权属:原创 · 独家授权
字数:35748
成片时长:每集约39分钟
阅读:11067
发表:2015/4/8 修改:2020/3/1
20集 主旋律,爱情,动作 电视剧剧本
《开邦圣祖》第1-3集
- 故事梗概
- 分集提纲
- 作品卖点
- 作品正文
人物简介:
简要梗概:
4700年前,在天下部落混战的年代,黄帝部落通过推动部落间往来和物资交流,快速发展壮大,并最终实现釜山合符,统一天下各部落,也进而形成了华夏民族的雏形。
详细梗概:(11062字)
公元前2712年前后,天下气候大变,各地普降罕见暴雨,洪涝成灾。尤其大河中上游地区水涝严重,以致大面积山体坍塌,河道淤阻,大河两岸方圆千里皆成泽国。生活在中上游一带的众多游牧部落,再无安身之所,不得不沿大河两岸开始向下游迁徙。
黄帝(幼年、青年及成为北方部落头领黄帝后,均以黄帝相称,以下同)所在有熊氏部落,就是当时众多迁徙部落中的一支。
有熊氏族人在部落头领祁昆的带领下,沿大河北岸一路走走停停,也不知走过多少日,终于在太行山脉东北部,即现在的徐水龙山一带停留了下来,并在大河岸边择山丘而居,继续他们的捕鱼围猎生活。
当时,黄帝也就四五岁(注:岁在当时应该用载表示,以下同)的样子。
随着黄帝的成长,他善良、聪明、机智、勇敢并乐于帮助他人他部落的天性也渐渐显露出来。
五岁这年,黄帝与同伴随风、随雨在部落附近玩耍。玩耍中,一只白毛幼虎从他们背后袭来。白毛幼虎由于没有吃人经验,结果被支晒在它与黄帝等面前的一张鱼网网住,并困于其中不能脱身。
随风、随雨见了,便捡石块打白毛幼虎,试图打死它,交与部落头领祁昆,好为屋人多挣些食物。可幼年黄帝见到白毛幼虎在网中哀求、挣扎和可怜的样子,最终拦下随风随雨,将白毛幼虎从网中救出放了。
十年后,少年黄帝、随风、随雨与有熊氏部落中上年纪的族人在住地附近一山丘的草丛中围猎,又再次与一只白毛老虎和四只斑斓猛虎相遇。
一开始,众族人并不知有猛虎藏于深草之中,待围猎范围越来越小,随风也快速到深草丛中捡拾一只被他击中的羽毛丰美的野鸡时,才发现深草中正在撕扯一只野猪吃的五只猛虎。
随风在一声惊叫之后,想跑,五只猛虎却丢下正在撕扯的野猪,怒吼着就是扑向随雨。最后,又是少年黄帝勇敢上前,救下随风。不想,却在护送五只猛虎离开众族人的过程中,又被白虎直接驮到了西北方的釜山脚下,去见独居那里的仙人般的大填。
而这只白虎也正是十年前被幼年黄帝救下的白虎,白虎又正是被釜山脚下的大填所养。白虎驮少年黄帝去见大填,也正是想让大填记住救它性命的这位恩人。从此后,少年黄帝也正式与大填相识。
而在有熊氏众族人的心目中,能降服大兽(老虎)的族人,一定是有天神相助的族人,何况当时的黄帝还只是一个少年。
所以,从此后,少年黄帝便被部落族人另眼相看,再加上,少年黄帝在围猎时,总是冲在前,围到猎物也最多,很快就被部落族人公认为部落中最勇猛的勇士。接着,又被正式赋予了只有部落中最最勇猛的勇士才能被赋矛的任务——带领部落中最强壮勇敢的族人(部落勇士)走出部落,到远离部落的地方围猎。
也正是在一次长距离围猎一支野鹿群的过程中,青年黄帝和随风随雨等有熊氏部落众勇士误入西陵氏部落禁地——神泉之地,与停留在神泉旁的嫘祖相遇,并被她的美丽和他身上奇特的服饰(蚕衣)所吸引。可就在黄帝突然意识到野鹿可能被他们部落所有时,也同时遭受到了西陵氏头领厚沿儿子布库及族人的伏击。
因是闯了西陵氏族人禁地,追杀的又是西陵氏族人的部落神——鹿,以厚沿、布库为首的西陵氏族人便准备杀死他们,以惩罚他们对西陵氏部落神的亵渎,并用他们的血向神告慰。
嫘祖亲见青年黄帝等并非是有意闯入神泉之地,也并非知情野鹿为西陵氏部落神。所以,嫘祖拼命相劝父亲厚沿(公)和哥哥布库不要随便损异族人性命,以免引起部落间厮杀。嫘祖的相劝,更是进一步引起了青年黄帝的注意和好感。
包括厚沿、布库在内的西陵氏族人自是不会听从嫘祖的劝说,一致要求把青年黄帝等杀死,用他们的血告慰对部落神。
可就在他们准备动手杀死黄帝等,并取出他们的血时,也恰巧被正在西陵氏附近山顶闲游的大填望到,他便及时指挥白虎带其他四只猛虎冲进西陵氏部落,去救青年黄帝和随风随雨等有熊氏族人。
五只猛虎一到,在冲撞和撕咬中,很快将包括厚沿、布库在内的所有西陵氏族人吓跑。黄帝等得救。
黄帝得救后,因为对西陵氏族人所穿服饰极感兴趣,便想用“结网捕鱼”等法换西陵氏族人服饰的制作方法。厚沿不肯。
随后,为学得西陵氏族人服饰制作方法,黄帝又决定应下厚沿所提条件,带有熊氏族人去西陵氏后山丛林中,除掉经常侵扰西陵氏族人的怪兽,并保存下一张完整兽皮。
最后历经九死一生,终于除掉怪兽,但因未能保存下一张完整怪兽皮子,厚沿并没有让嫘祖将织蚕衣之法传授给青年黄帝。黄帝只好带族人无奈离开。嫘祖不忍,偷偷告诉青年黄帝,要想学蚕衣制作之法,可先学会种桑之法,并将一些桑苗偷偷交给青年黄帝。
不想,就在这日回部落途中,天突降大雨,在他们必经之处,又很快形成一条激流。为确保所有族人安全涉过激流,又是黄帝第一个跳下激流,结果嫘祖偷偷交给他的桑树苗被激流冲走,眨眼不见踪影,黄帝万分懊恼。
待回到部落,又见相邻彤鱼氏部落头领彤鱼正恳求父亲祁昆,要他带族人去救被困于彤鱼氏后山的彤鱼氏众族人。
在当时,除通婚部落外,其他部落间往往是“老死不想往来”。可因为雨大和彤鱼氏所有青壮族人都困在后山,彤鱼氏所剩老弱族人根本无法再行更远路程,去到通婚部落求救。更主要还是事情紧急,再无人去求,所有被困族人便会被不断滚下的大石砸死。
见彤鱼再三恳求,父亲(公)祁昆仍是不肯带族人去救。黄帝便毅然决然带随风随雨等刚刚回部落的族人前去,不但通过鱼网“搭桥”救下彤鱼氏众族人,并冒雨上山,救下了掉下崖去的彤鱼氏头领儿子大少彤鱼。
彤鱼氏、有熊氏两大部落从此结下深厚友谊,后来又成为通婚落部。
随后,黄帝在带随风随雨等族人相助大少彤鱼等彤鱼氏后山去寻大兽途中,还得到了因闪电击石而形成的神剑(铁剑)。一时间,黄帝更是在有熊氏和彤鱼氏众族人心目中,留下了有天神相助的影子。
在接下的一次北去行猎中,青年黄帝便用手中神剑,意外救下了同样是在外行猎且正遭遇危险的嫘祖哥哥布库和西陵氏众族人性命。嫘祖听说后,被彻底感动,当下便去寻正回部途中的黄帝,寻问桑树种植情况,当听说在当日回部落途中因过激流而丢失时,嫘祖又当即回部落,将一捆小野桑树(苗)交给他,并告诉黄帝,待种下的桑树成林之日,便可再来寻她,她便将织蚕衣之法教给她。
黄帝自是相信嫘祖所言,待回部落后,不但栽下了嫘祖交给的桑树苗,还寻来许多野桑种下。桑树很快成林。缧祖也因到了抢婚年龄,不愿被通婚部落——有易氏部落族人抢去,最终随黄帝来到有熊氏部落,将养蚕织蚕衣之法传授给了有熊氏女族人。
有熊氏祁昆为报答嫘祖为有熊氏做出的巨大贡献,不但按嫘祖意愿,将他“嫁给”了自己儿子青年黄帝,还以十个女族人换嫘祖的代价,平息了因嫘祖私逃有熊氏而引发的一场西陵氏与有熊氏之间瞬间即发的厮杀。
可让青年黄帝万没想到的是,也就在他与嫘祖成婚这一年,祁昆与一些下河捕鱼的族人,因捕捞到一条毒鱼而意外中鱼毒死亡。
这一不幸事件的发生,在将青年黄帝推向有熊氏部落头领(少典)位置的同时,也让他深刻认识到原来鱼也能给族人带来生命危险。再加上,随着各部落族人捕猎手段的日趋高明,每日大量猎物被捕杀,使围猎范围也在日益扩大,围猎日趋艰难。双重压力下,也让聪明的青年黄帝随之萌生了如何才能给部落众族人寻到更好食物来源的想法。
也就在此时,曾为祁昆等中毒族人治病的“游医”俞夫要离开部落,继续朝南方而行。黄帝想将其留在部落,俞夫临行前,黄帝便与他彻夜长谈。长谈中,俞夫还告诉他,此次他准备去寻找的是南方一个被众多部落族人称为炎帝的联盟部落头领。这个被族人称为炎帝的头领,不仅管理着一个靠种“稷”而生存的庞大部落联盟,他本人还能尝百草能为天下族人治百病。俞夫还告诉他,他怕是只有寻到炎帝,学到了炎帝的医人之术,才能治青年黄帝父亲及中毒族人的病,他们才不会死去。
黄帝一听,自是深感意外,尤其听说还靠种“稷”而生存的部落,更是想去亲眼看一看。于是当夜便决定,第二天一早就随俞夫一同去南方寻找炎帝。
临行前,嫘祖放心不下黄帝,最终又是带了随风、随雨一同前往。
不想,经千辛万苦来到炎帝所居的市丘之后,炎帝风师兼懂面相的郴夭见黄帝相貌非凡,非凡人之相,便千般阻绕不让其与炎帝相见,并教唆炎帝儿子榆罔趁夜杀害青年黄帝。黄帝等连夜逃脱,并在逃到智人山下,幸得智人山封巨派猎手(哑巴)于则领路,才顺利回到刚进炎帝之地时相遇的曹胡氏部落。
不过,市丘一行,让黄帝收获最大的也正是曹胡氏部落。在曹胡氏部落,黄帝不但相识了曹胡氏头领曹胡,还通过向曹胡氏族人传授嫘祖所掌握的蚕丝织衣方法,从曹胡氏族人手中不但学到了种“稷”技术、耒耜的制作技术,还学会了打井技术。
待回到有熊氏部落,聪明和悟性极高的黄帝不但将这些都统统加以改进并在本部落推行,还惭惭推广到了北方所有感兴趣的部落。尤其打“井”技术的推广,让许多居于河边沟叉的部落,开始朝更适宜居住和农业种植的地方迁移。
难能可贵的是,回到北方后,黄帝还受神农氏发明“稷”的启发,最终发现了尗、麦等植物,制造出了中国历史上第一辆车——轩辕车。同时还积极在周围众部落中推广。
黄帝的这一做法,在提高本部落和周围部落族人生活水平的同时,也很好地将有熊氏和周围部落融到了一起。黄帝的威望也随着“稷、尗、麦”等种植技术的传播,以及轩辕车、耒耜制作方法,打井技术的传播,在北方各部落中也随之大增。
不过,黄帝的成长除他自身天生的因素外,还与两个人的扶助和引导分不开的。一个是仙人般的人物智氏部落后人大填;再一个就是他的同族兄弟,居于炎帝领地智人山的瞎子封巨。
大填和封巨不仅都是居于釜山山顶的智氏部落后人,更是原始社会智慧的代表。
也正是受了炎帝部落的影响和启发,为更好地向炎帝部落族人学习,从他们手中交换到北方部落族人没有的东西。同样也是为加强北方部落间的物物交换,在黄帝的坚持和主持下,还在距炎帝联盟最近的黑山之地,建起了北方第一个“市”。
“市”的建立,不仅大大方便了各部落族人的生活,也更进一步加强了包括部分炎帝部落在内的北方各部落间的融合。也正是在黑山之地建“市”的过程中,青年黄帝也最终被同样想结盟的北方众多部落头领推举为北方部落联盟总头领,并给予黄帝称号。
黄帝部落联盟成立后,天下也从此形成了炎帝、黄帝、九黎三大比较紧密型的部落联盟。而此时,在三大部落联盟中,联盟内部各部落间矛盾最突出最尖锐的又属炎帝联盟。
此后,随着炎帝联盟内部矛盾的加剧,尤其随着炎帝部落中众多小部落被大部落驱逐,被迫移居炎、黄接壤且“空旷”的阪泉地带,以及黄帝出手相助这些移居且无助的小部落,致使炎、黄间矛盾开始产生和不断加剧。
随后,炎帝又是在郴夭和榆罔的怂勇下,以众多小部落背弃炎帝联盟为由,先派联盟中最能厮杀的共鼓氏头领共鼓,并由斧皇氏部落头领石吕相助,开始对移居阪泉之地的众多小部落进行驱逐和屠杀。
以燧皇氏头领胡由、有巢氏头领有巢为代表的众多被驱逐和遭屠杀的小部落头领,不得已之下,只好一同前往有熊氏部落请求黄帝相助。
因为之前,黄帝就曾亲眼见过这些小部落是如何遭受以斧皇氏为代表的炎帝大部落侵扰。见炎帝又派强悍的共鼓带炎帝部落勇士,来助斧皇氏石吕驱逐屠杀以燧皇氏为代表的刚刚迁徙阪泉之地不久的众小部落,便决定帮助他们成立一支勇士队伍,来阻止共鼓和斧皇氏对阪泉之地众多小部落的驱逐和屠杀。
结果由于经验不足和低估了对方力量,以致大遭惨败,许多聚起的勇士被杀,移居阪泉之地的众多小部落族人死伤无数,并被迫逃到更北面的黑山之地以北。本该属于北方的黑山之地也尽被以共鼓和斧皇氏头领石吕为代表的炎帝族人占领。而且,斧皇氏石吕为占黑山之地,还有他个人更大的目的,就是他的族人在黑山之地发现了大量适合作兵器和各种工具的硬质石头,他要据为已有。
第一次与共鼓、石吕厮杀的失败,对黄帝的打击极大,再加上途经釜山之地,仙人大填对他的开导,使他很快认识到建立起一支独立于各部落之外的武装力量的重要性。他的想法也很快得到黄帝部浇联盟各部落头领的有力支持。
于是,为将共鼓、石吕等逐回阪泉之地以南,还众小部落生存之地。在黄帝的领导下,成立起了中国历史上第一支具有军队性质的武装——勇氏部落,并任命黄帝联盟中最勇猛且最有谋略的大鸿氏头领大鸿为勇氏部落头领,并规定了严厉的族规,并开始在一条大峡谷中秘密大练兵。
后来,也正是靠着这样一支经过集中训练的军队,不令最终杀败了共鼓和杀死的石吕,还杀败了炎帝随后派来的刑天。
不过,作为非常重视发明和农业生产的黄帝,在炎、黄一场场战事发生的间隙,也并未忘记推动北方众部落的发明创造和农业发展,并积极推动各种发明和农业技术在各部落的应用。如在战争间隙,黄帝在寻方问俗中,发发隶首氏头领隶首发明了很多数字,仓皇氏头领仓颉发明了一些简单文字,燧皇氏头领胡由有对各种飞禽走兽的命名方法等,黄帝都积极在部落间推广和传播,并不准他们卷入与炎帝的厮杀,安心搞他们的发明创造。
因为知道容成氏头领容成善识气象,通晚日月轮回,他的观察结果对各部落族人的农业种植大有帮助,所以也格外受到黄帝青睐,也是黄帝跑得最多的部落。
同时,为助容成能取得更大成果,黄帝还在大填的推荐下,亲自到伏羲氏后人——风氏族人生活之地,去寻访同样能识气象的风后,最后不但促成了风后与北方众部落的结盟,更促成了风后与容成的结合,促进二人共同对天气气象进行研究,或在天气风雨变化中寻出一些规律,来更好地推动各部落族人种植。
后来,容成、风后二头领也果然不负重望,不但总结出了一套最原始的天气气象变化规律(即适合农业种植的节气),还在摸索中,发明了后来有名的指南车。
同时,在风氏部落,黄帝还得到了另一位对他事业大有帮助人物——风氏巫的后人常先。常先能先知先觉,随后便成为黄帝身边最重要的谋士。
所以,伴随着炎、黄摩擦的不断升级,是黄帝部落联盟的不断强大和黄帝威望在炎、黄部落的不断提高。而这样的结果,又反过来更进一步剌激了炎帝,再加郴夭的怂恿,令其更加深深感受到了黄帝部落的存在,给自己带来的各方面威肋。
为消除威胁,确保炎帝部落和自己地位的存在,炎帝也最终听信了郴夭、榆罔等人的主张,准备倾炎帝联盟所有部落之力,借口黄帝收纳背弃炎帝联盟的部落头领和族人,决定以阪泉之地为突破口,对北方黄帝部落进行开战,以借机消灭黄帝和北方联盟,确保炎帝联盟一家独大的地位。
阪泉大战开始后,虽然炎帝事先做足了充分准备,但此时黄帝身边除大鸿、背弃炎帝而投奔黄帝的共鼓、曹胡、大少彤鱼、随风、随雨等勇氏部落头领外,还有风氏部落巫的后人常先相助,并在阪泉大战中最终战胜炎帝。
炎、黄从此握手言和。
也正是阪泉大战,让炎帝彻底了解了黄帝一心为天下族人的着想为人和魅力所在。于是,炎帝再不顾郴夭、榆罔等的坚决反对,决心与黄帝真心结盟。
为表示自己的决心和诚意,炎帝不但准备将身边爱女方雷氏送与黄帝为妻,还相邀黄帝赴市丘,同时也相传炎帝各部落头领来市丘,与黄帝一共商议结盟共同发展大事。
可就在黄帝带嫘祖、俞夫、常先赴市丘途中,又先后遭到了以小石吕为首的斧皇氏部落、以刑天为首的巨人氏部落、以郴夭、榆罔为首的郴夭亲族和部分神农氏族人、以厚沿为首的西陵氏部落(布库因违犯勇氏部落族规被黄帝所杀后,厚沿为给儿子报复也随后投靠了炎帝)等几股反对势力的反复阻杀,几经生死几经磨难,在先后得到封巨、原炎帝风师赤松子、音乐高人伶伦相救后,才最终成功到达市丘,也从此实现炎、黄正式结盟。
而就在炎、黄正式结盟的同时,生活在炎、黄东南部的九黎联盟众部落族人,也正被一场持续不退的大干旱所困扰。九黎部落联盟头领由(也就是被后人所称蚩尤)为让九黎众部落族人尽快摆脱持续干旱困扰,正整日带领他的风伯雨师还有他的由部落族人,在九黎之地以外,在不断行抢其他部落的同时,也在苦苦寻找着更适宜九黎众族人的生存之地,并最终寻到了只有一河之隔的大河北岸。
在大河北岸,蚩尤带族人先与逃往南方的刑天相遇,并在刑天相助下,找到同样逃来南方的郴夭(还有榆罔),并最终在刑天和郴夭的怂恿下,野心勃勃的蚩尤决定带九黎之地所有成年男女族人北上,想通过抢掠炎黄部落来解决九黎之地族人的温饱问题。同时也想在北上途中,为九黎之地众族人寻到一处更宜的生存之地。
蚩尤的北上提议,也立刻引来所体九黎成年族人一致响应。当然,少有人知的是,蚩尤的内心所想是想通过征战,将炎、黄之地都归他由所有。
随着一路北上的畅通无阻和所向无敌,尤其阳谷一战,将勇氏部落勇士杀得大败,更让蚩尤信心倍增和野心膨胀,也从此更加坚定了他“天下尽归由”的信心。
而勇氏部落在阳谷一战的惨败,和蚩尤带九黎族众一路的疯狂抢掠和杀戮,在让黄帝充分认识到九黎族人武力上强大的同时,也让他最终下了定要杀败九黎人,尽快将九黎人驱逐出炎帝部落的决心。
为确保一举杀败在武力上远远强于自己的九黎人,黄帝决定亲自带常先、大少彤鱼、随雨、于则和勇氏部落勇士再次南下,阻击九黎人,并设法拖住九黎人继续北进。而由风后、大鸿、共鼓等留于北方,带北方九十一部落族人在荒芜人烟的逐鹿之地暗练曾驱走北方荤粥族人的风氏奇妙阵法。待阵练成,再移至南方,与勇氏部落合力杀败九黎人。
为将这一计划尽快落到实处。黄帝率勇氏部落勇士先直奔已被九黎人占领的市丘,试图从那里设法再引九黎人南去。而此时炎帝呢,早已在常先、歧伯等护送下,并听从封巨建议,逃往了北方的釜山之地。
应该说,直到南来途中,黄帝对蚩尤仍怀有一丝希望,他甚至希望在勇氏部落到达市丘,寻找九黎人厮杀之前,自己先到市丘,去说动蚩尤,可从此实现炎、黄、九黎三地联盟,并相助九黎人度过眼前难关。所以,在直奔市丘途中,意外得到了善于厮杀,且一路都在追寻九黎人厮杀的应龙时,他的这种欲望则更加强列。
而促成黄帝生出这一想法的,还有来自居住智人山封巨方面的原因。在黄帝率领众勇士南来前,他们就已听说了早在各部落传播的《封巨雷雨救炎帝的故事》。
当时,刚刚占领市丘的蚩尤听说炎帝已向北逃去,便也在刑天的带领下,快速朝北追来,并很快在智人山下追上炎帝。可就在蚩尤举铜斧欲劈炎帝的一刹那,先是封巨飘然而至相劝。相劝中,蚩尤不听,又是欲劈封巨,结果又是一道雷电直奔蚩尤打下,阻住蚩尤二次举斧。再接着,又是在封巨的相劝中,滂沱大雨而下,又只下在北侧,而蚩尤所在南侧却丁雨不下。于是,伴随着封巨的劝阻和这一系列怪现象的发生,天不怕地不怕的蚩尤也心生怯意,一时间再不敢前走半步,最后又是挥铜斧,不得不率众族人返回市丘……
黄帝一直深深被封巨的行为和勇气所感染,所以,他也想靠一己之言,促成九黎、炎帝、黄帝三大联盟结盟,从此再不厮杀,天下太平。他的这一想法,在勇氏部落到达市丘以东后,在他自己的强烈要求和常先等的认真谋划下也最终成行。
只是黄帝哪里清楚,本来就心存野心的蚩尤,在一路一次次杀败反抗的炎帝各部落族人,阳谷战败勇氏部落勇士、市丘杀败神农氏反抗的族人之后,心中要“天下尽归由”的欲望更加强烈。也自是听不进前来相劝的黄帝的只言片语,而且,见只有黄帝和一族人(应龙)前来,便毫不犹豫地立即下令围杀,围杀不成,接着又是追杀。
只是蚩尤也未曾想到,他的追杀竟是连中常先设下的伏击,并令其损失格外惨重。一时间,在让他愤恨不已和突然意识到黄帝并不好对付的同时,更让他下了先除掉(在炎黄部落中威信极高的)黄帝,再北进的决心。
随后,随着与黄帝厮杀的日益持久,蚩尤也越来越坚信,只有除掉黄帝,这天下才会真正尽归他蚩尤所有。不然,即使得到了炎、黄之地,只要有黄帝在,怕是他与他的九黎族人也不会呆得长久。
正是在这样一种思想驱使下,蚩尤带领他的九黎族人也陷入了对黄帝坚持不懈和死缠烂打般的追杀之中,可又始终都未能置黄帝于死地。相反,随着他的不断追杀,又让他和他的九黎族人距市丘,距他想去的北方越来越远。这在让他烦躁不安的同时,更让他心存不甘。所以,又只能一路穷追不舍。
而黄帝的伟大之处和能够称得上开邦圣祖之处还在于,在他与蚩尤的一路周旋中,有好几次,他和他的勇氏部落勇士都几近惨遭灭顶之灾,可就是在如此危机四伏的环境中,黄帝带领他的勇氏部落勇士仍一路不忘相助那些惨遭蚩尤抢掠和杀戮过的部落和族人,帮他们耕种,助他们搭屋,甚至将围猎来的猎物送给那些受难的部落族人吃。
为此,黄帝相助炎帝部落族人的故事,随着黄帝的一路南去,也一路在炎帝各部落中传播。
与此同时,在黄帝这一方,也正因为一次次无力从正面对抗九黎人,让一次次绝处逢生和对逐鹿之地阵法很显忧虑的黄帝,也自然而然就渴望能有奇人相助于他。
所以,在七霞山最终逃生之后,黄帝便在夜里就突然梦到了力大无穷且善使大弓的力牧,并随后一路南去,又果然寻到梦中力牧。这让黄帝深感意外和兴奋。只是,黄帝随后并没有把力牧留在自己身边,而是为更好地发挥力牧长处,毅然而然地让其北去,去协助风后练阵。
而在逐鹿之地,就在黄帝率勇氏部落勇士与九黎人周旋的同时,风后和九十一部落头领和族人也正夜以继日地加紧阵练,甚至为确保用所练阵法能最终杀败九黎人,他们又几乎完全摒弃了风氏部落的原有阵法,在摸索中又练出了一套能够很好应对九黎人兵器的新阵法。
为检验这套阵法的有效性,前来协助练阵的伶伦先是用音从老林中驱来了类似野牛的远古兽闯阵厮杀。接着,又驱来在当时更加厉害的人面兽(即朱厌)闯阵厮杀,并在厮杀中一次次修正和完善阵法,确保其能够杀灭任何闯入阵中之敌。
可也就在风后等带领九十一部落头领和族人练阵快接近尾声时,黄帝和他的勇氏部落勇士在引九黎人一路南去途中,也正一步步走向更加危险的境地。
黄帝和勇氏部落勇士先是被困奇洞,设法逃生后,又误入迷雾山,因无法走出大雾,而致许多勇士丧命。紧接着,大少彤鱼和随雨又是在带勇士分头寻找走出迷雾的途径中或掉崖或被大水冲走,先后丧生迷雾。
这对黄帝的打击自是无比巨大。可为鼓励活着的勇士能继续活下去,黄帝带头吃附近树皮、生吃被困雾死了的或快死的动物。
而大雾之外的蚩尤,眼见黄帝和他的勇氏部落勇士已误闯入迷雾山,断定万难走出,便掉头再次挥师北上,并很快厮杀到黄帝立“市”的黑山以北。一时间,包括在逐鹿之地练阵的所有北方部落族人皆为大惊。
自奇洞逃出后,回逐鹿之地特为练阵勇士送做鼓夔皮的常先、应龙等族人闻听,更是大感不安。预感到黄帝和勇氏部落勇士怕是凶多吉少,便一路快速朝南寻来,又在附近有竜氏的帮助下,辗转寻到迷雾山前。
为能尽快获知黄帝和勇氏部落勇士是否被困雾中,常先便想起容成和风后制成的指南车,又是派应龙火速北去,取来指南车,走进迷雾,并最终在迷雾中寻到早已饿得奄奄一息的黄帝及勇氏部落勇士,又是靠着指南车带大家走出迷雾。
走出迷雾山后,因清楚蚩尤带九黎人已厮杀到黑山以北,黄帝自是不敢多做停留,稍做休息便直奔了北方。
此时,蚩尤带九黎族人已厮杀到更北面,距逐鹿之地越来越近。带勇氏部落众勇士快速北来的黄帝便决定将计就计,再引九黎人继续北去,直到逐鹿之地。
结果黄帝和勇氏部落众勇士在北方一出现,就令蚩尤和九黎族人惊疑万分。以为是黄帝和众勇士的魂魄回到了北方,待确定无疑地清楚黄帝未死之后,蚩尤更加暴怒和不甘,决心誓死杀死黄帝。
于是,黄帝带勇士们一路北去,蚩尤也紧追其后寸步不离,最终就到达了风后等九十一部落族人练阵的逐鹿之地。人类历史上第一场最为残酷的大厮杀也就此展开。
黄帝利用阵法最终将最善于厮杀的蚩尤和九黎族人杀得大败。蚩尤的贴身随从牛星、小共工前后在厮杀中战死,刑天见大势已去,也挥干戚自杀身亡。
蚩尤在阻止九黎人不准向黄帝臣服无果的情况下,也想挥铜斧自杀。黄帝为凝聚九黎人心,让应龙上前阻止蚩尤自杀,并将他带回勇氏部落的临时住地(也是炎帝及神农氏族人在釜山时临时建起的部落),深夜再次相劝,希望蚩尤能翻然悔悟,带九黎族人回到九黎之地,从此炎、黄、九黎永结盟好。
蚩尤不从,黄帝无奈,最终将蚩尤杀死在釜山东南的山丘上。
蚩尤死后,大部分九黎族人由风伯、雨师带领开始重回九黎之地(此时,九黎之地也早普降大雨,干旱解除),沿途都是回九黎之地的男女族人。也有部分九黎部落族人因清楚了黄帝是个好头领,是他们真正的希望所在。于是,便悄悄落在后面,又由头领带着去恳求黄帝,可否留下加入黄帝部落?
为实现部落间的真正融合,天下一家,黄帝最终还是应下了他们的请求。但仍要他们保证以后不可再侵扰其他部落。
正往九黎之地而去的其他九黎部落族人,听说黄帝不记仇恨,容许九黎族人加入黄帝联盟,许多想加入黄帝部落的九黎族人,便又折头北来。黄帝也都接纳了他们,并为他们一一安排好居住的山丘,还派附近的部落族人教会他们在北方耕种的方法等。再加上,北方宽松的“政治环境”,让留下的九黎族人都感到生活远远好于九黎,对黄帝更加感恩戴德。于是,一些留下的九黎部落族人便丢下蚩尤曾强加给他们的保护神——牛(蚩尤用武力征服九黎之地后,让被征服的各部落都把他们由部落神——牛,作为各部落的保护神,同时,各部落也可同时有自己的部落神),而是把黄帝的有熊氏部落神——熊或黄帝作为了他们部落的保护神。
他们的这一做法,又很快引来了许多本来就对黄帝极为崇拜部落的效仿。一时间,在许多部落,除有自己的部落神外,也同时把有熊氏部落神或直接把黄帝作为了自己的保护神。
也就在此时,生活在与草原荤粥族人接壤的更北方部落族人,听说黄帝杀败了最善厮杀的九黎人,也纷纷来寻黄帝,希望黄帝也能出兵荤粥之地,将经常走出草地,来抢掠他们的荤粥族人驱赶得更远一些。
黄帝很快答应了他们的请求。由于当时勇氏部落勇士已由常先、应龙带领去了南方,去护送回九黎的族人回九黎。于是,黄帝便率领还未解散的九十一部落头领和族人赶赴更北方。
只是到达荤粥之地后,黄帝并未采纳包括北方部落头领在内的众部落头领意见,将荤粥人往更远的北方驱逐,而是在用武力将其威慑降服之后,进而通过建“市”,促进荤粥部落与北方部落物物交换的形式,从而彻底解决了荤粥族人对相邻北方众部落的侵扰。
黄帝对北方问题的彻底解决,同样得到了包括荤粥部落在内的北方众部落族人。也是很快有越来越多的部落开始将黄帝当神一样的人物来看待来崇拜。将有熊氏部落神或将黄帝本人作为本部落保护神的现象也越发多起来。
黄帝了解到这一情况后,因担心这些行为会引进其他部落(尤其炎帝)的不安和不满,进而再度引发部落纷争。同时,也是想借此实现封巨所谓““天下一神一部落,方能彻底消除部落间厮杀”的建议。经过慎重考虑,黄帝最终提出了将天下众部落神融到一处,再造一个无所不能且容易被天下族人所能接受的神,来作为天下众族人保护神的设想。
而当时的情况是,随着炎、黄之间战争的频繁发生,尤其随着蚩尤大侵略大屠杀的发生,已有越来越多的部落族人开始意识到,他们自己的部落神已经保护不了他们什么。所以,在许多部落族人心目中,都希望能有一个强大的神来保护他们,让他们能从此过上平平安安的生活。
所以,黄帝的这一设法,很快得到了包括黄帝、九黎、荤粥和炎帝大部分部落头领和族人的赞同和支持。所以,最后选定在埋葬着封巨的釜山(被蚩尤杀死),也是杀死蚩尤的釜山,也是大填常住,黄帝、风后、大鸿、常先、赤松子、伶伦、共鼓、大少彤鱼、随风等部落首领暂住的釜山举行天下合符示信合盟大会。
凡愿意合盟的部落头领都可持本部落的神符(部落神)来此合符合盟,从此天下众部落拥有同一个神,相互视为同根同族,再不起厮杀。
此间,尽管炎帝和他的神农氏族人不愿将他们自认为“高贵”神——牛与其他部落神融为一神,但在黄帝的劝说下,和经历一番波折之后,最后还是合符成功,天下一统。
釜山合符后,天下所有部落族人便从此视彼此为同根同族,天下族人的后代更是视彼此为炎黄子孙,天下从此真正走向太平一统,近千年再无大的战争发生。而上百年过去之后,融合一统的炎、黄、九黎、荤粥族人又成为中华古老大地上的真正一族——华夏族。
4700年前,在天下部落混战的年代,黄帝部落通过推动部落间往来和物资交流,快速发展壮大,并最终实现釜山合符,统一天下各部落,也进而形成了华夏民族的雏形。
详细梗概:(11062字)
公元前2712年前后,天下气候大变,各地普降罕见暴雨,洪涝成灾。尤其大河中上游地区水涝严重,以致大面积山体坍塌,河道淤阻,大河两岸方圆千里皆成泽国。生活在中上游一带的众多游牧部落,再无安身之所,不得不沿大河两岸开始向下游迁徙。
黄帝(幼年、青年及成为北方部落头领黄帝后,均以黄帝相称,以下同)所在有熊氏部落,就是当时众多迁徙部落中的一支。
有熊氏族人在部落头领祁昆的带领下,沿大河北岸一路走走停停,也不知走过多少日,终于在太行山脉东北部,即现在的徐水龙山一带停留了下来,并在大河岸边择山丘而居,继续他们的捕鱼围猎生活。
当时,黄帝也就四五岁(注:岁在当时应该用载表示,以下同)的样子。
随着黄帝的成长,他善良、聪明、机智、勇敢并乐于帮助他人他部落的天性也渐渐显露出来。
五岁这年,黄帝与同伴随风、随雨在部落附近玩耍。玩耍中,一只白毛幼虎从他们背后袭来。白毛幼虎由于没有吃人经验,结果被支晒在它与黄帝等面前的一张鱼网网住,并困于其中不能脱身。
随风、随雨见了,便捡石块打白毛幼虎,试图打死它,交与部落头领祁昆,好为屋人多挣些食物。可幼年黄帝见到白毛幼虎在网中哀求、挣扎和可怜的样子,最终拦下随风随雨,将白毛幼虎从网中救出放了。
十年后,少年黄帝、随风、随雨与有熊氏部落中上年纪的族人在住地附近一山丘的草丛中围猎,又再次与一只白毛老虎和四只斑斓猛虎相遇。
一开始,众族人并不知有猛虎藏于深草之中,待围猎范围越来越小,随风也快速到深草丛中捡拾一只被他击中的羽毛丰美的野鸡时,才发现深草中正在撕扯一只野猪吃的五只猛虎。
随风在一声惊叫之后,想跑,五只猛虎却丢下正在撕扯的野猪,怒吼着就是扑向随雨。最后,又是少年黄帝勇敢上前,救下随风。不想,却在护送五只猛虎离开众族人的过程中,又被白虎直接驮到了西北方的釜山脚下,去见独居那里的仙人般的大填。
而这只白虎也正是十年前被幼年黄帝救下的白虎,白虎又正是被釜山脚下的大填所养。白虎驮少年黄帝去见大填,也正是想让大填记住救它性命的这位恩人。从此后,少年黄帝也正式与大填相识。
而在有熊氏众族人的心目中,能降服大兽(老虎)的族人,一定是有天神相助的族人,何况当时的黄帝还只是一个少年。
所以,从此后,少年黄帝便被部落族人另眼相看,再加上,少年黄帝在围猎时,总是冲在前,围到猎物也最多,很快就被部落族人公认为部落中最勇猛的勇士。接着,又被正式赋予了只有部落中最最勇猛的勇士才能被赋矛的任务——带领部落中最强壮勇敢的族人(部落勇士)走出部落,到远离部落的地方围猎。
也正是在一次长距离围猎一支野鹿群的过程中,青年黄帝和随风随雨等有熊氏部落众勇士误入西陵氏部落禁地——神泉之地,与停留在神泉旁的嫘祖相遇,并被她的美丽和他身上奇特的服饰(蚕衣)所吸引。可就在黄帝突然意识到野鹿可能被他们部落所有时,也同时遭受到了西陵氏头领厚沿儿子布库及族人的伏击。
因是闯了西陵氏族人禁地,追杀的又是西陵氏族人的部落神——鹿,以厚沿、布库为首的西陵氏族人便准备杀死他们,以惩罚他们对西陵氏部落神的亵渎,并用他们的血向神告慰。
嫘祖亲见青年黄帝等并非是有意闯入神泉之地,也并非知情野鹿为西陵氏部落神。所以,嫘祖拼命相劝父亲厚沿(公)和哥哥布库不要随便损异族人性命,以免引起部落间厮杀。嫘祖的相劝,更是进一步引起了青年黄帝的注意和好感。
包括厚沿、布库在内的西陵氏族人自是不会听从嫘祖的劝说,一致要求把青年黄帝等杀死,用他们的血告慰对部落神。
可就在他们准备动手杀死黄帝等,并取出他们的血时,也恰巧被正在西陵氏附近山顶闲游的大填望到,他便及时指挥白虎带其他四只猛虎冲进西陵氏部落,去救青年黄帝和随风随雨等有熊氏族人。
五只猛虎一到,在冲撞和撕咬中,很快将包括厚沿、布库在内的所有西陵氏族人吓跑。黄帝等得救。
黄帝得救后,因为对西陵氏族人所穿服饰极感兴趣,便想用“结网捕鱼”等法换西陵氏族人服饰的制作方法。厚沿不肯。
随后,为学得西陵氏族人服饰制作方法,黄帝又决定应下厚沿所提条件,带有熊氏族人去西陵氏后山丛林中,除掉经常侵扰西陵氏族人的怪兽,并保存下一张完整兽皮。
最后历经九死一生,终于除掉怪兽,但因未能保存下一张完整怪兽皮子,厚沿并没有让嫘祖将织蚕衣之法传授给青年黄帝。黄帝只好带族人无奈离开。嫘祖不忍,偷偷告诉青年黄帝,要想学蚕衣制作之法,可先学会种桑之法,并将一些桑苗偷偷交给青年黄帝。
不想,就在这日回部落途中,天突降大雨,在他们必经之处,又很快形成一条激流。为确保所有族人安全涉过激流,又是黄帝第一个跳下激流,结果嫘祖偷偷交给他的桑树苗被激流冲走,眨眼不见踪影,黄帝万分懊恼。
待回到部落,又见相邻彤鱼氏部落头领彤鱼正恳求父亲祁昆,要他带族人去救被困于彤鱼氏后山的彤鱼氏众族人。
在当时,除通婚部落外,其他部落间往往是“老死不想往来”。可因为雨大和彤鱼氏所有青壮族人都困在后山,彤鱼氏所剩老弱族人根本无法再行更远路程,去到通婚部落求救。更主要还是事情紧急,再无人去求,所有被困族人便会被不断滚下的大石砸死。
见彤鱼再三恳求,父亲(公)祁昆仍是不肯带族人去救。黄帝便毅然决然带随风随雨等刚刚回部落的族人前去,不但通过鱼网“搭桥”救下彤鱼氏众族人,并冒雨上山,救下了掉下崖去的彤鱼氏头领儿子大少彤鱼。
彤鱼氏、有熊氏两大部落从此结下深厚友谊,后来又成为通婚落部。
随后,黄帝在带随风随雨等族人相助大少彤鱼等彤鱼氏后山去寻大兽途中,还得到了因闪电击石而形成的神剑(铁剑)。一时间,黄帝更是在有熊氏和彤鱼氏众族人心目中,留下了有天神相助的影子。
在接下的一次北去行猎中,青年黄帝便用手中神剑,意外救下了同样是在外行猎且正遭遇危险的嫘祖哥哥布库和西陵氏众族人性命。嫘祖听说后,被彻底感动,当下便去寻正回部途中的黄帝,寻问桑树种植情况,当听说在当日回部落途中因过激流而丢失时,嫘祖又当即回部落,将一捆小野桑树(苗)交给他,并告诉黄帝,待种下的桑树成林之日,便可再来寻她,她便将织蚕衣之法教给她。
黄帝自是相信嫘祖所言,待回部落后,不但栽下了嫘祖交给的桑树苗,还寻来许多野桑种下。桑树很快成林。缧祖也因到了抢婚年龄,不愿被通婚部落——有易氏部落族人抢去,最终随黄帝来到有熊氏部落,将养蚕织蚕衣之法传授给了有熊氏女族人。
有熊氏祁昆为报答嫘祖为有熊氏做出的巨大贡献,不但按嫘祖意愿,将他“嫁给”了自己儿子青年黄帝,还以十个女族人换嫘祖的代价,平息了因嫘祖私逃有熊氏而引发的一场西陵氏与有熊氏之间瞬间即发的厮杀。
可让青年黄帝万没想到的是,也就在他与嫘祖成婚这一年,祁昆与一些下河捕鱼的族人,因捕捞到一条毒鱼而意外中鱼毒死亡。
这一不幸事件的发生,在将青年黄帝推向有熊氏部落头领(少典)位置的同时,也让他深刻认识到原来鱼也能给族人带来生命危险。再加上,随着各部落族人捕猎手段的日趋高明,每日大量猎物被捕杀,使围猎范围也在日益扩大,围猎日趋艰难。双重压力下,也让聪明的青年黄帝随之萌生了如何才能给部落众族人寻到更好食物来源的想法。
也就在此时,曾为祁昆等中毒族人治病的“游医”俞夫要离开部落,继续朝南方而行。黄帝想将其留在部落,俞夫临行前,黄帝便与他彻夜长谈。长谈中,俞夫还告诉他,此次他准备去寻找的是南方一个被众多部落族人称为炎帝的联盟部落头领。这个被族人称为炎帝的头领,不仅管理着一个靠种“稷”而生存的庞大部落联盟,他本人还能尝百草能为天下族人治百病。俞夫还告诉他,他怕是只有寻到炎帝,学到了炎帝的医人之术,才能治青年黄帝父亲及中毒族人的病,他们才不会死去。
黄帝一听,自是深感意外,尤其听说还靠种“稷”而生存的部落,更是想去亲眼看一看。于是当夜便决定,第二天一早就随俞夫一同去南方寻找炎帝。
临行前,嫘祖放心不下黄帝,最终又是带了随风、随雨一同前往。
不想,经千辛万苦来到炎帝所居的市丘之后,炎帝风师兼懂面相的郴夭见黄帝相貌非凡,非凡人之相,便千般阻绕不让其与炎帝相见,并教唆炎帝儿子榆罔趁夜杀害青年黄帝。黄帝等连夜逃脱,并在逃到智人山下,幸得智人山封巨派猎手(哑巴)于则领路,才顺利回到刚进炎帝之地时相遇的曹胡氏部落。
不过,市丘一行,让黄帝收获最大的也正是曹胡氏部落。在曹胡氏部落,黄帝不但相识了曹胡氏头领曹胡,还通过向曹胡氏族人传授嫘祖所掌握的蚕丝织衣方法,从曹胡氏族人手中不但学到了种“稷”技术、耒耜的制作技术,还学会了打井技术。
待回到有熊氏部落,聪明和悟性极高的黄帝不但将这些都统统加以改进并在本部落推行,还惭惭推广到了北方所有感兴趣的部落。尤其打“井”技术的推广,让许多居于河边沟叉的部落,开始朝更适宜居住和农业种植的地方迁移。
难能可贵的是,回到北方后,黄帝还受神农氏发明“稷”的启发,最终发现了尗、麦等植物,制造出了中国历史上第一辆车——轩辕车。同时还积极在周围众部落中推广。
黄帝的这一做法,在提高本部落和周围部落族人生活水平的同时,也很好地将有熊氏和周围部落融到了一起。黄帝的威望也随着“稷、尗、麦”等种植技术的传播,以及轩辕车、耒耜制作方法,打井技术的传播,在北方各部落中也随之大增。
不过,黄帝的成长除他自身天生的因素外,还与两个人的扶助和引导分不开的。一个是仙人般的人物智氏部落后人大填;再一个就是他的同族兄弟,居于炎帝领地智人山的瞎子封巨。
大填和封巨不仅都是居于釜山山顶的智氏部落后人,更是原始社会智慧的代表。
也正是受了炎帝部落的影响和启发,为更好地向炎帝部落族人学习,从他们手中交换到北方部落族人没有的东西。同样也是为加强北方部落间的物物交换,在黄帝的坚持和主持下,还在距炎帝联盟最近的黑山之地,建起了北方第一个“市”。
“市”的建立,不仅大大方便了各部落族人的生活,也更进一步加强了包括部分炎帝部落在内的北方各部落间的融合。也正是在黑山之地建“市”的过程中,青年黄帝也最终被同样想结盟的北方众多部落头领推举为北方部落联盟总头领,并给予黄帝称号。
黄帝部落联盟成立后,天下也从此形成了炎帝、黄帝、九黎三大比较紧密型的部落联盟。而此时,在三大部落联盟中,联盟内部各部落间矛盾最突出最尖锐的又属炎帝联盟。
此后,随着炎帝联盟内部矛盾的加剧,尤其随着炎帝部落中众多小部落被大部落驱逐,被迫移居炎、黄接壤且“空旷”的阪泉地带,以及黄帝出手相助这些移居且无助的小部落,致使炎、黄间矛盾开始产生和不断加剧。
随后,炎帝又是在郴夭和榆罔的怂勇下,以众多小部落背弃炎帝联盟为由,先派联盟中最能厮杀的共鼓氏头领共鼓,并由斧皇氏部落头领石吕相助,开始对移居阪泉之地的众多小部落进行驱逐和屠杀。
以燧皇氏头领胡由、有巢氏头领有巢为代表的众多被驱逐和遭屠杀的小部落头领,不得已之下,只好一同前往有熊氏部落请求黄帝相助。
因为之前,黄帝就曾亲眼见过这些小部落是如何遭受以斧皇氏为代表的炎帝大部落侵扰。见炎帝又派强悍的共鼓带炎帝部落勇士,来助斧皇氏石吕驱逐屠杀以燧皇氏为代表的刚刚迁徙阪泉之地不久的众小部落,便决定帮助他们成立一支勇士队伍,来阻止共鼓和斧皇氏对阪泉之地众多小部落的驱逐和屠杀。
结果由于经验不足和低估了对方力量,以致大遭惨败,许多聚起的勇士被杀,移居阪泉之地的众多小部落族人死伤无数,并被迫逃到更北面的黑山之地以北。本该属于北方的黑山之地也尽被以共鼓和斧皇氏头领石吕为代表的炎帝族人占领。而且,斧皇氏石吕为占黑山之地,还有他个人更大的目的,就是他的族人在黑山之地发现了大量适合作兵器和各种工具的硬质石头,他要据为已有。
第一次与共鼓、石吕厮杀的失败,对黄帝的打击极大,再加上途经釜山之地,仙人大填对他的开导,使他很快认识到建立起一支独立于各部落之外的武装力量的重要性。他的想法也很快得到黄帝部浇联盟各部落头领的有力支持。
于是,为将共鼓、石吕等逐回阪泉之地以南,还众小部落生存之地。在黄帝的领导下,成立起了中国历史上第一支具有军队性质的武装——勇氏部落,并任命黄帝联盟中最勇猛且最有谋略的大鸿氏头领大鸿为勇氏部落头领,并规定了严厉的族规,并开始在一条大峡谷中秘密大练兵。
后来,也正是靠着这样一支经过集中训练的军队,不令最终杀败了共鼓和杀死的石吕,还杀败了炎帝随后派来的刑天。
不过,作为非常重视发明和农业生产的黄帝,在炎、黄一场场战事发生的间隙,也并未忘记推动北方众部落的发明创造和农业发展,并积极推动各种发明和农业技术在各部落的应用。如在战争间隙,黄帝在寻方问俗中,发发隶首氏头领隶首发明了很多数字,仓皇氏头领仓颉发明了一些简单文字,燧皇氏头领胡由有对各种飞禽走兽的命名方法等,黄帝都积极在部落间推广和传播,并不准他们卷入与炎帝的厮杀,安心搞他们的发明创造。
因为知道容成氏头领容成善识气象,通晚日月轮回,他的观察结果对各部落族人的农业种植大有帮助,所以也格外受到黄帝青睐,也是黄帝跑得最多的部落。
同时,为助容成能取得更大成果,黄帝还在大填的推荐下,亲自到伏羲氏后人——风氏族人生活之地,去寻访同样能识气象的风后,最后不但促成了风后与北方众部落的结盟,更促成了风后与容成的结合,促进二人共同对天气气象进行研究,或在天气风雨变化中寻出一些规律,来更好地推动各部落族人种植。
后来,容成、风后二头领也果然不负重望,不但总结出了一套最原始的天气气象变化规律(即适合农业种植的节气),还在摸索中,发明了后来有名的指南车。
同时,在风氏部落,黄帝还得到了另一位对他事业大有帮助人物——风氏巫的后人常先。常先能先知先觉,随后便成为黄帝身边最重要的谋士。
所以,伴随着炎、黄摩擦的不断升级,是黄帝部落联盟的不断强大和黄帝威望在炎、黄部落的不断提高。而这样的结果,又反过来更进一步剌激了炎帝,再加郴夭的怂恿,令其更加深深感受到了黄帝部落的存在,给自己带来的各方面威肋。
为消除威胁,确保炎帝部落和自己地位的存在,炎帝也最终听信了郴夭、榆罔等人的主张,准备倾炎帝联盟所有部落之力,借口黄帝收纳背弃炎帝联盟的部落头领和族人,决定以阪泉之地为突破口,对北方黄帝部落进行开战,以借机消灭黄帝和北方联盟,确保炎帝联盟一家独大的地位。
阪泉大战开始后,虽然炎帝事先做足了充分准备,但此时黄帝身边除大鸿、背弃炎帝而投奔黄帝的共鼓、曹胡、大少彤鱼、随风、随雨等勇氏部落头领外,还有风氏部落巫的后人常先相助,并在阪泉大战中最终战胜炎帝。
炎、黄从此握手言和。
也正是阪泉大战,让炎帝彻底了解了黄帝一心为天下族人的着想为人和魅力所在。于是,炎帝再不顾郴夭、榆罔等的坚决反对,决心与黄帝真心结盟。
为表示自己的决心和诚意,炎帝不但准备将身边爱女方雷氏送与黄帝为妻,还相邀黄帝赴市丘,同时也相传炎帝各部落头领来市丘,与黄帝一共商议结盟共同发展大事。
可就在黄帝带嫘祖、俞夫、常先赴市丘途中,又先后遭到了以小石吕为首的斧皇氏部落、以刑天为首的巨人氏部落、以郴夭、榆罔为首的郴夭亲族和部分神农氏族人、以厚沿为首的西陵氏部落(布库因违犯勇氏部落族规被黄帝所杀后,厚沿为给儿子报复也随后投靠了炎帝)等几股反对势力的反复阻杀,几经生死几经磨难,在先后得到封巨、原炎帝风师赤松子、音乐高人伶伦相救后,才最终成功到达市丘,也从此实现炎、黄正式结盟。
而就在炎、黄正式结盟的同时,生活在炎、黄东南部的九黎联盟众部落族人,也正被一场持续不退的大干旱所困扰。九黎部落联盟头领由(也就是被后人所称蚩尤)为让九黎众部落族人尽快摆脱持续干旱困扰,正整日带领他的风伯雨师还有他的由部落族人,在九黎之地以外,在不断行抢其他部落的同时,也在苦苦寻找着更适宜九黎众族人的生存之地,并最终寻到了只有一河之隔的大河北岸。
在大河北岸,蚩尤带族人先与逃往南方的刑天相遇,并在刑天相助下,找到同样逃来南方的郴夭(还有榆罔),并最终在刑天和郴夭的怂恿下,野心勃勃的蚩尤决定带九黎之地所有成年男女族人北上,想通过抢掠炎黄部落来解决九黎之地族人的温饱问题。同时也想在北上途中,为九黎之地众族人寻到一处更宜的生存之地。
蚩尤的北上提议,也立刻引来所体九黎成年族人一致响应。当然,少有人知的是,蚩尤的内心所想是想通过征战,将炎、黄之地都归他由所有。
随着一路北上的畅通无阻和所向无敌,尤其阳谷一战,将勇氏部落勇士杀得大败,更让蚩尤信心倍增和野心膨胀,也从此更加坚定了他“天下尽归由”的信心。
而勇氏部落在阳谷一战的惨败,和蚩尤带九黎族众一路的疯狂抢掠和杀戮,在让黄帝充分认识到九黎族人武力上强大的同时,也让他最终下了定要杀败九黎人,尽快将九黎人驱逐出炎帝部落的决心。
为确保一举杀败在武力上远远强于自己的九黎人,黄帝决定亲自带常先、大少彤鱼、随雨、于则和勇氏部落勇士再次南下,阻击九黎人,并设法拖住九黎人继续北进。而由风后、大鸿、共鼓等留于北方,带北方九十一部落族人在荒芜人烟的逐鹿之地暗练曾驱走北方荤粥族人的风氏奇妙阵法。待阵练成,再移至南方,与勇氏部落合力杀败九黎人。
为将这一计划尽快落到实处。黄帝率勇氏部落勇士先直奔已被九黎人占领的市丘,试图从那里设法再引九黎人南去。而此时炎帝呢,早已在常先、歧伯等护送下,并听从封巨建议,逃往了北方的釜山之地。
应该说,直到南来途中,黄帝对蚩尤仍怀有一丝希望,他甚至希望在勇氏部落到达市丘,寻找九黎人厮杀之前,自己先到市丘,去说动蚩尤,可从此实现炎、黄、九黎三地联盟,并相助九黎人度过眼前难关。所以,在直奔市丘途中,意外得到了善于厮杀,且一路都在追寻九黎人厮杀的应龙时,他的这种欲望则更加强列。
而促成黄帝生出这一想法的,还有来自居住智人山封巨方面的原因。在黄帝率领众勇士南来前,他们就已听说了早在各部落传播的《封巨雷雨救炎帝的故事》。
当时,刚刚占领市丘的蚩尤听说炎帝已向北逃去,便也在刑天的带领下,快速朝北追来,并很快在智人山下追上炎帝。可就在蚩尤举铜斧欲劈炎帝的一刹那,先是封巨飘然而至相劝。相劝中,蚩尤不听,又是欲劈封巨,结果又是一道雷电直奔蚩尤打下,阻住蚩尤二次举斧。再接着,又是在封巨的相劝中,滂沱大雨而下,又只下在北侧,而蚩尤所在南侧却丁雨不下。于是,伴随着封巨的劝阻和这一系列怪现象的发生,天不怕地不怕的蚩尤也心生怯意,一时间再不敢前走半步,最后又是挥铜斧,不得不率众族人返回市丘……
黄帝一直深深被封巨的行为和勇气所感染,所以,他也想靠一己之言,促成九黎、炎帝、黄帝三大联盟结盟,从此再不厮杀,天下太平。他的这一想法,在勇氏部落到达市丘以东后,在他自己的强烈要求和常先等的认真谋划下也最终成行。
只是黄帝哪里清楚,本来就心存野心的蚩尤,在一路一次次杀败反抗的炎帝各部落族人,阳谷战败勇氏部落勇士、市丘杀败神农氏反抗的族人之后,心中要“天下尽归由”的欲望更加强烈。也自是听不进前来相劝的黄帝的只言片语,而且,见只有黄帝和一族人(应龙)前来,便毫不犹豫地立即下令围杀,围杀不成,接着又是追杀。
只是蚩尤也未曾想到,他的追杀竟是连中常先设下的伏击,并令其损失格外惨重。一时间,在让他愤恨不已和突然意识到黄帝并不好对付的同时,更让他下了先除掉(在炎黄部落中威信极高的)黄帝,再北进的决心。
随后,随着与黄帝厮杀的日益持久,蚩尤也越来越坚信,只有除掉黄帝,这天下才会真正尽归他蚩尤所有。不然,即使得到了炎、黄之地,只要有黄帝在,怕是他与他的九黎族人也不会呆得长久。
正是在这样一种思想驱使下,蚩尤带领他的九黎族人也陷入了对黄帝坚持不懈和死缠烂打般的追杀之中,可又始终都未能置黄帝于死地。相反,随着他的不断追杀,又让他和他的九黎族人距市丘,距他想去的北方越来越远。这在让他烦躁不安的同时,更让他心存不甘。所以,又只能一路穷追不舍。
而黄帝的伟大之处和能够称得上开邦圣祖之处还在于,在他与蚩尤的一路周旋中,有好几次,他和他的勇氏部落勇士都几近惨遭灭顶之灾,可就是在如此危机四伏的环境中,黄帝带领他的勇氏部落勇士仍一路不忘相助那些惨遭蚩尤抢掠和杀戮过的部落和族人,帮他们耕种,助他们搭屋,甚至将围猎来的猎物送给那些受难的部落族人吃。
为此,黄帝相助炎帝部落族人的故事,随着黄帝的一路南去,也一路在炎帝各部落中传播。
与此同时,在黄帝这一方,也正因为一次次无力从正面对抗九黎人,让一次次绝处逢生和对逐鹿之地阵法很显忧虑的黄帝,也自然而然就渴望能有奇人相助于他。
所以,在七霞山最终逃生之后,黄帝便在夜里就突然梦到了力大无穷且善使大弓的力牧,并随后一路南去,又果然寻到梦中力牧。这让黄帝深感意外和兴奋。只是,黄帝随后并没有把力牧留在自己身边,而是为更好地发挥力牧长处,毅然而然地让其北去,去协助风后练阵。
而在逐鹿之地,就在黄帝率勇氏部落勇士与九黎人周旋的同时,风后和九十一部落头领和族人也正夜以继日地加紧阵练,甚至为确保用所练阵法能最终杀败九黎人,他们又几乎完全摒弃了风氏部落的原有阵法,在摸索中又练出了一套能够很好应对九黎人兵器的新阵法。
为检验这套阵法的有效性,前来协助练阵的伶伦先是用音从老林中驱来了类似野牛的远古兽闯阵厮杀。接着,又驱来在当时更加厉害的人面兽(即朱厌)闯阵厮杀,并在厮杀中一次次修正和完善阵法,确保其能够杀灭任何闯入阵中之敌。
可也就在风后等带领九十一部落头领和族人练阵快接近尾声时,黄帝和他的勇氏部落勇士在引九黎人一路南去途中,也正一步步走向更加危险的境地。
黄帝和勇氏部落勇士先是被困奇洞,设法逃生后,又误入迷雾山,因无法走出大雾,而致许多勇士丧命。紧接着,大少彤鱼和随雨又是在带勇士分头寻找走出迷雾的途径中或掉崖或被大水冲走,先后丧生迷雾。
这对黄帝的打击自是无比巨大。可为鼓励活着的勇士能继续活下去,黄帝带头吃附近树皮、生吃被困雾死了的或快死的动物。
而大雾之外的蚩尤,眼见黄帝和他的勇氏部落勇士已误闯入迷雾山,断定万难走出,便掉头再次挥师北上,并很快厮杀到黄帝立“市”的黑山以北。一时间,包括在逐鹿之地练阵的所有北方部落族人皆为大惊。
自奇洞逃出后,回逐鹿之地特为练阵勇士送做鼓夔皮的常先、应龙等族人闻听,更是大感不安。预感到黄帝和勇氏部落勇士怕是凶多吉少,便一路快速朝南寻来,又在附近有竜氏的帮助下,辗转寻到迷雾山前。
为能尽快获知黄帝和勇氏部落勇士是否被困雾中,常先便想起容成和风后制成的指南车,又是派应龙火速北去,取来指南车,走进迷雾,并最终在迷雾中寻到早已饿得奄奄一息的黄帝及勇氏部落勇士,又是靠着指南车带大家走出迷雾。
走出迷雾山后,因清楚蚩尤带九黎人已厮杀到黑山以北,黄帝自是不敢多做停留,稍做休息便直奔了北方。
此时,蚩尤带九黎族人已厮杀到更北面,距逐鹿之地越来越近。带勇氏部落众勇士快速北来的黄帝便决定将计就计,再引九黎人继续北去,直到逐鹿之地。
结果黄帝和勇氏部落众勇士在北方一出现,就令蚩尤和九黎族人惊疑万分。以为是黄帝和众勇士的魂魄回到了北方,待确定无疑地清楚黄帝未死之后,蚩尤更加暴怒和不甘,决心誓死杀死黄帝。
于是,黄帝带勇士们一路北去,蚩尤也紧追其后寸步不离,最终就到达了风后等九十一部落族人练阵的逐鹿之地。人类历史上第一场最为残酷的大厮杀也就此展开。
黄帝利用阵法最终将最善于厮杀的蚩尤和九黎族人杀得大败。蚩尤的贴身随从牛星、小共工前后在厮杀中战死,刑天见大势已去,也挥干戚自杀身亡。
蚩尤在阻止九黎人不准向黄帝臣服无果的情况下,也想挥铜斧自杀。黄帝为凝聚九黎人心,让应龙上前阻止蚩尤自杀,并将他带回勇氏部落的临时住地(也是炎帝及神农氏族人在釜山时临时建起的部落),深夜再次相劝,希望蚩尤能翻然悔悟,带九黎族人回到九黎之地,从此炎、黄、九黎永结盟好。
蚩尤不从,黄帝无奈,最终将蚩尤杀死在釜山东南的山丘上。
蚩尤死后,大部分九黎族人由风伯、雨师带领开始重回九黎之地(此时,九黎之地也早普降大雨,干旱解除),沿途都是回九黎之地的男女族人。也有部分九黎部落族人因清楚了黄帝是个好头领,是他们真正的希望所在。于是,便悄悄落在后面,又由头领带着去恳求黄帝,可否留下加入黄帝部落?
为实现部落间的真正融合,天下一家,黄帝最终还是应下了他们的请求。但仍要他们保证以后不可再侵扰其他部落。
正往九黎之地而去的其他九黎部落族人,听说黄帝不记仇恨,容许九黎族人加入黄帝联盟,许多想加入黄帝部落的九黎族人,便又折头北来。黄帝也都接纳了他们,并为他们一一安排好居住的山丘,还派附近的部落族人教会他们在北方耕种的方法等。再加上,北方宽松的“政治环境”,让留下的九黎族人都感到生活远远好于九黎,对黄帝更加感恩戴德。于是,一些留下的九黎部落族人便丢下蚩尤曾强加给他们的保护神——牛(蚩尤用武力征服九黎之地后,让被征服的各部落都把他们由部落神——牛,作为各部落的保护神,同时,各部落也可同时有自己的部落神),而是把黄帝的有熊氏部落神——熊或黄帝作为了他们部落的保护神。
他们的这一做法,又很快引来了许多本来就对黄帝极为崇拜部落的效仿。一时间,在许多部落,除有自己的部落神外,也同时把有熊氏部落神或直接把黄帝作为了自己的保护神。
也就在此时,生活在与草原荤粥族人接壤的更北方部落族人,听说黄帝杀败了最善厮杀的九黎人,也纷纷来寻黄帝,希望黄帝也能出兵荤粥之地,将经常走出草地,来抢掠他们的荤粥族人驱赶得更远一些。
黄帝很快答应了他们的请求。由于当时勇氏部落勇士已由常先、应龙带领去了南方,去护送回九黎的族人回九黎。于是,黄帝便率领还未解散的九十一部落头领和族人赶赴更北方。
只是到达荤粥之地后,黄帝并未采纳包括北方部落头领在内的众部落头领意见,将荤粥人往更远的北方驱逐,而是在用武力将其威慑降服之后,进而通过建“市”,促进荤粥部落与北方部落物物交换的形式,从而彻底解决了荤粥族人对相邻北方众部落的侵扰。
黄帝对北方问题的彻底解决,同样得到了包括荤粥部落在内的北方众部落族人。也是很快有越来越多的部落开始将黄帝当神一样的人物来看待来崇拜。将有熊氏部落神或将黄帝本人作为本部落保护神的现象也越发多起来。
黄帝了解到这一情况后,因担心这些行为会引进其他部落(尤其炎帝)的不安和不满,进而再度引发部落纷争。同时,也是想借此实现封巨所谓““天下一神一部落,方能彻底消除部落间厮杀”的建议。经过慎重考虑,黄帝最终提出了将天下众部落神融到一处,再造一个无所不能且容易被天下族人所能接受的神,来作为天下众族人保护神的设想。
而当时的情况是,随着炎、黄之间战争的频繁发生,尤其随着蚩尤大侵略大屠杀的发生,已有越来越多的部落族人开始意识到,他们自己的部落神已经保护不了他们什么。所以,在许多部落族人心目中,都希望能有一个强大的神来保护他们,让他们能从此过上平平安安的生活。
所以,黄帝的这一设法,很快得到了包括黄帝、九黎、荤粥和炎帝大部分部落头领和族人的赞同和支持。所以,最后选定在埋葬着封巨的釜山(被蚩尤杀死),也是杀死蚩尤的釜山,也是大填常住,黄帝、风后、大鸿、常先、赤松子、伶伦、共鼓、大少彤鱼、随风等部落首领暂住的釜山举行天下合符示信合盟大会。
凡愿意合盟的部落头领都可持本部落的神符(部落神)来此合符合盟,从此天下众部落拥有同一个神,相互视为同根同族,再不起厮杀。
此间,尽管炎帝和他的神农氏族人不愿将他们自认为“高贵”神——牛与其他部落神融为一神,但在黄帝的劝说下,和经历一番波折之后,最后还是合符成功,天下一统。
釜山合符后,天下所有部落族人便从此视彼此为同根同族,天下族人的后代更是视彼此为炎黄子孙,天下从此真正走向太平一统,近千年再无大的战争发生。而上百年过去之后,融合一统的炎、黄、九黎、荤粥族人又成为中华古老大地上的真正一族——华夏族。
阅读剧本正文
到头了
到底了
声明:未经授权不得转载,侵权必究!授权后转载须注明出处:"转自华语剧本网 www.juben.pro"。 [ 如何申请转载 ]
登录 后再戳我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