权属:原创 · 独家授权
字数:58907
成片时长:每集约64分钟
阅读:7936
发表:2019/4/19
36集 主旋律,古装 电视剧剧本
《汉宣大帝》第19-21集
1-3
…
16-18
19-21
22-24
…
34-36
全部
- 故事梗概
- 作品正文
【本作品已在华语剧本网版权保护中心进行版权登记,登记2019-A-03032】
霍光在刘病已的搀扶下从地上起来,却并不急着归位,复又跪下,道:“陛下,臣有罪啊。”
刘病已唬了一大跳,不知道霍光这又唱的是哪一曲,连忙又去扶他,“大司马何出此言?快快请起吧。”
霍光却不肯,他老泪纵横,或许是伤心田延年之死,又或许是刚才朝堂之上,萧望之的发难,使他想起了自己过去的所作所为而有些惭愧的真情流露,“陛下,请让老臣今日把话说完。这大司农田延年以前就是老臣身边的一个家奴,只因为人机灵,老臣就开始让他替朝廷办事。一步一步凭着他的业绩从一个小吏做到了河东太守,后来又升迁为九卿之一的大司农。他本该有一个大好的前程的,但却被钱迷了心窍,犯下如此不可饶恕的罪过。这当中,除了他自己犯下的错外,老臣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要是老臣平时管得严格一点亦或是早点提醒他,就不会有今日之错!如今,大错既已铸成,老臣无法置之度外,恳请皇上从即日起亲政,以减轻老臣的罪孽。”说完,他将写了半夜的奏疏从怀里摸了出来,颤抖着要递交给刘病已。
一向飞扬跋扈的大司马霍光居然跪在自己面前叩请要还政于君,这一举动不仅仅让刘病已震惊不已,也让朝廷中的众大臣大吃一惊。
刘病已的头脑开始飞速地运转起来,他这是真心的呢还是只是在试探自己?莫非自己刚才对田延年的处罚过重而引起了这老狐狸的不安,想让自己亲政而让自己出丑?有着丰富生活阅历的汉宣帝心里明白,自己初即位,仅凭皇帝之称不能与霍光相抗衡,只有一个“忍”字,并通过逐渐发展自己的势力,寻求有利时机,才能夺回属于自己的最高统治权。他的根基太浅,经不得半点的闪失,所以只能“忍”,哪怕是心字头上一把刀。
想到这儿,他马上摆摆手,谦让道:“大司马,这怎么可以的呢?你是先帝钦点的顾命大臣,朕也非常的信用你,对你的才能朕也是十分欣赏的。你就不要再推辞了,还是继续请您主持朝政吧。”
霍光没有想到刘病已年纪轻轻,办事居然这么老练,自己还政于他,他居然还推辞,顿时对他更加敬畏了,这个从民间走出来的孩子确实不一样,这大汉的江山交到他的手中,自己也放心了。如此一来,更加坚定了要还政的信心,“陛下,您看,臣都老了,这身子骨也不行了,开始老眼昏花了,处理这些朝务也有些力不从心了。陛下宏图在胸,臣愿附骥尾。”
他这一推让,球又到了刘病已的手里。刘病已想想自己的身边能够信得过的也就是戴长乐、张彭祖二人,赵广汉、邴吉只能算半个,赵充国老成,在朝中很有威望,但自己与他并无深交,万一出事,未必会站到自己这一边;那个车骑将军张安世嘛,过去在民间时就一直不怎么瞧得起自己,还把张美姣与自己活活拆散,伯父张贺之死也跟他脱不了干系,此人虽然握有京城的大军,但一向与霍光是沆瀣一气,上一次废昌邑王刘贺就有他的功劳。
数来数去,到时能够帮得上自己的人也就是娘家的舅舅、舅公还有王奉光、老丈人许家的人了,可是,这些人都是羽翼未丰,起不了多大的作用的啊。算了吧,还是一心先当一阵撒手掌柜的好,至少我可以先躲在幕后看看哪些人能归我所用。
想到这儿,他打定了主意,道:“大司马,您就不要推辞了。朕还未到弱冠之年,按《礼记·曲礼上》所定,也还不能正式拥有治人、为国效力、参加祭祀的权力,还请大司马继续主持朝政。”说完,眼光一扫众大臣,当众朗声宣布,“各位爱卿,从今天开始,我们还是外甥打灯笼----照舅(旧),事无大小,须先报请大司马过目,然后再奏知朕。”
众大臣一看刘病已在这么庄严的场合还不忘记幽默一把,顿时也都一个个笑了,齐声唱了一声“臣等遵旨。”
刘病已这才满意地再次扶起霍光。霍光见刘病已决心不接受自己的请辞,而且确实很有诚意,不觉也动了真感情,顿时热泪盈眶,“陛下对臣的知遇之恩,臣是万死亦难以报答。臣定肝脑涂地、尽心竭力,助陛下一展宏图伟业!”
刘病已做足了戏,复又转身坐到龙椅上,眼睛扫视了一下整个朝堂,说道:“田延年既死,这大汉不可无大司农,诸位爱卿请议一议,有谁堪当此任?”
这大司农可是九卿之一又有油水可捞的肥差,放在以前,那可是众人要在霍光面前争抢的,不是霍光的铁心心腹,那是不能任命的。可是,现在换了皇帝了,虽说刘病已还是谦让霍光做主,事无大小,还是他霍光说了算,但从田延年因贪墨一案自杀来看,事情就明显变得跟以前有点不一样了,必竟就算是权臣如霍光也得顾忌、收敛一些了。
霍光因为折损了一员大将,不愿意再推出自己的人选来,毕竟田延年这事,也是刘病已给了面子才善了的,自己再推一个人出来,吃相太难看。
其它的大臣们也不愿意趟这一趟混水,这霍光刚才上演的还政于君也不知道是真还是假,朝中局势未明,但又明显跟以往有些不一样,大家都在观望。一时之间,朝中大臣都是一个个张飞穿针------大眼瞪小眼。你望着我,我望着你。过了好一阵,居然没有人吱声。
霍光一看这情形有点尴尬,得站出来说句话了。便咳了一声,说道:“皇上请大家议一议,怎么都不说话呢?说吧,言者无罪。你们可以自荐,也可以推荐别人,只要有才能,能够胜任大司农的职务,我与陛下一定从中择优录用。上一次,这个田延年是我推荐的,闯了这么大的祸,承蒙陛下宽宏大量,没有计较老臣的失职。这一次,我就不推荐了。你们踊跃发言吧。”
霍光定了调,大臣们这才纷纷交头接耳的议论起来。
这时,丞相蔡义站出来道:“启奏陛下。臣举荐一人可当此任。”
刘病已一听,大喜,连忙问道:“蔡丞相欲荐何人?”
丞相蔡义道:“微臣举荐光禄大夫邴吉。邴大人以读书好法令至光禄大夫。明于事,有大智,可堪此任。”
御史大夫田广明亦站出来道:“臣附和。邴大人厉精理道,在民间有好名声,且依我朝惯例,九卿空缺可由光禄大夫递补。臣愿荐光禄大夫邴吉任大司农一职。”
刘病已听了之后,点了点头,这个邴吉,自己正打算将他拉扯到自己的这一阵营中来,如果能让他任大司农,正好可以施恩于他,方才霍光也说过了,他不再推荐其它的人担任大司农,况且邴吉也是由他人推荐,定然不会阻难。
刚要询问霍光的意见,顺便把这事定了下来,这时候,邴吉主动站了出来,奏道:“禀陛下。大司农主管财政,牵涉到全国各地田土、口赋之收入、盐酒专卖、鼓铸的统制、平准、均输与漕运的管理,以及各地物产的调度,国家的开支等,臣不善于算术,恐不能胜此任,有负陛下之所托。”
刘病已一眼就看出邴吉这是谦虚的说辞,当个大司农只需要把握住朝廷大的财政开支方向就行了,算术的事自有下人去统计,又不用他本人亲自动手的。他之所以要推辞,怕还是对霍光有所顾忌吧,不行,在这一件事上,我得来个霸王硬上弓了,于是便道:“邴爱卿就莫要推辞了,方才蔡丞相说你‘明于事,有大智,可堪此任。’,田大夫也说你厉精理道,你却以不善于算术为名推辞,莫非不愿意替朕分忧?”
邴吉一听,皇上这是误解了自己,自己的本意是想推荐好友魏相上来,只因自己话还没说完就被性急的皇上打断,反而引起了皇上的误会,大惊,跪地禀道:“臣不敢。食君之禄,当担君之忧。臣不愿担当大司农一职只因臣确实不适合,朝中还有比臣更适合的人选。”
“哦?”刘病已一听事出有因,自己方才有些误解了邴吉,忙问道:“邴爱卿要荐的是谁?”
“臣愿荐扬州刺史魏相。他是微臣的好友,济阴人,精通《易经》《孙子兵法》,博学多才,智谋过人,担任过茂陵令、河南太守。 魏相治郡有方,深得民心。在任茂陵令时,御史大夫桑弘羊的亲戚坑骗乡里,鱼肉百姓。魏相辨明真伪,不畏权贵,将其收捕治罪,并杀于街市示众,从此,茂陵大治。在河南太守任上,他又整顿吏治,考核实效,禁止奸邪,豪强无不畏服。他的才能与名声远在臣之上。臣愿意举荐他任大司农。” 邴吉挺直了胸,说道。
邴吉这个人,面对送上门来的高官厚禄都还要把它推出去,其人品可见一斑。刘病已不禁对他更加佩服了,此人将来一定要加以重任。听他所说,那个魏相的才能更在他之上,要是此人也能收归自己所用,那就更加如虎添翼的了。只是不知道此人霍光对他印象如何,他会通过吗?于是,他把咨询的目光投向了霍光。“大司马,魏相此人如何?”
“魏相?”霍光开始在自己的脑海里快速回忆起来,答道:“此人还算是有些本事的,在河南太守任上做了一些事的,不过,为人有些势利,丞相田千秋的儿子为雒阳武库令,田千秋一死,他就把他斥逐了。当时,年幼的昭帝刚刚继位,而函谷关又是保卫京师的重地,兵器库是精兵聚集的地方。所以臣才任命丞相的弟弟做函谷关的都尉,任命丞相的儿子做兵器库的长官。他身为河南太守不深切考虑国家大计,只是看到丞相死了就斥逐他的儿子,这是多么浅薄的举动啊!加上有人告他滥杀无罪的人,此事告到了官署里。我就把他交给廷尉治罪了。此后便对他知之甚少了。”
刘病已唬了一大跳,不知道霍光这又唱的是哪一曲,连忙又去扶他,“大司马何出此言?快快请起吧。”
霍光却不肯,他老泪纵横,或许是伤心田延年之死,又或许是刚才朝堂之上,萧望之的发难,使他想起了自己过去的所作所为而有些惭愧的真情流露,“陛下,请让老臣今日把话说完。这大司农田延年以前就是老臣身边的一个家奴,只因为人机灵,老臣就开始让他替朝廷办事。一步一步凭着他的业绩从一个小吏做到了河东太守,后来又升迁为九卿之一的大司农。他本该有一个大好的前程的,但却被钱迷了心窍,犯下如此不可饶恕的罪过。这当中,除了他自己犯下的错外,老臣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要是老臣平时管得严格一点亦或是早点提醒他,就不会有今日之错!如今,大错既已铸成,老臣无法置之度外,恳请皇上从即日起亲政,以减轻老臣的罪孽。”说完,他将写了半夜的奏疏从怀里摸了出来,颤抖着要递交给刘病已。
一向飞扬跋扈的大司马霍光居然跪在自己面前叩请要还政于君,这一举动不仅仅让刘病已震惊不已,也让朝廷中的众大臣大吃一惊。
刘病已的头脑开始飞速地运转起来,他这是真心的呢还是只是在试探自己?莫非自己刚才对田延年的处罚过重而引起了这老狐狸的不安,想让自己亲政而让自己出丑?有着丰富生活阅历的汉宣帝心里明白,自己初即位,仅凭皇帝之称不能与霍光相抗衡,只有一个“忍”字,并通过逐渐发展自己的势力,寻求有利时机,才能夺回属于自己的最高统治权。他的根基太浅,经不得半点的闪失,所以只能“忍”,哪怕是心字头上一把刀。
想到这儿,他马上摆摆手,谦让道:“大司马,这怎么可以的呢?你是先帝钦点的顾命大臣,朕也非常的信用你,对你的才能朕也是十分欣赏的。你就不要再推辞了,还是继续请您主持朝政吧。”
霍光没有想到刘病已年纪轻轻,办事居然这么老练,自己还政于他,他居然还推辞,顿时对他更加敬畏了,这个从民间走出来的孩子确实不一样,这大汉的江山交到他的手中,自己也放心了。如此一来,更加坚定了要还政的信心,“陛下,您看,臣都老了,这身子骨也不行了,开始老眼昏花了,处理这些朝务也有些力不从心了。陛下宏图在胸,臣愿附骥尾。”
他这一推让,球又到了刘病已的手里。刘病已想想自己的身边能够信得过的也就是戴长乐、张彭祖二人,赵广汉、邴吉只能算半个,赵充国老成,在朝中很有威望,但自己与他并无深交,万一出事,未必会站到自己这一边;那个车骑将军张安世嘛,过去在民间时就一直不怎么瞧得起自己,还把张美姣与自己活活拆散,伯父张贺之死也跟他脱不了干系,此人虽然握有京城的大军,但一向与霍光是沆瀣一气,上一次废昌邑王刘贺就有他的功劳。
数来数去,到时能够帮得上自己的人也就是娘家的舅舅、舅公还有王奉光、老丈人许家的人了,可是,这些人都是羽翼未丰,起不了多大的作用的啊。算了吧,还是一心先当一阵撒手掌柜的好,至少我可以先躲在幕后看看哪些人能归我所用。
想到这儿,他打定了主意,道:“大司马,您就不要推辞了。朕还未到弱冠之年,按《礼记·曲礼上》所定,也还不能正式拥有治人、为国效力、参加祭祀的权力,还请大司马继续主持朝政。”说完,眼光一扫众大臣,当众朗声宣布,“各位爱卿,从今天开始,我们还是外甥打灯笼----照舅(旧),事无大小,须先报请大司马过目,然后再奏知朕。”
众大臣一看刘病已在这么庄严的场合还不忘记幽默一把,顿时也都一个个笑了,齐声唱了一声“臣等遵旨。”
刘病已这才满意地再次扶起霍光。霍光见刘病已决心不接受自己的请辞,而且确实很有诚意,不觉也动了真感情,顿时热泪盈眶,“陛下对臣的知遇之恩,臣是万死亦难以报答。臣定肝脑涂地、尽心竭力,助陛下一展宏图伟业!”
刘病已做足了戏,复又转身坐到龙椅上,眼睛扫视了一下整个朝堂,说道:“田延年既死,这大汉不可无大司农,诸位爱卿请议一议,有谁堪当此任?”
这大司农可是九卿之一又有油水可捞的肥差,放在以前,那可是众人要在霍光面前争抢的,不是霍光的铁心心腹,那是不能任命的。可是,现在换了皇帝了,虽说刘病已还是谦让霍光做主,事无大小,还是他霍光说了算,但从田延年因贪墨一案自杀来看,事情就明显变得跟以前有点不一样了,必竟就算是权臣如霍光也得顾忌、收敛一些了。
霍光因为折损了一员大将,不愿意再推出自己的人选来,毕竟田延年这事,也是刘病已给了面子才善了的,自己再推一个人出来,吃相太难看。
其它的大臣们也不愿意趟这一趟混水,这霍光刚才上演的还政于君也不知道是真还是假,朝中局势未明,但又明显跟以往有些不一样,大家都在观望。一时之间,朝中大臣都是一个个张飞穿针------大眼瞪小眼。你望着我,我望着你。过了好一阵,居然没有人吱声。
霍光一看这情形有点尴尬,得站出来说句话了。便咳了一声,说道:“皇上请大家议一议,怎么都不说话呢?说吧,言者无罪。你们可以自荐,也可以推荐别人,只要有才能,能够胜任大司农的职务,我与陛下一定从中择优录用。上一次,这个田延年是我推荐的,闯了这么大的祸,承蒙陛下宽宏大量,没有计较老臣的失职。这一次,我就不推荐了。你们踊跃发言吧。”
霍光定了调,大臣们这才纷纷交头接耳的议论起来。
这时,丞相蔡义站出来道:“启奏陛下。臣举荐一人可当此任。”
刘病已一听,大喜,连忙问道:“蔡丞相欲荐何人?”
丞相蔡义道:“微臣举荐光禄大夫邴吉。邴大人以读书好法令至光禄大夫。明于事,有大智,可堪此任。”
御史大夫田广明亦站出来道:“臣附和。邴大人厉精理道,在民间有好名声,且依我朝惯例,九卿空缺可由光禄大夫递补。臣愿荐光禄大夫邴吉任大司农一职。”
刘病已听了之后,点了点头,这个邴吉,自己正打算将他拉扯到自己的这一阵营中来,如果能让他任大司农,正好可以施恩于他,方才霍光也说过了,他不再推荐其它的人担任大司农,况且邴吉也是由他人推荐,定然不会阻难。
刚要询问霍光的意见,顺便把这事定了下来,这时候,邴吉主动站了出来,奏道:“禀陛下。大司农主管财政,牵涉到全国各地田土、口赋之收入、盐酒专卖、鼓铸的统制、平准、均输与漕运的管理,以及各地物产的调度,国家的开支等,臣不善于算术,恐不能胜此任,有负陛下之所托。”
刘病已一眼就看出邴吉这是谦虚的说辞,当个大司农只需要把握住朝廷大的财政开支方向就行了,算术的事自有下人去统计,又不用他本人亲自动手的。他之所以要推辞,怕还是对霍光有所顾忌吧,不行,在这一件事上,我得来个霸王硬上弓了,于是便道:“邴爱卿就莫要推辞了,方才蔡丞相说你‘明于事,有大智,可堪此任。’,田大夫也说你厉精理道,你却以不善于算术为名推辞,莫非不愿意替朕分忧?”
邴吉一听,皇上这是误解了自己,自己的本意是想推荐好友魏相上来,只因自己话还没说完就被性急的皇上打断,反而引起了皇上的误会,大惊,跪地禀道:“臣不敢。食君之禄,当担君之忧。臣不愿担当大司农一职只因臣确实不适合,朝中还有比臣更适合的人选。”
“哦?”刘病已一听事出有因,自己方才有些误解了邴吉,忙问道:“邴爱卿要荐的是谁?”
“臣愿荐扬州刺史魏相。他是微臣的好友,济阴人,精通《易经》《孙子兵法》,博学多才,智谋过人,担任过茂陵令、河南太守。 魏相治郡有方,深得民心。在任茂陵令时,御史大夫桑弘羊的亲戚坑骗乡里,鱼肉百姓。魏相辨明真伪,不畏权贵,将其收捕治罪,并杀于街市示众,从此,茂陵大治。在河南太守任上,他又整顿吏治,考核实效,禁止奸邪,豪强无不畏服。他的才能与名声远在臣之上。臣愿意举荐他任大司农。” 邴吉挺直了胸,说道。
邴吉这个人,面对送上门来的高官厚禄都还要把它推出去,其人品可见一斑。刘病已不禁对他更加佩服了,此人将来一定要加以重任。听他所说,那个魏相的才能更在他之上,要是此人也能收归自己所用,那就更加如虎添翼的了。只是不知道此人霍光对他印象如何,他会通过吗?于是,他把咨询的目光投向了霍光。“大司马,魏相此人如何?”
“魏相?”霍光开始在自己的脑海里快速回忆起来,答道:“此人还算是有些本事的,在河南太守任上做了一些事的,不过,为人有些势利,丞相田千秋的儿子为雒阳武库令,田千秋一死,他就把他斥逐了。当时,年幼的昭帝刚刚继位,而函谷关又是保卫京师的重地,兵器库是精兵聚集的地方。所以臣才任命丞相的弟弟做函谷关的都尉,任命丞相的儿子做兵器库的长官。他身为河南太守不深切考虑国家大计,只是看到丞相死了就斥逐他的儿子,这是多么浅薄的举动啊!加上有人告他滥杀无罪的人,此事告到了官署里。我就把他交给廷尉治罪了。此后便对他知之甚少了。”
上一集
下一集
声明:未经授权不得转载,侵权必究!授权后转载须注明出处:"转自华语剧本网 www.juben.pro"。 [ 如何申请转载 ]
登录 后再戳我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