权属:原创 · 独家授权
字数:9538
成片时长:约32分钟
阅读:5884
发表:2021/4/22
主旋律,农村
微电影剧本
片汤的夕阳乐
免费
- 故事梗概
- 作品正文
淡入
1.厨房,内,日,近
△厨房的门开着,赵顺东探头向里张望。赵顺山正在灶具边掂着大勺炒菜。不远处的桌上放着一些菜品。赵顺东缩回头,点点头。
2.餐厅,内,日,近
△在餐厅内,有一些摆放整齐的桌椅,旁边坐着七八个老人。墙上贴着几张宣传画和《志愿者轮值表》《赵家庄小食堂老人就餐条件》《四个一点》。《志愿者轮值表》上有两大栏,左栏是7个厨师志愿者轮值安排表,7天一轮值。右栏是130名普通志愿者轮值安排表,14天一轮值。《赵家庄小食堂老人就餐条件》上用黑色大字打印着:“孤寡老人、残疾老人、空巢老人、七十五岁以上的老人方可到此就餐,其他人不可到此就餐。否则,人太多,容纳不下。谢谢谅解!”《四个一点》上用黑色大字打印着:“国家补一点,社会捐一点。个人出一点,志愿者献一点。”其中,“国家补一点”旁用圆珠笔写着“8元/日/人”;“个人出一点”旁用圆珠笔写着“7元/日/人”。老人们正说笑着,赵顺东走进来。
赵顺东:我刚看了,正炒着呢。
杨明楼:赵书记,我们不急。我们来的早,就是唠嗑来了。
赵顺东(对赵凯亮):凯亮叔,听说前些天,你张罗着要去敬老院,咋没去呢?
赵凯亮:去啥啊?村里有了养老小食堂,我吃的好,还能和大伙扯闲篇,老有所养,老有所乐,还去敬老院干啥?你没看见吗?杨明楼都从敬老院回来了。(一指旁边的杨明楼)
赵顺东:明楼哥,你觉得这跟敬老院……
杨明楼:没法比。这多好啊,不离家,不离土,我就养老了。重点是不用割断乡情啊,我这是落叶归根了。(冲赵顺东伸出大拇指)瘸子跳高——忒(腿)好了。
△赵凯亮左手握着拐杖,愤怒地盯着杨明楼。赵顺东点点头,走到墙边,看着墙上贴着的志愿者轮值表。
赵顺东(画外音):小学的吴校长要带全体师生进行社会实践,来这儿轮流当志愿者,这轮值表……还得重排啊。
△赵顺东的手机铃声响了。赵顺东掏出手机接听。
赵顺东:喂!
赵凡(画外):赵书记,我家西院刚才有声惨叫,我怀疑片汤出事儿了,你快看看去吧。
赵顺东:你们是邻居,你咋不先看看?
赵凡(画外):赵书记,我们两家四十多年不说话了。
赵顺东:嗯,我马上去。
△赵顺东挂断电话,向外就跑。
杨明楼:我有点晕乎。
赵凯亮:高血压犯了?
杨明楼:没有。片汤,一个吃的玩意,咋还能出事儿?这……古怪。
赵凯亮:你在敬老院里待了几年,也难怪不知道。我给你讲讲吧。这片汤就是我大嫂。唉!我大哥死了以后,她因为别的不会做,就顿顿做片汤吃,所以……
杨明楼(点点头):哦!
赵凯亮:其实啊,我还不如片汤呢,我是冷粥。我早上做粥,一天吃三遍啊。买的菜经常放烂了。
杨明楼:你咋不去敬老院呢?
赵凯亮:只要还能动,我就不想去那儿。到那儿,谁也不认得。这个——我说说,我是咋从马车上掉下来的。那个马啊,这么大个(比划着),顶个骆驼……
杨明楼:打住!你说的次数比天上的星星都多了。
3.汤秀玉家,内,日,近
△赵顺东开门进屋,眼前所见:汤秀玉家的过堂屋里,有一排灶具。在灶具旁,一个面板、一把菜刀、几块面片、一小块面团、一根黄瓜散乱于地。地上有几处血迹。汤秀玉坐在一边的小马扎子上,伸着脚,脚上有处一厘米左右刀砍伤,伤口处已经流了许多血。她望着眼前的一切,眼泪正顺着脸泪流着。
赵顺东(走近汤秀玉):大婶儿,你受伤了?我马上给村医打电话。
汤秀玉(抹抹泪):没事儿,这点伤算不了啥?
赵顺东:还说呢?你都哭了。你跟我说过,你打记事起一共就哭过三回。
汤秀玉:对。第一回,毛主席死了;第二回,我爸死了;第三回,我妈死了。
赵顺东:这……这回……
汤秀玉:我哭,不是因为脚疼,是心疼。唉,我老了,抻不动片汤、咬不动黄瓜了。顺东啊,你说,人老了,咋就这么难呢?
赵顺东:有政府呢,问题会解决的。
4.汤秀玉家,内,昏,近
△汤秀玉家亮着灯。室内的家具都很旧,四周墙上糊着报纸,东墙上挂着一个大钟,还订着一本日历。炕上靠着东墙处有两套破被褥。汤秀玉靠着被褥坐着,她的右脚上缠着纱布。赵顺东坐在炕沿上。赵顺宇、黄翠翠、赵顺务、魏彩萍、赵乐在屋地上立着,望着赵顺东。
赵顺东(咳了一声):我大婶儿不能再做饭了。我召集你们来,就是研究研究老人养老的问题咋解决。
黄翠翠:缺俩人儿吧。
赵顺东:翠翠,我给他们都打电话说了,你大哥在北京,你大姐嫁到魏家庄了,都不在本村住……
黄翠翠:不在本村住,就不用赡养老人了?我家和老三家,哪个会喘气的在家闲着?
赵顺宇:媳妇儿说的对啊。
赵顺东:不是那意思。
△赵顺东拨手机,很快拨通了。
赵树东:喂,顺丰哥……
赵顺丰大(画外):赵书记,你好,还是因为赡养我母亲的事吧。由于空间距离的限制,我无法直接照顾我的母亲,深表愧疚。我可以提供资金支持,我会给我母亲转款的。我还有个紧急的会要开,请恕我先挂断了。
赵顺东:喂!喂!(手机传出盲音)
△赵顺东再拨手机,很快拨通了。
赵顺东:喂,顺雅姐……
赵顺雅(画外,声音粗暴):赵顺东,你干啥啊?还有完没完?我都说了,公婆我还管不过来呢,让我管我妈?我警告你,我家的事儿你管不着,你再骚扰我,我报警。
赵顺东:喂!喂!(手机传出盲音)
△赵顺东无奈地看看众人。
赵顺务:要不,上轮?
黄翠翠:我家轮不了。我俩闺女的孩子都小,我跟顺宇得给哄孩子去,哪还顾得了妈?你家养妈,我家出钱。
赵顺宇:媳妇说的对啊。
汤秀玉:我当过文艺兵,国家每月给我开一千多,我不差钱啊。问题是,有钱我也买不来饭啊。
赵顺务:关键……我全家都在外村上班。乐乐在这呢,快三十的人了,还没个对象呢,不就是因为没钱买楼吗?不挣钱行吗?
黄翠翠:上敬老院吧。
赵顺宇:媳妇说的对啊。
汤秀玉:对啥对?离乡离土,孤单寂寞,我不去。
黄翠翠:那……上北京我大哥那儿吧。
赵顺务:二嫂,你这主意好。
汤秀玉:好啥好?不一样离乡离土吗?再说了,我这身子骨,不死半道上,就死北京了。我汤秀玉要落叶归根,不做孤魂野鬼。
黄翠翠:那……我们也无奈了。
△赵乐往门槛子上一坐,抹起泪来。
赵顺东:咋着啦?
赵乐:哎呀,我爸我妈老了,我咋办啊?我终归有一天也得老,那时候,我咋办啊?
赵顺务:看你那没出息的样子,滚!
赵乐:唉。
△赵乐起身,拍拍身上的土,往外走了。走不远,竟哼起歌来“打倒小日本儿啊”。
赵顺东:这孩子!
黄翠翠:妈,你说,我能不给闺女哄孩子吗?
赵顺务:那……我们也不能不给儿子挣钱啊。
汤秀玉:其实,我不愿意到你们哪家住,不自在,还事儿多。
赵顺东:你们看啊,咱村已经建了小食堂,专门给老人解决吃饭问题。我大婶儿可以吃小食堂啊。
汤秀玉:不吃。我听说了,赵顺山、赵凡都当志愿者呢,我吃他们做的饭?吃他们送的饭?
赵顺东:你们那点事儿我知道。赵顺山家的苹果树长过界了,枝条伸到你家院子里了,枝条上的苹果被你家摘了。他家说,苹果是他家树上长的,是他家的。你家说,枝条和苹果都在你家院子里,自然是归你家。结果大吵了一架。是不是因为这个事儿?
黄翠翠:他家为了不让我家沾光,竟把苹果树砍了,太过分了。
汤秀玉:我会因为这个不理他们吗?我当家的,得了白血病,骨髓移植没钱,到他家借,他竟说钱丢了。后来,骨髓移植没做成,我当家的还是走了。你说,我理他家人干啥?一看就来气。
赵顺东:这里应该有误会。大婶儿,你知道吗?今天中午,我去找你,就是赵凡给我打的电话。人家也是想救你啊。
汤秀玉:哦?
赵顺务:我插一句。这小食堂啊,不去也罢,办不长久。卫生也保证不了。还是给妈送敬老院吧。
赵顺东:你说啥呢?
赵顺务:不是吗?依我看,资金就是问题,谁总往那里捐钱?志愿者也是问题,谁长年累月往那跑?
赵顺东:资金问题根本不用发愁。捐款捐物的很多、很踊跃。你不知道啊,咱村出去的老将军还发动战友捐款呢。你反对,你不也捐了吗?
赵顺务:全村都捐,我不捐?我出得去门吗?比我家穷的都捐了,我不捐?我不丢人啊?
赵顺东:志愿者的事儿更不用发愁,你可以看看轮值表去。
赵顺务:那卫生呢?赵顺山是出了名的邋遢鬼。他做的饭能吃吗?
赵顺东:咱村的厨师都有厨师证。赵顺山也有。他原先是邋遢点。可小食堂建成后,他全改了。不信,你们可以去他家看看。
赵顺务:我们可能去吗?
黄翠翠(画外音):包袱甩出去就好,管它落在哪儿呢!(给赵顺务使眼色)我觉着吧,妈吃小食堂挺好,啥问题都解决了。懒得看的人,当它是空气就行了。(冲赵顺务使眼色)老三,你品品。
赵顺务:我……(看看魏彩萍)你半天不放个屁啊。
魏彩萍:我……我能说吗?我说啥呀?
赵顺务:妈去小食堂,行不行?
魏彩萍(看着赵顺务):这……不行吧。(赵顺务撇嘴)那……行吧。
赵顺务:痛快点。
魏彩萍:行……还是不行啊。
赵顺务:行了,魏彩萍,你别说了。就冲你这个德行,儿子说不上媳妇儿全怪你。——我妈去小食堂的儿,我看行。
黄翠翠:我看也行。
赵顺宇:媳妇说的对啊。
汤秀玉:行了,我养老的事儿以后再说吧。眼下,我还是做我的片汤吧。
5.汤秀玉家,内,日,近
△板柜上放着青茄子、鲜葱、香菜、一罐酱。汤秀玉坐在炕上,闫明在屋地上的凳子上坐着。
闫明:大姨,你受罪了。
汤秀玉:这不算啥,和战场上的伤员比起来,我等于没伤。——闫明啊,你那么忙,咋还看我来了?
闫明:从小大姨就最疼我,还救过我的命。咋着我也得看看大姨。
汤秀玉:你妈还壮实吗?
闫明:壮实。
汤秀玉:她……她的吃饭问题咋解决?
闫明:我们轮着给她送饺子,一送送一个月的,冻冰箱里,每顿煮一些。
汤秀玉:唉,你们兄弟姐妹六人,还是管不了她。
闫明:关键是每人一摊事儿,一个萝卜一个坑,住的又都远,她还不愿意离开老家。中国两亿多老人,估计像我们这种情况多了去了。
汤秀玉:是吗?养老可真是大问题。跟你说个新鲜事儿,我们村开了个养老小食堂。
1.厨房,内,日,近
△厨房的门开着,赵顺东探头向里张望。赵顺山正在灶具边掂着大勺炒菜。不远处的桌上放着一些菜品。赵顺东缩回头,点点头。
2.餐厅,内,日,近
△在餐厅内,有一些摆放整齐的桌椅,旁边坐着七八个老人。墙上贴着几张宣传画和《志愿者轮值表》《赵家庄小食堂老人就餐条件》《四个一点》。《志愿者轮值表》上有两大栏,左栏是7个厨师志愿者轮值安排表,7天一轮值。右栏是130名普通志愿者轮值安排表,14天一轮值。《赵家庄小食堂老人就餐条件》上用黑色大字打印着:“孤寡老人、残疾老人、空巢老人、七十五岁以上的老人方可到此就餐,其他人不可到此就餐。否则,人太多,容纳不下。谢谢谅解!”《四个一点》上用黑色大字打印着:“国家补一点,社会捐一点。个人出一点,志愿者献一点。”其中,“国家补一点”旁用圆珠笔写着“8元/日/人”;“个人出一点”旁用圆珠笔写着“7元/日/人”。老人们正说笑着,赵顺东走进来。
赵顺东:我刚看了,正炒着呢。
杨明楼:赵书记,我们不急。我们来的早,就是唠嗑来了。
赵顺东(对赵凯亮):凯亮叔,听说前些天,你张罗着要去敬老院,咋没去呢?
赵凯亮:去啥啊?村里有了养老小食堂,我吃的好,还能和大伙扯闲篇,老有所养,老有所乐,还去敬老院干啥?你没看见吗?杨明楼都从敬老院回来了。(一指旁边的杨明楼)
赵顺东:明楼哥,你觉得这跟敬老院……
杨明楼:没法比。这多好啊,不离家,不离土,我就养老了。重点是不用割断乡情啊,我这是落叶归根了。(冲赵顺东伸出大拇指)瘸子跳高——忒(腿)好了。
△赵凯亮左手握着拐杖,愤怒地盯着杨明楼。赵顺东点点头,走到墙边,看着墙上贴着的志愿者轮值表。
赵顺东(画外音):小学的吴校长要带全体师生进行社会实践,来这儿轮流当志愿者,这轮值表……还得重排啊。
△赵顺东的手机铃声响了。赵顺东掏出手机接听。
赵顺东:喂!
赵凡(画外):赵书记,我家西院刚才有声惨叫,我怀疑片汤出事儿了,你快看看去吧。
赵顺东:你们是邻居,你咋不先看看?
赵凡(画外):赵书记,我们两家四十多年不说话了。
赵顺东:嗯,我马上去。
△赵顺东挂断电话,向外就跑。
杨明楼:我有点晕乎。
赵凯亮:高血压犯了?
杨明楼:没有。片汤,一个吃的玩意,咋还能出事儿?这……古怪。
赵凯亮:你在敬老院里待了几年,也难怪不知道。我给你讲讲吧。这片汤就是我大嫂。唉!我大哥死了以后,她因为别的不会做,就顿顿做片汤吃,所以……
杨明楼(点点头):哦!
赵凯亮:其实啊,我还不如片汤呢,我是冷粥。我早上做粥,一天吃三遍啊。买的菜经常放烂了。
杨明楼:你咋不去敬老院呢?
赵凯亮:只要还能动,我就不想去那儿。到那儿,谁也不认得。这个——我说说,我是咋从马车上掉下来的。那个马啊,这么大个(比划着),顶个骆驼……
杨明楼:打住!你说的次数比天上的星星都多了。
3.汤秀玉家,内,日,近
△赵顺东开门进屋,眼前所见:汤秀玉家的过堂屋里,有一排灶具。在灶具旁,一个面板、一把菜刀、几块面片、一小块面团、一根黄瓜散乱于地。地上有几处血迹。汤秀玉坐在一边的小马扎子上,伸着脚,脚上有处一厘米左右刀砍伤,伤口处已经流了许多血。她望着眼前的一切,眼泪正顺着脸泪流着。
赵顺东(走近汤秀玉):大婶儿,你受伤了?我马上给村医打电话。
汤秀玉(抹抹泪):没事儿,这点伤算不了啥?
赵顺东:还说呢?你都哭了。你跟我说过,你打记事起一共就哭过三回。
汤秀玉:对。第一回,毛主席死了;第二回,我爸死了;第三回,我妈死了。
赵顺东:这……这回……
汤秀玉:我哭,不是因为脚疼,是心疼。唉,我老了,抻不动片汤、咬不动黄瓜了。顺东啊,你说,人老了,咋就这么难呢?
赵顺东:有政府呢,问题会解决的。
4.汤秀玉家,内,昏,近
△汤秀玉家亮着灯。室内的家具都很旧,四周墙上糊着报纸,东墙上挂着一个大钟,还订着一本日历。炕上靠着东墙处有两套破被褥。汤秀玉靠着被褥坐着,她的右脚上缠着纱布。赵顺东坐在炕沿上。赵顺宇、黄翠翠、赵顺务、魏彩萍、赵乐在屋地上立着,望着赵顺东。
赵顺东(咳了一声):我大婶儿不能再做饭了。我召集你们来,就是研究研究老人养老的问题咋解决。
黄翠翠:缺俩人儿吧。
赵顺东:翠翠,我给他们都打电话说了,你大哥在北京,你大姐嫁到魏家庄了,都不在本村住……
黄翠翠:不在本村住,就不用赡养老人了?我家和老三家,哪个会喘气的在家闲着?
赵顺宇:媳妇儿说的对啊。
赵顺东:不是那意思。
△赵顺东拨手机,很快拨通了。
赵树东:喂,顺丰哥……
赵顺丰大(画外):赵书记,你好,还是因为赡养我母亲的事吧。由于空间距离的限制,我无法直接照顾我的母亲,深表愧疚。我可以提供资金支持,我会给我母亲转款的。我还有个紧急的会要开,请恕我先挂断了。
赵顺东:喂!喂!(手机传出盲音)
△赵顺东再拨手机,很快拨通了。
赵顺东:喂,顺雅姐……
赵顺雅(画外,声音粗暴):赵顺东,你干啥啊?还有完没完?我都说了,公婆我还管不过来呢,让我管我妈?我警告你,我家的事儿你管不着,你再骚扰我,我报警。
赵顺东:喂!喂!(手机传出盲音)
△赵顺东无奈地看看众人。
赵顺务:要不,上轮?
黄翠翠:我家轮不了。我俩闺女的孩子都小,我跟顺宇得给哄孩子去,哪还顾得了妈?你家养妈,我家出钱。
赵顺宇:媳妇说的对啊。
汤秀玉:我当过文艺兵,国家每月给我开一千多,我不差钱啊。问题是,有钱我也买不来饭啊。
赵顺务:关键……我全家都在外村上班。乐乐在这呢,快三十的人了,还没个对象呢,不就是因为没钱买楼吗?不挣钱行吗?
黄翠翠:上敬老院吧。
赵顺宇:媳妇说的对啊。
汤秀玉:对啥对?离乡离土,孤单寂寞,我不去。
黄翠翠:那……上北京我大哥那儿吧。
赵顺务:二嫂,你这主意好。
汤秀玉:好啥好?不一样离乡离土吗?再说了,我这身子骨,不死半道上,就死北京了。我汤秀玉要落叶归根,不做孤魂野鬼。
黄翠翠:那……我们也无奈了。
△赵乐往门槛子上一坐,抹起泪来。
赵顺东:咋着啦?
赵乐:哎呀,我爸我妈老了,我咋办啊?我终归有一天也得老,那时候,我咋办啊?
赵顺务:看你那没出息的样子,滚!
赵乐:唉。
△赵乐起身,拍拍身上的土,往外走了。走不远,竟哼起歌来“打倒小日本儿啊”。
赵顺东:这孩子!
黄翠翠:妈,你说,我能不给闺女哄孩子吗?
赵顺务:那……我们也不能不给儿子挣钱啊。
汤秀玉:其实,我不愿意到你们哪家住,不自在,还事儿多。
赵顺东:你们看啊,咱村已经建了小食堂,专门给老人解决吃饭问题。我大婶儿可以吃小食堂啊。
汤秀玉:不吃。我听说了,赵顺山、赵凡都当志愿者呢,我吃他们做的饭?吃他们送的饭?
赵顺东:你们那点事儿我知道。赵顺山家的苹果树长过界了,枝条伸到你家院子里了,枝条上的苹果被你家摘了。他家说,苹果是他家树上长的,是他家的。你家说,枝条和苹果都在你家院子里,自然是归你家。结果大吵了一架。是不是因为这个事儿?
黄翠翠:他家为了不让我家沾光,竟把苹果树砍了,太过分了。
汤秀玉:我会因为这个不理他们吗?我当家的,得了白血病,骨髓移植没钱,到他家借,他竟说钱丢了。后来,骨髓移植没做成,我当家的还是走了。你说,我理他家人干啥?一看就来气。
赵顺东:这里应该有误会。大婶儿,你知道吗?今天中午,我去找你,就是赵凡给我打的电话。人家也是想救你啊。
汤秀玉:哦?
赵顺务:我插一句。这小食堂啊,不去也罢,办不长久。卫生也保证不了。还是给妈送敬老院吧。
赵顺东:你说啥呢?
赵顺务:不是吗?依我看,资金就是问题,谁总往那里捐钱?志愿者也是问题,谁长年累月往那跑?
赵顺东:资金问题根本不用发愁。捐款捐物的很多、很踊跃。你不知道啊,咱村出去的老将军还发动战友捐款呢。你反对,你不也捐了吗?
赵顺务:全村都捐,我不捐?我出得去门吗?比我家穷的都捐了,我不捐?我不丢人啊?
赵顺东:志愿者的事儿更不用发愁,你可以看看轮值表去。
赵顺务:那卫生呢?赵顺山是出了名的邋遢鬼。他做的饭能吃吗?
赵顺东:咱村的厨师都有厨师证。赵顺山也有。他原先是邋遢点。可小食堂建成后,他全改了。不信,你们可以去他家看看。
赵顺务:我们可能去吗?
黄翠翠(画外音):包袱甩出去就好,管它落在哪儿呢!(给赵顺务使眼色)我觉着吧,妈吃小食堂挺好,啥问题都解决了。懒得看的人,当它是空气就行了。(冲赵顺务使眼色)老三,你品品。
赵顺务:我……(看看魏彩萍)你半天不放个屁啊。
魏彩萍:我……我能说吗?我说啥呀?
赵顺务:妈去小食堂,行不行?
魏彩萍(看着赵顺务):这……不行吧。(赵顺务撇嘴)那……行吧。
赵顺务:痛快点。
魏彩萍:行……还是不行啊。
赵顺务:行了,魏彩萍,你别说了。就冲你这个德行,儿子说不上媳妇儿全怪你。——我妈去小食堂的儿,我看行。
黄翠翠:我看也行。
赵顺宇:媳妇说的对啊。
汤秀玉:行了,我养老的事儿以后再说吧。眼下,我还是做我的片汤吧。
5.汤秀玉家,内,日,近
△板柜上放着青茄子、鲜葱、香菜、一罐酱。汤秀玉坐在炕上,闫明在屋地上的凳子上坐着。
闫明:大姨,你受罪了。
汤秀玉:这不算啥,和战场上的伤员比起来,我等于没伤。——闫明啊,你那么忙,咋还看我来了?
闫明:从小大姨就最疼我,还救过我的命。咋着我也得看看大姨。
汤秀玉:你妈还壮实吗?
闫明:壮实。
汤秀玉:她……她的吃饭问题咋解决?
闫明:我们轮着给她送饺子,一送送一个月的,冻冰箱里,每顿煮一些。
汤秀玉:唉,你们兄弟姐妹六人,还是管不了她。
闫明:关键是每人一摊事儿,一个萝卜一个坑,住的又都远,她还不愿意离开老家。中国两亿多老人,估计像我们这种情况多了去了。
汤秀玉:是吗?养老可真是大问题。跟你说个新鲜事儿,我们村开了个养老小食堂。
声明:未经授权不得转载,侵权必究!授权后转载须注明出处:"转自华语剧本网 www.juben.pro"。 [ 如何申请转载 ]
登录 后再戳我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