权属:原创 · 独家授权
字数:38743
成片时长:约129分钟
阅读:11449
发表:2018/5/18 修改:2018/5/31
喜剧,爱情,农村
电影剧本
海燕和她的牛皮菜
- 故事梗概
- 作品卖点
- 作品正文
杨海燕欲转身。
刘海平一把拉住杨海燕。
刘海平压低声音:别回头,朝前走。
杨海燕泪眼汪汪望着刘海平。
杨海燕:明天我一定找老邓说说,我们找啥乐了?气死人了!
刘海平:有什么好气的,他的气话也不是没有道理。装作没听见吧。
杨海燕:嗯。
刘海平和杨海燕拉着手朝乡政府走去。
场景47日 外
山野,乡亲们扛着门板唱着“一根竹杆容易弯”往水渠上走。刘海平扛着门板跟在后头。
场景48日 外
水渠工地。
刘海平扛着门板走到渠道上建国爹的身旁。建国爹忙帮着刘海平放下门板。
建国爹:建国呢?还要刘老师帮忙扛。
刘海平:杨老师过来给母猪做人工授精,建国两口子在帮忙,要晚点子才来得成。李伯伯,这几天都是晴天,天帮忙好打模板。
建国爹:模板打起来快,不要三天就可完工了。
刘海平帮着建国爹架好门板当模板。
刘海平:嗯,只要通水了,今年的一季稻一定有个好收成。
建国爹:刘老师,我还想请你帮个忙,明年帮我早点买一季杂交稻种子,明年我想多种点一季稻。
刘海平:李伯,今年种一季稻是因为早稻插不下去,这是权宜之计。两个矮子总比一个长子长啊,明年还是发展双季杂交稻好。
建国爹:那也要看矮子矮多少,长子长多少。我们这里的晚稻空壳多,出米差。人家的晚稻谷可以出七成米,我们的六成都不到,而且碎米多。就是下边垅里水旱无忧的双季稻田,遇上好年成,两季加起也就一千二三百斤啊。
刘海平:嗯。
老邓从山下爬上来。
老邓:刘老师,我就知道你一定在水圳上。黄书记要我通知你和杨老师去乡政府开会。
刘海平:呵,看见杨老师了吗?
老邓:没有看到,这几天她忙牲猪的人工授精。不知道她现在守在哪个猪栏呢?
刘海平:她正好在李老伯家,走我们看她给猪授精去。
建国爹:刘老师,等杨老师给母猪做完人工授精,你叫建国早点上来。
刘海平:好。
场景49日外
建国家猪栏外。
杨海燕系着围裙,用稻草擦着手走出来。后边跟着建国夫妇。
杨海燕:嫂子,你放心,这次人工授精很成功,只要好好料理,一定会生一窝好良种猪崽的。呵,到时候,你们要按畜牧站的规定,交15块钱给乡畜医站。这样他们会帮你们做好后续的服务工作。
建国嫂:辛苦杨老师,交费的事,你就放心好了。
刘海平和老邓走过来。
老邓:杨老师辛苦了。
杨海燕:不辛苦,老邓师傅,这些天我给你们畜医站创收300多块钱了。
老邓:辛苦了,到时要我们站长给你发奖金。
杨海燕:我们有下乡补助,奖金就留着你们自己发吧。把乡里的牲猪品改搞起来,我就心满意足了。
老邓:有工作组这么一抓,乡里的品改一定有个大发展。我从乡政府来,黄书记要你和刘老师去乡政府开会。
杨海燕:乡里要我们去开什么会?
老邓:好像是放什么电影的事。
杨海燕:海平,电影是替你放的,你去开就行了,我就不去了。
刘海平:人家书记通知我们去开会,你不去不好呵,还是都去吧。
杨海燕:好,听你的。
建国嫂端来一盆水,放到长凳上。
建国嫂:杨老师去开会洗洗手吧。
杨海燕脱下围裙交给建国嫂。
双手在盆里洗了洗。
刘海平:大嫂,建国呢?爹叫他早点上渠道帮着打模板。
建国嫂:他还在栏里,等会我和建国都上渠道。
杨海燕:好,嫂子,我们走了。
场景50日 内
乡政府办公室。
黄书记、吴乡长、刘海平、杨海燕、曾秘书和其他乡干部。
曾秘书做记录。
黄书记:修渠,天再帮两天忙就可完工,接下来就是毁秧抢播一季稻。这几天,所有乡干部都跟着放映机走,一边进村放电影,把改种的道理和政策向村民交待清楚,一边就事把牛赶到秧田吃秧、踏秧。你们工作组的同志配合吴乡长具体抓一季稻的播种。另外,刘老师我有必要提醒你一下,县里对我们这次改种很关注。今年种一季稻只能是权宜之计,我们乡发展双季稻,尤其是发展双季杂交稻的方针不能有丝毫的动摇。大家还有什么要我在放电影之前说说的。
杨海燕:牲猪品改。
黄书记:好,杨老师的牲猪品改很重要,到时我多说两句。刘老师你有什么要我说的吗?
刘海平:没有。明年田怎么个种,等我思路清晰了再谈,我先抓紧调研。
黄书记:嗯,读书人还是读书人,明年田该怎么种好,让吴乡长配合你刘老师慢慢调研吧。
场景51夜 外
晒谷坪上拉起了电影幕布。
人们从四面八方纷纷朝晒谷坪走来。
场景52 夜 外
电影放映机旁围满了村民。
黄书记试试了话筒。
黄书记拿起话筒讲了起来。
黄书记:各位乡亲,今天乡政府放电影给大家看,一是活跃大家的文娱活动,希望大家少打点牌,不赌博。二是有两件重要事情要跟大家说明白。
场景53夜 外
吴乡长和刘海平、杨海燕看着村干部把牛赶进早稻秧田里。
刘海平:吴乡长,农民对毁秧改种一季稻都还情愿。
吴乡长:嗯,今年你刘老师出了个好主意,灾年说不定成丰收年。
刘海平:其实这个主意你吴乡长心中早就有,就是不肯提出来。
吴乡长:乡干部就是传声筒,上边怎么说,我们就怎么传,与上级党和政府保持一致就不会错,就不会吃亏。
刘海平:吴乡长,我来扶贫有一条底线,不能让农民吃亏。我走访了区农技站,查了一些数据,也听了一些种田好把式的意见,看来,峻岭发展双季稻,尤其是发展双季杂交稻不适合啊。我觉得在解决水利灌溉后,应该发展一季杂交稻。
吴乡长:海平,你的话不是没有道理,但是你要知道,凡是能种双季稻的地方都应该种上双季稻不是哪一个人的意见。
杨海燕:是呢,局里交给海平你的首要任务就是发展双季杂交稻。
吴乡长:不说这些了,电影开始了,我陪二位看电影去。
场景54夜 外
吴乡长和刘海平、杨海燕走到马路上,传来电影歌剧《江姐》孙明霞的唱段:“祝你像江上的白帆乘风破浪,祝你像山间青松傲雪凌霜”。
杨海燕:海平,今晚是放歌剧《江姐》,快去看看电影里的江姐与农校的“江姐”哪个好?
刘海平:嗯,当然是电影里的好。
吴乡长:你们闻闻谁家打破酸菜坛子了。
杨海燕举起手打了一下刘海平:刘海平酸菜坛子,打烂酸菜坛子。
刘海平趁势向晒谷坪跑去。
杨海燕在后头追。
吴乡长笑着跟在后头。
场景55 日 外
杨海燕站在田埂上望着刘海平和建国播种一季杂交稻。
场景56日 外
刘海平和吴乡长看村民插田。
刘海平打着赤脚下到田里。
用手丈量着禾苗的间矩。
刘海平:这一季杂交稻分蘖力强,插五六寸,不要插得像早稻一样密。
农民:刘老师你来插看看。
刘海平:我帮你插田,中午到你家吃饭。
农民:好啊。
刘海平搂起袖子就插起来。
吴乡长走到一个高处。
吴乡长:想学技术的来看刘老师插田啊。
周围农民走过来看。
刘海平直起腰,对大家说:大家注意了,汕优六三不要插得太密,插五六蔸子,比早稻三股稀一股,肥要施足。底子薄的田,第一次追肥,一定要多下点,把苗子一下就促起来。过几天我就回地区给大家争取平价肥指标。
杨海燕走过来。
杨海燕:海平、吴乡长,农业局送肥料来了,快回去交接。
刘海平:好事。
刘海平兴奋的走到田埂上,洗了洗脚,穿上球鞋拉着吴乡长就走。
杨海燕在后跟着。
场景57 日 外
乡政府的坪里。
刘海平走进乡政府,农业局王科长迎上来。
刘海平:王科,及时雨宋公明啊。这是吴乡长,这是王科长。
吴乡长:你们老朋友见面好好聊聊,我去跟食堂讲一声加个菜。
王科长:谢谢乡长,不要忙了,县里已经安排了。
吴乡长:那你们聊,我去找小曾,让他叫人抓紧卸车。
吴乡长走了。
刘海平:王科,西装革履好洋气啊,派头足。
王科长:改革开放,穿西装是现代潮流,你没看电视,现在中央的,省里的,市里的领导都穿西装打领带了,这也叫与党中央保持一致。下次你回局里,第一件事,就是让我来告诉你如何打领带。打领带不比系红领巾简单。
刘海平:嗯,到时我好好学,先到我房间坐坐吧。
王科长:好。
场景58日 内
刘海平倒了一杯茶送到王科长手里。
刘海平:只要感情有,什么都是酒,我敬王科了。
王科长:我没事,海平下来扶贫辛苦了。
刘海平:不说辛苦,说你给我拉来多少肥?
王科长:10吨尿素,20吨复合肥。
刘海平:你这是来撒胡椒面啊。
王科长:海平,你不知道,双季稻区肥料是按双季稻面积分配的。我们是千方百计为你的一季稻开了点小灶,给你送过来。
刘海平:妈的,现在黑市上的肥料那么多,扶贫就没肥。王科,我对峻岭的水稻生产有了新的认识。这里不适宜发展双季稻,尤其是双季杂交稻。
王科长:海平,你这就不对了,凡是能种双季稻的地方,都应该种双季稻,这是天经地义的。你听我一句,你扶完今年的贫回去提副科长,千万别节外生枝。
刘海平:科长,峻岭发展双季杂交稻既不是天经,也不是地义,是我们脱离实际的一厢情愿。另外,肥料真的太少了,我跟你回去,找局长们说说去。
王科长:好了好了,我今天不跟你争种双季稻了。肥料指标已经全部分完,你找专员说也没用,你就安心呆在这里吧。看看卸车去,我还要赶到县里吃饭呢。
场景59日 外
王科长和刘海平走到坪里。
曾秘书和吴乡长带着四个农民已经把肥料搬运到了乡政府小礼堂。
王科长打开副驾驶室的门,进去坐好。
车起动了。
王科长从窗口探出头来。
刘海平一把拉住杨海燕。
刘海平压低声音:别回头,朝前走。
杨海燕泪眼汪汪望着刘海平。
杨海燕:明天我一定找老邓说说,我们找啥乐了?气死人了!
刘海平:有什么好气的,他的气话也不是没有道理。装作没听见吧。
杨海燕:嗯。
刘海平和杨海燕拉着手朝乡政府走去。
场景47日 外
山野,乡亲们扛着门板唱着“一根竹杆容易弯”往水渠上走。刘海平扛着门板跟在后头。
场景48日 外
水渠工地。
刘海平扛着门板走到渠道上建国爹的身旁。建国爹忙帮着刘海平放下门板。
建国爹:建国呢?还要刘老师帮忙扛。
刘海平:杨老师过来给母猪做人工授精,建国两口子在帮忙,要晚点子才来得成。李伯伯,这几天都是晴天,天帮忙好打模板。
建国爹:模板打起来快,不要三天就可完工了。
刘海平帮着建国爹架好门板当模板。
刘海平:嗯,只要通水了,今年的一季稻一定有个好收成。
建国爹:刘老师,我还想请你帮个忙,明年帮我早点买一季杂交稻种子,明年我想多种点一季稻。
刘海平:李伯,今年种一季稻是因为早稻插不下去,这是权宜之计。两个矮子总比一个长子长啊,明年还是发展双季杂交稻好。
建国爹:那也要看矮子矮多少,长子长多少。我们这里的晚稻空壳多,出米差。人家的晚稻谷可以出七成米,我们的六成都不到,而且碎米多。就是下边垅里水旱无忧的双季稻田,遇上好年成,两季加起也就一千二三百斤啊。
刘海平:嗯。
老邓从山下爬上来。
老邓:刘老师,我就知道你一定在水圳上。黄书记要我通知你和杨老师去乡政府开会。
刘海平:呵,看见杨老师了吗?
老邓:没有看到,这几天她忙牲猪的人工授精。不知道她现在守在哪个猪栏呢?
刘海平:她正好在李老伯家,走我们看她给猪授精去。
建国爹:刘老师,等杨老师给母猪做完人工授精,你叫建国早点上来。
刘海平:好。
场景49日外
建国家猪栏外。
杨海燕系着围裙,用稻草擦着手走出来。后边跟着建国夫妇。
杨海燕:嫂子,你放心,这次人工授精很成功,只要好好料理,一定会生一窝好良种猪崽的。呵,到时候,你们要按畜牧站的规定,交15块钱给乡畜医站。这样他们会帮你们做好后续的服务工作。
建国嫂:辛苦杨老师,交费的事,你就放心好了。
刘海平和老邓走过来。
老邓:杨老师辛苦了。
杨海燕:不辛苦,老邓师傅,这些天我给你们畜医站创收300多块钱了。
老邓:辛苦了,到时要我们站长给你发奖金。
杨海燕:我们有下乡补助,奖金就留着你们自己发吧。把乡里的牲猪品改搞起来,我就心满意足了。
老邓:有工作组这么一抓,乡里的品改一定有个大发展。我从乡政府来,黄书记要你和刘老师去乡政府开会。
杨海燕:乡里要我们去开什么会?
老邓:好像是放什么电影的事。
杨海燕:海平,电影是替你放的,你去开就行了,我就不去了。
刘海平:人家书记通知我们去开会,你不去不好呵,还是都去吧。
杨海燕:好,听你的。
建国嫂端来一盆水,放到长凳上。
建国嫂:杨老师去开会洗洗手吧。
杨海燕脱下围裙交给建国嫂。
双手在盆里洗了洗。
刘海平:大嫂,建国呢?爹叫他早点上渠道帮着打模板。
建国嫂:他还在栏里,等会我和建国都上渠道。
杨海燕:好,嫂子,我们走了。
场景50日 内
乡政府办公室。
黄书记、吴乡长、刘海平、杨海燕、曾秘书和其他乡干部。
曾秘书做记录。
黄书记:修渠,天再帮两天忙就可完工,接下来就是毁秧抢播一季稻。这几天,所有乡干部都跟着放映机走,一边进村放电影,把改种的道理和政策向村民交待清楚,一边就事把牛赶到秧田吃秧、踏秧。你们工作组的同志配合吴乡长具体抓一季稻的播种。另外,刘老师我有必要提醒你一下,县里对我们这次改种很关注。今年种一季稻只能是权宜之计,我们乡发展双季稻,尤其是发展双季杂交稻的方针不能有丝毫的动摇。大家还有什么要我在放电影之前说说的。
杨海燕:牲猪品改。
黄书记:好,杨老师的牲猪品改很重要,到时我多说两句。刘老师你有什么要我说的吗?
刘海平:没有。明年田怎么个种,等我思路清晰了再谈,我先抓紧调研。
黄书记:嗯,读书人还是读书人,明年田该怎么种好,让吴乡长配合你刘老师慢慢调研吧。
场景51夜 外
晒谷坪上拉起了电影幕布。
人们从四面八方纷纷朝晒谷坪走来。
场景52 夜 外
电影放映机旁围满了村民。
黄书记试试了话筒。
黄书记拿起话筒讲了起来。
黄书记:各位乡亲,今天乡政府放电影给大家看,一是活跃大家的文娱活动,希望大家少打点牌,不赌博。二是有两件重要事情要跟大家说明白。
场景53夜 外
吴乡长和刘海平、杨海燕看着村干部把牛赶进早稻秧田里。
刘海平:吴乡长,农民对毁秧改种一季稻都还情愿。
吴乡长:嗯,今年你刘老师出了个好主意,灾年说不定成丰收年。
刘海平:其实这个主意你吴乡长心中早就有,就是不肯提出来。
吴乡长:乡干部就是传声筒,上边怎么说,我们就怎么传,与上级党和政府保持一致就不会错,就不会吃亏。
刘海平:吴乡长,我来扶贫有一条底线,不能让农民吃亏。我走访了区农技站,查了一些数据,也听了一些种田好把式的意见,看来,峻岭发展双季稻,尤其是发展双季杂交稻不适合啊。我觉得在解决水利灌溉后,应该发展一季杂交稻。
吴乡长:海平,你的话不是没有道理,但是你要知道,凡是能种双季稻的地方都应该种上双季稻不是哪一个人的意见。
杨海燕:是呢,局里交给海平你的首要任务就是发展双季杂交稻。
吴乡长:不说这些了,电影开始了,我陪二位看电影去。
场景54夜 外
吴乡长和刘海平、杨海燕走到马路上,传来电影歌剧《江姐》孙明霞的唱段:“祝你像江上的白帆乘风破浪,祝你像山间青松傲雪凌霜”。
杨海燕:海平,今晚是放歌剧《江姐》,快去看看电影里的江姐与农校的“江姐”哪个好?
刘海平:嗯,当然是电影里的好。
吴乡长:你们闻闻谁家打破酸菜坛子了。
杨海燕举起手打了一下刘海平:刘海平酸菜坛子,打烂酸菜坛子。
刘海平趁势向晒谷坪跑去。
杨海燕在后头追。
吴乡长笑着跟在后头。
场景55 日 外
杨海燕站在田埂上望着刘海平和建国播种一季杂交稻。
场景56日 外
刘海平和吴乡长看村民插田。
刘海平打着赤脚下到田里。
用手丈量着禾苗的间矩。
刘海平:这一季杂交稻分蘖力强,插五六寸,不要插得像早稻一样密。
农民:刘老师你来插看看。
刘海平:我帮你插田,中午到你家吃饭。
农民:好啊。
刘海平搂起袖子就插起来。
吴乡长走到一个高处。
吴乡长:想学技术的来看刘老师插田啊。
周围农民走过来看。
刘海平直起腰,对大家说:大家注意了,汕优六三不要插得太密,插五六蔸子,比早稻三股稀一股,肥要施足。底子薄的田,第一次追肥,一定要多下点,把苗子一下就促起来。过几天我就回地区给大家争取平价肥指标。
杨海燕走过来。
杨海燕:海平、吴乡长,农业局送肥料来了,快回去交接。
刘海平:好事。
刘海平兴奋的走到田埂上,洗了洗脚,穿上球鞋拉着吴乡长就走。
杨海燕在后跟着。
场景57 日 外
乡政府的坪里。
刘海平走进乡政府,农业局王科长迎上来。
刘海平:王科,及时雨宋公明啊。这是吴乡长,这是王科长。
吴乡长:你们老朋友见面好好聊聊,我去跟食堂讲一声加个菜。
王科长:谢谢乡长,不要忙了,县里已经安排了。
吴乡长:那你们聊,我去找小曾,让他叫人抓紧卸车。
吴乡长走了。
刘海平:王科,西装革履好洋气啊,派头足。
王科长:改革开放,穿西装是现代潮流,你没看电视,现在中央的,省里的,市里的领导都穿西装打领带了,这也叫与党中央保持一致。下次你回局里,第一件事,就是让我来告诉你如何打领带。打领带不比系红领巾简单。
刘海平:嗯,到时我好好学,先到我房间坐坐吧。
王科长:好。
场景58日 内
刘海平倒了一杯茶送到王科长手里。
刘海平:只要感情有,什么都是酒,我敬王科了。
王科长:我没事,海平下来扶贫辛苦了。
刘海平:不说辛苦,说你给我拉来多少肥?
王科长:10吨尿素,20吨复合肥。
刘海平:你这是来撒胡椒面啊。
王科长:海平,你不知道,双季稻区肥料是按双季稻面积分配的。我们是千方百计为你的一季稻开了点小灶,给你送过来。
刘海平:妈的,现在黑市上的肥料那么多,扶贫就没肥。王科,我对峻岭的水稻生产有了新的认识。这里不适宜发展双季稻,尤其是双季杂交稻。
王科长:海平,你这就不对了,凡是能种双季稻的地方,都应该种双季稻,这是天经地义的。你听我一句,你扶完今年的贫回去提副科长,千万别节外生枝。
刘海平:科长,峻岭发展双季杂交稻既不是天经,也不是地义,是我们脱离实际的一厢情愿。另外,肥料真的太少了,我跟你回去,找局长们说说去。
王科长:好了好了,我今天不跟你争种双季稻了。肥料指标已经全部分完,你找专员说也没用,你就安心呆在这里吧。看看卸车去,我还要赶到县里吃饭呢。
场景59日 外
王科长和刘海平走到坪里。
曾秘书和吴乡长带着四个农民已经把肥料搬运到了乡政府小礼堂。
王科长打开副驾驶室的门,进去坐好。
车起动了。
王科长从窗口探出头来。
声明:未经授权不得转载,侵权必究!授权后转载须注明出处:"转自华语剧本网 www.juben.pro"。 [ 如何申请转载 ]
登录 后再戳我哦










