权属:原创 · 独家授权
字数:8583
成片时长:约28分钟
阅读:8578
发表:2019/4/19 修改:2019/4/20
主旋律,爱情,农村
微电影剧本
六十九年的情怀
- 故事梗概
- 作品卖点
- 作品正文
人物介绍:
柳红英:女,20岁
柳红英(中年):女
柳红英(老年):女,89岁
杨大山:男。22岁,柳红英的男人
杨奶奶:女,55岁
杨招娣(杨思朝幼年):男,3岁,杨大山儿子
杨招娣(杨思朝童年)男,6岁
杨思朝(青年):男,21岁
杨思朝(成年):男,33岁
杨思朝(老年):男,72岁
杨盼盼:女,41岁,杨思朝女儿
盼盼妈:女,65岁
王二庆:男,20岁,杨大山战友
王二庆(成年)38岁,文革主任
王富贵:男,41岁,老村长
村主任:男,30岁
投递员老黄:40岁
村民若干:
1.杨柳村 日、外
上世纪五十年代初的一个小山村,三面环山,绿荫环绕,一股山泉从村东头的沟底流过,高低不平的石头院墙,圈着破旧的农家小院,蜿蜒街道伸向村里,一颗大柳树坐落在村口。
特写镜头:“杨柳村”村牌。
杨盼盼解说:(OV)我要讲的故事就发生在这个小山村里……
2.杨柳村村口大柳树下 日、外/中秋节
人物:杨大山、王二庆、杨奶奶、柳红英、杨招娣、老村长、群演村民
一串鞭炮炸响过后,锣鼓喧天,大喇叭,小唢呐引来了全村围观的人群。
墙上贴着“一人参军,全家光荣”“抗美援朝,保家卫国。”标语。一个车把式站在马车旁边等在大柳树下,村民们都出来争相欢送。
老村长振臂高呼:一人参军全家光荣!
众村民振臂跟呼:一人参军全家光荣!
老村长振臂高呼:抗美援朝保家卫国!
众村民振臂跟呼:抗美援朝保家卫国!
老村长站在台阶上:乡亲们,今天是1950年的中秋节,也是我们翻身做主人,挺直腰杆的第二个八月十五,本是个天下团圆的日子。可是,边关烽火不等人呐,美国佬不让我们过团圆的日子呀。我的儿子王二庆和民兵排长杨大山为了“抗美援朝,保家卫国”,今天他们必须参军呐,他们不仅是自己尽忠报国,也是替乡亲们尽忠报国!(挥动的手势)
众村民热烈鼓掌欢迎,掌声压低了老村长的声音。
杨大山和王二庆身穿土黄色粗布军服,胸前戴着大红花站在台阶下面对众人,脸露微笑,不断向众人招手。人群中钻出一双小脚的杨奶奶和抱着杨招娣的柳红英。
杨奶奶挥动袖头擦眼泪:大山,大山,让娘再好好看你一眼。
杨大山寻着声音来到杨奶奶的跟前,“扑通”一声跪倒在杨奶奶面前磕头。
杨大山边磕头边说:娘,你老好好保重,大山去三年就回来。
杨奶奶扶起大山哽咽着:八年抗日,你爹去了,三年内战,打老蒋你两个哥哥一去不回。儿啊,自古忠孝不能两全,你去吧,娘不贵你。
杨大山来到柳红英面前,柳红英抱着招娣泪流满面,杨大山用袄袖给柳红英擦去泪水。
柳红英哽咽:大山,大山。
杨大山:不要哭,我去三年就回来。回来后我们好好过日子,你再多个我生几个娃,在家好好照顾好老娘和招娣。
柳红英怀着悲痛的心情,只是点头:嗯,嗯……
旁边的王二庆也正和老村长家人告别。
柳红英用手擦掉眼泪,把用布包的两个窝窝头和一个方形“玉石红印章”递给了杨大山。
柳红英:给,拿着。
杨大山接过窝窝头和红印章:拿它干啥?
特写镜头:杨大山手里的“玉石红印章”,刻有“杨大山印”四个字。还有两个金黄色窝窝头。
柳红英:不识字,不会写名字,出门在外,你带上它方便。
杨大山泪流满面点头:嗯,嗯,这窝窝头你留下和招娣吃。
杨大山把两个窝窝头又给了柳红英。
杨大山和王二庆用袖口擦着眼泪,上了马车向乡亲们招手。
马车拉着杨大山和王二庆远去了。
杨奶奶和柳红英抱着招娣哭泣、众村民们挥手目送。
突然,杨大山跳下马车跑了过来,伸开双臂紧紧地将杨奶奶、红英、招娣抱在一起,一家人泪如泉涌,杨大山亲吻柳红英后离开。
3.杨柳村大柳树下 日、外/中秋节/雨天
人物:杨红英、杨招娣。女村民若干
杨盼盼:(OS)三年后的中秋节,我奶奶柳红英按照我爷爷临走时的约定,来到大柳树下等待我爷爷的回来……
阴雨天,一阵秋雨下来刮着凉风。柳红英蓬乱着头发刮在脸上,柳树叶子发出沙沙的响声。她领着杨招娣站在大柳树下。
六岁的杨招娣拉着在母亲柳红英的手:娘,我冷。
柳红英把自己的上衣脱下给招娣披上:这回冷不冷?
杨招娣摇头,柳红英笑了。
一个村民赶牛车从柳树下经过。
三个过路女村民戴着草帽手拿镰刀收工路过。
女村民甲:红英,娘俩在这避雨呢?
柳红英:哦,没有,我来看看大山回来没有。
女村民乙:他去当兵了,那能说回来就回来的。
柳红英:他临走时说,去三年就回来,今天正好是三年了。
女村民丙笑道:没出息,才三年就等不及了,想团圆了?
柳红英笑着:瞧你说的,就许你团圆,我就不能,一会儿大山要是回来了,我照团不误。
4.大柳树下 日、外/冬/雪天
人物:柳红英、男村民若干
天空飘着雪花,远处柳红英挑水走在路上,人渐渐近了,脚踏积雪发出声音:嘎吱,嘎吱……
柳树下有几个老人在打扫积雪。柳红英走向几个老人跟前放下水担。两手搓了搓,又放在嘴上哈着热气。
柳红英:大爷,您在这儿看见有人进村没有?
村民甲:你问谁呀?一前晌进村的人多着呢。
村民乙看着村民甲:哎,她是问杨大山。
柳红英点头。
村民丙摇头:没看着。
柳红英挑着水走远了,众村民聚拢一起低语。
村民甲:唉,真是个傻娘们,听说他们这批兵都去朝鲜了,和美国佬打起来了。
村民乙:八成是回不来了。
村民丙:唉,唉,干活,别说那些不吉利的话,呸,呸……
5.大柳树下 日、外/春天
人物:柳红英、杨招娣
一群大雁掠过天空,柳红英领着杨招娣由远而近。
杨盼盼:(OV)三年多了,我爷爷杨大山还是没有回来,我奶奶逢人就问我爷爷杨大山的消息,都一无所获。她所能做的只要一有空就来到大柳树下等待,不分春夏秋冬,严寒酷暑。
大柳树泛起绿色嫩芽,柳红英娘俩的到来惊得一群叽叽嚓嚓麻雀飞离树梢。
远处的布谷鸟叫声:(OS)布谷,布谷……
杨招娣:娘,我爹咋还不回来呀?
柳红英:你爹离这儿远着呢,他正往回走着呢。
杨招娣:那他的走几天?
柳红英:说不准,也许一两天,也许几个月。
杨招娣:娘,我爹长啥样?
柳红英:你爹呀,大大的个,背着枪。
杨招娣:娘,我也要枪。
6.大柳树下 日、外/夏天
人物:柳红英、杨招娣、王二庆、村民若干
茂密的柳树叶子遮着阳光,树上的麻雀叽叽嚓嚓。柳红英扛着锄头手拉着的八岁杨招娣站在大柳树下。
远处一个背包的人匆匆走来。
杨盼盼:(OV)五年过去了,我爷爷杨大山还没有回来,就在这一天和他一起当兵走的王二庆复原回来了,他没有带给我奶奶柳红英一丝希望,却带给我奶奶添了不少的灾难。
来人渐渐走近,穿一身黄土色的军装,左胸前有一个白色小布牌子,上面写着“中国人民志愿军”。背着行李合着腰走着满头大汗。
柳红英眼前一亮,惊奇地喊:大山,不,二庆,是你啊!
王二庆:嫂子,你在这儿呢,这是招娣吧?都长这么大了。
王二庆看向招娣,从行李中摸出一把小木枪递给杨招娣。
王二庆:这是你爹托我给你的。
杨招娣接过二庆给的小木枪:谢谢叔叔。
柳红英:你先别管他,快和我说说大山咋就没和你一起回来。
王二庆:当年我们去了部队,经过三个月的集训,第二年初我们就去了朝鲜。
切换画面:
接入1950年10月中国人民志愿军入朝影视场景。
中国人民志愿军战歌: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
切回画面:
柳红英急切的问:那后来呢?
王二庆:杨大山分到野战部队,我去了后勤运输队。这把木枪就是我俩分别时大山给我的。
(闪回)部队营房 日、内
人物:杨大山、王二庆
杨大山和王二庆身穿军装坐在床铺上,枪支立在墙角处,杨大山手中拿用玻璃片打磨小木枪。
杨大山:二庆,我明天就要上前线了,这把小木枪放你这儿,我要是回不来了,你就把它交给我儿子招娣吧,就算我给他留下的礼物。
王二庆:不要多想,你一定能回来的,你我还要一起回家孝敬父母呢。
杨大山:你分哪里了?
王二庆:我这几天拉肚子,病号,没说去哪儿。
(闪出)
柳红英:后来再没见过?
王二庆:没有,一直没有消息。
柳红英:你没有打听过大山吗?
王二庆:后来我打听了,有的说他们牺牲了,有的说他们弹尽粮绝被俘虏了。
柳红英顿时天地旋转摊到在地上,二庆急喊:嫂子,嫂子……
招娣手拿木枪:娘,娘……
村民们围了过来。
7.杨柳村街道 日、外
人物:柳红英、村民若干
柳红英走在街道上,几个村民们老远地就躲着她。
柳红英:女,20岁
柳红英(中年):女
柳红英(老年):女,89岁
杨大山:男。22岁,柳红英的男人
杨奶奶:女,55岁
杨招娣(杨思朝幼年):男,3岁,杨大山儿子
杨招娣(杨思朝童年)男,6岁
杨思朝(青年):男,21岁
杨思朝(成年):男,33岁
杨思朝(老年):男,72岁
杨盼盼:女,41岁,杨思朝女儿
盼盼妈:女,65岁
王二庆:男,20岁,杨大山战友
王二庆(成年)38岁,文革主任
王富贵:男,41岁,老村长
村主任:男,30岁
投递员老黄:40岁
村民若干:
1.杨柳村 日、外
上世纪五十年代初的一个小山村,三面环山,绿荫环绕,一股山泉从村东头的沟底流过,高低不平的石头院墙,圈着破旧的农家小院,蜿蜒街道伸向村里,一颗大柳树坐落在村口。
特写镜头:“杨柳村”村牌。
杨盼盼解说:(OV)我要讲的故事就发生在这个小山村里……
2.杨柳村村口大柳树下 日、外/中秋节
人物:杨大山、王二庆、杨奶奶、柳红英、杨招娣、老村长、群演村民
一串鞭炮炸响过后,锣鼓喧天,大喇叭,小唢呐引来了全村围观的人群。
墙上贴着“一人参军,全家光荣”“抗美援朝,保家卫国。”标语。一个车把式站在马车旁边等在大柳树下,村民们都出来争相欢送。
老村长振臂高呼:一人参军全家光荣!
众村民振臂跟呼:一人参军全家光荣!
老村长振臂高呼:抗美援朝保家卫国!
众村民振臂跟呼:抗美援朝保家卫国!
老村长站在台阶上:乡亲们,今天是1950年的中秋节,也是我们翻身做主人,挺直腰杆的第二个八月十五,本是个天下团圆的日子。可是,边关烽火不等人呐,美国佬不让我们过团圆的日子呀。我的儿子王二庆和民兵排长杨大山为了“抗美援朝,保家卫国”,今天他们必须参军呐,他们不仅是自己尽忠报国,也是替乡亲们尽忠报国!(挥动的手势)
众村民热烈鼓掌欢迎,掌声压低了老村长的声音。
杨大山和王二庆身穿土黄色粗布军服,胸前戴着大红花站在台阶下面对众人,脸露微笑,不断向众人招手。人群中钻出一双小脚的杨奶奶和抱着杨招娣的柳红英。
杨奶奶挥动袖头擦眼泪:大山,大山,让娘再好好看你一眼。
杨大山寻着声音来到杨奶奶的跟前,“扑通”一声跪倒在杨奶奶面前磕头。
杨大山边磕头边说:娘,你老好好保重,大山去三年就回来。
杨奶奶扶起大山哽咽着:八年抗日,你爹去了,三年内战,打老蒋你两个哥哥一去不回。儿啊,自古忠孝不能两全,你去吧,娘不贵你。
杨大山来到柳红英面前,柳红英抱着招娣泪流满面,杨大山用袄袖给柳红英擦去泪水。
柳红英哽咽:大山,大山。
杨大山:不要哭,我去三年就回来。回来后我们好好过日子,你再多个我生几个娃,在家好好照顾好老娘和招娣。
柳红英怀着悲痛的心情,只是点头:嗯,嗯……
旁边的王二庆也正和老村长家人告别。
柳红英用手擦掉眼泪,把用布包的两个窝窝头和一个方形“玉石红印章”递给了杨大山。
柳红英:给,拿着。
杨大山接过窝窝头和红印章:拿它干啥?
特写镜头:杨大山手里的“玉石红印章”,刻有“杨大山印”四个字。还有两个金黄色窝窝头。
柳红英:不识字,不会写名字,出门在外,你带上它方便。
杨大山泪流满面点头:嗯,嗯,这窝窝头你留下和招娣吃。
杨大山把两个窝窝头又给了柳红英。
杨大山和王二庆用袖口擦着眼泪,上了马车向乡亲们招手。
马车拉着杨大山和王二庆远去了。
杨奶奶和柳红英抱着招娣哭泣、众村民们挥手目送。
突然,杨大山跳下马车跑了过来,伸开双臂紧紧地将杨奶奶、红英、招娣抱在一起,一家人泪如泉涌,杨大山亲吻柳红英后离开。
3.杨柳村大柳树下 日、外/中秋节/雨天
人物:杨红英、杨招娣。女村民若干
杨盼盼:(OS)三年后的中秋节,我奶奶柳红英按照我爷爷临走时的约定,来到大柳树下等待我爷爷的回来……
阴雨天,一阵秋雨下来刮着凉风。柳红英蓬乱着头发刮在脸上,柳树叶子发出沙沙的响声。她领着杨招娣站在大柳树下。
六岁的杨招娣拉着在母亲柳红英的手:娘,我冷。
柳红英把自己的上衣脱下给招娣披上:这回冷不冷?
杨招娣摇头,柳红英笑了。
一个村民赶牛车从柳树下经过。
三个过路女村民戴着草帽手拿镰刀收工路过。
女村民甲:红英,娘俩在这避雨呢?
柳红英:哦,没有,我来看看大山回来没有。
女村民乙:他去当兵了,那能说回来就回来的。
柳红英:他临走时说,去三年就回来,今天正好是三年了。
女村民丙笑道:没出息,才三年就等不及了,想团圆了?
柳红英笑着:瞧你说的,就许你团圆,我就不能,一会儿大山要是回来了,我照团不误。
4.大柳树下 日、外/冬/雪天
人物:柳红英、男村民若干
天空飘着雪花,远处柳红英挑水走在路上,人渐渐近了,脚踏积雪发出声音:嘎吱,嘎吱……
柳树下有几个老人在打扫积雪。柳红英走向几个老人跟前放下水担。两手搓了搓,又放在嘴上哈着热气。
柳红英:大爷,您在这儿看见有人进村没有?
村民甲:你问谁呀?一前晌进村的人多着呢。
村民乙看着村民甲:哎,她是问杨大山。
柳红英点头。
村民丙摇头:没看着。
柳红英挑着水走远了,众村民聚拢一起低语。
村民甲:唉,真是个傻娘们,听说他们这批兵都去朝鲜了,和美国佬打起来了。
村民乙:八成是回不来了。
村民丙:唉,唉,干活,别说那些不吉利的话,呸,呸……
5.大柳树下 日、外/春天
人物:柳红英、杨招娣
一群大雁掠过天空,柳红英领着杨招娣由远而近。
杨盼盼:(OV)三年多了,我爷爷杨大山还是没有回来,我奶奶逢人就问我爷爷杨大山的消息,都一无所获。她所能做的只要一有空就来到大柳树下等待,不分春夏秋冬,严寒酷暑。
大柳树泛起绿色嫩芽,柳红英娘俩的到来惊得一群叽叽嚓嚓麻雀飞离树梢。
远处的布谷鸟叫声:(OS)布谷,布谷……
杨招娣:娘,我爹咋还不回来呀?
柳红英:你爹离这儿远着呢,他正往回走着呢。
杨招娣:那他的走几天?
柳红英:说不准,也许一两天,也许几个月。
杨招娣:娘,我爹长啥样?
柳红英:你爹呀,大大的个,背着枪。
杨招娣:娘,我也要枪。
6.大柳树下 日、外/夏天
人物:柳红英、杨招娣、王二庆、村民若干
茂密的柳树叶子遮着阳光,树上的麻雀叽叽嚓嚓。柳红英扛着锄头手拉着的八岁杨招娣站在大柳树下。
远处一个背包的人匆匆走来。
杨盼盼:(OV)五年过去了,我爷爷杨大山还没有回来,就在这一天和他一起当兵走的王二庆复原回来了,他没有带给我奶奶柳红英一丝希望,却带给我奶奶添了不少的灾难。
来人渐渐走近,穿一身黄土色的军装,左胸前有一个白色小布牌子,上面写着“中国人民志愿军”。背着行李合着腰走着满头大汗。
柳红英眼前一亮,惊奇地喊:大山,不,二庆,是你啊!
王二庆:嫂子,你在这儿呢,这是招娣吧?都长这么大了。
王二庆看向招娣,从行李中摸出一把小木枪递给杨招娣。
王二庆:这是你爹托我给你的。
杨招娣接过二庆给的小木枪:谢谢叔叔。
柳红英:你先别管他,快和我说说大山咋就没和你一起回来。
王二庆:当年我们去了部队,经过三个月的集训,第二年初我们就去了朝鲜。
切换画面:
接入1950年10月中国人民志愿军入朝影视场景。
中国人民志愿军战歌: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
切回画面:
柳红英急切的问:那后来呢?
王二庆:杨大山分到野战部队,我去了后勤运输队。这把木枪就是我俩分别时大山给我的。
(闪回)部队营房 日、内
人物:杨大山、王二庆
杨大山和王二庆身穿军装坐在床铺上,枪支立在墙角处,杨大山手中拿用玻璃片打磨小木枪。
杨大山:二庆,我明天就要上前线了,这把小木枪放你这儿,我要是回不来了,你就把它交给我儿子招娣吧,就算我给他留下的礼物。
王二庆:不要多想,你一定能回来的,你我还要一起回家孝敬父母呢。
杨大山:你分哪里了?
王二庆:我这几天拉肚子,病号,没说去哪儿。
(闪出)
柳红英:后来再没见过?
王二庆:没有,一直没有消息。
柳红英:你没有打听过大山吗?
王二庆:后来我打听了,有的说他们牺牲了,有的说他们弹尽粮绝被俘虏了。
柳红英顿时天地旋转摊到在地上,二庆急喊:嫂子,嫂子……
招娣手拿木枪:娘,娘……
村民们围了过来。
7.杨柳村街道 日、外
人物:柳红英、村民若干
柳红英走在街道上,几个村民们老远地就躲着她。
声明:未经授权不得转载,侵权必究!授权后转载须注明出处:"转自华语剧本网 www.juben.pro"。 [ 如何申请转载 ]
登录 后再戳我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