回去发动,明天下午同时开仓放赈。”
大家异口同声:“好!就这么办!”
  
金宅金义祥屋晚内
金义祥和蔡天慈躺在炕上。
金义祥:“山东那边正闹义和拳呢!”
蔡天慈:“义和拳是干嘛的?”
金义祥:“听说是穷人过不下去了,自发成立的秘密组织,传授神拳,专门烧教堂,杀洋人。我来的路上听说静海、文安那边也有义和拳了。官逼民反,他们越是这样老百姓越不服,我看过不了多久义和拳就得传到咱这。”
  
金宅院日外
曹克坦头系红头巾,腰缠红腰带进来,喊道:“三爷在家吗。”
蔡天慈从屋里出来说:“是克坦兄弟啊,三爷在。”
曹克坦和蔡天慈进屋。
  
金宅堂屋日内
曹克坦进来,“三爷,津城里来了许多义和团,他们说是要赶走洋人,烧掉教堂。”
金义祥:“不是义和拳吗,怎么又出来个义和团?”
曹克坦:“都是一码事。”
金义祥:“噢”
曹克坦:“听说他们正在筹划攻打大使馆呢!”
金义祥:“义和团都是老百姓组织起来的,没有作战经验,没有枪炮,打不过人家,打仗还得靠军队。”
曹克坦:“您是走南闯北见过世面的人,武功又好,跟军队也有联系。现在各村都动起来了,大村都建了坛口,咱三禾庄是武术之乡,也得建个坛口,大家请您出山,这是众望所归啊!”
金义祥激动地站起来,刚要答应。又坐下来,推托道:“我这么多年不在家,许多事都不熟悉,你武艺高强又有威信,就挑头干吧!”
曹克坦:“不行,不行,还是您来吧!”
金义祥拍拍曹克坦的肩膀道:“放心,有什么难事尽管跟我说,我支持你!”
曹克坦:“有您在这儿,大家不会听别人的。”
金义祥:“现在大家就像干柴遇到烈火,无论谁挑头都会得到响应。你就大胆干吧,不过你们也得千万小心,跟洋人打仗不能硬拼,要多用脑子。”
曹克坦:“这……”
金义祥:“不过你们要千万小心,跟洋人打仗不能硬拼,要多用脑子。”
曹克坦:“好吧,克坦明白了。不过,到时候有嘛事肯定还得来麻烦三爷。”
金义祥:“没问题,为咱百姓自己的事,应该出力,先给你五十两银子打些枪矛用。”
曹克坦:“那就谢谢三爷了。”
金义祥送曹克坦出去。
金义祥进来。
蔡天慈:“你不想参加吗?”
金义祥摇摇头说:“跟洋人斗义和团不是对手,人家是洋枪洋炮,我可领教过那洋家伙的厉害,你拿那凡胎肉体硬往大炮上撞,那不是白送死吗?要打洋人还得靠正规军队。可是调动军队是朝廷的事,我又无职无权管不了。再者说,我不像是过去单身一人,万一我要有个好歹,这一大家子人怎么办?”
                                            
                                            
                                广平:“三叔不在家,万一有个好歹可怎么交代?”
张连根:“妈的!这小子太不像话了!太太要是有个三长两短的,我饶不了他!”
屋里传来啪啪的声音,接着是孩子的哭声。
张连根:“生了!”
广平:“生了!”
金宅金义祥屋日内
大嫂把孩子抱到蔡天慈的跟前说:“他婶,看看孩子吧。”
蔡天慈侧头看看孩子,笑了,对大嫂说:“嘱咐他们,广发的事不许告诉三爷。”
大嫂迟疑了一下,“好吧。”
二嫂愧疚地低下头。
漕船上日外
金义祥:“瞧这岸边多热闹,柱子,你一会跟我上岸看看。”
船靠岸。
金义祥和李家柱上了岸。
集市日外
卖玉米的摊一个挨一个。
金义祥和李家柱走来。
金义祥:“这玉米多少钱一斤?”
卖玉米的伸出两个指头。
金义祥:“两吊。”
卖玉米的带着哭腔说:“两吊?还有那美事,连两文都卖不出去,谁敢要那个价啊?”
金义祥:“怎么卖这么便宜?”
卖玉米的:“就这能卖出去也算不错了,收成好了更倒霉!辛苦一年就指望这时卖点钱,要不明年拿啥买种子啊!大人,我看您是个买主,求您买点吧!”
金义祥转身问李家柱道:“咱的船还能装多少?”
李家柱:“不行了,再装就超载了。”
金义祥:“把那些杂货卸下来就地处理,咱们尽量多带些粮食回去,明年粮价肯定上涨。”
周围的人蜂拥过来,抢着说:“大人,买我的吧?”
群众:“大人,您看我的玉米好!”
群众:“大人,我的玉米最成。”
群众:“老板,我的玉米还能便宜!”
顿时乱成一团。
金义祥被挤到墙根。
他站到屋檐下的高台上,大声喊道:“大家别急,静一静,听我说!得等我们船工卸完船,看看能装多少粮食再说!”
码头日外
岸边堆着许多竹椅、桌凳等日常用品。
卖玉米的排着长长的队伍在等着过秤。过好秤的玉米倒进麻袋。
一包包粮食运到船上。
金义祥站在过秤的地方。
李家柱走到金义祥跟前道:“三爷,已经装一百石了,不能再装了。”
群众:“大人,再买点吧?”
群众:“大人,求求您了。”
群众:“您行行好吧。”
金义祥看看排着长长的队伍和人们期望的眼神,说:“这样吧,雇条船,再装四百石。”
漕船上日外
田野一片干枯景象,稀稀拉拉的庄稼全都枯萎着。
沿河岸边躺着、坐着男男女女,老老少少,一个个晒得黝黑,瘦得皮包骨头。
李家柱挨着金义祥站在船头,看着面前的景象,说道:“三爷,您断的真准!”
金义祥:“看来这旱灾够严重的!”
李家柱:“不知又要饿死多少人?!”
金宅金义祥屋日内
金义祥进来。
蔡天慈抱着孩子迎过来,道:“你回来了!”
金义祥吃惊地问道:“哎?什么时候生的,不是要到6月吗?”
蔡天慈打趣道:“他不是着急要见你吗?”
金义祥抱过孩子,看着孩子红扑扑的脸蛋甚是可爱,用胡子蹭孩子的脸,嘴里还说着:“叫爹,叫爹。”
广博禁不住胡子扎,哭了起来。
蔡天慈:“看你,把孩子皮肤都蹭坏了。”
蔡天慈接过孩子。
金义祥:“哎?我还没看男孩女孩呢。”
蔡天慈:“是儿子,就用你起的名字‘广博’”
金义祥:“嗯,好,好。”
金义祥坐下,说道:“回来这一路上,地里长得全是草,有的地连草都没有。今年的旱灾太厉害了!”
蔡天慈:“是啊!亲戚朋友家我都打点过了,又让连根给三太太家送去两袋粮食。”
杜大妈在院里喊:“太太。”
蔡天慈把孩子递给金义祥,出去。
金宅院日外
蔡天慈从屋里出来。
杜大妈领着孙子,手里拿着个空袋子。
蔡天慈:“广平!”
广平从屋里出来。
蔡天慈:“你给杜大娘盛点粮食。”
蔡天慈对杜大妈道:“等广平盛完帮您提过去吧。”
杜大妈:“谢谢太太。”
杜大妈跟着广平去厨房了。
金宅金义祥屋日内
蔡天慈进来,担忧地道:“村里有不少家揭不开锅了!咱们也帮不了人家多少忙,只好东家几碗西家几碗救救急。”
金义祥:“这回倒是弄了几百石粮食,要不都把它捐给大家得了?可是,灾荒面积这么大,这点粮食才能帮多少人呢?”
蔡天慈:“东西不在多少,只要把心尽到就行,能帮多少就帮多少,多救一个是一个,总之,咱不能见死不救。”
金义祥:“我在想用什么方法更好。咱这一带比我有钱的人不少,他们都不动,光我出这个风头,定会招致那些财主们的怨恨?还有,要是因为他们那里没人捐粮再闹起事来,岂不弄巧成拙?”
蔡天慈:“要不,先把你那几位好朋友找来,跟他们商量商量,看他们愿不愿意捐?要是一起捐,救济的人还多,大家也都能落好。”
金义祥:“嗯,是这么个理。”
金宅堂屋昏内
孙二爷:“看来金三爷召我们来,是有要事相商?”
穆老爷、胡四爷、李老爷也用疑问的眼光看着金义祥。
金义祥:“几位爷都是我最要好的朋友,今天把你们请来确有急事。义祥素来仰慕几位爷的为人,对大家常施善举深表钦佩。昨日我从南方归来,见沿途满目荒凉,到处都是逃难之人,今年灾情严重啊!”
几位爷深有同感地点点头。
胡四爷怀疑地道:“莫非你想抬高粮价?”
金义祥:“非也。我想捐粮。”
众人:“捐粮!”
几个人互相看看:“这个……”
金义祥接着道:“今年灾情重、面积大,单凭我个人力量实在是太小了。我知几位爷在村里都是德高望重之人,又多有善举之事,如果只是我一人所为,恐影响众位爷的声誉,因此想约大家一同放赈。这样救济面广,让百姓对付一阵,熬过这段苦难时期。”
几位老爷相互对视无语。
金义祥:“这只是我个人的想法,能与几位爷坐在一起已是高攀。金义祥平素十分敬佩几位爷,觉得能和您们推心置腹,才邀请您们共商此事。哪位如不愿意,绝不勉强,义祥主意已定,我准备把这次从南边运来的粮食,加上去年的一点存粮大约有五万斤都捐出去,在这里先向各位爷通报一声。”
大家还是不说话。
金义祥左右看看,如坐针毡。
穆老爷敲敲烟袋锅,说道:“金三爷此举实在令人钦佩,好吧,我捐一万斤。”
金义祥感激地道:“那太谢谢您了!”
胡四爷伸出两个指头说:“我捐两万斤。”
金义祥起身施礼:“谢四爷!”
胡四爷拽着金义祥的胳膊让他坐下,道:“不必称谢,你也不是为了自己。”
李老爷:“我捐八千斤”
杨老爷:“我捐五千斤。”
孙二爷:“我出一万斤。你打算什么时候放赈?”
金义祥:“我想明天吧,早一天放赈,就能多救几个人。”
穆老爷:“那咱们就立刻回去发动,明天下午同时开仓放赈。”
大家异口同声:“好!就这么办!”
金宅金义祥屋晚内
金义祥和蔡天慈躺在炕上。
金义祥:“山东那边正闹义和拳呢!”
蔡天慈:“义和拳是干嘛的?”
金义祥:“听说是穷人过不下去了,自发成立的秘密组织,传授神拳,专门烧教堂,杀洋人。我来的路上听说静海、文安那边也有义和拳了。官逼民反,他们越是这样老百姓越不服,我看过不了多久义和拳就得传到咱这。”
金宅院日外
曹克坦头系红头巾,腰缠红腰带进来,喊道:“三爷在家吗。”
蔡天慈从屋里出来说:“是克坦兄弟啊,三爷在。”
曹克坦和蔡天慈进屋。
金宅堂屋日内
曹克坦进来,“三爷,津城里来了许多义和团,他们说是要赶走洋人,烧掉教堂。”
金义祥:“不是义和拳吗,怎么又出来个义和团?”
曹克坦:“都是一码事。”
金义祥:“噢”
曹克坦:“听说他们正在筹划攻打大使馆呢!”
金义祥:“义和团都是老百姓组织起来的,没有作战经验,没有枪炮,打不过人家,打仗还得靠军队。”
曹克坦:“您是走南闯北见过世面的人,武功又好,跟军队也有联系。现在各村都动起来了,大村都建了坛口,咱三禾庄是武术之乡,也得建个坛口,大家请您出山,这是众望所归啊!”
金义祥激动地站起来,刚要答应。又坐下来,推托道:“我这么多年不在家,许多事都不熟悉,你武艺高强又有威信,就挑头干吧!”
曹克坦:“不行,不行,还是您来吧!”
金义祥拍拍曹克坦的肩膀道:“放心,有什么难事尽管跟我说,我支持你!”
曹克坦:“有您在这儿,大家不会听别人的。”
金义祥:“现在大家就像干柴遇到烈火,无论谁挑头都会得到响应。你就大胆干吧,不过你们也得千万小心,跟洋人打仗不能硬拼,要多用脑子。”
曹克坦:“这……”
金义祥:“不过你们要千万小心,跟洋人打仗不能硬拼,要多用脑子。”
曹克坦:“好吧,克坦明白了。不过,到时候有嘛事肯定还得来麻烦三爷。”
金义祥:“没问题,为咱百姓自己的事,应该出力,先给你五十两银子打些枪矛用。”
曹克坦:“那就谢谢三爷了。”
金义祥送曹克坦出去。
金义祥进来。
蔡天慈:“你不想参加吗?”
金义祥摇摇头说:“跟洋人斗义和团不是对手,人家是洋枪洋炮,我可领教过那洋家伙的厉害,你拿那凡胎肉体硬往大炮上撞,那不是白送死吗?要打洋人还得靠正规军队。可是调动军队是朝廷的事,我又无职无权管不了。再者说,我不像是过去单身一人,万一我要有个好歹,这一大家子人怎么办?”
									声明:未经授权不得转载,侵权必究!授权后转载须注明出处:"转自华语剧本网 www.juben.pro"。 [ 如何申请转载 ]
								
								
                            
                            
                            
                            
                            
                            
                                
                                         登录 后再戳我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